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揭秘苯及其同系物

合集下载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揭开杨辉三角的“秘密”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数学:揭开杨辉三角的“秘密”

n
n
1 5 1 5 n n A A 5 1 5 1 5 2 2 ( n N ) (2) 或 , an 。 5 2 2 B 1 5 B 1 5 2 2 点拨:杨辉三角有很多性质,与此类似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 1:杨辉三角中,第 m 条斜线(从右上到左下)上前 n 个数字的和,等于第 m+1 r r r r r 1 条斜线上第 n 个数,即 Cr Cr 1 Cr 2 Cn1 Cn (n r )
1
A. 144 B. 146 C. 164 D. 461 2 1 1 解析:由图知,数列中的首项是 C2,第 2 项是 C2,第 3 项是 C2 3,第 4 项是 C3,„,第
1 15 项是 C2 9,第 16 项是 C9, 2 1 2 1 2 ∴S(16)=C1 2+C2+C3+C3+„+C9+C9 1 1 1 2 2 =(C2 +C3 +„+C9 )+(C2 +C3 +„+C2 9) 2 1 1 1 2 2 2 =(C2 +C2 +C3 +„+C9 -C2 )+(C2 2+C3+„+C9) 3 =C2 10+C10-1=164。
1 5 1 5 设 an k1 k 2 2 2 ,则由 a1 a2 1 得
1 5 1 5 k1 2 k2 2 1 1 1 , k1 , k2 5 5 3 5 3 5 k1 2 k2 2 1 n n 5 1 5 1 5 ( n N ) 因此, an 。 5 2 2 答案: (1) an 2 an1 an ;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下)

1. 反应原理综合类: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象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2. 有机化学合成类: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

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例题1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H(g)(1)反应②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 A________K B(填“>”“<”或“=”)。

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用K1、K2表示),反应③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Ⅱ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曲线Ⅰ变为曲线Ⅲ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醇燃料电池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Al — Ag 2O 电池是应用广泛的鱼雷电池,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掌握金属晶体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掌握金属晶体

一、金属键与金属晶体1. 金属键“电子气理论”(1)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2)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一种“巨分子”。

(3)金属键的强度差异很大。

2. 金属键的特征及其强弱的影响因素(1)金属键的特征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晶体中的电子不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而几乎是均匀地分布在整块晶体中,因此晶体中产生所有金属阳离子与所有自由电子之间“弥漫”的电性作用,这就是金属键,因此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①金属阳离子的半径。

②金属阳离子的电荷数。

③金属阳离子(原子)的堆积方式。

由于金属键是产生在自由电子(带负电)和金属阳离子(带正电)之间的电性作用,所以金属阳离子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金属键越强。

例如,熔点:Li>Na;Al>Mg>Na。

由于堆积方式影响空间利用率,所以它也是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4.二、石墨——混合晶体1. 结构特点——层状结构(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

所有碳原子的2p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电子可在整个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 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例题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氢、碳、氮、铜。

回答下列问题:1. 上述元素能形成原子晶体单质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能形成金属晶体的是________。

2. 元素Y、Z组成的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化学式为________,其硬度比晶体硅________(填“大”或“小”)。

3. 一种由元素W与Au组成的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结构。

其晶胞中W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W原子与Au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W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滴定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滴定

一、基本概念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 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3. 实质:H++OH-=H2O,即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物质的量相等。

4. 计算表达式:若用的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则c酸V酸=c碱V碱5. 实验的关键:(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即选用精量仪器)(2)准确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即滴定终点的判断)二、试剂与仪器1. 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指示剂的选择:(1)原则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②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2酸碱滴定过程中,一般用甲基橙或酚酞,不用石蕊。

2.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橡皮管、玻璃球碱性、中性溶液,如三、实验过程1. 准备过程(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酸式——快速放液,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面: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0刻度以下,并记下读数。

(6)取液: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或甲基橙),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2. 滴定过程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悬摇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到滴定终点时,准确记录消耗标准液的体积。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平衡问题难点必杀技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平衡问题难点必杀技

分析近三年的化学平衡试题,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1. 化学平衡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且题量和赋分基本保持稳定。

