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虚实世界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李商隐知识点总结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858年),中国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晚年自称颇知心学道。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七绝和五言绝句著称,与杜甫、王维并称唐代“诗三杰”。
李商隐以其才情兼备的诗文而闻名后世,被誉为“唐代诗坛之天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李商隐的作品特点1. 写实性强:李商隐的诗作品多以宫廷和市井生活为题材,描写世事变换,人生沉浮,展现出现实生活的百态和社会矛盾,将“写实”推至极致。
2. 情感丰富:李商隐的诗作热情奔放,抒发感情,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对于爱情、仕途、宦途等动人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
3. 豪放风采:李商隐的诗风豪放,文章气势磅礴,用词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有力,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4. 艺术表现手法:他熟练运用修辞、意象等手法,用语精炼、意味深刻,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李商隐代表作品1. 《夜雨寄北》:表现了离别的深情,带有忧伤的感怀,写景抒情之作,描绘北方的雨景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夜泊牛渚怀古》:展现了他对古老乐土的崇敬之情,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唐代旧物和风貌的怀旧之情。
3. 《登乐游原》:写出了对家乡乐游原抒发的思乡之情,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流年逝去的感慨。
4.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对友谊之情的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与友谊的坚定不移。
四、李商隐的文学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和文学观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商隐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启发了后世诗人们融合诗歌创作和时代精神的探索。
他的诗歌以其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特点,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范例,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李商隐的艺术思想李商隐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对后世文学评论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与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①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①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全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写 杨林东渡头景象以及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后两句虚写, 是作者对故人居处生出的美好想象。全诗虚实结合,丰 富了诗歌内容,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江南深切的思念 之情。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实相辅相承,激发想 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强化了离别的眷恋不舍 之情
虚写 《越中览古》 实写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虚实形成对比,激发 读者的想象,表现昔 盛今衰的感慨。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3、想象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起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 虚:
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景、实境。它可以通过视 觉、听觉、嗅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实写
虚写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写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虚实相辅相承,使读者在 同一首诗中看到相同时间、 不同空间的两幅画面,激 发了想象,丰富了诗歌内 容,强化作者的思乡感情。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实写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朦胧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七律自初唐定型以后,一直被用作应酬手段,往往都内容贫乏。
到杜甫才把这种诗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杜甫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
