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讲解学习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详解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详解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
一、活动背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池塘里的小蝌蚪成为了孩子们眼中有趣的小生命。
选择“小蝌蚪变青蛙”作为科学活动主题,不仅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还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奇妙变化。
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小蝌蚪变青蛙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材料:活的小蝌蚪若干、饲养容器、水草、水。
3、绘画材料:画纸、彩笔。
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如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等,引导孩子们讨论春天的特点。
然后,引出池塘里的小蝌蚪,问孩子们是否见过小蝌蚪,引发他们的兴趣。
2、观察小蝌蚪将准备好的小蝌蚪放在透明的饲养容器中,让孩子们分组观察。
鼓励他们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如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等。
同时,向孩子们介绍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3、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和视频。
一边展示,一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每个阶段的变化,如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尾巴逐渐变短,最后变成青蛙。
4、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5、绘画活动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画完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展示和讲解自己的作品。
6、总结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再次强调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巩固他们的知识。
五、活动延伸1、在班级的自然角继续饲养小蝌蚪,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生长过程的视频、实物展示盒、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小蝌蚪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 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结合实物展示盒,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卡片,加深对生长过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如:绿色的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和青蛙。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青蛙特点:绿色皮肤、鼓鼓的眼睛、长长的舌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青蛙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成长变化》,详细内容围绕“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展开。
通过讲解小蝌蚪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以及生物适应性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掌握小蝌蚪变青蛙过程,解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及生态环境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生长变化,解青蛙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生态池塘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蝌蚪和青蛙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联系。
(2)播放小蝌蚪变青蛙视频,让孩子们解这个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小蝌蚪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变态发育特点。
(2)引导孩子们思考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用自己话描述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孩子们绘制小蝌蚪变青蛙画。
(1)让孩子们分享自己作品,讲述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变青蛙过程图解。
2. 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生态环境,找出一种动物生长变化过程,绘制成画。
2. 答案示例:蝴蝶生长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参与度,以及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青蛙生活环境,解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
同时,鼓励孩子们关爱动物,从自己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小蝌蚪变青蛙过程,我会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下功夫。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名称:小蝌蚪变青蛙教案类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教案时长:1课时教案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1. 纸杯2. 水3. 腊肠/胶圈4. 护目镜5. 温度计6. 白板7. 黑板笔8. 彩色纸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蝌蚪的形状,引导幼儿对蝌蚪进行简单描述,如身体颜色、形状、生活环境等。
然后,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蝌蚪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
2. 操作过程(20分钟):(1)实验1:观察蝌蚪的生活环境a. 将水倒入纸杯中,然后放入一些腊肠或者胶圈。
告诉幼儿这是蝌蚪的生活环境。
b. 教师带领幼儿佩戴护目镜,观察并描述纸杯中的水和腊肠。
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为什么要吃腊肠?(2)实验2: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a. 教师将一个蝌蚪放入温度适宜的水中,让幼儿观察。
b. 教师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蝌蚪有什么变化?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多长时间?d. 教师告诉幼儿需要等待数天或数周,蝌蚪才会变成青蛙。
(3)实验3:制作小蝌蚪a.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和胶水,引导幼儿将彩色纸剪成蝌蚪的形状。
b. 幼儿使用胶水将彩色纸粘在一起,制作出小蝌蚪。
3. 总结(5分钟):教师将制作好的小蝌蚪展示给幼儿,询问他们怎样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然后,教师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让幼儿自己带来蝌蚪或青蛙进行观察和养护,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
注意事项:1. 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使用温度适宜的水进行实验。
2. 强调幼儿在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避免受伤。
3.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PPT、实验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猜一猜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每个阶段的变化。
(2)教师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小蝌蚪变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按照顺序说出它们的变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变青蛙1.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青蛙2. 青蛙生活习性:水生、两栖、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按照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画出相应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蝌蚪和青蛙,让幼儿亲身感受生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10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10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精选10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篇1活动目的: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实验的乐趣。
4.开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活动准备: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胶棒假设干2.ppt课件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拟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蝌蚪ppt,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
