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优质课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和长辈。
同时,学生将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亲情、沟通和理解等方面,旨在引领学生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为体味亲情和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为爱的碰撞。
初中学生在青春期面临着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体味亲情,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导入环节,引入本课程的主题。
然后,进行了评价任务,让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并进行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并与自己的家庭经历联系起来。
最后,进行了小结,强调亲情是家庭的纽带,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接下来,进行了环节一:体味亲情。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感悟和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增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
总的来说,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并体味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家庭纽带的力量。
生活中,我们与父母的矛盾往往源自于爱与期待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往往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焦点。
但是,聪明的家长们给出了聪明的回答,让我们一起体会来自父母深沉而富有意义的爱。
爱的悟语】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与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时,你就会感到成就。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工作时,你就会感到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带来快乐。
——___1.沟通的定义是分享或建立共同的看法,它的本质是让人们相互理解和融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达爱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和情感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家庭观念和爱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爱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难点:如何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和感受,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情境,学会表达爱意和沟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这些关系对家庭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和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极品教案
课题:《爱在家人间》部编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亲情前奏曲:体味亲情“,体会父母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珍惜与父母间的亲情。
认识到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通过“亲情变奏曲:爱的冲突”,知道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理解亲子冲突的原因。
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通过“亲情圆舞曲:沟通传递爱”,正确对待亲子间的“碰撞”,学会运用沟通的技能和智慧与父母有效沟通,学会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难点: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危害教学方法:启发式、体验参与、主题穿线等教学准备:教师研读教材,搜集典型案例、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教材,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瞬间,排练小品。
教学过程:第一乐章:亲情前奏曲——体味亲情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地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我们的同龄人伊凡的亲情故事。
体味亲情——伊凡的亲情故事伊凡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亲情是润物的细雨,滋润着人的心田; 亲情是一缕阳光,让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亲情是一泓清泉,让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清澈澄洁。
亲情是父亲不经意间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深情的拥抱,亲情是人间最为牵挂的情.....亲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一个人或许对亲情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提出问题:看了伊凡对于亲情的感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亲情是如何诠释的?学生全班交流分享感受。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如何在家人间表达爱。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在家庭中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对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对家人的关爱存在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理解家人的关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校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矛盾,理解家人的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表演。
4.准备情感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关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感教育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关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家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促进家校合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而对家庭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家庭情境,准备相关道具和图片。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优秀教案
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很反感呢?(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袁璟怡同学和她妈妈的故事。
2、播放视频《少年说》.(女孩的妈妈经常拿她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母女两人参加综艺节目进行对话)3 、设置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内容思考一下,你认为璟怡和妈妈产生碰撞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观点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璟怡希望妈妈多鼓励她的进步,肯定她的付出。
但是妈妈认为教育璟怡最好的方式是多批评,多使用激将法,由于两代人看待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所以亲子冲突难以避免。
4、同学们想一想亲子冲突要不要解决?(引导同学们解决)没错,亲子冲突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睦,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解决呢?四、沟通传递爱(写板书)1、是的,我们需要用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亲子冲突,用沟通传递爱,正确的应对亲子冲突。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而这恰恰体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璟怡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最后沟通的效果差强人意,大家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引导同学们提出沟通技巧)教师总结:沟通需要技巧.2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2页的方法与技能进行讨论,应该如何与妈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小组讨论,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总结:是的,我们需要注意5点沟通小技巧。
分别是: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和考虑环境。
我们给静怡的故事编写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但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行为中其实蕴含着对我们满满的爱。
我们要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让父母了解我们的需要和变化,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段视频,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对我们的包容与爱。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以及如何去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家人有深厚的感情,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家人的爱。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也能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家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和珍惜这份爱。
由于亲情之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去感受,理解这份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用言语,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去珍惜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亲情之爱。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表达和珍惜家人的爱。
4.情感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通过“家人中你最爱谁”的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家人之间有爱、有亲情。
