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修辞概述
汉语修辞学概述
第一章修辞概说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第一节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一、中外古代史上的修辞研究:(一)古代希腊人很重视修辞的研究。
公元前5世纪:伊梭克拉兹《修辞术》;“强调巧妙的言辞和虚伪的论证”----“诡辩术”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在任何问题上使用有效的说服方式的能力”(二)我国历史上的典籍中就有了修辞、风格的零星片段的言论1、我国修辞研究最早的文献见于孔子的《论语》。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作用。
2、¡°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体现中国的文化蕴含:1、2、3、3、西晋陆机的《文赋》对修辞方法、修辞技巧进行了论述。
4、南朝的的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对修辞有很深的论述,在我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很重要。
5、唐朝刘知几的《史通》中对修辞的论述也很多。
6、宋代陈骙的《文则》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汉语修辞的著作。
二、近代修辞研究状况:“年轻”的学科:1、1920年,法国人巴意建立以表现手段为研究对象的风格学,大大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五四”以后开始了对修辞学的研究。
修辞学研究有两种倾向:一种以模仿西方的修辞学为主,唐钺为代表《修辞格》1923年;一种以辑录古人的说法为主,《中国修辞学研究法》;1、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最为代表。
他特别提出:¡°惟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
¡±2、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3、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4、张志公先生的《修辞概要》。
5、刘焕辉、吴士文等先生的著作。
中国最重要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第1章修辞
第一章 修 辞
(三)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总之,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 总之,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 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 凡是成功的修辞, “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 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 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 使人觉得无可移易, 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说写者自己以为无可移 易。” 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 “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 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 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
第一章 修 辞
2、美化说 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 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 王易《修辞学通诠》 神州国光社1930 1930年 (王易《修辞学通诠》,神州国光社1930年)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 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 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河北教育1993年版) 1993年版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1993年版)
第一章 修 辞
(二)“修辞”溯源 修辞”
1、 出处 目前所见最早的修、辞连用: 目前所见最早的修、辞连用: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 子曰 : 君子进德修业 。 忠信 , 所以进德也 ;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乾·文言》) 文言》
第一章 修 辞
2、释义 说文》 饰也。从彡(sān三 攸声。 《说文》:修,饰也。从彡(sān三),攸声。 段玉裁注:“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 ”“不去其尘垢 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 不去其尘垢, 也。”“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 不可谓之修。 不可谓之修。” 说文》 讼也。 《说文》:辞,讼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按纷争、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纷争、辩讼 谓之辞。 本义:打官司的用语) 谓之辞。”(本义:打官司的用语) 段玉裁注: 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成辞。 段玉裁注:“积文字而成篇章,积词而成辞。” 引申义:所有言辞) (引申义:所有言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叠音,摹声,谐音,对偶,排比,反复
修辞与词汇学的关系
掌握和辨析词义 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修辞与语法学的关系
句子的组织,句子的衔接,句式的选择,语序的安排等
修辞与文字学的关系
可口可乐(蝌蝌啃蜡),百事可乐(派事),高露洁(高路杰)
修辞与逻辑的关系
为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可以不受语法,逻辑一般规律的约束
同样的话,有不同的人说,或在不同的时间点说,会有不同的效果.
文化语境:交谈双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民族的文化特征: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习俗风尚,历史掌故,思维习惯 和语言文字等
二,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构成语境的因素
主观因素:言语者的身份,职业,性格,修养, 心情等方面 客观因素:言语过程中时间,地点,场合,听者, 读者等动态因素.
华沙的城徽是美人鱼,柏林是熊,布拉格是金狮子,罗马是母狼… …(秦 牧《广州城徽》) "祥林嫂,怎么了?"我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鲁迅《祝福》)
情境语境: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 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
Time flies without my knowing.
例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端碗盘. 你看他满脸旧社会! 老了,头发下放当胡子了! 那件事馊了,咱们忘了它吧!
�
修辞就是把修辞现象(语言)放入到具体的 语境中,根据语境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语言 材料,修辞方式,显示出好的表达效果.
