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指今天陕西省渭南市的渭城区,古朝廷的重要区域。
轻尘:轻微的尘土。
客舍:旅店。
柳色:柳树的颜色。
西出阳关:出发去阳关。
故人:已故之人。
【译文】:
渭城朝雨浸润轻尘,
客店外青青的柳树新发绿。
劝你再喝下满满一杯酒,
今去阳关,无旧识相伴同行。
【鉴赏】:
这首王维的《渭城曲》我认为是诗人在对客的谈话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感慨。
张煜《新唐书·艺文志》中说:“王维喜谈《渭城曲》,常引‘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
”从中可以看出,王维的这首诗曾经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被谈论过。
开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一句,写出了渭城早晨的情境,泥土是湿的,而且非常细腻之净,雨水令人得到滋润。
画面很是墨守。
然后接着写“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树是中国文学中很常用的意象。
午后,当阳光透过柳树时,绿色闪闪发亮,也就是说,季节很新,情感也很新。
”
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落笔在思念与旅行的愁苦上,感慨幽邃。
此境由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所呈现。
曾几何时,他的同学伟岸的文笔引来了一大票爱慕者,而王维却默默无闻。
渐渐地,尘世的纷扰对于成为诗人的王维却越来越不能自制。
在他生命的末期,恢宏的长城建设,也像他的内心一样宣告着一种寂寞与无奈。
主人公轻声低语“西出阳关无故人”,含有对愁苦的洞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orG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
”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
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导语: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3、客舍:旅店。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诗意: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前两期啊,跟大家分享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呢,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啊,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那可能有人会说了,你这个“最”字用的太绝对了吧,一点也不绝对。
因为其他的送别诗,主体上都是以诗的形式存在,属于阳春白雪。
而这首诗写成之后呢,很快就谱了曲,成为当时伊州大曲的第三段,也编入了乐府,就成了离别宴会的标配了,不仅在诗人之中传颂,也在歌儿舞女的口中传唱,从唐朝一直唱到了宋朝,宋朝之后呢,原来的曲子丢了,但是啊,明朝人又对这首诗进行了再创造,重新编词谱曲,就成了一首情歌。
现在作为咱们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其实就是根据明朝的情歌改编而来的。
所以呢,这首诗的别名又叫渭城曲阳关三叠。
那这样说来呀,这首诗传播的形式不仅有诗,还有曲有词,不仅属于阳春白雪,还属于下里巴人,当然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送别诗。
那这首诗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传送度呢?当然因为它好,好在哪儿呀?咱们先看看题目吧。
这首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呢,当然是姓元排行第二的人。
而安西呢,是指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这是唐朝管辖西域的一个军政机构,治所在龟兹,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库车。
王维写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是天山以南,直至葱陵以西,也就是说从新疆出发,跨越帕米尔高原,一直到中亚的阿姆河流域。
唐朝在这儿设安西四镇驻兵防守,实施有效管辖。
那既然是有效管辖,当然就会和朝廷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联系。
这位元二呢,就是受朝廷委派到安西都护府执行公务的官员。
而王维呢,当时也在朝廷做五品官嘛,和元二应该是同事兼朋友的关系,所以才有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这个题目一出来呀,其实盛唐气象也就出来了,为什么呀?首先唐朝人走的真远呢,你看古代交通何等不便呢?一般人生活是不离本乡本县的,可是唐朝不一样啊,他将越大呀,所以这位元二才能有这样的宦游经历,从今天的陕西西安一直走到新疆库车,一走走出三千多公里啊,想想看,这是何等雄壮的旅行啊。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年代: 唐作者: 王维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注释】:一作《渭城曲》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
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
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
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
更,再。
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
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
故人,老朋友。
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
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
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
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
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4、浥:(yì):湿润,沾湿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的《渭城曲》。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原文】《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诗人简介】王维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渭城曲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及注释】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王维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3、客舍:旅店。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诗意: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送元二使安西 翻译、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
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关于送别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于送别诗: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鉴赏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个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择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表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增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所以,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但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但仅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君:指元二2、更:再3、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4、故人:老朋友,旧友5、更尽:再喝完【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渭城曲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原文注释】: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
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翻译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
友人。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
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
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
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
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
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劝君更尽一杯酒
11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年代:唐作者: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 2 2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们含蓄地告诉读者:春雨可以洗净天地之间的灰尘,却洗不尽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意;杨柳之色可以因雨涤而更新,而诗人对朋友的情谊却会永远依旧。
