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版第十章习题及答案.(DOC)
生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homeostasis)3. 反射(reflex)4. 反馈(feedback)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6. 负反馈(negative)7. 前馈二、选择题单选题1. 机体内环境的homeostasis 是指: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E.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2.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概念是: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B.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 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E. 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提出3.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 反射B. 兴奋C. 刺激D. 反应E. 阈值4. Neuroregulation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5. Neuroregulation的特点是A. 调节幅度B. 作用广泛而持久C. 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 反应速度慢E. 调节的敏感性差6. 下列不直接参与体内信息传递的物质是:A. 神经递质B. 调制物C. 内分泌激素D. 旁分泌物质E. 局部体液因素7. 下述情况中,属于autoregulation的是:A. 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 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C.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8.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negative feed-back的调节是:A. 排尿反射B. 排便反射C. 血液凝固D. 减压反射E. 分娩9. 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 neuroregulationB. humoral regulationC. autoregulaionD. positive feedbackE. negative feedback10.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 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E. 自动控制信息11. 家兔,雄性,体重2.1kg。
大学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大学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机体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及系统水平、整体水平进行研究。
2、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适应。
3、反馈调节的生理学意义:(1)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2)正反馈使生理活动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5、名词解释: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调整体内各种功能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内环境(internal milieu):多细胞生物体多数细胞直接生存的体液环境,即细胞外液。
外环境(external milieu):机体所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在机体各功能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内环境理化性质所保持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使其输出的控制指令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1、名词解释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细胞膜是脂质双层的液态结构,其中镶嵌有蛋白质,包括受体、离子通道及各类酶系统等,部分蛋白或脂质上有糖链。
大多数脂质和蛋白质都可以在脂质双层内自由移动,在单层中移动缓慢。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被动扩散,受膜两侧浓度差及电位差的影响进行分子扩散,不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细胞膜对不溶于脂质的葡萄糖、氨基酸或Na+、K+、Ca2+等离子借助于膜中蛋白质(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完成顺浓度梯度或顺电位梯度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细胞通过耗能过程,逆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物质跨膜转运,能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的概念是指 ( 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 d)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c )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b)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二、问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答】①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生理学习题集(最新答案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4、内环境稳态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C )。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CD )。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ADE )。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稳定四、填空题。
大学生理学第十章习题
名词解释1.突触传递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神经递质5.神经调质节器6.神经的营养性作用7.中枢延搁8.突触前抑制9.胆碱能纤维 10.肾上腺素能纤维 11.胆碱受体 12.M样效应 13.肾上腺素受体 14.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15.特异投射系统 16.非特异投射系统 17.牵涉痛 18.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19.腱反射 20.肌紧张 21.脊休克 22.去大脑僵直 23.条件反射的强化24.第二信号系统 25.学习与记忆问答题1.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比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异同。
2.阐述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3.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理。
4.阐述述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组成、特点和作用。
5.简述内脏痛的特征及牵涉痛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
6.阐述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形及意义。
7.试根据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分析去大脑僵直的形成原理。
8.试述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特点。
9.阐述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作用的受体及效应。
10.阐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和意义。
11.试述正常脑电波的分类及各波的意义。
12.简述睡眠的时相及睡眠时身体生理功能的变化。
选择题1.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许多突起B.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C.具有支持的作用D.没有轴突E.没有细胞分裂能力2.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A.与阈电位成正比B.与髓鞘化的程度成反比C.与纤维直径成正比D.与刺激强度成正比确E.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加快3.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所致4.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双向传递B.不易疲劳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E.呈衰减性5.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对神经递质释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离子是:A.Cl-B.Ca2+C.Mg2+D.Na+E.K+6.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Ca2+进入突触前膜内C.递质使突触后膜对Na+、K+,特别是K+通透性增高D.突触后膜发生约5~10mv的局部去极化E.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高?A. Ca2+B. Na+C. K+D.Na+和K+,尤其是Na+E.Cl-和K+,尤其是Cl-8.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哪种离子在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加?A.Na+、Cl-、K+,尤其是K+B.Ca2+、K+、Cl-,尤其是Ca2+C.Na+、K+,尤其是Na+D.K+、Cl-,尤其是Cl-E.K+、Ca2+、Na+,尤其是Ca2+9.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E.由于突触前膜所引起的超极化10.突触后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突触后膜的超极抑制B.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而实现C.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后膜产生IPSPE.由于突触前膜部分去极化所致11.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均属于:A.突触后抑制B.突触前抑制C.周围性抑制D.交互抑制E.前馈抑制12.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是:A.辐散式联系B.环路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链锁式联系E.单线式联系13.在反射活动中,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刺激的强弱B.感受器的敏感性C.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D.中枢突触的多少E.效应器的敏感性14.关于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单向传递B.通过突触时传递速度较慢C.可以总和D.兴奋节律保持不变E.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15.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B.一般是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中合成C.曲张体是非突触传递释放递质的部位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E.递质释放后很快被降解或回收而失去作用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C.躯体运动神经末梢D.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17.胆碱能M型受体存在于:A.胆硷能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B.神经-肌肉接头的后膜上C.受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虹膜辐射状肌上D.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E.受交感节前纤维支配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上18.