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学中的技术赶超理论:研究进展与启示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技术差距论是从技术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技术差距论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技术差距论进行了重新诠释,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技术差距论;创新;模仿F74技术差距论是从技术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技术差距论也应根据实际的发展特点进行新的诠释。
1 技术差距论介绍技术差距论是美国学者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优势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是由技术优势决定的,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以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将逐渐缩小;随着技术差距消失,贸易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从需求角度,波斯纳将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开始进口该产品的时间差距称为需求时滞。
也就是说,需求时滞是模仿国的消费需求滞后于创新国的消费需求的时间。
从生产角度波斯纳将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模仿国对该产品的进口变为零这段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又可划分为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简单地说,反应时滞是模仿国的厂商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滞后于创新国生产的时间。
掌握时滞是模仿国的厂商开始仿制到完全掌握这项新技术的时间。
2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和贸易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技术差距论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模仿国的需求时滞缩短当今社会随着各种信息传输工具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很快了解国际的最新消费趋势,同时创新国的生产商对潜在市场的新产品宣传越来越重视,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费用进行宣传推广,另外各国贸易壁垒大幅度降低,这些都促成了一种新产品在创新国问世后,模仿国的需求时滞越来越短。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研究一、本文概述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过程,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指导现代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
我们将从历史发展、理论框架、主要观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展示技术创新理论如何从最初的简单概念逐步演化为一个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理论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不断深化的演进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新的突破。
早期理论探索:在20世纪初,经济学家如约瑟夫·熊彼特开始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他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强调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引入对现有经济结构的冲击和更新。
中期理论发展:进入20世纪中叶,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学者们开始关注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探索其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市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罗斯韦尔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强调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市场应用等阶段的有序衔接。
后期理论深化与多元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在后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化的趋势。
学者们开始关注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因素、网络合作、知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诸如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生态创新等新型创新模式。
同时,技术创新与其他领域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的融合也成为研究热点。
当代理论前沿:进入21世纪,技术创新理论继续演进,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复杂系统理论、演化经济学、创新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学者们开始探讨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涌现性、路径依赖等复杂特性,以及技术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演化经济学中的技术赶超理论_研究进展与启示_黄宁_张国胜
第34卷 第9期2015年 9月 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 Vol.34,No.9Sep.,2015演化经济学中的技术赶超理论:研究进展与启示黄 宁,张国胜(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650091)摘 要:通过对技术赶超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逻辑、经济史和创新政策等,总结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启示。
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并不是一个单调线性过程,成熟的技术轨道上并不存在赶超机会,只有在“机会窗口”时期率先进入新兴技术轨道才有赶超的可能性;第二,成功的赶超依赖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创造性破坏”;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政策不仅要能应对市场、公共机构和商业环境改变的挑战,而且要能改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机能并增强赶超机遇的能力。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技术赶超;技术轨道;机会窗口中图分类号:F0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15)09-0032-06收稿日期:2015-07-06基金项目:中国-东盟研究院“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CAFTA区域内分工演进、产业转移与我国周边省区的制造业发展研究”(CWZ201407)作者简介:黄宁(1976—),男,云南建水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发展理论;张国胜(1977—),男,湖南临湘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技术赶超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消除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超越。
尽管技术领导权在国家间的更替引发了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热情期望,但是,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框架尚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一议题。
如何实现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仍是摆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领袖和学界学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目前中国在整体上仍处于快速赶超阶段,但现有经济迹象表明这种技术赶超已呈明显放缓的趋势[1]。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
现代 商贸工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1 2期
新 时 期 对 技 术 差 距 论 的 重 新 诠 释 及 启示
孙 赫
( 上 海大 学, 上海 2 0 0 4 4 4 )
了对 我 国的 启 示 。 关键词 : 技 术差距论 ; 创新 ; 模 仿
中图分 类号 : F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1 2 — 0 0 5 1 — 0 2
