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

合集下载

古代语言学史

古代语言学史

五、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语文学家对于语言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 的看法和语法分析。 的看法和语法分析。
5.1古代希腊哲学家关于“词”与“物”的讨论很多 都是先验的和抽象的,所以许多结论也是错误的。 许多都是从思想方面解释的,并没有从语言现象去 分析。 5.2希腊古代语文学家亚里士塔尔库斯和盛诺多图斯。 到了古代语文学家才从思想领域转移到语言方面。 里士塔尔库斯和盛诺多图斯着手分析语言,在语言 科学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2.3 阿拉伯语文研究的特点及影响 1)阿拉伯语文学家在研究语文的时候,很精确的分 出了闪族语言的三个辅音组成的词根,并注意到了 元音变化和个别辅音所起的作用。 2)在语音方面,阿拉伯人区分了语音的类型,如清 音和浊音、紧张音和非紧张音等。 3)阿拉伯语文在书写上用一种很特别的阿拉伯字母。 4)阿拉伯语文研究的巨大成就不是在语音和文字、 语法方面,而是在词汇、修辞和词典编纂方面。词 汇丰富多彩,编成了不同类型的词典,在存在一些 缺点如没有注意到哪些是文学语言词,哪些是方言 词或古词语等。
墨子:重实际,所以攻击当时“誉义之名而不察其 实”。 公孙龙:“名”与“实”本来是相应的,要“正其 实”,必须“正其名”。名正则彼此相应而不乱。 一切“名”都是由人定出来的。 荀子:“名”可以按实物的同异而分为“大共名” 和“大别名”,而且知道“名”是有社会性质的。 事物与名称之间本来没有自然的和必关系,用什么 名称来指什么事物完全决定于的自由选择。这是语 言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巴 施 拉 学 派 格 达 苦 法 学 派 派 期 学 末 期 时 巴 典 古
巴施拉学派的领导者是西巴维希,他根据亚里斯多 德的逻辑学和印度的语法体系写出了第一步有系统 的阿拉伯语语法《书》,该书一开始就谈词类,然 后陈述主格、属格、宾格、呼格的形式,助词、代 词、数词的用法及名词的构词法,最后还提出了句 法,和阿拉伯语的语音现象和词源现象。 哈里尔是巴施拉学派的一个代表,他编出了第一部 阿拉伯语词典,并建立了阿拉伯诗律的体系。

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分析与比较

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分析与比较

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分析与比较中西语言学是在非常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最初的语言学工作都是文本注释性的、教学语法性的、规范语法性的。

最初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都是由语言和现实的复杂关系而引起的。

然而,使命和目的相同并未导致结果的相似。

探讨19世纪中西语言研究实践的差异,旨在揭示出中国语言研究的一些启示。

标签:历史比较语言学构拟历史比较法新视角世界的语言研究有三大传统,即希腊—罗马传统、印度传统、中国的小学传统。

三大传统各有特色和研究重点。

希腊—罗马传统以主谓语法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词类划分为基本框架,重点研究词的形态变化;以巴尼尼语法为代表的印度传统,重点研究构词法和语言问题。

尽管那时还没有语系的概念,但这两个传统所研究的语言却都是印欧语系的语言,并且在研究侧重点上是互补状态。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进化学说的诞生,两个传统走上了相互结合的道路;其中西欧学者在沟通欧洲语言和印度梵语之间的联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19世纪语言研究的历史回顾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的模式把语言纳入谱系关系的框架中,并构拟不同阶段的共同语,探求它们的原始形式及其后来的各种发展演变过程。

早在18世纪后半叶,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发现,古代印度的梵语和古代西欧诸语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于是提出了它们同出一源的假设。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者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早期也叫比较语法)。

从而把语言研究从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把语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威廉·琼斯(1746~1794),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希腊语和拉丁语、梵语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于是大胆地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躯。

