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祝福》优秀教案7
高二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最新5篇
高二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最新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给您带来高二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二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祝福》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祝福》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祝福》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1《祝福》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祝福》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祝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小说《祝福》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祝福》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小说《祝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祝福》的意义和价值。
2. 分析小说《祝福》的思想和人文内涵。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小说《祝福》前言和作者的寄语。
2. 课堂讲解:介绍小说《祝福》的作者鲁迅和其文化背景。
3. 课堂分析:分析小说《祝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4.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小说《祝福》的文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说《祝福》前言和作者的寄语,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文化背景和主题。
2. 课堂讲解:通过介绍小说《祝福》的作者鲁迅和其文化背景,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 课堂分析:通过分析小说《祝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4. 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说《祝福》的文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2. 电子产品:电脑、投影仪等。
3. 图书馆、网上文献等。
八、教学实施:1. 预习部分:讲解小说《祝福》的前言和作者的寄语。
2. 讲解部分:介绍小说《祝福》的作者鲁迅和其文化背景。
3. 分析部分:分析小说《祝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4. 作业部分:让学生阅读小说《祝福》的文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某一次,我一边捧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一边用手习惯性地去拔胡子,可能是一下没撑住,下巴上传来刺激性的剧痛。
恰巧,当时正好看到先生写的这样一句,“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这说得不就是男人的胡子吗?顿时,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男人似乎有一个通病,既要保持男性特征,还要修饰光滑的下巴,就像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一样。
那么,生活中,你是喜欢胡子男多一些,还是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二、“胡子”大讨论1、喜欢胡子男多一些提示:胡子男,有艺术气质,有男人味,帅帅的,酷酷的,个性十足。
(诗歌就像男士的胡子,长在我们的脸上叫邋遢,长在大师的脸上叫个性。
所以,我们不得不备下一把剃须刀,为那些疯长似野草的胡子埋单。
)(胡子拉碴的,每天不剃不刮不修胡子的胡子男,还喜欢吗?)2、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追问:为什么?)提示:胡子拉碴的男人,显得沧桑、邋遢,不干净。
每天将下巴剃得光光的男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男人,显得干净、精明、干练、精神。
三、聚焦鲁四老爷的“胡子”“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第一段中的一句话。
“但也还未留胡子”一句是闲笔还是妙笔,能否删去?)提示:妙笔。
1、妙在彰显身份地位。
提示:这样就把“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的鲁四老爷独立于鲁镇其它那些老了些但也留胡子的男人群体之外,说明鲁四老爷并不给人苍老、邋遢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干净、精明、干练的直观印象。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高中教材语文必修3《祝福》教案
《祝福》一、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A、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B、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三、教学设想:1、以分析祥林嫂的死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有条件的应当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看看课文与电影的不同表现手法。
四、教学时数:安排三教时五、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小说的相关基础知识1、定义: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我们以前所学的简单记叙文就是小说的雏形。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3、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4、结构: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品,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5、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6、欣赏理解: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祝福》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祝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介绍《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因自身聪明才智和善良品质而受到他人的祝福和关爱,同时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融洽关系的重要性。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祝福》作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女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该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3 教材的教育意义《祝福》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性。
同时,课文也强调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真挚的友情,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祝福》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熟悉《祝福》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了解并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理解并表达课文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并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4.1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讲授法:通过课文导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或全班共同讨论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4.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问答: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情感交流的思考。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祝福》 教案设计