技 术 差 距 论 是 从 技 术 要 素 的 角 度 来 解 释 国 际 贸 易 的 重 到 模 仿 国对 该 产 品 的 进 口 变 为 零 这 段 时 间 称 为 模 仿 时 滞 , 反 要理 论之一 , 随 着 各 国经 济 和 国 际 贸 易 的 不 断 发 展 , 技 术 要 模 仿 时 滞 又 可 划 分 为 反 应 时 滞 和 掌 握 时 滞 。 简 单 地 说 , 素 的作用越 来越 显著 , 对 技 术 差 距 论 也 应 根 据 实 际 的 发 展 应 时 滞 是 模 仿 国 的 厂 商 开 始 仿 制 这 种 新 产 品滞 后 于 创 新 国
特 点进行新 的诠释 。
生 产 的 时 间 。掌 握 时 滞 是 模 仿 国 的 厂 商 开 始 仿 制 到 完 全 掌
握 这项新 技术 的时间 。
1 技 术 差 距 论 介 绍
1 9 6 1年 在 《 国际贸 易和 技 术变 化 》 一文 中提 出 的。他认 为 ,
性 的 作 用 。一 国 在 出 口方 面 的 优 势 是 由 技 术 优 势 决 定 的 ,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技术进步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技术进步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而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技术进步理论则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创新与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创新与技术进步的理论和观点。
一、创新与经济增长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等途径,创造新的价值和经济效益。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力。
通过劳动分工,劳动者能够专注于熟练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古列尔摩经济学派将创新视为国民财富的源泉,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产品,创造了新的利润和就业机会,并且持续的创新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索洛通过研究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技术进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的替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技术进步理论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替代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库兹涅茨替代关系。
库兹涅茨替代关系认为,技术进步会改变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比例和效率,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出现。
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力工作,从而实现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能源资源正在被替代,从而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替代。
这些技术进步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三、技术进步与创新政策在西方经济学中,创新政策被认为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创新政策旨在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包括创新资金的投入、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和人才培养等。
例如,美国的创新政策注重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业环境和创新资源。
同时,美国通过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的力度,保障创新成果的产权。
四、创新与技术进步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赶超中的模仿与创新
技术赶超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包括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技术赶超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资金投入
人才短缺
技术赶超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创新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创新可以获得核心技术,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推动行业发展:创新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降低成本: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创新的优缺点分析
创新的优缺点分析
04
技术赶超中的模仿与创新结合
了解市场需求
01
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模仿和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了解用户对技术的需求和期望,从而确保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实际应用相匹配。
模仿与创新的平衡策略
强化基础研究
02
在模仿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基础技术的研究。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从而为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鼓励创新思维
03
创新思维是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企业应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创新文化的形成。
通过创新实现技术赶超的案例分析
技术赶超的定义
VS
技术赶超对于后发国家或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技术赶超可以打破技术垄断,减少对先进国家或企业的技术依赖,提高自身的技术话语权。
技术赶超的重要性
技术赶超的策略包括
加强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等。
技术赶超的路径通常包括
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
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引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后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赶超发达国家的挑战。
然而,一些后发国家却能够通过创新和战略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赶超。
本文将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研究经济赶超的战略。
一、后发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是指那些在已有成熟科技的基础上,采取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各种创新手段的后发国家所拥有的特殊发展优势。
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并进行创新改进,跨越原有的技术壁垒,迅速达到甚至超越先发国家的水平。
后发优势可以分为技术后发优势和市场后发优势两个层面。
技术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后发国家可以借鉴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然后进行本土化改进并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市场后发优势主要是指后发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可以吸引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加速经济发展。
二、后发优势的案例研究1. 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后发国家案例之一。
中国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本土化改进和创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产业体系。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韩国的技术创新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贫困的后发国家,但通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电子产业,迅速崛起为全球电子产品的重要制造商。
韩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支持政策,如提供贷款和减税等优惠,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加速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赶超战略研究1. 技术创新是关键后发国家要实现经济赶超,技术创新是关键。
后发国家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引进、本土化改进和自主创新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同时,要培养创新人才,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强与先发国家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提高技术转移能力。
