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印度文学与中国
亚洲文学知识点总结
亚洲文学知识点总结亚洲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学传统的大洲,其文学作品包括了古老的传统文学、现代经典作品和当代新锐作品,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和风格。
在亚洲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的民间传说、宗教文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总结亚洲文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常见的作品、著名作家、文学流派和主题等内容。
一、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学传统之一,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在古代,中国文学以诗歌为主,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散文方面,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沈从文的《边城》等作品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同时,中国还有着诸多优秀的现代作家,比如余华、王小波、路遥等人,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
二、印度文学印度文学同样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传统,其作品涵盖了吠陀文献、史诗、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其中,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两部被誉为印度文学的经典之作,而泰戈尔的《飞鸟集》更是成为了印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印度还有着一大批优秀的现代作家,如阿南德·帕姆、奇特兰·巴布等人,他们的作品也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三、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文学传统之一,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著称。
在古代,日本有着众多的诗人和文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
在近现代,太宰治、川端康成等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现代日本文学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如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人,他们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并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四、韩国文学韩国文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亚洲文学传统,其作品以深刻的人情味和独特的审美情感而著称。
在古代,韩国文学以诗歌、小说和戏剧为主,其中尤以竹林七贤的作品最为著名。
而在近现代,金庸、沈昌永等作家创作的作品也成为了韩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韩国还有着一大批新锐作家,如沈恩真、常奇秀等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印度文学1
轮回业报与 “羯摩”(业、行为)
知识之道、行为之道、敬神之道
4、摩奴法典 人生四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
2019/6/1
21
两大史诗
一.关于史诗(epic)
指古代叙事诗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历史事件,或以
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
神话色彩。
(《辞海》)
指一个民族在它的幼年阶段即从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用诗
27
(1)作者:毗耶娑(Vyāsa,广博仙人) (2)内容: 18篇
《初始篇》《大会篇》《森林篇》《毗罗吒》 《备战篇》《毗湿摩篇》《德罗纳篇》 《迦尔纳篇》《沙利耶篇》《夜袭篇》 《妇女篇》《和平篇》《训诫篇》《马祭篇》 《林居篇》《杵战篇》《远行篇》《升天篇》 主干故事(2万颂)“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插话 故事、哲学、政治、宗教、法律、风俗等
享受牺牲,升华物外。
泛神论
2019/6/1
9
《梨俱吠陀》10卷,1028首, 形式:“梨俱”
特梨希杜波诗律:4行,11音节/行,后4长-短-长-自由 迦耶特利诗律:3行,8音节/行,后4短-长-短-自由 格提诗律:4行,12音节/行,后5长-短-长短-自由
内容:
歌唱大自然:黎明女神、雨季、印度河 颂神诗:因陀罗、阿耆尼 、苏摩
2019/6/1
17
造物主大梵天 (Brahma)
2019/6/1
18
2019/6/1
仁慈的保护神毗湿奴(Visnu)
19
2019/6/1
湿婆与妻子雪山女神
20
2、森林书 8种 人与自然、灵魂、鬼神的关系
3、奥义书 200多种
“梵”(Brahman)“我”(ātman) “梵我同一”(Brahmātmaikym) “宇宙即梵,梵即自我”
中古印度文学
却仍会在每一座有山花香气的山上淹留,
但愿你能努力加快脚步,
如7果/4/见201到9 孔雀以声声鸣叫向你表示欢迎而泪珠盈眸。
32
尼文耶河以随波喧闹的一行鸟为腰带, 露出了肚脐的旋涡,妖媚地扭扭摆摆; 你在路上遇见时就去饮一饮她的美味吧, 因为女人第一句情话就是弄风情的姿态。
过河后,美丽的云啊!信度河缺水瘦成发辫,
25
基本概念: 味、韵、情、色 、庄严 、相宜 曲语、惊奇、风格、诗德、诗病等
《舞论》(36章)
味:事物的本质、精华、精英 “味产生于情。” 情:它们使人感受到有语言、形体和真情的艺术作
品的意义 艺术作品或表演所唤起的人的审美情感效应
韵:能暗示超越表示义的暗含义的词音和词义
7/4/2019
26
庄严:艺术中形式美
后云
34
我在藤蔓中看出你的腰身,在惊鹿的眼中, 看出你的秋波,在明月中我见到你的面容, 孔雀翎中见到你的头发,河水涟漪中见到你秀眉挑动, 唉,好娇嗔的人啊!还是找不出一处和你相同。
我用红垩在岩石上画出你由爱而嗔, 又想把我自己画在你的脚下匍匐求情; 顿时汹涌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在图画中残忍的命运也不让你我亲近。
我有时向空中伸出两臂去紧紧拥抱,
只为我好不容易在梦中看见了你;
当地的神仙们看到了我这情形,
也不禁向枝头洒下珍珠似的泪滴。
7/4/2019
35
南来的风曾使松树上的芽蕾突然绽开, 它沾上了其中津液因而芬香扑鼻; 贤德的妻啊,我拥抱这从雪山吹来的好风, 因为我想它大概曾经接触过你的身体。 …… 如何能够使漫漫长夜缩短成一瞬? 如何能够使白昼任何时都化热为凉? 俊眼佳人啊!我的心怀着这样的空想, 已因与你分离的难堪痛苦而陷入绝望。
第三讲 古印度文学与两大史诗
(二)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与情节
1、《摩诃婆罗多》题意:“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印度教把四吠陀当作宗教神圣经典,《摩诃婆罗 多》又被认为是阐明印度教全部实质的“第五吠 陀”,它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圣经。 “酥酪中的醍醐,医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海洋, 四足兽中的牛”。 一部能征服敌人、占领土地的“胜利之歌”。 “史诗中的史诗”。
Your company slogan
迦梨陀娑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古典梵剧的最 高代表,“印度的莎士比亚”。
“迦梨陀娑”的意思是“迦梨(时母)女神的奴仆” 抒情长诗《云使》 三部传世剧作:《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 婆湿》、《沙恭达罗》。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迦梨陀娑列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加以纪念。
Your company slogan
《沙恭达罗》
