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古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

合集下载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国王呀!我已放弃享受, 靠林中的野兽野草为生。 我已完全离开了社会, 我还要扈从干什么用?
(2.332)
(2.33.3)
善人中的魁首国王呀! 我还要那个军队干嘛? 我同我的一切都告别了, 请把树皮衣递给我吧!
(2.33.4)
2019/11/17
39
我现在马上就要走了, 把铲子和篮子递到我手。 我要在那一座森林里, 一下子住上十四个春秋。”
2019/11/17
26
主干故事:俱卢大战
俱卢族
大将:难敌 难将 奇耳 画军等 统帅:毗湿摩 德罗纳 迦尔那
11支大军
般度族
大将:坚战 怖军 阿周那 偕天 无种 统帅(参谋):黑天(毗湿奴) 7支大军
2019/11/17
27

2019/11/17
28
怖 军 中 毒
黑公主受辱
般 度 五 子 被 流 放 阿 周 那
《摩诃婆罗多》标明的作者是毗耶娑(这是音译, 而意译为“广博”),《罗摩衍那》标明的作者是 蚁们后来垤(这是意译,而音译为“跋弥”或“瓦 尔米基”)。两部史诗都各有涉及作者的内容,他 们不仅和史诗中的英雄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时 也进入史诗的情节。关于毗耶娑和蚁垤都有非常有 趣的传说故事。
婆罗多族
莎维德丽传
摩根德耶说:
尊敬的祖先之王向她讲述了自己要做 的事之后,为了讨她喜欢,又如实说明一 切:“这个人遵行正法,相貌英俊,美德 深广似海,我不能派手下人来带走他,由 此,我亲自前来。”然后,阎摩从萨谛梵 的身体中,用力牵出一个套索的、拇指大 的小人儿。这样,生命抽走,呼吸停止, 神采消失,身体僵硬,变得难看。就这 样,阎摩系着他,朝南走去。莎维德丽痛 苦不堪跟着阎摩走去。这位大福大德的女 子忠于丈夫,恪守誓愿,卓有成就。

古印度的两大史诗名词解释

古印度的两大史诗名词解释

古印度的两大史诗名词解释在古老而辽阔的印度次大陆上,有两部伟大的史诗,它们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亚洲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两部史诗分别是《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和《罗摩衍那》(Ramayana)。

这两部史诗的诞生不仅如同一座丰碑,见证了古印度社会的发展,也为人类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的选择和个人的责任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参考。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最长的史诗之一,共有十八个卷册,超过一百万个诗句。

它由印度古代传说中的大智者维雅萨(Vyasa)撰写,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9世纪时的印度次大陆。

史诗中通过数以百计的角色,展现了神、人、魔、仙等各种存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摩诃婆罗多》通过三条纵贯全书的故事线索,即「婆罗多家族的传承」、「克鲁舍特拉王子的冒险旅程」、「婆罗单本身的战争」,以极高超的叙事技巧,描绘了震撼人心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本史诗涉及了众多深刻的主题,如爱、友谊、道德选择、家庭关系、英雄主义等等。

《摩诃婆罗多》的智慧和洞察力激发了印度文化的繁荣,并为人们提供了对普遍价值观念的思考。

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也被誉为印度文化的无尽之宝。

它讲述了神王罗摩和他的妻子西塔之间艰难的生活经历,罗摩为拯救妻子而开展的冒险和战斗。

全书共包括七卷,约有五十万个诗句。

《罗摩衍那》的作者是古印度的大智者瓦尔米基(Valmiki),这部史诗被认为是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作品之一。

《罗摩衍那》通过一系列的冒险故事,涉及了众多主题,如爱情、家庭、忠诚、道德、勇敢等等。

同时,它也揭示出了一系列的教导,包括虚荣、仁慈、勇气、一个人所面临的艰难选择以及负起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罗摩衍那》以其鲜明的人物描写,以及辩证思考的方式,将人性的困境和妥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部史诗都以诗歌的形式被创作,通过古老的口传形式,并在数百年后被写入书面文字。

它们以古印度社会中的丰富文化和大量宗教信仰为背景,向读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角色。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

