2009-2011高考古诗答案范例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汇编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汇编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汇编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汇编一:(09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二:(09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009年福建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高考语文_.doc

2009年福建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高考语文_.doc

2009年福建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_高考语文_:高考语文参考答案作文2009年福建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1)哀民生之多艰金就砺则利(2)无边落木萧萧下人道寄奴曾住(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徘徊于斗牛之间(二)文言文阅读(15分)2.C 3。

B4.(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6.AE7.(1)答案示例: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物。

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

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

(2)答案示例:干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他,侮辱乞丐王国。

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

出于对干果瓦的同情,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干果瓦结成名义夫妻。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1)C(2)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

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三、现代文阅读(12分)9.BC10.尺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像墙一样,阻碍人们的交流。

11.决定“尺度”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个性。

个性不同,由此产生的标准(尺度)也不同。

维特根思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异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个性独特,人生目标与众不同。

[:作文大全转载请注明]:2009年福建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一题(10分)请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辽宁卷)解析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辽宁卷)解析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辽宁卷)解析测试题 2019.91,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2,19.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5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

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

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

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2)“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

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

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如此等等,其说不一。

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十四【试题】(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答:【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韵译】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参考答案】14. (6分)(1)此诗表达了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赏析一】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

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

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

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

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精品文档 (80)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二)

精品文档 (80)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二)

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0分)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浙江高考真题古诗

浙江高考真题古诗
提示 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 (“溪行逢雨 ”) 和写作对象 (“与柳
中庸”)。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
提示
(2)读正文,明主旨 那堪 ” 一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伤心 第一首:该诗的 “ 情语 ” 是 “_____ _____________
之情。
愁 ”一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愁并非因客观事物 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___ 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 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注释,挖暗示 用典,景哀 。 注释的暗示是:___________
鉴赏
答案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 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 凄厉的猿鸣。
[古代诗文考点要求] 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2015·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这个典故流传甚广,人们常以此比喻美女卖酒,或表现饮酒和爱情,同时也 常用来描写蜀地风情。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 垆仍是卓文君。”陆游《寺楼月夜醉中戏作》:“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 是文君垆。”
补充训练
(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请就上片所用的典故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文君当垆卖酒、昭君出塞、化用《琵琶行》诗句。 上片用卓文君临街卖酒的典故,写琵琶女酒肆卖艺弹奏琵琶,表现作 者对琵琶女处境艰难的同情,为下文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做铺 垫。

精品文档 (83)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三)

精品文档 (83)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三)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201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属:______(2)胜:______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前人之述备矣D. 观行天下之民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作者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她在我的心中却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

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默默奉献。

6.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情感?7. 请分析文章中“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关系。

8. 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勤劳、善良和坚强的?9. 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的运用?10.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二、数学(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中,为增函数的是()A. y = -2x + 1B. y = 3x^2C. y = 1 / xD. y = |x|2. 已知集合A={1, 2, 3},B={2, 3, 4},则A∩B等于()A. {1}B. {2, 3}C. {1, 2, 3}D. {2, 3, 4}(二)填空题1.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3,公差d=2,则其第10项a10等于______。

2.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cm,6cm和5cm,其体积V等于_______cm³。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三、古诗鉴赏(8分) 2008年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09年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0年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 2011年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2009-2011)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2009-2011)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一、(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示例:我认为这一教学原则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这能使学生要模仿和学习中得到教育;其次,言传有时不如身教,高尚的行为比单调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教学原则1分;评析2分:对教学原则简要分析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的评价1分。

)解析:句(1)之意是要发奋读书,举一反三。

句(2)之意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

苍天还需要说话吗?言外之意是学生要主动学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教的自己探索。

即学生主体原则、注重身教原则。

二、(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答案示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写出名句1分,具体分析3分。

)解析:这是一道有创新的题目,实际上是将古诗文默写与评析相结合的一道题。

首先要根据给出的例句写出《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注意是“它们”,也就是既要涉及《论语》所引句子,也要联系所给的《朋党论》的句子,还要就共同点进行分析。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

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一、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jianghu,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理解泡开诗歌]次石湖书扇韵——由注释可知,石湖代指范成大。

次……韵,按照某韵写诗。

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按照石湖居士范成大题写在扇子上的一首诗的原韵作。

桥西一曲水通村——由注释可知,这里的小桥、曲水、村落应是范成大隐居处苏州石湖的景物。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往石湖。

岸阁浮萍绿有痕——渐行渐近,连缀形象,绿色浮萍环绕着岸阁,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到石湖。

家住石湖人不到——到石湖之后,和范成大接谈,所见所闻归结为人不到,这正是归隐本色。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石湖。

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即荷花、莲花。

莲,花中君子。

范成大在藕花多处另辟门径,可以看出这位石湖主人亭亭净植的君子情怀。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赞石湖。

[译诗]次石湖书扇韵姜夔从石桥向湖西望去,曲折的溪水通往村落,岸边阁楼浮萍环绕,呈现一线绿色的痕迹。

诗人家住石湖深处,没有世俗人等来打扰,喜欢荷花亭亭繁盛,专在这里另开一门户。

【简答题目要点】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

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

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

”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

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

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汇编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汇编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汇编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汇编一:全国一卷【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二:全国二卷【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北京卷)(2分)D(3分)苏轼辛弃疾豪放派(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

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

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四:(上海卷)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1分,语言1分)五:(|天津卷)【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2009-2011年辽宁高考诗词真题总汇(完整版)

2009-2011年辽宁高考诗词真题总汇(完整版)

2009-2011年辽宁高考诗词真题总汇2011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 ____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 _____?(屈原《离骚》)(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 ____。

_______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010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④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高余冠之岌岌兮,。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2十【试题】(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赏析一】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鸦,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

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

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

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

【赏析二】辛弃疾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古诗阅读对比鉴赏选粹1

古诗阅读对比鉴赏选粹1

古诗阅读对比鉴赏选粹1试题精粹06-04 07523年高考+2年模拟2011年1月更新第四节对比鉴赏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2009年高考题(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一、全国卷Ⅰ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jianghu,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全国II卷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北京卷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分)【答案】(1)D(2)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四、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五、上海卷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

(1分)(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答案】(1)香山居士(2)B【解析】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

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1分,语言1分)六、(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2)第一问: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

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七、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八、福建卷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九、广东卷月 --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

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答案】(1)主要抒发作者遭逢战乱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或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十、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十一、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4分)(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十二、湖南卷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5分)(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