德国学者A.W.施莱格尔也看到梵语和欧洲许多语言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点,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作者:李江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1期在对语言研究的历史进行分段研究时,人们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时期,把19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称做现代语言学时期。

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本文将就传统语言学时期的中西语言研究进行对比和探讨。

一、语文学时期中西语言学研究的共同之处(一)目的相同首先,注释和传播文化典籍是中西方语言学发展最初发展的共同动力。

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训诂、文学和音韵的研究在我国显得格外地突出。

“在经典阐释的母体里孕育的中国古代语言学,自初生起就涵泳于语义一文化的双向建构之中,逐步形成了以‘训诂’为框架的独具人文精神的研究规范。

”训诂学的目的是解释古书词语的意义。

中国最早注释的古书是孔子编著的《春秋》,为之作注的书籍有《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和《春秋公羊传》。

在注释的时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语法上的问题,只是这些关于语法的解释还非常零散。

训诂学的代表性著作《尔雅》,则是一部解释经书的分类词典,其中所选用词语大多来源于当时通行的经典著作。

在西方,《荷马史诗》是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组成,是西方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希腊文化的精华,成书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定型。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希腊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读懂这两部史诗,在公元前6世纪时,雅典就有人对《荷马史诗》作校勘和注释的工作。

到公元前四世纪时,在亚历山大里亚发展起来的语法学派的学者亚里斯塔克斯以研究荷马史诗的文本而著称,他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的《读写技巧》对后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其次,古代的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文化和语言的传承。

中国古代很注重儿童的识字,古人把语言文字学叫做“小学”。

“小学”原本指“八岁至十四岁的幼童读书的学校”。

与此相应,也产生了许多孩童识字的课本,如《苍颉篇》、《急就章》、《太甲篇》、《训纂篇》等。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1、语言学的最初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中国的小学传统语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古印度的语言学——梵语,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学.2、信息传递的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研究的角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4、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言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5、严式标音音素标音宽式标音音位标音6、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7、一般将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8、语言的形态分类:1孤立语词根语2黏着语3屈折语4多式综合语9、汉藏语系:汉、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10、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11、词汇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1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3、反义词分为极性反义词和互补反义词.二、简答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如文字、旗语、信号灯等,但他们大多是语言或文字的再编码系统,自身有较大的局限性.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定义: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的总和.2、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3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语言的本质因素.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说和写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除了具有社会因素外,还具有个人因素.二、联系.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2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语言具体的运用.3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过来作用于言语.3、符号和征候区别1 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础润而雨,月晕而风”,桂花飘香——桂花开放,鼻塞、发烧——感冒.2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4、语言符号的特征(1)、任意性.也叫约定俗成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2、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3、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4、渐变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地变化采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方式.5、参差性,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非基本词汇及其语义发展得最快,语音变化较慢,最慢是语法.5、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分层.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分二层: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6、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又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3词根和词缀具有构词功能,是构词语素,二者合称词干.4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因此又叫变词语素、屈折语素.7、判定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三、名词解释1、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语言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有声语言.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原义是“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1888年,由英国的斯维斯特倡议,由法国的帕西和英国的琼斯等人完成,发表在语音教师上.5、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相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6、自由变体:是指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 n不分,“脑”发成nau或lau都可以,当地人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因此成为“自由变体”.7、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具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例如/a/音位中的变体A a,a往往自成一个音节或单独跟声母组合,a出现在u后面或舌根鼻韵母前面.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的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8、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9、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音位的区别特征.11、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12、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14、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又称“形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15、语法范畴:在词的范围内,相同语法意义的归类叫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16、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也就是从词的变化、组合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关系意义叫语法意义.17、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18、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叫语法手段.19、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做句法同义.20、句法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1、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22、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23、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24、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2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26、地域方言:与社会语言不同,是同一个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2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28、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29、借词:即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30、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1、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底层.表现有两点,一个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发音习惯,另一个是地名.32、语言的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混合现象主要有两种: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33、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34、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35、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种重要表现: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36、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37、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38、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39、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40、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所谓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印度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印度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印度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1. 语言分类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印度仍然有超过2000种语言和方言被使用,其中一些甚至无法互相理解。

