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章 分式 9.2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加减》教案_19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分式的运算》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式的乘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运算,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由于分式与实数的运算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同时,学生可能对分式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分式的运算。
2.理解分式的乘方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3.能够运用分式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分式的乘方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3.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运算规则。
2.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动画和图形,直观地展示分式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2.分式的运算实例。
3.分式的运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式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分式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分式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式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让学生理解分式的乘方规则。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分式的运算规则。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5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分式的运算,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化对分式理解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四则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分式运算与实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分式运算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式运算的规则。
同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实数运算经验迁移到分式运算中,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混合运算的规则。
2.能够熟练进行分式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混合运算的规则。
2.难点:分式运算中不同符号的处理,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式运算的规则;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分式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混合运算的规则及示例。
2.练习题:包括分式运算的基本练习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式的运算。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其面积为2/3平方米,现将这块土地分割成两块,其中一块面积为1/4平方米,求分割后的土地面积。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分式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混合运算的规则。
同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分式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式运算的练习。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沪科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异分母分式加减教案
最新初中数学精品课件设计153 异分母分式加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进行分式的通分,会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思转化思想,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建立分式模型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通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出示节前图片):台风中心距A 市s 千米,正以b 千米/时的速度向A 市移动,救援车队从B 市出发,以4倍于台风中心的移动的速度向A 市前进,已知A 、B 两地的路程为3s 千米,问救援车队能否在台风中心到来前赶到A 城,若能赶到,提前了几分钟,若不能赶到,还差几分钟?分析:由题意可列式子:s b -3s4b让学生说出与上节课的分式加减有何不同?(学生应该能说出:异分母)从而引出课题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同时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同分母的分式加减已学会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又怎样做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旧知,探求新知计算:312 -58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这是什么运算?怎么做的?关键是什么? 类似地,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 (1)1a + 1b (2) b 2a 2 -ba?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你以什么作为公分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通分的概念: (板书)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经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设计说明: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作类比,说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也是通过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试一试:计算:s b -3s 4b =4s 4b -3s 4b =4s-3s 4b =s 4b反思: (1)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2)如何确定公分母?教学建议: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让学生归纳,可能学生归纳不是很完全,但只要学生得有点正确,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最好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
沪科初中数学七下《9.2《分式的运算》同分母分式加减教案
异分母分式加减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初二代数《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本节课是在去括号法则,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约分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基础,这点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
学情分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实质上是相同的,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但教学中应注意:“分子相加减及例2中分母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能说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及字母表达式。
2.会根据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3.通过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灵活多变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教学中将采用引导—发现—讨论—练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从而掌握知识。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约3分钟)1.某文具店数学练习本每本c 元,已知小明买练习本用了a 元,小刚买练习本用了b 元,则小明买了 本,小刚买了 本,他们俩人共买了 本,小明比小刚多买 本练习本。
(a>b )引导出 c b c a + c b c a -(板书)并观察这两个式子引导出课题——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那么它怎么计算呢?看下面两个小题: 8381+ 154157-计算这两个小题,并说出计算依据。
然后仿照此方法计算cb c a + c b c a -。
新课讲解思考:你能否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概括出来呢?学生: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约1分钟)1.说一说:(口答)(约4分钟)(1)m m 155- (2)a a a 5123-+ (3)m m 3437- (4)y x a y x a ---(5)y x y y x x +++ (6)b a b b a a +++222.讲解:例1计算:2222223223y x y x y x yx y x yx --+-+--+(约4分钟) 解:2222223223y x y x y x y x y x yx --+-+--+ =22)32()2()3(y x y x y x y x --++-+ =223223y x y x y x y x --+--+ =2222y x yx -- =))(()(2y x y x y x -+- =yx +2 本例题由学生说出解题步骤及依据,用多媒体显示。
七年级数学下册92《分式的运算》同分母分式加减教案(新)沪科.doc