席勒在一封信中断言:“在古希腊没有一部诗剧 能够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 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1791年歌德曾写诗赞美说:“倘若要用一言说 尽——春花秋实,大地天国,心醉神迷,惬意满 足,那我就说‘沙恭达罗!’”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薄伽梵歌》
宗教哲学诗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的神圣经 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都有极 大的影响。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之核心, 《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的一种不可缺少 的诠释。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古印度文学的总体特质
文学内容的泛神化; ——文学作为宗教的组成部分,是以“超自然”为 中心的“神本主义”文化的体现;文学的根本目的是 将观念中的神的形象呈现出来; 文学现象的泛众生化; ——“终生”指的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人 和诸种动物,由此形成“众生平等”观念、人体形象 终生化、神之形象泛众生化; 文学形式的泛音乐化; ——文学作品在语言、情节、结构布局等方面上, 普遍存在着与音乐作品相类似的某些特征;
印度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印度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1. 语言分类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印度仍然有超过2000种语言和方言被使用,其中一些甚至无法互相理解。
根据印度宪法,印度承认22种语言的官方地位,这些语言被称为印度联邦制的主要语言。
印度的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印欧语系和德拉维语系。
其中,印欧语系是印度最主要的语言家族,包括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雅拉姆语等等。
而德拉维语系则是属于土著语言,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区。
中国官方语言是汉语,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被超过10亿人使用。
此外,中国还有少数民族语言,数量达56种。
尽管如此,在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维吾尔语、藏语等几种语言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文学风格印度文学深受宗教和哲学影响,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神秘气息和精神内在。
其中,最著名的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拉姆史诗》,分别讲述了两位印度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拉玛和克里希纳的历险故事。
此外,印度文学作品还包括了许多短篇小说、传记和戏剧。
与印度文学不同,中国文学以描述现实生活和揭示社会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古代传统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沈从文的《边城》等。
另外,中国古典诗歌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著名的是唐诗和宋词。
3. 文化特征印度文化鼓励个人通过死后的重生实现救赎。
因此,大多数印度文学作品都包含了关于转世和灵魂的主题。
此外,印度也以丰富的宗教节日、华丽的服装和舞蹈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注重孝道和尊重传统价值观。
另外,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文明的诞生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华丽的文化遗产。
对于印度和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区别,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三个要点。
这两个国家有着独立的语言、不同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都使得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中国文学与印度文学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比较分析于静 山西大学摘 要:超自然因素在戏剧中的运用并不罕见,它是作者将自己的幻想化为具体的舞台形象,直接参与舞台表演,给予观众以视觉、心灵的冲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牡丹亭》和《窦娥冤》两部作品可以说是超自然因素运用的典型代表。
而在印度文学作品中,迦梨陀娑的七幕剧《沙恭达罗》也十分典型,并与中国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词:超自然因素;戏剧作者简介:于静(1998-),女,汉族,山西大学,山西省太原市人。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163-01一、超自然因素的种类归纳笼统地说,超自然因素就是指那些我们用已有的科学规律无法解释的现象,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如神仙、鬼魂、妖怪;二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拥有法术或先知能力的人,如巫婆、道士、预言家;三是一些不能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清楚的灵异事件,比如诅咒的应验和前世今生的轮回等。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中国戏剧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牡丹亭》更是登峰造极:“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中的超自然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花神、判官等神仙鬼怪的戏剧角色,另一类是主人公的奇异经历。
花神和判官等角色的安排,虽然并不是故事发展的主要人物,但不可或缺。
而主人公杜丽娘既有“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真容,传于世而后死”的经历,又在死后寻觅梦中人并与之幽会,不避礼教,自荐枕席,直至开棺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妇。
汤显祖在为《牡丹亭》作题词时写到:“天下女子,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真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结构新奇而又情节曲折。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著名的悲剧。
其中的超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窦娥死前三桩誓愿的实现和她冤魂复仇的成功。
印度文学在中国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物刊名: 文学遗产
页码: 144-154页
主题词: 印度文学;中国;文化关系;文学作品;材料;古典;洛神;曹植
摘要:羡林按:这是二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记得是讲课时发给同学作参考用的。
观点当然是当时的观点,材料也是当时的材料。
现在重读一遍,觉得尽管已经过了那样长的时间,但是里面的材料还是很有用的。
而且在这方面还没有见什么人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这样一来,我保留这一篇东西就不仅仅是敝帚自珍了。
最近几年来,印度朋友对中印文化关系的研究表现出令人欢欣鼓舞的热情。
他们翻译了不少的中国文学作品,现代的有,古典的也有,比如曹植
的“洛神赋》之类。
但是关于文学方面的系统的著作却还没有见到。
印度与中国东方文化的异同对比
印度与中国东方文化的异同对比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印度和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重要文化遗产的国家,在东方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印度与中国的东方文化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宗教信仰1. 印度:印度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其中印度教是最主要的宗教。
