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伦理观及其对环境规划的启示

合集下载

土地整理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哲学思考

土地整理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哲学思考

1土地整理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哲学思考刘展鹏1, 张俊华1 , 张正良1。

2 , 褚琳琳1, 郭海军3(1. 河海大学现代农业工程系, 2.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98; 3. 辽宁省柴河水库管理局, 辽宁铁岭 112000)摘要:土地整理已成为土地科学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是基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的,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开展土地整理,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补充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土地整理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又改变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地整理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论证,科学决策,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保障。

关键词:土地整理;环境保护;哲学思考土地资源是宝贵而又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补充耕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协调人际关系,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1]。

同时,土地整理不仅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是国家经济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必然的结果。

自从国家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以来,从城市到农村,各地都积极响应,纷纷开展土地整理和空心村、闲置土地的治理工作。

然而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中缺少生态规划、景观保护的明确要求,以致在土地整理的实践中就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生态方面的许多内容。

表面上的路林成行、沟渠成网、田地成片的网状格局美化了农村环境和形象,提高了生产效率,却抹杀了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个景观风貌大同小异的“克隆”村。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中国沙乡地区的年度报告,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
土地伦理观点的内容。

在这本年鉴中,作者们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土地伦理的观点。

首先,沙乡年鉴认为土地是一种有限资源,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供给已经越来越紧张,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
慎地对待土地。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开发土地,而是应该采取可持续的
土地利用方式,以确保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

其次,沙乡年鉴认为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应该得到公平的分配和利用。

在中国,土地的分配和利用往往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这导致了许
多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土地分配和利用制度,
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土地资源的平等权利。

此外,沙乡年鉴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土地伦理的具体观点。

例如,他们
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土地的自然属性,不应该随意破坏土地的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观点,认为土地所有
权应该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总之,沙乡年鉴提出了许多关于土地伦理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
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观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程虹从理念上来说,自然文学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提出了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一语源自利奥波德的《沙乡年历》。

利奥波德以一个生态学家的学识,讲述了土地金字塔、食物链等原理,说明人类只是由土壤、河流、植物、动物所组成的整个土地社区(the land community)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文学(Nature writing)不同于西方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

它是源于十七世纪,奠基于十九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

从形式上来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

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简言之,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

自然文学主要特征有三:1. 土地伦理(land ethic)的形成。

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 呼唤人们关爱土地并从荒野中寻求精神价值。

2. 强调位置感(sense of place)。

如果说种族、阶层和性别(race, class and gender)曾是文学上的热门话题,那么,现在生存位置(place)也应当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

自然文学的渊源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产生于现代,可它却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有其历史渊源。

应当说,自然文学的思想渊源不难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维吉尔(Virgil)。

美国学者彼得·A·弗里策尔(Peter A·Fritzell)与谢斯在各自有关自然文学的评论专著中,分别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和维吉尔的《牧歌》对自然文学的影响。

十八世纪英国的自然史作家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及二十世纪的英国作家劳伦斯(D. H. Lawrence)等人,也对自然文学产生过影响。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伦理观点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沙乡年鉴作为一部反映沙乡土地现状和变迁的年度报告,也应当关注土地伦理观点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的价值、使用和保护三个方面探讨沙乡年鉴对土地伦理观点的理解和表达。

从土地的价值角度看,沙乡年鉴强调土地的多重价值。

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支撑。

沙乡年鉴指出,土地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农田的产出和土地的开发利用上,但同时也强调了土地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土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土地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沙乡年鉴认为,土地的伦理观点应该是多元的,综合考虑土地的各种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追求。

从土地的使用角度看,沙乡年鉴提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农田利用方面,沙乡年鉴强调科学种植、节约用水、保护土壤等措施,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沙乡年鉴主张合理规划和用地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

此外,沙乡年鉴还关注土地的公平利用,提倡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土地利益的均衡分配。

这些观点体现了土地使用的伦理原则,既要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又要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土地的保护角度看,沙乡年鉴强调保护和修复土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沙乡年鉴指出,土地的生态功能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土地的生态保护。

具体来说,沙乡年鉴提倡加强土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防止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同时,沙乡年鉴还强调土地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保障土地的水源和水质,维护土地的生态平衡。

这些观点体现了土地保护的伦理观点,既要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又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沙乡年鉴在土地伦理观点上强调土地的多重价值,主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强调保护和修复土地生态系统。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伦理观点是指人们对土地利用和保护所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即沙乡地区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的核心内容。

沙乡年鉴强调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土地资源,使其能够持续供应和利用。

沙乡年鉴认为,土地是有限的,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应当兼顾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因此,在土地利用中,沙乡年鉴注重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土地的原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沙乡年鉴强调土地的公平利用。

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沙乡年鉴主张在土地利用中,应当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避免利益集中和资源过度集中。

沙乡年鉴鼓励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益。

沙乡年鉴强调土地的生态保护。

土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土地的破坏和污染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沙乡年鉴认为,土地的保护应当成为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引导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遵守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沙乡年鉴强调土地的文化价值。

土地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根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沙乡年鉴认为,土地的保护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保护,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加强土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保护土地上的文化遗产,增强土地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主张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公平利用、生态保护和文化价值的保护。

这些观点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沙乡年鉴呼吁每个人都应当为土地的利用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引言沙乡是一个位于中国的小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土地景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沙乡经历了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土地利用的改变。

这引发了人们对土地伦理观点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旨在深入分析这些观点的特点和影响。

传统土地伦理观点土地与自然的和谐在传统伦理观念中,土地被视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部分。

人们将土地看作是提供生活所需、供养农民和农作物的母亲大地。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应该保护土地,遵循自然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地所有权与永续利用传统观点中,土地所有权被视为永续利用的基石。

土地所有者负有责任保护土地资源,不仅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下一代能够继续从土地中获益。

他们应当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并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