后人学杜甫,主要就是学他的七律。
李商隐的七律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捉。
他喜欢用典故,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调,就是知道了典故的出处,也还是很难搞清他到底想说什么。
他这种律诗意象华美,属对精工,缠绵婉转,意味深长,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
李商隐步入仕途时,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斗争激烈,几乎势不两立。
李商隐先受到李党的赏识,二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
第二年,他不知利害,冒冒失失又做了李党的女婿。
牛党得势后,认为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因而看不起他,使他一辈子沉沦下僚,四十六岁就心情抑郁地死了。
李商隐的诗题材相当广泛,政治诗和咏史诗都有很高的成就。
当然,既是朦胧诗人,写的诗就都会有几分朦胧,如这首《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据《穆天子传》说,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一天能走三万里。
他去打猎时,看见百姓在风雪中挨饿受冻,就写了一首《黄竹》诗表示哀怜。
他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临别时,西王母约他三年后再来。
这首诗看字面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挨饿受冻,到处发出哀歌的时候,瑶池西王母正打开华美的门窗,准备迎接周穆王的到来。
既然周穆王的八骏一天能走三万里,又为什么不来赴约呢?到此为止,这首诗我们还没读懂。
接下来,我们得进行一点逻辑推理,“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很简单,他早已经死了。
周穆王既然能会见西王母,自然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也会死,就说明什么人都得死,谁也逃不过这一关。
李商隐诗歌的“虚静”之美
第37卷第4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 37N〇.4 2 0 1 7 年7 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 (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ul. 2017李商隐诗歌的“虚静”之美禹亚丽(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虚静”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中重要的精神和范畴之一,文化内涵丰富复杂。
“虚静”源于道家哲学,也与佛家义理相契合。
李商隐可谓佛道双修,他的诗歌必然会有“虚静”文化精神的 涵养。
李商隐诗歌中的“虚静”之美很独特,“虚”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的虚无缥缈、情感的虚泛 朦胧之美、虚中有实的创作手法,“静”主要体现在诗歌中静的审美趋向、诗歌呈现的静美意象、静 中有动的创作心理。
李商隐不仅在创作心理和文学意境上受到“虚静”的影响,更有着超越了具 体物象而与“虚静”本质相契合的精神。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虚;实;静;动;佛道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320(2017)04 -0057 -04一、李商隐诗歌之“虚”美“虚静”之美,是指创作者或审美主体在虚静 心态下内心和外物在精神上浑然一体,超然于外 的虚空宁静的美感。
“虚静”本质上指人澄明自 由的精神状态,是主体和本体的统一。
作为主体 强调其虚空自由、整体平衡的心理时空,作为本体 是道的本源,是万物存在的方式。
佛道原理是构 成李商隐精神流向和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虚 静”精神对他的诗歌影响深远。
(一)意象的虚无缥渺首先,从文学欣赏论上看,“虚”表现为诗歌 意象的虚无缥渺,不是具体的实在意象。
胡应麟 《诗薮》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1]221李商隐诗 歌的意象如伏羲、三清等没有具体的实在,是佛道 禅理或者精神化的幻象。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 层?”[2]75中“紫府”“瑶台”给人清冷迷幻之感,表 现了对理想之追求和追求幻灭的怅惘;“蓬山此 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95,用“青鸟”“蓬 山”表达了理想的遥远缥渺。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精选ppt
12
七、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 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 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 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优者游者。
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 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 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象为虚。
精选ppt
8
四、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都是主观之景, 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 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 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精选ppt