祝福教学目标:1.情节:理解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手法,把握矛盾冲突2.人物:通过语言、肖像等描写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3.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作用4.主题: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重、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从肖像描写入手,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小说集:《呐喊》《彷徨》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呐喊》就是要喊出来,1918-1922年的小说,这个社会就像一间屋子,很多人还在沉睡,我要把他们叫醒。
《彷徨》我要先考虑有没有路,如果有路会不会很远,能不能走上去,如果走上去有没有可以让世人清醒的东西,如果找得到我可不可以坚持下去······三、梳理结构1.以祥林嫂的口吻,顺叙的方式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学生梳理回答丈夫死了-外出干活(逃)-婆婆绑回她-被迫嫁给贺老六-丈夫死了-孩子被狼吃了-又外出干活(鲁四老爷)-我死了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多少岁:二十七八死时:四十岁指导学生怎么概括情节:人+做什么(可以加入环境)2.小说叙述的特点:倒叙(学生回答)整篇小说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倒叙转为顺叙?“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文章为何要用倒叙?(简单讨论回答)设悬: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的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后面才慢慢揭开谜底。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教案7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教案一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文学审美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课堂演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3.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问答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互相提问对小说《祝福》是否有所了解并回答。
2. 课堂讲解教师介绍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学生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详细的读书笔记,并就读书笔记和个人见解讨论。
第二课时1. 课前提问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小说《祝福》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内在含义。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基于讲解与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组合作,分别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做出总结性的报告。
3. 班级分享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班级分享和交流。
第三课时1. 课前问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游戏: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图像化,并让学生一起完成这个互动游戏。
2. 课堂技能演示学生通过小说情节的图像化呈现,进行技能演示,同一时间段内,其他学生要称赞他们的表演,培养学生的文艺审美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就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指导。
五、教具准备:1. 课件;2. 小说《祝福》;3. 读书笔记本。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性报告,对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做出个人见解;2. 教师留给学生一些关于小说《祝福》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要做出个人答案和小组分析报告;3. 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个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并进行班级分享。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30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xù1.语繁不断貌。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祝福: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炎帝或祝融),绍兴地区是用一种有粘性的饴糖,使他无法向上天言过。祭灶神之后,除夕之前,绍兴人每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大祭祀,所祭祀的神像印有“南朝圣宗”字样,绍兴人成为祝福菩萨、大菩萨,有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含义。据说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而在祝福之前要清扫,“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摆放也有讲究,鸡鹅要跪着,头朝神像,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鱼眼睛,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男丁按辈分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要回避。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三、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说课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祝福》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四川剑阁县白龙中学教师蒲茂贤二一年五月于广西桂林【设计意图】教学小说,一般的程式是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主题思想,讲解写作特点。
本设计拟突破这样的程式,设计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之善于发现问题,学会学习。
【设计提要】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构成。
即:1.祥林嫂没有春天。
2.祥林嫂为什么要出逃;3.祥林嫂的经济账单。
【设计实施】1. 祥林嫂没有春天。
(提问)和煦的春风,是会吹拂在每一个有生命人的身上的,而祥林嫂怎么会是个没有春天的人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古人的这些诗句道出了春天的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谁不喜欢春天呢?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鲁迅小说《祝福》,作品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却是个没有春天的人。
同学们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来证明老师的观点呢?(明确)⑴祥林嫂是在立春之日没了丈夫的。
⑵.她又是在孟春之时逼迫改嫁。
婆婆借口开春事忙,将她绑架回去,原来是也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
回家不久,用绳子一捆,塞到花轿里,在她的一路嚎哭中抬到男家。
从她撞香案头破血流,可见其身心受到摧残。
⑶。
在“夫死从子”的封建礼教时代,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后,唯一希望所系的儿子阿毛又在暮春之时被狼衘去了,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⑷.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祥林嫂终于在迎春之际死去了。
在鲁镇祥和的祝福声中,在漫天风雪的街头,祥林嫂带着对魂灵的有无的疑问悄然无声的离去了。
实际上,她是在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绝望中离开人世的。
【点拨】作者刻意把祥林嫂的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关键情节,都安排在春天,由此可见,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苦命人。
作者将生机盎然的春天赋予祥林嫂作自然背景,通过对她悲惨命运的描写,鲜明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环境的恶劣。
罪恶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是产生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达到批判封建社会、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祝福》——祥林嫂死亡报告【教学目标】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其悲剧命运。
2、掌握本文典型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其悲剧命运。
