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古诗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翻译赏析
古诗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翻译赏析“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出自古诗《石渠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b/21672,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
古诗石渠记翻译赏析文言文《石渠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⑵桥:架桥。
⑶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⑷乍:连词,或者。
⑸或:有时。
⑹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过。
⑼泓(hóng):深潭。
水深而广。
⑽被:通“披”,覆盖。
⑾藓:苔藓。
⑿堕:落,流。
⒀纡(yū)馀:曲折伸延。
纡,弯曲。
馀,通“徐”。
⒁卒:最终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酾(hī):分流,疏导。
⒅遗:留给⒆蠲(uān):古同“涓”,清洁。
【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b/19172,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柳宗元《石涧记》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石涧记》文言文译文及鉴赏《石涧记》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第二段具体描述了几处游览胜地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和沿途的风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石涧记》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石涧记》唐朝:柳宗元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石涧记》古诗简介《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石涧记》翻译/译文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原文及翻译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
出自《石渠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化革命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石涧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一、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kǔn)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二、翻译:游赏、修整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上行到石桥的西北,下到土山的北坡,当地的百姓又在这里架了一座桥。
这里的水势之大,为石渠的三倍。
横伸出来的石条作为水的底部,宽达水的两岸。
石条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摆开来的筵席,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屋。
水流平铺在石上,流动之时像织锦的花纹,流水的声音像有人在弹琴。
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去竹子,扫去陈旧的叶子,除掉朽腐的树木,这里可以排列十八到十九张交椅的空地。
像织锦一样交错的水流,其激荡触石发出的声音,都出于石床之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石床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游赏吗?三、《石涧记》创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
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
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
《石涧记》是其中之一,与《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作于同时,都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之邯郸勺丸创作[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克不及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版图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缺乏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明一个石泓,菖蒲笼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缺乏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奇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我跟从柳州太守发明它的,扒开阴郁的密林和腐臭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忙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明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赏析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偏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译文《石渠记》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余,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记》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实用文库汇编之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实用文库汇编之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柳宗元:石渠记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
又北曲行纡余。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休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之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和石涧都是袁家渴水网地带的小风景区。
石渠宽不过一二尺,长不过五六十尺。
本无名,因其溪流皆石,故名为石渠。
作者为什么对这条无名的石渠感到极大兴趣,为它作记呢?渠虽小,但它奇特清幽的自然美吸引着作者。
文章直接描绘了石渠的流向,先向西南,遇巨石伏流而出,形成一个石泓;再向西折,北堕小潭,又向北曲行纡回,最后流入“渴”。
短短的一条石渠竟然穿石陷岩、纡回曲屈、百折不挠地前进,这本身就是值得一写的奇景。
何况石渠两岸的景色清幽秀丽,石泓有昌蒲伏盖,小潭有鯈鱼游动,岸边有诡石怪树、奇草美竹。
尤其是“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的时候,天籁之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向远方,更显得一片清远深出。
在作者笔下,石渠虽小,而其气韵则充满宇宙之间,他只是娓娓写来,没有比喻和感叹。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性格的表现。
作者的人格象石渠那样清丽,神韵像石渠那样非凡,生活也像石渠那样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中抗争。
石渠的自然美和作者的人格美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石渠沉睡在僻远的山野间,常年累月遭到落叶的覆盖,土石的壅塞,掩盖了石渠的本来面目。
作者像对钴鉧潭西小丘那样,“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使石渠显露出清幽奇丽的风姿。
寥寥数语,寄托着作者涤荡丑类的品格和激愤情绪。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6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
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石涧记》原文和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石渠之事既穷⑴,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⑵,民又桥⑶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⑷为底,达于两涯⑸。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⑹阃奥⑺。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⑻,响若操琴。
揭⑼跣⑽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⑾十八九居之。
交络⑿之流,触激⒀之音,皆在床下⒁;翠羽之木⒂,龙鳞之石⒃,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⒄,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⒅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词句注释⑴穷:毕,完成。
⑵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⑶桥:架桥。
⑷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
亘,横贯。
⑸两涯:两岸,涯,水边。
⑹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⑺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
阃,内室,闺门。
⑻文:同“纹”,纹彩、花纹。
⑼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⑽跣(xiǎn):光着脚。
⑾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⑿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⒀触激:撞击,激悦。
⒁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⒂翠羽之木: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⒃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⒄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⒅数:很多。
白话译文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柳宗元石涧记》(柳宗元)诗篇全文翻译