2. 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后发国家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鼓励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要素、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方式的演变
力资本、 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 : 要 基于全要 素生产率 视角的研究 ” 0 Y C 9 0 2 ;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 目“ ( 9 J7 0 8 )教 后发 不
均质大国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式与政策机制研究 ” 20 0 0 7 。 (0 9 15 ) 作者感谢 匿名评审专家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 , 当然 , 责 自负。 文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言
按 照新增 长理 论 , 是经济 收敛 的关键 , 展 中国家或 者后发 地 区通 过 引进发达 国家 和地 区的先 技术 发 进技术 , 缩小 与发 达地 区技 术水平 的差距 , 能够 缩小 与发 达 国家 之 间经 济发 展水 平 的差 距 , 而达 到 就 从 经济收敛 。但 是 , 一个痛苦 的事实则 是后 发 国家并 没 有通过 技 术后 发优 势 实现 如新 增 长理 论 所 预料 的 经济收敛 ( rg a ,t l19 ;ar,t l19 ) Kum n e a,9 1B r e a,9 7 。具 体 表现 为 : o 后发 地 区 和发 达地 区之 间经 济增 长水 平 的差异 和它 们之 间技术水 平的差 异并不 成 比例 。现 实经济 中有 的后 发地 区在某 些技 术上 能够 达到相 当高 的水 平 , 是 与此不相称 的是 它们 的经济 发展 水 平低 下 。很 多发 展 中 国家 的经 济增长 水 平远 远低 但 于其 技术 能力所 能容 许 的经 济增长水 平 。可见 , 一个 国家要 想 构筑 自己的创 新 能 力 , 单纯 地依 靠 引进 、 模仿 还不 行 , 因为发达 国家 的企 业 和科 研机 构是 技术 创新 的 主体 , 他们 在进行 技术创 新 时总会考 虑发达
技术赶超的研究与发展评述
利用新技术的经济动力。因而使前者实现技术赶超。
Mathews(2002)从资源论的视角分析了后发企业的学习和 竞争优势。后发企业为了确保获取后发优势,必须辨别出 相关技术.且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这些技术并迅速的投入
生产.从而以低成本或其他后发企业能够实现的优势围绕
这些先进技术建立起一种商业体系.来获取尚未被先行者 占领的市场机会。Mathews(2007)进一步指出后发者能够 通过开发利用先进技术来获取后发优势.而不必完全复制 该技术之前的发展轨迹。 2.全球化。Humphrey&Schmitz(2002)指出.由发达国 家的领先企业建立的国际价值链。一直寻求通过外包来降 低成本和加强战略柔性.这就为落后国的后发企业提供了 以供应商身份加入这些国际价值链的机会。Mathews (2007)进一步指出,这些联系不仅使后发企业能够确保获 得一个以上的收人来源。而且能够以有限的资源从更多的 领先企业那里获取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从而获得杠杆 收益。UNIDO(2002)认为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或国际价值 链的联系本身并不能使后发企业实现赶超.事实上其背后 隐含的是一个合作创业的过程.落后国的后发企业组成联 盟共同辨别、夺取、应用这些联系、杠杆收益和学习机会。 hmsden&Hikino(1994)也指出。全球化使落后国得以与国
济学的研究范围。林毅夫等(1994)认为其是“采取扭曲产
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 安排”来实现落后国或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 上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郭根山(2005)认为这是一种落后 国或地区为摆脱所处地位而实施的一种由政府主导的有 意识的、以赶超先进国家为目标的一种战略性规划。李萍、 吴宇(2006)提出赶超战略是以“国家导向”的市场经济为 基础。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针对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 特征。制定相适应的赶超型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为手段. 以国家干预的形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技术赶超的研究从国家或 产业经济的角度,延伸到了企业竞争的微观视角上。特别 是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实证研究。Lee&“m(2001)认为。赶超指后发者沿着先 行者已走过的技术经济轨道.以较高速度前进.在追赶一 段时间后,赶上或超过先行者。Mathews(2002)纳了后发 企业(Latecomer Firms)的四个特征:后发企业是某一产业 的晚进入者;后发企业的初始资源基础非常薄弱;后发企 业以赶超先进国家的领先企业为基本目标:后发企业也具 有一些初始的竞争优势。陈德智等(2004)认为技术跨越是 一种非连续性的技术进步方式,旨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 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差距.赶上或超过领先者.并获取持 续自主刨新能力. 有关技术赶超的研究中.最常见的概念是赶超 (Catching-up/Catch—up)和跨越(Leapfrogging)。前者指后发 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学习和创新快速提高技术能力, 不断缩小与先行者的差距.最终赶上甚至超过先行者。而 后者是指后发者以蛙跳的形式越过过去的技术发展阶段. 从而规避了先行者在从前的技术系统中的大规模投资,实 现赶超(Perez&Soete。1988)。事实上,目前国内外有关技 术赶超的研究中同时包括了这两种形式.没有对此二者进 行严格的区分.同时一般都认为赶超包含了跨越。 本文认为。“赶超”包含了“跨越”,“跨越”是“赶超”过 程中赶上或超过先行者的一种形式.也是后发者实现技术 赶超的一个重要途径。后发者从既有的资源基础出发,通 一56一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科技进步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科技进步理论在当今社会,创新与科技进步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科技进步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
1. 创新与经济增长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提出了“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观点。
他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指的是通过引入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过程创新则是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创新能够刺激需求、扩大产出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创新与竞争优势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根据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通过创新来开拓新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3. 创新与就业创新对于就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创新带动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产业的兴起,为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
创新导致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同时,创新也推动了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收入。
4. 创新与社会进步创新不仅仅对经济有利,还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创新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通过创新,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
创新也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等社会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
5. 创新政策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一般会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可以提供创新的激励措施,例如降低创新企业的税负、加大研发投入的支持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促进创新链条的形成和创新系统的完善。
总结起来,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与科技进步理论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创新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带来竞争优势和就业机会,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
金融开放与技术进步——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两个阶段
