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都匀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岳阳中学期末考试)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A .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 .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C .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D .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2.(2018陕西白水中学质检)《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 A .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B .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 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D .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 3.(2018沈阳中学期末考试)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其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
这反映出王阳明 A .思想保守的复古特性 B .“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要义 C .外求“良知”的道德自觉 D .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4.(2018福州中学期末考试)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5.(2018重庆第一中学期末考试)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2017高二上·惠来期中)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 民为邦本C . 天下为公D . 民贵君轻2. (2分) (2018高二上·柳江期中)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 .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3.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
l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A . 李鸿章B . 康有为C . 孙中山D . 李大钊4. (2分) (2020高二下·马鞍山开学考)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 .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 .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C .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 .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5.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选修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二历史(选修)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里有这样一段话,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
我爱邹国人胜过越国人,爱鲁国人胜过邹国人,爱我家乡的人胜过鲁国人,爱我家族的人胜过家乡人,爱我的双亲胜过家族人,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
”据此判断,巫马子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属僚抓到一个盗贼。
阳明亲自审问,并对盗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
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一故事说明了A.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其本心的表现B.理是万物本源,强调格物致知C.“致良知”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不承认女性的天性低劣,屡次称颂武则天为“好后”,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
但他赞扬有成就的女性,并不等于提倡男女平权。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李贽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
对此认识最为合理的是A.李贽摒弃了以儒家纲常为标准的道德观B.李贽思想有自相冲突的成分C.李贽思想已经属于近代民权主义的范畴D.李贽主张挑战了理学的正统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卷说明:1本卷共有两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边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1、3、5对应的著作是()A.《论语》《老子》《韩非子》B.《论语》《墨子》《韩非子》C.《孟子》《韩非子》《墨子》D.《墨子》《论语》《韩非子》2、早期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
但是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史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反映了()A.儒学在民间开始成为显学B.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3、“心者,万事之原也。
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
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朱子语》)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已省身的修养论C.推已及人的处世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4、顾炎武认为儒家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处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5、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6、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多半故事以爱情为主题,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理想情人的妩媚。
这反映文艺复兴()A.反对禁欲主义B.主张恋爱自由C.推动文学创作D.抛弃宗教信仰7、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贵州省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五次月考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结局说明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答案】C【解析】A项错误,不管是哪个儿子当太子都体现了家国一体;B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时皇帝专制进一步强化;由“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说明朝臣还是深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的,也就是传统体制影响了朝堂的秩序,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中的“民主思想”与材料无关。
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
这一现象( )A. 促使西周强盛B. 强化宗法体制C. 导致诸侯割据D. 促成秦朝统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西周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独立性较强,导致“庶民只知效忠于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天子”现象的出现。
该现象容易导致地方割据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 项。
3.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必修试卷(考试用时: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分封制的秩序遭到破坏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4.英国保守党党首特蕾莎·梅于2016年7月接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
特蕾莎·梅之所以能成为英国新任首相,主要因为( )①保守党是议会多数党②特蕾莎·梅是保守党的领袖③保守党赢得了首相选举④特蕾莎·梅得到英王的信任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5.“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部长是首相的助手。
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省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西周礼乐制被后世沿用B. 国人文化传承意识增强C. 礼是中国文化基本元素D. 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底蕴从确立到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体现了礼作为文化元素在个人修养与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
题干主旨在于表达礼的价值所在,并非体现国人的文化传承意识,故排除B项。
D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2.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
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
材料反映A. 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B. 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C. 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D. 母系亲戚一般无关紧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关系以血缘为基础,亲戚观念来源于对宗法直系支系血缘关系的明确区分,对于中国传统家族观念有深远影响,故A项正确。
B项,题干未体现西周的亲戚体系,故排除。
C项,题干未涉及男尊女卑观念,故排除。
D项为常识性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
2018-2019贵州省都匀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1月16日 14:30-16:10贵州省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礼乐制被后世沿用B.国人文化传承意识增强C.礼是中国文化基本元素D.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2.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
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
材料反映()A.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B.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C.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D.母系亲戚一般无关紧要3.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
后世基本都有诸子均分家产的法令。
该现象()A.表明宗法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体现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5.有学者指出,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实际上表明汉唐时期()A.普遍轻视朝廷官员B.朝廷官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C.朝廷与地方官员职位互换D.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6.有人指出,董仲舒遇到汉武帝这个知音后,便完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苦苦追寻的儒学的正统地位。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
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
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D.促成秦朝统一3.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4. 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解析】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省都匀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 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 古典人文主义的出现C. 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D项,希腊半岛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许多小国,称作城邦,城邦地域狭小,人口少,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点。
小国寡民的特征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与海上活动无关。
