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南开封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T

合集下载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 . 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

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 . 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 . 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2. (2分) (2017高一上·钦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目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B .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提高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C . 香港政务司司长公开强调,“港独”完全违反《基本法》,鼓吹“港独”是挑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不能容忍。

D . 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

3. (2分) (2016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 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

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

今日又见,依然逍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 . 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

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 . 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 . 小店开业,没想到多少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香港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河南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河南省开封市优质高中新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优质高中新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优质高中新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平民,并不答谢。

关羽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

B.《家》中,因高老太爷要抱重孙,父亲用拈阄的办法为觉新定了亲事,这断绝了他升学的希望,也葬送了他与梅表妹之间的美好爱情。

C.《边城》中翠翠谢绝了船总让她住进家中的好意,选择等待傩送归来,面对命运的磨难,表现出一种比她母亲更加勇敢和坚强的毅力。

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叫人将自己一直珍藏的金饰熔掉,加上夏尔还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体显供台,送给了她曾为夏尔祈祷过无数次的教堂。

E.《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暗示老人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又反映他渴望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与命运抗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止到2月9日12时,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公职人员54人,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

与党员总数占14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

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谁在,是谁。

“我是党员,我先上”。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 )。

这种力量从何而来?面对感染的风险,难道他们没有畏惧?事实上,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

选择在这时挺身而出,不仅仅因为入党时的宣誓,更因为他们懂得“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明白舍小家、为大家,这是身为党员的职责和本分。

在牺牲的党员名单中,有不幸被感染的医生,有连续奋战突发疾病去世的民警,也有在落实联防联控中不幸去世的基层工作者,对他们来说,共产党人绝不是一个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者。

河南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

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表演艺术的萌生,在中国是很早的。

大约在人类产生不久,原始的表演艺术就产生了。

现有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已无可争辩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例如,和戏曲表演密切有关的音乐和舞蹈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就开始了。

这种原始乐舞大多是人们在劳动或生存之余的自娱自乐。

参加者往往是氏族或部落内部的人,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与商品化和经济生活完全无关。

另外,在原始社会中还有一种乐舞是专为祭祀和巫术活动服务的,参与者一般是氏族中有较高地位的人员。

这类活动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

其时,在氏族内部还没有商品的流通。

自然和商品经济也谈不上挂钩。

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原始的乐舞也开始出现变化。

一种是属于民间的演艺,如迎神、赛会时,乡民们常要进行祭神等活动,同时还表演一些舞蹈等。

这类表演不为统治者重视,在史籍中的具体记载不多。

但有一点则可肯定,民众系自愿参加,而且都是本乡本土者,依然是自娱自乐为主,基本上是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而不是以经济活动为主。

另一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演艺活动。

这在史书上记载很多。

古代中国崇尚礼乐,每当有重大活动,例如祭祀、燕飨、乡射等,都离不开乐舞的表演。

为此,统治者还在朝廷中专门设立乐官和乐师等职,专事乐舞演艺人员的培养和演出活动。

这些人一般是士大夫子弟,出身高贵,没有生活之忧。

以后虽有不少奴隶和平民子弟进入演艺队伍,但他们吃的是皇粮,而非卖艺人,因此和商品经济也无多大关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演艺活动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基本上仍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没有太多的关系。

河南省开封市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

河南省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

河南省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

河南省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Ⅱ卷第33—39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s:7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来源:Z。

xx。

]7.山梨酸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或白色粉末,它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

下列关于山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梨酸易溶于乙醇B.山梨酸能和乙醇反应生成酯C.山梨酸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1mol山梨酸能和金属钾反应生成1mol 氢气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B.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9.在浓盐酸中H2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1—+2H3AsO3+6H+=2As+3SnCl2—6+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①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5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④M为OH—;⑤SnCl2-6是氧化产物A.①③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了氢气:CH 3CH 2OH+Na →CH 3CH 2ONa+H 2↑B .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C .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 3CH 2OH+CH 3COOH ∆−−−→催化剂CH 3COOC 2H 5+H 2O D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11.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

2011河南省开封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2011河南省开封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河南省开封高中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画。

宋代平话有所谓“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类别,说明这种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的近代说唱文学已有广阔的题材园地,以描述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

明中叶,这条文艺河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拍案惊奇》为代表,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具有了自己的面貌、性格和特征,对近代影响甚巨,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流传三百年而历久不衰。

