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题模式
语文概括题答题技巧
语文概括题答题技巧
一、概括题类型
1. 内容概括。
概括文中某一段落的内容。
概括某几段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中心。
2. 思路概括。
概括某一段的思路。
概括某几段的思路。
概括全文的思路。
3. 人物形象概括。
概括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
二、内容概括的方法
1. 摘句法:直接摘用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2. 提炼法:从文章中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弄清作者的意思,从而提炼出主旨;
3. 舍次留主法:语意丰厚的句子,对段落的中心起决定作用的句子,在内容上要舍次留主;
4. 语意串连法:把文中在语言结构上有关联的句子进行语意串连,从而把握文
段的内容要点。
三、思路概括的方法
1. 审题:读懂题目要求,明确方向。
2. 读文:全面阅读全文,边读边思,把握中心。
3. 审题与联系:再次审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将思考的结果与文章的内容相联系。
4. 提炼加工:去枝叶取主干,去具体取抽象,注意逻辑顺序。
5. 检查:代入原文,整体阅读,最终确定答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类题目。
题目1: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模板:谁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
3. 答案:林海音(文中的“我”)在书店偷偷读书,经历担忧、惧怕、快乐等复杂心理,最终收获知识。
题目2:解析:1. 按照模板,“谁”是一家人,“做了什么”是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结果怎样”是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 答案: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最后通过议花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二、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3:解析:1. 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模板:本义 + 文中义。
3. 答案:“信赖”本义是信任并依靠,文中指珍珠鸟对“我”信任的态度。
题目4:解析:1. 先看本义,“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3. 答案:“垂头丧气”本义是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的情绪状态。
三、分析人物形象类题目。
题目5:解析:1.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答案: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自信、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人。
从他答应周瑜三天造十万支箭的语言描写,向鲁肃借船等的动作描写,以及面对周瑜陷害时的神态描写都可以体现。
题目6:解析:1. 依据答题模板。
文中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倔强、勇敢;在冈上遇到老虎时,他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动作描写),体现出他武艺高强、勇猛无畏;打完老虎后,他一步步挨下冈来(动作描写),也显示出他的真实,不是一味地逞强。
2. 答案:武松是一个倔强、勇敢、武艺高强、勇猛无畏且真实的人。
从他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赤手空拳打虎以及打完虎后挨下冈等描写中可以看出。
四、理解句子含义类题目。
题目7: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从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以及与全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2.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不可估量”,强调了圆明园毁灭损失的巨大。
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答题模板
(模板五):概括主要内容(侧重的是合)(★★★)1、提问方式:本段(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思路方法:(1)概括段落主要内容:最重要的是抓中心句。
一个段落一般都会有中心句,它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意思。
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时,往往需要抓中心句。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如果没有中心句,则需要概括。
概括时,①确定本段句子数量(以句末符为准);②概括每句意思;③看哪些句子内容关联度更大且表述角度较一致,并作合并、概括;直到不能合并为止。
如果能合并成一个方面内容的句子,那就是提炼..出了一个中心句..出了中心句。
如果合并的句子包含两个或多个方面,那就是合成(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①确定自然段的数量;②概括每一段的意思;③看哪些段内容关联度更大表述角度较一致,并作取舍、合并、概括;④综合整理。
(与上面类似,只不过单位不同而已。
还有就是详略程度会灵活一些.........)3、答题模式:本段(文)主要写了……4、答案示例:▲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问: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
答:本段主要写了青蛙最喜欢吃昆虫的生活习性。
5、实战演练(1)作为江北最大批发城的临沂,商品种类齐全: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建筑机械,应有尽有。
这里的商品极为便宜,甚至比网上打折的东西价格还低。
与批发城的身份相适应,这里物流体系也极为发达,可以迅速地将货物发往全国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问: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
答:本段写了临沂批发城的优势。
(2)作为江北最大批发城的临沂,商品种类齐全: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建筑机械,应有尽有。
这里的商品极为便宜,甚至比网上打折的东西价格还低。
与批发城的身份相适应,这里物流体系也极为发达,可以迅速地将货物发往全国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技巧和方法一、概括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略)解析: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是记叙文,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
2. 首先确定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然后找出他们的主要行为或事件经过,最后明确事件的结果。
3. 例如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明,他在一个下雨天帮助一位迷路的老奶奶找到回家的路,结果老奶奶的家人对他表示感谢。
所以概括为:小明在下雨天帮助迷路的老奶奶回家,受到老奶奶家人感谢。
题目2:概括文章某一段落的大意。
(段落略)解析:1. 对于段落大意的概括,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往往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2. 如果没有中心句,可以对段落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
例如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提到了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等,整合起来就是:这一段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鸟儿啼鸣、春风吹拂的美丽景色。
二、理解词语类题目。
题目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静谧”的意思。
解析:1.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构成来推断。
2. “静谧”这个词,从上下文看,描写的是夜晚的环境,周围很安静。
从词语本身来看,“谧”有安静的意思。
所以“静谧”的意思是安静。
3. 如果要更准确地作答,可以说:“静谧”形容环境十分安静,在文中指夜晚宁静的氛围。
题目4:文中“这个词(某个有特殊含义的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解析:1. 首先要明确这个词的本义。
然后看它在文章中的语境。
2. 例如文中“绿色”这个词,本义是一种颜色。
但在这篇描写环保的文章中,“绿色”代表着环保、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殊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中关于环保理念与“绿色”相关的表述,如“绿色生活”“绿色能源”等,就能得出这个特殊含义。
三、理解句子类题目。
题目5:谈谈你对“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在文中的理解。
解析:1. 理解句子含义要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入手。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5篇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题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的论点+接着······+最后······
2.论证方法:
3.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句子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
【答题公式】
结尾的句子:
【答题公式】
资料优质且整理不易,建议先收藏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_……_的特征/事理。
【答题公式】解释词语+带词解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六、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七.说明文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的作用
八.认识感悟类
【答题公式】完整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印证对文章的理解+一句话总结阐述。
九、列举分析
【答题公式】把握原文+结合生活积累触类旁通
十、探究归纳
【答题公式】比较文章与材料+表达观点+用事实与道理分析支撑观点+一第二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 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姓名:【方法技巧】提问⽅式:请概括某⽅段(或全⽅)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第⽅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典型例题】例: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概括全文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题型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谁做了……,结果……时间、地点,谁为了/因为/想……,做了……,结果……谁做了……,结果……例题精讲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大段: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鲸》
例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又或放一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6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7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啊,织出湖面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象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8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听,“轰轰”礼炮响了,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下,联欢会马上开始,你就会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那是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不用焦急,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9 湖是美的,我深爱着湖。
02
索溪峪的“野”
举例3
3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 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
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
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LO出GO 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 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 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 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 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 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 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 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 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 好风景。
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L,OG那O 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 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
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 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 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这时候, 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L了OGO 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 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 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 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 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 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 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 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 泽?
