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预报暴雨,提升防灾能力——“我国梅雨锋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项目
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项目信息动态2007第5期总第22期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973(南方暴雨)项目管理办公室二OO七年十月八日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为了配合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008-2009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计划)”的实施,加快四个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进度,2007年9月24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联合主办的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广东省气象局召开。
广东省气象局梁建茵副局长、项目07课题组长倪允琪教授主持会议。
广东省气象局余勇局长,湖北省气象局柯怡明副局长,安徽省气象局胡雯副局长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上海市气象局业务处丁若洋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处孙效功处长也分别代表所在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
华南、华中、江淮、长三角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所在省(市)局业务、科技处领导、973项目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工作组的10多名专家参加会议并做系统建设的技术报告。
会议开始,广东省气象局余勇局长致欢迎词,他首先感谢兄弟省市的领导及与会专家对华南中尺度研究和野外试验基地建设工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他指出,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气象局全力配合,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的三个平台建设已初步完成,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从资料处理、数据库建设一直到临近、短时、短期预报系统以及GIS显示平台构成的中尺度灾害天气分析与预报平台(RAFS)已连续正常运行一个多月。
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和野外科学试验的实施正是中国气象局业务体制改革需求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华南区域气象科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与预报平台,提高我们对影响华南地区最为频繁的灾害天气的监测与预测能力尤为重要,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平台建设与野外科学试验的实施不仅为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平台与保障,对华南地区暴雨预报水平的提高和业务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促进地方气象科研业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19477168_CMA-GEPS_对中国超强梅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分析
!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北京 '""")''
"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国家气象局 2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2环境模式中心"美国 马里兰州 !"*%!'
%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
联系人
" .!J?E@! 9/I:;- 9J?8B<O 89:
最后"将空间权重修正概率配以随预报时间的
权重系数% "EJI!&1?0E?@RIEB/0,><7?7E@E0L""&R,& )
具体的"
{ "&R,%)"C& 4
'"$$$$&R,% )"C& !('
$%资料和方法
数 $F$% 据资料
本文分析梅汛期降水特征所用的观测资料包
括!!% / 累积降水(+"" 位 /,? 势高度()+" 矢 /,? 量
风及水汽通量散度"分析时间段为 !"!" 年 & 月 '
日-* 月 #' 日) 降水观测资料为同期中国区域地
面!卫星!雷 达 三 源 融 合 降 水 分 析 产 品 % 潘 等"
!"'+&) 其他要素观测资料来源于 再 %'.,2%'$#
分析数据)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展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进展目录一、内容概括 (1)二、降雨监测技术进展 (2)1. 雷达降雨监测 (3)2. 雨滴谱仪监测 (4)3. 卫星遥感降雨监测 (5)三、降雨预报技术进展 (6)1. 数值天气预报 (7)2. 人工智能在降雨预报中的应用 (9)3. 集成预报系统 (10)四、防洪减灾应用进展 (12)1. 水库防洪调度 (13)2. 城市内涝预警与防治 (14)3. 山区滑坡灾害监测与预警 (15)五、案例分析 (16)六、结论与展望 (17)一、内容概括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作为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段落将概述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应用、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部署在关键区域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收集降雨量、水位、流量等数据,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也在降雨监测与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提高预报精度和时效性。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是降雨监测与预报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模型参数,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方面,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数据同化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预报模型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输入。
降雨监测与预报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对洪水灾害的预警能力,还为水库调度、河道整治等防洪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降雨情况,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二、降雨监测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降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主要的降雨监测手段包括地面观测、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和探空观测等。
地面观测:通过气象站对地表进行实时监测,记录降雨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气象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天气预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暴雨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具有剧烈的降雨、较强的风速和明显的对流活动。
