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2 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期末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1)工业革命前提: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工业革命条件: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3)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工业革命过程:(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5.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③无污染6.工业革命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7.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8.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①标准化生产方式;②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亨利.福特)评价: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
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9、科学的世纪指哪个世纪?有什么表现?最主要的重大突破是什么?①科学的世纪是指19世纪②表现: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这一世纪科学研究氛围浓厚,不仅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而且形成了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家群体。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第7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7单元目录目录1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27.1第一课工业革命27.2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7.3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77.3.1 德国统一77.3.2 美国南北战争97.3.3 俄国改革127.3.4 明治维新147.4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77.5 第二次工业革命20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22 THE END 7 24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1第一课工业革命7.2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7.3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7.3.1 德国统一7.3.2 美国南北战争7.3.3 俄国改革7.3.4 明治维新7.4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7.5 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学会辩证和理想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领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含义,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知道现代文明生活和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工业社会中人们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工业化、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代文明生活的关系。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和“材料阅读”,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上,学会辩证看待工业革命。
辩证看待城市化和工业化。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1、回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工业化的含义工业化一般理解为产业化,即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不能简单地将发展工业,甚至重点发展某类工业(如重工业、制造业)作为工业化,而应将工业化看作是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等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的表现1.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要地位;2.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化肥农药,推动农业的发展;3.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日益增多;4.兴起了许多大城市,如曼彻斯特、纽约等。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练习题 新人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同步练习1.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奇妙岛屿”为主题,其中第二幕“黑暗魔鬼的磨坊”展现了这块土地曾被工业污染,以及治理污染,实现经济复兴的历史。
“这块土地”上的工业革命始于(A .17世纪末期B .18世纪中期C .18世纪末期 D .19世纪初期2. 阅读右图,促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某一时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的进行B.殖民扩张和掠夺C.《权利法案》的颁布D.工业革命的完成3. 某历史雪茄曾这样写道:“林立的烟囱比神圣的教堂突然间多了起来。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文艺复兴后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4.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C .欧洲殖民扩张D .资产阶级革命5. 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B .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C .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D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表2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 .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资产阶级革命D .世界市场形成7.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在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简短一章”主要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8.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2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2 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2)——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南北两种经济形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B.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C. 林肯当选为总统D. 领土的扩张2.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A. 关税问题B.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C. 向西部扩张领土的问题D. 资本主义存废问题3.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作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的演讲。
他说:“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
”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 华盛顿B. 克伦威尔C. 林肯D. 富兰克林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张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属于两次战争的相同点的是( )A. 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C. 推动了欧洲和拉美地区的革命D.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5.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这一“障碍”指的是( )A. 英国的殖民统治B. 奴隶制度C. 南方的叛乱各州D. 种族歧视6.《宅地法》的实施,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 打击了种植园经济B. 加速了西部开发C. 维护了国家统一D. 激发了农民积极性7.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林肯签署的这份文件应该是( )A. 《独立宣言》B. 《人权宣言》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 废除农奴制法令8.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说:“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 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 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C. 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9.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第七、八单元 新教材 历史与社会 八下 提纲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提纲(重要资料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蒸汽机和电气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奠定了我们现代化的基础。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异;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西方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空前激化。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重大变革,成为现代化国家。
普鲁士的武力统一为德国赢来了统一的市场;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
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这些崛起之路虽各不相同,但都抓住了历史机遇。
本单元在全册乃至中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单元重点】【单元难点】1.工业革命的进程、重大发明及影响;2.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3.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过程及意义;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5.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意义;6.罪恶的“三角贸易”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大发明;1.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意义;3.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及意义;4.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5.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6.认识“三角贸易”对非洲、欧洲的影响。
第一课工业革命开始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政治上:17世纪,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英国初步确立经济上: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急剧扩大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部门棉纺织业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应用(哈格里夫斯)发展瓦特改进蒸汽机背景:工业革命后,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仍有很多地方不能使用机器作用: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意义: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交通工具的革命原因:人们开始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表现: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了蒸汽机作用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于1841年发明了蒸汽机车工厂及工厂制度的出现1.工厂建立规模逐渐扩大2.工厂制度的出现: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3.1840年,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完成扩展情况及作用4.19世纪初,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家及美国,开启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完成时间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完成标志机器材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下册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各节基础知识整理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l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同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①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②前提条件: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
③生产资本: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发明①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于1785年正式在工厂投入使用。
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③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工业革命的时间:l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到l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7)工业革命的扩展:l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2.“科学的世纪”(1)时间:19世纪。
(2)表现:①工业革命期问,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②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地。
③大学里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出现了专门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大学。
④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
⑤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达尔文的的《物种起源》问世,提出生物进化学说;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工业革命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后半期。
(2)领先国家:德国和美国。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1)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认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了解整体世界的形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表现,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整体世界的含义。