现代土地伦理观点城市化对土地伦理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开发为城市用地。

这引发了对土地伦理的新思考。

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土地的价值,并探索如何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土地伦理观点强调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避免无序开发和浪费。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现代社会对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关注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认识到土地的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现代土地伦理观点的核心。

农村土地权益保障在农村地区,土地权益保障是现代土地伦理观点的关键问题之一。

尊重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不仅符合法律法规,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沙乡年鉴土地伦理观点的特点文化传承与土地沙乡是一个充满文化传承的小镇,土地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土地伦理观点中强调保护土地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体现了沙乡人民对土地的情感认同。

城乡一体化与土地伦理沙乡近年来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探索,旨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引言伦理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基于道德价值观所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

伦理观念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本主义的倡导伦理观念强调人本主义,即将人的需求和幸福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与归宿。

在城市规划中,伦理观念使规划者更加注重居民的福祉,关注其基本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

伦理观念推动着城市规划者更加关注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公平正义的追求伦理观念要求城市规划具有公平正义的特征。

城市规划应遵循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保障每个市民的公平权益和机会。

规划者应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并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规划能够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环境保护的要求伦理观念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绿化规划和交通规划,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规划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伦理观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伦理观念要求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城市发展应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发展能够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

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伦理观念要求城市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城市发展应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减少社会矛盾与不稳定因素。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发展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伦理观念要求城市的发展应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应注重资源节约与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环境友好型社会下的土地伦理利用

环境友好型社会下的土地伦理利用

THANKS。
03
环境友好型社会下的土地伦理 利用实践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01
02
03
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 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避免浪费性开发,实现 土地的高效利用。
立体开发
通过建筑物高度控制、地 下空间利用等手段,提高 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减少 土地占用。
土地复垦与再利用
对废弃、闲置土地进行复 垦,使其重新具备生产能 力或转化为其他用途,提 高土地的再利用率。
绿色税收政策
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对符合环保要求的土地利用行为给予 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实行土地伦理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生态补偿金等方 式,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伦理利用的主体进行经济 补偿。
绿色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土地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 ,提供优惠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促进土地伦理利 用的经济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土地伦理利用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总结
资源保护
土地伦理利用强调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有助于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
生态平衡
通过遵循土地伦理原则,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恢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和谐
土地伦理利用注重公平和公正,关注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 、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
制定和完善土地伦理 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明确土地利用的伦理 原则和规范,为土地 资源的合理、高效和 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制 保障。
加强土地伦理利用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土地资源的珍惜意 识和保护意识,形成 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 持土地伦理利用的良 好氛围。

地理与环境伦理:地理学的伦理问题

地理与环境伦理:地理学的伦理问题

地理与环境伦理:地理学的伦理问题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不仅仅关注地理特征和地球表面的分布,更是深入思考如何与环境保持和谐共存。

在地理研究中,伦理问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而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地理学家应该以伦理意识来进行研究,确保自己的研究目的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研究气候变化的地理学家应该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行方法,以便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2. 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资源利用地理学涉及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因此在研究中也存在伦理问题。

地理学家需要意识到他们在资源利用方面的责任,并提供合理的建议。

例如,土地利用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农田保护、如何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3. 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社会公平地理学强调地理不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也应该关注伦理问题。

地理学家应该从公正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例如,研究城市贫困问题的地理学家可以探索如何改善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并提供政策建议来促进社会公平。

4. 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文化尊重地理学也关注文化多样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研究,因此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也涉及文化尊重。

地理学家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观点和利益,避免对文化遗产的消极影响。

例如,在研究文化景观时,地理学家应该与当地社区合作,确保他们的研究不会对当地文化造成伤害。

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关注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面临着众多伦理问题。

地理学家应该以伦理意识来进行研究,确保研究目的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的伦理问题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公平和文化尊重等方面密切相关。

地理学家应该积极应对这些伦理问题,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建议,为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

引用名言:“地理学教会我们:任何一片土地都看重它自己,及迥异于任何其他一片土地。

名词解释 土地伦理

名词解释 土地伦理

名词解释:土地伦理一、引言在面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问题时,土地伦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价值取向。

这种伦理观念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将土地及其生态系统视为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并保护土地的健康与完整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伦理的起源、定义、原则、实践、教育推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二、土地伦理的起源与定义土地伦理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和生态学家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构建一种新的伦理观念来指导人类的行为。

土地伦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简单来说,土地伦理就是一种将土地及其生态系统视为具有内在价值的伦理观念。

这种观念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土地,保护其健康与完整性,而不仅仅将其视为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

在土地伦理的框架下,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是伙伴关系,而非主仆关系。

三、土地伦理的原则与实践土地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尊重和保护土地的内在价值;2.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性;3.反对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4.提倡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5.倡导公众参与和合作,实现人类与土地的和谐共存。

在实践中,土地伦理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在农业实践中,应采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维护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在资源开发中,应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土地伦理的教育与推广为了普及和推广土地伦理的理念,教育和宣传至关重要。

首先,应在各级教育中增加与土地伦理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其次,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和公共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土地伦理的知识和价值观念。

此外,学术研究也应关注土地伦理的理论与实践,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虽然土地伦理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

024《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利奥波德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号召将伦理观念拓展到土地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之中,土地应被看作有机体,不再是“死”的。

利奥波德通过这种拓展,开始了他的大地伦理论述,在他的著作《沙乡年鉴》中以一种全新的自然观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利奥波德强调了人类应将自然界视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强调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认为人只有具备生态良知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中蕴含着整体主义思想,通过研究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人与自然的理解,而且可以为环境保护运动提供理论支持。

[关 键 词]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生态良知;整体主义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李秀琳利奥波德生活的年代,工业化快速发展,是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的时期,为了应对环境挑战,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环境保护的理论和观点,在此期间利奥波德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大地伦理的观点,重新定义了人与土地的关系。

利奥波德认为我们对待土地不仅要从总体上去尊重它,把它当成一个可供使用的东西,而且要把它当成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

