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高效整合课件 鲁科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 第10章 电离平衡第三节 电化学课件 大纲人教版
(2)电解规律(惰性电极)
(3)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书写电解池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表示,但书写
总电解反应方程式时,弱电解质要写分子式。如电解Na2SO4溶液:阳
极:4OH--4e-===O2↑+2H2O,阴极:4H++4e-===2H2↑,总:
2H2O
2H2↑+O2↑。
②电解池电极反应式与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相似。首先要 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然后根据放电顺序判断电极反应并进行书写,如 以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为例,总反应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如下:
用惰性电极电解时,若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应遵循 “缺什么加什么,缺多少加多少”的原则,一般加入阴极产物与阳极 产物的化合物。例如电解CuSO4溶液,发生反应2CuSO4+2H2O 2Cu+O2↑+2H2SO4,若使溶液恢复原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CuO, 若加入Cu(OH)2或C稀释
2.电解原理的应用
铜的电解精
粗铜
纯炼铜
镀电层金镀属铜铜
镀件
氯碱工业
电极 阳极 . CuSO4
Cu2+
. 金属Na钛Cl 网
材料 阴极 . . Cu-2e-===Cu2+ Cu-2e-===Cu2+
及电 解质
电解 Cu2++2e-===Cu .
质
的电解 Cu2++2e-===Cu 质
碳2C钢l--网2e-
答案: (1)①正 ②4OH--4e-===2H2O+O2↑
④16 ⑤碱性增大,因为电解后,水量减少,溶液中NaOH浓度增大 酸性增大,因为阳极上OH-生成O2,溶液中H+离子浓度增加 酸碱性大小没有变化,因为K2SO4是强酸强碱盐,浓度增加不影响溶液 的酸碱性 (2)能继续进行,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溶液,反应也就变水的 电解反应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标福建专版):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固体溶解,溶液颜色 有变化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若溶液不变红色,则 步骤3:取少量步骤2中的A 假设2成立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 (2)若溶液变红色,则假 KSCN溶液,振荡 设1或假设3成立
结合步骤3中的(2) 步骤4:另取少量步骤2中的 (1)溶液呈紫红色,则假 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 设1成立 滴0.01 mol·L-1 KMnO4溶 (2)若溶液紫红色褪去, 液,振荡试管 则假设3成立
• 1.(2009年台湾高考)已知铁锈的化学式为 Fe(OH)3。在常温常压下,铁生锈除了需 要氧,还必须有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存在 ( ) • A.水 B.盐 • C.氮 D.氧 • E.臭氧
• 【解析】 铁生锈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2Fe+O2+2H2O===2Fe(OH)2,4Fe(OH)2 +O2+2H2O===4Fe(OH)3,Fe(OH)3―→ 铁锈,故铁生锈除氧气外还有水。 • 【答案】 A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 ③实验过程 •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 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步骤1: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2:
步骤3: ……
• 【解析】 (1)如果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 价为+2价,当加入HNO3后,稀HNO3将 Fe2+氧化为Fe3+,出现同样的现象,因此 结论不正确。
• 一、Fe、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 1.Fe只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Fe2+和 Fe3+,Fe3+只有氧化性,可被还原成Fe和 Fe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 较强氧化剂时可被氧化成Fe3+,遇较强还 原剂时被还原为单质Fe。
• • • • •
2.转化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1)常见Fe2+转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Br2)===2Fe3++2Cl-(Br-) 4Fe2++4H++O2=== 4Fe3++2H2O 3Fe2++4H++NO3-===3Fe3++NO↑+ 2H2O • 2Fe2++H2O2+2H+===2Fe3++2H2O • 5Fe2++8H++MnO4-===5Fe3++Mn2++ 4H2O
《金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 第10章 电离平衡第四节 酸碱中和滴定、胶体课件 大纲人教
【自我检测】
(1)如图所示,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
差1 mL,如果刻度A为6,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2)图Ⅱ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
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 )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b.AgI胶体的制备 将0.01 mol·L-1AgNO3溶液8~10滴逐滴加入10 mL 0.01 mol/L KI 溶液中,边滴加边用力振荡。 AgNO3+KI===AgI(胶体)+KNO3
(1)浓度的控制(AgNO3、KI均为0.01 mol/L); (2)操作中边滴加边振荡,防止产生AgI颗粒过大而形成沉淀。
答案: CD
(1)胶体制备
①反应法
a.Fe(OH)3胶体的制备 将1~2 mL FeCl3饱和溶液滴入20 mL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 褐色。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不能过度加热,以免Fe(OH)3胶体发生凝聚; (2)不能用自来水,应用蒸馏水,自来水的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 凝聚。
(2)滴定 ①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指示剂 2 滴。 ②滴定(手—眼—判) 左手握 活塞 ,右手摇动 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加入最后一滴试液,指示剂颜色突变,且不立即褪去(30 s内)或返回一滴 待测液,颜色又复原,反应即达终点,记下读数。 (3)计算:几次测定所用体积取平均值,代入公式可求出待测溶液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称取W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②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 后,用浓度为a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至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 生的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 8H2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础学案人教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础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实验学习中,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探究中要注意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仪器创新使用。
