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学记

学记
教之所由兴也。”
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
点击添加文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启发诱导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
极性、主动性。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 以思,可谓善喻矣。”
长善救失
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坚 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 善于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 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点。击添加文本
“学者有四失点,击添教加文者本 必知之。人之 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点止击添。加文此本 四者,心之莫 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赵雪巧、傅志威
《学记》是《礼记》中的 一篇,成文于战国晚期。是 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 题的论著。
推荐理由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 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 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 上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藏息相辅 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同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 而日进。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是,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藏息相辅

关于《学记》

关于《学记》

《学记》《学记》也是《礼记》中到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出行”。

《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从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专门而言,先秦诸子的论著中首推《学记》。

及时在《学记》诞生之后的漫长年代里,像《学记》这样专论教育并达到较高理论水平的教育论著也不多见。

《学记》到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说说孟轲的学生乐正克。

但是,《学记》也吸取了儒家内外其他派别的思想。

《学记》全文不过1200多字,但内容却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学记》本着儒家到得知精神,认为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是“化民成俗”,即兴办学校,推行教育,作育人才,以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风美俗。

《学记》承袭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表现了对教育作用与目的的基本看法。

首先,它将教育与政治的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

其次,尽管也说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人的发展问题是服从于社会与政治的发展的。

因此,教育与人的关系只是一个中介。

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记》这一部分内容的价值很大,在整篇《学记》中所占篇幅最多,叙述了教育实施过程到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学相长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学习观摩原则。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

关于教师。

《学记》十分尊师。

它说:“三王四代为其师。

”社会上每个人,从君到民,都是教师教出来的,尤其是以教育为治术就离不开和老师。

社会要尊师,君主应当带头。

当人成为教师时,君主就不能以臣下之礼相待。

《学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来一些要求。

它概括了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学记》相关问题一、《学记》的主旨《学记》是《礼记》卷三十六中的一篇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论文。

《别录》属《通论》。

郑玄说:“《学记》者,以其记人教学之意。

”朱子曰:“此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受之次序,与其得失兴废之所由,盖兼大、小学言之。

”程子曰:“《礼记》除《中庸》、《大学》,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它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如教育的作用、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等。

二、《学记》的作者《学记》一篇究竟为何人所著,历来说法不一。

在历史上主要有两说。

一说认为是孔门弟子所作;另一说则以为是汉儒所记。

持前说者如唐代的孔颖达,他在《礼记正义序》中说:“《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阙,无复能明。

……至孔子殁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

”北宋程颢虽认为《礼记》杂出于汉儒,但仍说其中如《乐记》、《学记》、《大学》等,出于孔门弟子“无可议者”(转引自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九)。

持后说者如清代陆奎勋,认为《学记》继《王制》而作,为汉儒所记。

理由呢?他说《学记》记述“家塾、党庠、术序、国学,与《周礼》闾胥、党正、州长、乡大夫之职略同,而云‘古之教者’,明其为汉记也”(转引自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卷六十七)。

后来的俞正燮也说《王制》、《学记》是“汉人所造”(《癸巳存稿》卷二)。

冯友兰认为《学记》为荀学。

他在1930年撰文《“大学”为荀学说》,指出荀子为战国末年儒家大师,后来儒者,多出其门。

“《大戴记》中直抄《荀子·劝学》篇,《小戴记》中之《学记》,亦自荀子之观点以言学。

”郭沫若认为应是孟学。

他说《学记》对于教育与学习是主张自发的,言“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和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精神上是完全合拍的。

《学记》简介

《学记》简介

《学记》简介《学记》简介《礼记》49篇中的一篇,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但也有的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

它是先秦儒家学派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

《学记》以简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原则与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从“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引申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同政治的关系。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在基层单位的家设塾(“家有塾”),在由500家组成的行政区域党设庠(“党有庠”),在由12500家组成的行政区域遂(术)设序(“术有序”),在国都设大学(“国有学”)。

它又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核制度:每年都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进行一次考查,全程9年分为“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等5个小阶段,“小成”和“大成”两个大阶段。

《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学记》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

《学记》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

《学记》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学记》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全文虽1200余字,但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方面内容,相当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的教育实践。