故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A项,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观念,这些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古希腊海洋文明塑造了希腊人的民族自由精神,古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
故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形成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经济结构,形成的海洋文明培育了雅典人自由、进取、平等的民主精神。
故C 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贵州省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五次月考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结局说明() 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
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D.促成秦朝统一3.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4. 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 家族和睦B. 等级秩序C. 贵族世袭D. 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
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 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
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
“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
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
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
2.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
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统治范围B. 密切经济交流C. 加强中央集权D. 改革官吏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的路“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说明这一机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故C项正确;北宋疆域小于汉唐,这一建制不是为了扩大统治范围,故A项错误;材料是反映的是行政机构,密切经济交流并非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不是改革官吏制度,故D项错误。
3.“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 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 脱离现实,学不致用C. 考试内容规范合理D. 制度具有公正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中“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具有公正合理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讲“所试科目不合时用”但“制度则昭若日月”,其强调的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培养了人才,B不是其强调的重点,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科举考试内容规范合理,故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都匀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西周礼乐制被后世沿用B. 国人文化传承意识增强C. 礼是中国文化基本元素D. 儒学经世致用的入世观【答案】C【解析】A.西周的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没有被后世广泛引用。
B.材料看不出国人的文化传承意识的增强。
C.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强调周公制礼作业的重要性,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礼是中国文化基本元素。
D.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
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
材料反映()A. 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B. 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C. 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D. 母系亲戚一般无关紧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知影响了对血缘关系的判定和划分,故A正确。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D说法片面。
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3.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
后世基本都有诸子均分家产的法令。
该现象()A. 表明宗法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 体现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C. 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D. 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以适应服役、纳税的需要”明显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故C正确。
A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重农抑商等思想,符合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故C项正确。
A项主张仁、礼,不符合当时时代和统治者需要,排除。
B项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当时时代和统治者需要,排除。
D项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当时时代和统治者需要,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法家思想主张。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法家思想主张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5.有学者指出,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实际上表明汉唐时期()A. 普遍轻视朝廷官员B. 朝廷官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C. 朝廷与地方官员职位互换D. 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答案】D【解析】“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表明汉唐时期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故D正确;A错在“普遍”,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解题的关键是“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人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这种做法在唐朝时期发展成为极其具有实效的官员管理制度”。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以来,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6.有人指出,董仲舒遇到汉武帝这个知音后,便完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苦苦追寻的儒学的正统地位。
这是因为()A. 汉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B. 董仲舒论证了君权神授的思想C. 秦朝速亡使汉武帝抛弃了法家思想D. 董仲舒使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传统儒家思想进B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排除。
董仲舒的思想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便完成了孔子、孟子、荀子等苦苦追寻的儒学的正统地位。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A. 分裂对立势难消除B. 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 经济发展趋于平衡D. 对社会安定的愿望【答案】B【解析】材料“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不能体现势力的对立,故A项错误。
材料“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体现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故B项正确。
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不能体现对社会安定的追求,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
需要掌握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认同。
解题的关键是对“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认同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8.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两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
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
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是()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9.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与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财政越来越依赖财产税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D. 赋税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A项是变化的结果,排除。
B与题干无关,排除。
随着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大量减少,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到唐朝中后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0.隋炀帝曾令西域至洛阳商路上各郡县迎送外商,免费供酒肉百戏,得费远不相偿,而赴外使臣更是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
这表明当时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A. 体现了中外地位的平等B. 追求消费性贸易利润C. 服务于王朝的政治需要D. 注重交易的经济效益【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可以看出当时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是在宣扬国威,是在服务于王朝的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
当时的对外贸易体现了中国高人一等,而不是中外地位的平等,故A项错误。
“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可知,当时的对外贸易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故B 项错误。
当时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注重的是政治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需要掌握隋朝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的目的和特点。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量无端地赠礼,赔尽钱物”。
本题考查对隋朝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的目的和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
这种设计()A. 使宋代君主权力有限,不能掌握实权B. 表明了宋代的中央集权水平比较高C. 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D. 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答案】D【解析】“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表明这种设计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解题的关键是“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
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2.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答案】D【解析】“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表明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13.宋代法律规定,殴打哥哥、姐姐致伤残的要流放三千里,若打瞎眼睛或致死的要处以绞刑。
殴打弟弟、妹妹致死的,剥夺三年自由,若用刀故意杀害弟弟、妹妹的,则要流放两千里。
这主要表明宋代()A. 儒家思想影响法律条文B. 国家通过立法维护个人权益C. 宋代法律体系比较残酷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秩序【答案】A【解析】“殴打哥哥、姐姐致伤残的要流放三千里,若打瞎眼睛或致死的要处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