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方案的设计要严谨,充分考虑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一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3.分离、提纯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漏斗①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②加滤纸后,可过滤液体③倒扣在液面上,用作防倒吸装置进行过滤操作时: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润湿,注意不得留有气泡②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分液漏斗①球形分液漏斗用于随时添加液体②梨形分液漏斗用于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①注意活塞不得渗漏②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A:球形冷凝管B:直形冷凝管组装蒸馏或分馏装置,将蒸气冷凝为液体;用于液体回流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蒸气②球形冷凝管常用于液体回流③蒸气流的方向与冷却水流的方向相反洗气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其中广口瓶可换作大试管或锥形瓶①一般选择能与杂质气体反应的试剂作吸收剂②装入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23③气体的流向为A进B出干燥管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粒状,常用CaCl2、碱石灰①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②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U形管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不可装液体干燥剂4.其他常用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用于收集气体和做固体的燃烧实验①注意与广口瓶的区别,集气瓶是口上面磨砂,以便用毛玻璃片密封瓶内气体,而广口瓶是口内侧磨砂,以便于瓶塞配套使用;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③可在集气瓶中进行固体燃烧实验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①吸液后不得倒置,以免试剂腐蚀胶头或试剂被污染;②向容器内壁加试剂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做Fe(OH)2的制备实验时例外];③用毕洗净,未洗净时不能一管多用用于分装各种试剂①广口瓶盛装固体试剂,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滴瓶盛装常用试剂;②见光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瓶中;③盛放强碱性试剂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可用橡皮塞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①一般用大端,当固体用量很小时,可用小端取用;②取用后应将药匙擦拭干净取用块状试剂①不能加热;②不可取用酸性试剂;③用完后必须使其保持清洁①搅拌;②引流;③蘸取试液或黏附试纸搅拌时不得碰击容器壁加热仪器(热源) ①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且不少于其容积的14;②用外焰加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用完后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1)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但要在“0”刻度以下;滴定管读数时,装液或放液后,需等1~2 min 后才能观察液面高度。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标安徽专版):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 1.(2009年宁夏高考)将22.4 L某气态氮氧 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 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 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 A.NO2 B.N2O3 • C.N2O D.N2O4
• 【解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即 为物质的量之比,由题知NOx和生成的N2 物质的量之比为2∶1,设氮氧化合物化学 式为NOx。 • NOx+xCu xCuO+ N2,可知x=1或2 均可。(根据原子守恒,观察可得出) • 【答案】 A
• • • • • •
三、硝酸 1.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 挥发性:易挥发。 水溶性: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 发烟硝酸: 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硝酸
。
• 2.(1)如何除去浓硝酸中的黄色物质? • (2)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2气体,稀 HNO3与Cu反应产生NO气体,有人说稀 HNO3氧化性更强,这种说法对吗? • 【提示】 (1)浓HNO3中的黄色物质为 NO2,可充入O2除去,发生如下反应: 4NO2+O2+2H2O===4HNO3。
• • • •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的固定 游离态 的氮转化为 化合态 ①含义:使空气中 氮的过程。
• (2)图解如下(括号内填含氮微粒符号,线 上填固氮名称)
• 2.氮气
• 3.氮的氧化物 • (1)物理性质
颜色
NO NO2 无色 红棕色 有刺激 性气味
气味
•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 了提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 措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项)。
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安徽专版)化学(课件 线下作业):第十章章末专题讲练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方 案
稀硫酸 B : 淀 粉 溶 液 ――→ 水 解 液 加热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 无砖红色沉淀析出 加热 结论:淀粉没有水解。 稀硫酸 方案 C :淀粉溶液 ――→ 水解液 NaOH, 中和液 加热 银氨溶液 ――→ 有银镜现象 水浴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完全了。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定量测定,0.4 g FexOy与CO反应生成的气体 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75 g白色沉淀 ,则FexOy中x值是________,y值是________。
(2)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结论
水解后的溶液不能发生 没有水解 银镜反应 水解后的溶液遇碘不变 完全水解 蓝色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 部分水解 遇碘变蓝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了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 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稀硫酸 NaOH 方 案 A : 淀 粉溶 液 ――→ 水 解 液――→ 中 和 液 加热 溶液 碘水 ――→溶液显蓝色 结论:淀粉没有水解。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
(1)D
C
A
B
H
G
I
(2)2NaOH+CO2===Na2CO3+H2O 高温 (3)FexOy+yCO=====xFe+yCO2 (4)检验 CO2 是否除净 (5)2 3 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红色变黑色
第十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 实验室中淀粉、纤维素、二糖水解常在无机酸(一 般为稀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生成葡萄糖。欲 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 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操作PPT课件
量气装置 注意:所量气体为不溶性,进气管不能接反,应“短进长出”
温度计的使用
制乙烯 分馏或 溶解度 制硝基苯 中和热的
蒸馏 测定
测定
5、过滤分离仪器
4、干燥仪器
干燥瓶 洗气瓶:盛液体干燥剂(浓H2SO4),长进短出
7、其他常用仪器
(4) 砂浴和油浴
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1、将游码复零,在两托盘中各放入一片纸,调平 2、左物右码(腐蚀性药品应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里称 量)(加码:由大到小) 3、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减码:由小到大)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称量固体药品的 仪器,中学使用的小托盘天平只能 精确到 0.1g或0.2g
常见焰色 钠黄色 钾紫色 钙砖红色 铜绿色 钡黄绿色
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坩埚
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注意事项: ①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 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试管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 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②所盛液体应不超过1/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外部环境 ①需密封保存