利奥波德的著作《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与《增长的极限》一同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三部曲。

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强调将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人类只是一部分,并非中心,他的这一观点从伦理上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

一、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一)土地共同体利奥波德是从奥德修斯的故事开始论述其大地伦理观点的,他看到了人类道德身份的演化,在奥德修斯那里奴隶被当作私有财产,他绞死自己奴隶的行为无所谓道德或者不妥当,自从奴隶制被废除之后,利奥波德认为道德身份已经拓展到全部人类,甚至应更进一步将伦理拓展到土地。

伦理规范的演变一般也是哲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利奥波德认为它实际也是一个生态进化的过程。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引言生态危机是目前全球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其《沙丘的操守》一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本文将探讨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如何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提供借鉴。

一、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反对人类对自然的剥削和破坏。

他主张人类应当以一种尊重和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将自然界视为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并将生态系统视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

利奥波德提出了“土地伦理学”,强调了土地的整体性和平衡态。

他认为,人类应当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与自然界保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目前,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普遍状况并不理想。

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着对环境的浪费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限,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关注,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三、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1. 强调整体性和平衡态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整体性和平衡态的生态观念,使他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通过思考自然界中的复杂生态系统,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2. 培养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利奥波德主张人们应当以尊重和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深入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大学生可以培养出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行为。

3. 强调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大地伦理思想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倡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其经典著作《沙县农场》中,利奥波德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不应该将自然视作资源的被支配者,而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态意识的培育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念开始。

通过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倡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将这种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强调生命的平等性和尊严性。

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有其内在的尊严,不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

这种观念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和过度消费,很多珍稀动植物已经濒临灭绝,许多自然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树立生命的平等性和尊严性观念。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需要从生命的平等和尊严开始,要求他们不仅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倡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观念,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主张生态学习和技艺教育。

他认为,只有让人们真正地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

他提倡让人们积极参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通过生态学习和技艺教育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这种观念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态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从土地伦理的角度看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思路

从土地伦理的角度看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思路

三 农 论 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5期摘要:耕地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存在与继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耕地资源不仅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事实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耕地资源浪费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的调节,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我们都知道人具有主观能力性,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利用土地时所秉有的价值观念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平等的人地伦理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去改善人类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自觉地尊重土地,更要自觉地保护土地。

合乎于伦理规范的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本文以土地伦理的思想为切入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引入土地伦理的概念,展开相关的具体论述,第四部分,从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实现耕地资源的伦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化的思考。

以期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切实保护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伦理;耕地资源;利用;保护;思路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的核心要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耕地资源与一个国家的稳定存在与继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耕地资源不仅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事实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耕地资源浪费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的调节,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论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及其生态环境学意义

论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及其生态环境学意义

作者: 赵晓庆;汪应宏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95-9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土地共同体;生态意识
摘要: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意义十分深远,主要功绩是:最早建立了一种正确的人与土地的关系,这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提出了土地共同体的观念,把伦理学的范畴扩展到了人与土地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土地伦理、伦理扩展、土地共同体、生物区系金字塔、土地伦理标准等几方面构成了其土地伦理思想体系。

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自然有机体,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对世界特别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纪念《沙乡年鉴》出版七十周年