《罗摩衍那》
———情节人物
• 毗湿奴托生为十车王的四个儿子,罗 摩,婆罗多,罗什曼那。 • 罗摩娶悉多为妻。流放14年。 • 楞伽城,罗刹王劫走悉多,悉多囚禁。 • 神猴哈奴曼 • 火神,蚁垤仙人,地母,证明悉多纯 洁。 • 罗摩升天还原为毗湿奴大神,与妻儿 在天上团圆。
神猴哈奴曼
《罗摩衍那》
———内容分析
孙悟空的来源--中印文学关系
• 胡适:孙悟空《罗摩衍那》神猴哈努曼 • 鲁迅:孙悟空 志怪小说中的无支祁 • 陈寅恪:《中国文学中的印度故事》孙 行者与印度佛典舍利弗 --志怪小说与印度文学有直接联系, 胡适与鲁迅的争论追根溯源后应该是一 致的。
孙悟空与哈奴曼
有关研究,猴行者原始形 象是从泉州登陆而在中国 发展诞生并传播开的。 根据泉州人的讲古描 述,西塔上的猴行者是这 样的:目目周圆圆,鼻鞍 凹凹,嘴口尖嘟嘟,嘴边 凸腮腮,头壳套金箍,耳 仔挂耳环;顶身穿皮毛直 裰,项颈挂念珠,一直垂 到腹肚;裤腿扎绑带,脚 穿罗汉鞋;腰间左边挂一 卷经书一个葫芦,手卷到 肩头,露出发达的肌肉; 左手一支鬼头大砍刀,刀 尖指向右角,刀柄尾头有 一条丝带套在左手腕;右 手屈在胸前,用拇指和食 指捏一粒念珠。
吠陀文献 吠陀语是梵语的前身,语法繁琐、复 杂。阐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 义书》(基本为散文作品)加之四大本集 (总体为韵文作品),组成“吠陀文献”。
神话
神话发达的原因 1、印度宗教发展使然; 2、印度人重神话、轻历史的传统:没有专职 史官,苏多记帝王族谱,多把历史神话化; 3、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 4、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5、印度统一时间少,形象思维发达等。
雅利安文明 约BC17世纪到印度河流域, 以恒河平原
为中心,作为游牧民族形成农耕文化为基 础的乡村文化 。印欧语种流传。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课件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课件

道德元素
故事中体现了许多道德元素,如忠诚、勇敢、善良、 仁慈等。其中,对兄弟情谊的描绘尤为突出,体现了 印度古代社会重视家族和亲情的概念。
宗教元素
故事中涉及了许多印度教的神话和传说,如毗湿奴神 、黑天神等。这些神话和传说反映了印度古代社会的 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同时,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历 险经历,强调了个人的修行和悟道对于实现人生解脱 的重要性。
价值
两部史诗所传递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哲 学不仅对印度人民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对 世界文化有重要的贡献。这些史诗表现了人 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对于正义、 真理、爱与和平的追求。
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两部史诗的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两部史诗的文化遗产,印 度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立 法保护、资助研究、推广教育、建立博物馆 等。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保护 和传承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普及这两 部史诗的文化价值。
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故事背景:摩诃婆罗多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 公元4世纪之间,是印度古代最伟大的史诗之一。 它讲述了婆罗多家族的世仇和战争,以及主人公 阿周那的成长和救赎。
婆罗多家族:这是一个古老而尊贵的家族,拥有 强大的权力和财富。家族成员包括阿周那的父亲 坚战、他的兄弟们以及他们的盟友和敌人。
力量和重要性。
哲学元素
摩诃婆罗多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 学思想,如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 突、道德责任与后果等。这些思 想对印度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宗教元素
摩诃婆罗多融合了印度教、佛教 和耆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它强 调了信仰、祈祷和冥想的重要性 ,展示了灵魂的超越和救赎的可
能性。
03
罗摩衍那详解
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

第三节印度两大史诗

瑜伽和谐精神的典范: 俱卢族的统帅毗湿摩。 最高的和谐,是超脱这个世界, 退出人生这个舞台,复归于无 限的宇宙之中。
《罗摩衍那》 1、成书: 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形成的。 约成书于BC3、4世纪至AD2世纪之间。 2、作者: 编订者传说是蚁垤(音译“跋弥”)。 3、题意: “罗摩的漫游” 4、内容: 主要情节取自《摩诃婆罗多》的一个插话 《罗摩传》。史诗以英雄罗摩和其妻子悉多一生 的悲欢离合为主要情节线索。
湿婆Siva:也译“大自在天”,毁灭之神, 印度民众最为敬畏的神。万兽之王,四手 三眼,骑白象;主毁灭但更具保护和创造 功能,形成第二大教派Sivaism。
湿婆射杀爱神伽摩 湿婆吞毒汁 恒河的起源
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印度古代的百科全书。 “历史”或“历史传说” 。 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经典 《罗摩衍那》 取自《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传》。 “大诗”和“最初的诗”。 世界上最长的诗。 对梵文影响很大。
泉 州 开 元 寺 “ 像齐 天 大 圣 ” 猴 行 者
孙悟空京剧脸谱
哈奴曼皮影戏形象
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王哈奴曼 《西游记》孙悟空白描形象
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形象
印度“哈妈曼”绘画形象
季羡林:《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世界上许多流行民间的寓言、童话、小故事等
伊斯兰文化:8c进入,13c建王朝。 西方殖民文化:17c开始。
四大吠陀
成书时间:BC1500—BC500 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意为赞颂吠陀, 它的核心部分是颂神赞歌)《娑摩吠陀》(音乐 史籍,曲调集;娑摩即曲调之意);《夜柔吠陀》 (祭祀祷词及仪式,夜柔即祭祀);《阿达婆吠 陀》(关于咒语之书,巫术咒语诗集)。其中 《梨俱吠陀》最早,最有文学价值。 我国曾分别意译为《赞诵明论》《歌咏明论》 《祭祀明论》《禳灾明论》。 吠陀意为“知识、学问”,后转化成教义、 经典之意。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