根据印度宪法,印度承认22种语言的官方地位,这些语言被称为印度联邦制的主要语言。

印度的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印欧语系和德拉维语系。

其中,印欧语系是印度最主要的语言家族,包括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雅拉姆语等等。

而德拉维语系则是属于土著语言,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区。

中国官方语言是汉语,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被超过10亿人使用。

此外,中国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数量达56种。

尽管如此,在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维吾尔语、藏语等几种语言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文学风格印度文学深受宗教和哲学影响,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神秘气息和精神内在。

其中,最著名的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拉姆史诗》,分别讲述了两位印度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拉玛和克里希纳的历险故事。

此外,印度文学作品还包括了许多短篇小说、传记和戏剧。

与印度文学不同,中国文学以描述现实生活和揭示社会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古代传统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沈从文的《边城》等。

另外,中国古典诗歌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著名的是唐诗和宋词。

3. 文化特征印度文化鼓励个人通过死后的重生实现救赎。

因此,大多数印度文学作品都包含了关于转世和灵魂的主题。

此外,印度也以丰富的宗教节日、华丽的服装和舞蹈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注重孝道和尊重传统价值观。

另外,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文明的诞生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华丽的文化遗产。

对于印度和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三个要点。

这两个国家有着独立的语言、不同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都使得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语言和文学_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1

语言和文学_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1

理论研究语言和文学 ———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黄宝生内容提要 中印两国同为文明古国,但文化表现形态有诸多差异。

本文梳理了中印两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在语言、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语言与文学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形态,探讨其中的原因,同时阐述印度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结缘,对中国古代语言学和文学发展起到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关键词 语言语言学语言哲学语言与文学关系 梵语属于印欧语系。

现存《梨俱吠陀》是印欧语系中的最早文献。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现存商周甲骨文是汉藏语系中的最早文献。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汉字从甲骨文,经由小篆和隶书,演变成自东汉至今通用的楷书字体。

而在印度的吠陀文献中,找不到有关文字的记载。

在吠陀神话中,语言被尊奉为女神,但没有中国上古神话中苍颉创制文字那样的传说。

印度现存最早的、可以辨读的文字见于吠陀时代之后,即公元三世纪的阿育王石刻铭文,使用婆罗米(B r h mī)和佉卢(Khar osthi ・・,或称“驴唇体”)两种字体。

婆罗米字体由左往右书写,后来演变成包括梵语天城体在内的印度各种语言的字体。

佉卢字体由右往左书写,显然受西亚波斯字体影响,后来在印度消亡。

①中国藏文字体约在七世纪借鉴梵语字体创制而成,八思巴蒙文字体则是借鉴藏文字体。

还有,古代龟兹和焉耆吐火罗语也采用印度婆罗米字体。

通常情况下,人类上古时代的作品如果不依靠文字记录,很难留存于世。

埃及的《亡灵书》等作品书写在纸草纸上,巴比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等作品刻写在泥版上,得以在近代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中国的“五经”书写在简帛上,得以传承至今。

而印度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5・采用口头方式创作,②于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公元前十世纪之间编订成集后,不依靠文字书写,代代相传,历久不变,完整地保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其中的奥秘在于吠陀特殊的传承方式。

每首吠陀颂诗有五种诵读方法:一、“本集诵读”:按照诗律诵读;二、“单词诵读”:拆开连声,每个词单独发音;三、“相续诵读”:每个词依照ab 、bc 、cd 、de ……的次序诵读;四、“发髻诵读”:每个词依照ab 、ba 、ab;bc 、cb 、bc ……的次序诵读;五、“紧密诵读”:每个词依照ab 、ba 、abc 、cba 、abc;bc 、cb 、bcd 、dcb 、bcd ……的次序诵读。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语言学及其发展
一、古代语言学有三大传统:古代西方传统,古代印度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