三,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修辞与语音学的关系
轻声,儿化,单双音节配合,平仄,押韵 停顿,节奏,语调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 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 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 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 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 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例如: 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例如: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 还有一棵也是枣树。 鲁迅《 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鲁迅 秋夜》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被撇在后边, (2)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被撇在后边,迎面 送来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送来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碧野《天山景物记》 碧野《天山景物记》 碧野
1. 什么是修辞
定义1: 定义 :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 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第一,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第一,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第二,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第二,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第三,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第三,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2.客观语境因素 客观语境因素
(1)现实环境 ) 僵——江 谣——姚 江 姚 青苹——江青 江青 青苹 2) (2)语言环境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朋辈成新鬼 刀丛觅小诗 附:电视剧《福贵》中的人物对话。 电视剧《福贵》中的人物对话。 乔木——张春桥 张春桥 乔木 妖、鬼——四人帮 四人帮
修辞知识.第一章
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 走了。
4、逻辑也是修辞的基础 例1:
训练是为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每一个动作都 要以符合不符合实战要求为标准。 例2:
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 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知音曲》
又如: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
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地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与我有关系。试望门
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 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洁地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祝福》源自第三节 修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2、词汇是修辞不可少的语言材料 3、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1)修辞必须在语法正确的基础上进行。 例:红楼梦至今仍脍炙人口,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历
“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 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是为了 我的敌人,……”
定稿改为: “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
二、服从题旨 三、考虑对象 四、注意身份
例如: (周谷城)说:“感谢解放军打进上海, 把我们解放了!”话音未落,陈毅同志笑着 接话茬道:“不要说解放,是会师,解放军 从外面打进来,你们从里面打出来,我们是 共同会师!”一句话,说得在场的许多人都 动了感情。
第一章修辞学概论
现代俄语(修辞学)授课教案第一章 修辞学概论修辞学与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不同,它研究的不是语言系统的某一个层面,而是语言各个层面的语言手段的修辞色彩,以及如何根据言语目的、环境、对象选择使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
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解决言语对不对的问题,而修辞学解决言语好不好的问题。
如:打招呼,问候时可以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最普通的问候语;Добрый день!比较郑重;Здоро́во!语气随便,俚语;Привет, приветик, салют!用于关系亲密的熟人之间,尤其是年轻人。
请人吃饭时,说Кушайте на здоровье!表示客气,说Ешьте口气随便。
人死了,一般说у́мер, 用скончался表示对死者的尊敬,подохнуть原来指牲畜的死亡,用来指人时比较粗鲁。
修辞学正是把语言中的各种同义现象作为修辞手段为研究。
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的运用十分灵活,有时指修辞活动、修辞规律,有时指修辞现象。
我国古代使用的“修辞”一词的含义与我们今天不同。
南朝(南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将修辞解释为“修饰文辞”,该书的书名中“文心”指文章的用心,即主要思想;“雕龙”则指文章雕刻龙纹般地精雕细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修辞学著作,其中列举了各种文体及常用的修辞手段。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研究范围扩大,现代修辞学突破了以往对“修辞”狭义的理解。
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20世纪30年代)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修辞:“修”指调整或适用,“辞”指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和适用语辞。
修辞的主旨是根据题旨(тема речи)和情境(ситуация речи)来调整言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题旨指的是言语内容,话题;情境指交际的言语环境,如时间、对象、地点等因素。
俄语中将修辞学用стили́стика来称名。
“Стилистика —— это наука о формах наилучшего употребления языка в различных сферах общения, в различных видах рече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二、修辞学研究的内容1、语言单位修辞学(стилистика языковых единиц),挖掘语言各层面语言单位的修辞色彩,研究同义的语音、词汇、语法手段,这也是是实践修辞学(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стилистика)的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实践倾向和实用性质,指导学生的实际语言使用。
修辞概述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述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节所涉及的是修辞学的理论问题,包括重大理论问题,要求掌握。