13
小结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的几种情况
一、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二、现时为实 将来为虚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四、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 想象:梦境、仙境、誓愿等)
五、形象为实 抽象为虚(感情) 六、写景为实 抒情为虚 七、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精选ppt
14
高考真题再现
精选ppt
15
20
1、送何遁山人归 蜀 【宋】梅尧臣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的几种情况
精选ppt
1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
所谓“虚”: 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 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精选ppt
2
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有如下几种情况:
精选ppt
李商隐的“虚拟世界”
李商隐的“虚拟世界”作者:李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先后学习儒道释三家,其大部分诗歌用众多意象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
本文以此类诗歌为对象,探讨其虚拟意象、虚拟因由及虚拟特点。
关键词:李商隐虚拟意象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世唐朝江河日下,比至晚唐,统治者大都寻仙问道,及时行乐。
诗坛上,雄美壮阔的盛唐气象渐行渐远,文人更加注重自我心灵体会,呈现出细美幽约的新审美特征。
“我系本王孙”(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的李商隐,少年丧父,中年失妻,儿女远寄,常年漂泊,沉沦下僚,困窘一生。
李唐宗室身份,并未给予李商隐高贵的生活,反而令其倍感家国之痛,他四处奔走,结识了各色女子,却聚散匆匆,故其诗作往往深情绵缈。
李商隐深情绵缈的艺术风姿是以一个“虚拟世界”为载体的。
该“虚拟世界”以道教神话人、物为主体,辅之以历史传说人物、鬼灵精怪,并与传说中的生活场景结合,亦真亦幻,兴寄深微。
如李诗名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用“蓬山”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来借指对方所居之地,以神话中西王母使者“青鸟”来借指信使,虚化诗境,含蓄隐秀。
李商隐存诗600首左右,绝大部分关系神话传说,本文试图以此类诗歌为对象,探讨虚拟意象、虚拟原因及虚拟特点。
一、虚拟的意象笔者以郑在灜《李商隐诗集今注》为统计对象,现列李诗中明确出现的虚拟意象如下(不包括内容涉及但未出现在诗句中的虚拟意象):(一)仙人1、男性萧史天帝上帝牛郎王子乔徐甲茅君许掾羲和扶桑翁冯夷萧史盘古洪崖斫桂人玉郎海若玄元祝融云中君子晋河伯赤松子女性姮娥宓妃楚女星妃太君楚神楚妃紫姑青女王母素女秦娥江妃玉女素娥阿环神女洛神麻姑圣女嫦娥星娥瑶姬月娥南真月姊毛女湘灵凤女阿母湘灵洛水妃两皇子杜兰香萼绿华清溪小姑上元夫人3、不分性别明神天人神仙侍香双童勾芒巫贤星使湘灵龙伯灵匹宝灯泉客高禖众灵三官河鲛仙翁仙人仙曹九真君姑山客(二)动物龙凤鸾蟾虎螭蛟兔鸡青雀獬豸海鹏灵犀灵鳌赤鳞天马阳乌伏鬼青鸟麒麟填海鸟日中乌(三)仙地阳台玉山紫府瑶台帝宸蕊珠瑶池仙檐仙路蓬山玉楼水宫三岛十洲三山玉京龟山玄圃碧城阆苑女床萧洞三清仙岛珠馆玉房星关云梯天河西河凤楼丹丘阊阖九阍金华阿阁鼎湖凤城太清银汉瀛洲绛河龙潭秦台贝阙凤楼凤穴桂宫龙宫紫云阁芝田馆青枫岸白石湫黄鹤矶大罗天沧海路黄金阙白玉京紫云苑琼瑶宫中天台武夷洞白玉堂丹山路十二层城(四)仙物仙药碧桃仙衣神鼓玉桃仙诀紫芝梧桐湘泪九閤桂子云浆扶桑琳华火棘科车骞树神禾星机月杵鲛绡桂露神方九转灵药神剑玉笙绛雪朝云暮雨楚雨瑶林琼花麟角虎翅赤箫玉管金书神光龙竹板桥犀角仙书灵药月钟湘瑟秦箫仙舟桂花回生草不死香仙翁壶宓妃袜绿穷辀金芙蓉白云杯照妖镜五铢衣三素云三株树华岳莲蓬莱树(五)鬼灵、精怪鬼神山鬼冤魂鬼疟群魔以上所列略去了同一名词前的不同修饰词,“凤”有雌凤、威凤、紫凤、赤凤、羁凤、别凤、鸾凤、彩凤等(另:凤作为修饰词,如凤巢、凤纸、凤诏、凤簪等也不在此列,下同);如“龙”有雄龙、青龙、蛟龙、女龙等;“鸾”有彩鸾、轻鸾、离鸾、紫鸾等;“蟾”有凉蟾、金蟾、彩蟾等。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雨霖铃》这首词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想象未来为虚。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史内容为虚。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处“忆”指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偏说兄弟如何思念自己。
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虚。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
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
练习迁移1、请分析出下列诗歌中的虚与实:《越中览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梦入关》唐韦庄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传:驿站的马车莲峰:指华山,即渭南,是韦庄童年生活的地方《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1•滨州联考)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
李商隐是西汉末年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展示了一种十分神秘的
诗意特色,不仅把意象的联想处理得恰到好处,也在幻象和幻想间反
复穿梭,交织而成绚丽的诗画情调。