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A.α受体B.β受体C.N型受体D.M型受体E.N型和M型受体19.下列各项中,属于N样作用的是:A.心跳加强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C.瞳孔扩大D.汗腺分泌E.骨骼肌收缩20.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多巴胺C.5-羟色胺D.乙酰胆碱E.去甲肾上腺素21.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能受体是:A.α受体B.β1受体C.N1受体D.N2受体E.M受体22.以下属于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核团是:A.联络核B.网状核C.感觉接替核D.髓板内核群E.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23.来自躯体感觉的传入纤维在丘脑更换神经的主要核团是:A.内侧膝状体B.外侧膝状体C.后腹核D.丘脑前核E.外侧腹核24.内侧膝状体接受下列哪种感觉纤维投射?A.内侧丘系B.三叉丘系C.视觉传导束D. 听觉传导束E.脊髓丘脑前束25.以下属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细胞群是:A.联络核和髓板内核群B.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C.感觉接替核D.联络核E.髓板内核群26.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B.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D.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激动大脑皮层产生特定感觉E.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系统,不易受药物的影响27.不属于内脏痛特点的是:A.对切割、烧灼等剌激不敏感B.必定有牵涉痛C.对牵拉、缺血等剌激敏感D.对剌激的分辨力差E.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28.牵涉痛是指:A.内脏疾病引起相邻脏器的疼痛B.手术牵拉脏器引起的疼痛C.神经疼痛向体表投射D.按压体表引起部分内脏疼痛E.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一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29.一急腹症患者,右上腹剧痛,并感右肩胛部皮肤痛疼,该患者的病变部位最大可能是在:A.胃窦部B.十二指肠C.肝胆D.右肾E.胰头部30.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B.脊休克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断脊髓,不再导致休克31.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A.伸肌反射B.肌紧张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翻正反射E.腱反射32.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B.受高位中枢的调控C.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D.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E.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33.有关脑干网状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B.网状结构的抑制作用有赖于高级中枢的存在C.可通过改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来调节肌紧张D.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占优势,可导致去大脑僵直E.切断去大脑动物脊髓背根,去大脑僵直现象仍存在34.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A.抑制区活动增强B.易化区活动增强C.组织受到破坏D.组织受到刺激E.出现抑制解除35.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A.肌张力降低B.偏瘫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E.位置性眼震颤36.有关震颤麻痹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变主要位于纹状体B.主要症状是肌张力降低C.常伴有随意运动过多D.由于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E.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药物是利血平37.舞蹈病主要是因为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D.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38.小脑前叶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身体平衡B.维持躯体姿势C.发动随意运动D.调节肌紧张E.完成精细动作39.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央前回是主要运动区B.交叉支配,头面部多数为双侧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越大D.倒置排列,头面部是正立的E.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40.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肌紧张B. 协调肌群动作C.发动随意运动D.维持躯体姿势E.维持身体平衡41.下列哪条通路不属于锥体外系?A.网状脊髓束B.顶盖脊髓束C.红核脊髓束D.皮质脊髓束E.前庭脊髓束42.有关交感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B.支配几乎所有内脏器官C.安静时紧张性活动较弱D.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E.在应急反应中活动明显加强43.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收缩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44.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A.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B.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C.促进糖原分解D.促进胰岛素分泌E.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45.下列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是:A.心跳加快,瞳孔开大B.腹腔内脏血管收缩C.支气管平滑肌舒张D.胃肠平滑肌收缩E.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46.形成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强化,强化是指:A.增强非条件刺激的强度B.增强非条件刺激的刺激频率C.增强条件刺激的强度D.增强无关刺激的刺激强度E.无关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47.谈论梅子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B.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E.非条件反射48.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C.具有高度的适应性D.可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完成E. 学习和记忆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49.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A.棘波B.-复合波C.β波D.α波E.θ波50.异向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B.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C.促进食欲和消化D.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E.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通过传递,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过程。
生理学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填空题1.神经系统主要由①和②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①、②、③、和④等特征。
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⑤和⑥两方面作用。
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⑦。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①、②和③三种。
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①、②和③三部分组成。
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④、⑤和⑥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①离子内流大于②离子外流而产生的③极化型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④通道开放,⑤离子内流而产生的⑥极化型电位变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和⑦ .7.突触的抑制可分为①和②两类。
相反,除了抑制以外,还有③易化。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①、②、③、④、⑤_______、⑥和⑦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①投射系统和②投射系统两大类。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③并④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⑤。
10.内脏痛的定位①,还往往发生②痛。
11.牵张反射有①和②两种类型。
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①作用和②作用。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③僵直。
此僵直属于④。
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①和②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① ,脊髓小脑的功能是② , 皮层小脑的功能是③ ,并与④及⑤的编制有关。
15.自主神经系统由①和和②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③肌、④肌和腺体的活动。
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②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③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④系统。
17.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①、②、③、④和⑤、⑥等过程。
18.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①,或通过②而影响免疫功能。
可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有③关系。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有关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人体唯一的机能调节系统B.有接收贮存、分析综合、处理发送信息的功能C.大脑皮质是人类产生和进行思维活动的高级器官D.能迅速对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