印度教崇拜多神,有各自的特定形象、事迹和象征物。
2. 中国:中国的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一些传统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道教则重视个人修养和追求长生不老。
二、语言文字1. 印度: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语言之一,主要使用印地语和英语。
此外,每个邦也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如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
2. 中国: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方言和少数民族的语言。
三、哲学思想1. 印度:印度的哲学思想深受印度教和佛教影响,强调个人心灵的觉醒和灵性的发展。
例如,印度的瑜伽和冥想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 中国:中国的哲学经典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行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道的追求,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和秩序。
四、艺术与文学1. 印度:印度的艺术和文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印度舞蹈和音乐普遍崇尚宗教故事的演绎。
印度文学中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戏剧《梨园春》享誉国际。
2. 中国: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杂技、中国画等。
文学方面,中国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及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
五、饮食文化1. 印度:印度人以素食为主,大部分宗教信仰禁止吃牛肉。
辣味是印度菜肴的重要特点,如咖喱和香料的使用非常普遍。
2. 中国:中国饮食文化悠久,八大菜系各具特色。
中国人崇尚均衡饮食,讲究营养和口味的搭配。
六、社会礼仪1. 印度:印度社会对家庭和长辈的尊重有很高的要求。
印度人在面对长辈或重要场合时会合十礼(合手鞠躬),并遵循身份和阶级的规范。
2. 中国:中国社会注重家族和尊重长辈,也有许多传统的社交礼仪,如敬茶、鞠躬、让座等。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
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古代中国和印度作为东亚和南亚地区两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国家,其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领域。
两个国家之间在语言、哲学、艺术和宗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着交流与相互影响。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的基础。
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文字传统。
在语言方面,中印两国有很多共同之处。
比如,中印两国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印欧语系。
虽然语法和词汇上存在差异,但在音韵和词义上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梵语和中文都是古代汉藏语系中的重要语言,梵文在佛教传播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哲学是中国和印度两个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以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而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为代表,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两国在哲学思想上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了人类的解脱和生命的意义。
各自的哲学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和借鉴。
此外,艺术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灿烂的绘画、雕塑和音乐艺术传统。
中国的山水画和印度的瑜伽雕塑都是两国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表达了两国民众对自然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拜。
在音乐方面,印度的印度音乐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是独特而又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们通过音乐的艺术语言传达了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最后是宗教。
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巨大,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迎接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对中国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尤其是影响了印度的修行和瑜伽思想。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涉及了语言、哲学、艺术和宗教等多个层面。
两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相互借鉴,共同构建了东亚和南亚古代文明的瑰宝。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读书:目的和前提》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读书:目的和前提》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材定位】《读书:目的和前提》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3篇课文,这篇课文是黑塞写作的一篇文艺随笔。
阅读这篇文章前,要通过搜集材料,了解黑塞的生平经历,了解到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这篇文章,就是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意义的一篇文章。
整篇文章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筛选提炼每一部分的核心观点,辩证地分析比较,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同时,找出文中关于读书与修养的名句,细加体会。
【素养目标】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3.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4.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读书的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从小我们就知道的一句良言,至今,还是否在践行?十余载的求学生涯,每日与书本打交道的你,可曾思考过“读书”的真正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黑塞的一篇文化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黑塞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
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
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2.了解时代背景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特色