3.中国古代语言学
中国古代语言学分为:1.语言哲学、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2.语文学研究。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近代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注:(1).共时研究是把语言作为在特定时期的交际系统进行研究,历时研究则是对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

(2).语言的内部因素是指构成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外部因素是指语言与相关事物现象的关系。

(3).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

注重形式,忽略意义。

2.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四、当代语言学(一)生成语言学
(二)功能语言学
2.韩礼德的语言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状况取决于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的功能。

语言功能是千变万化的,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

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种。

语言学纲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以及答案导论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和〔〕。

2、语言学是〔〕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的〔〕。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 )-----( )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 ).6、〔〕、〔〕、〔〕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

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三:思考题。

1、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2、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3、语言学学科内部都有哪些研究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答案一、填空1、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2、19、历史比拟语言学的出现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4、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5、梵语6、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二、判断正误1、×。

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书面语,因为语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首先是反映在古代书面文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的,其直接目的大多是解读古典文献,而不是自觉地探索语言自身的规律,对当时的口语研究不是很关注。

2、×。

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也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

语言学除了关注语言本体的结构性质和开展规律,同时也要探究语言系统与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而且语言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开展而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3、×。

一般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一般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门具体语言。

它所研究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语言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至前5世纪,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先后经历了上古、中古、近代而步人现代语言学时期。

上古时期的完全自主、封闭的语言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研究传统;中古是对语言本体研究的莫基时期;近代时期是语言研究走向独立的时期,也是对现代语言学影响最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语言学开始于先秦。

正如何九盈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说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乃至中央王朝都已经很自觉地关心语言文字问题了。

”川(川国外的语言研究始于古印度。

康德拉绍夫在他的《语言学说史》中写道:‘.应该把古印度看成是语言学的摇篮,因为正是在这个古老的、具有独特文化和哲学的国家里人们最先产生了研究语言的兴趣。

然而,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现代语言学的建立若以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说出现为起点,至今也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代语言研究正逐步摆脱对国外语言理论机械地引进和模仿的状态,开始走上自觉愈义上的比较、反思、扬弃和创新的道路,逐步由传统的跟进状态转向融人世界语言科学研究阵营的新趋势。

面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科学的态度是“厚今而不薄古”。

中外古近代语言研究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成熟正是本族、本国语言研究历史及外来经验矛盾运动和科学融合的产物。

中外古近代语言学史的分期不完全一致。

中国语言学史的古代时期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即先秦至宋元;近代时期始于13世纪初而止于1898年(马氏文通》出现以前。

国外语言学史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近代持续时间较中国则短得多,从公元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仅150多年。

本文是从这段时期中外语言研究的历史出发,比较和探讨其对我国现代语言研究的启示。

一、中外语言研究的不同传统上古时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中国都在不同的语言研究内容上,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语言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三个发源地。

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

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

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是两个在东方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

虽然两者都研究语言的起源、演变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但在方法和理论上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

首先,中国古典语言学注重文字的研究。

中国古代人民为了记录信息和交流思想,发明了汉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

因此,研究汉字的形态、意义和用法一直是中国古典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

相比之下,古印度语言学则更关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梵语的研究。

古印度语言学家通过分析梵语的语音规律和语法结构,推测出了古代印度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

其次,中国古典语言学更强调对文献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献众多,包括经典、史书、诗歌等。

研究这些古代文献,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于今天的人们也具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古典语言学的研究中,经常会使用到研究方法、文献解读和古代文献校勘等技巧。

古印度语言学也有类似的研究对象,例如《尤迦多吠陀》和《摩诃婆罗多经》等,但相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数量来说,印度的古代文献要少一些。

另外,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在理论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典语言学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追求对古代语言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解释。