在理综卷中基本上是1道题,或选择或填空,分值为6分或者15分左右。

单科卷中则灵活一些,有1~3题,分值少则为4分或7分,多则10多分,均有大型综合题。

2. 所有试题均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之内,源于教材而又高于和活于教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等主干知识得到了突出的考查。

3. 从出题的考查重点来看,近些年各省市的高考题中基本上都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为起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为主线。

涉及的问题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运用等。

例题1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I和II,用CH4和H2O 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 mol CH4和2. 0 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I,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已知100°C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②图中的P1___ P2 (填―<‖、―>‖或―=‖),100°C时的平衡常数为___。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0. 1 MPa条件下,将a mol 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 2(g)CH3OH(g)……II。

④该反应的ΔH ___ 0,ΔS ___ 0(填―<‖、―>‖或―=‖)。

⑤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__。

A. 升高温度B. 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C. 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⑥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温度和压强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答案:(1)①0.0030 mol/(L·min)②< 2.25×10-③减小(2)④< < ⑤BD ⑥实验II 150 1/3 实验III 1/3解析:(1)在100℃时,CH4的转化率为0.5,则有CH4(g)+ H2O(g)CO(g)+ 3H2(g)起始:1.0mol 2.0mol 0 0变化:0.5mol 0.5mol 0.5mol 1.5mol平衡:0.5mol 1.5mol 0.5mol 1.5molV(H2)=(1.5mol/100L)/5min=0.0030 mol/(L·min)K=c(CO)×c(H2)3/[c(CH4)×c(H2O)]=0.005×0.0153/(0.005×0.015)=2.25×10-4。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等效平衡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等效平衡

一、等效平衡1. 定义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以不同投料方式(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进行反应,只要达到平衡时相同组分在混合物中的百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2. 特点(1)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2)相同条件下,如果不同状态能相互转化,那这几个状态一定能达到相同的平衡。

3. 判断方法“一边倒”——将所有的状态,正向进行到底或逆向进行到底,然后进行对比,进行判断。

二、等效平衡的规律⑴规律之一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可变的反应,例如:N 2(g )+3H 2(g )2NH 3(g )① 2mol 6mol 0 NH 3%=a② 0 0 4mol NH 3%=b③ 0.4mol x y NH 3%=c④ 1mol 3mol 0 NH 3%=d⑤ amol bmol cmol NH 3%=e分析:(1)①给的状态全是反应物,所以下面的状态全部逆向到底,再与①对比。

(2)如果②逆向到底,与①完全一样,所以①②等效,即a=b 。

(3)如果③与①等效,即c=a ,可以将③逆向到底变成①,得⎪⎪⎩⎪⎪⎨⎧=+=+623224.0y x y ,此时x=1.2mol ,y=3.2mol 。

(4)④相对于①来说,初始量成比例减少,压强减小,所以达到的平衡相对于①来说是逆向移动,NH 3%减小,即d<a ,所以④与①是不等效的。

(5)如果⑤与①等效,即e=a ,应该将⑤逆向到底变为①,此时满足⎪⎪⎩⎪⎪⎨⎧=+=+62322c b c a 。

规律: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等效。

(2)规律之二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反应,例如H 2(g )+I 2(g )2HI (g )① 2mol 3mol 0② 0 1mol 4mol③ 4mol 6mol 0④ amol bmol cmol分析:①给的状态全是反应物,所以下面的状态全部逆向到底,再与①对比。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化学平衡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1.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可逆反应:(1)化学平衡分析过程中常用到4个:N2+3H22NH3、2SO2+O22SO3、2NO2N2O4、I2+H22HI。

(2)几种水参加的反应:Cl2+H2O HCl+HClO、CO2+H2O H2CO3、NH3+H2O NH3·H2O。

(3)弱电解质的电离。

2. 化学平衡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 化学平衡特点:(1)动——指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2)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υ正=υ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3)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再改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均与原平衡不同。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1. 通过速率进行判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即υ正=υ逆。

(2)不同物质,分别代表的υ正和υ逆之比等于系数比。

如,对于恒温恒容下的N 2(g)+3H2(g)2NH3(g),下列说法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υ消耗(H2)=υ生成(H2)。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原电池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难点突破之原电池

置Ⅱ能避免能量损耗;装置Ⅱ中盐桥的作用是提供阴阳离子定向移动的通路,导电。
四、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七种方法
1. 由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情况下,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在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 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 根据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
- - - - - - - -