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文字的组织和表达,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这种特色既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上,也表现在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特色。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其文学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小说以清代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
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迥异,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另外,小说中大量使用诗词,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和精致。
第二部分:印度文学的民族特色印度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史诗,被誉为印度的国宝。
这部史诗以英雄主义为主题,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描摹,展示了印度文化中的信仰和价值观。
史诗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彩,有睿智的智者、勇武的英雄和善良的公主,彰显了印度人民坚韧勇敢的精神。
第三部分: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色日本文学虽然鲜有大量传世之作,但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题材吸引了世界的注意。
例如,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以猫的视角观察和描述人类社会,既幽默又犀利。
通过对日本社会的讽刺和揭示,展现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幽默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此外,日本文学中常常融入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俳句等,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致和雅趣。
第四部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文学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思想的探索而闻名。
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通过对主人公罗迪翁·罗斯科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探讨了罪恶与救赎的问题。
小说中充满着俄罗斯文化中的悲观主义和思想深度,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性。
同时,俄罗斯文学中也经常展现出广袤的大地和苦难的历史背景,这种壮丽和沧桑成为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特色之一。
结论: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是多样而丰富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都展现了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印度文学在中国读后感
印度文学在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个大数据模型,我没有实际的阅读经验,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印度文学在中国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印度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作品包含了宗教、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作品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印度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为中国读者提供新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
同时,印度文学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例如《摩诃婆罗多》、《拉姆亚纳》等作品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此外,印度文学中还有很多优秀的现当代作家,如阿米甘·迪布、阿鲁恰莫·奥斯塔帕、阿尔蒂·库斯拉尼等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涉及了生活、社会、政治、心理等方面的主题,可以为中国读者提供更加立体、深入的印度文化认知。
总的来说,印度文学在中国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印度文学作品,更加全面地了解印度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享受其艺术和思想上的魅力。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3.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1
读书:目的和前提《读书:目的和前提》是黑塞写作的一篇文艺随笔.他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
文中,作者阐述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2。
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3. 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联系阅读,了解读书给人带来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课前进行拓展阅读,就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读书:目的和前提》一、作者档案【简历】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评价】德国作家、诗人.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二、背景链接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
印度文学史整理(中印对照)
印度文学史整理(中印对照)
开头
印度文学是一个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尽管从历史上看,印度与中国南亚相邻,但两个国家的文学有着不同的发展和特点。
本文旨在对印度文学史进行整理,并与中国文学进行比较。
古代文学
* 印度古代文学以吠陀经为代表。
吠陀经包括很多篇章,其中《摩诃婆罗多》、《拉姆史诗》、《布哈拉塔》等被认为是古代印度文学的杰作。
*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诗经》、《楚辞》等。
中国古代文学也有诸多杰作,但在形式和类别上又有所不同。
中古文学
* 中古时期,印度的文学成果颇为丰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名著”:《罗摩衍那》、《大涅磐经》、《浮屠经》和《瑜伽经》。
* 在中国,中古文学是诸多流派并存的时期。
其中唐诗是中国
文学的代表,其统一而清新的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近代文学
* 近代印度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这一时期,印度文学多元化、开放性强,反映了时代的多样性。
* 而中国的近代文学则包括了《红楼梦》、《金瓶梅》等。
这
些作品在揭示社会现实、反映人性缺陷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结论
印度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国家的文学
都有其独特的代表作品和风格,但也有着相通之处。
本文所述只是