学记

学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 教之所由废也。

燕:同“宴”,安于、习于的意思;
译文: 如果关起门来学习,缺乏同学辅导,知识就不容易得到增长。 平时安于同表现不好的同学结伴为非,以至违背师教;安于同 那些同学搞不正当的事,以至荒嬉学业。这六点都是导致教育 失败的因素。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就:接近、效法; 体:体察,体谅; 化:教化;
译文: 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以取得较多的人拥
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由民或平民顺从自己。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指统治阶层的人,主要包括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 民:指自由民或平民; 俗:习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一下子 告诉这和那,为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年纪小的学生只许旁听,却不必发问,为的是考虑他们的 接受能力,以求循序渐进。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大伦:大道理,基本道理;
译文:
这七点是大学教育的要旨。古书上说:“凡是教育学生,对那 些带着官爵入学的,首先要指导他们如何处理政务;而对那些 没带官爵入学的,首先要引导他们确定学习的志趣”,就是这 个意思吧。

lùn
比年:每年;
中年:隔一年;
校:jiào,核对; 视:考查;考验;考试;
志: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进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们学业及 操行成绩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的志向; 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与周围的人是否和谐相处;第 五年考查学生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 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就叫做 “小成”

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精品资料

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精品资料

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历史地位: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2.它确立了儒家的教育思想系统,树立了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一面承先启后的丰碑。

3.《学记》本身上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予以深刻化、具体化、系统化,涉及多项具普遍性的教育论题;故清末民初,学人可以藉诠释《学记》反思传统,印证新知;现代人在不同的教育政策、教学环境下,仍可借助《学记》刺激自己思考教育问题。

《学记》的确堪称传统教育思想文献的瑰宝,是值得珍视、学习的文化遗产。

4.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5.(1)《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它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历代教育都“奉为法戒”,(2)“后世教士当以此为法”(3)或奉为“三代圣教科之书”(4)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所相合,体现了它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不朽贡献。

(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一、教学相长的原则《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

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

学记

学记

学校制度和管理:
《学记》以托古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 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 务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 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于学校制度: 首先,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它 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 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在中央建立国立大 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 序、学就是 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 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 。 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谈到了大学 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它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 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 大成”阶段为2 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太多,为的是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只许听,不许问,为的是使学生循序渐 进而不越级学习。这七件事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 规程和具体行为指南 。 其次,《学记》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 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 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学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 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 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意 思是,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 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经书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 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考察其能否做到“博习亲师”;第七 年考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 考察学生能否做到对知识融汇贯通,其思想和行为皆能坚实不移, 符合标准的就叫"大成"。由此可见《学记》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 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 重智的传统。

《学记》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

《学记》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

《学记》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第一篇:《学记》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

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

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

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以下是全文及译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ǒu,小,有声音)文,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深谋远虑(思虑规律),物色好人(求贤纳士),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

如果礼贤下士,亲近与己疏远的人,就可以鼓动民众,但还不能够感化、教化民众。

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

“道”即“贵贱”“长幼”“尊卑”“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尚书》(《礼记集说》今亡)“兑命篇”说:“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典——本,主),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高深至极的道理,不学就不知它的好处。

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

中国教育名家 第四章 学记

中国教育名家 第四章  学记

第四章 《学记》 学记》
一、简介
《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先秦教 育思想集大成,主要是儒家思孟学派教 育思想,可能是孟轲学生乐正克所作, 1229字,但涉及教育作用、教育制度、 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多方 面教育问题,而且观点科学性很强,因 此,在教育史上称为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作用
五、教学方法
1、讲解法:“约而达”“微而臧”“罕譬 、讲解法: 约而达”“微而臧”“罕譬 ”“微而臧”“ 而喻” 而喻” 2、问答法:提问先易后难,答问无过与不 、问答法:提问先易后难, 及。 3、练习法:练习有规范,逐步进行。 、练习法:练习有规范,逐步进行。
六、论教师
1、尊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 、尊师: 师严然后道尊, 知敬学” 君主应带头尊师。 知敬学”,君主应带头尊师。 2、教学相长——教师自我提高之路 、教学相长 教师自我提高之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教育教学原则
1、预:“禁于未发之谓预”“发然后禁, 、 禁于未发之谓预”“发然后禁, ”“发然后禁 则捍格(阻碍)而不胜” 则捍格(阻碍)而不胜” 2、时:“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 ”“时过而后学 、 则勤苦而难成” 则勤苦而难成” 3、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杂施而 、 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4、摩:“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 相观而善之谓摩”“ ”“独学而无 、 则孤陋而寡闻” 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心也。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心也。” 6、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音导)而 音导) 、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 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 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 也。” 7、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正必有 ”“时正必有 、藏息相辅: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学记》解读

