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意思解释
赤壁之战意思解释
赤壁之战,又称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它是以曹操领导的中原军队与刘备与孙权联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赤壁之战起因于东吴(孙权)与刘备(刘备)联军为了抵抗曹操的扩张,而曹操则试图统一中国。
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向东进军,准备攻打东吴。
然而,东吴与刘备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采取了火攻计策,在赤壁一带设下埋伏,并利用风向等因素引燃曹军船只,造成曹军船队大败。
由于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与孙权联盟得以保全,曹操的南征计划失败。
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确认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次,赤壁之战展示了火攻等战术的巧妙运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战术之一。
此外,这场战役也展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能力,并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诗词、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所描绘和传承。
它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代表了智谋与勇气的结合,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对抵抗外敌入侵、捍卫家国的象征。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以下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 战争起因: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率军攻打东吴。
由于曹操的军队在渡江失败,被东吴军队打败,曹操率军撤退,随后在赤壁一带与东吴联军交战。
2. 军队兵力:曹操率领的军队约有30万人,东吴联军由孙权和刘备联合组成,兵力约有50万人。
由于曹操兵力较少,又缺乏后援,最终导致败走。
3. 战争过程:赤壁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火攻,刘备与孙权使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第二阶段是陆战,由于曹操的兵力不足,无法抵挡东吴联军的攻势;第三阶段是追击,东吴联军追击曹操,最终曹操败退。
4. 战争结果: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三国时期历史的分水岭。
这次战役使曹操失去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也为孙权和刘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5. 战争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使得三国时期的分裂形势更加明显,同时也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谋略——火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吴国与蜀国联军对抗曹魏的重要战斗。
这场战役以战略巧妙、兵力悬殊、水战精彩和火攻成功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从战役发生背景、战略布局、战役过程以及战后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背景赤壁之战的背景可追溯到公元208年,当时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
曹操率领大军北上,企图消灭刘备并统一中原。
刘备与孙权意识到,他们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抗曹操,于是决定在赤壁之地与曹军决战。
二、战略布局赤壁地势狭窄,地理条件对战斗有着重要的影响。
孙刘联军利用长江水势湍急,并以赤壁乃至南岸一带的地形为依托,构筑了一道稳固的防线。
曹操军队则分为两路,一支沿陆路前进,另一支则沿江水道而进。
三、战役过程1. 火攻计谋:刘备派遣黄盖逃投曹营,成功地蒙蔽了曹操。
曹军未能发现黄盖的身份,将其收归麾下。
而刘备则利用这个机会,派遣合肥太守糜竺向曹操投降,提供了关键的情报,使得火攻计划成功进行。
2. 火攻实施:在东风助力下,刘备与孙权军队发动了以火攻为核心的进攻。
周瑜亲自指挥,采用船队包围、点燃船只等策略,对曹操军队进行火攻。
在大火的包围下,曹军大乱,士气低沉。
3. 水战决胜:火攻之后,刘备与孙权军队展开实地战斗。
由于长江水势湍急,曹军缺乏水战经验,且在火攻之后士气低落。
经过多次交战,曹军大败而逃,死伤惨重。
四、战后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于整个三国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扭转局势: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曹魏的一次重要胜利,扭转了曹魏的战略态势,确保了蜀国和吴国的存在。
2. 巩固联盟:赤壁之战加强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军事和政治联系,奠定了他们在后来的合作基础,巩固了孙刘联盟。
3. 形成鼎足之势:赤壁之战使得刘备、孙权、曹操三个势力形成鼎足之势,进一步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略巧妙、战术灵活的战斗。
通过火攻和水战的组合运用,孙刘联军成功地击败了曹魏,扭转了战局。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这次战役在三国鼎立的年代,分别代表着曹操的北方势力和孙刘联军的南方势力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对决。
本文将以详细的形式,客观地描述这场历史事件的经过及背后的战略意义。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着强大的北方势力,试图统一中国,而孙刘联军则代表着南方势力,力图抵抗曹操的侵略。
双方势均力敌,面对曹操庞大的兵力,孙刘联军知道只有通过巧妙的战略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第二部分:战前筹划在赤壁之战之前,孙刘联军首先派出了陆逊前往曹营,以游说曹操投降刘备。
曹操被陆逊的言辞所动,准备接纳刘备投降,但庞统看破了这一计策,高声劝阻曹操,不让他犯下这个错误。
庞统的劝阻让曹操改变了主意,决定与敌人决一死战。
第三部分:战役进程赤壁之战开始后,曹操派出了大批船只与陆军对孙刘联军进行围攻。
然而,周瑜、孙权和刘备已经提前做好了部署。
他们采用火攻的计策,放出了船只,配合上风,将曹军的船队尽数焚烧。
曹操尽管兵力众多,但由于缺乏水战的经验,加上被火势所惊,军心涣散,最终遭到失败。
第四部分:战役意义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于孙刘联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们成功地打破了曹操的北方势力,在名将曹操面前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这将直接对曹操的威信造成重大的影响。
其次,赤壁之战也标志着孙刘联军取得了南方的稳定,为之后推进对曹操的抵抗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结论: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演义》中一场著名的战役,在历史上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周瑜、刘备、庞统等战略家的智慧和巧妙的计策,孙刘联军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进攻,保卫了南方的领土。
这场战役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至今仍被后人所称颂。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构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简介(三):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详细介绍】赤壁之战介绍战前分析:1、长坂追击战: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赤壁之战的故事完整版
赤壁之战的故事完整版赤壁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当时两场关键性的战役。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无法吞并荆州,孙刘联盟逐渐壮大,奠定了未来三国时期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赤壁之战是由于东汉末年三国战争时期,曹操及其联合军团在攻占南方荆襄地区时遭遇到的阻挠。