金馳右裁金技术逬步——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两个阶段窦钱斌,周于,孙美露(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内容提要:金融开放能否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提供新动能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2SLS、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开放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
研究表明,后发国家金融开放一方面通过加强资本的技术溢出引致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力要素价格倒逼技术进步;金融开放下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过程可以根据其与世界前沿技术差距的阈值分解为“I”(差距较大)和“II”(差距较小)两个阶段,T阶段”金融开放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表现为由技术溢出效应所主导,但是“II阶段”金融开放的技术进步效应则转变为由价格倒逼效应所主导。
这意味着中国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一方面要持续扩大金融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应当着重消除各类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以强化金融开放引致技术进步的动能。
关键词:金融开放;技术进步;技术赶超;后发国家;劳动力要素价格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0)12-0010-11如何实现技术进步乃至技术赶超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为了实现高质量的金融支持,中国当前正不断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
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2020年4月1日起,中国在证券、基金和保险等领域不再限制外资股比,金融市场全面向美国开放。
这是新时代中国金融开放不同于以往时期的鲜明特点,中国扩大金融开放可以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入支持国内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一、文献综述关于金融开放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以及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研究,较为紧密的文献是金融部门资源配置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探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金融发展、金融集聚、金融结构、金融创新等。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创新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创新与技术进步近年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信息时代,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理解和应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我们把握当代经济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与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与技术进步被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个层面,它们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还能够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拓展市场需求,激发经济的活力。
其次,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进步的推动,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迅速壮大。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改变了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还培育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然而,创新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第一,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低技术劳动力面临就业压力。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一些低技能岗位正在逐步被替代。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第二,创新和技术进步所需的投入往往较高,对资金、人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投入往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以共同承担风险和推动技术转化。
同时,创新的市场需求也需要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来促进。
第三,技术进步和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安全、职业道德等。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泄露、个人数据滥用等问题层出不穷。
同时,职业道德和道德风险也成为了技术进步背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机制,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协作,以解决这些问题。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作者:孙赫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2期摘要:技术差距论是从技术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技术差距论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技术差距论进行了重新诠释,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技术差距论;创新;模仿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5102技术差距论是从技术要素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技术差距论也应根据实际的发展特点进行新的诠释。
1 技术差距论介绍技术差距论是美国学者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优势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是由技术优势决定的,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以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将逐渐缩小;随着技术差距消失,贸易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从需求角度,波斯纳将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开始进口该产品的时间差距称为需求时滞。
也就是说,需求时滞是模仿国的消费需求滞后于创新国的消费需求的时间。
从生产角度波斯纳将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模仿国对该产品的进口变为零这段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又可划分为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简单地说,反应时滞是模仿国的厂商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滞后于创新国生产的时间。
掌握时滞是模仿国的厂商开始仿制到完全掌握这项新技术的时间。
2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随着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和贸易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技术差距论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模仿国的需求时滞缩短当今社会随着各种信息传输工具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很快了解国际的最新消费趋势,同时创新国的生产商对潜在市场的新产品宣传越来越重视,往往投入大量广告费用进行宣传推广,另外各国贸易壁垒大幅度降低,这些都促成了一种新产品在创新国问世后,模仿国的需求时滞越来越短。
基于技术能力的技术追赶:理论及中国的经验分析
基于技术能力的技术追赶:理论及中国的经验分析
杨文举
【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
【年(卷),期】2008(026)001
【摘要】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能力的技术追赶理论模型,并以中国自1990年以来的省份经济增长经历为样本进行了相应的经验分析.分析结论一致表明,技术追赶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诸如经济中技术差距的存在、落后经济体拥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等前提条件之上.最后指出,落后地区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技术能力建设来实现在技术上追赶发达地区的目的,如不断地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引进FDI和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增强开放意识等.