《学记》解读
三学记的教育思想内容框架教育的作用教育管理教师素质教学关系尊师重教教育原则学习的最终目的身在教室心行万千情人湖畔风花雪月心有旁骛荒废正业与世隔绝宅中为王四学记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中用五由学记引发的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云南师范大学教管学院名著研读报告
报告人:李寅寅 2014级教育学原理 指导老师:张云
2015年4月16日
《学记》解读
一、《学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二、《学记》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三、《学记》的教育思想 四、《学记》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五、 由《学记》引发的思考
一、学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冯友兰: 旬学之人 两 派 之 争
郭沫若:
孟学之 人 乐正克
成书年代
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 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 世纪。
田国勋.《学记》作者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2(5).
二、《学记》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精粹
全文1229个字,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 汉民族的教育经验。
集大成者 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
教育学雏形 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 学问题的论著 。
三、学记的教育思想
2、
在当今中国如何看待“学而优则仕”?
3、
师生平等关系的确立是否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尊师重教的传统? Nhomakorabea谢
谢!
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作用
教学关系
内容框架
教师素质 教育管理
尊师重教 教育原则
你是否曾经也有这样的时候
身在教室, 心行万千 情人湖畔, 风花雪月 心有旁骛, 荒废正业 与世隔绝, 宅中 “为王”

《学记》

《学记》

二、学记解释
01
考虑) (xǐao,小 名声) 发虑(考虑)宪,求善良(贤),足以謏(xǐao,小)闻(名声), 不足以动众; 就近或请教) 关怀) 足以动众, 不足以动众;就(就近或请教)贤体(关怀)远,足以动众, 未足以化(教化)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 必由学乎! 必由学乎!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 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 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 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 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 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二、学记解释
14-1
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 从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 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 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 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 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 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 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 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 这个道理啊!
二、学记解释
14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而 知其美恶(资质才能的差异),然后能博喻(多方面的启 发诱导),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 能为长(官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 也者,所以学为君也(郑玄注:弟子学于师,学为君),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古书)曰 “三王四代(指虞、夏、商、周四朝)唯(选择)其师”。 其此之谓乎!
二、学记解释
10
发然后禁,则扞格(han ge,抵触)而不胜(取胜); 时过(时机错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 施(杂乱施教)而不孙(顺序),则坏乱而不修(收 拾);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 (酒肉朋友)逆(违背)其师(老师的教导),燕辟(与坏朋友谈 论邪僻之事)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对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论述‎,系统性强,并且非常精‎练。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对我国教育‎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在仍是‎我们教育学‎所应该学习‎的经典之一‎。

研究《学记》,首先要看其‎写作的历史‎背景。

《学记》写作时间大‎约在战国的‎晚期,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封建专制统‎治尚不牢固‎。

新兴阶级的‎产生、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强烈要求社‎会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民的行为。

能够从根源‎上树立道德‎标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教育,于是《学记》应运而生。

《学记》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体现了儒家‎所说的教育‎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学记》的出现可谓‎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虽然其对教‎育的目的理‎解有着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问题的论述‎都尤为精妙‎,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学记》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尊师重道等‎原则。

启发诱导是‎教学原则的‎基础。

想要高效率‎的教学,必定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提起浓厚的‎兴趣,这就要利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

良好的比喻‎、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继而教师再‎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这三点原则‎,则学生就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提到了“教学相长”原则。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现在,“教学相长”原则已经潜‎移默化到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建构主义教‎学,支架式教学‎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学记

学记

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学记
发虑宪1,求善良,足以謏闻2,不足以动众3;就贤体远4,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6。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7,教学为先。《兑命》曰8:“念终始典于学 9。”其此之谓乎10!
虽有嘉肴11,弗食不知其旨也12;虽有至道13,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4,教然后知困1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1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7。故曰:教学相长也18。《兑命》曰:“斅学半19。”其此之 谓乎?
古代教育,家族有塾,每党有庠,每遂有序,天子都城及诸侯国都也都有学。每年有孩子入学,隔年考核一 次。第一年,看离析句读,辨析经义;第三年,看专心学业,亲善朋友;第五年,看广博学业,敬师爱友;第七 年,看讲论学说大义,明白择友取人:这叫做“小成”。第九年,要求达到义理事类,通达无疑,特立独行,不 违师教:这叫做“大成”。那样,才足以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亲近者心悦诚服,疏远者怀念感恩:这叫“大学 之道”。《记》中曾说:“蚂蚁的幼子,从小学习衔泥筑巢,终于累成小土堆。”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子儒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 考。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评价
整体赏析
《学记》全文共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中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 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其内容涉及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
《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 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 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 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 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 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的介绍

《学记》的介绍

《学记》的介绍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教育论文,被认为是中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们对教育和教学理论的独特贡献。

它主要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

《学记》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治理国家的基础。

它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即建立一个国家、治理好一个社会,必须把教育放在首位。

同时,《学记》也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知礼义、晓仁道”,即通过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人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在教育原则方面,《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即要引导学生而不是强制灌输,要激励学生而不是压抑个性,要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学记》也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学记》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