印度两大史诗

印度两大史诗

印度两大史诗印度两大史诗分别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一.《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的书名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

全书分为18篇,长约10万颂(每颂两行),是世界上已知史诗中卷轶最为浩繁的。

印度的传统说法认为这部史诗是作者是吡耶婆(广博仙人)。

但是。

他仅是一个出现在史诗中的角色,而非真正的历史人物;而且,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显然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所以它只可能由历代诗人﹑歌手在漫长的口耳相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工而成,其成书年代大约在纪元前后。

《摩诃婆罗多》的内容围绕两大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故事展开;婆罗多王的奇武王有二子,长子持国自幼失明,次子般度主持政事。

持国有100个儿子,称为俱卢族,般度则生有五子,称为般度族。

半般度去修行,由持国继掌王权,般度五子张大后提出父位子承,收回王权,而持国的儿子不肯答应。

于是,双方围绕王权继承问题不断发生冲突,终于诉诸战争。

许多邻国也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事。

决战进行了18天,最后般度族取胜。

史诗通过两大王族的权势斗争,反映了古代印度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再现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并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持强凌弱的不义战争,表达了古代印度人民反对卑劣占有,追求家庭和睦,提倡亲情友爱,争取安定幸福的美好生活,渴求国家和平统一当权者施行仁政的理想。

史诗在铺排两大家族及其前因后果和叙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还加进了许多关于神学和哲学的片断,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篇以大神黑天训喻阿周那形式写成的诗体哲学著作《薄加梵歌》,该作品历来被印度的某些宗教派别奉为彰显其宗教哲学观念的圣典。

《摩诃婆罗多》的艺术特色表现如下:第一,用奇特幻想和真实描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第二,大量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发人深省的谚语,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运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在故事框架中置入大量独立的神话传说和游离于主干情节之外的长篇插话,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一、印度两大史诗印度有两大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

《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是一部叙述英雄罗摩(Rama)生平的史诗。

它由印度古代文学家瓦尔米基(Valmiki)创作,被认为是印度最重要的史诗之一。

故事讲述了罗摩的冒险旅程、战斗经历和他与妻子西塔(Sita)的爱情故事。

这部史诗探讨了道德、义务、忠诚和人性的主题,以及善与恶的斗争。

《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包含了众多故事和哲学思考的史诗。

它由印度古代文学家维亚萨(Vyasa)创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摩诃婆罗多》讲述了婆罗多王朝的兴衰、战争和英雄们的冒险经历。

这部史诗中的人物包括阿尔茨纳(Arjuna)、克里须那(Krishna)、卡猎那(Karna)等,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反映了道德、义务、荣誉等伦理和哲学问题。

这两部史诗都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们承载着印度文化、宗教和哲学的精髓。

它们被广泛传颂、演绎和诠释,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世界文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思想与艺术价值《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作为印度两大史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1《罗摩衍那》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道德和正义:《罗摩衍那》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主人公罗摩被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忠诚心的人物。