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纪念《沙乡年鉴》出版七十周年

第1期2020年1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1January2020㊃阅江论坛㊃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纪念‘沙乡年鉴“出版七十周年卢㊀风摘要: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人与土地(即生态系统或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人必须学会 像山一样思考 ;一件事如果有利于生命共同体的完整㊁稳定和美丽就是正当的,反之就是不正当的;仅当人类有了 生态良知 时,才能有效地维护生态健康㊂利奥波德是一位先知型思想家,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启示:人类必须保持 理智上的谦卑 ,必须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必须认识到人类经济系统是自然系统的子系统,人类对舒适的追求和对工具的发明㊁利用必须适度㊂利奥波德已意识到,人类仅有分析性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以系统性的生态知识去补充分析性知识的不足㊂关键词: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土地伦理;生态良知中图分类号:D63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1⁃0044⁃09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14AZX021)作者简介:卢风,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㊀㊀一㊁前㊀言美国传记作家柯特㊃迈恩(CurtMeine)曾这样评价奥尔多㊃利奥波德(AldoLeopold):他是一位伟大的美国人㊂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如同热爱美国一般地深爱土地,很少有人像他那样以仔细观察土地的方式热爱土地,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在详述其对土地的发现时能表述得那么生动㊂对美国来讲,利奥波德的发现和哲学与本杰明㊃富兰克林的发现和哲学同等重要㊂①利奥波德最有影响的著作是‘沙乡年鉴“㊂2009年,美国利奥波德基金会主席苏珊㊃弗莱德说: 最近四十年,从唤起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在美国,有一本书显然是最为突出的,它对人和土地之间的生态㊁伦理关系,作了最能经得起检验的表达㊂奥尔多㊃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 一本薄薄的㊁最早在1949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堪与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 亨利㊃大卫㊃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的作44①MeineC,AldoLeopold:HisLifeandWork,Madison: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88,p.523.. All Rights Reserved.卢㊀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品㊂ ①实际上,利奥波德的影响绝不仅限于美国,他的思想影响已遍及全世界㊂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对当代环境伦理和生态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㊂著名环境伦理学家克里考特(J.BairdCallicott)㊁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等人都深受其影响㊂深生态学也深受其影响,克里考特受其影响尤深㊂②克里考特曾这样评价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 利奥波德不仅是‘沙乡年鉴“的作者㊂他也是‘游戏管理“以及许多科技论文和报告的作者,是野生生物管理这个学科的创立者,是荒野保护领域有影响的拥护者,是荒野协会的创立者之一,是杰出的资源保护主义者,是职业林学家,是大学教授,是家主,是120公顷威斯康星河洪泛区的管家,是儿子㊁兄弟㊁丈夫㊁父亲㊁朋友㊁猎人㊁弓箭制造者 另一方面,‘沙乡年鉴“也远多于利奥波德,已在一切伟大的艺术和哲学中获得了独立的生命㊂ ③克里考特认为, 土地伦理 是‘沙乡年鉴“的压顶石(capstone)㊂④克里考特的主要学术成就就是运用最新的科学成果(量子物理学和生态学)去论证㊁补充和发展土地伦理㊂这一点从其已出版的著作标题即可看出㊂克里考特的主要著作有‘捍卫土地伦理“‘超越土地伦理“‘像行星那样思考:土地伦理和地球伦理“等㊂由此可见,说克里考特是利奥波德的铁杆粉丝一点也不为过㊂‘沙乡年鉴“首次出版距今已有七十年㊂此时,笔者撰写此文,不仅是为了纪念这本重要著作的出版,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重温并思考其土地伦理思想对当代环境伦理学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㊂利奥波德不是学院派哲学家,‘沙乡年鉴“提出的最受今日环境伦理学家重视的概念便是 土地伦理 (thelandethic)㊂其中心思想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㊂这里的 土地 指生态系统,甚至指整个自然(thewholeofnature)㊂⑤面对以康德伦理学为最佳典范的现代伦理学,土地伦理提出的基本思想是颠覆性的,是彻底地反现代性的㊂现代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与非人事物之间存在根本的㊁不可消弭的差别:人是有理性㊁有自由意志的自主的存在者,而非人事物没有理性,没有自由意志,没有自主性㊂因为有这种差别,所以说人有道德资格或道德地位,而一切非人事物都没有道德资格或道德地位;人有内在价值㊁道德权利和尊严,而非人事物没有内在价值㊁道德权利和尊严㊂如今,人们称这种观点为人类中心主义(anthoropocentrism)㊂根据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对自然和自然物是无须讲道德的㊂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说:大自然是一个道德的多元宇宙 但不是一个道德的宇宙㊂对这样一个 妓女 (指大自然 译者),我们无须忠诚,我们与作为整体的她之间不可能建立一种融洽的道德关系;我们在与她的某些部分打交道时完全是自由的,可以服从,也可以毁灭它们;我们也无须遵循任何道德律,只是由于她的某些特殊性能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我们在与她打交道时才需要一点谨慎㊂⑥54①②③④⑤⑥[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页㊂克里考特是最早在美国开设环境伦理学(哲学类)课程的学者,曾担任过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是当今最有影响的环境伦理学家之一㊂CallicottJB,CompaniontoASandCountyAlmanac,Wisconsin: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87,p.5.CallicottJB,CompaniontoASandCountyAlmanac,p.17.JulianneLN,AldoLeopold sOdyssey,Washington:IslandPress,2006,p.xii.[美]霍尔姆斯㊃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3-44页㊂注:罗尔斯顿不同意这种观点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0年第1期㊀㊀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思想,也是现代人道主义(humanism)的基本思想㊂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㊂以下先阐述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的基本思想内涵,然后再阐述其对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㊂㊀㊀二、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的思想意蕴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意蕴㊂㊀㊀(一)土地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 共同体 (community)①是传统伦理学㊁社会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㊂传统伦理学㊁社会学和政治学所说的共同体都是由人构成的群体,如家庭㊁社区㊁教会㊁僧团㊁公司㊁民族㊁国家等㊂一个道德共同体就是由承认并遵守特定的一套道德规范的人们所构成的群体㊂在古代,道德共同体大致就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其中的成员讲同一种语言,信同一种宗教,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㊂一个存在者或受造之物(creature)如果被承认是一个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他便有道德资格或道德地位,从而能受到道德的保护,也担负一定的道德义务㊂利奥波德看到了人类历史上道德共同体的演变㊂在古希腊,奴隶是人,但不被看作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从而没有道德地位或资格㊂主人像处置自己的财产一样处置奴隶㊂奴隶制被废除以后,笔者认为所有的人都应有道德资格和地位,这样就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界限㊂利奥波德说,土地伦理要求进一步扩大道德共同体的界限,使之 包括土壤㊁水㊁植物和动物,或者把它们概括起来:土地 ㊂②利奥波德对他所处时代的生态破坏已忧心忡忡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于粗暴㊂利奥波德也明白,人类不可能不利用自然资源,但他认为,人类必须用一种全新的伦理规范去约束自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甚至必须根本改变对土地的看法㊁感情和态度㊂利奥波德说:一种土地伦理当然并不能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宰割㊁管理和利用, 它却宣布了它们要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以及至少是在某些方面,它们要继续存在于一种自然状态中的权利㊂ 他又说, 简言之,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㊂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㊂ ③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讲的共同体中的 每个成员 ,就动植物而言,非指个体,而指物种㊂当他说自然事物有 继续存在于一种自然状态中的权利 时,当然也指生物有其生存权利,但他的意思是所有的生物物种都有其生存权利,而非指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㊂显然,利奥波德提出土地伦理要求人类承认 土壤㊁水㊁植物和动物 乃至生态系统,即土地有道德资格和道德地位,旨在唤起人心 内部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 忠诚感情以及信心 上的㊁伦理上的重大变化,④也旨在唤起人们义务感和良知(conscience)的改变㊂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土地看作资源,从而只对土地进行经济上的利用㊂既然这样就不可能热爱㊁尊敬和赞美土地,即便热爱和赞美也只是对 工具 的热爱和赞美㊂利奥波德64①②③④英语中community一词在生态学中指群落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3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3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38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卢㊀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说, 我不能想象,在没有对土地的热爱㊁尊敬和赞美,以及高度认识它的价值的情况下,能有一种对土地的伦理关系㊂所谓价值,我的意思当然是远比经济价值高的某种涵义,我指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㊂ ①这里,利奥波德明确指出了 经济价值 与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的区分,前者显然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 工具价值 ,而后者应该涵盖后来环境哲学家们着重讨论的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s)或固有价值(inherentvalues)㊂利奥波德明确提出了 生态良知 (ecologicalconscience)的概念,‘沙乡年鉴“第三编 土地伦理 有一节的标题就是 生态良知 ㊂利奥波德说, 没有良知,义务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把社会良知由人延伸到土地㊂ ②这里之所以没有引用侯文蕙的中译本,因为侯文蕙把conscience误译为 意识 ㊂换言之,自古以来社会良知只体现为关爱人(甚至仅指特定某一类人)的生命的良知,而不是关爱一切生命(包括所有的非人生物)乃至生态系统的良知㊂土地伦理要唤起关爱一切生命乃至生态系统(即土地)的良知㊂这种良知就是生态良知㊂有了生态良知,人们才能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健康的义务㊂ 良知 和 义务 都是最重要的伦理学概念, 热爱 尊敬 和 赞美 既与伦理有关,也与审美有关㊂土地伦理的提出确实涉及人类思想乃至生活的最深刻的改变㊂这种改变必须伴随着 文明的革命 ㊂利奥波德之所以要把生态健康的保护上升到伦理的高度,因为他认为,仅靠政府不可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仅靠市场或商业同样不可能保护好生态环境㊂他认为, 政府性的保护 会 如同一个巨大的柱牙象 因其本身的体积而变得有碍于行动 ㊂③身在土地私有的美国,利奥波德对私人土地所有者寄予了较多的希望㊂但他也深知 土地共同体中缺乏商业价值 ,土地共同体所必需的生态健康部分无法得到私人或商业的保护㊂④于是,他认为较为有效的办法似乎是: 用一种土地伦理观或者某种其他的力量,使私人土地所有者负起更多的义务㊂ ⑤中国极左派在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时,既看不起伦理学,也看不起价值观㊁人生观㊁幸福观方面的分析和批判㊂例如,在分析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工业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支持时,他们认为,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透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才能看到物质主义价值观流行的实质,舍此,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必然流于肤浅㊂在极左派看来,伦理学和价值观批判远远比不上科学的分析和批判㊂在他们看来,诉诸伦理学和价值观是不科学的,科学理论所指导的阶级斗争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办法㊂利奥波德的观点显然与之相反,他认为像生态破坏这样普遍而严重的社会问题,若没有人们良知的普遍转变,没有价值观㊁人生观㊁幸福观和审美情趣的根本改变,则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㊂(二)不能仅仅根据人类的好恶去判断非人物种的好与坏,人应该学会 像山那样思考所谓 像山那样思考 ⑥就是用整体论㊁系统论㊁生态学的方法去发现每一个物种的作用,意识到每一个物种对土地共同体都有贡献㊂也正因如此,才必须承认每一个物种都有74①②③④⑤⑥[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51页㊂LeopoldA,ASandCountyAlmanacandSketchedHereandTher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p.209.[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40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4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40-24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44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0年第1期其生存权利㊂美国的猎人们大多认为狼是丑恶的,只要看到狼就该立即开火,以为灭绝了狼,世界才更美好㊂利奥波德也曾是这么认为的㊂利奥波德甚至曾对自然界的肉食动物存有刻骨仇恨,①但他后来意识到不能仅根据人类的好恶去判定非人物种之好坏㊂美国曾发动过消灭狼的运动㊂利奥波德后来发现了消灭狼的恶果:由于食草类动物的过量繁殖而导致植被被严重啃食㊂所以,狼的存在有其生态学方面的理由㊂②山代表着土地,即代表着生态系统㊂山 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㊂ ③可见, 像山那样思考 就是着眼于生态系统而客观地看到不同物种的作用㊂利奥波德说,在工业文明中,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㊁繁荣㊁舒适㊁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㊂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㊁选票和美金㊂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㊂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都是很好的,而且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㊂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野性中㊂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㊂ ④他这段意味深长的表述告诉我们:按市场分工各司其职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遵循现代分析性科学规则,在各家工厂进行高效生产,广大消费者都积极地购买工厂生产的产品,诚然能创造物质繁荣㊂这种 双赢 甚至 多赢 的经济活动对于维护人类和平是重要的㊂但如果长期忽视生态法则,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让我们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㊂这应该就是利奥波德所说的 长远的危险 ㊂㊀㊀(三)给出判断是非的标准:整体主义 如果一件事有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㊁稳定和美丽,它就是正当的㊂反之则是错误的㊂ ⑤这个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整体主义的,而不是个体主义的㊂也正因如此,土地伦理以及深受其影响的生态哲学都遭到深受个体主义影响的哲学家们的激烈批评㊂利奥波德明确说土地共同体本身必须受到尊敬,他提出的是非标准则只强调生命共同体(即土地共同体)的完整㊁稳定和美丽,而未顾及个体的权利㊂利奥波德爱好打猎㊁热爱荒野,生态学没有要求他放弃这一嗜好㊂土地伦理预设人类具有高于非人物种的能动性,人类高于非人类种群,⑥故可以根据生态学法则去调节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例如发现食草类种群数量过大,就可以消灭它们的一部分个体,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㊂恰是这种整体主义的标准让个体主义者感到恐惧:这会导致生态法西斯主义㊂其实,整体主义未必会导致生态法西斯主义㊂后来捍卫并发展土地伦理的克里考特为澄清这一点做了较好的说明㊂⑦在利奥波德那儿,整体主义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㊂利奥波德在其生态学著作中告诉我们, 从一朵白头翁花那儿采摘了花蕊,你便干扰了天上的星84①②③④⑤⑥⑦[美]唐纳德㊃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2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46-148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44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48页㊂LeopoldA,ASandCountyAlmanacandSketchedHereandThere,pp.224-225.