重点和难点:修辞的原则、评价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修辞修辞活动修辞学1、修辞,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这种规律体现在修辞活动中,并在修辞学中得到具体阐述。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2、修辞活动,指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
红雨[无]随.心翻作浪,青山[有]着.意化为桥。
改句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修辞活动存在于文章的写作、修改过程中。
修辞活动也存在于说、写的酝酿形成过程中。
修辞活动不具有神秘性,只要是说、写的活动,就一定有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活动伴随着语言活动。
3、修辞学:指研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这种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渗透了修辞研究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从事修辞研究的人运用的理论不同,研究的体会不同,运用的材料不同,修辞学的体会也不一样。
如《接受修辞学》与《修辞学发凡》体系就大不一样。
而且还会形成各式各样的修辞学:变异修辞学、公关修辞学、形貌修辞学、汉语修辞美学、汉字修辞学。
此外,不同的修辞学家对于一些具体的修辞现象、修辞理论等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是正常的。
二、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易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郑子瑜认为《礼记》“辞巧”观,《论语》“辞达”观,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论述了语言风格、文体等。
刘勰《文心雕龙》则“奠定了古代修辞学的基础”,论述了修辞的原则、修辞手法、修辞的音乐美、修辞鉴赏、文体风格等许多问题。
古代的一些作家韩愈、白居易、杜甫等也论及过修辞问题。
南宋陈骙(1128~1203)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
《文则》共十项六十二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探讨了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修辞理论、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整体风格等。
第一节 修辞概说
十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为了提起听话人注意,先提出问题,引 起对方思考,然后自己来回答。 设问的修辞效果是引人注目。做文章标题,或文 章的开头,启发思考,帮助读者掌握主题思想。 段落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起过度作用。分析阐述 问题,可以避免平板,使文气有变化。收尾用设 问,可以点明主题,增加回味。 2.反问:反问句包含激情,语气强烈,比陈述句 更有力量。 3.比较:设问是自文自答,反问句是只问不答。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的内涵及其他 (一)什么是修辞 所谓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也就是: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最恰当 的语言形式,从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手 段和规律。 (二) 修辞的分野 消极修辞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配等 等内容,积极修辞往往就是指辞格。
二、修辞与语境 (一)语境的构成 语境可以分为两类: (1)上下文语境,即词语句子的前言后语。 (2)社会语境,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小的如 言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等,大的 如时代、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二)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1)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2)语境往往会赋予词语种种语境意义,从而使 语义表达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句子成分易位 句子成分易位,也就是通常说的倒装。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最典型的主动句是“把”字句,最典型的被动句 是“被”字句。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双重否定的语气究竟是加重,还是减轻,要看上 下文。一般来说,显得婉转。可是正因为婉转, 也就显得更有力量。
四、长句和短句
长句指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词语的锤炼, 又称炼字。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1.词语要规范 这是用词的最起码要求。使用文言词、方言词、 外来词、新造词,都要考虑有无必要,不能滥 用。 2.用词要准确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同义成语选用问题。
第一章修辞概述详解
修辞学
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 是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 究对象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的问题。
它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比语音学、语义 学和语法学更有实用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它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同社会之间的桥梁,它 是语言学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它同文学、美术、文章学、 逻辑学、诗律学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逻辑的关系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不是并 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各有其研究对象,修辞 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角度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总不会是消极的,总是 有意或无意地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 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
修辞
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 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第一节 修辞学的发展概述
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一、古老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先秦时期 孔子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 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第一讲 修辞概说
颀诗发调既清, 颀诗发调既清, 修辞亦绣, 修辞亦绣,杂 歌咸善, 歌咸善,玄理 最长。 最长。
正如作文的人, 正如作文的人, 因为不能修辞, 因为不能修辞, 于是也就不能 达意。 达意。
2 .现代汉语中的“修辞” 现代汉语中的“ 现代汉语中的 修辞”
专家说法
现代观念
专家说法
调整加工修饰说: 调整加工修饰说:陈望道等认为修辞 是对词语的调整加工和修饰。 是对词语的调整加工和修饰。 选择说: 选择说:王希杰等认为修辞是一个选 择的过程,或选择语言材料, 择的过程,或选择语言材料,或选择 语言手段,或选择同义手段。 语言手段,或选择同义手段。 美辞说:张弓、 美辞说:张弓、王力等认为修辞是语 言美的创造。 言美的创造。
成都美女村官车娅婷照片
2009年8月10 年 月 成都美女村官 日,成都市新兴 镇油坊村村官车 死前说了什么: 死前说了什么: 娅婷被一骑电动 车的男子殴打。 车的男子殴打。 送进医院后, 送进医院后,医 生即宣布其脑死 亡,随后,呼吸 随后, 心跳停止,去世。 心跳停止,去世。
?????????? ??????????