两个文化的冰山一角,希望读者对印度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古代的印度和中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这种交流不仅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有所表现,更体现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医学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尝试回顾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其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传播,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
而佛教的传入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2世纪,汉朝时期的中国僧人鸠摩罗什带着佛经从西域传入中国,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婆罗门教的压迫以及人们对彻底解脱的渴望密切相关。
佛教在印度影响了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并通过佛经和修行方法的传播而逐渐扩散到印度以外的地区。
二、印度文学的传播古代印度的悠久文学传统不仅在本土深受推崇,也透过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
其中,《摩诃婆罗多》被誉为是古印度史诗的瑰宝,其故事情节丰富多样,凝聚了印度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这部史诗通过翻译和解读,被引入到中国,对中国文学的演绎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唐朝,一些文士学者开始将印度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的文学受到了印度文化的熏陶。
三、医学和数学的交流古代印度和中国也在医学和数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印度的医学传统以《阿育吠陀》为代表,这部经典被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医学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印度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吸收和发展,对中国的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印度的数学成就也传入了中国。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印度的数学家无子提耶的《阿耶尔汗迪》和《算经》被译成中文,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艺术与建筑的交流印度和中国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交流同样十分丰富多彩。
古代印度以其精美的壁画、雕塑和佛教造像而著称。
这些艺术品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与中国相比,印度更注重哪些文化传承?
与中国相比,印度更注重哪些文化传承?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都是拥有灿烂文化历史的国家。
然而,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文从印度文化传承的角度,与中国进行对比,探究出印度更加注重的文化传承。
一、语言文字传承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印度人而言,他们注重的是在亚洲广阔的领土上,印度语言的精髓传承,尤其是梵语的传承。
梵语历史悠久,是印度的古代语言,它不仅记录了印度最早的宗教活动,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在印度的教育系统中,学生会学习梵语和另一种印度语,在民间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上也会使用梵语和印度语。
与之相比,中国的语言文字传承也十分重要,但主要着重在汉字的传承上。
汉字作为表达意思的符号,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汉字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在学校中有相应的课程安排,还会通过流行歌曲、剧集等方式来传承汉字文化。
二、音乐舞蹈传承音乐舞蹈是每个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印度,音乐和舞蹈是心灵的升华,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传承体验。
印度的音乐是印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展现了印度的历史和传统。
此外,印度的舞蹈也是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舞蹈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在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沉淀后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传承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传承的过程中,印度人注重的是将起源于印度的音乐和舞蹈风格沿袭传承下去。
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也如同印度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的古代音乐和舞蹈被誉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现代音乐舞蹈则融汇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元素。
在现代中国,音乐和舞蹈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样貌,并且在学校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以促进它们的传承。
三、文学传承文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表达方式,也是各国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印度,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据统计,印度现存史诗和文献有300多部,并且这些文献中的大部分都是用梵语书写的。
梵学、印度学、东方学与中国文化研究——季羡林先生的治学范围和路径
梵学、印度学、东方学与中国文化研究——季羡林先生的治学范围和路径2010-09-03 09:49:16作者:王邦维来源: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突然离开了我们。
季先生的离去,让我们深感悲伤。
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史上,从很多方面讲,季羡林先生都可以说得上是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以前就已经成为教授,站在中国学术前沿的老一辈学者中,季先生相对年轻,同时享年甚高,他走之后,他们那一辈学者,就很少有人在世了。
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学术的一个时代的结束。
纵观季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涉及颇广,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者某一两个学科的名称来加以概括。
季先生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梵学、中亚的古代语言、印度文学与印度学、佛教语言、文献和历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
所有这些,都与印度以及古代中国称作“西域”的一大片地区的文化有关,同时也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密切有关。
季先生的学问,就横跨在中国和印度,中国和西域之间。
有人认为,季先生是印度学家,也可以说是东方学家,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却不在他研究的范围内。
这可以说是一种误解,甚至是无知。
对于一般人而言,季先生的学术领域,其实十分冷僻。