他面临着各种艰难抉择,通过坚持道德原则和履行自己的责任,展现了正义与善良的力量。

爱与勇气:《罗摩衍那》描绘了罗摩和他妻子西塔之间的深刻爱情。

他们的坚定信念和彼此的支持展示了爱情的力量。

此外,作品中也强调了英勇和勇气的重要性,通过战斗和战争场景展示了勇士们的英勇行为。

人性和道德困境:《罗摩衍那》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

作品中的角色经历了道德选择和矛盾,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对抉择的挣扎。

这种深入的人性描写使作品更具深度和现实主义。

宗教和哲学思想:《罗摩衍那》融入了印度教和印度哲学的元素。

附录2印度两大史诗

附录2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所表现的印度宗教哲学精 摩诃婆罗多》 神的宗旨与其说是冲突,不如说是和谐。 和谐是这部大史诗所要弘扬的理想。根据 大史诗中的《薄伽梵歌》 大史诗中的《薄伽梵歌》的理论,和谐统 一就是瑜伽。瑜伽就是要求人们以理性、 情感和行动去领悟自我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性,实现人与最高自我的结合。实行了瑜 伽的人就会使理智、情感和行为互相协调, 既履行人生的责任义务,又能超越于人生。
艺术特色
《罗摩衍那》的诗句情景交融,寓喜怒哀 罗摩衍那》 乐于山川河流的景色描写之中。其诗歌语 言较之《摩诃婆罗多》 言较之《摩诃婆罗多》,更为成熟老练, 洗练流畅,显然是经过细心雕饰而成,成 为古典梵语诗歌的先导。
哈奴曼: 哈奴曼:孙悟空的原型
影响
两大史诗不但开辟了印度文学的新时代,还极大 地影响了日后印度文学的发展,成为文学创作的 典范和取之不竭的灵感与题材的源泉。从古至今, 从迦梨陀娑到泰戈尔,无数诗人和作家都从这两 大史诗中吸取营养。他们有的改编,有的缩写, 有的翻译,效颦之作层出不穷。史诗的故事和人 物,还广泛地进入了印度的音乐、舞蹈、绘画、 雕刻等艺术领域。两大史诗已经渗透于印度人民 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们思想信仰和道德 规范的圣典。
主题
这部史诗描写的中心是一场无益而可怕的毁灭性 战争造成的悲剧。同时,史诗始终贯穿着婆罗门 教的基本教义,并试图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抽象 的哲学语言这两种方式阐述这些教义。 般度族和俱卢族堂兄弟进行的战争,被投射到一 个宇宙的大背景上。婆罗多大战是天神们与阿修 罗(妖魔)之间永恒的不断斗争过程中的一个片断。 妖魔) 根据史诗的说法,婆罗多大战表现了两个世界的 对峙,一个是化身为般度族的天神的道德世界, 一个是化身于俱卢族的阿修罗的非道德的世界。 在史诗的《初篇》 在史诗的《初篇》中,几乎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分 别在天神和阿修罗中间找到了位置。

印度两大史诗

印度两大史诗

22
宗教角度
两大史诗几乎包含了各个宗教派别教义
的基础,如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 耆那教、印度教。 这两部史诗被列入印度教的经典,尤其 是毗湿奴教派的观点。
23
社会历史批判的角度
人国、猴国、魔国争夺王权的斗争。
《摩诃婆罗多》写列国纷争 《罗摩衍那》所反映的是王国统一战胜 森林、流放、战乱的问题。 从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的 过渡
吠陀教 婆罗门教 佛教 耆那教 印度教
5
二、种姓制度


6
古印度文明的象征 婆罗门:祭司,掌管宗教文化 刹帝利:王族、武士,掌管政权武 力 吠舍:自由民、商人、手工业者、 富裕农民 首陀罗:从事最繁重体力劳动的人
三、古代印度文学
三个时期
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9
一、《摩诃婆罗多》
书名意思: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作者: 毗耶娑(广博仙人) 被称为: “历史传说” 成书: 公元前4世纪
直至公元4世纪 反映的是: 比较原始落后的印度西部文化 10
婆罗多族
↓ 恒河女神———福身王———贞信———波罗奢罗(仙人) ↓ ↓ ↓ ↓ 毗湿摩 花钏 奇武 毗耶娑(岛生黑仙人) 持国 (瞎眼) 般度(苍白) 甘陀利 贡蒂、玛德利 维杜罗 ↓ ↓ 俱卢族(百子) 般度族(五兄弟) (长子:难敌) (长子:坚战) (怖军、阿周那、偕天、无种) 共同的妻子:黑公主 象城
有诗歌之祖的崇高地位 被称为: “最初的诗”“大诗” “众诗中之最优秀者” 成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 展现了:比较先进的印度东部文化
17
输洛迦诗体
以古印度最流行的诗律输洛迦写成。
【每颂即一节诗,共32个音节, 分两行排列——双行诗体, 作四句吟唱,没有尾韵】

外国文学史(1.3.44)--【亚非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组古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之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1.3.44)--【亚非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组古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之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

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一、两大史诗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我国学者从20世纪初开始关注《摩诃婆罗多》,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苏曼殊在《文学因缘自序》中先后提到该史诗的价值。

随后,郑振铎在1927年出版的世界文学史巨著《文学大纲》中对《摩诃婆罗多》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介绍。

由此,现代中国的一般读者才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印度两大史诗的内容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1950年,曾旅居印度十年的台湾学者糜文开用散文体编译了两大史诗的缩写本。

在50年代以后的三十年间,它是台湾、香港读者了解两大史诗的唯一译本,而且,他对史诗的一些见解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在大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翻译家孙用根据印度学者罗莫什·杜德的英文节译本翻译的《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

此外,还有唐季雍、董友忱翻译的改写本,满足了普通学者了解史诗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金克木先生的支持带领下,中文版《摩诃婆罗多》翻译工程开始启动。

1986年,赵国华和席必庄先行译出第一篇《初篇》。

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金克木、赵国华、席必庄、郭良望翻译的《摩诃婆罗多》。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此书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在外文所前所长黄宝生先生的主持下,诸多梵文学者郭良、葛维钧、李南、段晴等通力合作、呕心沥血,历时十年,于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摩诃婆罗多》全译本。