孙权和刘备为了抗击曹操,结成联盟,派出周瑜等将领,率领大军在赤壁水域布阵。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的计划失败,打击了曹操势力,使得三国鼎立的形势更加明朗化。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奇迹也一度让人震惊,而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原因。
曹操在前期给予孙、刘的压力巨大,曹操的军队庞大,在水上战斗鲜有胜率,但孙权和刘备的组合却刚好可以抵御曹操的攻势,经过反复交战后,周瑜和诸葛亮准确判断到曹操军队在水上的弱点,在敌人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采用火攻的计策,一举将曹操的战船全部焚毁,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斗,赢得了惊人的胜利。
赤壁之战期间,周瑜的重要作用周瑜是三国时代的才子,绝顶的智谋不逊于当时的谋士张角、诸葛亮。
周瑜的手中掌握着解决曹操军事行动的决策权,并开始了他的谋略布局。
周瑜为了制约曹操,在鲁肃的建议下采取联合对抗策略。
周瑜一时间犹豫不决,后来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同意计划,遂与刘备联合后,开始了陆攻水战的作战计划。
周瑜还独具慧眼,立即意识到要消除曹操的神秘力量,决定采用水火攻。
周瑜准备将曹操利用大大小小船只拉起铁链做成坚固的大镇,周瑜破釜沉舟,死而后已地完全反手丢掉自己的船,不留一丝后退的余地,随即布置火攻计划,利用风助火助攻,同时派出人去燃放交通船充当火把,终于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的教育意义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孙、刘联盟由于认清局势,顺应形势,合理利用资源,巧妙地部署,选准时机,使用火攻计谋,战胜了强大的匈奴,赢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的成功,反映出来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灵魂和黑色科技的光芒,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仅仅依靠财富,军队的兵戎相见一直是一个极其残酷的战争,惟有依靠科技,才能取得有利的胜利。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赤壁之战作者:司马光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精】赤壁之战
特点:以少胜多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结果:曹操失败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简介归纳赤壁之战的经过
赤交壁战之 双战方:孙作刘联用军和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洛阳
成都
孙权 建业(南京)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赤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壁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孙权——巩固江南
之 赤壁之战
简介归纳赤壁之战的经过
战 刘备——巩固与发展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三国鼎立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魏 220年 蜀 221年 吴 222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曹丕 刘备第12课 赤壁之战赤壁 Nhomakorabea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方水战
政治因素 荆州初并,统治未稳 长期经营,统治稳固
战略战术 劳师袭远,不懂水战 凭借天堑,巧用火攻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 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 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 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 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 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 先机制敌。采取这 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 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 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 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 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 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 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 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 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背景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 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操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 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 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七月,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 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荆州水军 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 湖北省)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省),并率精 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追及击溃刘备军。刘备退至夏口(今武汉境), 曹操继续南下。占领江陵,并乘胜向江东进军。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 监领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张郃、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辽、 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州治在今湖北 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襄阳、樊城等要地留兵驻守,自率主力 沿汉水、长江东进。曹操企图先击歼刘备于樊口,然后顺江而下,兼并东吴。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 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东 吴部分谋臣慑于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主张议和,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诸葛 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刘备虽在长坂战败,但仍有 一定实力,现在收拢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精兵尚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不下万人, 如果与东吴的军队联合作战,实力相当可观。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五六 万人,加之后方不稳,远征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只要善于利用曹军的这些 弱点,联合抗曹,定能取胜。孙权因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即命周瑜、程普为 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进驻夏口。是 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 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
周瑜
东吴将领,制定了火攻计划, 成功地利用战术手段击败了 曹魏。
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战争结局
赤壁之战联军获胜,曹魏在江东地区受到严重打击。
影响