差别进行发电, 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Ag+Cl -e =AgCl
3
- -
B. 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 转移 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意在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转移情况和溶液中离子的 移动情况。电池的正极得电子,A 项错误;每生成 1mol Na2Mn5O10 确实转移 2mol 电子;阳 离子向正极移动,C 项错误;Ag 化合价升高形成 AgCl,AgCl 是氧化产物,D 项错误。 答案:B
五、原电池原理的四大应用
应用一: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作负极,而活动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如有两种金属 A 和 B,用导线将 A 和 B 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 察到 A 溶解,而 B 上有气体放出,则说明 A 作负极,B 作正极,则可以断定金属活动性 A >B。 应用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由于形成了原电池,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如 Zn 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 加少量 CuSO4 溶液,形成 Cu-Zn 原电池,加快反应进行。 应用三:设计原电池 设计原电池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1)必须是能自发进行且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氧化还原关系找出正负极材料(负极就是失电子的物质,正极用比负极活泼 性差的金属即可,也可以用石墨)及电解质溶液。 ①电极材料的选择: 在原电池中,选择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 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一般来说,负极应该跟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 发生反应 (如溶解于溶液中的空气) 。 但如果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 (中 间连接盐桥) ,则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在 CuZn 构成 的原电池中, 负极 Zn 浸泡在含有 Zn2 的电解质溶液中, 而正极 Cu 浸泡在含有 Cu2 的电解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上)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揭秘压轴题(上)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题型基本固定。

作为高考化学压轴试题主要有四种类型:化学实验综合类、工业合成流程类、反应原理结合类和有机化学合成类。

1. 化学实验综合类: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联系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2. 工业合成流程类: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

题头一般简单介绍以何种物质(主要成分是什么、含什么杂质等,要注意一些关键信息)为原料制备哪种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题干部分则是工业制备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题尾部分则是根据工业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命题者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

对于学生解题需要的未学过的信息在三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审题时须全盘考虑。

例题1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

A. KSCN溶液和氯水B. 铁粉和KSCN溶液C. 浓氨水D. 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 +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 g。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攻克——工业流程题的满分攻略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攻克——工业流程题的满分攻略

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是无机框图题的创新,题目常常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将化学工艺流程进行简化,与化工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中的常考题型。

这类试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化学实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题型结构1. 化工流程线路示意图(1)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2)2. 涉及问题(1)原料的预处理。

(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溶剂等)。

(3)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热、电化学等)。

(4)绿色化学问题(物质循环利用、废物的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充分利用等)。

(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二、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1. 解题方法(1)首尾分析法: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分段分析法: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业流程题,用分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交叉分析法: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这种题适合用交叉分析法。

就是将提供的工业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划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2. 答题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巧妙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巧妙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平衡常数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 (g )+nB (g )pC (g )+qD (g ),化学平衡时,有K )B (c )A (c )D (c )C (c nm q P =⋅⋅ (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但非水溶液中,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如,CaCO 3(s )CaO (s )+CO 2(g ) K =c (CO 2)Cr 2O 72-(aq )+H 2O (l )2CrO 42-(aq )+2H +(aq )K =)CrO (c )H (c )CrO (c 272242-+-⋅(2)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数值单位也不同。

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时,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就没有意义。

规律:三个方程式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1、K 2、K 3。

如果③=①+②,则K 3=K 1·K 2;如果③=①-②,则K 3=21K K ; 如果③=①×2,则K 3=K 12;如果③=2①,则K 3=1K ; 如果③=-①,则K 3=1K 1。

3. 意义: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般来说,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不能发生;10-5<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注意:平衡常数数值大小只能预示某可逆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最大限度,但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突破盐类水解的应用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突破盐类水解的应用

一、盐类水解的应用1. 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如FeCl3溶液显弱酸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2)配制某些盐溶液某些盐在配制溶液时因水解而浑浊,需加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配制Na2Si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

(3)保存某些盐溶液某些盐水解呈碱性,OH-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使试剂瓶颈与瓶塞粘结,用玻璃试剂瓶贮存时,不能用玻璃塞,必须用橡皮塞,如Na2CO3溶液。

(4)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等因互相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5)某些较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的反应如镁与NH4Cl水溶液的反应。