异分母分式加减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初二代数《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本节课是在去括号法则,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约分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基础,这点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
学情分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实质上是相同的,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但教学中应注意:“分子相加减及例2中分母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能说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及字母表达式。
2. 会根据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3. 通过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灵活多变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教学中将采用引导一发现一讨论一练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从而掌握知识。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约3分钟)1. __________ 某文具店数学练习本每本c元,已知小明买练习本用了a元,小刚买练习本用了b元,则小明买了_____________ 本,小刚买了 _________ 本,他们俩人共买了___________ 本,小明比小刚多买__________ 本练习本。
(a>b)目-b (板书)并观察这两个式子引导出课题一一同分母分引导出式的加减法。
那么它怎么计算呢?看下面两个小题:亍_寸15计算这两个小题,并说岀计算依据。
然后仿照此方法计算a b a boc cc c新课讲解思考:你能否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概括岀来呢?学生: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 •说一说:(口答)(约4分钟)5 15 3 12 5 (1) m m(2) a + a a74a(3)3 m 3m(4)a 一Xy x++ - y+ X +y+ +2a 2b (5)+ 46) ■abaXy x y --------------- —— --------- ・b3y (约4分钟)x 3y x 2y 2x 2.讲解:例1计飢 2 2 42 "2 2 x y_ x x x 3y x 2y 2x 3y 解: 2亠2 2亠 2 2 2 x y —x.y x y(约1分钟)(x 3y) (x 2y) (2x 3 y)+ — 一 2 +2 —x y x 3y x 2 y y=2x---------- x3~ 2 2 y2x 2y 二~2+~~~ x y=__2(x y) 一(x+y)(xy)X --y本例题由学生说出解题步骤及依据,用多媒体显示。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分式的运算》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分式运算的基本技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对分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式的运算规则,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式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知识点、例题和练习的教学PPT。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分式的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这些规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一些分式运算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式的运算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的运算规则和运用技巧。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分式的运算》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分式的运算》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基本运算规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和分数的运算规则,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分式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分数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区分分式和分数,并逐步建立起分式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难点:分式运算中的化简和求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式的运算,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分式的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例题和练习的教学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式的运算过程。
2.学习资料: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3.教学用品: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盐水的浓度问题,引出分式的运算。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种不同浓度盐水的混合后的浓度,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同时,给出相应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并掌握分式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分式运算规则。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章 分式 9.2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加减》教案_3
9.2分式的运算2.分式的加减第2课时分式的加减1.理解并掌握分式加减法法则;(重点)2.会利用分式加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说出:1.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2. 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3. 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2).举例,来说明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吗?仿照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你会做以下题目吗?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分式加减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例4.计算:(1);(2)解析:按照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运算.解:(1)原式====-(2)原式=.===方法总结:(1)当分子是多项式,把分子相减时,千万不要忘记加括号;(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3)当两个分式的分母互为相反数时可变形为同分母的分式.变式训练:1.下列运算对吗?如不对,请更正(1)(2)(3)1+2.(口算)计算(1)(2)(3)(4)归纳总结:同分母分式加减的基本步骤探究点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1);(2).解析:先通分,然后进行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最后要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解:(1)原式==;(2)原式======方法总结:在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异分母分式,则必须先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变式训练:1.判断:2.计算⑴⑵⑶⑷⑸3.拓展延伸三、回顾与反思四、作业布置P104 5五、板书设计1.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后再加减.从分数加减法引入,类比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最关键的是法则的探究,重点是法则的运用,易错点是分母互为相反数,要化成同分母分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变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独立进行自学,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解决。
沪科初中数学七下《9.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教案4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1、类比分数通分过程,熟练掌握分式通分过程及方法;2、能熟练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3、会对分式进行恰当的变形,能利用给定的条件求分式的值.4、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通过对分式的运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化归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方混合运算.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计算:1、54535251+++2、xyyxxyyx22)()(-++3、xyyxxyyx22)()(--+问:1、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法则是什么?2、观察后两个小题的计算过程,你能总结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明确分式的通分和分数的通分类似.2 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想一想:xyyxxyzyx22)()(-++归纳:分式的通分,即要求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及各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不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计算:1、xyyxxyyx22)()(-++2、xyyxxyyx22)()(--+例2:计算:(1)xx43312+(2)1624432---xx;明确: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找最简公分母时,分母中多项式能分解因式的要先进行因式分解.例3:计算:(1)aa--+24)2((2)bababa---+22明确:整式一般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式,最好整体考虑. 例4:计算:(1))111()111(2-+÷-+xx(2)22222222yxxxyyyxyx---+-+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是研究数学问题时常遇到的最基本运算,一般都是采用先通分,化异分母为同分母,但对具有某特征的题目,一次性通分会使计算烦琐且易错,应灵活处理.对于某些项是整式,应把它看作分母是1的分式,与其他分式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 五、课堂跟踪反馈:计算:1、))((2))((2acbabccabaab--+--2、babba++-223、yyxyxxyxyyyx233522+-+---+。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章分式9.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教案_13
