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中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控制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 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掌握涉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以及信息获取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学科知识。
能够分析和解决现代经济建设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并在控制 科学与工程学科或其它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代码:081101)1)先进控制与优化、2)先进过程建模与仿真、3)离散事件动态系统、4)运动控制、5)非线性控制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代码:081102)1)智能新型传感器和检测技术、2)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3)现场总线技术、4)图像处理技术、5)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控制网络3.系统工程(学科代码:081103)1)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控制、2)量子系统的建模与分析、3)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工程、4)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代码:081104)1)模式识别、2)人工智能、3)图像处理、4)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5)智能机器人、6)生物控制论与生物医学工程5.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05)1)运动体的轨道与姿态控制、2)振动主动控制、3)全球卫星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6.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20)1)网络智能、2)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3)宽带多媒体通信、4)基于网络的控制7.信息获取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21)1)信息获取科学的体系、理论与方法、2)传感器敏感机理及其数学建模、3)传感信号的高保真获取和转换技术、4)计算机视觉、5)计算机听觉、6)特种机器人三、学制及学分1. 对于按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 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计算机集成测控技术与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通信网络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开发微机化、智能化在线测控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置,研究智能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控制技术;针对嵌入式测控在自动化装置、控制网络、工业测控、自动化控制工程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掌握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和宽广专业知识的煤炭生产安全测控、电力系统、光纤传感技术等专门应用型人才;3、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思维方法和作风,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先进控制科学和现代检测手段,为煤炭、电力、信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能胜任本学科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培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并重的培养方式。
五、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理论设计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设计项目开展研究、完成系列设计实践训练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
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电子信息类控制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85400
一、 专业领域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极强的办学实力,是国家和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 之一。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 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设有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B 类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 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 四个二级博士学科点,围绕智能控制理论、智能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方向开展 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为我国的 IT 行业、制造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培养了大量德 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近 5 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 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30 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40 余项,获教育部高等 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近 20 项;发表学术论文 600 余 篇,授权发明专利 40 余项;出版专著近 20 部。
1.新生入学教育 本环节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周内完成,计 1 学分。主要将爱国教育与爱校教育相结合,帮 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校情感和家国情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科研生活,实现 角色转换。主要内容包括:校史校情教育、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培 养相关政策解读与日常管理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 代码
140001C5 140002C5 100001C5 公共 100002C5 必修 100003C5 100004C5 100005C5 100006C5
新增
新增 新增 专业 新增 必修 080031S5 新增 060017S5 新增 060041S5 新增 060025S5 新增 选修 新增 课程 060016S5 060015S5 新增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需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081120),信息获取与控制(081121)共七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系统建模与仿真2. 复杂系统及其控制3. 过程控制与优化4. 振动控制与运动控制5.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6.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7. 故障诊断 8. 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9. 智能机器人 10. 视听觉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11. 机器学习 12. 人工智能13. 智能交通系统 14. 敏感材料、敏感机理及其建模15. 信号检测与处理 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17. 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三、学制及学分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学制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2~3年后,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会议2学分)。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7月修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围绕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中凝炼的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特色背景,在“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研究方向,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
2. 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至少学习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他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4.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5. 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2. 复杂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3. 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4. 故障检测、诊断及工况监控5.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6. 系统工程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四、课程设置和学习1. 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前4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2. 根据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的原则,硕士生可选修其他高校具有优势、符合本学科培养要求的课程。
经导师和学院核准后,学校承认校外学分。
硕士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适用范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11),控制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10)。
二、课程设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课程中级课程公共课5431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32 2 √ 考试第一外国语应用48 3 √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 1 √ 考试54311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16 1 √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并重32 2 √ 考试公共基础课54012001 数值分析※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50333002 线性系统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3 优化理论与方法※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5 最优控制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6 模式识别※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8 现代传感器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9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0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5033400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9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5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8 软件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9 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2 系统可靠性原理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1 列车信息网络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4010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3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4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5 应用非线性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6 网络化控制与信息处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7 视景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6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现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6 工程项目管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1 电网络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并重32 2 √ 考试603330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5 现代电力电子学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7 电机统一理论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2 超导技术并重32 2 √ 考查实验课50325003 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应用32 2 √ 考查6级课程高级课程公共基础课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6033300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60334001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并重48 3 √ 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公共课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 2 √ 考试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 1 √ 考试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并重32 2 √ 考试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 2 √ 考试71321003 英语(二外)应用32 2 √ 考试公共基74012001 现代数学理论48 3 √ 考试74012002 可靠性数学理论48 3 √ 考试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控制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控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扎实的控制系统理论基础、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健全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控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1. 掌握控制理论与技术: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 具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能够抵御来自真实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摄动,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3.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素养,能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恪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培养体系1. 课程设置: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数字控制系统、工程优化方法、系统辨识与模型预测控制等核心课程,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2. 导师制度:为保证学生在学术上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科研任务。
3. 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期间要进行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调试和实施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技术应用水平。
四、培养模式1. 硕士研究生先修课程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一系列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掌握控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2. 硕士研究生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工作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与导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课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控制理论、控制工程、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会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但一般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控制理论:这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包括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理论、稳定性与鲁棒性分析、最优控制等。
这些理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2. 控制工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涉及实际系统的控制,如电机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控制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 自动化:自动化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相关的课程包括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嵌入式系统、智能家居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4.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相关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5. 实践课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校还会设置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
这些实践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总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都很强的学科。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11内含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学科专业介绍一、中国矿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极强的办学实力,是国家和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四个二级博士学科点,围绕智能控制理论、智能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为我国的IT行业、制造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
近5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近20部。
本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333 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为骨干、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比例为94%,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0余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近10人。
本学科具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学科建设有“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平台,能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优越的软硬件支撑。
学科具有稳定的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稳定的支持和锻炼机会。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和电子信息等基础知识;2.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4.具备现代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三、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2)力学、电磁学等物理基础课程;(3)信号与系统、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电子信息基础课程;(4)现代控制理论、系统控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等控制科学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1)智能控制技术、非线性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等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2)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课程;(3)现代信号处理、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等信号处理与系统辨识技术课程;(4)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工程应用技术课程。
3.科研与实践(1)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研项目的能力,学习科研方法和科研规范,形成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2)实践训练: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验室实验、工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过程的终结和总结,学生应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一篇符合科研规范和学术要求的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2.导师制学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配备专业导师进行指导,通过个别指导、课题研究和实践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研实践重视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的培养,学生将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完成,并切实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五、培养时间六、综合考核七、优化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导师和学校进行优化调整,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通过上述方案培养出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任务,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贡献。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以工程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与综合其内部与环境信息,设计何种控制策略与决策行为,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独特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代码: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学科代码:081102)”、“系统工程(学科代码: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代码: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05)”。
二、培养目标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系统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程。
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