暴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提前准确预报暴雨的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暴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预报暴雨天气对于社会各界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减少暴雨所带来的灾害损失。
通过对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暴雨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为暴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也有利于推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警和监测领域的应用,提升我国暴雨天气预报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开展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概述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大气、海洋等环境进行遥感观测和监测的技术手段。
通过卫星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可以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云量、降水量等。
这些信息对于气象预报、环境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对大气和云图像的观测,可以实时监测气象系统的演变情况、云团的移动路径和降水强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准确预报暴雨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卫星数据的实时性和全球性使得暴雨预报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暴雨频发地区,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提高了暴雨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为提高暴雨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1浅析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范文2
2021浅析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范文 摘要:本文分别从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华北和东北暴雨以及暴雨预报方法等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在三大主要雨带的观测、数值模拟、动力机理及诊断分析和预报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梅雨锋暴雨及华北东北暴雨研究取得的新认识, 认为华南前汛期暴雨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发生在低空南风向北推进过程中, 由海岸线及地形抬升而产生位势不稳定造成强上升运动, 以及由于南风低空急流向北发展时产生急流前部的辐合而发生流线分叉使低层低涡发展, 促进垂直运动加强或使正涡度集中促使垂直运动发展而造成暴雨;江淮暴雨生成机制主要与对称不稳定、涡度场变化及β中尺度对流线有关;而华北东北暴雨过程中的非均匀饱和引起的局部湿度集中特点较为明显, 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引起的不稳定和动量下传及高空中尺度急流增强引发的高层局地辐散增强对暴雨发生有重要作用。
目前, 新型探测资料已经用到暴雨研究和预报中,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RAPES-MESO和GRAPES-GFS 系统已经实现业务化, 并在集合数值预报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且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法在很多省市气象台得到推广应用。
虽然暴雨机理研究和预报已经取得以上诸方面的长足进步, 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加强基于观测的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理论研究、数值模式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描述的改进、资料同化理论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用到大气科学的研究和业务应用等, 以期在我国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发生发展机理和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关键词:暴雨;形成机理; 预报方法; 研究进展; 1引言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每到夏天受季风影响自南向北水汽供应丰富。
在副热带高压、阻高及低涡低槽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 常出现暴雨洪涝天气。
但由于地域辽阔, 不同区域常出现类型不同的暴雨, 如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西南低涡暴雨、华北低槽和低涡暴雨、东北冷涡暴雨以及台风暴雨等。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若干进展
个 8 y中尺度 对流 系统 。姚 秀萍 等口 、 利 用 TB B资
料分 析 了 2 0 0 3年 6月 2 2 日梅 雨锋 暴 雨 云 系 的 2 6 演 变 、 构 特 征 时 指 m , 雨 锋 云 系 为 一 条 TB 的 结 梅 B
祥 叫分析 中尺 度对 流复合 体 ( C) MC 时指 , 从太 空
鸟 瞰 的 冷 云 盖 是 a中 尺 度 , 冷 的 下 方 包 含 了 多 在
围的雨带 中嵌 有多 个暴雨 中心 。梅 雨天 气虽 然是一 个 区域 的天气 现象 , 是 几 种 不 同 尺度 天 气 系 统相 却 互作 用 自 勺吉果 l 。Nio y _ 和 A ia l 分 6 ] n mia 7 ky maJ
低 值 带 ,稳 定 少 动 ,其 上 分 布 着 中 尺 度 对 流 系 统 ( C ),而 中 尺 度 对 流 系 统 是 由不 同 尺 度 、 同 强 M S 不
度、 中尺度 、 中尺度 和 7中尺度 相 互依存 的模 型 , J 3
即 梅 雨 锋 云 系 由 尺 度 约 为 2 0 1 0 m 的 中 尺 0 ~ 0 0k 度 云 系 组 成 , a 中 尺 度 云 系 又 是 由 尺 度 约 为 而 1 0 2 0k 的 J 尺 度 云 系 绢 成 , 且 存 l 尺 O ~ 0 m 3中 而 3中 度 云 系 中还 嵌 着 更 小 尺 度 的 7 巾 尺 度 云 团 ( 径 为 直 3 ~ 7 m) O 0k 。张 丙 辰 l 1 过 埘 华 东 中 尺 度 天 气 试 。通 验 期 间 长 江 流 域 梅 雨 锋 暴 雨 的 研 究 , 出 了 梅 雨 天 提 气 的 大 尺 度 、 中 尺 度 雨 带 和 口中 尺 度 雨 团 的 概 念 o =
数值模式产品在山东省暴雨中的预报效果检验
数值模式产品在山东省暴雨中的预报效果检验(1.山东省垦利县气象局,山东东营 257500;2.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 257500)摘要:利用数值模式产品对山东省2011年6月23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和ec模式对500hpa高空槽、700hpa切边线等影响山东天气系统有较好的预报;底层的偏南气流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这对于提高数值预报的适用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值模式;预报;效果检验;山东;暴雨中图分类号:p459.9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ec模式、t639模式以及日本传真预报是目前我国气象业务中参考较多的模式。
模式的预报效果的对比检验也一直是国内气象人研究的重点问题。