[视频欣赏 :昨天今天明天 视频欣赏]: 视频欣赏
一、修辞与修辞学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指的是在语言交际中, 修辞,指的是在语言交际中,依据具 体的语言环境, 体的语言环境,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活语 和理解话语,以提高语言交际效果的行为。 和理解话语,以提高语言交际效果的行为。
古希腊时代:口语辩说、论辩、演讲 古希腊时代:口语辩说、论辩、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论辩和游说君主之风
第一节
目
修辞概说
录
一、修辞和修辞学 二、学习修辞的价值 三、怎样学习修辞
第一讲 修辞概论
修辞概论
一、 修辞的含义
1.1修辞概念 1.1修辞概念
在修辞学中,“修辞” 在修辞学中,“修辞”有几个不同的含义: 修辞行为、修辞规律和修辞学科。 修辞行为,指的是运用各种语言要素或其 修辞行为,指的是运用各种语言要素或其 他表现方式对言语作品进行的选择、加工 和创造,如“ 和创造,如“修辞是一种同义手段的选择 和创造过程”中的“修辞” 和创造过程”中的“修辞”指的就是修辞 行为。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 ①一些国家看不上 ①一些国家看不上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看不上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②“全国三八红旗手”、“模范军医”吕士才的 全国三八红旗手” 模范军医” 爱人潘平给团员们介绍吕士才同志生前的模范事 迹。 ③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④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刘主任对自己的办 公条件比较关心。 ⑤她没有听取领导的意见,加盖“合格肉” ⑤她没有听取领导的意见,加盖“合格肉”图章, 结果造成了那次食物中毒事件。” 结果造成了那次食物中毒事件。” ⑥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同志。
3、要生动。这是言语表达的一种美的追求,言语要富有表现力,形象可感, 要生动。这是言语表达的一种美的追求,言语要富有表现力,形象可感, 活泼有力,不枯燥,不呆板。修辞者尽量挖掘语言的音韵美、款式美、内 容美和风格美。 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那场电视现场直播,国人关注,世界瞩目。按惯 例,英港督离任时须围绕总督府转一圈才离去,但港督彭定康在离去时打 破惯例,围着总督府连续转了三圈才离去,我们的电视解说员只好对着话 筒讲:彭定康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这种语言表 筒讲:彭定康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这种语言表 达符合了准确、明晰的要求,但总感觉缺乏一种“意蕴” 达符合了准确、明晰的要求,但总感觉缺乏一种“意蕴”之美。 相反,带有“意蕴” 相反,带有“意蕴”之美的语言非常生动,例如: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嗓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 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 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鳞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船轮泛出的一流 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第1讲修辞概说1
《毛诗序》的诞生是一件大事。它最早提出了诗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作为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毛诗序》对此未作出具体说明。以后郑玄在《周礼注》中作了解释。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他还引了郑众的话来解释比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这种解释对后代影响很大。
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谈论文体风格的著作,文章虽短,却很重要。
晋代陆机《文赋》的修辞理论,比起‘典论.论文》来,还要详细而系统些。例如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它阐述了内容是主干、形式是枝叶的观点,认为“意”是主要的“文”占第二位。如果“意不称物”,必然“文不逮意”。但他又强调了文采的重要,在指出文章的要务是“辞达”、“理举’,必须讲究通顺晓畅的同时,也论述了警策、比喻等表达技巧。文章后半部分强调技巧多了一些,强调内容不够,倒显得有些不足。他提出的文章音节必须和谐的观点对后人很有启发。
其次,王充提出了语文要通俗易懂、言文必须一致的观点。
先秦两汉在我们修辞学史上可以称萌芽时期,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先导作用。其中有不少关于修辞理论的探讨。如王逸《楚辞章句》: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大家都叫她“朱二姨”。(借代)
以下几例都是夸张,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她长得五官都错了位。(夸张)
看她一眼三天不想吃饭。(夸张)
她丑得可以去当吓唬乌鸦的稻草人。(夸张)
她要是去当稻草人,准把所有的乌鸦都吓跑了。(夸张)
修辞1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二、声音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力求准确、妥帖 (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 体和谐 (四)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鲜明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 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究叠音自然 (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为增强表达效果, 为增强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 选择、 表达效果 语言材料 修辞方式
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 1 1、上下文语境 2、情景语境 主观语境因素 客观语境因素
语境制约修辞
1、语境制约修辞的选择 (1)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修辞方法 词语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 辞格的运用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意义丰富,准确,严密
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 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 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 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别 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 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 亏的那一部分人。 亏的那一部分人。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 历史必将证明,是人类消灭核武器,而 不是核武器消灭人类。 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 甜的生活。 双重否定句 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 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两种句式的区别
口语句式要 口语句式结 求简炼,关 构比较简单、 联词语用得 松散,多用 少或不用; 短句;书面 书面语句式 语句式结构 因为要求严 比较复杂、 密的逻辑性, 严谨,较多 关联词语用 使用长句。 得较多。 书面语比较 讲究语言规 范,注意句 子的加工, 有时沿用一 些文言句式。
