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学统考大纲分析和复习策略
2011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难点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
博仁教育学考研精英专家团队的成员们携手为您解析新大纲,为您的考研之路指点迷津。
一、不易之道:2011教育学考研大纲无变化(一)考查形式:依旧采取全国统考,无论报考哪所学校,考生将使用同一份卷子,全国统一命题和考试。
(二)考试科目:依旧是五科: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三)考试方式:依旧是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是180分钟。
(四)题型安排:1、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供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2、各科分值: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另30分为选做题,两道试题内容分别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考生选择一道题作答。
(五)考察目标:依旧是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六)考查内容:与2010年相比,考查的内容上没有变化。
二、变易之用:历年真题的变化分析(一) 单项选择题注重对知识的全面考察,不仅包括知识的识记性考查,也包括知识的理解性应用。
尤其是2010年的真题中首次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题,请各位同学务必重视。
(二) 辨析题按照《大纲》对于相关部分的说明,辨析题共有3道。
2007年至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分值和考点学科分布出现了重大变化。
2009年至今,都为每小题15分。
例.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错误。
(3分)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
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
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简答和论述):幼儿园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则,另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一)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2011年教师招考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1教育学考试大纲讲解汇总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有三种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起源学说教育的神话起源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生物冲动是教育的动力)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特别注意: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活动,所以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这种影响物主要体现在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也体现在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院、阅览室等)中。
2011年新版课本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纲要》串讲重点
2011年新版课本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学纲要》串讲重点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我国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将教育定义划分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结构的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教育发展在古代中国,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即射技教育;四是御,即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即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教,即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
在古代西欧,进人了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联系,互相利用的时期。
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学习的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学习方法是背诵。
4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一,教育的人性化.第二,教育民主化.第三,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四,教育社会化。
第五,教育创新化。
第六,教育的科学化。
第七,教育的国际化。
第八,教育的终身化。
5 .教育学的历史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中国古代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2011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uot;废科举,兴学校&uot;,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uot;癸卯学制&uot;)。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uot;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uot;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
从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谈各科复习策略
从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谈各科复习策略2011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炉,高考专家就其重点来谈一下各科如何复习,以及复习的方法及重点。
通过综合归纳,虽然全国各地的考试说明略有不同,但是几个重点是始终一致的。
今年的考试说明比以往略有变化,其中给出的参考样题也略有变化,希望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免得在高考时因为题型不适应而措手不及。
我们来看各科考纲的重点和要求语文: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基本能力的考察;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文本艺术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察。
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对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
数学:数学科高考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考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了解、理解、掌握是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具体的要求层次可以参考各地不同的考纲。
但基本都是2:3:5(或3:3:4)英语:英语科高考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其中,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及话题;对语言技能的考察包括听、读、写三项内容;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将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
生物:旨在考查能力,包括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理解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1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27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 分中外教育史约100 分教育心理学约40 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 分(二)必选题为30 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 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II 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计人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90 分辨析题3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45分简答题5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75 分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Ⅲ.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11年高考大纲解析
2011年高考大纲解析语文加强材料作文写作训练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许丹玲【考纲解析】比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湖北省的考试大纲《补充说明》,发现有三点要注意的地方:1、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的表达应用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涉及,只有湖北等极少数省份坚持考查,估计2011年仍会保留。
2、“名句名篇”的考查中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所给的“试题示例”涉及课外内容,而湖北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10篇古文,25首诗词曲全部来自课内,这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备考复习;从题型看,全国大纲选的“试题示例”是选择题,湖北卷近几年来是主观填空题。
3、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作文的要求书写规范(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正确。
湖北考纲要求“作文应书写规范,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没有标点的扣分。
