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维持各器官功能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各器官功能状况 ,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维 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运转。
预防感染
加强小儿的口腔、皮肤护理,预防 感染的发生。
儿科特殊护理技术
0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
01
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置管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进行全面评估,
床边设施的使用
根据患儿需要,合理使用床边设施,如床栏、脚踏板等,以确保患儿安全。
患儿安全与舒适管理
身体约束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合理使用 身体约束,以防止患儿从床上跌 落或受伤。
疼痛管理
关注患儿疼痛表现,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疼痛缓解和管理,如 使用药物、物理治疗等。
患儿饮食与营养管理
饮食计划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 摄入量、进餐时间等。
血液净化治疗时的护理
血液净化设备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设备,包括透析机、滤器等。
血管通路的建立
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 。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局部反 应。同时,还要注意血液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血管通路的通畅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 行。
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儿科急救与重症护04Fra bibliotek理小儿惊厥的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Virtue carries wealth. 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 2022
一、奶瓶喂奶技术
目的:补充新生儿每日能量需求,提高生存力;
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保护患儿血管,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四、新生儿肛门灌肠
目的:1排除肠道积气
2为患儿减轻腹胀和便秘
3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五、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桡动脉穿刺
目的:1不适合做动脉插管时或脐动脉和外周动脉插管未能成功时 2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样证明有问题时
3不得作为给药、输液或其他用途
六、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股静脉穿刺目的:用于血培养
七、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手背静脉穿刺目的:可用于新生儿肝肾功血标本的采集
八、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注射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九、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滴注输液泵
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十、蓝光照射治疗技术
目的: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
十一、拔胃管技术目的:
十二、吸痰技术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十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目的:观察生命体征
十四、新生儿沐浴法技术目的: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注射配药技术:目的:预防感染
十六、吸氧技术目的:改善呼吸
十七、口腔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口腔异味
十八、鼻饲技术
目的:为早产儿、肺炎呛咳明显、严重心衰、吸吮无力、口腔感染供给营养、水分和药物
新生儿洗胃:目的
新生儿肛门直肠插管术:目的
新生儿科气管内吸痰操作规范目的。

新儿科操作规程

新儿科操作规程

新儿科操作规程标题:新儿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新儿科操作规程是指针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医疗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的程序和标准。

遵循新儿科操作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一、新生儿的护理操作规程1.1 体温监测: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定时监测体温,避免低温或者高温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1.2 喂养管理:新生儿喂养需按规定时间和方法进行,避免过度或者不足喂养引起的问题。

1.3 脐带护理:新生儿脐带易感染,需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扩散。

二、婴幼儿的护理操作规程2.1 睡眠管理:婴幼儿睡眠时间和环境需合理安排,避免睡眠不足或者过度引起的问题。

2.2 清洁护理:婴幼儿皮肤娇嫩易受刺激,需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 穿着管理:婴幼儿穿着需合适舒适,避免过紧或者过松引起的不适。

三、新儿科医疗操作规程3.1 静脉输液: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静脉输液需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避免不良反应。

3.2 注射操作:新儿科医疗人员需熟练掌握注射技巧,避免误伤或者感染。

3.3 氧疗管理:新生儿和婴幼儿氧疗需监测氧浓度和通气情况,避免氧中毒或者低氧血症。

四、新儿科急救操作规程4.1 呼吸急救:新生儿和婴幼儿呼吸蓦地住手时需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保障氧气供应。

4.2 心脏复苏: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跳住手时需进行心脏复苏操作,维持心脏功能。

4.3 失血急救:新生儿和婴幼儿失血过多时需及时止血,输血或者补液以维持循环功能。

五、新儿科感染控制规程5.1 感染预防:新儿科病房需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和通风,预防感染传播。