全书共六卷,400多万字,付出了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努力,为我国研究印度文学、文化以及史诗理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虽然印度两大史诗的完整汉译工作近年来才完成,但是汉译佛经中的有关文献表明:至迟从公元三世纪起,中国人民就开始知道了这两部书,了解到其中比较详细的内容。

唐代以后的古籍中,《罗摩衍那》虽然不再被人提到,但实际上它已经悄悄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到本世纪初,印度两大史诗为人们重新提起。

鲁迅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

古印度两大史诗

古印度两大史诗

古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约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后400年之间,是世界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史诗,在印度文学和文化传统中,《摩诃婆罗多》被称作“历史传说”或“第五吠陀”,《罗摩衍那》则被称为“最初的诗”。

“摩诃”意思是“伟大的”
,“婆罗多”是印度古代王名,《摩诃婆罗多》的篇名,意为“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诗篇中提到史诗的作者是毗耶娑,意译为“广博仙人”。

他也被认为是一些往世书的编著者,但目前还无法
确定历史上实有其人。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摩诃婆罗多》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内容不断得到扩充,成书后依然长期以口传和抄本的形式存在,因此有许多不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直到19世纪才出现印刷文本。

《摩诃婆罗多》用梵文写成,全诗大约有十万颂。

颂是一种印度诗体,每一颂有两行诗,每行十六个音,其长度相当于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总和的八倍。

《摩诃婆罗多》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婆罗多族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权的斗争,串联起诸如创世神话、帝王谱系、政治制度、宗教哲学、律法伦理和天文地理等丰富内容。

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

印度的史诗古代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是著名的梵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字中最长的史诗。

它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的总和还多七倍。

印度—雅利安人的主要成就与其说是有形的,还不如说是无形的,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技巧和诗歌想像力方面。

雅利安人以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为文体,经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四部吠陀,世代口口相传。

吠陀包含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和后来的印度宗教。

与希伯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一样,它们也被视为神启,但由于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他们深信他们的神圣经文是“听来的”,而非受“启示”而得。

由于没有与吠陀同时代的任何文字材料,因而数百年后才写出来的吠陀就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长时段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时间为基督教纪元前的最后两千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

作为吠陀之一的《耶柔吠陀》,是一部奉献给祭司的手册。

主要来自土著居民民歌的《阿达婆吠陀》,是一部被认为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唤起渴望、或摧毁敌人的咒语目录。

四部吠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智慧之诗”或者“知识”),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的1000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

诗歌从敬畏与冥想的极致写到世俗的生活,表达了欣喜满足之情。

生动而富有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因陀罗惊天动地的事迹,他是位“劈开大山之腹”,让水流奔涌而出的“舞动雷霆的人”。

一首优美而率真的圣诗祈求黑天女神的保佑,因为她的光辉能“驱走黑暗”。

一首略欠崇高的诗描述了一个赌博者对其不幸之掷的悲叹,“一掷过高”,这使其妻将他逐出门户,并令其岳母憎恨他。

上佳的作品反映了诗歌对生活的高度感受。

古印度人已创作令人激动的史诗,用以纪念他们早期的历史,描写“英雄时代”个人的勇武和血腥的搏斗。

大约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出现的同时,雅利安的吟游诗人也在用两部伟大史诗歌颂印度的英雄时代,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它们的最后形成比吠陀晚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同样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2.古代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

2.古代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

第二节古印度文学一、概论(一)吠陀时期(BC2000——BC500)吠陀文化为雅利安人与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共同创造。

达罗毗荼人对雅利安人文化上的同化。

民族斗争转化为种族冲突,继而演化为种姓斗争和教派斗争。

种姓制:初始无此概念。

内部分化为三个阶级:僧侣贵族、世俗贵族、平民。

之后,土著民被成为“达萨”,种姓制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教形成,由吠陀教演化而来,约公元前7世纪,形成以吠陀文献为经典的多神教。

吠陀,意思是知识、学问、后转化为智慧、教义、经典之意。

四大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我国曾分别意译为《赞诵明论》《歌咏明论》《祭祀明论》《禳灾明论》。

成书时间约BC1500到BC500其中《梨俱吠陀》最早,最有价值。

吠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的前身,繁琐、复杂,称“吠陀语”。

阐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基本为散文作品)加之四大本集(总体为韵文作品),组成“吠陀文献”。

梵语“文献”“文学”是同一词汇,人们常说的“吠陀文学”是指吠陀文献中有文学成分,主要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

吠陀文献中包含一整套宗教哲学体系,雅利安人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吠陀教,后吠陀教发展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也奉吠陀为根本经典。

(二)史诗时期(BC500——BC400)大多部落已到城邦制1、《摩奴法典》婆罗门上层人物不但通过梵书、奥义书从宗教、哲学的角度为种姓制度大造舆论,而且还直接通过立法手段,来强制推行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有众多法典、法经,其中以《摩奴法典》最为著名。