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家人亲情、父母之爱。
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已经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
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重新体味亲情,进而引出正文的学习。
本框共安排三目内容。
第一目“体味亲情”。
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对家庭中亲情之爱进行分析。
其次,亲情之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都不可以否认亲情的存在。
最后,家庭结构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发生变化,但是家中的亲情仍然在。
其一,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引发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列举的形式,阐述了亲情之爱: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等。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关联,形成了家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
其二,运用“探究与分享”亲情碰撞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温情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尽管有时亲情表现得很平常,亲人之间爱的表达有不同的方式,尤其会有冲突和碰撞发生,但是正因为爱才会碰撞,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碰撞的发生就否认亲情的存在。
以上两部分内容蕴含辩证的思想内涵,对于亲情之爱,教会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亲情的表达也是如此。
即使表达的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如果是以爱为出发点的,就值得我们珍惜。
表达方式可以调整,是亲子双方的调整,所以初中学生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亲子沟通的顺畅,爱的更好表达付出努力。
其三,通过“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这一“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变故,家庭结构会因之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
爱在家人间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中的内容,包括体味亲情、爱的碰撞以及沟通传递爱,本课主要引领学生处理好与家人发生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矛盾。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生转化为初中生的角色,由于青春期的逐渐到来,学生的特殊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他们一方面想要得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管教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与父母多沟通,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矛盾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以及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与矛盾,增强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的苦衷,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顺父母与长辈。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2)难点:如何理解父母的苦心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一则课前小调查来导入,提问:同学们是否在家与父母吵过架?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了两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
爱在家人间弥漫,但爱的碰撞也时有发生。
(二)讲授新课1、播放《小别离》视频,引发学生的共鸣。
视频中亲子冲突主要体现在:个人隐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交友问题……提问:这样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2、与父母有了碰撞,就必须要沟通,因此我们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技巧: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3、爱的寄语: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等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处理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同时也面临着与家人关系的调整。
他们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代沟、沟通不畅等原因与家人产生矛盾。
因此,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处理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家人沟通,处理家庭矛盾。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倾听、理解家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达成共识。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珍惜家庭关系,积极主动与家人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与家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化解代沟,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与家人沟通,处理家庭矛盾。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问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4.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与家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4.分组讨论材料: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关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如何与家人相处,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家人的感情较深,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发生矛盾。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家人的能力,提高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更加珍惜家人,积极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增进理解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家人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分析家庭矛盾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经验。
4.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家庭关系、家庭和谐、处理家庭矛盾等方面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小组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家庭关系、家庭和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爱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关爱家人。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理解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自己的认识。
但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可能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家庭关系,学会关爱家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认识亲情,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家人,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感受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学会关爱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理解亲情。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增强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3.视频:准备相关家庭和谐的短片。
4.道具: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道具,如全家福照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家庭和谐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关系,理解亲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去关爱家人,每个小组给出具体的关爱行动。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讨论的成果,全班共同总结出关爱家人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家庭和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学会关爱家人。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爱在家人间》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爱在家人间》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爱在家人间》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关系,认识到亲情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学会与家人相互关爱、支持和理解,建立和谐的的家庭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3.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材料:案例材料、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和支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中的亲情之爱和支持的具体例子。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并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尽孝在当下。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但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味。