幻象和幻境在李商隐诗中十分浓厚,他利用意象灵活表达自己的心声,把高雅典雅的文学语言转化为一种诗意的境界。
比如,在他的《送元
二使安西》中,李商隐将一只谷雁的游客之旅变成了一场自我的探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小园青青晓春发,玉树琼琼,低头弹琴。
”这首诗中幻象和幻境恰巧有机结合,令人羡慕。
在《出塞》中,李商隐又展示了他幻象强大的力量:“独立宁复何蓬蒿,相望两江渔歌阔。
落日故人归,撩乱浊酒满缨刀。
”望着这样宁静景致,引发起了李商隐的幻象情感,他想象着“礼非常哀切,凄凉自营乡。
”
突然之间,愁思笼罩的故乡,激发了他的眷恋之情。
幻象式的文学语言使李商隐诗歌更加绚丽多彩,他实际上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关系,把感情和心境都表达了出来,融入了一
种自我挣扎而引发的幻象,被延伸到一种无穷活力的审美新境界。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充满神秘的幻想,具有浓郁的人格特色。
他
用令人神往的意象像梦里一样变化,通过幻象和幻境将情感与特质渲
染得细腻自然,以充满艺术性的美丽欣赏。
李商隐凄绝浑融的诗歌风格简析
李商隐凄绝浑融的诗歌风格简析李商隐凄艳浑融的诗歌风格简析被阅览数: 1969 次来源:中国文学史文字〖大中小〗)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由于时代的衰颓和晚唐绮靡繁艳的审美趣味的影响,其时像盛唐那种饱满健举、明朗与含蓄结合的诗美已不能重现。
于是,对含蓄蕴藉的幽约细美的向往,被李商隐发展为对朦胧境界的追求,而盛唐的壮丽,则转而为凄艳。
艳,有来自六朝的文学渊源,但李商隐诗艳而不靡。
在他那里,艳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与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成为哀感凄艳。
他用哀惋的情调,美丽的形象与辞采,来写他的心境与感受: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无题二首》其一)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楚宫》)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
(《燕台诗四首·春》)这些,都是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诗不重意象的外部联系,同时又用了许多美丽的辞藻与事典,这本来容易给人造成镶金嵌玉、支离饾饤的感觉,难得在这种形式中表现出深浑的大气候,但李商隐却能以艳丽通于浑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
这是由于:一、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
所用的意象在色调、气息、情意指向上有其一致性。
二、李诗技法纯熟。
声调的和谐、虚字的斡旋控驭,事典的巧妙组织,近体在形式上的整齐规范,都增加了诗脉的圆融畅适。
三、情感的统一。
那种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浓郁而又深厚,弥漫在许多诗中,使诗的各部分得以融合、贯通,成为浑然一体。
如《春雨》全篇浸沉在孤独枨触的情绪中,从这种情绪出发,借助于飘洒迷蒙的细雨融入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红楼、灯影、云罗、孤雁等物象,诗境遂显得凄艳而浑融。
短篇如《夜雨寄北》借思乡的愁绪,将此地与异地,现时与未来,实景与假想,巴山独对夜雨与剪烛聚首西窗等不同时地与场景,融合在一起。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古诗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古诗诗人经常用虚拟的境界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景。
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设想未来的环境,回忆已逝的境遇,还可以方便联想,拓展诗文描述的空间。
比如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实写,而“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虚写。
再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亲友所问,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是诗人设想的情景。
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烘托氛围,较好地表达诗人的强烈情感,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主旨。
比如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是实写,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却是虚写,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知。
再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虚实结合,令人遐想无限。
下面精选十首虚实结合的古诗词,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2、水口行舟宋代: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赏析: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但风浪总归会平息,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写。
3、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第一句是写实,白日是太阳的意思,不能分开理解。
第二句是虚写,在鹳雀楼上能看到黄河流淌,却不可能看到黄河的入海口。
虚实结合,也让整首诗有了想象的空间。
4、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上阙中的长亭、都门、兰舟等是实景,“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