比喻修辞拟人修辞教学教案
比喻修辞与拟人修辞教学教案第一章:比喻修辞概述1.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
比喻通常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
1.2 比喻的类型直接比喻:直接用比喻词进行比较,如“他是我的明灯”。
间接比喻:通过暗示或象征的方式进行比较,如“她是团队的力量”。
第二章:拟人修辞概述2.1 拟人的定义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情感或行为,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
拟人通常用于描绘自然、动物、抽象概念等。
2.2 拟人的类型直接拟人:直接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如“风儿在耳边低语”。
间接拟人:通过暗示或象征的方式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如“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微笑”。
第三章:比喻与拟人的运用与区分3.1 比喻与拟人的运用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一个事物。
拟人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印象。
3.2 比喻与拟人的区分比喻侧重于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而拟人侧重于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
比喻通常通过比喻词进行明确比较,而拟人则通过描述非人类事物的行为或情感来暗示其人性特征。
第四章:比喻与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4.1 比喻在写作中的应用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比喻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对新概念的直观理解。
4.2 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拟人可以使抽象概念或非人类事物更具有生命力和亲切感,增加读者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拟人可以用于描绘场景,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沉浸感。
第五章:比喻与拟人的创作练习5.1 比喻创作练习练习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尝试使用不同的比喻类型。
练习编写比喻句,注意使用恰当的比喻词和描述。
5.2 拟人创作练习练习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尝试使用不同的拟人类型。
练习编写拟人句,注意描述非人类事物的行为或情感。
第六章:比喻与拟人的作用与效果6.1 比喻的作用与效果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抽象或复杂的概念更直观易懂。
古代汉语教案(修辞)
古代汉语教案(修辞)第一章:修辞概述1.1 修辞的定义:修辞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化。
1.2 修辞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感染力,提高语言美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1.3 修辞的分类: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可分为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引用等。
第二章:比喻修辞2.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照,以甲事物来喻乙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2 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2.3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2.4 比喻的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第三章:比拟修辞3.1 比拟的定义:比拟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对照,以一个事物来拟写另一个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2 比拟的构成:拟写对象和拟写事物。
3.3 比拟的类型:拟人、拟物等。
3.4 比拟的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拉近读者与事物的距离,提高语言美感。
第四章:夸张修辞4.1 夸张的定义: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种特点,对其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4.2 夸张的方式:扩大夸张、缩小夸张、时间夸张、程度夸张等。
4.3 夸张的作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4 夸张的例子: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五章:排比修辞5.1 排比的定义:排比是一种将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5.2 排比的特点:结构一致、语气强烈、节奏感强。
5.3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提高语言美感,加强语气的感染力。
5.4 排比的例子: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六章:对偶修辞6.1 对偶的定义:对偶是一种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电子课件_修辞(1)
一、什么是修辞
定义:修辞就是根据题旨情境对语言 材料进行选择,以便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1
二、修辞的分野
1.消极修辞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配 等等内容 。
2.积极修辞往往就是指辞格 。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1、顶真 上句末尾的词语做下句开头,使前 后句首尾相接。也叫连珠。
2、回环 前后语句回环往复,表达不同事物 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叫回文。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31
十三、警 策
1.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 一种格言的味道。
2.将表面上无关的两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 可解,其实含有真理。
的感觉
3、仿词 比照现成词语临时仿造新的词语
1.反仿。2.正仿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9
十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 为了提起听话人注意,先提出问题
引起对方思考,然后自己来回答。 2.反问
反问句包含激情,语气强烈,比陈述句 更有力量。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30
十二、顶真和回环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6
九、对偶、对比、映衬
2、对比 1.类型 (1)两体对比 两种相反相对的人、事物
对照比较。 (2)一体两面对比 一种事物相反相对的
两面对照比较。 2.作用 3.运用
2009-2-26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7
九、对偶、对比、映衬
3、衬托 利用某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也叫陪衬。