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内容庞杂,涉及法律、宗教、哲学、政治、伦理、习俗等问题。

它本身虽不是文学作品,但也记载了不少神话和传说。

全书的写作通过众仙人向被神化了的至圣摩奴请教法律,摩奴及他的儿子跋梨求向他们一一道来的形式展开,类似今天的记者组采访知名学者一样,颇具文学手法。

人生四行期规定印度教徒一生须经历以下4个阶段:梵行期,从师习艺、研修吠陀;家居期:娶妻生子,经营家业;林栖期:入林苦修,修身养性;遁世期:服务四方,以求解脱。

外国文学第三讲 古代史诗

外国文学第三讲  古代史诗

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
• 吉尔伽美什从恩启都这个对象化的“我”中认 识了自身。 • 死亡意识推进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由于意 识到自身存在的限度,才可能进而去思考在这 个必然限度中怎样争取自由。换言之,人知道 了必然死,才进而知道如何生的问题。死亡是 人类最大的恐惧。所以,对死的关注可视为人 生哲学的开端,对永生不朽的探索追求,是世 界文学史上许多民族在神话阶段所共有的憧憬。
生命树(Tree of Life)
• 神话学家们认为,《吉尔伽美什》中的 长生草是最早见于文献的“生命树” 。 在世界文学中,与吉尔伽美什寻求生命 之草的故事在性质上最接近的可以说是 中国神话中后羿与嫦娥的传说。都是克 服死亡这一母题的重现。
苏 美 尔 人
楔形文字
•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阿卡德、古巴比 伦、亚述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体系。大约从公元 前2000年代开始,楔形文字便向西亚地区广泛 传播,赫梯人、腓尼基人、埃兰人、波斯人都 接受了这种楔形的书写方式。故此,楔形文字 被誉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在西方世界中, 希罗多德的《历史》曾提及“亚述文字”。不 过,历史已将它湮没、失传。近代世界最早发 现并给予命名的是意大利17世纪旅行家瓦利。 经德国的格罗特芬特和英国的罗林逊、乔治· 史 密斯等于19世纪50年代译读出来了。
第三讲 古代史诗
教学目的:
• 了解史诗的定义,史诗与神话之间的关系,史诗与史 书之间的区别,东西方史诗在布局和发展上的特点, 东西方史诗的异同; • 了解两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掌握古代巴比伦文学 主要成就,把《吉尔伽美什》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的范 本进行深入分析; • 了解印度文化的特点,掌握古代印度文学的历史分期 及主要成就,印度文学发达的神话和寓言传统,了解 印度两大史诗的结构、内容、思想内涵,通过研读印 度两大史诗深入认识印度社会,认识达磨——印度传 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了解荷马史诗琉斯的脚后跟”这 一文学隐喻看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

52第三节 古印度两大史诗

52第三节 古印度两大史诗

• • • • • • • •
2.种姓制度特征: 第一是严格的等级制。 第二是与职业相联系。 第三世袭的原则 。 第四是种姓之间的隔离性。 3.种姓制度的影响: 第一,种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 第二,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具有超稳定性。
(二)印度的宗教
• • • • 1.婆罗门教。 (1)崇拜三大主神。 (2)“业力轮回”的理论。 (3)“梵我一致”。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 体的阿特曼(灵魂,我)结合并相等同,建 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 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 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 上是同一的。
相思咒
• • • • • • • • • 这一指要把你掀起, 使你在床上睡不稳。 爱情的箭真凶狠, 我用来刺进你的心。 相思当箭羽, 爱情当箭头, 不移的意志当箭杆, 爱情的箭瞄得准, 一直刺进你的心。
(二)史诗往世书: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图为吴哥窟壁画上有关《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内容
青蛙欢迎雨季
• • • • • • • • 雨季到来了,雨落了下来, 落在这些渴望雨的青蛙身上。 象儿子走到了父亲的身边, 一个鸣蛙走到另一个鸣蛙身旁。 一对娃一个揪住另一个, 他们在大雨滂沱中欢乐无边。 青蛙淋着雨,跳跳蹦蹦, 花蛙和黄蛙的叫声响成一片。
赞颂天神因陀罗
• • • • • • • • “给人类带来滋 润的霖雨”, 他使摇荡的地球恒定, 他给原始的山岳形体, 他举起拱环的穹苍, 他划分浩瀚的天空, 他是——听着我的歌—— 因陀罗,宇宙的统治者!
• 核心故事是婆罗多族内 部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 王位的斗争。 • 基本思想倾向是:在战 争问题上,同情代表正 义的般度族,谴责代表 非正义的俱卢族;在政 治体制上,反对长期分 裂割据,要求实行统一 联合;在君主选择上, 排斥难敌这个残暴的君 主,拥护坚战这个贤明 的君主。

印度版“春秋战国”纷争,两大史诗你读懂了多少?