而下阙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虚写,这是作者的想象,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李商隐的诗歌技巧
李商隐的诗歌技巧
李商隐的诗歌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开拓与表现心灵世界:李商隐对心灵世界的开拓与表现,以及对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2. 创造朦胧多义的艺术境界:李商隐运用比兴等手法创造了一个朦胧多义的艺术境界,使得他的诗歌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3. 无题诗的特色:李商隐的无题诗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
他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
4. 通感深邃内敛:李商隐以其匠心独具的通感创作思路,常常把政治理念依托情感生活的情景加以细致的刻画,而且还善于捕捉情感生活和政治理念在情境、意境、场景上的贯通点,以达到浑然一体、融合贯通、难辨真假的境界。
他强调“妙悟”,力求调动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诗中往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5. 意象巧妙贴切: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营造是非常新奇完美的,倍受人们的推崇。
他从平时日常生活中见惯司空的景物入手,并注以强烈的生命意识,使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赋予新的意象美。
这些技巧使得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李商隐《夜雨寄北》“虚实”手法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虚实”手法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虚实”手法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诗叙事写景,寓情于事,情景交融,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无穷。
原因何在?这与其巧妙运用虚实手法有很大的关系。
首句起笔以自己所处时空为触发点,以“君”直呼对方,借对方来信之实,想象“君”对“我”的询问“归期”。
“问归期”三个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与期盼,其实也是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接下来是“我”的回答:未有期。
看似生硬的三个字,却饱含深情:我又何尝不想早点回家?但如此天气,如此艰难的旅途,如此繁杂的事务,能早得了么?妻子看到我不能回家,又会生出多少的担心呀!然而对此“我”只有满脸的无奈。
可以说这句诗诗人以换位思考写相思之情,“君”未必真有来信,可能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这种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手法在古诗词中被大量运用,以委婉形式传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君”问为虚,“我”答为实,对方思“我”为虚,“我”思对方为实。
此为一。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承前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既写景寓情,又承“未有期”作出解释。
“巴山”点明自己所处的位置,“秋”点明时令,“夜”点明时间。
“雨”与“涨”点明下“雨”的程度,而究竟是下得时间长还是下得急或是又急又长则不得而知,但一个“涨”字足令诗人苦闷。
此句通过实景,使人仿佛感受到了“我”的无助与压抑:周围黑夜茫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身边无一亲友,使人倍感孤独与凄凉。
这“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饱含了诗人漫漫长夜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此为二。
第三句以“何当”一转,直点以下为“虚”境。
接下来,两句分别写了两个“虚”景:一个是“共剪西窗烛”,另一个是“话巴山夜雨时”。
而这两个景都是未来之情形。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诗句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诗句
1.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白居易《长恨歌》
7.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8.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时空、虚实与心象——《夜雨寄北》技法精析
时空、虚实与心象——《夜雨寄北》技法精析晚唐诗坛概述晚唐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的气象、中唐的诡谲,但作为后发的时代,它有着总结前人基础的优势,故而在诗歌技巧上臻至了有唐一代的巅峰。
由于社会板荡与文化衰落,晚唐的诗人没有了盛唐诗人的自信心,故而不能再大笔如椽地铺写古风,他们热爱的体裁转向了体制精致的五律与灵巧的七绝。
前者由贾岛、孟郊等穷士一脉发扬,而后者由李商隐、温庭筠等人广大。
《夜雨寄北》正堪称是这一时期七绝体式的巅峰之作。
对于本诗主题,学界向来有'寄友'、'寄妻'两种说法,笔者以为,本诗所传达出的永恒性的思念已远远超出具体性的抒情了。
尤其对于义山诗,不应执有过强的'意图意识',毕竟义山的写作本身就是歧义丛生的。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时间节点与经典文本伟大的文本往往有内在的共通性,尤其是在技巧方面。