2.以下有关对神经元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能单独完成某种器官的调节活动C.能接受刺激传达兴奋D.神经元由胞体和胞突两部份组成3.以下有关神经纤维结构和机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位于外周神经中B.只要结构完整就能传导兴奋C.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比无髓纤维快D.细纤维电阻低传导兴奋比粗纤维快4.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是:A.胃肠平滑肌收缩B.心跳减慢减弱C.外生殖器血管扩张D.瞳孔扩大5.神经冲动传向肌细胞的递质是:A.多巴胺B.5-羟色胺C.乙酰胆碱D.去甲肾上腺素6.下列哪项既是中枢递质又可作为外周递质?A.乙酰胆碱B.多巴胺C.肾上腺素D.5-羟色胺7.下列哪项具有中频节律:A.心动周期B.呼吸周期C.月经周期D.血细胞数8.以下有关中枢兴奋传递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中枢延搁B.单向传递C.不易疲劳D.后放9.实现中枢内兴奋或抑制扩散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A.聚合式B.辐散式C.单线式D.环路式10.实现中枢内兴奋或抑制集中的神经元联系方式是:A.聚合式B.辐散式C. 单线式D.环路式11.下列有关中枢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抑制的产生不需外来的刺激B.抑制也可以扩散和集中C.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D.抑制也可以总和12.以下有关突触后抑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抑制性突触的活动引起;B.突出后膜发生超极化C.兴奋性神经元不会引起突触后抑制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13.下列有关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又称信号活动B.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C.以语言文字作为条件刺激物的叫第二信号D.以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4.传入侧支性抑制产生的原因是:A.释放的兴奋递质少B.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C.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15.下面关于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把特定感觉兴奋冲动传到相应的皮质区域B.各种感觉传入冲动都在丘脑换元C.视、听、本体等感觉属此传入系统D.绝大多数由丘脑发出特异纤维16.下面对非特异性传入体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特异性传入纤维的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B.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换一次元C.由丘脑发出的纤维投射到皮质广泛区域D.可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17下列哪项感觉不经丘脑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A.视觉B.嗅觉C.听觉D.味觉18.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时,感觉障碍的部位是:A.右半身和双侧头面部B.右半身和右侧头面部C.右半身和左侧头面部D.左半身和双侧头面部19.以下有关第一体感区体表感觉机能定位特点的叙述,哪项是错的:A.投射区大小,与感觉灵敏度有关B.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C.体表感觉的投射总安排是倒置的D.头面部感觉投射安排也是倒置的20.一般不通过轴浆运输的是:A.狂犬病病毒B.催产素C.神经生长因子D.催乳素21.以下有关痛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痛觉感受器可能是化学感受器B.超过一定强度的理化因素刺激便可致痛C.K+、H+、组织胺、5-羟色胺是致痛物D.容易产生适应22.以下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为多突触反射B.骨骼肌因受重力作用被持续性牵拉引起肌纤维收缩C.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肌肉中D.牵张反射有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23.下列哪项是脊髓的内脏反射?A.腱反射B.排尿反射C.屈肌反射D.肌紧张24.下列哪项不属小脑的机能?A.维持身体平衡B.发动随意运动C.调节肌紧张D.协调随意运动25.肾上腺能纤维是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26.下列哪项不是M样作用?A.心跳减慢减弱B.支气管收缩C.消化腺、汗腺分泌D.骨骼肌收缩27.下列哪项不是胆碱能纤维A.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28.阿托品是下列哪项受体的阻断剂?A.M型B.N型C.β1型D.α型29.下列哪项是交感神经的作用?A.瞳孔扩大B.逼尿肌收缩C.胰腺分泌D.血管舒张30.下列哪项不是丘脑下部的机能?A.调节体温B.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C.调节肌紧张D.调节体内水平衡31.脊休克时损伤面以下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主要是:A.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B.失去了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C.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作用D.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32.β受体的阻断剂是A.育亨宾B.普奈洛尔C.酚妥拉明D.六烃季铵33.属于局部反应(局部兴奋)的有:A.EPSPB.神经冲动C.感受器电位D.终板电位34.去大脑僵直产生的原因主要为:A.网状结构抑制区的活动增强B.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兴奋性增高C.脊髓α神经元发放冲动减少D.脊髓γ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多35.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位于:A.边缘叶B.丘脑下部C.脊髓D.中脑36.生命中枢位于:A.中脑B.下丘脑C.脊髓D.延髓37.中枢反馈调节产生的解剖结构基础是: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路式联系38.反射中枢空间总和作用的结构基础是: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路式联系39.看到梅子的外形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非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C.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D.自身调节40.看到“梅子”一词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非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C.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D.自身调节41.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抑制是:A.突触后抑制B.突触前抑制C.去极化抑制D.由于EPSP减小所致42.当某一中枢兴奋时,与它对抗的中枢发生抑制通常是由于:A.超极化抑制B.突触前抑制C.折返式抑制D.侧支抑制43.外周递质包括下列类型物质,除了:A.乙酰胆碱B.GABAC.儿茶酚胺类D.肽类物质4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A.突触后膜对K+和Cl-通透性增加B.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C.突触后膜对Ca+通透性增加D.突触后膜对Mg+通透性增加4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提高,将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是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静息电位不变D.产生动作电位46.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心跳加快,腹腔内脏血管收缩B.胆囊收缩,各种消化液分泌C.稀薄唾液分泌D.糖原分解抑制47.属于腱反射的有:A.屈肌反射B.膝跳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巴彬斯基(Babinski)反射48.在临床上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主要是A.了解眼的折光力B.了解眼的感光力C.了解眼虹膜肌的收缩功能D.了解中枢神经功能状态和麻醉深度49.影响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的主要离子是A.Na+B.Mg2+C.Ca2+D.Cl-50.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A.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B.与直径成正比C.与髓鞘的厚度无关D.不受温度的影响51.多巴胺递质系统主要包括A.蓝斑核B.中缝核C.脑桥网状核D.黑质—纹状体52.屈肌反射和肌紧张A.感受器相同B.引起反射的刺激的性质相同C.前者的效应器为屈肌,后者主要为伸肌D.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53.Y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A.发动牵张反射B.直接支配梭外肌纤维使其收缩C.使肌梭在肌肉收缩时放电停止D.调节肌梭感受器敏感性54.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慢波脑电图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55.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B.功能定位总的配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配布为正的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56.一侧枕叶皮质接受哪侧视网膜的传人纤维投射A.同侧眼B.对侧眼C.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D.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57.α1型受体的阻断剂是:A.十烃季胺B.酚妥拉明C.阿托品D.心得安58.后放的结构基础为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状联系59.大脑皮质角回受损将导致A.运动失语症B.感觉失语症C.失读症D.失写症60.运动失语症是哪一脑区受损所致A.颞上回后部B.额中回后部C.额上回前部D.布洛卡三角区61.下列关于语言优势半球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B.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C.主要是后天形成的D.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常有语言障碍62.下列关于曲张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神经与效应器发生接头联系的结构B.为神经末梢上的结节状装置C.内含贮存递质的小泡D.存在于肾上腺能神经末梢63.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A.Ca2+ C.Na+B.Mg2+D.K+64.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B.肌小节C.肌纤维D.粗肌丝65.交互抑制也称为A.超极化抑制B.回返性抑制C.树突一树突型抑制D.侧支性抑制66.以下有关神经纤维叙述,错误的是:A.轴突为可传导冲动的发生部位B.粗纤维比细纤维传导速度快C.神经纤维为轴突包裹鞘膜后形成D.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传导67.以下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从一个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叫传递B.兴奋在同一细胞内的扩布叫传导C.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叫突触传递D.传导和传递均为双向68.下列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头前膜通过易化扩散释放递质B.乙酰胆碱可使接头后膜爆发动作电位C.接头后膜上有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灭活D.用新斯的明可解除骨骼剂痉挛收缩69.以下有关反射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中枢神经中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群B.某种反射中枢仅存在中枢神经的某一部位C.中枢部位存在多个反射中枢D.大脑皮质是各种反射的高级中枢70.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B.拮抗剂是可破坏受体结构C.的士宁是甘氨酸受体的阻断剂D.哌唑嗪是心肌细胞β受体阻断剂71.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肺牵张反射B.排尿反射C.哮喘病人的呼吸D.肌紧张72.睡眠时的生理变化不包括:A.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B.脑电图出现β波C.出现同步化快波D.体温下降73.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包括:A.是种族进化先天具有的B.反射弧是固定的C.是后天获得的D.不必由大脑皮质参与的7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A.冲动为单向传导B.动作电位在一根纤维上传导时其幅度不减C.只要要保持结构的完整就能传导兴奋D.长期受刺激后,其传导速度也不减74.电突触传递的特点不包括:A.传递速度较慢B.兴奋通过突触可逆行扩布C.结构基础为缝隙连接D.不易发生疲劳75.突触前抑制发生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是由轴突-轴突突触活动发生的B.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少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前膜发生局部去极化76.内脏痛的特征是:A.切割、烧灼内脏可引起剧烈疼痛B.疼痛为锐痛,定位准确C.牵拉内脏不易引起疼痛D.有时会引起体表某处发生牵涉性痛77.只保留脊髓的动物(脊动物)不能完成的是:A.搔扒反射B.翻正反射C.排尿反射D.屈肌反射78.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意义:A.主要参与应急反应B.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C.动员机体储备的能量参加应急D.利于维持安静的生活79.建立条件反射的必要条件是:A.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B.不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参与C.要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能建成D.无关刺激必须用铃声二、判断题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