镁在常温下不易与水发生反应,但将镁粉放入氯化铵的水溶液中有氢气放出,这是因为氯化铵中NH4+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NH4++H2O NH3·H2O+H+,金属镁与H+反应产生H2。

(6)判断蒸干、灼烧溶液所剩固体的成分①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蒸干CuSO4(s)。

类似的还有Al2(SO4)3、Fe2(SO4)3、MgSO4等。

②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Al(OH)3−−→−灼烧Al2O3。

类似的还有FeCl3、MgCl2、CuCl2等。

③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NaH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但NaHCO3在灼烧过程中分解变为Na2CO3。

④考虑盐受热是否分解,如Ca(HCO3)2、NH4Cl、NH4HCO3、(NH4)2S等固体受热易分解。

2.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原因是加热促进CO32-水解:CO32-+H2O HCO3-+OH-,使溶液碱性增强,更利于油污中油脂的水解。

(2)可溶性铝盐或铁盐作净水剂如,明矾净水。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突破之化学平衡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难点突破之化学平衡

【特别提醒】(1)可逆反应中有“三同”:相同条件;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2. 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例题1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 2、O 2、SO 3浓度分别为0.2 mol/L 、0.1 mol/L 、0.2 mol/L ,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 SO 2、O 2分别为0.4 mol/L 、0.2 mol/LB. SO 2为0.25 mol/LC. SO 2、SO 3均为0.15 mol/LD. SO 2为0.24 mol/L ,SO 3为0.14 mol/L解析:本题可用极限法。

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假设反应由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建立。

0.2 mol/L SO 3全部转化时,SO 2和O 2浓度才是0.4 mol/L,0.2 mol/L ;A 项错误,SO 2的浓度应在0~0.4 mol/L 之间;B 项正确。

根据S 元素守恒,二者浓度不可能均为0.15 mol/L ,其浓度之和应为0.4 mol/L ,C 、D 两项都不正确。

答案:B例题2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可逆反应:2NO 2(g ) 2NO (g )+O 2(g )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B. ②③⑤⑦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也要求考生对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进行分析、判断。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揭秘元素周期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揭秘元素周期律

离 子 半 径
注意:微粒(原子、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一般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若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r(Mg)等) “三看”核外电子数:若核电荷数相同(同一元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 2+ 3+ r(Fe )>r(Fe )等)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本质 金 属 性 比 较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原电池中一般做负极的金属的金属性强。 电解池中在阴极优先放电金属阳离子,其对应的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若 mxn++ny=mx+nym+ 则 y 比 x 金属性强。 本质 非 金 属 性 比 较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与 H2 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与变价金属反应, 变价金属被氧化的程度越高, 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 阴离子在电解池的阳极越易放电,则非金属性越弱。 mAn +nB=nBm +mA 则 B 比 A 非金属性强。
原 子 结 构
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 性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 属性 实质 注意: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熔沸点:碱金属形成的单质熔沸点由上到下逐渐降低、卤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熔沸 点由上到下逐渐升高、第三周期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注意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 (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还原性的强弱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有关,溶液的酸性与非金 属性的强弱无关。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与非金属强弱有关、碱性强弱与金属强弱有 关。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突破之炔烃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轻松突破之炔烃

一、乙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乙炔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1)燃烧(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加成反应三、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饱和食盐水2. 实验原理:CaC2+2H2O CH≡CH↑+C a(O H)23. 实验装置:固体+液体→气体4.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5. 注意事项:①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慢速率。

②一般含有杂质H2S,PH3等,用CuSO4溶液除杂。

Cu2++H2S=CuS↓+2H+③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 电石遇水不能保持块状,不能随关随停;b. 反应有大量热量放出,容易发生爆炸;c. 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易堵住球型漏斗的下端出口。

例题1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 CH≡CHB. CH2=CH2C. CH≡C-CH3D. CH2=C(CH3)CH3解析:0.5mol的烃可以和1mol的HCl加成,加成比例为1:2,说明这个分子的不饱和度为2(即有两个双键或一个三键),根据这个可排除B,D选项。