这里没有引用侯文蕙的中译本,因笔者觉得把integrity译为 完整 比译为 和谐 更合适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10页㊂CallicottJB,ThinkingLikeaPlanet:TheLandEthicandtheEarthEthi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3,p.11.. All Rights Reserved.卢㊀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星 ;反之,栽了一株白头翁花,你便重新排列了天上的星星㊂①这是比 蝴蝶在太平洋东岸煽动一下翅膀会导致西岸的一场暴风雨 更夸张的修辞,所表达的就是整体主义世界观:宇宙中的万物皆处于普遍联系之中㊂ 像山一样思考 则是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㊂㊀㊀三、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㊀㊀(一)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依据利奥波德是先知型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提出 生态文明 的概念,但他在‘沙乡年鉴“中的许多表述对人们反思工业文明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启示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㊂ 迄今为止,最早使用 生命共同体 (bioticcommunity)概念的文献就是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㊂像山一样思考,注意维护生态健康,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完整㊁稳定和美丽,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㊂他的土地伦理无意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依据之一㊂现代性思想最严重的错误是删除了终极实体,或如卡普托所说,把人与上帝混淆了,②以为人就是最高的存在者,他无需倾听比他更高的存在者的言说,因为根本没有比他更高的存在者㊂这是一种混淆,更是一种可怕的狂妄㊂人类文明之所以深陷生态危机而难以自拔,从根本上说,就因为这种混淆和狂妄㊂实际上,大自然就是终极实体,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应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㊂如果不能接受这种观点,就很难真诚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 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㊂ ③那么该如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就听听利奥波德的回答:水的音乐是每个耳朵都可以听见的,但是 山丘中还有其他音乐,却不意味着所有耳朵都能听到㊂即使想听到几个音符,你也必须在那儿站很长时间,而且还一定得懂得群山和河流的讲演㊂这样,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当营火已渐渐熄灭,七星也转过了山崖,你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去听狼的嗥叫,并且认真思考你所看见的每种事物,努力去了解它们㊂这时,你就可能听见这种音乐 无边无际的起伏波动的和声,它的乐谱就刻在千百座山上,它的音符就是植物和动物的生和死,它的韵律就是分秒和世纪间的距离㊂④利奥波德相信:有一种指引宇宙的神秘的㊁至高无上的力量,但他不认为这种力量是人格神,而认为这种力量更像自然律㊂⑤利奥波德所说的倾听主要是领悟的和审美的倾听,其实还可以有生态学和博物学式的科学倾听㊂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是学者应该永远持有的 理智上的谦卑 ㊂利奥波德说:了解荒野的文化价值的能力,归结起来,是一个理智上的谦卑问题㊂那种思想浅薄的,已经丧失了他在土地中的根基的人认为,他已经发现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94①②③④⑤MarybethL,AFierceGreenFire:AldoLeopold sLifeandLegac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p.161.[美]约翰㊃D.卡普托:‘真理“,贝小戎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9页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4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67页㊂MarybethL,AFierceGreenFire:AldoLeopold sLifeandLegacy,p.155..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0年第1期也正是一些在侈谈那种由个人或集团所控制的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将永久延续下去的人㊂只有那些认识到全部历史是由多次从一个单独起点开始,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这个起点,以便开始另一次具有更持久性价值探索旅程所组成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㊂只有那些懂得为什么人们未曾触动过的荒野赋予了人类事业以内涵和意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㊂①这段话很值得玩味,既包含着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又包含着对西方传统的还原论的怀疑㊂摈弃了历史决定论和知识论上的还原论,人们才可能保持 理智上的谦卑 ㊂㊀㊀(二)利奥波德的文明观㊁道德观不同于现代性的文明观㊁道德观利奥波德不认为文明与自然是对立的,不认为文明的进步就意味着对自然的征服㊂他在‘沙乡年鉴“中多次对工业文明的进步进行过嘲讽,他说 宣扬进步的高级牧师们 对生态健康的保护一无所知㊂②所谓 宣扬进步的高级牧师 不过就是工业文明的辩护者㊂利奥波德已敏锐地意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冲突,即 进步不能让农田和沼泽㊁野性和驯服在宽容与和谐中共存㊂ ③他认为, 荒野是人类从中锤炼出那种被称为文明成品的原材料㊂ 还认为, 荒野从来不是一种具有同样来源和构造的原材料㊂它是极其多样的,因而,由它而产生的最后成品也是多种多样的㊂这些最后产品的不同被理解为文化㊂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反映出了产生它们的荒野的相应多样性㊂ ④这段话既意指文明是由自然孕育出来的,又意指自然不可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学所说的那种简单性,即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东西㊂这与如今非线性科学所说的复杂性㊁非线性系统所表现的丰富性是一致的㊂利奥波德说: 通过重新评价非自然的㊁人工的,并且是以自然的㊁野生和自由的东西为条件而产生的东西,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上的转变㊂ ⑤他认为,生产 非自然的㊁人工的东西 是以 自然的㊁野生和自由的东西 为条件的,也就是说,文化或文明的问世和发展是以自然为条件的㊂说自然的㊁野生的东西也是自由的,则是直接反对以康德哲学为典范的现代性哲学的㊂在康德学派看来,只有人才是自由的,非人事物不可能是自由的㊂但利奥波德的说法可受到非线性科学的支持㊂⑥利奥波德的道德观不同于现代性的道德观㊂现代性道德着力凸显的是人的解放㊁自由和权利㊂利奥波德说, 一种伦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是对生存竞争中的行动自由的限制;从哲学观点来看,则是对社会的和反社会的行为的鉴别㊂ ⑦土地伦理显然试图把生态学意义的伦理与哲学意义的伦理统一起来,以限制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行动自由㊂现代性的伦理学从未考虑过对这种自由的限制,它甚至不认为这种自由是伦理学要关注的㊂㊀㊀(三)利奥波德土地伦理为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的思想航程生态学给人们的一个重要警示是: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是有极限的,人类对富足和舒适的追求必须保持在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内㊂这就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儒家经典‘中庸“所05①②③④⑤⑥⑦[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27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12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181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13页㊂[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7页㊂IlyaP,TheEndofCertainty:Time,Chaos,andtheNewLawsofNature,Mankato:TheFreePress,1997,p.72.[美]奥尔多㊃利奥波德:‘沙乡年鉴“,第229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