5.2 感染控制:对于发生感染的患儿需隔离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5.3 感染监测: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儿需进行感染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新儿科操作规程是确保新生儿和婴幼儿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39页
(三)操作方法
沐浴前准备
向新生儿母亲解释并说明目标
关门窗,调整室温至26~28℃
将沐浴盆放在小桌子或处置台上,内盛温水2/3满
护士系上围裙,戴口罩,洗手
解开包被,检验腕条,查对姓名、床号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40页
操作中
护士以左前臂托住新生儿背部,左手托住其头颈部
将新生儿下肢夹在左腋下,先用清水洗净脸部
第16页
右手移动足板 接触两侧足跟,并与底板相互垂直 使两侧标尺刻度读数相同,准确读数
测量完成,抱起新生儿,整理好衣裤后交还母亲
统计身长(以厘米为单位 )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17页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和安全,防止损伤。 2.测量时应尽可能使新生儿头正、腰 平、腿直,以降低误差。 3.每次测得数值应与前次身长数比较。
经对侧乳头下缘回到“0”点 ,准确读数
为新生儿穿好衣服后交还母亲。统计(以厘米为单位)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25页
(四)注意事项
1.测量时,注意左右对称,软尺轻轻接 触皮肤,
2.注意保暖,不可暴露过多。
3.如出现异常呼吸或小儿哭闹时,不要 勉强测量。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26页
总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说出新生儿沐浴注意事项。
2.叙述新生儿脐带护理、臀部护理、鹅口疮护 理目标和注意事项。
3.学会新生儿沐浴、脐带护理、臀部护理、鹅 口疮护理操作。
4 .能指导新生儿母亲正确实施家庭沐浴、新生 儿抚触。
5.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临床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
第30页
一、新生儿淋浴
(一)目标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
儿科护理操作是指医护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护理、观察和评
估时所需进行的操作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体格检查:儿科患者的体格检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检查方式。

常见的儿科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头围、胸围、腹围、听诊、观察皮肤、口腔检查等。

2. 疾病护理:对于患有疾病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疾病
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情感护理等。

3. 护理技术:护理技术包括静脉输液、给药、伤口处理、吸痰、
导尿、气管插管等常见的操作。

4. 实验室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
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常规检查或特殊检查,如血液生化
检查、血清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5. 康复护理:包括理疗、康复训练、康复饮食等,用于辅助儿童
恢复身体功能和发育。

总之,儿科护理操作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患者年龄、生理特点等
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科学规范地执行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第一节体温测量法【目的】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

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1.直肠测量法(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 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

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脉搏测量法【目的】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1.听诊法(1)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核对医患信息:确认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是否一致。

2.确认诊断和治疗方案: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

3.准备护理器材:根据操作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如输液器、吸引器、氧气设备等。

二、洗手和保护措施1.洗手消毒:护士进行洗手消毒,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2.佩戴手套和口罩: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以减少外界污染。

三、技术操作1.体温测量:使用儿童专用体温计,通常是耳温计,保持仪器清洁,并注意使用插入式探头时的方法和时间。

2.吸痰护理:根据患儿的痰液状况,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并进行正确的吸痰操作,注意避免对喉咙和气道造成刺激。

3.静脉输液: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和适合患儿身体情况的静脉置管部位,根据医嘱和患儿情况调整注射速度和输液量。

4.观察和记录体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做出判断并向医生反馈。

5.饮食护理:给予适量的饮食,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医嘱选择适当的饮食方式,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儿童的饮食习惯。

6.药物给药:按照医嘱准确给药,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皮下、肌肉注射等。

给药前核对药品、剂量和途径,适用给药器具。

7.疼痛缓解:对疼痛患儿进行缓解措施,如使用各种物理疗法、给药等,根据患儿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8.伤口护理: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护理,涉及伤口清洁、更换敷料、处理渗液、观察感染等方面,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9.导尿护理:安全地进行导尿操作,注意导尿管的选择和使用,避免感染和损伤。