3.认识整体世界的形成对落后国家造成的不同影响: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野蛮掠夺造成贫困落后。
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日本明治维新的例子,认识面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实现民族振兴,从而培养国际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型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本课在上一节基础上,主要叙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核心是“整体世界的形成”。
“地球变小了”“文明与野蛮相交织”和“挑战与回应”,分别讲述了整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整体世界的形成有什么影响?面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我们该怎么办?三个问题。
三部分之间的内容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地球变小了”分为三个层次: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整体世界的表现和整体世界何时形成的。
教材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整体世界。
世界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交通、人员往来、文化、体育活动等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整体。
[地球变小了]1.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原因○教师可首先提问学生:“我们说地球变小了,是指地球的大小真的发生了变化吗?”○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看阅读卡“新型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并非地球真的变小了,而是由于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来往和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密切,世界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在感觉上觉得地球变小了。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提纲《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人教版【无出其右】
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一次)P58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地点:先在英国,后扩展至德国、法国、美国等3.开始行业:棉纺织业4.标志(特征):蒸汽机的普遍使用5.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件、原料条件)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1)英格兰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2)英国机械师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3)(交通运输行业)美国人富尔顿制成蒸汽轮船;(4)(交通运输行业)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A.书本:①对世界的影响: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②对英国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1840年前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分解:(1)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3)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C.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8.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781.科学的世纪――时间?19世纪。
表现:(1)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2)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重地(德国政府将柏林科学院并入柏林大学)(3)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
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八下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精编资料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 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
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①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②前提条件: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
③资本积累: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发明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④l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交通行业从马车时代迈向了铁路时代)5.工业革命的时间:18 60年代到19 40年代。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人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③19 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早期三大工人运动(1)英国宪章运动 (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起义2.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2)主要内容: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与黑暗,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欧文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3)评价:他们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但他们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1)创立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3)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列举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了解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4.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政治立场,理解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抉择的道理。
5.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为线索,梳理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要脉络,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初步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史观。
课时安排: 3~4课时。
[新课导入]问题情境导入选择对比图片,分别反映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成果及其发动的全球殖民扩张,及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专制腐败、落后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思考西欧和中国的巨大反差,明白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进步的潮流。
通过对比,让学生预感到在工业文明大潮到来时中国即将面临的艰难屈辱的局面。
[屈辱的岁月]1.鸦片战争(1).鸦片危害指导学生观察图6-32和文字说明,教师可补充列举英国通过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数量、中国因为鸦片而流失白银的数量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说出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2).虎门销烟指导学生观察图6-33,并阅读教材,提问:“从图中你能否看出林则徐在虎门采取的是什么方法销烟?”(把鸦片倒入海水和石灰中浸泡销毁)补充说明:虎门销烟的雕像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巨型浮雕,它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篇章。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1 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统一1.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①奥地利②匈牙利③普鲁士④丹麦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推动德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B. “铁血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C.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强大的军事力量3.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B. 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C. 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D. 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4.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A. 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 打消俄罗斯的觊觎C.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要求B. 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C. 阶级矛盾的尖锐D. 统治者扩张的要求6.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的统一是用何种方式完成的( )A. 资产阶级革命B. “王朝战争”C. 民族独立运动D. 资产阶级改革7.德国统一完成的标志是( )A. 1848年,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兰克福开会B.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通过C.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D.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8.下列关于德国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B. 奥地利和普鲁士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德国的统一C. 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D. 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9.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
这一单一民族是( )A. 日耳曼人B. 希腊人C. 吉普赛人D. 阿拉伯人10.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和“东洋俾斯麦”的分别是( )①曾国藩②李鸿章③大久保利通④东条英机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11.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A. 高度统一B. 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12.简述德国统一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4 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4)——明治维新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A. 天皇B. 幕府将军C. 大名D. 武士2.“西方列强打开了日本国门并加强向中国渗透……后来只有日本能及时进行改革,防止了列强渗透。
”日本“及时进行”的改革是( )A. 宪章运动B. 戊戌变法C. 大化改新D. 明治维新3.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 )A. 向中国学习先进制度B. 向欧美学习先进制度C.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4.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 都是对农民的掠夺B.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C.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项措施是( )A. 废除所有藩国,加强中央集权B.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D. 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于天皇的军队6.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头,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句口号( )A. “文明开化”B. 废藩置县C. 求知识于世界D.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7.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 军事改革B. 教育改革C. 培养出国人才D. 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8.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A. 民主共和制B. 封建专制C. 联邦制D. 君主立宪制9.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 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 废除旧的封建体制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革旧文化10.在世界近代史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
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法国11.明治维新中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 )A. 废除全国所有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B. 允许土地买卖C. 提倡“文明开化”D. 发展教育12.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3 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3)——俄国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B. 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 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 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2.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打击了农奴制度B. 促进了经济发展C. 加强了军事力量D. 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3.以下各项中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的有(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下列历史人物中,不能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或资产阶级改革家的是( ) A. 彼得一世 B. 华盛顿C. 克伦威尔D. 罗伯斯比尔5.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 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把俄国的强国形象打得粉碎D.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6.有一名叫伊凡的农奴出生于1821年,当他40岁时,他农奴的地位已经获得解放,但同时也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由此推断,下列历史事件与伊凡的生活时代有关的是( )A. 日本明治维新B.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C. 德意志统一D. 英国工业革命7.1861年的俄国改革与美国南北战争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 土地问题B. 资金问题C. 统一问题D. 劳动力问题8.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 )A. 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B. 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C. 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D. 有利于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9.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 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 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消除C. 俄国农奴免费获得“份地”D. 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10.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B. 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11.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 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 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 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D. 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12.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2《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知识导航1.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激发及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