生理学课件2016版 第10章内分泌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
• T3、T4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患者TSH降低的原因是 什么?治疗后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
46
小结
知识点4: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记忆: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 理解: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 应用:甲状腺切除术可能的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37
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
• 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激素 – 四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主要形式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生物活性高 –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无活性
• 滤泡旁细胞(C细胞):降钙素 •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
38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的条件 – 甲状腺球蛋白中含碘酪氨酸残基缩合而成 – 必需原料:甲状腺球蛋白、碘元素 – 关键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硫脲类)
素分泌异常的临床表现 • 熟悉催乳素和缩宫素的生物学作用、分泌调节,分泌异常
的临床表现
22
下丘脑-垂体
•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 大细胞神经元 – 视上核;室旁核 – 下丘脑-垂体束
•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 小细胞神经元 – 内侧基底部 – 垂体门脉系统
23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下丘脑
27
催乳素
• 生理作用 – 调节乳腺活动:促进乳腺发育,发动并维持乳腺泌乳 – 调节性腺功能: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 • 雌激素、孕激素合成;排卵 • 闭经溢乳综合征:闭经、溢乳、不孕 – 参与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 – 调节免疫功能
28
催乳素分泌调节
• 下丘脑 – 催乳素释放肽 – 催乳素抑制因子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在线学习:/Ebook/191012.html本书是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的学习辅导电子书,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近年来考研西医综合的真题,以及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考研真题,绝大部分真题均提供详细的解答。
这些真题的命题点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同时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提供所有题目的答案,部分疑难试题还附有详细的解析。
熟练掌握本书的考题,有助于学员培养敏捷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
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血液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血液循环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呼吸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消化和吸收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尿的生成和排出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内分泌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生殖11.1 复习笔记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1.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1)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植物生理学1-10章练习题及6套模拟卷(附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水分代谢2.水势3.压力势4.渗透势5.根压6.自由水7.渗透作用8.束缚水9.衬质势10.吐水11.伤流12.蒸腾拉力13.蒸腾作用14.蒸腾效率15.蒸腾系数16.生态需水17.吸胀作用18.永久萎蔫系数19.水分临界期20.内聚力学说2l.植物的最大需水期22.小孔扩散律23. 重力势24. 水通道蛋白25. 节水农业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RWC2.Ψw3.Ψs4.Ψm5. Vw6.Ψp7. SPAC 8. RH 9.Mpa 10.AQP三、填空题1. 水分在植物体内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2. 将一个充分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液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
3.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等组成的。
4. 细胞间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决定于,即水分从水势的细胞流向的细胞。
5. 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方式有两种,即和。
6. 和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7. 无机离子泵学说认为,气孔在光照下张开时,保卫细胞内离子浓度升高,这是因为保卫细胞内含,在光照下可以产生,供给质膜上的作功而主动吸收离子,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而使气孔。
8. 影响蒸腾作用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
9. 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代谢,抗性。
10. 灌溉的生理指标有,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
11.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水,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吸水,另外还有吸水,这三种方式中以吸水为主。
12. 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端细胞的。
13. 干燥种子吸收水分的动力是。
14. 植物对蒸腾的调节方式有、和。
15. 某种植物每制造一克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蒸腾效率为。
16. 水滴呈球形,水在毛细管中自发上升。
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有。
17. 影响气孔开闭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有四个,它们是,,和。
18. 植物被动吸水的能量来自于,主动吸水的能量来自于。
19. 影响植物气孔开闭的激素是、。
(整理)年生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细胞结构与功能练习题(一)填空题1.胞基质能以稳定的胶体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亲水性和带电性性质。
很多代谢反应如糖酵解、磷酸无糖途径、蔗糖合成、脂肪酸合成都可以在胞基质中进行。
2.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3.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两方面。
4.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5.伸展蛋白是细胞壁中的一种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6.典型的植物细胞壁包含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结构。
7.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都是以膜脂、膜蛋白为主要成分的。
8.根据蛋白质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及其与膜脂的作用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膜锚蛋白。
9.细胞信号转导包括是指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它包括胞间信号传递、胞上信号转换、胞内信号转导、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四个阶段。
10.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具有不对称性、流动性两个突出特点。
11.除细胞核外,有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纺缍体是由微管构成的。
13.植物细胞的骨架是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14.一般在粗糙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蛋白质,而光滑型内质网中主要合成脂类。
15.植物的内膜系统主要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
16.在细胞中高尔基体除参与细胞壁形成和生物大分子装配外,还参与物质集运,物质分泌。
17.植物衰老过程中,衰老细胞的大部分内含物被由溶酶体、液泡释放的水解酶水解后,再运送到其他器官再利用。
18.植物细胞中存在着两种微体,即过氧化物体,乙醛酸体,分别与光呼吸,脂类代谢有关。
19.叶绿体、线粒体是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分别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0.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
(二)问答题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何主要区别?2. 膜包被的的细胞器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双层膜包被?哪些是单层膜包被?3.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有什么联系?4.简述高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微管、微丝、液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代: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展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包括合成代〔同化作用〕和分解代〔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P22、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响的能力或特性。
P33、阈值:即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响的最小刺激强度。
