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含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上】8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8《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3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3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3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1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

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解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

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

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

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不同之处: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

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

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

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一是唐朝,一是宋代。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快快拿去用吧!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回乡偶书》和《赠汪伦》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

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是难以估量的。

要把握好低年级古诗教学很难,讲浅了学生不明白,讲深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

到底该怎么把握才是恰到好处呢?我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低年级无论什么课文,识字写字都是教学的重点。

古诗教学时,同样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识字,并主动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

第二,朗读感悟古诗的意思时,不必逐词逐句地串讲和赏析。

由于古诗的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低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情感、意境、韵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后不断地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老师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塞读、评读、表演读,让学生体验情感,积累巩固,感悟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师要有主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可适当向学生提供一些描写思乡的、送别的古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并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文字当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

全诗共有五小节,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原文chíshàng池上xiǎowáchēngxiǎotǐng,tōucǎibáiliánhuí。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bùjiěcángzōngjī,fúpíngyīdàokāi。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楊wàn萬lǐ裏quán泉yǎn眼wú無shēng聲xī惜xì細liú流,shù樹yīn陰zhào照shuǐ水ài愛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裏。

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首、蹤、跡、浮、萍、泉、流、愛、柔、荷、露、角”等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裏的“首、采、無、樹、愛、尖、角”7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教学前,觉得两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

等到走进课堂,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1.通过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完成补充习题三),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是隐者。

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3.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

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

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

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总结这堂课的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

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教学中选取了《古诗两首》这篇课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情感教育。

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意境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情感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情境中,并带领他们感受诗人的激动和豪情。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欲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重视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让他们注意诗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更加喜欢朗读古诗了。

再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的艺术欣赏。

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学生通过欣赏古诗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的寂静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深入探讨了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通过这样的欣赏,对古诗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些生动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单一的讲解和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设计一些既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创作诗歌、演绎古诗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启发和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篇)【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4篇)【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古诗两首》反思范文

《古诗两首》反思范文

《古诗两首》反思范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古代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诗在文学爱好者中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尤其是古代诗人们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表达方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我个人的学习与思考中,我读过了杜甫的《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作品,深受启发和反思。

首先,杜甫的《登高》让我对人生和世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诗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让我对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转产生了深刻的感慨。

人生短暂,一去不回,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无论身处何地,保持初心永葆活力。

其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我对人生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诗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世事无常的真实感受。

人生充满了变数,命运无法掌控,只有放下执念,心怀宽容,才能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

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两首古诗,我认识到古代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出人生百态和世事无常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关爱身边的人,珍惜时间,勇敢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总而言之,古代诗人们的作品是对人生、世界和命运的深入反思,通过他们的诗词,我们可以得到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对于
今天的我们来说,读古诗是一种深入思考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洞悉人生的意义,激发我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追求。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阅读和思考古代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格局。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

使学生领会到:《绝句》如细笔勾勒出祖国山河的美;《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

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

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

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

《绝句》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

《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

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

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

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

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

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

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__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2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2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山行》这首诗相比较于《枫桥夜泊》来说,意境上面比较简单把握,所以我遵循古诗的教学步奏,给同学进行教学。

但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我没有明确好这首诗详细讲了哪几个景物,所以许多同学在完成作业的时候,都没有完全写到寒山、石径、枫林。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疏忽。

在讲《枫桥夜泊》的时候,我以为前面一首诗意,同学们在学的时候很轻松,那孩子对于诗意的把握肯定还不错,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意境的营造上面,利用了歌曲、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寒山寺钟声的诗句。

但最终发觉,这种意境的营造真的特别男,孩子们对于诗意还是没有理解透,所以后来利用课余时间我又巩固了一下,这也是我的一个失误!同时对于备同学,我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 1 -。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有两首古诗《小贩儿》和《童夜吟》可以进行教学。

一、《小贩儿》教学反思《小贩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儿童古诗。

这首诗以小贩儿为主人公,展现了小贩儿清晨唱卖的情景,反映了小贩儿的艰辛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这首古诗:1. 了解背景知识。

首先,我介绍了唐代王之涣的身份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位历史上的诗人。

然后,我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当时贫寒孩子的生活情况,引起学生对小贩儿的关注和兴趣。

2. 听诗朗读。

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我通过慢慢解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 品味诗歌语言。

我向学生讲解诗中的一些生词和难点词汇,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同时,我指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感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这首诗所传递的力量和情感。

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小贩儿为什么要清晨唱卖?小贩儿生活中的困难有哪些?小贩儿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对《小贩儿》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他们不仅能读出这首诗的文字,还能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童夜吟》教学反思《童夜吟》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儿童古诗,这首诗以儿童对夜晚的害怕和祈求为主题,表达了儿童对夜晚的深情和渴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这首古诗:1. 背景渲染。