【总页数】6页(P50-55)
【作者】杨文举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2
【相关文献】
1.吸收能力、制度质量与技术追赶绩效——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 肖利平;何景媛
2.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探赜——基于党的理论·历史·实践的
多维透视 [J], 朱永刚
3."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J], 伍志文
4.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追赶路径
——基于领先企业的经验对比研究 [J], 刘碧莹;任声策
5.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 [J], 伍志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演化经济学的技术追赶理论:特质、脉络、关键概念及其拓展
作者: 杨虎涛[1];田雨[1]
作者机构: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95-9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技术追赶;演化经济学;新增长理论;社会能力;发展型国家;机会窗口
摘要:演化经济学认为技术追赶不仅包含技术进步,也涉及结构转换、制度体系、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和公共政策的维度。
与这一广义的技术追赶观相对应,演化经济学不仅从技术,也从制度的角度分析技术追赶问题,认为技术追赶是一个技术选择、社会能力基础和政策体系的综合结果。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面临着制度和技术的双重约束,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寻求新的追赶路径成为后发国家无法回避的挑战,技术追赶理论的国家创新体系、社会能力与机会窗口等关键概念都需要被赋予新的内涵,对技术一致性的把握尤其重要。
技术前沿、技术追赶与经济赶超--从美国、日本两种典型后发增长模式谈起
技术前沿、技术追赶与经济赶超--从美国、日本两种典型后发增长模式谈起李俊江;孟勐【摘要】It is mainly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at late-development countries surpass early-development countries in economy. The key to the success is whether they can switch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g pattern from technological catching-up to technological fron⁃tier expanding appropriatel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ypical late-development process of America and Japan. The viewpoint is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te-development countries shortening the technological gap with early-development ones, the“last and minimum dis⁃tance”cannot be stepped over through technological catching-up even if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is infinitely close to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of early-development countries. Technology frontier expanding can only make late-development countries to truly achieve surpassing.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 and technological frontier are two type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g patterns of late-development countri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surpassing. The conversion and choice between this two are all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study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g pattern, we can seek for a better pathway for to late-development countries to achieve economic surpass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applying Malmquist index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growth motiva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uilds a better pathway to achieveeconomic surpassing based on technological frontier and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经济赶超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赶超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适时地将技术进步推进模式由技术追赶转换为技术前沿扩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赶超意识及其效应与调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赶超意识及其效应与调适李庆刚(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摘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下,如何在“后发”的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好赶超的限度,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考验。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近代先驱们也没有找到实现赶超的前提与基础;但他们可贵探索精神的精华,却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下来。