尽管冷僻,他却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季先生的这些成就,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亮点之一。
如果进一步仔细考察,还可以发现,季先生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中国近代以来,两代甚至三代学人力图在学术研究上追踪国际前沿,调整学术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实现转换,同时争取与国际学术对接的努力的一部分。
季羡林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在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副修英国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学。
季先生先后学习过梵语、巴利语和吐火罗语,同时还学习过阿拉伯语、俄语、南斯拉夫语等各类语言,1941年获得印度学博士学位。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的意思
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的意思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的意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需要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和交流。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字的奥妙和表达的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华之中的无质和印度之中的真文,并试图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共通之处。
中华之文化中的“无质”,是指那种深思熟虑之后才表达出来的内在智慧和思想。
中国古代文人重视内外兼修,注重修身养性,以培养人的内在品质。
这种修身的过程就是通过反思和潜心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自己真实的内在之质,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体现。
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表达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简短的诗句中传递着千言万语。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四句简洁的诗句,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思念的深沉感受。
这种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内在智慧,正是中华文化中的无质的体现。
而印度文化中的“真文”,则强调生活中的真实和直观的体验。
印度文化深受印度教的影响,教导人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真实和解脱。
印度人相信生命是多维度的,超越了物质的界限。
他们通过冥想和瑜伽来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和宇宙融为一体。
在印度文学中,这种追求真实的精神体现在他们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中。
例如,尼泊尔作家萨马尔·雅格讷的小说《吃饭的故事》中,通过对一顿普通的家庭饭菜的描绘,探讨了爱、亲情和生活的意义。
这种真实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直击心灵的感觉,引起共鸣和思考。
虽然中华之无质和印度之真文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
在寻找这种共通之处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找到一些线索,还可以参考现代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在音乐领域,古筝和印度传统音乐里的坦普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 2.研读第二部分: • (1)思考,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
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 明确: • 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
格的追求为前提。
• 原因: • 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
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 愿意花力气,下功夫。 • 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 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 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学常识
3.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 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 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 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 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 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 定。
“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 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 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作 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 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味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 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读也 是很重要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阅读笔记】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记在下面,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书馆》首尾引用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名言和莎士比亚的台词,请分析其 作用。 明确(1)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名言,是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 爱,达到提纲挈领,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的作用。 (2)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使文章说明问题、阐明观 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的作用。 (3)引用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名言和莎士比亚的台词,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 文章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泰戈尔的“泛爱”思想及其诗风对徐志摩有 较大影响。 泰戈尔说,我们爱生命,所以工作,而生命 之起源与价值与意义就是爱。徐志摩赋予 “爱”“以万能的力量”,对“爱”顶礼膜 拜、奉若神明的思想正是来自于泰戈尔。泰 戈尔说世界是从爱生的,是靠爱维系的,是 向爱运动的,是进入爱里的。宇宙之创造是 爱而人生之目的亦是爱。在徐志摩看来“爱 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是人类的生机,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大支柱,是人生至宝。 他认为:爱自己之所爱,是树立自己独立的 人格,是醇化自己的灵魂。