t639模式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三维变分同化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大力推广的业务气象模式。
周慧等利用t639模式对2008年长江流域重大灾害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发现t639模式对2008年长江流域的灾害性降水天气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郑婧等选取2010年江西省11次暴雨天气过程,对t639模式的短期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发现t639模式对江西省2010年6月中下旬的罕见暴雨天气过程做出了准确预报:预报结果与实况均基本吻合,预报的850 hpa风场辐合中心与江西大暴雨、特大暴雨实际中心基本一致。
其他有关t639与ecwmf 和日本数值模式的对比研究也有很多。
本文结合当日的天气实况,对t639模式、ec等常规业务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这对了解常规业务模式的预报性能,提高数值预报产品在山东本地的适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2011年6月23日山东暴雨的发生发展原因暴雨的产生必须具备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等几个必要条件。
从2011年6月23日山东暴雨的发生发展原因来看,由于大尺度冷暖空气交汇于山东半岛附近,南支气流携带充分的水汽,且中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的动力配置较利于山东省暴雨的发生,2011年6月23日山东省出现了较强的降水。
大中型水库动态抗暴雨能力研究与应用
第 6 期2023 年 12 月NO.6Dec .2023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0 引言我国水库众多,在防洪调度和水资源调配中承担重要任务,水库的防汛预报能力尤为重要。
2021 年10 月 12 日水利部相关会议指出,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以下简称“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1]。
关于水库抗暴雨能力的研究,金云杰[2]、国洪琴[3]、张立明[4]等基于不同的起调水位,采用径流系数,反推不同起调水位下能容纳的蓄水量作为水库抗暴雨能力;车云竹[5]和侯爱中[6]35-36 都明确解释了抗暴雨能力,并采用试算法反推了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谢水石[7]基于不同起调水位,利用新安江模型计算入库流量,并在团结水库进行应用,效果较好。
基于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8]技术,郑宁[9]结合中小型水库入库预报模型和降雨典型雨型设计,进行了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预报方法的研究。
白丹[10]以溧水方便水库为例,进行了水库抗暴雨能力研究;吴志勇等[11]引入概率降雨情景,考虑流域不同情况降雨的可能性及对产汇流的影响,进行了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概率预报的研究应用。
目前已有的抗暴雨能力研究多针对中小型水库,而大中型与中小型水库在调度出流控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主流信息技术,以周公宅水库为例,进行大中型水库动态抗暴雨能力研究,进一步提升水库工程防汛防台水平,强化“四预”中的预报预警能力。
1 大中型水库动态抗暴雨能力研究1.1 总体架构大中型水库动态抗暴雨能力研究 5 层结构体系如图 1 所示,采用数字化手段,基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通过搭建水库动态抗暴雨能力智能分析模型和应用框架,为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外部防洪“四预”、水库群防洪调度、省市县等多级防洪共享模型提供服务和数据。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近10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台风暴雨的形成、演变和影响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也为台风暴雨的预测与防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台风暴雨研究的主要进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台风观测与监测技术的改进近年来,我国台风观测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到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雷达观测技术的改进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观测到台风内部的微观结构,进一步揭示了台风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此外,利用无人机等新型观测手段也为台风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台风暴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台风暴雨数值模拟研究,不断提高了模式的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的准确性。
通过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台风暴雨的产生机制和演变规律,进而为台风预测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三、气候变化对台风暴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对台风暴雨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台风的强度增加、路径变化、生成频率变化等变化趋势。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从而增加了台风暴雨带来的灾害风险。
对于气候变化与台风暴雨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于制定气候政策和进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四、台风暴雨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我国在台风暴雨防灾减灾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包括台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改进、台风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的构建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测准确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上仅仅是近10年来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的一部分,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相关研究尚未涉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展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台风暴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越来越突出。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9.02•【文号】气科函〔2024〕43号•【施行日期】2024.09.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气科函〔2024〕43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以下简称“基金项目”)是由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纳入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谱系,重点支持暴雨机理和监测预警、暴雨数值模式、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我司组织全国暴雨研究中心编制了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现予以发布。