通过收集大量的语料数据,研究者可以发现规律,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变化。

这样的实证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

古印度语言学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梵语文化和印度哲学的关注。

通过对梵语经典的阅读和研究,学者可以探索宗教、哲学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这种精神层面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印度文化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印度语言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理论方面都存在差异。

印度韵论与中国古典韵论

印度韵论与中国古典韵论

印度韵论与中国古典韵论作者:郭若梅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7期郭若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中国的诗学范畴“韵”与在印度诗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不仅是出现时间上的接近,内涵上也有诸多相近之处。

通过二者的比较不仅可以看出中印两国诗歌理论的本质差别,更能通过印度韵论来更好地了解中国韵论,对“韵”这个范畴作一个更好的界明。

关键词:印度诗学韵论韵味一、印度韵论“韵”最早的含义是指词的发音,例如梵语“gauh”(牛)的发音是由“g、au、h”组成的,整个发音就被称为“韵”。

后来,“韵”的含义慢慢由“发音”演变为“暗示”。

韵一直被看作一种诗学范畴,直至欢增的《韵论》才形成一个完整的诗学理论。

韵论的精髓就在于其中的味论。

“味”的原义是“植物的汁液、体液、事物的精华”等,而“情”是“味”的精华。

“情”的分类在《舞论》中趋于成熟,分为常情、真情、不定情和情由等。

常情是人身上的八种常见的感情,如爱、笑、悲、怒、勇、惧、厌、惊。

真情则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情态,因为喜悦而大笑;因为紧张或恐惧而颤抖、流汗。

不定情包括的情是不稳定的情感状态,忧郁、懒散、癫狂等都表明了人的不理智并且反复无常出现的情感状态。

情由较为简单,使人产生情感的事由,是故事的开端。

婆罗多牟尼在《舞论》中说:“情由、情态和不定情的结合产生味”,情是食材和佐料,味就是食材和佐料混合调理出来的佳肴。

黄宝生先生对“味”的解释是:“味是指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即观众在观剧时体验到的审美快感。

”戏剧以常情为核心,因此不同的常情在戏剧中表现出不同的味,有以常情悲为内核的悲悯味、以常情勇为主的英勇味等。

在印度诗学中,普遍流行的词义分析是将诗歌中的语言划分为词形和意义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欢增将诗歌语言的意义分为字面义和领会义(暗示义),“韵”便是属于意义这一层面,“韵”的内核在于暗示,但又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暗示,它的形成过程与味一样,近似于烹饪的过程。

古代语言学

古代语言学

古代语言学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之前,古代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

这个时期对语言的研究,一般是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人们并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而是为了解决哲学问题、为了传播宗教、为了理解历史文献等而研究语言。

西方一般把古代传统语言学称为“语文学”(Philology),区别于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的“语言学”(Linguistics)。

而在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则称为“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小学”被看成“经学” 的“附庸”,即认为“小学”是附属于“经学”的。

古代语言学有三个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

其中古希腊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学影响最大,后来西方的传统语言学主要是来自古希腊传统。

古印度的语言学对欧洲语言学、阿拉伯语言学和中国的语言学都有较大影响。

而古代中国的语言学,主要是对亚洲与中国交往非常密切的几个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第一节古希腊语言学一、古希腊早期的语言研究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了语言研究。

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的。

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就名称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本质论”,认为词语的形式(名称)和意义(所指事物)之间有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另一种观点是“约定论”,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社会约定的,跟事物本身的性质没有什么联系。

在语言结构分析上,古希腊学者主要从逻辑的角度研究语法。

柏拉图将词分为名词和动词两类。

亚里士多德增加了连接词一类,包括现在的连词、系动词、代词和冠词。

古希腊学者还划分了请求、提问、回答和命令等4种句子类型,指出名词有阳性、阴性和中性三种性范畴。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格”的概念,指动词和名词在语法形式上的变化,表示关系、数、语气等语法意义的变化。

后来,斯多葛学派把代词和冠词从连接词中分出来,并且把名词分成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两类。