【备考建议】湖北卷注重基础考查,从2004年分省命题7年来一直保留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符号5道语言基础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
阅读训练以文质兼美、审美意蕴深厚的文本为素材,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的概念或术语,着重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培养读懂文本,根据语境揣摩、推断的能力。
教材复习应贯穿全程,特别要熟悉其中的文学作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高效应对默写、文学常识填空等试题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语用题。
加强以材料作文为主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生活、真诚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悟。
数学注重课改教材的新理念武钢三中数学教师邹三华【考纲解析】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与去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有利于师生复习备考。
【备考建议】从刚结束不久的武汉市二月调考试题来看,学生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还不够熟练,在规范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后一阶段大部分学校已进入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专题进行复习训练,针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向量、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专题,在强化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的同时,不宜过分拔高,考生仍不能弱化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九章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和分组教学制等。
1.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所以,在个别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时上学启蒙的学生,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这种个别教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2.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上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从19世纪中起,已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始于清代 (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上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
3.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H.H.柏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
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当然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2011年笔试考试科目指导
笔试考试科目指导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以及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笔试注重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的测试,满分为150分。
各科目复习重点:(一)教育学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3.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意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我国中小学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的概念、建立学制的依据、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威信、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发展、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发展阶段、现代学生观、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的类型、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5. 课程的分类、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的依据、什么是课程设计、课程文件的四个层次、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的结构、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课程评价的过程、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我国现行小学课程设计、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初中课程设置、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目前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意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手段的概念、教学手段的演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发展、各种教学模式综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6. 中小学德育概述、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小学德育原则、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我国新时期的德育改革、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7. 班级管理的意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当前我国学习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8.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小学少先队工作、中学共青团工作9.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研究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2. 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3. 情绪、意志4. 需要与动机、能力、人格、气质与性格5. 社会态度、印象形成、人际关系、群体心理(三)新课程理念1. 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情况2.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3. 素质教育、新的教育观念4. 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信息技术教育5.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四)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本部分重点复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等。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重点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增进知识和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要求、目的计划组织、受教育者(身心)、教育者(期望)。
(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态的特点:(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标志:近代(19世纪下)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3年颁布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1)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4)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
隋唐:开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1905年废除)宋代:《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教学基本材料及考试依据。
印度:教育权利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里;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
设置最多是文士学校:奴隶主。
古埃及教育特征: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文化修养和有才能的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学校教育内容:神学和七艺(2)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文艺复兴后的教育3、近代教育(简答)(重点)(1)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简答)(重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定义):(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教育学统考大纲分析和复习策略2011年教育学统考大纲终于在众考生的期待之下全“新”出炉,较往年大纲来讲,新大纲比较特殊,因为在内容上并没有变动,但这个“无变动”却显示了教育学统考大纲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不变的是考试内容和形式与2010年的教育学考研大纲相比,2011年的新大纲在考查目标、考试时间、答题方式和试卷内容结构、试卷题型结构方面都没有变化。
教育学学科统考的科目不变,同样是四科: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与去年相比,各个科目的分值也没有变化,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都各占约100分,是考核的重点。