一、项目类型基金项目设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三类。
1.重点项目:支持强度为30—50万元,执行周期不超过3年。
2.面上和青年项目:支持强度为5—10万元,执行周期不超过2年,其中青年项目的比例不低于60%。
二、申报条件1.基金项目指南面向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申报。
2.申请人应为申报单位正式在职人员,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者中级职称(且具有硕士学位)有2名同领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推荐。
3.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
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青年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
4.同年作为申请人或参加人申请基金项目限1项。
项目申请人应该满足申报查重要求,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内不得牵头或者参与申报基金项目。
5.每个项目的参与单位(含申报单位)总数不超过4家。
气象部门以外的科技人员申报基金项目,须与气象部门内相关单位的正式在职科技人员合作申报。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暴雨预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探讨了气象卫星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以及暴雨预报精度提高的影响因素。
然后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暴雨监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对暴雨预报的重要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暴雨预报、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精度提高、监测、局限性、发展方向、成果总结、未来方向、影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暴雨预报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避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暴雨预报方式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充分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发生时间、强度和范围。
为了提高暴雨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暴雨预报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气、云图等数据,为气象学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预测暴雨发展趋势,为灾害防范和救援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探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和效果。
通过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未来暴雨预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1.2 研究意义暴雨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频繁发生的暴雨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准确预报暴雨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信息,为暴雨事件的监测与预报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黑科技”让防汛更智慧
“黑科技”让防汛更智慧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20年第08期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
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
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多种“黑科技”的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耳聪目明守好防汛第一关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
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
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汛准备。
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预测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2019年,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今年5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期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此次防汛过程中。
据了解,该项目研发的多项预报产品,能够帮助预报员准确勾勒出中长期预报时效内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季风等多种大型关键环流系统的特征,以便精准锁定雨带位置、确定降雨强度等信息。
水情监测预报是水灾防御的“参谋”和“耳目”。
进入7月,我国东部主雨区逐渐“北抬”至华北、东北。
华北和东北地区洪水预报难,一些山区中小河流降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形成时间快,监测预报预警难度大,突发暴雨洪水威胁不容低估,科技支撑尤为重要。
对此,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说,我国已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预测预报精准度,延长预报精度,缩短预知度时间,不断增强对洪水预报能力。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升级完善了业务系统,包括洪水作业预报平台、移动会商平台等,提高洪水预报效率。
如今,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分钟至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时间只需几十分钟。
”刘志雨说,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上得到有效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洪水预报能力。
遥感技术在气象观测与预测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4.结合实例,说明遥感技术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遥感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在价值。()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4. D
5. C
6. D
7. C
8. A
9. D
2.遥感数据通过数据同化技术融入气象预测模型,提供大范围、实时的气象信息,提高了初始场的精度和预报的时效性。
3.遥感技术优势在于快速覆盖大范围区域,实时监测灾害发展。局限性包括分辨率有限,受天气影响,以及数据处理的时效性。
4.遥感技术在气候研究中可用于长期气候变化的监测,如冰川退缩、海平面变化等。其潜在价值在于提供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视角,辅助政策制定和应对措施规划。
A.可见光波段B.红外波段
C.微波波段D.紫外波段