P3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响。
P55、反响:指由受控局部发出的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局部活动的过程。
P6二、填空题1、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有新代、兴奋性和生殖。
P32、反响的根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
P33、衡量兴奋性上下的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
P34、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其构造根底是反射弧。
P5三、A型题1、维持人体*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P7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响E、负反响2、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以下何种现象消失?〔D〕P5A、反响B、兴奋C、抑制D、反射E、兴奋性3、以下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响调节的是〔C〕P7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四、B型题〔1~4题备选答案〕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P52、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D〕P493、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P49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五、*型题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P6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以下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B、E〕P5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拟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以下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响?〔A、D、E〕P6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恒定六、简答题1、何谓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环境指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生理学题库+答案(完美排版)
生理学题库+答案第一章绪论1.在体内的控制系统中,哪一种控制系统极少见?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2.“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是何种控制系统的特点A.非自动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B.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C.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D.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特点3.维持高等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A.细胞外液的稳态B.机体外的稳态C.社会环境的稳态D.自然环境的稳态4.可兴奋细胞是指细胞受刺激后A.能产生电紧张电位的细胞B.能产生膜电位的细胞C.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D.能产生局部电位的细胞5.“控制过程不可逆,促进某些生理过程进一步增强,直至完成为止”是下列哪一项反馈的特点?A.负反馈的特点B.正反馈的特点C.是前馈的特点D.机体没有这种调节6.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A.研究在安静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过程B.研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过程C.研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体各部分的异常活动过程D.研究在安静环境中人体的异常活动过程7.关于负反馈调节特点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负反馈可使某种生理或病理过程不断增强B.负反馈机制正常体内较少见C.负反馈破坏系统的平衡或稳态D.负反馈的控制反应方向是双向的8.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9.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10.排尿反射的完成是一种()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1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2.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5.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第二章1.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2.条件反射的特征是()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3.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胞吐)4.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5.经载体易化扩散的跨膜转运的特征之一是A.转运的方向始终是逆浓度梯度的B.载体与溶质的结合不具结构特异性C.此类物质转运的转运速率会出现饱和现象D.化学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不会出现竞争性抑制6.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B.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运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动的物质没有特异性7.细胞每次兴奋的锋电位与锋电位不会发生叠加,这是因为A.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绝对不应期B.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相对不应期C.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超常期D.细胞每次兴奋时存在兴奋性的低常期8.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C.膜上ATP的作用D.膜上钠泵的作用9.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10.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B.Na+C.Ca2+D.Cl-1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A.Na+平衡电位B.K+平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B.Na+C.Ca2+D.Cl-1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14.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15.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16.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17.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局部电位B.阈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1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强度-时间变化率19.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D.动作电位20.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A.跳跃传导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21.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不衰减扩布22.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23.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A.Ca2+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24.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B.后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25.下列哪一种膜蛋白被激活时,可以使细胞内Na+浓度下降?A.钠通道B.Na+-Ca2+交换体C.钠泵D.Na+一H+转运体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锋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A.大量的Na+快速内流B.大量的Ca2+快速内流C.大量的Na+快速内流和膜去极化之间的正反馈所致D.大量的K+快速外流27.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不发生叠加B.发生叠加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28.关于神经细胞的锋电位的降支形成机制,正确的叙述是A.氯通道迅速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B.钠通道迅速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C.钙通道缓慢关闭和K+缓慢外流形成降支D.钠通道缓慢关闭和K+快速外流形成降支29.阈刺激能使神经细胞产生的跨膜离子流是A.少量Na+内流超过K十外流B.大量Na+内流超过K十外流C.少量Ca2十内流超过K+外流D.大量Ca2+内流超过K+外流30.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A.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肌浆网释放Ca2+到肌浆内C.终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D.横管释放Ca2+到肌细胞浆内31.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D.入胞作用(胞纳)32在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是A.钠泵B.钙泵C.钾泵D.氯泵33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34.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35.K+通道和Na+通道阻断剂分别是:()A.箭毒和阿托品B.阿托品和河豚毒素C.四乙胺和河豚毒素D.四乙胺和箭毒36.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A.Na+B.K+C.Ca2+D.Mg2+37.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小一倍D.保持不变38.在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的情况下,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阈强度B.基强度C.时值D.阈下刺激39.在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后负荷在何时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A.为零B.过小C.过大D.无限大40.下列哪一类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感光细胞B.腺体细胞C.神经细胞D.肌细胞41.关于局部反应的特点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局部反应呈电紧张传播B.局部反应不符合“全或无”定律C.局部反应可总和D、局部反应有不应期4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内液B.细胞外液C.机体内液D.细胞内液43.兴奋是指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的何种电位A.电紧张电位B.局部反应C.阈电位D.动作电位44大多数的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共有的特征性表现是A.电紧张电位B.局部反应C.阈电位D.动作电位?45.证明横纹肌的肌丝滑行理论最直接证据是A.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发生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宽B.