2.把握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时间、代表人物及主张。
3.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时间、标志、意义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4.把握巴黎公社成立的过程、措施、失败、性质及《国际歌》的词、曲作者。
B、知识解读一、工人的斗争1.工业革命后的两极分化(1)原因:工业革命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表现: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
2.工人运动(1)原因:为了生存,工人们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斗争。
(2)特点:起初,这些斗争局限于要求增加工资等经济方面的权利,后来逐渐转向争取政治上的权利。
(3)表现:1 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主要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等。
3.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背景:19世纪上半期,面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2)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
(3)思想主张:①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②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
(4)评价:他们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或开明的富豪的支持上。
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诞生原因(1)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虑了当时工人的情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诞生的标志及意义(1)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出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5《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新人教版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右图所示杂志名称的由来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次“革命”密切相关,这次“革命”是指( )A. 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第三次科技革命D. 信息技术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不可以( )A. 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B. 搭乘飞机出国考察C. 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D. 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3.有这样一则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 发明内燃机C. 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D. 改良蒸汽机4.下列现代社会生活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 电话拜年B. 乘公交车上班C. 电脑办公D. 坐飞机旅游5.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 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B. 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C. 发电机的制造成功D. 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6.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水力——电力——蒸汽B. 水力——蒸汽——电力C. 蒸汽——水力——电力D. 电力——水力——蒸汽7.下列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是( )8.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 )A. 珍妮机的发明B. 火车机车的发明C. 电力的广泛应用D. 飞机的发明9.下列哪位科学家的发明,使20世纪早期的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A. 卡尔·本茨B. 亨利·福特C. 奥维尔·莱特D. 詹姆士·瓦特10.下图是从网上搜索到的图片,其输入的关键词应该是( )A. 莱特兄弟B. 爱迪生C. 爱因斯坦D. 卡尔·本茨11.观察右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发明B. 发电机的问世C. 有轨电车的创制D.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1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 文艺复兴时期B. 工业革命时期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后来居上。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案1新人教版最新整理,精选资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学会辩证地、理想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的知识和能力。
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含义,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今天享受的文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了解现代文明生活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了解人类在工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扩展材料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们的巨大影响。
本文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生活的关系。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和“材料阅读”,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在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上辩证地对待工业革命。
辩证地看待城市化和工业化。
教学重点:教学难度: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回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
工业化一般被理解为工业化,即各种产业从传统经济中不断涌现、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工业的发展,甚至把某些产业(如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化的重点,而应该把工业化看作是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等各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的表现1。
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导地位;2.工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化肥和农药,促进农业发展;3.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数量越来越多;4.许多大城市如曼彻斯特、纽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城市化的含义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
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运动。
体育是人民的健康。
许多人观看其他的游戏。
第二课准备1/3最新整理,精选资料城市化的表现1。
农业机械化使劳动力过剩,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工厂,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逐渐增加;2.城市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3.城市已成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19世纪末的早期城市上海外滩风光现代城市上海浦东新貌2。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1 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德国统一1.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①奥地利②匈牙利③普鲁士④丹麦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推动德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B. “铁血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C.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强大的军事力量3.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B. 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C. 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D. 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4.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A. 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 打消俄罗斯的觊觎C.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要求B. 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C. 阶级矛盾的尖锐D. 统治者扩张的要求6.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的统一是用何种方式完成的( )A. 资产阶级革命B. “王朝战争”C. 民族独立运动D. 资产阶级改革7.德国统一完成的标志是( )A. 1848年,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兰克福开会B.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通过C.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D.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8.下列关于德国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B. 奥地利和普鲁士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德国的统一C. 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D. 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9.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
这一单一民族是( )A. 日耳曼人B. 希腊人C. 吉普赛人D. 阿拉伯人10.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和“东洋俾斯麦”的分别是( )①曾国藩②李鸿章③大久保利通④东条英机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①③11.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A. 高度统一B. 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12.简述德国统一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
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设问:为什么电力能被广泛应用并最终取代蒸汽动力?
电力作为新能源,较为清洁、廉价。
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此外,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不适用于远程运输、重型运输,从而引发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应运而生。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
汽油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可充作交通工具的发动机。
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陆续出现,并带动相应的新兴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的发展。
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成为日益重要的新能源。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话、无线电报
1876年贝尔在美国费城博览会试用电话(联系书上的图“贝尔试用电话”)。
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9年在英国发报成功,随后,1891年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成功,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设问:每一项重要的成就的背后,都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过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
3、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同时,许多机器是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发明的。
引用丹皮尔的话:“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
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的成果。
引用丹皮尔的话:“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世纪的应用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2)范围: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进程: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比如日本、德国,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所以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速度也较快。
4、影响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