而《夜雨寄北》在时空转移上有精致的技术成分,我们可以在二者的比较中寻找出个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试观上文,二者都在时空上运用了高超的切换技巧。
先看《百年孤独》:'多年之后',说明还有一个现在的时间节点,我们标记为a;'面对行刑队'这是未来的时间节点,我们标记为b;'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过去的时间节点,我们标记为c。
在短短几十个字里,马尔克斯塑造出了三个时间节点,从a到b到c,后文就进入了c的一般叙述中。
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a,因为它几乎没有任何描述,迫使读者在后文的阅读中一定要找到a,并将其置于一个合适的时间标尺上,其技巧精熟令人称叹。
《夜雨寄北》这首先于马尔克斯一千多年的作品,却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技巧。
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及其艺术表现
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及其艺术
表现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涉及时空意识,还表现出浓郁的艺术表现。
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时空意识,他将历史、文化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元素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时空意识。
他笔下的历史背景,如汉朝分封制度、宗教信仰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使他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历史意识。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表现力,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抒发了对生活的憧憬,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古代社会的壮丽画卷。
他利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诗歌中的时空意识表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一段描写了古代金陵城里一对情侣相见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对时空意识的深刻理解和精彩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时空意识和浓郁的艺术表现力,在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李商隐的每首诗都是一个小宇宙
(19)李商隐的每首诗都是一个小宇宙受道家文艺观的影响,李商隐的诗歌思想具有尚真、任情的艺术倾向,这体现在艺术风貌上,是其诗歌突出的“缘情”特征。
无题诗对于个人真挚爱情的艺术表现男女爱慕之情,在《诗经》中已有朴素的表现,并成为后世爱情诗的滥觞。
汉末《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意真,事真,澄至清,发至情”,对感情的描写真挚动人,但表现的主要是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而非男女之间的恋慕。
此后曹植继承楚骚的传统,以男女之情寄寓才士不遇的怀抱,成为古诗的重要传统,纯粹的爱情描写在诗歌中更加少见。
魏晋以来,随着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诗歌标举“缘情”,男女之情的描写成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
南朝民歌及其文人拟作中大量涌现清新自然的爱情抒写,以及传统闺怨、宫怨诗的进一步发展。
中唐以后,爱情成为文学的重要主题,这和当时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尤其是传奇)有关。
中唐传奇中,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崔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等表现男女之情,艺术上比较成熟,吸引文人重新关注古老的爱情题材。
白居易《长恨歌》中对帝妃之间上天入地的爱情之描写,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
此外,李贺诗歌中神话和艳情的结合,大约也受到《柳毅传》的启发。
可以说,对于男女之情的抒写,已经成为中唐诗歌的一种风气。
而中唐爱情题材的诗,作者多以旁观者的身份抒情,尚属于乐府中的代言体。
如白居易《长恨歌》、刘禹锡《竹枝词》等,其诗歌中有关爱情的描写都缺乏体验的个人性,就抒情方式而言,仍属于乐府代言体的范畴。
李贺的爱情诗,已经开始向个人化的抒写过渡,但受乐府的影响太明显,大量使用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湮没了爱情体验的个人化特征,这使得其爱情诗绮艳有余,深情不足;足以耸动视听,难以动人肺腑。
真正的爱情诗的个体化抒情应该说是李商隐奠定的。
李商隐诗受李贺和六朝乐府的影响很深,集中艳情诸作,明显受到李贺爱情诗的影响,在意绪的迷离方面甚至比李贺走得更远,如《燕台诗四首》《河内诗》,但尚未洗净长吉体的痕迹,亦非其爱情诗的代表之作。
李商隐的诗歌运用了非现实的幻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李商隐的诗歌运用了非现实的幻想的艺术表现方法诗人兼诗论家郑敏在《诗的内在结构》一文中提出:“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不在是否分行、押韵、节拍有规律,二者的不同在于诗之所以成为诗,因为它有特殊的内在结构(非文字的、句法的结构)诗的内在结构是一首诗的线路、网络,安排了这首诗里的意念、意象的运转,也是一首诗的展开和运动的路线图。
……的内在结构,也是诗的灵魂,它决定着一首诗的生命的开始、展开和终结。
”她认为现代派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有高层或多层的诗的结构”,其“底层是由现实主义的精确细节部分构成,而高层则由超现实主义因素构成”。