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长,明带发生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窄C.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长度不变,同时H带相应变窄D.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变短,明带长度不变,同时H带相应变宽46.抑制下列哪一种膜蛋白的活动,可以使细胞外K+浓度升高?A.钠泵B.Na+-H+转运体C.钾通道D.Na+-H+转运体47.关于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泵活动与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无关B.钠泵活动是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C.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D.钠泵活动可为其它物质转运间接提供能量48.关于离子通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B.通道本身功能状态的受控特性C.离子经通道的跨膜速率极快D.某该物质经通道扩散的最终结果是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不消失第三章1某一体重60kg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A.25kgB.36kgC.45kgD.56kg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钾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A.球蛋白B.白蛋白C.氯化钠D.纤维蛋白原4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5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肾素6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血蛋白增多C.血浆球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细胞比容改变9、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A.胶体渗透压B.K+浓度C.Na+浓度D.总渗透压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A.凝集的快慢B.叠连的快慢C.运动的快慢D.溶血的多少11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A.不变B.减慢C.增快D.先不变,后增快12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A.不变B.减慢C.加快D.先不变,后加快13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静脉压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D.脉压14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变形运动B.吞噬作用C.产生抗体D.凝血作用1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雄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雌激素D.红细胞提取物16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A.与血浆中的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D.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17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β-型地中海贫血18可加强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物质是()A.柠檬酸钠B.草酸钾C.维生素KD.肝素19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β-型地中海贫血20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21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2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C.凝血酶D.肝素23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尿液2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A.血清B.体液C.细胞外液D.血浆25肾性贫血是()A.缺乏铁质B.缺乏维生素B12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6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D.淋巴结27血小板聚集的第二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A.外源性ADP的释放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28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29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ⅣD.因子Ⅹ30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A.不变B.升高C.下降D.红细胞皱缩3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32、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A.IgGB.IgAC.IgMD.IgD33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 A.A型B.B型C.O型D.AB型34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35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A.有天然凝集素B.无天然凝集素C.有天然D凝集素D.有抗D凝集素3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C.供血者血浆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供血者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37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会使A.红细胞内水分增多B.红细胞外水分增多C.循环血容量增多D.血压升高38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A.血浆白蛋白B.大分子物质C.血浆晶体物质D.氯化钾39除了下例()凝血因子由损伤组织释放或暴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二、问答题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少量钠离子内流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有所减小。
最新第8版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8版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三第三章流体的运动3-1 若两只船平行前进时靠得较近,为什么它们极易碰撞?答:以船作为参考系,河道中的水可看作是稳定流动,两船之间的水所处的流管在两船之间截面积减小,则流速增加,从而压强减小,因此两船之间水的压强小于两船外侧水的压强,就使得两船容易相互靠拢碰撞。
3-6 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管的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1,问最细处的压强为多少?若在此最细处开一小孔,水会不会流出来。
(85kPa)3-7 在水管的某一点,水的流速为2m·s-1,高出大气压的计示压强为104Pa,设水管的另一点的高度比第一点降低了1m,如果在第二点处水管的横截面积是第一点的1/2,求第二点处的计示压强。
(13.8kPa)3-8 一直立圆柱形容器,高0.2m,直径0.1m,顶部开启,底部有一面积为10-4m2的小孔,水以每秒1.4×10-4m3的快慢由水管自上面放人容器中。
问容器内水面可上升的高度? (0.1;11.2s.)3-9 试根据汾丘里流量计的测量原理,设计一种测气体流量的装置。
提示:在本章第三节图3-5中,把水平圆管上宽、狭两处的竖直管连接成U形管,设法测出宽、狭两处的压强差,根据假设的其他已知量,求出管中气体的流量。
解:该装置结构如图所示。
3-10 用皮托管插入流水中测水流速度,设两管中的水柱高度分别为5×10-3m 和5.4×10-2m,求水流速度。
(0.98m·s-1)3-11 一条半径为3mm的小动脉被一硬斑部分阻塞,此狭窄段的有效半径为2mm,血流平均速度为50㎝·s-1,试求(1)未变窄处的血流平均速度。
(0.22m·s—1)(2)会不会发生湍流。
(不发生湍流,因Re = 350)(3)狭窄处的血流动压强。
(131Pa)3-12 20℃的水在半径为1 ×10-2m的水平均匀圆管内流动,如果在管轴处的流速为0.1m·s-1,则由于粘滞性,水沿管子流动10m后,压强降落了多少? (40Pa)3-13 设某人的心输出量为0.83×10—4m3·s-1,体循环的总压强差为12.0kPa,试求此人体循环的总流阻(即总外周阻力)是多少N.S·m-5,?3-14 设橄榄油的粘度为0.18Pa·s,流过管长为0.5m、半径为1㎝的管子时两端压强差为2×104Pa,求其体积流量。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1. 生理学研究为何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
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
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
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神经系统试题部分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2.突触小体3.神经冲动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5.轴浆运输6.突触7.接头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10.突触后抑制11.突触前抑制1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13.电突触传递14.神经递质15.神经调质16.受体17.反射18.特异性投射系统1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20.牵张反射21.去大脑僵直22.脊休克23.运动单位24.牵涉痛25.生物节律26.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27.大脑皮质的一侧优势二、填空题28.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和 ,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
29.从功能学角度来看,一个神经元一般分为、、、四个重要的功能部位。
30.神经纤维传导兴奋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和。
31.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得多,这是由于有髓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是传导。
32.轴突内的轴浆呈性流动特征,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浆运输可分为和两类轴浆运输。
33.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
、34.一个经典的突触包括、和三个组成部分。
35.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通常将突触分为、和三类突触。
36.突触传递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可以看成是的传递过程,这一过程与的传递过程非常相似。
37.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离子浓度有关,当细胞外液中浓度降低或浓度升高时,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反之,则释放增多。
38.在哺乳动物中,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活动引起,该抑制可分为抑制和抑制。
39.根据突触前后成分之间有无紧密的解剖学关系,可分为突触和突触。
4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有关结构叫,其内含有的突触小泡贮存有大量的。
41.根据化学结构可将神经递质和调质分为、、、及肽类、嘌呤类、脂类、气体类。
42.一般认为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和三个特性。
43.从神经递质与受体激活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生物效应来看,可将受体分为两大家族,即的受体和的受体。
44.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有、、、四种类型。
45.根据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联系方式不同,可将反射弧分为反射弧和反射弧。