题型仍然包括单项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四种。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变化的是复习策略和应试技巧(一)统筹大局,步步为营——总体复习策略教育学专业只考一门专业综合,但是它涵盖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将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消化吸收,这需要考生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复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要做的工作是前期准备。
首先是购买参考书,查询教育学专业考研相关信息和最新考研信息,随时关注教育学考研大纲,教研组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关注权威老师对大纲的解析,这样有利于后期的重点复习。
其次,此阶段应该将专业课所有书目扎实地过一遍,可以不做笔记,但不能蜻蜓点水,可以为每本书粗略地列一个大纲,以便在大脑中加深印象。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专业课。
这个阶段大致需要30-50天,考生这段时间一定要心无旁骛,完全进入考研状态,因为教育学大部分知识需要识记,考生此段时间至少要将专业课过三遍,第一遍边看书边笔记,笔记尽量详尽,看书不要追求速度;第二遍看着自己的笔记进行背诵,这个过程最艰难,考生不要半途而废,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比较牢固,但速度较慢,默记的优点是速度快,但容易忘记,两种方式考生依具体情况而定;第三遍翻开书查漏补缺,看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或记不住,就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此外,考生还要分析历年真题,听权威老师的讲解,不仅要分析每年的出题规律,找出考试重点,还要知道如何答题、如何分布答案才能取得高分,培训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专业,这里的老师都是北师大的教育学资深教授,多年的授课经验和丰富的阅卷经历使得他们深谙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这一阶段考生应该在大脑中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
考生此时一方面应该将所有知识梳理一遍,另一方面随时关注考研最新动态。
梳理知识是在大脑中按照自己的体系快速过一遍,重点记忆遗忘死角。
教育教研组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在复习专业课过程中要适时关注最新考研动态,尤其是所报院校信息,打好最后一个战役。
(二)重点突出,各个击破——各学科复习策略1、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教育学原理的考题越来越灵活,实践应用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书中的定义和理论,并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因为,也要多注意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重视现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第一、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
第二、能够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三、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第一、要识记,识记基础事实和基本概念。
第二、要理解,理解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
第三、要把握动态和重难点,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把握教育实践中的重难点。
第四、要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这样层层下来,从最基础的识记到最后的运用,是逐渐深入的,对考生的要求也是逐渐提升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从大纲要求和考查目标出发有策略地进行复习。
2、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在教育学统考中占100分左右,但是涉及内容众多,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背诵记忆下来,针对2010年教育学大纲的要求,提醒大家:我们继续进行重点分析,以帮助大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考查目标:第一、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第二、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第三、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复习策略:中外教育史在全国教育学统考的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是100分,相对来说比较零碎,庞杂,偏重于记忆的学科。
对这两门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下功夫。
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建议,相信广大考生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原则和方法复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一,复习切忌死记硬背虽然作为历史的一个分支,对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的记忆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能死记硬背。
要理解性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要吃透他们的内涵,这样回答起问题来才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容易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发挥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从而获得高分。
第二,复习时要注意融会贯通一个历史事实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一定要和它之前之后的历史相联系。
考生心中应当有的不能只是一个个的历史片段,而应当是一条线,一直到今天。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会是偶然的结果,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
因此,因此在复习教育史时,要联系着教育学原理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因为教育史学科的诸多历史事实实际上是含着教育学理论逻辑的,如果能联系教育学原理的知识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不但会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会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了大纲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第三,总结笔记至关重要教育史内容繁多,但整体的内容结构很系统,所以记忆起来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因此,这就要充分利用笔记的作用。
以中教史为例,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的教育思想,具体知识点可参考核心习题集,我们可以利用对比图的方式,例如下图,以这种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
不仅清晰,也便于记忆。
人性论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教师孔子孟子荀子墨子3、教育心理学考察目标:第一、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
第二、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第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复习策略:第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
第二、要全面复习,但又要有所侧重。
在一门学科内也要有所侧重,比如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论阐述因为是教育心理学的精华和热点,使用性也较强,因而考生要加大力度。
第三、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
4、教育研究方法考察目标:第一、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第三、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复习策略:第一、概念掌握法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
对教育研究方法课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如“被试、总体、样本、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误差、效度、信度”等,比较难以理解,再者,什么是准实验,准实验是不是等同于不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定距测量与比率测量的区别?随机分派控制组与非随机分配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中的区别?对于这些概念的掌握一定要联系到实际,放到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去理解。
第二、模拟试题法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比如核心习题集,就是同步练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
习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倘若平时只是进行看和记的训练,却很少练习解题,那么考试过程中就会因生疏而导致不适应感。
习题在整个复习进程的地位,一是目标——所有的复习环节都是为了能够顺利解题;二是标尺——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来发现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可以改建的地方。
第三、案例分析法在统考的四门课程中,教育科研方法偏重实践,重点在于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
之前考过教育文献综述的构成、提高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方法以及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且都是在大题部分出现。
鉴于此,考生们一定要重点把握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于这四种研究方法的复习建议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找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几篇比较好的报告,仔细分析,并尝试自行设计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