从李奥波德土地伦理思考当代的环境伦理

从李奥波德土地伦理思考当代的环境伦理

從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思考當代的環境倫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金恆鑣所長阿爾多‧李奧波德(1887-1948年) 在他傳世名著《砂郡年紀》內倡導的土地倫理觀,對近代蓬勃發展的環境倫理學有明顯的影響力。

許多「環境倫理學」的專書,如尤金‧哈格魯夫(Eugene c. Hargrove) 的《環境倫理學之基本原則》(1988),赫爾姆斯‧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 III) 的《環境倫理學:對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的價值》(1988),貝爾德‧卡里科特(J. Baird Callicott) 的《捍衛土地倫理思想》(1989),約瑟夫‧德斯約汀斯(Joseph R. Dosjardins) 的《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概念》(1993),羅勃特‧埃利奧特(Robert Elliot) 的《環境倫理學》(1995)等等,無不從各種層面(哲學、倫理學、生態學、環境學等) 深入思考李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並將他侷限於地方性(美國威斯康辛州) 區域範疇發展出來的土地倫理觀,普及到全球性大尺度的環境倫理(Rolston III 1999)。

李奧波德(一八八七年~一九四八年)是美國耶魯大學森林學系的碩士。

他在美國林務署服務了十九年後,自行接受野生狩獵動物調查的委託案工作,四年內完成了一本《狩獵物的管理學》,旋即於一九三三年受聘為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主持野生動物管理的研究與教學。

正當生產力旺盛的英年,卻不幸於一九四八年在撲滅鄰居的大火災中喪命。

但是,一九四九年結集出版他的《砂郡年紀》(Leopold 1949) 中,他倡導的「土地倫理」的觀念影響深遠,該書至今此仍為保育生物學與環境學人士奉為圭臬。

人類取得與使用能源的演變上,可粗分為四大時期:(1) 發明農業與利用生物量能的時期(約一萬年前到十八世紀中葉);(2) 利用煤的產業革命的時期(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期);(3) 利用石化燃料的時期(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一世紀末);(4) 發展多能源的時期(自二十一世紀末起可能發展多元能源,如風能、潮差能、生物量能、地熱能。

土地伦理的概念

土地伦理的概念

土地伦理的概念引言土地伦理是指人类对待土地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涉及到土地的使用、保护、管理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利益关系等方面。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土地伦理的概念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土地伦理的内涵土地伦理包含着多重内涵,涉及到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平与正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对土地伦理主要内涵的探讨:1. 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人类与土地的关系是土地伦理的核心。

土地是人类居住、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管理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伦理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土地的生命及其自然规律,以和谐的方式利用土地,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社会公平与正义土地伦理强调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社会公平与正义要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符合人民利益,不能让少数人通过垄断土地资源获取不当利益,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

土地伦理要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土地伦理强调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土地伦理要求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保障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土地伦理强调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土地伦理倡导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推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资本的长期增值。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土地伦理的实践土地伦理是抽象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实践起来需要具体的制度安排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几个土地伦理实践的示例: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伦理的具体体现,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优化土地的功能和结构,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

土地伦理的概念

土地伦理的概念

土地伦理的概念
土地伦理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所遵循的道德和道德规范,它强调了人类对土地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土地伦理是一种综合的、人文化的、动态的观念体系,涵盖了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生态健康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它强调了土地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必须对土地负责任的行为。

土地伦理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对土地的持续利用,以及对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公正。

因此,发展土地伦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卷第10期2017年10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42 No. 10Oct.2017文章编号:1674 -6139(2017)10 -0190 -05土地伦理观及其对环境规划的启示梁景天,包存宽(复且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433)摘要:土地伦理观认为人类的身份是土壤、水、动物和植物组成的土地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这是对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认识的里程碑。

土地伦理观的发展成熟,启示着环境规划从人类中心的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的规划转变为生态中心的由人类施行、作用于土地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的规划。

要使土地伦理观渗透到环境规划中,需要通过加强土地伦理教育、更新土地评价标准、使用蕴含土地伦理观的规划技术方法、完善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加强地区间协作等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土地伦理;生态伦理;土地共同体;环境规划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Land Ethics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Liang Jingtian,Bao Cunkua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 China) Abstract:Land ethics suugests that the identity of human being is a fair member and the citizen of the land community formed by soil,water,a nimals and plants.It’s a cognitional mileston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ethics inspire that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ransforms from human- centered planning of human activities ad their environment,to eco- centered planning applied by human beings but influences on the integrity,stability and beauty of the land community.To make the land ethics penetrate into environmental planning,methods include enhancing land ethical edu­cation,updating land asessment s tannards,implementing planning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Land Ethics,establishingand enfor­cing relative laws,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peration,etc.Key words:land ethics;ecological ethics;land community;environmental planning自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 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环境灾害等问题也随 之变得严重起来,造成了中国部分地区人居环境恶 劣、生态失衡等后果。

为了保护环境,中国的环境规 划学科理论和应用都得到了发展,在控制污染物排 放、调整产业布局、修复受污染环境、保护生态敏感 区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而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环境规划发挥更 加积极广泛的作用,这就要求环境规划与更多学科、收稿日期:2017 -06 -26作者简介:梁景天(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与G IS、土地利用、环境规划等。

通讯作者:包存宽理论进行交汇融合,其中,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伦理 观(也有人称为大地伦理观)对环境规划有很强的 启示作用。

1土地伦理简介1.1 土地伦理的主要内容与内涵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 理者也。