46.在躯干四肢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走行于束,传导触、轻压觉的纤维走行于束。
47.丘脑按功能可分为三大类细胞群,第一类细胞群称为 ,第二类细胞群称为 ,第三类细胞群称为。
48.嗅觉在皮质的投射区随着进化而 ,在高等动物只有的前底部区域与嗅觉功能有关。
49.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即睡眠和睡眠。
50.脊髓前角有α、γ、β三种运动神经元,其中,α运动神经元支配 ,γ运动神经元支配。
51.骨髓肌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
其中,与维持躯体姿势有关的反射活动是。
52.从接受刺激的性质看,骨骼肌中的肌梭是感受器,腱器官是感受器。
53.参与姿势调节和协调运动的主要脑干通路是束、束、束和束以及相应的投射到脑干运动神经元的纤维系统。
54.震颤麻痹出现的震颤为震颤, 小脑共济失调出现的震颤为震颤。
55.目前认为下丘脑的可能为生物节律中的日周期节律控制中心。
56.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 ;切断心交感神经,心率。
57.摄食中枢在下丘脑的 ,饱中枢在下丘脑的。
58.会聚到运动神经元的各种神经冲动,具有、和三方面的功能。
59.去大脑动物实验中,切断部位是在之间;脊休克动物实验中,切断部位应在。
60.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调节活动,习惯上将其传出神经分为神经和神经。
61.脊髓离断患者,脊休克过后有一定的反射性排尿能力,但排尿将不受控制,且排尿往往。
62.人体摄水通过 ,而排水主要与有关。
63.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对生存有意义的行为叫行为,心理活动时伴有的生理反应叫反应,它们主要与和活动有关。
64.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神经活动过程叫 ,将得到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叫。
65.条件反射是刺激与刺激在上的多次结合而建立起来的。
86.不能保留新近获得信息的现象,叫遗忘,不能回忆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叫遗忘。
67.左侧大脑半球损害,很难在侧大脑皮质再建立起语言活动中枢的年龄段为。
68.牵涉痛机制通常用学说和学说来解释。
69.冷感受器对温度起反应,温感受器对温度起反应,它们在皮肤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讲冷点比热点。
五、选择题A型题70.对神经元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B.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C.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D.轴突末端的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E.轴突就是通常说的神经纤维71.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在( )A.胞体B.树突C.轴突始段D.轴突E.轴丘72.神经递质贮存的部位在( )A.胞体B.突触小体C.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D.突触小体中的囊泡E.神经末梢73.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 )A.接受信息B.产生动作电位C.传导兴奋D.合成神经递质E.释放神经递质7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局部电流B.动作电位C.神经冲动D.轴浆运输E.跳跃式传导75.局部应用麻醉药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受阻,其原因是( )A.增加绝缘性B.神经纤维结构破坏C.由双向传导变为单向传导D.对环境的敏感性降低E.神经纤维功能不完整76.影响神经纤维传导兴奋速度关系不大的因素为( )A.温度高低B.髓鞘有无C.髓鞘厚薄D.神经纤维长短E.神经纤维直径粗细77.传导兴奋速度最快的神经纤维是( )A.α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B.γ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C.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D.自主神经节前纤维E.自主神经节后纤维78.在神经纤维为分A、B、C三类中,下列哪种纤维为C类纤维( )A.肌梭传入纤维B.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C.自主神经节前纤维D.自主神经节后纤维E.皮肤痛觉传入纤维79.下列传人纤维中,哪种为Ⅱ类纤维( )A.肌梭传入纤维B.腱器官传入纤维C.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D.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E.肌肉深压觉传入纤维80.对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中的浆液处于流动状态B.轴浆流动呈双向性C.轴浆的顺向运输是指从胞体向轴突末梢运输,而逆向运输方向则相反D.递质囊泡的运输速度较快,且耗能E.狂犬病病毒和破伤风毒素通过顺向轴浆运输81.神经营养性作用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肌肉蛋白质合成B.肌肉糖原合成C.神经末梢释放营养性因子D.切断运动神经E.局部麻醉药作用于运动神经82.对神经胶质细胞部分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B.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都分布有该细胞C.该细胞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D.该细胞与相邻的细胞不形成突触样结构E.受到刺激可以产生动作电位83.对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支持神经元,维持神经递质浓度B.具有分裂能力,起修复和再生作用C.对神经元有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D.为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E.正常时,有增加细胞外K+浓度,提高神经元兴奋作用84.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促进递质释放的结构是( )A.囊泡栏栅B.致密突起C.突触前膜D.线粒体E.突触后膜上的受体85.与神经末梢递质释放有关的离子是( )A K+ B.Na+C.H+D.Ca2+E.Cl-8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下列中的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 )A.Na+、K+、Cl-,尤其是K+B.Na+、K+、Cl-,尤其是Na+C.K+、Cl一,尤其是Cl-D.K+、Cl一,尤其是K+E.Ca2+、K+、Cl一,尤其是Cl-8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中的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 )A.Na+、K+、Cl-,尤其是K+B.Na+、K+,尤其是Na+C.K十、Cl-,尤其是Cl-D.K+、Cl-,尤其是K+E.Ca2+、K+、Cl一,尤其是Ca2+88.下列哪点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 )A.突触前膜均去极化B.突触后膜均去极化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D.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E.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最终效应一样89.突触后抑制必须由下列哪一个神经细胞活动所引起( )A.传入神经元B.传出神经元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E.神经胶质细胞90.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神经元侧支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神经元侧支释放抑制性递质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91.对回返性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发生在传出途径中B.轴突侧支活动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C.该抑制使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活动增强D.其作用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或许多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E.士的宁或破伤风毒素可使脊髓中闰绍细胞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这种抑制作用减弱92.对突触前抑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须有轴突-轴突式突触参与B.胞体-轴突式突触为抑制性突触C.该抑制的实质为胞体-轴突式突触处的突触前膜出现去极化抑制D.参与此活动的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递质E.它与胞体-轴突式突触前膜Ca2+内流减少有关93.突触前易化的发生与进入轴突-轴突式突触末梢膜上的下列哪种离子数量增多有关( )A.Ca2+B.Na+C.K+D.H+E.Mg2+94.突触传递兴奋呈单向性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突触前、后膜的膜电位不同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而后膜不释放递质C.突触前、后膜受体不同D.突触前、后膜兴奋时耗能不同E.突触前、后膜离子通道不同95.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 )A.0.01~0.03msB.0.01~0.03sC.0.3~0.5sD.0.3~0.5msE.3~5ms96.对突触后电位总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A.EPSP和IPSP都可发生总和B.总和有时间和空间两种C.EPSP发生总和必须达到阈电位水平,才能爆发动作电位D.EPSP发生总和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E.IPSP发生总和,有时会表现出易化效应97.在整个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B.传入神经元C.反射中枢中的突触D.传出神经元E.效应器98.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上有( )A.突触小泡B.曲张体C.施万细胞D.突触小体E.囊泡栏栅99.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结构B.一个曲张体只支配一个效应器细胞C.曲张体与效应器细胞的距离比突触间隙大D.该传递也有递质释放现象E.兴奋传递耗时比突触传递长,可大于1秒100.对电突触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属于化学性传递B.胞浆中无突触小泡C.结构基础为缝隙连接D.只能作单向传递E.传递形式为局部电位,且传递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101.最早被鉴定的一种神经递质是( )A.甘氨酸B.肾上腺素C.5-羟色胺D.AChE.去甲肾上腺素102.神经调质与递质的主要区别点是( )A.是否由神经元合成B.是否释放入突触间隙C.是直接传递信息,还是调节传递信息的效率D.是否与受体结合E.是否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效应103.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属于儿茶酚胺类( )A.AChB.腺苷C.甘氨酸D.阿片肽E.去甲肾上腺素104.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B.出胞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渗透105.ACh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后,清除的主要方式是( )A.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B.随血流带到肝脏破坏C.随血流到达肾脏排出D.被胆碱酯酶分解E.被单胺氧化酶降解106.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叫受体激动剂B.与受体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叫受体拮抗剂C.受体与配体结合的数量有限D.受体与配体结合是不可逆的E.受体可分布在细胞膜上,也可分布在胞浆和细胞核中107.突触前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主要影响( )A.递质合成B.递质释放C.递质重新摄取D.Ca2十进入突触小体E.递质破坏108.选择性阻断α2受体的阻断剂为( )A.育亨宾B.哌唑嗪C.酚妥拉明D.普荼洛尔E.丁氧胺109.治疗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绞痛患者,应选择下列药物中的哪种为宜( )A.丁氧胺B.普萘洛尔(心得安)C.阿提洛尔D.酚妥拉明E.阿托品110.毒蕈碱受体又叫( )A.α受体B.N受体C.受体D.β受体E.5-HT受体111.下列效应器上α受体作用表现为抑制性的是( )A.瞳孔开大肌B.胃肠括约肌C.小肠平滑肌D.膀胱括约肌E.