又根据加成后的产物中的H可以被3mol的Cl2取代。

1:6的取代,说明加成后的分子中还含有6个H(每个H可被一个Cl2分子反应,Cl取代H,剩下的那个Cl和H反应生成HCl)。

这6个H中,有2个是和HCl加成而得到的。

那么,剩下的4个H就是原来气态烃分子中的含H数。

所以,根据含氢数为4的这个判断,再来看选项即可。

排除H=2的A符合H=4的只有B,C选项,而B分子由于不饱和度为1(只含有一个双键),因而不符合。

C选项的丙炔,C3H4,具备一个三键(不饱和度为2)和4个H。

因此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蛋白质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深度剖析蛋白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1. 概述羧酸分子中烃基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均为α­氨基酸,其通式为,官能团为—NH和—COOH。

22. 氨基酸的性质(1(2)化学性质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 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1)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

(2)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 蛋白质的性质(1)两性:在多肽链的两端存在着羧基和氨基,因此蛋白质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2)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氨基酸。

(3)盐析:①概念: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如Na2SO4、(NH4)2SO4等】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②结果:盐析只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而没有改变它们的生理活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③应用:常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4)变性:①概念: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③结果:变性会引起蛋白质结构上的改变,是不可逆过程。

(5)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该性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6)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三、酶与核酸1. 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3. 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其组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例题1 绿色荧光蛋白被人称为生命体内蛋白质生物学过程的“直播剂”,而核糖体则被人们称为蛋白质的“合成工厂”。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病毒、核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析出的沉淀不溶于水C. 由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使人中毒D. 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解析:核糖是一种单糖,属于糖类,A错误;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是可逆过程,B错误;“钡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胃酸,不会使人中毒;蛋白质中含有未缩合的—NH2和—COOH,因此表现两性,D项正确。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揭开化学键的面纱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揭开化学键的面纱

一、化学键注意:化学键概念的“五澄清”(1)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

如Na 2O 2。

(2)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一定无离子键,含共价键的也可能是非金属单质。

(3)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 3。

(4)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 4Cl 。

(5)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2. 关系3. 电子式的书写(1)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一般可以看作是阴阳离子电子式的简单组合(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写,一般写在对称位置上)。

如:(2)含共价键的物质电子式的书写:一般是由非金属间组成的,逢氢原子补2,其余补齐8。

①共价单质电子式的书写:一般是由非金属间组成的,逢氢原子补齐2,其余补齐8,如:②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应注意符号其空间构型a:氢化物电子式的书写:第四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电子式为:第五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空间构型:三角锥型,电子式为:第六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空间构型:v字型,电子式为:第七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空间构型:直线型,电子式为:b:氧化物或过氧化物电子式的书写:二氧化碳过氧化氢c:次卤酸的电子式:次氯酸:(3)电子式书写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①离子化合物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查看阳离子、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是否相等,相等就有可能正确。

②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要用中括号括起来。

③非金属原子周围要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H、B例外)。

④共价化合物要注意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中央,孤对电子不要忘。

⑤过氧离子和过氧原子团不能拆开。

二、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①比化学键弱得多,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

2. 氢键:存在于某些特殊分子(HF、H2O、NH3)之间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秘籍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秘籍

一、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既能表示物质变化,又能表示能量变化。

2. 书写:(1)化学方程式①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不写“↑”或“↓”,不用“→”而用“=”。

②不必写反应条件,如果是可逆反应,也不必写“”。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ΔH①应指明反应温度,如果没有,则默认为298.15K。

②用“-”表示放热反应,用“+”表示吸热反应。

③注明单位:kJ·mol-1。

(3)方程式写法与ΔH关系①系数加倍,ΔH数值加倍,符号不变。

②写成逆反应,ΔH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如,25℃,1.01×105Pa下,1mol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299.62kJ热量,则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Δ H=-299.62kJ/mol二、不同热化学方程式的ΔH大小判断1. 吸热反应的ΔH为正值,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前者>后者。

2. 对于放热反应来说,放热越多,ΔH越小。

(1)同一个反应,各物质的状态相同,但系数不同,则系数大的放热多,ΔH小。

(2)同一个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则将其中一个反应看作两个过程,一个过程包含另一个反应,另一个过程包含这种物质状态变化的放热过程,这个反应放热多,ΔH小。

如:A(g)+B(g)=C(g)ΔH1<0 ①;A(g)+B(g)=C(l)ΔH2<0 ②;C(g)=C(l)ΔH3<0 ③将②看作两个过程,包含①和③,则有②=①+③,ΔH2=ΔH1+ΔH3,又因为均放热,所以ΔH2<ΔH1。