第一章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修辞和修辞学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尤其是知道修辞对 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修辞有自己的 规律,在修辞活动中必须遵循修辞的基 本原则;认识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而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最后,学习 本章必须懂得如何学习修辞,更重要的 是能在实践中运用。
2
13
语例
•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表意不同。 ①“人口要下去,生产要上来”。 ②“我早就在这儿等着你了”。 • 不同的词,在不同的上下文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①京口爪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③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杜甫《送蔡希鲁都尉》)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 歌》)
• 修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造新的修辞样式, 一是对旧有样式的革新。
三、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修辞与心理学 1.修辞本身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 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 ,有时是非常强烈的心理活动。 2.修辞活动会受到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 制约 。 3.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理互动的结果。
7
二、修辞的功用
(一)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 初中语文教材参考注:寥廊,指“宇宙”。 • 其实“寥廊”,本意指“空阔高远”,本处运用借代手法, 以 “空阔高远”代替“宇宙”。 ②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是拆还是烧?(《天安门诗抄》) • 下面是不懂修辞的笑话: 反映水利建设的诗:“铁臂银锄伏龙王”,局长看后批 曰:“铁臂”虚假,“银锄”浪费,“伏龙王”迷信,改 为:“肉臂铁锄挖河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修辞概述第一节修辞学的发展概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如果没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则,语言就会成为无法驾驭也无法理解的东西,因而也就丧失了它的交际功能。
但是,是不是只要基本上掌握了某种语言的内部规律,就能恰当地表情达意,顺利地进行交际呢?事实并不这么简单。
语言的材料是异常丰富的,语句的格式和表达手段又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同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也可以表达了许多不同的涵义。
因此,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选用什么语言材料,运用什么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就拿汉语来说,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看病”“去看医生”、“去挂个号”“去趟医院”、“见大夫去”“瞧大夫去”“看医生去”甚至“瞧瞧去”“去瞧瞧”等等这样一些不同的语言形式,都可以表现相同的意思。
相反,同样“吃了吗?”三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是分别指问吃饭、吃菜、吃点心、吃糖果、吃药等等,甚至还能表达与“吃”毫不相干的意思。
比如在华北一带农村里,人们日常见面都习惯地互问一声“吃了吗”,却往往并不要求对方回答究竟吃了饭没有,这里的“吃了吗”实际上已抽象为一种问候语,意思跟“早上好”“中午好”或“晚上好”差不多。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的时候,就有一个选择什么材料,采用什么说法才能最恰当地表达意思,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修辞了。
所以,简单地说,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一、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修辞是一个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范畴,是一个历史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因为修辞学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古代希腊人很重视修辞的研究。
古代希腊的修辞学(或叫修辞术),指的是学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词句的修饰。
伊梭克拉兹(公元前436-前338年)曾著有《修辞术》,但更为著名、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修辞著作,是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其中许多精辟的论述至今还闪烁着光彩。
中世纪的欧洲,修辞学是“七艺”之首,它和语法学、逻辑学合称为“三艺”,是文化人所必修的。
自先秦时期至20世纪初,在我国,人们对修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修辞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演化。
一、古老1、先秦时期。
我国先秦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修辞、风格方面的研究。
那时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都很重视语言和语言问题。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他主张“辞达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强调语言要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为流传。
“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第八十一章)释义:信:真实。
美:美妙,漂亮。
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收尾之章。
“信言”是诚实可信的言说。
“美言”是表面华美、刻意修饰的言说。
是说诚实可信的言说表面是不华美的,诚实可信的言说不需要追求表面的华美。
老子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人类在言说和学问领域立言、立学、求知的规范。
第一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在250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无可争辩的真理。
它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不要追求浮华美丽的言辞,要用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原本意思的言辞。
而对于表面浮华美丽的言辞和文字,要认清言者的本意和目的,不要被美言所误导。
孟子:“詖(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知言才能知人。
偏颇的言辞,过分的言辞,邪僻的言辞,搪塞含糊的言辞,能够把这样的言辞判断出来,最根本的是你必须心中有标准有原则。
墨子:“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辟(譬)”的方法是用一事物解释另一事物。
庄周很重视“寓言”,“重言”等修辞方式。
所谓“寓言”,就是引证神话式的幻想故事(也一些通常说的寓言)来阐明整理。