但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赶超意识曾一度膨胀得脱离实际。
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教训又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25 赶超意识效应与调适中国共产党文献标识码: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民族。
但由于晚清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闭关自守,近代中国渐渐地落后了。
当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时,近代中国的先驱者在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痛苦现实基础上,开始殷切期望中国能赶上和超过西方,重现民族的荣光。
在这种强烈的赶超意识支配下,中国走上了追求现代化的艰苦探索的路程。
其中有沉痛的教训,而教训又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
一、赶超意识是自鸦片战争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就已广泛存在于近代中国先进人物中的一种自强不息、不甘落后、追求上进的精神。
但他们强烈的赶超意识中包含太多急躁的、非科学理性的东西。
这也是他们设想的赶超目标注定不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的炮声,击碎了晚清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警醒了中国近代的先驱者。
他们从“千古未有之奇变”中,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国已不如西方“蛮夷”;但同时又坚信民族的落后、贫穷是暂时的,相信中国能够赶超西方。
魏源可以说是近代第一个承认中国落后、而又不甘落后的中国人。
鸦片战争时期,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有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一方面,他认识到西方国家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军事方面比中国先进;而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可以学习西方并超过西方,“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则中国必能“风气日开,智慧日出”,“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技术跨越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技术跨越的启示
技术跨越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技术跨越的启示
李正卫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卷),期】2005(27)2
【摘要】本文主要从现实可能性、时机、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方面对有关技术跨越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有:资源禀赋、技术演化特点和技术能力是决定技术跨越时机、方式和技术类型选择的最为关键的三个因素,特别是技术能力它还直接决定技术跨越能否最终实现。
在技术跨越的前期,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FDI 等方式引进技术能力要求低并且变迁速度慢的成熟技术,从成熟期进入;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和资源禀赋结构的升级,技术跨越可以通过技术许可、贸易直至自主研发方式进入变迁速度快的技术, 从导入期进入,最终进入技术的最前沿,成为技术领先者。
此外,结合我国的实践,本文特别说明了技术跨越研究及结论对于我国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总页数】7页(P76-82)
【关键词】中国;技术跨越理论;技术创新;技术类型;技术能力
【作者】李正卫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后起国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 [J], 乔翠霞
2.经验效应理论与我国技术的 " 追赶”和 " 跨越” [J], 李本林;黎志成
3.提高技术引进效率实现我国技术跨越式发展——后起国家技术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乔翠霞
4.论技术跨越的实现途径以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J], 张鹏;朱常俊
5.基于技术跨越理论探讨我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发展 [J], 温珂;林则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赶超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赶超发展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感赶超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我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了赶超发展的过程,下面我将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赶超发展需要正确的发展理念。
在我国,发展一直是必须坚持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赶超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我国的赶超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从更广泛、更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赶超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力量。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源泉,也是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正处在从“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创新来提升产业链价值。