(3)相同物质的量的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ΔH小。

例题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考场增分宝典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考场增分宝典

高考化学试卷常见易错问题归纳:1. 挖掘不透,难化能力做题时找不到解题思路的突破口,多是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教材字面,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挖掘不透,使所学的知识不活,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

如:(天津高考)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点拨:只考虑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忽略浓硫酸使铁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不再产生氢气。

2. 思维不清,误入圈套考试命题者常有意设置“圈套”或“陷阱”,在解题时,思维不精明的学生,难以明辨是非曲直,沿习常规思维方式或机械地套用常用的解法,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错答。

如:(广东高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

点拨:没有注意氨水是液体,掉入命题陷阱之中。

3. 审题不细,不看条件解决问题时,不能仔细审题,没有看到题目限定条件,从而导致选择出错。

如:(江苏高考)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D. 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点拨:学生由于审题不细,忽略一种特殊的不共存类型——形成络合物。

Fe3+与SCN -能够发生络合反应。

4. 思维粗疏、回答紊乱回答化学问题(简答题、填空题等),要组织表达的内容,抓住问题的要害,安排好表达顺序,注意答题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有些学生在回答化学问题时叙述粗简,说理不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思维紊乱,条理不清。

如:(江苏)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攻破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化学:专题攻破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型

2. 在有机合成中,若制得的有机化合物较纯净且易分离,在工业生产上才有实用价值。 据此判断下列有机合成一般不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 酚钠与卤代烃作用合成酚醚: + B. 乙烷与氯气光照下制备氯乙烷: CH3CH3+Cl2 CH3CH2Cl+HCl C. 萘与浓硫酸制备萘磺酸: +HO—SO3H D. 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2O CH3CH2OH +H2O
(1)化合物 A 含有的官能团是 (2)1 mol A 与 2 mol H2 反应生成 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为 (3)与 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 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 。 。
(4)B 在酸性条件下与 Br2 反应得到 D,D 的碳链不含支链,其结构简式是 (5)F 的结构简式是 由 E→F 的反应类型是 解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包含着以下四类信息: ①反应(条件、性质)信息:A 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表明 A 分子内含有醛基,A 能与 NaHCO3 反应,断定 A 分子中含有羧基。 ②结构信息:从 D 物质的碳链不含支链,可知 A 分子也不含支链。 ③数据信息:从 F 分子中碳原子数可推出 A 是含 4 个碳原子的物质。 ④隐含信息:从第(2)问题中提示“1 mol A 与 2 mol H2 反应生成 1 mol E” ,可知 A 分子内除了含 1 个醛基外还含 1 个碳碳双键。 答案: (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溶解) 使溴水褪色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 Fe3 显紫色

醛基 醛基(若溶解则含—COOH) C=C、C≡C 或—CHO 酚 C=C、C≡C、酚类或—CHO、苯的同系物等 A 是醇(-CH2OH)
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
苯和苯的同系物与X2(X=Cl、Br、I)反应所得的产物,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 苯的取代
2. 苯的同系物的取代
二、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加成反应
1. 苯的加成
2. 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三、苯和苯的同系物氧化反应的比较
1. 相同点:点燃时均可以燃烧,并产生大量浓烟
2. 不同点: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而大多数苯的同系物却能被酸性
KMnO 4溶液所氧化,使其紫色褪去。

其原因在于苯环比较稳定,常用的强氧化剂如KMnO 4、K 2Cr 2O 7(重铬酸钾)、稀HNO 3等都不能使苯环氧化,而苯的同系物其侧链上的烃基却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羧基(-COOH ),而且不论其侧链的长短,氧化反应一般都发生在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最后都变为-COOH ,但是如果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被氧化。

如:
例题1 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键线式结构图。

化学家将其取名为“doggycene”,下列有关 “doggycen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
B. “doggyeene”的分子式为C 26 H 30 ,是苯的同系物
C.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 1mol 该物质最多能与9mol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环烷烃
解析:通常情况下,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是气态,“doggyeene”分子中含有26个碳
原子,常温下不可能是气态;“doggyeene”是一种芳香烃;因碳碳单键能够旋转,故“doggye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