分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类比分数通分的过程,熟练掌握分式通分过程及方法;2、能熟练进行、乘除、乘方混合运算;3、会对分式进行恰当的变形,能利用给定的条件求分式的值. 4、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通过对分式的运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化归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方混合运算. 2、难点:异分母运算.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1)甲工程队一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2)乙工程队一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3)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会分数的加减,就会分式的加减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2、你认为3、猜一猜, 同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类似尝试完成下面的题目:会分数的加减,就会分式的加减1、异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2、你认为异分母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的法则】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异分母的分式加减的法则:先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21a a 1112x x x x .13112112x x x xx x x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四、回顾本节课的关键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如下: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将异分母的分式通过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2.分式的通分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由下面的方法确定: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公共的字母.。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七下《9.2《分式的运算》异分母分式加减教案.doc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异分母分式加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进行分式的通分,会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思转化思想,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建立分式模型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通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出示节前图片):台风中心距A 市s 千米,正以b 千米/时的速度向A 市移动,救援车队从B 市出发,以4倍于台风中心的移动的速度向A 市前进,已知A 、B 两地的路程为3s 千米,问救援车队能否在台风中心到来前赶到A 城,若能赶到,提前了几分钟,若不能赶到,还差几分钟?分析:由题意可列式子:s b -3s4b让学生说出与上节课的分式加减有何不同?(学生应该能说出:异分母)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同时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同分母的分式加减已学会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又怎样做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旧知,探求新知计算:312 -58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这是什么运算?怎么做的?关键是什么? 类似地,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 (1)1a + 1b (2) b 2a 2 -ba?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你以什么作为公分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通分的概念:(板书)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经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设计说明: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作类比,说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也是通过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试一试:计算:s b -3s 4b =4s 4b -3s 4b =4s-3s 4b =s 4b反思: (1)分式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确定公分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初中语文试题】教学建议: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让学生归纳,可能学生归纳不是很完全,但只要学生得有点正确,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最好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
9.2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分式的加减是分式的基本运算之一。
本节课是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是异分母分式加减基础。
教材中先让学生做两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题目,目的是通过与同分母分数加减类比,说明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2、能运用法则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3、能将分母绝对值相等的分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并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四、教学难点
分母中只有符号不同的分式加减运算中的符号处理。
五、教学过程
(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
计算:71+72= _________
105-103
=
这一法则能否推广到分式运算中?
请尝试计算a 1+a 3, x +1x -1- x +1x , 并分别取a=3,x=4检验你的计算方程是否正确检验后,类比得到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c a ±c b =c a±b
(二)理解应用,体验成功
练一练:(课内练习)1、口答:计算:
(1)a 3+a 12-a 15 (2)m 1-m -3 (3)x-y a -y-x a (4)x-y y -x-y x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反问:(3)中x-y 与y-x 相同吗?怎么处理?(可能学生会讲出:y-x =-(x-y ),教师肯定后再加以强调。
)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应用新知的过程,从中体会和理解法则中字母含义的广泛性。
教师的反问起到了强调作用。
做一做:例1:计算
(1)a+b a+3b +a+b a-b (2)22xy2+1-21+2x2y
教学建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在
(2)中(x-y )2与(y-x )2是同分母吗?为什么?(多数学生应该知道:(x-y )2=x 2-2xy+y 2 而(y-x )2=y 2-2xy+x 2所以(x-y )2=(y-x )2或
(y-x )2=[-(y-x )]2=(x-y )2),再问(x-y )3=(y-x )3吗?为什么?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归纳出:
(1)(x-y )2n =(y-x )2n ;(x-y )2n-1=(y-x )2n-1
(2)分子相加减:应是分子“整体”相加减,注意添括号。
(3)结果一定要最简。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解题后进行反思、归纳的好习惯,可使知识形成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试一试:(课内练习)2、计算:
(1)a-b a2-a-b b2 (2)2a-b 2a +b-2a b
(3)x-24+2-x x+2 (4)a2-b2a-c -a2-b2b-c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做一做:例2:先化简,再求值:x2-2x x2-1+2x-x2x-1,其中x =3 教学建议:在解答过程中,应强调解题格式和步骤。
课内练习:先化简,再求值:x-1x2+1-x 1,其中x =-
设计说明:分式的化简求值题是代数式的求值题中的一种,此两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四)清点收获
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法则
2、绝对值相等的分母如何化为同分母。
3、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应注意什么?
5、结果应的形式
设计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流于形式的讲讲,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出清单,让学生有的放矢。
(五)作业:课后作业题
设计思路:
本课时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当分子分母分别为单项式与多项式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