10.氧气给予:根据患儿的氧饱和度和病情,使用氧气设备正确给予氧气,注意氧浓度的控制和氧流量的调整。

四、操作结束1.整理护理器材:将使用完的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2.记录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药物剂量等重要信息,供医生和其他护士参考。

3.向患儿和家属进行交流: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解答他们的疑问,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首先,一个重要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是体温测量。

对于儿童来说,精确测量体温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测量儿童的体温,例如使用电子体温计。

此外,对于年幼的儿童,护士应该使用非接触式体温计,以减少不适感。

其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静脉穿刺。

在一些情况下,儿童需要给予输液或药物,而静脉穿刺是必要的。

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过程,护士应该善于与儿童沟通和安抚,确保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护士应该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以减少儿童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另外,喂食和胃管插入是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喂食或无法口服的儿童,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和胃管插入技术。

护士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饮食需求,并且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以防止感染。

同时,护士还应该观察并记录儿童的吃饭情况和营养摄入量。

此外,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腹部按摩和腹部灌肠等技术。

这些技术通常用于帮助患有肠胃问题的儿童,如便秘或腹胀。

护士应该了解正确的按摩手法和灌肠操作技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儿童的舒适和安全。

最后,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包括儿童尿管管理、创面护理和疼痛评估。

这些技术在儿科护理中是非常常见的。

护士应该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插入和管理,用正确的方法清洁和包扎创面,并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疼痛程度。

总的来说,儿科护理操作技术在提供儿童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儿童获得最佳的护理体验和结果。

此外,护士还应该善于与儿童沟通和安抚,以降低他们的焦虑和不适感。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护士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为儿童的健康和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学习目标:掌握一般测量法,臀红护理法,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法,光照疗法。

熟悉儿童床使用法,婴儿盆浴法,颈静脉穿刺术,保暖箱的使用;了解更换尿布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一般护理法一、一般测量法(一)体重测量法【目的】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及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磅秤①盘式杠杆称:婴儿使用,载重10-15k g。

②坐式杠杆称:幼儿使用,载重20-30kg。

③站式杠杆称:3~7岁小儿使用,载重50kg;7岁以上小儿使用,载重100kg.尿布、衣物、毛毯、清洁布、记录本。

2.环境准备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恰当。

【操作方法与步骤】1.婴儿测量法(1)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的秤盘上,调节指针到零点(2)脱去婴儿衣服及尿布,将婴儿轻放于秤盘上,准确读数至10g(3)记录测量结果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校正磅秤;每次测量必须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以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两小时最好;若天气寒冷,体重偏低或病重婴儿,先称出婴儿衣物、尿布,毛毯重量,然后给婴儿穿上称过的衣物,毛毯,再测量体重,得到的结果减去衣物的重量及即为婴儿体重。

2. 幼儿以上小儿测量法(1) 1~3岁可坐位测量,坐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50g(2) 3岁以上可站式测量,小儿站立于站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站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100mg(3) 记录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测量体重时注意安全,不合作或病重的患儿,由成人抱着一起称重,然后减去衣物及成人体重;测量时小儿不可摇动或接触其它物体;测得数值和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小儿体重变化较大应报告医生。

(二)身高(长)测量【目的】评价小儿骨骼发育情况,为相关疾病的判断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1. 用物准备测量器具:3岁以下小儿卧位测量用身长测量板;3岁以上小儿用的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清洁布,记录本。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1.了解患儿情况:在开始护理之前,了解患儿的病情、护理需求和家庭背景等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数据,还有可能存在的过敏史、疼痛感受、情绪状态等。

2.创建良好护理环境:确保儿童的周围环境安全舒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充足的照明和空气流通,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的焦虑和恐惧感。

3.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儿童对陌生环境和人员常有恐惧,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和友善的表情与患儿沟通,建立信任关系,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4.准备所需的设备和物品:根据患儿的护理需求和医嘱,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物品,如药物、注射器、输液器、敷料、消毒液等。

确保设备和物品的品质和清洁。

5.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士应进行手卫生,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液。