战争后,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国,标志着三国时期 的开始。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1 决定性一战
2 智谋胜过武力
赤壁之战改变了三国格局, 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 基础。
战役中的策略和智慧展示 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
3 文学与艺术影响
赤壁之战成为传世之作, 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和 戏曲。
结论和总结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它展示了智谋的力 量,并留下了深远的文化和历史影响。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 赤壁之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
背景介绍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吴
由孙权领导,势力强大,掌握大片江东
蜀国
2
地区。
刘备领导,势均力敌,与东吴长期对峙。
3
曹魏
曹操领导,地盘广阔,力图统一中国。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东吴与蜀国联合抵抗曹魏。这场战役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战。
战役策略和战术
火攻
周瑜借助风向,以火攻破坏曹 魏的船队。
奇袭
刘备的军队假装退却,引诱曹 魏分兵追击,然后进行奇袭。
水战
东吴和蜀国的联军运用水战战 术,迅速击败曹魏的军队。
关键角色和其影响
刘备
蜀国领导者,通过奇袭战术, 成功破坏曹魏的计划,对战 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曹操
曹魏领导者,经验丰富,但 在赤壁之战中被击败,导致 他的统一中国计划受挫。
《赤壁之战》-赏析
《赤壁之战》事件经过
起因
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士兵坐不盖假投降和火控的计策,火烧 曹军战船军营。
结果
曹军大败而逃。
《赤壁之战》三十六计
连环计
曹操准备打东吴,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向曹操 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 操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曹操的舰队 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 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 环计”。
《赤壁之战》人物性格
曹操傲慢轻敌,因 骄而败的思想,是 赤壁之败的主要原 因。
周瑜深谋远虑,足智 多谋,思维缜密,坚 勇果敢。
黄盖是个有勇有 谋、坚毅果敢、 忠心耿耿的大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谢谢聆听
《赤壁之战》赏析
XXX班 XXX
《赤壁之战》背景介绍
东汉末期,群雄纷争,曹操、刘备、孙 权三大势力占据了中原大片江山。其中曹操的 势力最为强大。曹操东汉帝之名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以平定中原为借口,率80万 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孙权、刘备两方势力, 赤壁之战就是南北双方在赤壁进行的决战。
苦肉计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 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 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 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 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 蔡中蔡和看的,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 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 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
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
文章多用人物对话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一、作品原文初1,鲁肃闻刘表卒2,言于孙权曰3:“荆州与国邻接4,江山险固5,沃野万里6,士民殷富7,若据而有之8,此帝王之资也9。
今刘表新亡10,二子不协11,军中诸将12,各有彼此13。
刘备天下枭雄14,与操有隙15,寄寓于表1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17。
若备与彼协心18,上下齐同19,则宜抚安20,与结盟好21;如有离违22,宜别图之23,以济大事24。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25,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6,及说备使抚表众2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8,备必喜而从命29。
如其克谐30,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1。
”权即遣肃行32。
到夏口33,闻操已向荆州34,晨夜兼道35,比至南郡36,而琮已降37,备南走38,肃径迎之39,与备会于当阳长坂40。
肃宣权旨41,论天下事势42,致殷勤之意43,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44?”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45,欲往投之46。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47,敬贤礼士48,江表英豪咸归附之49,已据有六郡50,兵精粮多51,足以立事52。
今为君计53,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54,以共济世业55。
而欲投吴巨56,巨是凡人57,偏在远郡58,行将为人所并59,岂足托乎60!”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61:“我,子瑜友也62。
”即共定交63。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64,为孙权长史65。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66。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67,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68。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9。
亮见权于柴桑70,说权曰71:“海内大乱72,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73,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74,略已平矣75,遂破荆州76,威震四海。
赤壁之战介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又称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著名的水上战役。
该战役发生于公元
208年,是孙权和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斗。
这场战役以孙刘联军的胜
利而告终,对后来的三国鼎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成功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他率领大军进攻荆州,意图进一步南侵。
与此同时,孙权和刘备分别为争夺江南地区而展开竞争。
刘备意图借助孙权的帮助,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赤壁,意图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势力。
孙刘联军在赤壁附近设立了阵地,准备与曹操展开决战。
由于曹操的兵力强大,孙刘联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以火攻为主,充分发挥水上作战的优势。
决战当天,孙刘联军利用顺风将火攻战术发挥到极致,曹操的军队陷入混乱。
在激战中,曹操损失惨重,被迫率领残军北撤。
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成功阻止了曹操南下的步伐。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展现了孙刘联军在逆境中的勇敢与智慧。
此战的胜利,使得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曹操在北方巩固统治,而孙权和刘备则分别在江东和荆州发展势力。
这种格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公元280年,晋朝统一中国。