(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ppt课件,老师引导幼儿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展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老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粘贴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老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观看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青蛙一生》,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ppt)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假设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设计意图: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场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讨论小蝌蚪变青蛙的微妙吧。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
将透明容器装饰成类似自然环境的池塘,放 入小蝌蚪,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游动和觅食 行为。
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 形和行为特点,并喂食小鱼虫等饲料。
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01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 的发现和感受,描述小蝌蚪变 成青蛙的过程。
捕食习性
青出,粘住猎 物后收回口中吞咽。
栖息环境
青蛙一般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池塘、稻 田、溪流附近等。它们善于游泳和跳跃,能 在水中和陆地上自由活动。
生长过程
青蛙的生长过程经历了从卵孵化成小蝌蚪, 再逐渐长出四肢、尾巴消失,最后变成成蛙 的阶段。
从孵化到变成青蛙的各个阶段特征, 包括身体变化、食性转变等。
保护青蛙的意义和方法
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青蛙。
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环境
青蛙的栖息环境、捕食方式、繁殖习 性等。
家长参与:家庭观察日记或亲子共读相关书籍
家庭观察日记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同时 增进亲子关系。
观察青蛙
带领幼儿观察青蛙的生活 习性,了解它们对自然环 境的重要性。
讨论保护方法
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 青蛙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如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等 。
实践活动
组织幼儿参加保护青蛙的 实践活动,如放生青蛙、 制作宣传海报等,增强他 们的保护意识。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活动建议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小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经验 和想象。
简要介绍主题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比较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实物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青蛙的生长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是如何变化的。
2. 新课导入:展示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比较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讲解青蛙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模型,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蝌蚪和青蛙,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蝌蚪:细长、有尾巴、无四肢青蛙:短胖、无尾巴、有四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蛙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提高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幼师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了解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以及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视频资料、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播放视频资料,讲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
3. 实践:让孩子们触摸实物模型,亲身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板书内容: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寻找青蛙和小蝌蚪,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以《小蝌蚪变青蛙》为主题。
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这是孩子们理解这一主题的关键。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蝌蚪变青蛙》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与青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物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难点:理解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长过程。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小蝌蚪到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成长阶段,分析该阶段小蝌蚪和青蛙的差异,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成长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为什么会先长后腿,再长前腿?”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小蝌蚪和青蛙成长变化的练习题,检验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1. 外形变化: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逐渐消失。
2. 生活习性变化: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
2. 分析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3. 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成长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蝌蚪与青蛙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特征。
2. 探究: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变化过程。
3. 实践: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幼儿描述青蛙的特征。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布置“蝌蚪变青蛙”的主题区角,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和表达。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回应幼儿的疑问。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 注重家园合作,发挥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4.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蝌蚪和青蛙的区别2. 青蛙的生态习性3. 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4. 两栖动物的特点5. 保护青蛙的重要性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 视频播放: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3. 实物观察: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模型,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安排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蝌蚪和青蛙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如:外形、生活环境、饮食等。
3. 观看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放置一些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图书,让幼儿随时观察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蝌蚪和青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搜集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延伸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以及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播放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以及视频,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金鱼或青蛙,并记录生活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小蝌蚪、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池塘、荷叶等相关的背景图片。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4. 音乐、故事课件。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2. 观察小蝌蚪: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的特点。
3. 观察青蛙: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点。
4. 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教师讲述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5.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蝌蚪和青蛙。