同时,必要时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6.进行体温测量: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腋窝、口腔或耳朵等方法,将体温计放置在适当的部位,并按照使用说明测量患儿的体温。

7.做好皮肤护理:对于需要换药或伤口护理的患儿,护士要先进行皮肤护理,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清洁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擦拭。

在换药时需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8.输液操作:根据医嘱和药物种类,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和药物,按照正确比例将药物注入输液器,并使用细胞滤器过滤。

然后,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进行穿刺,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通道,并调整流速。

9.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的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

10.进行疼痛评估和缓解:对于有疼痛感的患儿,护士需要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根据医嘱和疼痛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药物、调整体位、进行按摩或使用热敷等。

11.口腔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牙齿情况,进行适当的口腔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常规护理操作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

儿童的生命体征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护士应熟悉儿童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营养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饮食监管,确保儿童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刷牙、指甲修剪、头发梳理等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对于不能自理或卧床的儿童,护士还应进行换洗床单和衣物的工作,确保儿童的卫生环境清洁。

4.安全措施:护士应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包括防止跌倒、防止烫伤、防止感染等。

护士还应教育家属和儿童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5.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应定期更换体位,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特殊护理操作1.静脉输液:对于需要输液的儿童,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掌握静脉插管和维护技术,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2.留置尿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尿袋,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

3.管道引流护理:对于需要胃管或鼻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导管的清洁和引流的正常情况。

定期拍胃部X线片,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4.气管插管护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儿童,护士应熟悉插管技术,并随时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和气囊的压力,避免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5.留置胃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和固定,避免意外的拔除。

定期清洗胃管,观察胃液的pH值和颜色,及时记录。

6.心肺复苏: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儿童,护士应熟悉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以上是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常规内容,护士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护理管理。

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儿童的康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儿科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给婴儿测量体温,最适宜的测量部位是()A. 口腔B. 腋窝C. 肛门D. 额头答案:C解析:对于婴儿,肛门测温较为准确,因为婴儿不太配合口腔测温,腋窝测温可能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额头测温准确性相对较低。

2. 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的静脉是()A. 手背静脉B. 肘正中静脉C. 头皮静脉D. 足背静脉答案:C解析: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是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3. 给新生儿喂奶后,应采取的体位是()A. 仰卧位B. 左侧卧位C. 右侧卧位D. 俯卧位答案:C解析:喂奶后将新生儿右侧卧位,可防止溢奶后呛入气管。

4. 测量小儿体重时,应精确到()A. 50gB. 100gC. 200gD. 500g答案:A解析:测量小儿体重时,通常精确到50g。

5. 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A. 0.5 - 1L/minB. 1 - 2L/minC. 2 - 4L/minD. 4 - 6L/min答案:B解析:小儿氧气吸入时,氧流量一般为1 - 2L/min。

6. 给小儿进行肌肉注射时,常用的部位是()A. 臀大肌B. 臀中肌、臀小肌C. 上臂三角肌D. 股外侧肌答案:B解析:小儿臀部肌肉未发育完善,一般选用臀中肌、臀小肌进行肌肉注射。

7. 为小儿滴鼻药时,应使患儿取()A. 仰卧位B. 侧卧位C. 坐位D. 俯卧位答案:B解析:侧卧位便于滴鼻药均匀分布。

8. 小儿物理降温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 温水擦浴B. 冷敷C. 酒精擦浴D. 退热贴答案:C解析:小儿皮肤薄嫩,酒精擦浴可能导致酒精吸收中毒,不宜采用。

9. 给小儿喂药时,如果是水剂药物,应将药液吸入()A. 注射器B. 滴管C. 量杯D. 勺子答案:B解析:滴管便于准确控制药量和给药。

10.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 清理呼吸道B. 人工呼吸C. 胸外按压D. 给氧答案:A解析:新生儿窒息复苏首先要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更换尿布法一、目的: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舒适,预防尿布皮炎发生或使原有的尿布皮炎逐步痊愈。