【记叙文阅读】要点+答题模板
01、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技巧
概括主要内容的答题技巧在写作时,能够准确概括主要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不管是应付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这项技巧都能让你游刃有余。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把复杂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吧。
1. 理解内容1.1 阅读材料要想准确概括内容,第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原材料。
想象你在翻阅一本有趣的小说,别急着跳过细节。
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是帮助你理解大意的线索。
特别注意标题和段落开头的句子,它们通常会点出最核心的信息。
1.2 提炼关键信息读完之后,试着提炼出几条核心信息。
这就像是在大海里捞鱼,你得用心找出那些最有价值的。
留意那些重复出现的观点和主要论点,这些通常都是作者重点想表达的东西。
2. 组织信息2.1 建立框架有了主要信息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织它们。
想象你在搭建一个小房子,得先搭好框架,然后再填充细节。
可以先列出一个简单的大纲,把关键信息按逻辑顺序排列,这样写出来的内容会更有条理。
2.2 精简表达在组织信息时,记得要精简。
用简洁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表达清楚。
你不需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出来,而是要把主要的观点和信息提炼出来。
就像做饭时要注意火候一样,写作时也要控制好信息量,做到恰到好处。
3. 表达技巧3.1 语言简洁在表达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这就像和朋友聊天时一样,别用那些生涩的词汇。
比如,原材料中的“组织结构”可以换成“怎么安排”,这样更容易理解。
3.2 添加连接词为了让你的总结更流畅,可以加入一些连接词。
比如,“首先”,“然后”,“最后”等,这些词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跟上你的思路。
就像是铺路石,让整篇总结的逻辑更加顺畅。
4. 实践练习4.1 模拟练习在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最重要的就是多加练习。
可以找一些文章或者段落,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进行概括。
每次练习的时候,尽量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括的技巧。
4.2 反馈调整最后,别忘了寻求反馈。
找一个朋友或者老师看看你的总结,听听他们的意见。
概括的万能公式
概括的万能公式
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公式如下:
用六个要素概括内容。
叙事类的文章一般具备了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题格式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经过结果如何。
也可以找关键词,抓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会明确地概括本文或本段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格式
(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方法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
有些文章的主
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
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年级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 段意合并法:首先对文章进行分段,然后总结出每段的段意,最后将段意合并起来,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要素串联法:这个方法适用于记叙文,尤其是写人或叙事类文章。
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要素,然后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 问题概括法:在阅读文章时,不断提问,然后从答案中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
例如,文章讲了谁?他做了什么?结果如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标题扩充法:如果文章有标题,可以先对标题进行扩充,然后根据扩充的内容去阅读文章,这样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 取主去次法: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忽略次要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快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6. 提纲挈领法:如果文章较长,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每个部分的关键句或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句或关键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确保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复杂或冗长。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遗漏重要的信息,确保概括的内容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旨。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L,OG那O 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 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
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 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 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这时候, 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 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 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 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 算,我真比不上他!”
步骤
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 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如何借箭? C、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 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步骤
LOGO
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
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A、卖火柴的小女孩怎样了呢?
B、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冻死
在街头呢?
步骤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 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LO寨GO 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 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 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 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答题技巧总结(讲义)概括文章内容是我们记叙文阅读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出现在记叙文的第一题,但是它的题型却并不单一。
题型展示1. 概括文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文章围绕某人(某物)发生了那几件事?3. 从某人的视角概括文章发生了哪几件事。
4. 填写表格类的、填写横线类的。
5. 按照时间的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滴水之恩》《最美的化学反应》......【解题要点六要素】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的起因5.事件的经过6.事件的结果*结果交代结果。
【注】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用简洁的语言连缀成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
1【题型一:一件事】概括文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解题思路】对于概括一件事的文章需要同学们先找到文章中的各个要素,然后用语言串联起来。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桥在水上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
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
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
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
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
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
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
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
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
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
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波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带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