我向学生介绍了陆游这位历史上的诗人,让他们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夜晚的安静和神奇。

2. 听诗朗读。

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我通过解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诗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涵。

古诗两首课堂反思(2篇)

古诗两首课堂反思(2篇)

古诗两首课堂反思在我的课堂历险中,两首古诗引发了我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反思。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解读诗意,我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登高咏史诗。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描绘了长江河畔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壮志豪情的一面。

但在这首诗中,我留意到一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知识被孤立地传递,缺乏联系和应用的环节。

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描述了雄伟壮观的鹳雀楼和江山如画的风景。

但我发现,在诗中,并没有涉及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诗中的壮丽景色似乎只是为了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而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这点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有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而忽略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的重要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我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事件。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首古诗《静夜思》,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寂寥感人的夜间怀念之作。

在这首诗中,我触动到了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

在《静夜思》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意境寂静肃穆,唤起了读者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这让我想到了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缺乏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互动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语文知识时,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分析和反思,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下课铃声响了,我涨红着脸走出教室,心脏在胸膛里狂欢,真害怕它会抑制不住兴奋,突破脆弱的皮囊一跃而出,眼睛在走廊里左右搜寻,想赶紧捕捉一个熟悉的影子,将一腔的激动与狂喜一撒而出。

我知道自己播种的种子发芽了,开花了,这声音是那样欢快和喜悦,这色彩是那样的鲜艳和美丽。

虽然没有老师听课,虽然课文是那样的普通和自然,虽然课前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教学设计也是那样的简单明了,可是我分明看到学生眼睛慢慢地亮了,就像深秋的枫叶激情而又美丽。

今天,我们学的是《古诗两首》:前一首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生字也比较多的《赠刘景文》,后一首是学生熟悉的《山行》。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先易后难,由熟悉到陌生,质疑──理解──想象──朗读──背诵相结合的教学处理。

这样的设计,我课前还有一点担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能行吗?可是课后我却拍着脑袋狂笑:天哪,真是一批天才儿童!请看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感受:《山行》师:现在你就是大诗杜牧,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看。

(听老师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反馈:黄李科: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师随机引导点拨石径斜)。

裘星熠:我看到了整座山上都是枫叶,好像着火了一样,映得我的脸都红了!马韵:我好象听到有几只小鸟在枫林里唱歌。

蒋辰浩:我好象听到霜打在枫叶上,枫叶更红了!张垚:我坐在那里看枫叶,看得都不想回来了,这枫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漂亮。

(教师随机点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师:如果你是苏轼,好朋友就要离开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闭眼听老师朗诵想象)。

叶泽凯:我看到刘景文要走了,又冲上去,和他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停地跟他说一定要回来看我!余安安:我拿来了一壶酒,与刘景文两人喝了一碗又一碗,一边喝一边哭,不知道该说什么!骆王维:我站在小路上,看到刘景文的马车渐渐远去都要看不到了,我还在那里向他招手。

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

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

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课后反思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以《古诗两首》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而课后反思则是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是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后反思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可能包括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背景知识、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以及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在课后反思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反馈和评价能够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两首》这一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发现学生的困惑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进行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这一内容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生的作业表现能够直接反映他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汇总错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帮助和引导。

总的来说,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进行课后反思时,应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课后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年级上册语⽂古诗⼆⾸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展开充分的想像,每⼀句诗即是⼀幅画,引导学⽣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读出情感,感悟诗⼈的喜爱之情。

2.学习⽣字时,由于是⼆年级的学⽣不⽤像⼀年级那样,我适当放⼿让学⽣从⼰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且我还运⽤了字理识字的⽅法来辅助学⽣识字,加深学⽣对⽣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参加语⽂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学后两句时,这⽅⾯的关注会更突出⼀些。

不⾜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理解诗句进,⽅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个尖⼦⽣可以⽤,这个⽅法有⼀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地去体会诗⼈的情感,所以学⽣在读时,诗⼈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的教学,⼒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从⽽优化教学过程,提⾼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注意时间,每到⼀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明月,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故乡。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亲情的独特情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农民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深深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深情呼唤。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它们不仅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懂得感恩和尊重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同时,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
教师:1. 多媒体课件。

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

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

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

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 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
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

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
1. (课件出示《石灰吟》)
(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

石灰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谁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2)对于诗人于谦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预习单中资料。


(3)于谦赞美石灰的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古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自由交流。


2. 了解石灰其物体。

(1)石灰石来自深山老林,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他都当做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诗句——女生读前两句。

(2)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因为他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男生读——后两句。