防止吸收空气中CO2或水蒸气:如碱石灰、NaOH、CaO、CaC2、 P2O5、CaCl2、MgCl2、Na2O2、漂白粉、浓H2SO4。 防止空气中O2将其氧化的强还原性物质,如:Na2SO3、FeSO4、 KI、Na2S、H2S、苯酚等。 易挥发的液体试剂:浓NH3·H2O,浓HCl,浓HNO3 ②油封或水封
《金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 第15章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大纲人教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的不溶
步 骤 2 : 向 试 管 中 加 入 适 量 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设2成立。
CuSO4溶液,再加入少量上述 (2)若蓝色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
不溶固体,充分振荡
有暗红色固体物质生成,则证明
有铁单质存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3:继续步骤2中的(2),进行固液 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 结合步骤2中的(2);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 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 NaOH、3% H2O2、0.1 mol·L-1 KI、0.1 mol·L-1 CuSO4、 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 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的 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不要
求写具体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过程)
若银镜消失,假设2 ①
成立。 ②
若眼镜不消失,假
解析: 本题考查了银镜制备实验,在该实验中要采用水浴加 热,故(1)中c不正确,b中银氨溶液应过量且滴加顺序不正确,其他 属规范操作和合理描述;(2)Fe3+氧化Ag生成Fe2+和Ag+;(3)可用 Fe(NO3)3溶液和稀硝酸做对比实验进行验证;(4)丙同学没有检验
色。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设1成立
2011《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复习化学(新课标安徽专版):原子结构(课件)
• 3.(2009年全国卷Ⅱ)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 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 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它是副族元素 •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 D.解析】 根据题意,用质子数分别减去 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 -18-18=9,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 第9种元素,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 以它属于副族,A、B均正确;因原子核 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C正确;因其两种 同位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且平均相对原子 质量为152.0,所以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一个比152.0大,一个比152.0小, 即中子数一个比89大,一个比89小,D错 误。 • 【答案】 D
• 3.构造原理
•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构造原理 •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 循 ,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 2个 态。 •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 电 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 (3) 洪特规则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 内容: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 总是优先 ,且自旋方 向相同。
• 特例: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全充满 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因为能 半充满 全空 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 ( 如p6和d10)、 (如p3和d5)和 (如p0和d0)状 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如:
•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 (1)电子排布式 •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 1s22s22p63s23p64s1 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 如K : 。 •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 [Ar]4s1 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 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 表示,例如K: 。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单元质量检测 鲁科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次实验中,小敏要在试管中取2~3 mL液体加热。
其中最后一步操作是( ) A.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B.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C.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D.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解析】根据题意,A项正确。
该题容易误选D,注意取用试剂后,试剂瓶要马上盖好并归回原位。
【答案】 A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B.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C.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解析】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应回收,既节约又防止KClO3遇有机物或可燃物发生火灾;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防止H2与O2混合受热爆炸。
【答案】 B3.下列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将胶头滴管插入滴瓶的试剂中,捏瘪胶帽,缓缓松开吸取试剂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其pHC.为防止蒸发皿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加热时必须加垫石棉网D.用过的药匙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即可取下一种药品【解析】胶头滴管插入滴瓶之前就要捏瘪胶帽,防止胶帽排出的空气浸入试剂;测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蒸发皿受热不用加垫石棉网。
【答案】 D4.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溶液⑥澄清的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A.①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解析】碱性溶液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答案】 B5.下列混合体系需要分离,其对应的物理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①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②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钠与溴的混合溶液A.①分液、②过滤、③萃取、分液B.①过滤、②过滤、③萃取、分液C.①分液、②分液、③萃取、分液D.①分液、②过滤、③过滤【解析】①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应采用分液法分离;②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应用过滤分离;③应先用有机溶剂将溴单质萃取,静止分层后再分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