这些方法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 教育专著《学记》
1
《学记》简介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相传最早由周公所作,后经孔子删订整理称为 《仪礼》(或《礼》《礼经》),战国末有人传作 《周礼》,两汉博士传《仪礼》又加训解而成《礼
记》,史称“三礼”。
《学记》全文只有1209个字。 《学记》内容涉及教育的地位作用、教育目的、
教学相长
教师的素质:语言(十三)
教学机智(十六)
知识(十七)
15
8
1.启发诱导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9
《学记》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0
2.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 (不能安学)
这一原则的针对性
11
这一教学原则蕴涵的教学思想
1.课外必须要学习 (符合巩固性原则); 2.课外学习要有明确目的 (安学); 3.课外学习更强调的是技能、艺能的练习
以及与“正业”的直接关联性; 4. “居学”与“安学”、“乐学”之间
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5. “居学”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直
接关系。
12
3.预防为主 4.及时.长善救失
多——易博 寡——易专 易——勇于行 止——安其序
——8.因材施教
14

学记

学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它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结构既包括依据什么目标组织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包括以何种形式来组织课程的问题。

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

教学目标的全面、合理与个性化导向,是研究教学效率问题的前提。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二、辨析题(每小题4分,5小题,20分)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语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训练的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素质的个体,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一事实,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2)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简述《学记》

简述《学记》

简述《学记》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

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同时提出了严格的为师条件。

如要“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能够善喻等等。

这些深刻而丰富的论述,为后世许多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教育学、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其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学记》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地研究、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对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论述,系统性强,并且非常精练。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对我国教育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在仍是我们教育学所应该学习的经典之一。

研究《学记》,首先要看其写作的历史背景。

《学记》写作时间大约在战国的晚期,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封建专制统治尚不牢固。

新兴阶级的产生、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强烈要求社会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民的行为。

能够从根源上树立道德标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教育,于是《学记》应运而生。

《学记》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体现了儒家所说的教育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学记》的出现可谓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虽然其对教育的目的理解有着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问题的论述都尤为精妙,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学记》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尊师重道等原则。

启发诱导是教学原则的基础。

想要高效率的教学,必定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提起浓厚的兴趣,这就要利用各种方式启
发学生。

良好的比喻、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继而教师再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这三点原则,则学生就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提到了“教学相长”原则。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现在,“教学相长”原则已经潜移默化到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建构主义教学,支架式教学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

我认为,现在是信息告诉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终身学习早已经被社会所认同。

终身学习必然不能终身靠师学习,所以教育无形中又被赋予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任务,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的自我学习,针对自己发展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迎接各种挑战。

《学记》提出,教学讲究系统性,讲究循序渐进,不能没有计划的学习,要因材施教,系统教学,这是课程安排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对于上课讨论时老师提到的关于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变化我自己有一些浅薄的思考:原来的高中课本是按时间顺序,将历史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而这些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习过一遍(地理也是),如果在高中继续按此顺序讲可能会导致重复性教学,
这应该是新课改变动时所考虑到的原因。

新课改后专题的教学可能更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将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来思考现实,实现历史教学“以史为鉴”的教学目的。

而且,在高考历史考题中越来越注重专题考法,未实现课改前,历史基本在高三复习时都会根据专题来复习,从这种角度看新课改可能减轻了学生负担。

但从另一种角度考虑:中考不考历史,初中生迫于升学压力就很有肯能不认真学习历史课程,这就会使其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时增加难度,又使得本来已经略显繁重的高中课业更加沉重…..这个貌似悖论的结果看来只能有待历史来验证了。

对于《学记》中“藏息相辅”原则我认为也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更为突出。

当时社会背景是知识少,文化本不丰富,所以课上课下学一样的有利于教学。

而现在社会知识膨胀,即使课上课下学不一样的知识也学不完,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鼓励自主学习才适应学生发展。

这点在课上已有讨论,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尊师重道”原则则是《学记》中最为精华的原则之一,已经成为了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商业化的教育让很多人淡忘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师生矛盾问题在一些学校日益突出,甚
至有学生侮辱老师的行为所出现,这时候就需向传统优良文化回归,重新提倡尊师。

《学记》作为我国教育瑰宝,应该被大力弘扬,让人们在古人的教导下驱邪扶正。

学记中有关学校制度、学制与考试制度的描述虽然不能被我们用,但是其意义在于指导后人:只有健全学校制度、合理的学制安排、严格的考试制度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

学记的局限性难以掩盖其灿烂的光辉,其在教育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面对我国教育改革,我们以《学记》为榜样,根据实际开拓创新、与时具进,讲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传承,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