中古时期语言学发展简史

中古时期语言学发展简史

中古时期语言学发展简史语言学的发展史是语言学的一部分。

语言学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语言学的起源及书写系统的发明。

人类不断地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他们也尝试着了解语言这一交流的媒介。

关于语言的传说并不罕见。

最早的关于语言的神话出现在《圣经》里。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语言十分感兴趣,他们就语言的起源,词和意义的关系进行辩论。

这一辩论将他们分成两派:自然派和规约派。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发展史。

对语言学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对我们了解语言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大帮助作用。

整个语言学的发展史共分为五个部分:上古语言学、中世纪语言学、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十八世纪语言学和十九世纪语言学。

本文将对古代语言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古代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印度语言学、中国语言学、希腊语言学及罗马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一、早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就有了吠陀经和佛经,那是最早的语法公元八世纪,这两种经被以梵文形式口头传送。

印度人十分尊重语言,因此他们对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后由于语言研究的需要,印度人开始编纂字典,这种字典里的字与印欧语系所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

公元四世纪,印度语法学家帕尼尼编纂了第一本梵文语法书叫做八书。

印度人对语言的研究注重语言理论、语用、语音、音位及语法。

他们发现语言形式与语言的意思之间并没有内在的直接联系,由此得出结论:语言具有任意性。

印度学者还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与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这一研究同语言学家索绪尔后来提出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这一理论有异曲同工之秒。

印度学者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贡献最大的领域是语言学和音位学,他们观察和描述人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

直到十九世纪,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印度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二、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书写系统,甲骨文从周朝开始,写字课被纳入课堂教学当中。

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发比较语言学展,我们不能忽视古印度语言研究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富有成效。

巴尼尼(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梵语语法《八章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在巴尼尼之后,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更加兴旺,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法派别,尽管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语法著作的烙印。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方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研究;二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虽然直到18世纪末西方学者才开始大量接触到古印度学者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为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所作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其它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其为可能。

折叠编辑本段不同语言的同一源语虽然语言学界公认19世纪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比较语言学究时期,但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来确定冰岛语与英语的关系,进行了语言的比较研究。

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

虽然这是一本讨论方言问题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说话人的移居而造成的。

16世纪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都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感兴趣,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

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

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

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中,英国学者W. 琼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