我很赞成她的观点。
我发现李商隐的诗歌也具有与现代派诗相似的高层或多层的内在结构。
这些高层或多层的诗的结构,主要是李商隐运用了非现实的幻想的艺术表现方法才得以形成的。
诗歌审美意象李商隐的绝句诗,前二句常以描述性的意象写实境,后二句在实境的基础上升华,以幻象营造出幻境,形成由真到幻、由实到虚、由底层到高层的艺术结构。
例如《日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这是诗人在春日中心绪缭乱不宁的即兴之作。
前一联写春光与日光争艳斗妍,造成山城斜路上杏花竞放,尽散芬芳,表现出春光热烈烂漫的景象和气氛。
后一联本要说心绪极多事,偏从反面落笔希望“心绪浑无事”,不仅“浑无事”,还要“得及游丝百尺长”。
诗人这种奇想痴盼,正是春光唤起心头的莫名惆怅和眼前“游丝百尺长”的景象所触发心绪引出丝绪,丝绪联想到眼前的游丝。
百尺游丝,悠闲自在飘动,正是心绪无事的象征。
诗人借助幻觉联想和“曲喻”手法,将前面所写山城春景提升到摆脱春日莫名惆怅的心灵境界从而也使此诗有了真与幻、底与高的双层结构。
幻境我们再看一首因展现记忆中的幻境而形成高层结构的绝句《忆匡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前一联由别及忆,平平道出,但“无事”、“帝城”,已暗中透出自己羁旅长安的厌倦无聊况味。
诗歌鉴赏|详解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让你解题无压力
诗歌鉴赏|详解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让你解题无压力对虚实手法的鉴赏,是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果古诗词常见的虚实手法。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内心的情怀。
【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二、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为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四、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李商隐生平、思想、诗歌综述
李商隐生平、思想、诗歌综述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
但也有一二例外,这便是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创作。
尤其是李商隐,他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第一节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李商隐的思想诗歌内容── 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綯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李商隐《幽居冬暮》:人生是一场虚无
李商隐《幽居冬暮》:人生是一场虚无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冬,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回到郑州闲居。
他细思平生,发现匡国无路,夙愿难期,于是,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幽居冬暮》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就像鸟的翅膀被摧残的日子;在郊外园林中度过寂寞的时光。
诗人罢官之后闲居,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回顾人生。
他发现,出仕以来,便处处受人猜忌排挤,直到罢官,也未曾遂心如意过。
如今,他觉得自己就像翅膀被摧残的鸟儿,再也无法高飞,只能在园林中独自打发寂寞的时光,以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寂寞无聊、郁郁寡欢的状态。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晨鸡因树上的雪光而惊啼;鸭子在严寒中苦守着结冰的池塘。
在这一联中,诗人继续使用比喻的修辞,他以“晨鸡”自比,虽然大雪满树,却不忘啼鸣,喻指自己不因艰难而忘记使命责任;同时,又以“寒鹜”自己,虽严冰满池,却依旧坚守,喻指自己不会因为现实的困顿而放弃对高尚品性的追求。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白天短促很快便到了夜晚;垂暮之年身体已渐渐衰老。
诗人回望人生路,顿觉时光匆匆,眼下,又到了昼短夜长的冬天,很容易便到了黄昏日暮。
在这样的匆匆里,他觉得人生也不过是一瞬,如今,人生也如季节一般,进入了冬季,在垂暮之年里,身体也渐渐衰老,不知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实现当年的理想,想来不觉使人惆怅满怀。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该如何面对当年的匡救国家的志愿?再不能与我的夙愿约定实现的日子了。
虽然人生崎岖坎坷,但诗人不敢忘却当年的理想,他也曾有过匡扶社稷的凌云壮志,却一直没有机会实现。
直至今日,理想的火焰仍没有熄灭,只是放眼前路,满目苍茫,却不知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去实现它?于是,他感伤,他愤慨,他无奈,不知为何,人生竟是一场虚无。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面对落寞的人生,到底该何去何从?是诗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虚实世界
大多数的诗人或词人,其一生未能拎得出几件开心的事。
或仕途失意,或命途多舛,或失朋丧偶,或颠沛流离。
他们有理想,但是理想容易幻灭。