鲁迅很重视印度文学,在其《中国
小说史略》里一再指出印度文学对 中国文学的影响。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里 “阳羡鹅笼”的故事 与《旧杂譬喻 经》“梵志吐壶”的故事
1、泰戈尔作品的思想与风格和五四文学的现 代诉求相一致。五四时期,为了寻求同封建 的思想文化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急需从外国文 学中汲取营养, “泰戈尔热”的兴起正是顺应 了这种诉求的需要。泰戈尔的作品反对封建 主义和殖民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弘扬人类之爱的思想恰好与‘五四’ 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思想、蔑视偶像权威、张扬个性 的时代精神十分合拍,使五四作家获得了表现 自己内心苦闷与追求的思想武器与媒介。
泰戈尔的剧本《春之循环》中有这
样一首诗: “午夜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 在天空中悬着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它们下降到地上, 也许可以用来做街灯。”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VS泰戈尔: 郭沫若称自己写诗的“第一阶段 是泰戈尔式的。” “最早对泰戈尔接近的,在中国 恐怕我是第一个。” “自己作诗的经验上,实际是受 了泰戈尔诸人的影响,力主冲 淡。”
郭沫若作诗的第一阶段,受了泰戈尔清
新平和诗风的影响,力主冲淡,写了许 多描绘自然风景,抒发朦胧微妙的感受 的诗。这些诗在意象上与泰诗有相似之 处。如《新月与白云》、《鹭鸶》、 《春愁》、《鸣蝉》、《晚步》等。 《天上的街市》便是受到了泰戈尔诗歌 的启发。
1923年,胡适《西游记考证》:“《罗
摩衍那》中的哈努曼是猴行者的根本。” 陈寅恪、季羡林也肯定了孙悟空的印度 成分。 《西游记》题材是唐僧师徒去印度求取 佛经的故事,小说内容本身就是中印文 化交流的产物。
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 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 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 型来自中国本土。 无支祁,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 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 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 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 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 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 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 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 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 治论著。创作了二千余首歌曲。《人民 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 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 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 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中国产生泰戈尔热的原因:
六、20世纪 泰戈尔
许地山
沈从文
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 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 1941)印度诗人、 文学家、哲学家和 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是首位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印 度人(也是首个亚洲 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
泰戈尔
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
也将失去繁星。 2.让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3.有一次,我梦见我们是陌生人。 醒了后,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4.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 5.小花问道:“我要怎样地对你唱,怎 样地崇拜你呢?太阳呀?” 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洁的素朴的 沉默。”
徐志摩:“我爱,所以我在著;
我不在爱了,所以我没有命 了”。徐志摩说有了“爱”, 他的生命就有了根。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 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沈从文《月下小景》
30年代初,沈从文根据唐朝高僧道世
撰写的“佛教的百科全书”《法苑 珠林》中的十二篇佛经故事改写成 八篇作品加上开篇根据西南少数民 族风俗虚构而成的《月下小景》,结 成《月下小景》集。
冰心小诗 1.心灵的灯
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2.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3.不要做随风飘荡的羽毛! 吹落在水面上, 漾不出圈儿 反被水黏住了 4.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2、泰戈尔散文诗通俗易懂的特点与新文
学运动倡导的“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 文”的表达方式也有相通之处。泰戈尔 的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相似的时而清新 隽永、时而奔放豪迈的风格,以及中国 和印度几千年来思想文化的联系使中国 与印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正如有的学 者所说:“中国文学界则因为古来的印度 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接受泰戈尔的文学 时,显示出难得的默契。”
5.母亲哪!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里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泰戈尔VS徐志摩
泰戈尔与中国的交往,徐志摩起到重要
的桥梁作用。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 摩一直做主要接待和翻译工作。1929年, 泰戈尔又专程来华私访徐志摩和陆小曼 夫妇。 1924年,徐陪泰戈尔赴日本讲学,写就 了他著名的诗歌《沙扬娜拉》,这首诗 中日本女郎的形象便是受泰戈尔在日本 大阪妇女欢迎会上的讲演词的启发写成 的。
第三讲 印度文学与中国
一、远古时代:寓言、神话 月亮里有兔子的传说 屈原: “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 狐假虎威 二、三国时代:各种类型故事大量传入中国, “曹冲称象” 三、六朝时代: ①鬼神志怪故事:阴司地狱、因果报应、阎 王
②“鹦鹉灭火”
四、唐代:新阶段 ①传奇:结构、内容 ②整个故事从印度搬来 五、明代:孙悟空vs哈奴曼, 《应谐录》寓言vs《说海》
泰戈尔VS冰心
冰心:“泰戈尔是我年轻时代最羡
慕的外国诗人。” 早在1920年冰心还是大学生时就写 了散文《遥记印度诗人泰戈尔》, 表达了她对泰戈尔无比崇敬的心情。 “泰戈尔!谢谢你以优美的诗情, 救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卓越 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1919
年,冰心研读了泰戈尔的传略和 诗文后,于是“心中不作别想,只 深 深地觉得澄澈——凄美。”冰心曾译介 过泰戈尔的许多诗作,并在泰戈尔 的 诗作中觅得了自己心爱的题材——母亲 和孩童。泰戈尔的短诗也影响了冰 心, 使她写出了诗集《繁星》和《春水》。 应该说,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文坛 上流行的“冰心体”的诗歌、散文和小 说中,显然也有泰戈尔创作的痕 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