皮肤、黏膜、内脏血管平滑肌112.下列效应器上β受体作用表现为兴奋性的是( )A.心肌B.支气管平滑肌C.小肠平滑肌D.未孕子宫平滑肌E.骨髓肌中的血管平滑肌113.就肾上腺素能受体而言,仅有β受体的器官是( )A.脑血管平滑肌B.皮肤黏膜血管平滑肌C.胃肠道括约肌D.竖毛肌E.支气管平滑肌114.在突触传递的可塑性机制中,与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Ca2+增加有关的类型是( )A.强直性增强B.习惯化C.敏感化D.长时程增强E.长时程压抑115.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是神经递质( )A.肾上腺素B.甘氨酸C.多巴胺D.AChE.去甲肾上腺素11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为( )A.儿茶酚胺B.肾上腺素C.多巴胺D.γ-氨基丁酸E.去甲肾上腺素117.肾上腺素能受体对下列哪种化学物质不起作用( )A.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NE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NE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ED.乙酰胆碱类物质E.血中的异丙肾上腺素118.下列哪种组织仅有α受体( )A.心肌B.支气管平滑肌C.虹膜辐射状肌D.小肠平滑肌E.冠状血管平滑肌119.脊髓前角中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 )A.γ-氨基丁酸B.谷氨酸C.甘氨酸D.门冬氨酸E.多巴胺120.属于单突触反射的是( )A.窦弓反射B.肺牵张反射C.屈肌反射D.腱反射E.瞳孔对光反射121.对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活动方式B.反射活动的实现不一定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C.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为反射弧D.反射弧五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将不能进行E.反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闭合回路形成的自动控制系统122.传导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的纤维走行于( )A.脊髓后索B.内侧丘系C.三叉丘系D.脊髓丘脑侧束E.脊髓丘脑前束123.与躯体和头面部感觉传导有关的丘脑核团为( )A.感觉接替核B.内侧膝状体C.联络核D.髓板内核群E.中央中核124.一般特异性感觉传人的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A.脊髓神经节内B.脑神经节内C.脊髓后角有关神经核内D.脑干有关神经核内E.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125.与丘脑感受接替核无关的特殊感觉为()A.听觉B.嗅觉C.视觉D.痛觉E.温度觉126.在丘脑核团中,作为听觉传导通路换元站的核团是( )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后外侧腹核D.内外侧腹核E.束旁核127.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B.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关C.通过丘脑第三类核群D.无专一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E.可单独激发神经元放电128.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破坏中脑网状结构,动物将处于昏睡C.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唤醒作用的递质可能为乙酰胆碱D.它为一个多突触接替系统E.催眠药和麻醉药可在此发挥作用129.人脑位于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的感觉区为( )A.第一感觉区B.第二感觉区C.本体感觉代表区D.内脏感觉代表区E.视、听觉感觉代表区130.对大脑皮质第二感觉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比第一感觉区小B.区内投射分布安排呈正立C.位于脑的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D.刺激该区可引起双侧体表一定部位产生主观上的麻木感E.它不接受痛觉传入纤维的投射131.一侧枕叶皮质接受视网膜的哪侧传入纤维的投射( )A.同侧眼B.对侧眼C.双眼全部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132.右侧脊髓半离断,离断面以下可出现( )A.仅左侧痛、温觉障碍B.仅右侧痛、温觉障碍C.仅左侧深压觉障碍D.左侧痛、温觉和右侧深压觉障碍E.右侧痛、温觉和左侧深压觉障碍133.脊髓中央管前部局限破坏时,将出现下列哪些感觉分离现象( )A.痛觉和轻触觉B.温觉和轻触觉C.痛、温觉和轻触觉D.痛、温觉和本体感觉E.痛觉和温觉134.下列哪项不是慢痛特点( )A.伤害性刺激作用皮肤时可出现B.由C类纤维传导,定位不明确C.一般在刺激后0.5~1.O秒才被感觉D.一旦刺激停止,该痛觉立即消失E.内脏痛觉通常表现为慢痛135.对皮肤痛与内脏痛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痛有快痛、慢痛之分,内脏痛没有B.皮肤痛发生快,而内脏痛发生慢C.皮肤痛产生后消失快,而内脏痛消失缓慢D.皮肤痛定位明确,而内脏痛定位不明确E.切割、烧灼等刺激对皮肤痛和内脏痛都敏感136.肝、胆囊疾患发生牵涉痛的部位可位于()A.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尺侧B.右肩胛部C.腹股沟区D.左上腹、肩胛间E.上腹部或脐周围137.记录皮质诱发电位的实际意义为( )A.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B.了解各种感觉投射到皮质的定位C.了解各感觉器的功能D.协助诊断肿瘤病变部位E.了解大脑皮质与皮质下核团的联系138.对脑电图中α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成年人安静时主要的脑电波B.在清醒、安静、闭眼时出现C.波辐变化呈梭形D.皮质额叶处记录此波最为明显E.睁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139.常见于成年人睡眠时,以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下的脑电图波形是( )A.α波B.β波C.θ波D.δ波E.以上均不是140.下列哪项不是慢波睡眠的特点( )A.感觉功能暂时减慢B.肌紧张减弱C.血压下降,心率减慢D.体温下降、发汗增强E.眼球出现快速运动和部分肢体抽动141.下列哪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点( )A.有助于精力恢复B.有利于皮质新突触联系的建立C.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多D.出现快速眼球运动或部分肢体抽动E.心绞痛、哮喘易在此期发生142.对成年人睡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睡眠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B.睡眠中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交替出现C.异相睡眠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而慢波睡眠则不能D.异相睡眠时唤醒的人往往在做梦E.特殊时,从觉醒状态可直接进入异相睡眠143.对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B.支配骨骼肌内的梭内肌纤维C.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D.安静或麻醉时,它放电将停止E.它放电增加时,可提高肌梭敏感性144.不是腱反射特征的是( )A.为单突触反射B.感觉器为肌腱C.传入纤维粗,反射潜伏期短D.脊髓前角为反射中枢E.效应器主要为快肌纤维145.不是肌紧张特征的是( )A.它是由缓慢持久地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一种牵张反射B.感觉器为肌梭C.参与反射的突触为单个D.持久出现E.不易疲劳146.肌紧张不易疲劳的原因主要是( )A.牵拉肌肉力量较弱,且缓慢B.伸肌和屈肌交替收缩C.快肌与慢肌交替收缩D.肌肉中的慢肌纤维交替收缩E.肌肉中的快肌纤维交替收缩147.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为( )A.肌紧张B.腱反射C.屈肌反射D.牵张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148.腱反射亢进时,则提示( )A.反射弧传入通路受损B.反射孤传出通路受损C.脊髓反射中枢受损D.高位中枢受损E.肌梭病损149.对梭内肌、梭外肌与肌梭功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梭外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B.梭外肌等张收缩,肌梭感觉器刺激增加C.梭外肌等长收缩,肌梭感觉器刺激无影响D.梭内肌缩短,肌梭感觉器刺激增加E.被动牵拉肌肉,肌梭感受器刺激增加150.对肌梭与腱器官特征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梭位于梭外肌纤维之间,腱器官位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B.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C.肌梭感受肌肉长度变化,腱器官感受肌肉张力变化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引起肌肉收缩,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抑制肌肉收缩E.当肌肉受到牵拉时,可引起肌梭兴奋,而不会引起腱器官兴奋151.对大脑皮质运动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肌肉B.一侧皮质支配对侧面部肌肉C.其范围大小与肌肉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比D.该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总体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则为正立E.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代表区在皮质6区,而远端肌肉代表区在皮质4区152.下列传导通路与运动调节无关的是( )A.顶盖脊髓束B.网状脊髓束C.前庭脊髓束D.红核脊髓束E.脊髓丘脑束153.对运动传导通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共同参与B.大多数皮质脊髓束的纤维在延髓锥体处交叉到达对侧,在脊髓外侧索下行C.皮质脊髓前束一般只下降到脊髓胸部D.脊髓前角内侧部分的运动神经元与精细技巧性运动调节有关E.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传导系统是发起随意运动的初级通路154.对巴宾斯基征(Babinski's sign)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征阳性表现为蹄趾背屈,其他四趾外展呈扇形散开B.实质为伸肌反射C.平时因高位中枢抑制而不表现D.正常人也可出现该征阳性E.用它可检查皮质脊髓束功能正常与否155.观察脊休克时,切断脊髓的部位一般在()A.第一节颈脊髓水平以下B.第三节颈脊髓水平以下C.第五节颈脊髓水平以下D.第五节胸脊髓水平以下E.第十二节胸脊髓处156.对脊休克主要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弱或消失B.发汗反射增强C.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D.排便、排尿停止E.断面以下感觉及随意运动消失157. 脊休克进入恢复期,不能恢复的反射活动是( )A.断面以下躯体知觉和随意运动B.屈肌反射和腱反射C.排便、排尿反射D.发汗反射E.血压调节反射158.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脊髓横断损伤的刺激B.离断脊髓失去高位中枢调控C.脊髓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D.大脑皮质与低位脑干神经元被破坏E.脑干网状结构功能障碍159.去大脑僵直实验中,切断部位在( )A.中脑上、下丘之间B.第五颈脊髓水平以下C.中脑与脑桥之间D.脑桥与延髓之间E.延髓与脊髓之间160.患者出现去大脑僵直,表明病损已侵犯( )A.大脑皮质B.纹状体C.脑干D.小脑E.丘脑161.迷路紧张反射的中枢主要是( )A.小脑前叶蚓部B.小脑前叶两侧C.纹状体D.前庭核E.丘脑162.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纤维为( )A.副交感节前纤维B.副交感节后纤维C.交感节前纤维D.交感节后纤维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163.与第三级记忆机制有关的是( )A.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B.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C.脑内蛋白质合成D.中枢递质合成与释放E.大脑皮质建立新的突触联系164.右手学会一种技巧运动,左手未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此运动,这主要靠下列哪种功能活动完成( )A.皮质运动区B.胼胝体C.小脑皮质D.小脑与大脑之间的环路联系E.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165.患者可以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也会讲话,看懂文字,手的功能正常,但不会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