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人教版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人教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水循环与地貌形成密切相关。

请问,下列哪种地貌类型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风蚀蘑菇B、沙丘C、黄土高原D、峡谷2、某地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请问,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气候B、土壤C、生物D、人类活动3、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不显著B.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指组成环境的要素各自独立存在,不受其他要素影响C.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地球表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D.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表现为地球表层各要素的分布完全相同4、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性?A. 同一天内,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气温更高B. 同一地区内,一年中不同季节温差较大C. 不同海区内,水温季节变化相差无际D. 相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完全相同5、下列哪项地理现象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 气候带的分布B. 地形的起伏变化C. 植被的垂直分布D. 水文的径流量变化6、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A. 气候类型多样B. 地形类型单一C. 植被分布均匀D. 水文特征一致7、形成我国东北平原广阔肥沃的黑土这一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生物8、赤道地带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距离海洋近B、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C、海拔高D、受到海洋高压带控制9、在自然环境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植被的生长B、山地的高度影响着气候类型的分布C、河流的流向影响地区的交通运输D、太阳辐射的速度与强度直接决定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0、以下哪项不是导致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A、地形起伏差异B、气候分布差异C、土壤性质差异D、人类活动影响1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孤立,没有相互联系B.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不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C.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中1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理环境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B. 地理环境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可以通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D. 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13、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以下几个区域,属于自然区域的是()A、政治地图上国家划分的区域B、自然带C、城市行政区划的区域D、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区域14、关于自然环境差异性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差异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物质成分和能量流的变化上C、自然环境差异性是绝对的,不具相对性D、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形成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15、下列哪种地理要素的形成与发展不受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影响的?A. 河流地貌B. 植被分布C. 土壤类型D. 人口分布1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反映自然环境差异性的指标?A. 海拔高度B. 气候类型C. 植被带的宽度D. 水能资源总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我国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训练习题 带详解答案解析

5.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训练习题 带详解答案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2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降水稀少B.地下水丰富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2.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A.西藏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4.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

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A.针叶林常绿林B.常绿林草甸C.草甸草原D.针叶林草原8.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势C.水分D.日照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10.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山脉南坡为()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12.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A.耐干热B.喜温凉C.耐低温D.喜湿热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52分)13.(24分)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域有终年积雪散布,终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平和降水相关。

以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 3 100 m B. 3 300 m C. 3 700m D. 3 900 m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三题。

2.峻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沉的土壤的缘由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腐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读下面〝沿海地域一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图〞,回答以下三题。

3.该山地能够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域 B.北半球亚热带地域C.南半球温带地域 D.南半球亚热带地域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以下两题。

4.F自然带在此处散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要素是( )A.陆地的纬度散布 B.降水条件C.地形 D.洋流读〝北半球某区域表示图〞,回答以下三题。

5.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主要表达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以下图为〝某大陆沿45°纬线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图①中大陆上的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针叶林以下图表示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完成以下两题。

7.丙山地山麓地域的气候主要受( )A.季风的影响 B.信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8.以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表示图〞,读图,回答下题。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能够位于云贵高原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D.水分差异招致植被类型不同9.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域,在无人类搅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动摇但基本动摇表达了自然天文环境( )A.具有一致的演化进程 B.具有平衡功用C.停止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D.具有消费功用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表示图〞,回答以下两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散布地域是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清楚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沿途见到的自然带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两种分异规律
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8、在世界陆地上,各自然带最清楚的标志是〔 〕
A.植物B.植物
C.气候D.土壤
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招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表达了天文环境的〔〕
C.天文环境的全体性D.自然界的水循环
11、以下说法,契合天文环境全体性的是〔〕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能够使温室效应增强
B.当森林增加或人为肃清少量森林植被时,能够使温室效应削弱
C.植被类型的改动,能够惹起地表水热交流发作变化
D.森林的增加,能够惹起气温日较差减小
12、关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4)从天文环境的全体性角度,简述青藏高原天文环境的演化进程。
16、依据资料和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效果。
天文环境是一个全体,一个区域地表形状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画图示时期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祸会减速该区域陆空中积变化?为什么?
A.①B.② C.③ D.④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
15、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资料一

【高中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5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短生命植物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来临之前即可完成开花结果等生命周期的一类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短生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A .茎上开花B .根系较深C .叶面宽大D .植株矮小2.短生命植物生命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 )A .动物践踏B .气温过高C .水分缺乏D .盐渍侵害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麓草原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草原带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垂直分异规律C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4.山麓洪积扇难以出现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低 ①土壤贫瘠①冻土发育 ①地下水位高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荷兰为低地国家,沿海多泥炭地。

早期,部分泥炭地开垦种植谷物。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当地利用泥炭地中的天然草类开辟奶牛场。

