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1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车运动现象。
讨论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1.3 教学活动展示各种小车运动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车运动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车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章:小车运动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包括动力、摩擦力、重力等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车运动的原理,讲解相关科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原理。
第三章:小车运动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稳定性、速度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辆小车,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小车运动的比赛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引导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并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3 教学活动展示小车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小车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遵守比赛规则。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2 教学内容给出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教学活动分享小车运动的拓展学习资源或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探究小车运动的能量转换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中的能量转换现象,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
科学教案《小车的运动》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学生展示法。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车运动的了解和体验。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模型。
第二章:小车直线运动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2.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直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直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直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小车曲线运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小车曲线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速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3.4 教学准备:准备小车、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车曲线运动。
(2) 讲解:讲解小车曲线运动的原理和速度、距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车曲线运动实验,测量速度和距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小车动力与阻力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车动力与阻力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车动力与阻力的概念、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案
提出问题:怎么做能使这些物体运动起来?
活动二、探究活动
你们玩过电动小车吗?
玩电动小车时你们有什么体会?
看来同学们对玩电动小车有很深的体会。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辆不用电池的小车。
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呢?
(实验、小组交流、汇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用推力和拉力还能使哪些物体运动起来.(举例说明)
在拉小车过桥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交流、汇报)
小结:推力和拉力也有方向
3、教学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运动运用了推力和拉力?(举例)
拔河比赛是怎样进行的?
老师带来了一根绳子,找两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下这个游戏。
比赛完后问一下,你们拔河时是怎么用力的?
问一下胜利的同学你为什么能胜利?
课时教案
三年级科学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小车的运动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能够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2、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
用手推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绳子,栓在小车的前面拉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
开关门窗,推拉桌椅,推自行车,拉电灯开关,推拉抽屉等…
用了“力”
让小车直冲过去
在推小车钻“山洞”时方向稍微偏了就钻பைடு நூலகம்过去
上坡时一定要用力向上拉小车向下滑的时候就不用了
2024年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精彩教案
2024年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小车的运动特点,学会观察和分析小车的运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模型、斜面、木板、直尺、计时器、砂纸等。
2.学具:记录表格、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结构。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车的运动特点吗?2.探究小车的运动(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
(2)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小车在斜面上滑动的运动特3.实验探究(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木板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
(2)提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应用拓展(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砂纸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让小车在砂纸上运动得更快?(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2)提问: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3)学生分享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小车运动的实验方案。
(2)下节课分享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反思1.在实验环节,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在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小车的运动特点,学会观察和分析小车的运动。
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小车的运动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T(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能描述一下小车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吗?”S(学生):“小车在斜面上越滑越快。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小车的运动青岛版
主备、集备二次备课课题 1.1 小车的运动课型新授时间 1.3学习目标: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
、2.这两辆载重汽车一辆行驶的(快),一辆行驶的(慢)。
问题来了,两辆载重汽车行驶的有快有慢,那行驶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解决的问题。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1.请大家小声的小组里讨论下,看看可能和那些因素有关?2.来说说看,你觉得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就选择这两样来研究。
(载重量,拉力)4.两个项目不可能每个组都完成,那下面分成两个组,一部分同学研究拉力大小,一部分同学研究载重量。
两张记录表,小组商量一下,看看你们要研究哪个因素,然后再来领表完成假设.。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1.当然这是我们的假设,我们要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2.下面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呢?我们用小车来代替模拟一辆卡车,通过小车的运动研究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
讨论问题:(1)拉力怎么办?怎么让小车前进?(2)载重量怎么来解决,还有要设计怎样的装置?(3)在试验中我们应该比什么?(4)实验记录上有那些是要改变的条件,那些是不能改变的条件?(5)最后思考下在实验中还有那些是要注意的。
3.小组介绍是怎么做的。
老师示范补充。
(拉力,载重量可以用重物,比时间注意确定路程)把补充过后的实验条件记录到多媒体上的实验单上(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条件,不能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注意:要提醒探究载重量是否影响小车行驶快慢实验的小组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小车的运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小车的运动》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小车、用来搭斜坡的木板、尺子、木块(每组一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喜欢玩赛车,特别是男同学,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吗?能不能从玩当中学到点科学知识?(目的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学生在回忆玩的过程中,复习体会上节课的研究内容。
)2、师: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小车,不过要换一种玩的方法,玩出科学来,好不好?二、提出研究课题,并针对课题进行假设1、师做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并测量冲出去的距离的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师生共同商量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分组实验,测出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并记下来。
4、汇报交流,发现问题:各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不一样。