难点:学习典型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用具】 PPT、MP4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上学期我们曾经认识了诗人艾青念念不忘的乳母大堰河,她勤劳善良,乐观坚强,贫穷而无私,卑微而伟大。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底层劳动人民,最终还是悲惨地死去。
旧社会中像大堰河这样美好却被摧残至死的又何止她一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福》,深入了解另一个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合作研读,讨论分析: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堕入深渊的?1、快速浏览三次肖像描写,从衣着头发、脸色、眼睛、精神状态四方面分析祥林嫂先后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祥林嫂:在变化中走向绝望(表格如下)(1)祥林嫂初到鲁镇时是怎样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板书】年轻、新寡、生活困苦、生命力旺盛肖像、眼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精神状态:“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她的做工却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板书】善良、勤快、安分耐劳、顺从、要求低精神状态:“她不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板书】朴实提问: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学生回答)祥林嫂工作繁重,工钱不多,但她反而很“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她就感到非常幸福了。
这既写出了祥林嫂的勤劳善良,易于满足,也暗示了祥林嫂在婆婆家受到的非人的待遇。
【板书】勤劳善良,易于满足【小结】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古代历史总结为两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祝福》教案7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祝福》教案7祝福鲁迅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根据情节和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4、训练学生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概括小说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1919二、小说情节概括(一)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三、人物形象分析(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挖掘其社会根源。
)(三)讨论:(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为什么要捐门槛?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板书)四、布置作业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课堂练习﹙一﹚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钝响﹙dùn﹚幽微﹙wēi﹚镯子﹙zhuó﹚桌帏﹙wěi﹚B.夹袄﹙jiā﹚负疚﹙jiù﹚烟霭﹙ǎi﹚彷徨﹙páng﹚C.胆怯﹙què﹚监生﹙jiān﹚咀嚼﹙jiáo﹚讪笑﹙shàn﹚D.门槛﹙kǎn﹚驯服﹙xùn﹚惴惴﹙zhuì﹚草窠﹙kē﹚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本文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评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感知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重难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教学设想】
1.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2.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多用问题引导,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
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导入新课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已己、阿Q、祥林嫂,孔已己是有姓无名;阿Q
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
物――祥林嫂。
二、检查预习
1.采用齐读、板书结合的形式,确认“学案”中有关文学常识、字音、字形、词义的答案。
*强调基础与文本结合,加深印象,明确用法。
2.抽查学生对名句的感悟,简要谈谈自己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突出时代特征和作者的个人风格
三、速读感知
1.学生自读,划分全文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学案”中已有要求,不需要给出太多阅读时间。
课堂上重在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三《祝福》优秀教案授课人:黎昌明授课时: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例如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时数三——四课时预习指导一、课前阅读单元重点,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有关知识。
二、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听录音,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白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讨沦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身份: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思想)直接介绍思想:大骂新党(顽固、守旧)一边脱落(懒散)对联内容(虚伪)间接描写内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书籍凌乱残缺(不学无术,装点门面)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
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
布置作业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做“练习二”。
第二课时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研习新课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讨论归纳: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
(善良温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们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洋林嫂?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
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
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8000元的价格“卖”掉了。
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
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
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3。
讲析样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明确: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择其要板书)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讨论归纳: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
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归纳:四婶在祭祀日子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
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布置作业1.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思考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3.完成“练习三”。
第三课时复习旧知识由同学回忆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肖像描写,特别是眼睛的变化,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
研习新课1.阅读前面第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肖像眼睛用物初到鲁家再到鲁冢头发全白,脸上瞪着眼睛,只有竹篮,破碗,拄沦为乞丐瘦削不堪,黄中眼珠间或一轮,着一支比她更带黑,消尽了先还可以表示她长的竹竿,下端前悲哀的神色,是一个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