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更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只有加强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赶超发展的目标。
再次,赶超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决定发展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赶超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需要清晰、统一的市场规则,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和产业的良性竞争。
同时,还需要鼓励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生态。
只有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为赶超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赶超发展需要全民参与。
发展是全体国民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到赶超发展的过程中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付出自己的努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机构也应该加强对个人和团体的引导和培育,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
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赶超发展的目标。
总结起来,赶超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强创新力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民参与,才能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比较优 势 , 因此 发展 中 国家 应充 分 发 挥 生 产 要 素 ( 如 劳动 力 ) 的低成 本 优 势 , 通 过 发 展 资本 和 技 术 密 集 程 度 较低 的劳 动密 集 型 产业 来促 进 经 济增 长 J , 以此促 进 比较优 势实 现“ 劳 动力 …资本一 技术 ” 的动 态 升级 , 最终 实现 经济发 展 、 技 术赶 超 以及与发 达 国 家“ 趋 同” 。这些学 者 认 为 , 正 足 这种 比较 优 势 为发 展 中国家 的经济 发展 和技术 赶超 提供 了可能 。持 后 发优 势 理 论 观 点 的 学 者 主 要 秉 承 A l e x a n d e r
第 3 4卷 第 9期 2 O1 5生 9月
Vo 1 . 34。 NO. 9
Se p.,2 01 5
演 化 经 济 学 中的技 术 赶 超 理 论 : 研 究 进 展 与 启 示
黄 宁 , 张 国胜
( 云南大学 发展研究院 , 昆明 6 5 0 0 9 1 )
摘
要: 通过 对技 术赶 超 理 论 的研 究 文 献 进 行 回 顾 , 分 析 了 演 化 经 济 学 中技 术 赶 超 理 论 的 逻 辑 、 经 济 史和
国 家创 新 系统 的 机 能 并 增 强赶 超 机 遇 的 能 力 。
技
。
关键词 : 演化 经 济 学 ; 技术赶超 ; 技术轨道 ; 机会窗 口
术 y
经
中 图分 类 号 : F 0 1 9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8 0 X( 2 0 1 5 ) 0 9 —0 0 3 2 —0 6
程 中通 过 自身 努 力 逐 步 消 除 与 发 达 国家 的技 术 差
济- 距 墓 , 实现 对发 达 国家 的全 面 超越 。尽 管 技 术 领 导 权
在 国家 间 的更 替 引发 了几乎 所有 发展 中国 家或地 区
的热情 期望 , 但是 , 长期 以来 主流 经济学 的 均衡分 析 框 架 尚无法 很好 地处理 这一 议题 。如何 实 现 国家 层
先 进 入 新 兴 技 术 轨 道 才 有 赶 超 的 可 能性 ; 第二 , 成功 的赶超依 赖 于新兴产 业的技术创 新和制 度的“ 创 造 性
破坏” ; 第三 , 发 展 中 国 家 的创 新 政 策 不 仅 要 能 应 对 市 场 、 公 共 机 构 和 商 业 环 境 改 变 的挑 战 , 而 且 要 能 改 善
况下, 技术赶 超理 论得 到 了全面 发展 , 并 以一种 全新 的范式 诠释 着 发展 中 国家 的技 术 赶 超 。显 然 , 探 讨 演化 经济学 中技 术赶超 理论 的研 究进 展有 助于 中 国
在经 济“ 新 常态 ” 下 全 面 应 对 技 术 赶 超 的持 续 挑 战 。
在 工业 化过 程 中的后 发地位 能带 来某些 特殊 的益 处 与和优 势 。具体 而 言 : 这 种 优势 一 方 面 体现 为 发 展 中 国家能 以较低 成本 从发 达 国家引人 成熟 的生产 技 术, 从 而减 轻 了发达 国家 在新 兴 技 术 研发 过 程 中 的 沉重 负 担_ 4 ] , 另 一方 面体 现 为发 展 中 国家 可从 发 达 国家 的经 济 发 展 和 制 度 变 迁 中 充分 吸取 经 验 和 教 训、 少走弯 路[ 5 ] 。这 种 后 发优 势 既 不 是 发达 国家 能 使用 的 , 也 不是 发展 中 国家通过 自身 努力 创造 的 , 完 全与 国家经 济 发 展 的 相对 落 后 共 生l 6 ] 。 因此 , 只要
Ge r a s h c h e n k o的 后 发 工 业 化 理 论 , 认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界学者 面前 的 紧迫课题 。 目前 中国在 整体 上仍处 于 快 速赶 超 阶段 , 但 现 有 经 济迹 象 表 明 这 种技 术 赶 超 已呈 明显放 缓 的 趋 势口 ] 。在 这样 的背 景 下 , 中 国需
,
要 寻找 新 的 理 论 指 导 技 术 赶 超 。 近 年 来 , 随 着 演 化
经 济学 中历 史 时间 的“ 共 同演化 ” 模式 的兴 起 , 制度、 文化 、 习惯 、 不可 逆和有 限理 性等 主流 经济 学忽 视 的
一
些 因素开 始被 纳入 经济 学 的分 析框 架 。在这 种情
技 术赶超 是指 发展 中国家或地 区在 技术 发展 过
于 经济赶 超研 究 中 , 即存 在 于 比较 优 势 与 后发 优 势 研究 中。持 比较优势 理论 观点 的学 者秉承 贸 易理论 中R i c a r d o的 比较 成 本 思想 和 He c k s c h e r — Oh l i n的 要 素禀赋 学说 , 认 为 国家 层 面 的初 始 资 源 禀赋 的差 异 会导致 同一 产 品 在不 同 国 家存 在 明 显 的 成 本 差
1 技术 赶超 理 论 的演化 : 从 古 典主 义 到 演 化 经 济 学
关于 发展 中 国家赶超 发达 国家 的经济 学研 究最
早可 以追 溯到 美 国 、 德 国等 国在工 业 化 过 程 中对 英 国的 赶超 。但是 , 在 技术外 生理 论假 定下 , 技术 赶
超并 没有成 为 主流 经 济学 的 系统 研 究 对 象 , 无论 是
创新政策等 , 总结 了演 化 经 济 学 中技 术 赶 超 理 论 的基 本 观 点 和 政 策 启 示 。 研 究 结 论 如 下 : 第 一, 发展 中国
家的 技 术 赶 超 并 不 是 一 个 单 调 线 性 过 程 , 成 熟 的技 术 轨 道 上 并 不 存 在 赶 超 机 会 , 只有 在 “ 机 会 窗 口” 时期 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