5、师引导学生猜测距离为什么不一样,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板书:(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距离与什么有关?斜坡的高度、小车的重量、斜坡的长度、斜坡的光滑程度、……)三、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有选择的实验验证1、师生商量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预习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会认为首先研究斜坡的高度为好。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做好这个实验。
(学生对“控制变量”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扶”着走。
)(1)、设计几种斜坡的高度,如何设计?(可以根据分发材料的提示,分为低、中、高三个高度。
)(2)、确定实验的次数和最终实验结果。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根据书上表格的提示,确定为3—5次;最终实验结果,由小组自己确定。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小车的运动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本课以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重点难点: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小车、带钩的绳线、钩码(每小组10个)。
教学过程:(一)激境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其实在平时我们玩的玩具里也有这种现象,如我们玩的小车。
师:小车大家都玩过吧?如何让小车自己运动起来呢?学生回答汇报,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小车的运动(板书课题)1、(出示小车)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玩小车的?学生讨论后举手汇报。
2、那么推或拉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吗?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车的运动来深入探究。
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二)在游戏中探究1、师: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辆小车,想玩吗?学生积极回答:想玩。
请组长领小车,各组想办法玩小车。
(各小组开始尽情地玩:钻山洞、过桥等游戏)2、交流汇报各组的不同玩法。
进一步引导: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总结: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
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4、师:生活中那些的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5、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开门、关门、开灯、拉车、推车等现象。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认识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使小车运动更快、更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发现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力的作用。
难点: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如何使小车运动更快、更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模型、滑轮、绳子、斜面、计时器、弹簧测力计。
学具:小车模型、滑轮、绳子、斜面、计时器、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辆小车,提出问题:“如何让这辆小车运动起来?”2. 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小车运动的原理。
3. 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1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4. 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10分钟)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的运动影响。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如何使小车运动更快、更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原理2. 力的作用3. 摩擦力在小车运动中的作用4. 如何使小车运动更快、更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使小车运动更快、更远。
2. 答案:实验设计:使用光滑的斜面,减少摩擦力;施加较大的力,使小车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摩擦力对小车的运动影响:摩擦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运动距离越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环节表现积极。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机械与运动》中的第2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车的基本结构,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如何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车,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小车的基本结构、运动原理以及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模型、实验器材(如斜面、计时器、尺子等)。
学具:小车制作材料(如纸盒、瓶盖、轮子等),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车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运动与力有什么关系?2. 讲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及运动原理(10分钟)通过PPT和小车模型,讲解小车的基本结构(如车身、轮子、轴等),并介绍小车运动的原理。
3. 实验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小车的斜面高度、推动力大小等,观察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验数据,讲解如何计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以及速度与力的关系。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并分析速度与力的关系。
6. 小车制作(2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车。
7.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小车,评价小车的运动性能和创意。
六、板书设计1. 小车的基本结构2. 小车运动原理3. 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4. 实验数据记录5. 平均速度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小车,并计算其平均速度。
2. 答案:根据学生设计的小车和实验数据,计算平均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车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究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小车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掌握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车运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车模型、斜面、计时器、尺子、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小车模型、斜面、计时器、尺子、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辆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会从斜面滑下来?”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高度、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小车运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小车的运动原理2. 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3. 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小车运动的原理。
(2)列举三个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
(3)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答案:(1)小车运动的原理:小车在斜面受到重力的作用,克服摩擦力,从而产生运动。
(2)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斜面高度、摩擦力、小车的质量等。
(3)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快,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2024年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
2024年三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小车的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简单机械原理在小车运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掌握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在小车运动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小车运动的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简单机械原理在小车运动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模型,斜面,滑轮,绳子,测力计,计时器等。
2. 学具:小车模型,斜面,滑轮,绳子,测力计,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车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运动?”2. 新课内容: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3. 实践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应用简单机械原理在小车运动中,提高小车的运动效率。
5.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原理2. 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3. 简单机械原理在小车运动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小车运动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分析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熟练,但部分学生对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小车的运动 青岛版(六年制)
1.玩具小车(各种样式)、木块、线绳、米尺、秒表、钩码、垫圈等物品。
2.实验记录单、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小玩具车,提出问题:你有哪些方法能使这一辆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
2.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小车的运动)
(二)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学生汇报交流。
2.如果没有推力和拉力、生活将是什么样子?