6.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7.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小蝌蚪和青蛙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亲子任务,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周围的小蝌蚪和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科学角,供全体幼儿观赏、交流。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述法:教师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3. 创作法: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彩泥等创作材料,表达自己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4. 分享法: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在分享创作过程中增强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的认识程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变青蛙》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动物的成长变化》。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与青蛙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详细讲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青蛙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彩泥、画纸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小蝌蚪和青蛙,加深对青蛙生长过程的了解。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心得。
5. 展示成果(5分钟)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制作的小蝌蚪和青蛙,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蝌蚪变青蛙》2. 板书内容:a. 小蝌蚪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青蛙b. 青蛙特点:两栖动物、跳跃前进、皮肤湿润、呼吸器官为肺和皮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答案:见板书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且与教材章节内容紧密结合。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课件.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的生长过程,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青蛙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思考。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描述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4. 随堂练习:幼儿动手操作,完成“小蝌蚪变青蛙”的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过程:(1)受精卵(2)蝌蚪(3)幼蛙(4)成蛙2. 蝌蚪和青蛙的特点:(1)蝌蚪:头部大,身体细长,尾巴长,无四肢。
(2)青蛙:头部小,身体肥大,四肢发达,有尾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描述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青蛙的生长环境,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蝌蚪变青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然界中生命的成长变化。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蝌蚪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重点:掌握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视频,青蛙模型。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蝌蚪,让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展示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个阶段的变化。
(2)播放蝌蚪变青蛙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整个成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画笔、画纸描绘出蝌蚪的成长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蝌蚪变青蛙2. 内容:(1)蝌蚪的成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蝌蚪与青蛙的形态差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附近的池塘或公园里的蝌蚪,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如: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保护小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对蝌蚪的观察。
2. 例题讲解中,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的展示。
3. 随堂练习中,幼儿绘画蝌蚪成长过程的指导。
4. 作业设计中,家长协助幼儿观察蝌蚪成长过程的实施。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保护小动物主题活动的开展。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一、活动名称: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道青蛙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3. 培养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 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 记录卡、画笔等绘画材料。
4. 与小蝌蚪和青蛙相关的视频或故事。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眼睛、四肢等。
3. 比较:让幼儿比较小蝌蚪和青蛙的不同之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探索:提供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细节。
5. 记录:发给幼儿记录卡和画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信息。
6. 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鼓励他们用语言和图片表达出来。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8. 延伸:播放与小蝌蚪和青蛙相关的视频或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家中养的小蝌蚪或青蛙,记录它们的变化过程。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设置“小蝌蚪变青蛙”的主题区域,展示幼儿的观察作品。
3. 科学探索:开展“青蛙跳跳乐”游戏,让幼儿了解青蛙的跳跃特点,培养协调能力。
4.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用泥塑、绘画等方式创作小蝌蚪和青蛙的作品,展示班级风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提问和分享。
2. 评估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特征的认知,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3. 关注幼儿在记录和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细致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4.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创作的创意和技巧。
5.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中班教案《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蝌蚪变青蛙》带反思中班教学计划《蝌蚪变青蛙》包含对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以便孩子们可以激发保护青蛙的情绪的能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活动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提高他们的手动大脑能力。
快来看幼儿园初中《蝌蚪变青蛙》反思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绪。
3.提高幼儿的大脑和大脑能力。
4.培养幼儿对青蛙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地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行分享您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度教学重点:换青蛙的过程教学困难:换青蛙的步骤活动准备1.小樽成长过程操作卡(1人)2,多媒体课件活动程序一,链接的开头听声音介绍,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1)请孩子谈论小青蛙的模样?(顶部有两只眼睛,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肚子,四只腿)(2)它的能力是什么?(捕捉害虫)(3)想想小青蛙是谁吗?其次,老师指导孩子了解青蛙的更换过程,并分发小青蛙的脚步卡进行操作。
(1)引导孩子讨论蟑螂如何变成青蛙。
在了解了更换青蛙的过程后,老师将操作卡分发给每个孩子。
(2)孩子的逐步操作,改变青蛙的过程,由老师导游指导。
第三,与孩子们一起观看小青蛙和青蛙的视频,加深孩子对青蛙生长过程的了解。
四,总结老师:孩子们,青蛙是我们人民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庄稼,因此我们必须保护青蛙而不伤小青蛙。
五,活动扩展让孩子们回家,与父母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一,成功:孩子的情绪很高,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互相配合完成学习任务。
短期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清纯有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孩子对青蛙的变态过程产生直观的影响,而且可以使孩子们掌握活动过程中的难点和难点,并进行反复的锻炼。
在活动之前,我担心会出现混乱,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了孩子的年龄特征,所以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事件。
II。
不足之处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到我的教学实践能力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