《柳宗元石涧记》(柳宗元)诗篇全文翻译柳宗元石涧记柳宗元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柳宗元石涧记【原文】石渠之事既穷1,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2,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3,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4。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5,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余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6,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7,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8。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注释】1穷:完毕。
2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3亘:横著。
4限:隔开。
阃奥:内室。
5揭跣(xiǎn):挽着衣服,光着脚。
6渴:地名,袁家渴。
7百家濑:地名。
8数:很多。
【译文】游赏、整治石渠的事已经结束,从桥上向西北方向走,一直走到土山的北坡,百姓们又修了一座桥。
这儿的水,比石渠的水量还要大三倍。
横著的石头连接两端,构成涧底。
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有的像摆满了菜肴的宴席,有的像用门槛分隔开的内外屋。
水又平铺在这些石头之上,水流的纹理就像纺织物上的花纹,泉水叮咚作响就像是弹奏的琴声。
光着脚走过去,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理出的这块空地可以罗列十八九张交椅。
像交织一样的纹理的流水,水流激撞的声音,都在床下;如同翠鸟羽毛一样苍翠的树木,像鱼龙麟片一样的石块,都遮蔽在泉上。
古代的人有谁能有这样的乐趣吗?后人,会有人追寻我的足迹来到此地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这个地方过来的人,会先找到石渠,后发现石涧;而从百家濑过来的人,会先找到石涧,后发现石渠。
要穷究石涧的源头,要一直走出石城村,源头就在其东南方向,在这路上可以使人愉悦的地方有很多处。
上游的深山幽林,道路越来越陡峭险峻,道路十分狭窄不能走到头。
【评析】本文为《永州八记》之一。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之吉白夕凡创作[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克不及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版图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缺乏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明一个石泓,菖蒲笼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缺乏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奇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我跟从柳州太守发明它的,扒开阴郁的密林和腐臭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忙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明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赏析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偏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之蔡仲巾千创作[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克不及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缺乏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缺乏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扒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忙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之青柳念文创作[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克不及百步,得石渠,平易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缺乏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缺乏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疾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斑斓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边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斑斓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安好,但听起来却很辽远.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扒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挖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惋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忙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赏析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偏重于风声的描画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发生震撼崖谷经年累月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以动衬静,更表示出了静穆幽深之境.。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石涧记》原文|译文|赏析《石涧记》一文中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石涧记》原文唐代:柳宗元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
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
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
交织的流水,指激撞的水声,皆在床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
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注释穷:毕,完成。
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
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桥:架桥。
倍:多,增加。
三之一:即三分之一。
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头。
亘,横贯。
两涯:两岸,涯,水边。
【辞赋精选】永州八记《石渠记》翻译
【辞赋精选】永州八记《石渠记》翻译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石渠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石渠记原文翻译赏析之马矢奏春创作[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克不及百步,得石渠,平易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1),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版图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2)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3)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juān)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注音::(1)泓(hóng)(2)庥(xiū)(3)酾(shī)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安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缺乏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旁边.它的水流碰着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创造一个石泓,菖蒲笼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缺乏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径直绕行一些,看上去似乎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奇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安歇.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安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我跟班柳州太守创造它的,扒开阴郁的密林和腐臭的朽木,开掘和疏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聚积起来烧掉落,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忙往后爱好游历的人能较随意马虎地看到它.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超出石头创造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是以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赏析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当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述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石渠有的地方宽一尺左右,有的地方宽二尺左右,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水就从石头下面流出来。
跳过大石再往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四周。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水流跌落到岩石下面,落到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但最终流入袁家渴。
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在潭周围坐着休息。
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
(柳宗元《石渠记》)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