因为尝尽人间冷暖,自是人生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读者,隔了千百年,已经无法体验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然而,这一点儿也不妨碍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一片薄纸,字里行间,好比玩一场心灵游戏,正如李商隐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这儿,不仅需要一颗会分析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突破时空的限制,感念诗人的百转愁肠。
一举手,一投足,一神一态,不是太遥远,亦可以觉得很亲切。
如同掀开重重帘幕,打探诗人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笑,同他们一起哭。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红楼梦》四十回中,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至于为什么林黛玉不爱李商隐的诗,还有待于红迷们去解开这个谜团。
但是不管林妹妹喜不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却于极自然中流露出了自己的心事。
夜上三更,孤枕未眠,听得窗外淅淅沥沥,枯荷雨声别有一番滋味,比雨打芭蕉的促响声更清、更静,更深沉。
一滴、一滴,秋雨绵绵,落到心头,止不住相思情浓。
枯荷是衰颓之象,李商隐选取这一意象从表层上即表明了内心的孤寂。
在这里我觉得不能把“孤寂”换成“清寂”,因为“孤寂”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东西的,而“清寂”呢?就是把心里的东西都掏空了,把自己架空,什么也不剩。
因为这个时候的李商隐,内心是极有感动情致的,他要在池水里留着荷叶,哪怕是残败枯瘦的,这是李商隐精神世界里“实”的一个具体体现;他要听雨打荷叶,在大自然的低沉之声中,以此回味自己的孤寂和忧伤,好比很“享受”地舔着自己的心伤。
林黛玉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当然这也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表一己之见的。
林黛玉在尘世中也不是没有眷恋的,她以爱情为上,所以曹雪芹为她留了一枝枯荷,之所以是枯荷,也已经预示了她的命运了。
到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才是彻彻底底的大空了。
所以,“留得枯荷听雨声”,而不是“断得枯荷无雨声”,雨中不尽地哀思,从深层上看,是李商隐对现实世界的一点寄托。
有声有色的景色是他内心世界的外照,外物的存在是那样合情合理。
在情景交融中,李商隐无疑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落向了
实处。
通览李商隐诗集,还未发现他在诗中采用“空”这个字眼。
王维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又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他是悄无声息的静和空,仿佛超出尘外,心中清寂,并且在这空寂中找到了解脱。
更甚者常建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整个潭中空无一物,只有虚幻的倒影,真是“目空一切”了。
然而李商隐却不是这样的。
李商隐虽然一生中并不得意,一来生不逢时,国家没有希望,二来生存于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但是他曾积极批评时政,希图有所建树,入世的精神很强烈。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这种矢志不渝的思想也正贯穿了诗人的一生。
他郁郁,但不决绝;他悲痛,但未弃世。
他的诗就像一朵朵红杜鹃,有盛开的,有半开的,有含苞的。
红色的叹息,凄绝艳丽。
李商隐精神里的“实”不仅仅在政治诗和一些咏史诗中有所体现,在其他诗作中亦无处不在。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如果说李白是“仙”,李贺是“鬼”,那么李商隐就是真真切切的“人”了。
且看“人间重晚晴”,天意怜人,不吝晴日,给人些许温暖的感觉。
这个时候的李商隐心中是温柔的,也是悲悯的,对未来有期待的。
晚晴其实不晚,它在连日阴雨过后,在一日即将结束之前,时间短暂,却惹人珍爱,显得极宝贵。
这是李商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有对人间的珍视,对一切短暂出现的美好事物的纤敏感觉,因为美好对他来说很难得。
所以他要抓住这些易逝的东西,连同他的生命。
来自人间烟火,有人情,人性。
崔珏在《哭李商隐》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极为精炼。
有抱负、有才华,没有出路。
在矛盾中纠结,在虚设中完成自己的理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也惘然。
”一个“惘然”也如同蒙蒙烟雨,看不真切的人生。
他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没有作哲学式的解析和探究,因为他是诗人,他需要虚拟的品味,需要一点说不清的东西。
这样的“虚”就像一个出口,随时可以在困惑无解、彷徨无措时把自己的灵魂释放出去。
或许有人笑他看不穿,深陷进去难以自拔,如同作茧自缚。
但是这毕竟是李商隐自己选择的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他有他的特色,有他的趣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他的存在精神,对生命无悔的追寻,对悲伤绝望的情感也不妨拿来当作“艺术”的体验。
一个人明明知道不可能做的事,却仍然执迷其中。
生的痛楚自己尝,是悲剧,就用悲剧的方式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之于李商隐,他可能会说:“衣服上会爬满虱子,但我依然要拿最华美的袍来穿。
”张爱玲看透了那么多爱
情,她自己不也是傻傻地沉醉其中,“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
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同样地执着,同样地痴迷。
生命已经很艰难,世情已经很薄凉。
心事难自平,逢生难自猜。
有所期待是好的,至少不是麻木的。
对期待有多少强烈,对痛苦就有多少体会,这是一种体己的温存。
我痛,故我在。
我是实在的,纵然有虚妄,有着许多不会结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