最开始时,伦理一词所指的是事物的条理,后用来指封建社会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各类 等级尊卑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可以看出在中 国古代人们对伦理的认识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范围内。

但广义上来说,社会里的规范、习俗、制 度、格言、礼仪、行为标准、律法等都可囊括在伦理的范畴内。

而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伦理的定义是:一 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 的学科,即伦理也可以指非社会关系。

由奥尔多• 利奥波德所提出的土地伦理观,即是这样一种非社 会关系的伦理,它所指的是人与土地、生态、自然之 间的关系。

利奥波德在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写道:土 地伦理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 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 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 身的尊敬”、“土地伦理只是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 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它们概括起 来:土地” [1]。

这就是土地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伦理观,是评判人类个体 或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对土地所造成的影响的一系列 道德标准,同时是规范和处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 一系列道德准则,虽然主要内容不多,但它具有以下 几点深刻的内涵:(1 ) 土地伦理的缔结双方是人与土地共同体, 利奥波德提到土地共同体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 统称“ 土地”,实际上所指的是整个生态系统。

由于 土地共同体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交流,所以土地伦 理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人与社会之间的伦 理的重要不同点是,土地伦理由单方而非双方主导 和施行。

(2)人类本身也是土地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 人类既是土地伦理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其承受 者和反馈者之一。

人类与土地共同体的其它组成成 员共担土地共同体良性发展的义务,共享其发展带 来的收益,分摊可能存在的发展方式不当带来损害 的风险。

因此,土地伦理观虽然事实上只能存在于 拥有智慧、拥有思考能力的人类群体中,但在其树立 的过程中人类必须考虑到土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好的土地伦理应该是能让所有成员从中受惠的。

(3)在土地伦理中,人类与土地共同体的其他 成员处于平等地位,这意味着:其一,人类应当承 认土地共同体的其他成员所具有的价值,包括有 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即便它们不为人类而服务;其二,长久以来,人类都在要求土地共同体的其他成 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牺牲,而在土地 伦理观中,由于人类与其他成员不是以往的支配 与被支配关系,而是处于平等地位,因此当整个土 地共同体的发展需要时,人类的部分利益也应当 被认为是可以做出牺牲的,人类应当有这样的准 备和决心。

(4) 土地伦理应当是一系列道德标准和准则。

与法, 地 理 形成 意 着对 们制性要求,而应该是积极引导人类向着有利于土地 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去审视和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

它是人类与土地间的关系和秩序的根基,但它 也需要其他措施与它进行配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 力。

1.2 土地伦理观的演变和发展记录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的《沙乡年鉴》 于1949年出版,但他的思想未能立刻引起广泛重 视,直到1965年以后美国人重新认识了土地伦理观 具有的价值,对利奥波德本人的思想和对土地伦理 观的研究量都大幅增长[2],其生态整体主义也曾遭 到质疑,进而发展成为生态思想领域一个具有争议 的问题。

杨通进论述了大地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和其 遇到的挑战,认为大地伦理学通过对这些挑战作出 回应而不断得到深化、发展和完善[3]。

此外,挪威 哲学家阿伦•奈斯等激进生态主义者通过提出深层生态学,将生态整体思想运用到生态运动中,极大地扩大了其影响[4]。

在国内,土地伦理观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最早 见于叶平于1992年发表的《关于莱奥波尔德及其 “大地伦理”研究》一文,但该文仅对土地伦理做了 概要性介绍,未引起很大影响。

直到侯文蕙翻译的 《沙乡年鉴》于1997年出版,国内学者才正式接触 到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并对其进行研究。

李全 庆认为土地伦理包括善待土地、土地健康和土地生态价值等多重含义,建立土地伦理的关键是确地 理 基,、和则,并提出了 土地伦理的建设途径[5]。

刘建生等 探讨了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政策,认为只有合乎土地伦理、遵循土地伦理原则的土地政策才能正确解决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矛盾[6]。

于伟认为,通 过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将土地利用伦理落实到土地利用决策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7]。

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少国内学者专门研究利 奥波德的理论,大多数只是散见于一些环境伦理学著作中,尤其是在环境规划学相关领域,土地伦 理观还没有与环境规划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在进 行环境规划实践时也很少主动涉及土地伦理观的 内容,相关资料比较少。

2 土地伦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2.1环境规划根本上为的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环境规划是指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 排。

由此可见,环境规划存在的前提,是环境与经济 社会发展不协调,正是因为有该前提,环境规划才通 过试图解决这种不协调而体现出其价值。

而这些不 协调现象根本上均体现了严重的人地矛盾,见表1总结归纳了这些现象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表1环境规划需要解决的不协调及其对应的人地矛盾本质序号需解决的不协调现象所体现的人地矛盾⑴(2)(3)资源的有限与人口爆发式增长不协调资源来自于土地,人类对资源的大需求量与土地对资源的有限供给量之间存在矛盾第一,污染物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与工业化和人口增长有直接关系,其体现环境中污染物的大幅度增长与环境对污染的人地矛盾见(1)物的有限自净能力不协调第二,人类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大h求量与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土地的量有限之间存在矛盾人口聚居地生态空间的不足与人们对生态人类对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的同时h求与建设用地对生态空间的侵占之间空间的h求增加的不协调存在矛盾可见,如果在社会中树立土地伦理观,构建科学 而健康的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其预期达到的效 与环境规划 环境与 社会 协。

2.2新型环境规划需要正确的土地伦理观指导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环境规划中,“人”与“环 境”的联系被割裂,而且“环境”中的水、气、土壤、动 物、植物等组成成分之间也被割裂,这样做的好处是 环保对象归类明确,有助于工作的分工和落实,工作 成果易于核算,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效率;但其缺点 是,长期将“人”与“环境”置于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产生“人”对“环境”的操纵感,没有改变人类的支配 者地位,而对环境中水、气、土壤、动物、植物的分类,容易造成实际工作中的顾此失彼,可能出现潜在的 受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