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
• 词汇 • 印度也有词汇学, 但是它的内容本质上跟中 国词汇学不同: 它不解释词义。梵文死化后 很类似于规则的人造语言, 它的词汇再也没 有像活的语言那么大的发展与变化, 所以梵 文学家没感到编词典, 解释词义的必要。
印度
• 词法 • 印度学者在词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 们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发现了“ 词根” 、“ 后缀” 与“ 词尾” 三种主要造词单位; 对于造词法的概 念印度语言学家也很清楚, 他们构造的系统很完整。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 动词” , 因为它包含着句 子当中最重要的消息, 同时一般也无法省略。印度 学者也考察过不同词类在句子里的关系, 提出 “ 谓语” 概念后, 研究了它与名词(即主谓与动宾 结构)的关系; 同时他们也分析变格在句子当中的 作用等。
• 此时两国的语言研究都属于一种非本体研 究。在逻辑、文学、哲学的背景下发展起 来,时常处于一种杂烩式的研究状态中。
印度
• 时间:语言学在印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 背景:大概从那时候起,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作为印度文 学书写语言的梵文, 对时人而言几乎变成了一种类似外语 的语言, 它基本上被接近当时印度口语的白话文所替代。 到公元前四世纪末梵文已完全变成死语了。由于保留这种 完美的过去语言是未来世界的需要, 当时出现了很多著名 的研究者, 他们开始描写梵文的语言系统。他们对语言学 的最大贡献在于比较完整地描写了梵文的语音与词法系统。 这些成果即使从现代语言科学的角度来看, 也是非常大的 成就。
中国
• 中国语言学者主要研究词汇与文字 • 中国《尔雅》、《方言》、《说文解字》
与《释名》四部词汇学著作的出现已经说 明问题,中国那时开始出现语言学方面的 书估计跟在印度的原因相同: 因为《六经》 的语言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跟汉代语言的差 别已经相当大, 想懂五百多年前写的古 籍的语言, 这种需求引起了汉代经学的产 生与词汇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特点:印度更加理性,中国更加感性
• 印度: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古印度学者发明了一整套的专门术语,语 言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如全部阻塞音(塞音和鼻音)、摩擦阻塞音(擦 音)、半阻塞音(半元音)和无阻塞音(元音)要归功于古印度学者。 印度的语言学在研究方法上十分注重描写、观察和归纳。语法方面, 潘尼尼语法最显著的特色便是大量对于具体语法现象的描写和语法规 则的归纳。在语音方面,全面描写发音过程也是古印度语音研究的起 点。研究中古印度人对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揣摩和区分, 区别出了元音、半元音、塞音、擦音等音素,还注意到了声带在发声 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 中国:与古代西方学者擅长理性说明的做法不同,中国古代人乎更注 重自我的感悟,因此在语言研究中他们很少创制术语,即使有术语也 不加界定,更不加统一,这种局面似乎一直持续到近代。
总结:中国古典语言学的特点
• 1、研究背景方面:是对经典的阐释和解读的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 • 2、研究对象方面:注重书面语的死的语言的研究; 注重语言内部要素的研究,对语音词汇语法很有 建树;有专门研究语义的训诂学,有记录整理语 义的传统,有数不胜数的词典. • 3、研究方法:更偏重感性的层面
研究风格是很扎实很仔细
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语言学与古 印度语言学
小组成员:李皓、王晓燕、刘岑
我们讨论的时间段
• 中国古典语言学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到公 元三世纪初 • 古印度语言学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 三世纪
我们比较的方面:
• 两国语言学研究出现的时间及背景 • 两国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 两国语言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状态
中国
• 时间:起始于“ 百家争鸣” 的时代 • 背景:中国哲学家开始对语言的思考大体 跟印度、希腊同时, 即起始于“ 百家争鸣” 的时代。思考内容也基本一致: 墨子谈语言 与逻辑的关系; 荀子在儒学的基础上, 公孙 龙在名学的基础上各自发展了孔子的“ 正 名” 之论; 如此等等。
印度
• 印度语言学者主要研究词法、词汇与语音 • 语音 • 印度研究者想要尽可能详细地分析、描写词的发 音, 是由于诗学要保留词的原来声音的缘故。印 度的语言学家认为语音最小的单位是音节。这种 观点也反映于印度文字所谓天城书里。它一共有 三十六个字母, 每个字母表示辅音加元音a 的联 系。要是辅音不跟a 联合, 在这种情况下音节符 号要再加上特别的符号。印度学者也第一次用发 音位置来描写音节的发音, 这样他们又给后来的 发音语音学打下了基础
• 总结: • 在古代语言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印度, 因为 它研究语言学不但很全面, 而且在每个分支 里面的研究也相当成功,,中、印两国虽然 都研究词汇, 但是前者重视词义, 而后者却 更注意造词法。
• 我们也知道在一种语言之内发展最快的部分就是 词法, 然后是词汇、语音系统, 最后是固定性较强 的句法。活动、有变化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引起 人的兴趣, 反过来相对固定的现象人也许根本注意 不到。比较事物在时、空间的差别是人类学说最 古老的研究方法之一—比较法。 • 因为印度语言学家在很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收集了 不少反映印度语言的文献, 故从历时角度进行比较; 而我们认为,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时期对语言的 研究在从历时角度研究的同时还加入了共时研究 的成分,比如说杨雄的《方言》。
参考文献
• 古印度、古希腊与中国古代语言学比较 ——吴大伟 •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丛岩 《中西方语言学史之比较》-王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