王维的诗《渭城曲》
王维的诗《渭城曲》
《渭城曲》年代: 唐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此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题作《渭城曲》。
他书也名《阳关曲》。
乐府曾以此诗入谱,成为当时流行歌曲,有《阳关三叠》之名。
元二:王维的友人,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元二。
安西:唐代设有安西都护府,故址在今新疆库车。
[2]渭城:本秦咸阳县,汉改名渭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浥轻尘:是说雨后使尘土沾湿,不再飞扬。
浥:湿。
[3]柳色新:一作“杨柳春”。
[4]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叫“阳关”。
古代中外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
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一】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 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翻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翻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在临别饯行的宴席中,我劝你再喝完一杯酒吧!因为当你西出阳关后,再也见不到旧时相识的好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渭城:即秦代咸阳古城,汉改渭城。
朝(zhāo)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客舍:驿馆,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故人:老朋友。
翻译: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创作背景:《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由于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唐代便被谱成歌曲演唱,成了离筵别席上的送行之歌,称为“阳关曲”。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从白居易的诗句来看,唐代应是反复唱此诗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 ……
诗歌评析入手
• • • • • • 从诗题入手 从用词入手 从意象入手 从修辞入手 从诗人生平入手 从时代背景入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题
客
喜
至
崔 明 府 相 过
明府:县令 相过:拜访
内容
盼客
客至 待客 邀邻
生 活 细 节
感情
闲适 孤寂
情景交融
感情基调
喜出望外 殷勤 亲密 兴奋 真率
清新朴实的语言
喜
小结
客
绝句
山 草 燕 鸳 丽, 香。 子, 鸯。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五性)
情感性 形象性 概括性 跳跃性 音乐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塑造 诗画结合 言简意赅 意在言外 时空跳跃 意象跳跃
押韵、平仄、节奏
诗歌评析内容
• 评情感(内容) • 评写法(艺术)
• • • • • 评意象选用 《雨霖铃》:寒蝉、长亭、雨 评意境塑造 悲 喜 评炼字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 僧敲月下门 评典故作用 蚕丛鱼凫 五丁开山 评语言风格 简洁 含蓄 雄壮
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 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 栖息,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 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返 回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家 公认的风格。
“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炼的诗句 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 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 是指其诗的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 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 节铿锵,激愤难抑。 “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 使它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 的地步。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 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一 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 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
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 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 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 一切就都谈不到了。
背景 练习 分析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 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 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 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 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 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 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 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 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 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 的田园景象。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兵车行》)
杜诗的另一种语言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清新 朴实 自然
春夜喜雨
好 当 随 润 夜 江 晓 花 雨 春 风 物 径 船 看 重 知 乃 潜 细 云 火 红 锦 时 发 入 无 俱 独 湿 官 节, 生。 夜, 声。 黑, 绝 句 明。 处, 迟 日 江 城。 春 风 花 泥 融 飞 沙 暖 睡
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 的时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这是他和他的朋友 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中计算出来的: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 及问其船来路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便向疾趋 入内,单辞扣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 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友 情 类 诗 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至①
分 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②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④,樽酒家贫只旧醅⑤。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⑥尽余杯。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 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过,拜访。 ②〔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④〔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菜很简单。 飧,熟食。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⑤〔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⑥〔呼取〕叫过来。
返 回
不作丝毫夸张,不见一 字雕饰,平白如话的语言 真率淳美的人情
内 在 的 真 实 的 美
品读诗歌
想象
品 出 诗 味
联想
读者的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
课外鉴赏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返 回
品读提示
1、这首诗的诗眼是
事事幽 2、第二、三联分别从 物事 表现诗眼。请作一些具体分析。
返 回
。 和 人事 两方面
3、请结合尾联,谈谈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作业
品读诗歌《江村》,写一段鉴赏文字。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 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 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 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 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 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 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