二、计划:1.物品准备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尿布带;小盆及温水1盆(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药物(如油类、软膏、抗生素)及烤灯等。

2.环境准备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4~28oC),避免穿堂风。

3.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臀部皮肤情况,评估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洗手。

三、操作步骤:1.将用物携带至床旁,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及臀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2.如有大便,用温水洗净,轻轻吸干。

3.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单位。

4.若为腹泻患儿,更需勤换尿布,注意及时清洁臀部,并涂植物油保护皮肤。

若有尿布皮炎,可采用暴露法、灯光照射法或吹氧法,使局部皮肤干燥,再涂以紫草油、硼酸软膏、鱼肝油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

严重者可给予抗菌药物,以防感染。

5.打开污尿布,观察大便性质(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后放入尿布桶内。

6.操作结束后洗手,做好记录。

四、评价:1.物品准备齐全、环境准备符合要求。

2.操作者了解病情,准确估计和处理常见护理问题。

3.操作熟练、敏捷,防止过多暴露病人。

4.患儿臀部皮肤清洁、舒适,单位整洁。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后及时更换尿布,伤口未拆线不宜沐浴。
3.换血后禁食6小时。
4.静脉压 ,防止空气栓塞。 3.等量进行交换,按静脉压高低调整换血 速度。 4.首次和末次抽出的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 5.记录每次抽入的血量、患儿的面色、心 率、呼吸、静脉压等情况。
(四)换血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黄疸消退情况,心率
呼吸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注意伤口有无渗血,保持局部清洁,大小
少暖箱的热量损失。
2. 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火炉、暖气
,也不要置于窗户旁边,以免影响其温度
,应使暖箱距炉子或暖气150cm以上。
3. 保持暖箱的清洁卫生和消毒。
4. 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多开启箱
门。
光照疗法
(一)适应症
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光疗
使血中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的 双吡咯,而随胆汁、尿、粪排出体外。是 一种较好的黄疸辅助疗法。
2. 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多次穿刺。
3. 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刺误入动脉,立
即拔出针头,压迫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4. 血。 5.穿刺前充分消毒皮肤。 穿刺后观察局部有无活动性出
温箱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
(二)入箱条件:低体温、低体重。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暖箱放置的房间温度应高于23℃,以减
(二)注意事项
1.出现恶心、呕吐应暂停喂药,轻拍后背或转
移注意力,好转后再喂,以防呛咳、误吸。不
能避免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2.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
3. 训练和鼓励幼儿及学龄儿童自愿
服药。
4. 任何药不应混于奶中。
小儿沐浴法
头皮静脉穿刺法
股静脉穿刺法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1.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禁用此法。
(二)设备与操作方法
(三) 注意事项
1.监测体温及箱内温度,注意观察患儿的反
应及黄疸消长的程度。
2.清洁皮肤,剪短指甲。光疗中患儿有绿色
稀便、皮疹或发热,做好皮肤护理。
3.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多补充水分。
4.记录灯管使用时间,按时更换灯管。
5.单面照射,2h为患儿翻身一次。
换血疗法
(一)目的 (二)换血部位:脐静脉。 (三)操作方法 1.按输血法备新鲜血液。常规消毒皮肤 。 2.换血管插入脐静脉6-7cm,插管正确后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给药法
(一)操作方法
1.将用物携至床旁,为患儿围上治疗巾。
2.抱起患儿,坐在凳上,用左臂固定病儿双
臂和头部。不宜抱起者抬高头部,头偏向
一侧。
3.用小药勺盛药液,从口角处顺口颊方向慢
慢倒入,小勺仍留口中,待药液已咽下后才
将小药勺拿走,以防将药液吐出。
4.不肯咽下时,用拇食指轻捏双颊。 5.喂药后再喂少许水,冲净口中药液。 6.为患儿擦净口周,撤去治疗巾。 7. 记录药量和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