所谓“重言”,就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其中许多是作者的假托),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子。
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里的“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
“修辞立其诚”本是一个政治概念,“辞”的本来意思是“文教”。
唐代学者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2、两汉时期。
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比、兴、赋。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有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它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作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有了重大发展,文学批评也十分活跃。
这些都推动了与之关系密切的修辞理论的探讨。
陆机《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它强调创新:“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主张排除用滥的命意和文辞,就像丢弃已经枯萎的晨花;开拓前人没有运用的命意和文辞,就像振发没有开放的晚蕾。
《文赋》把文章分为十种文体,并分别指出其风格特点,所论都很有见地。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修辞也有精深的阐述。
它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结合,认为一篇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在强调情感志趣、思想内容的同时,提出还必须有优美的文辞和动听的声律。
该论著对文体和风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文章的词句、篇章结构和辞格等等,也都有独特的见解。
《文心雕龙》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唐宋时期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
他从史传文体的特点出发,主张“言必近真”,用今语记事;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反对雕章琢句;倡导“文约而事丰”,以简要为工。
这些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宋代陈骙《文则》是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该书涉及的修辞研究范围较广。
包括文体与修辞、语法与修辞、消极修辞、辞格、风格等。
陈骙还深入地研究了辞格比喻,它把比喻细分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10类,是古代修辞学著作中讲比喻讲得最为详备的。
它不只讲应当怎么样,还讲了不应当怎么样,或者在什么情况应当怎么样。
它讲到用语要注意搭配得当,避免语病,以至讲到语助词的修辞表达效果。
虽然有点烦琐,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元明清时期元王构的《修辞鉴衡》;陈绎曾的《文说》;明高琦《文章一贯》、归有光的《文章体则》;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唐彪的《读书作文谱》、刘熙载的《艺概·文概》、薛福成的《论文集要》等。
这些著作虽然并不是专讲修辞的,但是比较系统地接触到了大量的修辞问题。
历代的诗话、词话、文论中,也有不少修辞方面的论述。
二、年轻20世纪初叶,“五四”运动前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引进或参考了欧洲和日本的修辞学,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汉语修辞学学科,并且在有的高等学校开设了修辞学课程;二是逐渐有了专以现代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从20~30年代,陆续出现一批修辞学专著。
可举以下3种为代表:唐钺《修辞格》(1923)。
主要参考了欧洲传统修辞学,专讲修辞格,是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转向的一个关键性著作。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
这部书参考日本修辞学较多,但是有自己的创见。
《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全书共分十二篇,包括引言、说语辞的梗概、修辞的两大分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语言的体式、词句平匀、安排稳密。
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
辞格共归纳为三十八格。
该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汪震《国语修辞学》(1935),全讲白话文。
第一章里说“国语修辞学限于中国标准的语言,既不是某处的方言,也不是专为读阅而不能用来讲话的文言,……我们为活人,说活话,把活人要说出的话用一种技术写出而没有讹谬,有效而没有误会。
这就是国语修辞学的意义。
”这个出发点和当时国语运动的历史形势是合拍的。
解放后,汉语修辞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其中指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和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
”与此同时,连续刊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该书共六讲,包括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
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字工作者的欢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修辞学的论著和通俗读物。
其中1953年出版的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生动活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通俗简明,比较实用)和1962年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自成体系,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是很值得注意的)都各具特色。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实用汉语修辞仍为人们关注的重要。
许多大学开设了有关课程,有关的教材和介绍修辞知识的书籍、杂志不少。
除此之外,修辞的讨论、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
如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作家、作品的修辞艺术,修辞学与邻近学科的着重经、国外修辞学研究评介等等,都纳入了人们的视野。
其中有的是过去研究薄弱之外,有的是前人所未涉及的领域。
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郭绍虞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倪宝元的《修辞》、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第二节修辞的性质一、什么是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这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修辞手段,只是运用得好坏优劣不同罢了。
比如现在常说的“铁饭碗”、“大锅饭”“走后门”“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等话,其实都是修辞中的比喻说法,大家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是在运用修辞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