学生汇报交流。
(三)小组合作,初步解决问题
你有哪些办法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
三、课堂小结,拓展创新
1.请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
2.课下探究: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2.猜想假设。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到的这些方法都有可能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的关系。
(3)设计实验
谈话:怎样证明推力或拉力大,小车就可以跑得快一些呢?(实验)你打算怎样做实验?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做实验时各小组内要有明确分工,人人参与,合作完成。
1、小车的运动
编委
审稿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材简析: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精品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精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二课时《小车的运动》。
本节课将围绕小车的运动展开,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掌握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车运动的原理和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将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车模型、滑轨、计时器、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小车模型、滑轨、计时器、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辆玩具小车在滑轨上运动,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兴趣,提问:“小车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践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滑轨上运动的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2)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小车运动快慢与滑轨倾斜角度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滑轨倾斜角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3.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小车运动的原理。
(2)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小车运动的原理2. 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3. 力和运动的关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快慢与滑轨倾斜角度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物体运动现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 小车的运动》教案1
《1 小车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做出假设。
2、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认识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三、教学难点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玩具小车、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计算器、垫木块等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怎样使小车跑起来?新课讲解:一、以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提出问题(结合学生游戏发现简单评价后引入)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出示玩具小汽车)如何让静止的小汽车动起来?二、进行“校车的运动”的探究实验活动活动一、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
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二、小车运动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进行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想。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工:一个负责计时,一个记录,一个动手操作,其他观察监督)记录表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推力和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1小车的运动》word教案 (1)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小车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三、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数据。
四、教学准备:1.玩具小车(各种样式)、木块、线绳、米尺、秒表、钩码、垫圈等物品。
2.实验记录单、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试一试:你有哪些方法能使一辆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2.学生汇报:(教师简要板书:推.拉)3.师生共同研讨:为什么推或拉小车,它就会运动起来呢?(引导学生说出推或拉是对小车用了力。
板书:力)4.教师小结:也就是说,推或拉可以产生力。
利用推力或拉力可以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1.认识力是有大小的。
(1)提出问题小车在受到推力或拉力时会运动起来,怎样才能让小车动的更快一些呢?(2)作出猜想(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到的这些方法都有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推力或拉力大时,小车是不是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3)设计实验谈话:怎样证明推力或拉力大,小车就可以跑得快一些呢?(实验)你打算怎样做实验?实验需要那些实验材料?实验时要注意些么?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做实验时各小组内要有明确分工,人人参与,合作完成。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课题是《小车的运动》,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堂科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三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1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
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男生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
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车的运动教案
一、教材简介
首先由磁铁小车的运动推广到其他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接着研究推拉产生的力也可以使小车运动;然后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最后分析实际生活中影响车辆运动快慢的各种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推、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知道推、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认识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小车的运动变化作假设性解释。
2.科学探究:会做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关系的实验,能分析车辆运动快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以及研究推拉产生的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四、教学难点
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实验的指导.
五、教学准备
1.电动小车、发条小车、遥控小车、橡皮筋做的小车、没有动力装置的小车。
·
2.厚书、多个钩码、时钟。
3.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行驶的图片或录像、载重量不同的车辆行驶的图片或录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装有磁铁的小车可以用磁铁去靠近它让它运动起来,其他玩具小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呢?
2.生:观察思考后交流.
(磁铁、发条、电池、遥控、橡皮筋、喷气、手推……)
(二)探究使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小车运动的办法。
1.师:没有任何动力装置的玩具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有哪些办法?
试一试,这些办法是否有效。
2.生:写出有效的办法。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检验。
3.师:这些办法是靠什么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它们使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4.生:交流。
(靠力使小车运动,力可以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从慢到快,可以使小车前进.后退.拐弯。
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
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
1.师:在一辆小车上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物体,其他条件不变,小车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2.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放上一本厚书,(使小车运动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同时,防止小车滑落到地下,这实际上也确定了小车运动的距离。
)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控制小车的运动。
第一次在小车上放一个钩码,第二次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三个钩码,放的钩码逐渐增多,记下每次放上的钩码数及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并填好教材上的表格。
3.师:在小组巡视。
指导学生除了改变载重量外,其他的变量都应该加以控制,如一定的距离.牵引力一定.同样的“路面”等。
4.生:从实验记录中找出规律,分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与载重量的关系。
(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越慢,载重量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快)
(四)分析实际生活中车辆行驶快慢的原因。
1.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图,说说车辆运动的快慢还与什么原因有关?
2.生:交流。
第一幅图,因道路弯曲且不平,车辆运动较慢;第二幅图,道路笔直且平坦,车辆运动较快;第三幅图,货车载重量较大,货车运动较慢;第四幅图,汽车是空的,运动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