15.关于气象卫星的遥感传感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只能在工作日的白天进行观测
B.受天气影响很大,观测数据不稳定
C.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气象观测
D.只能在地面站的控制下进行数据采集
16.遥感技术在气候研究中,以下哪项应用是正确的?()
A.无法用于分析气候变化趋势
B.能够实时更新气象数据
C.遥感数据与气象模型不能有效结合
D.对气象模型的初始场有重要影响
12.下列哪种气象现象无法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A.沙尘暴B.暴雨
C.龙卷风D.地热异常
13.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哪种技术常用于气象数据的增强?()
A.主成分分析
B.傅里叶变换
C.小波变换
D.以上都是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72·农技服务农业气象2017.15期·第34卷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孔祥晨(鄂尔多斯市气象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摘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象资料能够全面直观的反映气象变化情况。
我国各类气象灾害频发,每年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带来的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中洪涝灾害对我国造成的威胁较为严重,因此,提高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质量和水平,对我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暴雨预报;对策暴雨是我国发生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气象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应用存在的问题1.1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管理机制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也就是说,在目前人事变化频繁的情况下,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更新跟不上现行人事变化的速度。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对遥感技术所要求的气象资料的收集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标准和质量都要求得到不断提高。
但是在此过程中,较为滞后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形下,管理机制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这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准确预测造成了很大隐患。
1.2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加大,技术设备出现了明显不足。
各个地区对气象设施设备的要求逐步提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利用的机器设备在性能和使用效率上仍有一定差距,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对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准确度和实时性有很大影响。
大庆地区大-暴雨数值预报模式
大庆地区大-暴雨数值预报模式
项忠南;刘玉梅;索玉兰;高影;张大峰;温士峰;郑继东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为开展地市级精细化天气预报,在引进和试验的基础上,设计研制出了大庆地区24~120 h区域暴雨数值模式滚动预报业务系统,并于2003年7~8月进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模式对12~24 h区域暴雨具有预报识别能力,48~120 h具有指示意义.
【总页数】2页(P6-7)
【作者】项忠南;刘玉梅;索玉兰;高影;张大峰;温士峰;郑继东
【作者单位】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大庆市气象局,大庆,1633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监测预报暴雨,提升防灾能力——"我国梅雨锋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项目 [J], 于萌萌
SG 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一次登陆台风特大暴雨的数值试验 [J], 蔡则怡;宇如聪
3.973"中国暴雨"项目成果在2003年汛期降水预报中发挥作用--中尺度暴雨数值
预报模式系统准业务试验 [J], 史历
4.基于GRAPES数值预报模式对贵州暴雨过程的模式运用研究 [J], 伍红雨
5.台风"浪卡"(2016)暴雨成因及数值预报模式偏差分析 [J], 赵飞;包文雯;张雪波;韦美闹;梁利;黄明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遥感技术在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在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的应用摘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工作,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支撑。
本文在介绍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新疆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新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现代遥感技术在新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遥感技术新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呈现出新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必须加强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现代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可有效地弥补传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手段的不足。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新疆为例,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新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1]。
二、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遥感技术在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也逐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了高分系列、高光谱系列等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源,为构建我国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化运行体系提供了新的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个包括高分系列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高分一号、二号等在内的灾害监测预警卫星遥感数据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以高分一号、二号卫星为主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等灾害遥感数据体系,为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谢齐强
【期刊名称】《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3)004