印度版“春秋战国”纷争,两大史诗你读懂了多少?

印度版“春秋战国”纷争,两大史诗你读懂了多少?主页君今天先和大家一起聊聊《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其间故事曲折壮烈、催人泪下,其虐心指数直追主页君最近喜爱的《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相信如果有有心人将其延展,写成小说,一定会成为网络爆款。

事实上,百年前欧洲的歌剧已经引用了其中的小插话,改编成舞台剧,并获得成功。

上图: 《摩诃婆罗多》和速成的当代网络小说相比,《摩诃婆罗多》的成书过于漫长,据说是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这漫长的800年中,经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口口相传、不断加工和扩充,才形成目前的规模和形式。

《摩诃婆罗多》的字面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全书共分十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作者: 毗耶娑(Vyāsa)这部史诗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但很难断定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他既被称作这部史诗的作者,又是这部史诗中的人物。

按照史诗本身讲述的故事,毗耶娑(也就是作者)是渔家女贞信在嫁给象城的福身王之前所生的私生子之一。

上图:毗耶娑(Vyāsa)贞信和福身王生下的另外两个儿子花钏和奇武先后继承王位,都没有留下子嗣就去世了。

于是,母亲贞信找来在森林中修炼苦行的儿子毗耶娑,提出让他与兄弟奇武的两个遗孀交媾,延续家族香火的要求。

为了国家和子民,毗耶娑答应了母亲的请求,并和兄弟的两个遗孀分别生下两个儿子持国和般度。

然后,毗耶娑仍然隐居森林,但他目睹和参与了持国百子(俱卢族)和般度五子(般度族)两族斗争的全过程。

在般度族五兄弟(也就是作者的五个孙子)升天后,毗耶娑用了三年时间创作了这部史诗。

史诗中心故事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

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

持国虽有残疾,但却生有一百个儿子,长子名叫难敌。

般度虽承王位,诞只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名叫坚战。

这便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被称作“俱卢族”;后者被称作“般度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company slogan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与情节
1、《摩诃婆罗多》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印度教把四吠陀当作宗教神圣经典,《摩诃婆罗 多》又被认为是阐明印度教全部实质的“第五吠 陀”,它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 “酥酪中的醍醐,医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海洋, 四足兽中的牛”。 一部能征服敌人、占领土地的“胜利之歌”。 “史诗中的史诗”。
Your company slogan
迦梨陀娑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古典梵剧的最 高代表,“印度的莎士比亚”。
“迦梨陀娑”的意思是“迦梨(时母)女神的奴仆” 抒情长诗《云使》 三部传世剧作:《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 婆湿》、《沙恭达罗》。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迦梨陀娑列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加以纪念。
Your company slogan
《沙恭达罗》
席勒在一封信中断言:“在古希腊没有一部诗剧 能够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 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1791年歌德曾写诗赞美说:“倘若要用一言说 尽——春花秋实,大地天国,心醉神迷,惬意满 足,那我就说‘沙恭达罗!’”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薄伽梵歌》
宗教哲学诗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的神圣经 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有极 大的影响。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之核心, 《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的一种不可缺少 的诠释。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古印度文学的总体特质
文学内容的泛神化; ——文学作为宗教的组成部分,是以“超自然”为 中心的“神本主义”文化的体现;文学的根本目的是 将观念中的神的形象呈现出来; 文学现象的泛众生化; ——“终生”指的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人 和诸种动物,由此形成“众生平等”观念、人体形象 终生化、神之形象泛众生化; 文学形式的泛音乐化; ——文学作品在语言、情节、结构布局等方面上, 普遍存在着与音乐作品相类似的某些特征;
Your company slogan
史诗
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 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形象, 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 史诗说是世界通行的说法,沿用了18、19世纪的 欧洲人的定义。而印度传统习惯是把《摩诃婆罗多》 称为“历史传说”,称《罗摩衍那》为“大诗”。
进入巴比伦
进入印度 (前1750左右)
伊朗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种族,同一文化 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关系密切。
Your company slogan
圣河 “恒河母亲”
Your company slogan
阿育王(约前273—前232)
月护王的孙子 孔雀王朝最伟大的 人物,被史学家认 为是世界文明史上 最杰出的当政者之 一。 尚佛、礼佛、拜佛
Your company slogan
基本内容
三种成分的有机结合: 一是阿逾陀城宫廷阴谋的传说; 二是罗摩因悉多被劫而与十首魔王罗波那大战的故事; 三是一些自然神话。
Your company slogan
《罗摩衍那》
印度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深得人民的喜爱。正如 诗中所说:
只要在这大地上, 青山常在水常流, 《罗摩衍那》这传奇, 流传人间永不休。 印度教圣经
Your company slogan
三种内容:
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 的战争; 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初篇》和 《森林篇》; 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德规范等非 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出现在《毗湿摩篇》、 《和平篇》和《教诫篇》,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 出现在第六篇即史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