同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理性,他们开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尽孝在当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难点:深刻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味亲情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分享对家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对家庭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
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
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在家人间(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7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学科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
(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
2.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师长情谊》中自己与长辈等家人之间的关系。
孝敬父母,关爱家人这些道理学生从小就知道,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领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的自觉性,增强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建温馨和谐的家。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是进行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亟待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
学生大都有着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容易忽略对亲情的感悟和回馈。
而亲情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中首要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纽扣。
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加强亲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家中亲情的可贵与美好,学会正确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学会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知识目标:增强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和面对亲情碰撞2.爱需要呵护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吟诵古诗《游子吟》感悟亲情激起兴趣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分析领悟。
探究1.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通常怎样表达这种情感?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你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思考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领悟悟情于诗引导:亲情是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7.2爱在家人间
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认同中华民族“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认识到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提高家庭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
2.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提高运用正确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的能力,提高调适“逆反”心理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了解和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调适“逆反”心理,学会正确与父母交往。
难点:了解“代沟”问题并合理处理“代沟”问题,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
思考问题:从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家人之间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家庭非常幸福,家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家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爱在家人间》。
【讲授新课】一、体味亲情(一)亲情的产生活动一:1.多媒体出示古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考问题:(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描述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你的家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孩子什么样的情感?你是如何表达对家人的这种情感的?(3)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产生的?3.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选出本组代表,与全班分享。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二)亲情的表现活动二:1.多媒体出示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
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课题爱在家人间单元三学科政治年级七 1、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认识亲子冲学习目标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2、领悟和感受家庭中的亲情;知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3、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诗歌:《游子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问: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还接受了哪些人给你的爱?学生回答师:家人间的爱我们永恒的话题和一生的守候。
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今天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讲授新课环节一:爱的体味——亲情在这里! 1、说说家里的亲人有哪些 2、晒晒幸福采用发散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学生活动欣赏诗歌和歌曲谈谈感受设计意图以歌曲和诗歌导入,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课题问: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师:大家分享的照片都很温馨,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他们分享了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验,说出对家人的感受
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板书:一、爱的体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爱的体味——亲情在哪里?以情境分析的话题为基础,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让学生明白每个假的的亲情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也不会一成不变,但是只要用心去感悟,也能发现其中的爱以和学生年龄相仿的例子为基展示资料:情境一:我和爸妈之间并不是很热情,爸爸很严肃,检查我的作业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学生分析情境妈妈在厨房里的时间最久,交流的话很少,亲情在哪里?情境二:今年家里多了个小妹妹,爸妈对她宠爱有加,跟我聊的话题最多的还是小妹妹,没有存在感并思考回答问题啊,感觉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小公举了,好难过,亲情在哪里?学生回答师: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现实生活中,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板书:一、爱的体味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家庭结构改变,家中亲情不变
环节二:爱的碰撞 1、视频:《小别离》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欣赏视频和相师: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板书:二、爱的碰撞表现 2、朵朵母亲独白问:看过母亲的独白后,你觉得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处理不好,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师: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会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板书:二、爱的碰撞师:龙应台曾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真的如此吗? 3、阅读感悟展示资料想一想: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师:解决矛盾和冲突时,要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环节三:爱的沟通 1.展示资料:河南洛阳暖妈吴若瑜从儿子两岁关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分析材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础,让学生感同身受,有话可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起,坚持每天帮他书写口述日记,四年半的时间,她与孩子共同书写了1800余篇日记,近30万字,我就是想陪伴儿子一同成长,‘口述日记’是我们交流沟通的最好媒介。
问:暖妈吴若瑜和她的儿子用什么方式实现了沟通?你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好在哪里? 2.探究思考问:你往往选择什么时候与你的父母交流?你与父母交流是内容是哪些方面的?欣赏视频表达对亲人的通过视频欣赏和制作亲情卡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亲人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一个具有鲜活特点的公民。
生活方面学习方面情感方面爱身边小事国家大事你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会生气吗?生气之后又是怎么和解的?学生回答师:我们与父母的交往平凡又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
板书:三、爱的沟通爱是需要呵护的接纳和理解父母环节四:爱的表达 1.视频:爱的表达方式 2. 爱要说出来制作一张亲情卡,写上你对亲人爱,回家后交给相应的亲人。
课堂小结板书在活动中结束本课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家庭结构改变,家中亲情不变二、爱的碰撞表现原因危害三、沟通传递爱爱是需要呵护的接纳和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