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坐作品确乎是“极摹世态人情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受商业繁荣侵蚀了的封建社会的现实,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邪恶的唾骂和对美德的赞扬,对宿命的宣扬和对因果报应的渲染,充满了小市民的种种浅薄无聊,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和优雅,但它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庸俗的落后意识渗透、交错与混合,是这种初兴市民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作品中个人的际遇、前途和命运逐渐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原有模式,各色人物都在为自己奋斗,或经商致富,或投考中举,或巧遇良机而顿致富贵,虽然还谈不上个性解放,已可窥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河南省开封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

河南省开封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

河南省开封高中2009—2010学年上期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咋.呼/咋.舌训诂./怙.恶不悛所向披靡./靡.不有初B.阑珊./蹒跚.下载./一年半载.退避三舍./魂不守舍.C.挣.扎/挣.钱纰.漏/蚍.蜉撼树惟妙惟.肖/唯唯.诺诺D.河畔./绊.脚捕.捉/周公吐哺.风尘仆.仆/前仆.后继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莫衷一是计日成功纷繁芜杂钉是钉,卯是卯B.仗义执言闲情逸致火中取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正经危坐卷佚浩繁文恬武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流连忘返顶礼莫拜披抄拣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初学写作的人往往闭目一想觉得头头是道....,拿起笔来,却又阻滞枯涩,心里有东西写不出来,这大半是由于“词汇”不够。

B.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寻找丰富的矿藏。

C.北京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寒风狼奔豕突....而来,如果再伴随雨雪,气温一下子会下降十几度。

D.央视索福瑞公司提供的数据足以反映出韩剧的气势汹汹....:央视八套有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收视率排名前10位的引进剧中,韩剧占了7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B.“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命运沉浮,更激励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C.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导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这些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做了很大努力,情况有所改善。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画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书画装裱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

五代的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画绢方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

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

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

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

不过,著名书画家来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

因此,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裱糊的机构。

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

河南省开封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开封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开封高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

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开封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开封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开封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

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

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

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无所畏惧的。

()。

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

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辨?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善知言”。

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菲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地宣传孔子的思想。

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就是正气。

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剐.人的感受骂别人。

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

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

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

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

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

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B . 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C . 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D . 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旁敲侧击的。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卷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

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

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到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诗赋予禅的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

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

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王维的《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河南省开封市10-11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语文)

河南省开封市10-11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语文)

河南省开封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统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1~6题、13—15题选好答案后,用铅笔涂黑;其余各题写到答题卷指定位置。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选考题选定后先将题后的涂点涂黑,然后作答。

考生交卷时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3题。

大作家是时代的产儿。

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是的,在笔和剑并用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会有但丁、莎士比亚;在理性的光芒照耀着的启蒙时代,就会有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

我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里,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大作家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

在他的同时,或稍前,或稍后,总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围绕着他,宛若群星之与北斗,相互辉映着,布成灿烂的星空。

盛唐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在短短的五十余年里,不仅涌现了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的人物,而且有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等优秀的诗人。

正像李白所描写的:“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

”元杂剧的兴盛,也不是一两个作家的努力造成的,翻开《录鬼簿》,我们可以看到在元大都围绕着关汉卿和王实甫,集中了白朴、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等许许多多才情豪健的剧作家,他们一时并出,各骋骥碌,终于掀起中国戏剧的高潮。

在一段时间内,以一两个大作家为代表,一辈优秀作家集中出现,形成文学创作的高潮;若干年后,又有一辈作家同时涌现,形成另一个高潮,这是文学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文学的繁荣,同社会经济的高涨、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很大的关系。

譬如,宋代汴京和杭州的“说话”,元代大都的杂剧,它们的兴盛就是由城市经济的发展促成的。

2011年高考开封市第二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11年高考开封市第二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11年高考开封市第二次语文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

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

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

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

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

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

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

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

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

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

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

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

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

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

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

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

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

河南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河南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河南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1)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新人教版(1)

高三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同。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写上句或下句。

(4分)①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②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③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④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2.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默写9.(8分)(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4)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⑹,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摇有此寄》)⑺《观刈麦》这首诗中,从正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1.阅读下文,答题(9分)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

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小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3分)【小题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共16分)光之香林清玄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做客。

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⑦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⑧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⑨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⑩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

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竞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1)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

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11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

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12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13他笑得更得意了:“(2)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14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小题1】简要概括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分)【小题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全文又是怎样紧扣线索展开内容的?(4分)【小题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

(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2)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说说该句的含义)【小题4】这篇散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I共12分)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卢国斌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

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

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

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

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

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

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

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

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

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

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

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

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

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

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

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小题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3分)【小题2】第⑨段中加点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2分)【小题3】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分)【小题4】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

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3分)1.阅读《隆中对》,回答后面问题。

(8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