除了《吠陀本集》外, 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 义书》(200多种)。
Your company slogan
吠陀语
《吠陀本集》大都使用诗体,所使用的语言叫“吠 陀语”; 吠陀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从左到 右横写,属于印欧语系,是印度的“雅语”,有如中 国的“文言文”,也是印度古典梵语的前身。
电影《阿育王》海报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古代印度文学
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2、史诗时期文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3、4世 纪) 3、古典时期文学(公元前后——12世纪) 。
Your company slogan
1、吠陀时期文学
又叫做吠陀文献 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吠陀”原意是知识、学问、 智慧,后转化为教义、经典之意。
Your company slogan
问题意识:学习方法之一
核心问题: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如 何体现古印度文学的总体特质,与古希腊荷马史诗 有何区别? 分枝问题: 1.古印度文学的总体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何谓狭义吠陀文献和广义吠陀文献? 3.《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如何? 4.古印度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怎样?
Your company slogan
两大史诗
全球最长的史诗,仅《摩诃婆罗多》的篇幅就是荷 马史诗总和的8倍,全部《圣经》篇幅的3倍。 以古代印度最流行的诗律输洛迦写成。每颂即一节 诗,共32个音节,分两行排列——双行诗体,作四句 吟唱,没有尾韵。 《摩诃婆罗多》10万颂,即20万行;《罗摩衍那》 2.4万颂,即4.8万行。
有狭义的吠陀和广义的吠陀之 分
Your company slogan
狭义的吠陀文学
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 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 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 《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
Your company slogan
广义的吠陀文学
Your company slogan
基本结构
10万颂,分为18篇: ①初篇;②大会篇;③森林 篇;④毗罗吒篇;⑤备战篇;⑥毗湿摩篇;⑦德罗 纳篇;⑧迦尔纳篇;⑨沙利耶篇;⑩夜袭篇; 11妇女篇;12和平篇;13教诫篇;14马祭篇;15林 居篇;16杵战篇;17远行篇;18升天篇。 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 实际上这是一部独立著作。
2、《罗摩衍那》
书名意为“罗摩传”或“罗摩的漫 游”。 这部史诗在印度被称为“最初的 诗”、“大诗”、“众诗中之最优秀 者”。 蚁垤被誉为“最初的诗人”,具 有诗歌之祖的崇高地位。
Your company slogan
基本结构
全诗共分七篇: (一)童年篇(序曲); (二)阿逾陀篇(宫廷阴谋,罗摩被流放); (三)森林篇(林中生活,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 走); (四)猴国篇; (五)美妙篇; (六)战斗篇; (七)后篇(补叙罗波那、哈奴曼的事迹,悉多入地, 罗摩归天)。
Your company slogan
(一)两大史诗形成之谜
《摩诃婆罗多》标明的作者是毗耶婆,这是音译, 意译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 《罗摩衍那》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这是意译, 音译为跋弥或瓦尔米基。 印度两大史诗的形成是一个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 础的长期流动、不断膨胀的漫长过程,带有流动性、 随意性和开放性,是印度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Your company slogan
一、古代印度文明
中国古籍称之为 “身毒”、“天竺”、“贤豆”等。 “印度”,美好明亮之意。
摩汉卓达罗、哈拉巴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笈多王朝 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 种姓制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 陀罗。 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
Your company slogan
世界最长的史诗
据1979年版《圭内斯世界纪录大全》载:中亚地 区吉尔吉斯民间叙事诗《玛纳斯》长达50多万行, 比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长约1/5。 另据1984年7月10日《人民日报》载:中国藏族史 诗《格萨尔王传》长约60多部,近200万行。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格萨尔王传》 约有100多部,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达50多部。 但《格萨尔王传》比《摩诃婆罗多》晚1000多年, 把印度两大史诗誉为“最长”是长期以来世界通行的 说法。就形成书面形式之早和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 响这点来说,用此旧说也有合理处。
第三讲 古印度文学与两
大史诗
学习目标
了解印度文化的特点,特别注意印度历史上宗教派 别的更迭、教义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种姓制度对印 度社会千百年来的影响; 掌握古代印度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印度文 学发达的神话和寓言传统; 通过研读古印度两大史诗深入认识印度社会,认识 达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通过比较古印度两大史诗和古希腊荷马史诗的异同, 进一步加强对东方史诗的认识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 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 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
考古发现,在古代印度西北部的摩汉卓达罗和 哈拉巴两个地方(现均属巴基斯坦),大约在公元 前3000多年时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 业,有初具规模的城市居民点,还有文字符号 和图画。
这是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Dravida)创造的古老文化(公元前2500—前1750)。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印度雅利安人
约BC2000
雅利安人 (伏尔加河流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