为保持泥炭地地下水位的稳定以保护泥炭层,奶牛场铺设埋藏水管。

下图示意荷兰低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早期,荷兰人在沿海泥炭地开垦种植谷物可能导致()A.温室气体增多B.风暴潮灾害减少C.人地矛盾加剧D.次生盐渍化加剧6.利用泥炭地中的天然草类开辟奶牛场,能够降低奶牛场的()①基建成本①劳动力成本①饲料成本①土地成本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泥炭地奶牛场中埋藏的水管起补水作用的季节主要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P国由于地域差异可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

该国的海岛上栖息了数量惊人的鸟类,形成厚达几十米的鸟粪层。

由于鸟粪可加工成优质肥料,因此该国曾被人称为是“靠卖鸟粪致富”的国家。

从2020年持续至今的拉尼娜现象对该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国海岛上深厚鸟粪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有()①鱼类资源丰富,鸟类食物来源充足①纬度位置较低,鸟类的种类多样①气候凉爽干燥,鸟粪分解速度较慢①鸟粪经济价值高,受到人类保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该国中部分布了大量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平坦B .气候凉爽C .交通便利D .农业发达10.持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对该国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沿海水温异常偏高B .西部高温天气增多C .中部洪水灾害频发D .西部气候更加干旱下图为某游客在与我国黑龙江省相邻的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一水库中拍摄的日落照片,近处的“冰蘑菇”由冰雪附着在树干上而形成。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及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及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②自然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③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④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中新网2008年1月29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昨日表示,当前影响南方多省的雪灾是五十多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此完成2——3题。

2.引起雪灾的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A.地质异常B.水文异常C.天气、气候要素异常D.生物和土壤变化3.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雪灾后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很快恢复B.雪灾后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恢复C.雪灾影响了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D.雪灾后该地自然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右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正确反映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 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 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 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 ④CO25.右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读图,回答6—8题6.该图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7.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8.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读非洲沿20°E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自然带更替规律主要体现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0.当在北极看到极光闪耀的时候,隆达高原上的景观是A B C D高山林线(简称)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配套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配套训练含答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练]下图为自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B.②C.③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解析:1.A 2.B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

松花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流经地区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4.本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具有( ) A.差异性B.均衡性C.整体性D.稳定性解析:3.D 4.C 第3题,由题干可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

第4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5~6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6.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解析:5.C 6.B 第5题,骆驼刺的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说明其根系发达,能在较大范围内吸收水分,反映出当地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骆驼刺的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反映出当地蒸发旺盛的自然环境特征,故选C。

第6题,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故选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

读图,回答各题。

北京( 1)以下对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处上涨气流较强B. 乙处的风向是西寒风C. 降水概率丁地>乙地D. 甲处的风速大于乙处( 2)丙地当前的天气情况最可能是()A. 暴风暴雨B. 气温骤降C. 天气明朗D. 阴雨绵延2.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种类主要有()① 温带草原带② 热带雨林带③ 热带草原带④ 热带荒漠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以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散布图。

读图,达成下边小题。

( 1)与甲地对比,乙地()A. 均匀气温低B. 均匀海拔低C. 均匀坡度小D. 林带面积大( 2)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地()A. 可能是湖南某山区B. 位于温带季民风候区C. 居民区位于河流冲洗岸D.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显然4.我国北方地区自东向西表现丛林—草原—荒漠的景观,这类地区分异规律属于()A. 纬度地带性B. 干湿度地带性C. 地方性分异样D. 垂直地带性5.如图中若 a 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题.( 1)该图示的含义是()A. 呼吸作用B. 分解作用C. 光合作用D. 化合作用( 2)若 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受到损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易产生荒漠化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 易产生水土流失D. 易形成酸雨6.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以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 1)图中()A. 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B. 降水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表现正有关C. 山地西北坡干燥丛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 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别( 2)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

茶园主要散布在海拔1500 米到 3000 米的肯尼亚山区,每一片叶子都由手工采摘;茶叶采纳先进技术进行加工,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公路位于( )
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
7.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18.(1)喜马拉雅 挤压
(2)蒸发 下渗 水稻种植业
(3)热带草原带 西高止山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或位于西高止山东侧,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减少。
(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地形低平,排水不畅;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任答3点即可)。
19.(1)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时间较短;夏季高温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13.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下题。
14.该大陆最有可能为:()
(4)简析丙所在国家多水灾的自然原因。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松花江干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龙江,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千米,涵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含沙量较小。
材料二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下表为哈尔滨多年气温平均状况数据。
8.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选择题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②生物促使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 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 ④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A .①② B.①③ C .③ D.①②④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 .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这一过程是A.是太阳能的传递B.生物要素具有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生产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

据此回答5~6题: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水的变化 D .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6.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 A .光合作用 B .生产功能 C .分解功能 D .平衡功能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C .区域性 D .单一性8.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D.河流多,流量丰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10.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1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可知,垂直自然带谱最多的山峰位于( )A.a B.bC.c D.d2.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A.b B.cC.d D.e答案:1.A 2.A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

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3~4题。

3.海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大衣—河北和辽宁棉袄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4.辽宁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C.开放性 D.差异性答案:3.C 4.D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6.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答案:5.C 6.B7.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A.位于南半球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小2.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热带季风气候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海洋性气候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