【摘要】本文对北京气象中心的有限区域数值模式及武汉暴雨所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作暴雨短时预报进行了分析研完,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6页(P681-686)
【作者】谢齐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释用分析 [J], 段修荣;刘菊
2.数值预报产品在桂林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J], 周文志;薛荣康
3.T639数值预报产品在2008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J], 董鹤松;张纯哲;
4.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J], 周雨华;毛亮;何正阳;姚蓉;居晶琳
5.T_(213)数值预报产品在强暴雨预报系统中的应用 [J], 顾清源;潘建华;陈朝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并启动
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获准立项并启动
无
【期刊名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
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
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
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项目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6
【相关文献】
1.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J], 王德英
2.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J], 王德英
3.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专家组扩大
会议和后3年启动会议在京召开 [J], 王德英
4.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2005年度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J], 王德英
5.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七个课题通过中期评估 [J], 王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梅雨锋连续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梅雨锋连续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钱宏超;马中元;何文;钱焕荣;钟思奕;王立志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22(40)2
【摘要】为了提高对梅雨锋暴雨过程的预报服务能力,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天气图和FNL再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7月8—10日梅雨锋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高水汽含量、强低空急流配合短波槽、切变线和梅雨锋天气尺度系统引发的连续大暴雨过程;2)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对过程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表明25°~29°N在800 h Pa以下水汽含量丰富,湖南中东部和吉安地区有水汽通量大值区,向东北方向输送水汽并产生明显辐合,且伴有持续的上升运动;3)南昌站的探空CAPE值呈现有利强降水的细长结构,且有明显的能量释放和再建过程;4)稳定天气背景、持续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以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再建是造成此次连续大暴雨过程的关键所在。
研究成果为提高梅雨锋暴雨的预报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283-286)
【作者】钱宏超;马中元;何文;钱焕荣;钟思奕;王立志
【作者单位】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宜春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12.1
【相关文献】
1.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2.200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淮河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3.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4.一次梅雨锋附近“列车效应”致灾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
5.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隆霄;潘维玉;邱崇践;赵建华【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09(28)6【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TBB资料以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22~23日("02.6")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
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1)天气分析显示,"02.6"梅雨锋暴雨过程与α中尺度低涡的东移发展和对流层低层的两支低空急流的增强发展有关。
对流层低层700 hPa为一个缓慢东移与南压的东北西南向冷式切变线,暖式切变线不太明显,这与通常的江淮切变线梅雨锋暴雨不同。
对流层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非常强,高层200 hPa对流层高层的反气旋环流非常强并与高空急流相伴,南亚高压中心位于我国江南地区。
(2)TBB资料分析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产生与多个β中尺度系统合并发展成α中尺度系统以及此后从α中尺度系统中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强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在中尺度低涡冷、暖切变线的的南侧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在中尺度低涡的冷暖切变线上发展。
(3)垂直结构分析显示:在中尺度系统开始发展阶段,中尺度系统具有强的垂直于剖面的风分量切变、低空急流核以及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这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当中尺度低涡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后部不断分裂出中小尺度系统,对流层低层的θ_e具有明显暖心结构,由于气块绝热上升冷却效应比对流潜热释放作用强,导致在800~600 hPa 层上θ_e比环境的低,加之在强上升运动的顶部两侧的下沉补偿气流也比较弱,这不利于中尺度低涡的维持。
【总页数】13页(P1335-1347)【作者】隆霄;潘维玉;邱崇践;赵建华【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相关文献】1.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伴随的中尺度系统分析2.梅雨锋暴雨个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Ⅱ)—中β尺度对流系统3.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机理的数值研究4.长江中下游一次非典型梅雨锋中尺度暴雨过程的分析研究5.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