3. 认识咏物言志。

(1)这首诗明如白话,相信大家理解了古诗的大意。

《石灰吟》吟的是石灰,可是石灰是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生命的一种东西,但是诗中却分明让我们感到石灰有着人的生命,有着人的情感,石灰仿佛像人一样,活了,请你再读读,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了到了这一点。

(自由交流。


(2)在这首诗中,我们分明看到石灰不怕——(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身)——不怕——(粉骨碎身)——由此,你看出石灰具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不怕牺牲)(3)千锤万击、烈火焚身、粉骨碎身这是石灰经受的苦难,对于于谦来讲,他的人生可能会遇到那些苦难呢?——(诬陷、贬官、杀头……)
(4)把这种感觉送入古诗,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齐读)
(5)此时,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于谦?再读出这种感觉。

4. 创设情境,读懂诗人。

当时,这首古诗是怎么写的呢?补充于谦故事。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

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

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
雄文天祥。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于谦立志从小要做文天祥一样的人,一天,来到石灰窑前,慷慨吟诵《石灰吟》。

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被朝廷重用,为官后,一身正气,为百姓着想,后来,被人诬陷,惨遭杀害。

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呢?(生自由交流,诵读。


5,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1)今天,于谦走了,但是他的诗词却是字字句句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齐读全诗。

(2)他的志向也深深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来齐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 全不怕留清白
(3)同学们,今天我们读懂了于谦,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你不怕什么——感谢于谦。

再来诵读全诗。

学习于谦做铮铮铁骨好少年!
第二课时
B 总结学法,学习《墨梅》
1. 过渡:在文学史上,大量的咏物诗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

《墨梅》一诗同样如此。

刚才我们运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读懂了于谦,了解了于谦。

请大家用心读读《墨梅》,看看王冕的志向是什么?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王冕?(生读诗句。

)连续问: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示课件墨梅图)谈话:在自己的洗砚池边,一株梅花开了,诗人看着,欣赏着,挥墨画出了这幅墨梅图,并且赋诗一首。

王冕,是诗人,是画家,自小自学成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书稿诗词全部焚烧,来到老家的九里山上隐居,发誓永不做官了,他在这里种梅花,画梅花,咏梅花,人们这样称赞他: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2. 拓展——
(1)“气骨”你想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
(2)“气骨”你想到了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3)齐读这句诗,你看到了诗句背后怎样的王冕。

3. 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墨梅图)看图片,三问王冕,为何不画如雪的白梅,似火的红梅,像金的黄梅?(生读后两句。


(2)指导读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A 这香气似乎从画面上流出,流满了整个书房,生读——
B 这清香之气仿佛流出了书房,流满了整个院子,生读——
C 我分明感受到这清香之气飘满了整个九里山,流向远方,流满整个乾坤大地,一生读
——
D 这清香之气也流进了我的心,你的心,我们所有人的心,齐读——
(四)再度整合,了解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

1.学生归纳总结:
(1)都是七绝。

(2)都有志向。

(3)前两句写物,后两句写志。

(再次明确概括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五)尝试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1. 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古诗中,有很多用这种咏物言志的写法的。

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出示几首咏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

谈话:中国人特别偏爱这些事物,并不是说这些事物的外在很美,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他们欣赏它们所代表的一种品格,他们愿意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和志向,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的文化传统。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理想。

所以今后如果大家再看到这一类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想得更多,要想到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3. 学生尝试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六)作业设计
1.继续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2. 搜集几首写梅花的诗词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石灰吟于谦——不怕——留清白咏物言志
墨梅王冕——不要——流清气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孩子读咏物言志诗,我总觉得有些“残忍”。

跟孩子说说石灰,墨梅已经很
是陌生,再跟他们讲诗人所寄托石灰、墨梅后面的情怀!我觉得确实有“蜀道之难”。

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篇古诗,对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时,已经不必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可以抓住关键作些点拨,着重指点学习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学生也就融会贯通。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理解题目、介绍作者入手,让学生对其为人有较多的了解。

在“知诗人,明诗题”之后,抓住关键字眼,了解诗意,再想象诗的意境,感悟全诗的思想感情。

最后,引导小结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学生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然后拓展介绍其他托物言志的诗词并且尝试创作,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终身有益。

不足之处:生平资料拓展的过程,就是学生将石灰之物与于谦之人进行物人互证的过程,也是将物与人进行有效连接的过程,更是由物向人认知推进的过程。

遗憾的是,老师在资料呈现出之后,直接转入了对于人的开掘中去了,没有能够让学生琢磨于谦的生平与石灰究竟有着哪些类似之处,这一步骤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恶果是物人链接时是教师直接道出了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建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