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4.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5.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读“我国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自然带甲—乙—丙的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D.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7.图中乙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8.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西北向东南倾斜9.《中国诗词大会》以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赛事举办方也到三中开展选拔。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体现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有()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高中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试卷】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8分)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为3556米。

下表为贺兰山东坡垂直自然带分布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贺兰山东坡水热组合最好的海拔约在()A.1500米B.2000米C.2500米D.3000米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分布范围最可能扩大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草原带B.落叶阔叶林带C.云杉林带D.亚高山草甸、草原带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对气温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冬季季节性冻土区南部边缘和冻土厚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单位:m)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局部地区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①纬度位置①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①降水①地形分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与b地相比,a地冬季季节性冻土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C.降水丰富,土壤含水量高D.植被茂盛,森林为主5.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季节性冻土的厚度及南缘位置变化是()A.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南移B.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北移C.冻土变薄,南缘位置南移D.冻土变厚,南缘位置北移只考虑现代气候影响,山地某一海拔高度以上形成常年积雪,这一海拔即为现代理论雪线。

一般认为,理论雪线以上常有冰川分布。

下图示意某区域山地最高山峰和现代理论雪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该区域山地现代理论雪线海拔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降水C.纬度D.洋流7.与①相比,①山理论雪线高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山()A.海洋性更强B.降雪量较少C.气候更寒冷D.冬季风较弱8.若只考虑现代气候条件,最有可能发育现代冰川的山地是()A.①B.①C.①D.①H山是兀立于广袤原野上的一座孤立的土质山丘,地层连续,极具科考价值。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真题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真题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2)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以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气温、降水、地理环境整体性及不同地形区自然状况的相关知识及读图能力。

第(1)题,从图示三条曲线分析,Ⅰ线在热带森林带最大,且在森林带明显高于草原带和荒漠带,应为降水线;Ⅱ线在草原带和荒漠带明显高于森林带,应为蒸发线;Ⅲ线在热带森林带最高,依次向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递减,应为气温线,B项正确。

第(2)题,以气候一植被带与风化壳的对应关系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地形区的自然状况。

甲地与丁地都属温带,热量相当,A项错误;乙地与丙地相比,为热带森林带,蒸发量小,B项错误;刚果盆地主要植被为热带森林,格陵兰岛主要是苔原带和冰原带,所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C项正确;伊朗高原植被为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植被为热带森林带,二者相比,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小,D项错误。

答案(1)B (2)C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

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

雪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

据此完成1~2题。

1.雪兔毛色的季节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区域性2.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 D)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1题,由材料可知,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其毛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材料可知,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喜寒冷环境。

冰河时代结束后,随着冰河后退,气候寒冷的区域向北缩小,因此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向北。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B)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信息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C)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堆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

第4题,图示信息是修建水库后,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

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

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据此完成5~6题。

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C)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5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域带来营养盐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错误;“倒沙入海”奇景与填海造陆无关,D错误;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A正确。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B.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8.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C.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1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距海洋远近不同C.地势高低起伏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1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1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度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5.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16.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解析以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气温、降水、地理环境整体性及不同地形区自然状况的相关知识及读图能力。

第(1)题,从图示三条曲线分析,Ⅰ线在热带森林带最大,且在森林带明显高于草原带和荒漠带,应为降水线;Ⅱ线在草原带和荒漠带明显高于森林带,应为蒸发线;Ⅲ线在热带森林带最高,依次向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递减,应为气温线,B项正确。

第(2)题,以气候一植被带与风化壳的对应关系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地形区的自然状况。

甲地与丁地都属温带,热量相当,A项错误;乙地与丙地相比,为热带森林带,蒸发量小,B项错误;刚果盆地主要植被为热带森林,格陵兰岛主要是苔原带和冰原带,所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C项正确;伊朗高原植被为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植被为热带森林带,二者相比,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小,D项错误。

答案(1)B (2)C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

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
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3.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指出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

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可读图分析判断。

该特点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进而影响补给量等。

答案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第4题。

4.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C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5题。

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B项正确。

答案 B
6.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第(1)题,以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成因。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其年降水量为200—400 mm,其东、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其西边为温带荒漠,②地的植被应为草原,故A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为南方地区宽,北方地区窄,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同时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北方地区只受东南季风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1)A (2)D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第7题。

7.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借助社会热点: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带分布。

从俄罗斯到南非应依次经历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没有经过热带雨林带,是有②的选项都可排除。

答案 C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第8题。

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解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由题干可知,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由图可知,北京喇叭沟门纬度比东北地区低,但海拔高得多,根据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可知,喇叭沟门因海拔高而存在白桦林,D项正确。

答案 D
9.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析本题以南美洲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以及运用知识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

①地为热带雨林景观,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原因可用“纬度+地形迎风坡+洋流”模式来分析回答。

②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可从山地垂直自然带成因角度分析。

即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有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