赤壁之战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如《三国演义》等。
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和民间传说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小说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和战略意义的战役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赤壁之战的经典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战略和战术。
一、战前准备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中原军队,准备统一北方。
而孙权和世袭上将周瑜联合起来,打算抵抗曹操的进攻。
在战前准备阶段,周瑜和黄盖等人秘密商讨了一些策略。
他们在江中埋下了一批火船,准备在战斗中利用火攻来破坏曹军的船队。
二、战斗初期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大批水军和步兵汇聚赤壁一带,准备与孙权决战。
孙权派出周瑜率军抵挡曹军的进攻。
双方在赤壁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于曹军水军实力较强,开始时占据了一些优势。
然而,在战斗初期,周瑜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来削弱曹军的实力。
首先,他利用火攻将埋伏在江中的火船点燃,引燃了曹军的船队,使曹军水军陷入混乱。
其次,他采取了“借箭”的计策,向曹军放箭,以制造声东击西的假象,迷惑曹军的判断。
三、火烧赤壁在战斗初期的胜利鼓舞下,周瑜决定再次利用火攻。
这一次,他借助风助火,引燃了整个赤壁。
火焰蔓延,烧毁了曹军的船队,使曹军的士气大受打击。
曹操不得不撤退,并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这场火烧赤壁成为赤壁之战的转折点,也是周瑜的妙计之一。
四、战略分析从赤壁之战的战略和战术来看,尽管曹军兵力强大,但孙权和周瑜利用地理环境和火攻等策略化解了曹军的优势。
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并巧妙地运用计谋和战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外,赤壁之战还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智慧。
战斗中,周瑜敢于决策,并且善于分析和把握敌情。
他充分利用火攻这一当时独特的战术手段,使曹军陷入混乱和困境。
这次胜利不仅仅来自于火攻的奇特之处,更是源于周瑜和他的军队对敌人行为的观测和正确判断。
五、战斗的意义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
名词解释赤壁之战
名词解释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文帝刘秀与东汉末代军阀黄祖及孙权长期争夺王权的斗争中所发生的战争,它是中国古代名剑风云传中的经典战役,是汉朝与蜀汉王朝合而为一的宝贵财富,为维持兵士士气而发挥重要作用。
赤壁之战始于208年,刘秀与董卓同盟,统一西汉政局。
赤壁之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刘秀旗下的董卓和孙权的次子孙亮一行人,入获得诸侯的投降。
随后,刘秀率军攻入江东,到达赤壁,打算把孙权推翻,夺取其全部地盘,实现辽东一统的目标。
孙权知晓事态严峻,拔头筹调整部队,以荆州守关李傕、郭汜为主,率动兵士抵达赤壁,阻挡刘秀的攻势。
刘秀视孙权僭越,派董卓妹妹董太后,联合魏元帅领蜀汉军队,拔泊荆州,攻到赤壁,并在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赤壁之战后,刘秀对孙权施以巨大的压力,孙权的士气大为涣散,他于208年自己认辽交,并被刘秀授名为“伯爵”,但暂时还未卸任荆州牧,改行去毋在军中搞乱事。
208年交战一天,战场上,孙权退兵,江东士气大挫,刘秀于是真正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出类拔萃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它主要表现了这届时期诸侯争夺权力的水落石出的历史转折点,其标志那惊天动地的胜利,也是统一汉朝的里程碑,其影响深远。
赤壁之战译文4篇
赤壁之战译文4篇(1) [赤壁之战译文]赤壁原文解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便利;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胜利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谈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致,点染用功。
(2) [赤壁之战译文]《赤壁之战》读书笔记100字《赤壁之战》读书笔记100字一赤壁之战史出名,以少胜多是典型。
知己知彼百战胜,扬长避短定输赢。
二欲破曹公用火攻,黄盖施计巧诈降。
骄兵必败操轻信,欣喜满怀不设防。
三火烧赤壁漫天红,东风有意助周郎。
哭喊烧淹不计数,丢盔弃甲逃华容。
(3) [赤壁之战译文]熟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说起周恩来,中国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可是他毕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刻了解一下他的才智吧.第一件: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想请教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
周总理确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谈论纷纷。
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怀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
”立刻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特别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
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全部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肯定会说“没有”。
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 事情很危急了,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6、海内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 南,与曹操共争天下。省略句、状语后置 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 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7、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判断、被动) 田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被屈辱 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音节助词)众,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被动)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人控制,我的 主意决定了!
• 进,与操遇于赤壁。 •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 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 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 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 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6、7、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 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 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 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 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 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课外名句(语文读本)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是故学然后知不知足,教然后知困。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课本名句
1、——————,知来者之可追。 2、实迷途其未远,——————。 3、——————,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
纠正读音,粗读文本 枭( )雄 长( )史 羸( )兵 燥荻( ) 强弩( ) 卒合( ) 更( )衣 旌麾( ) 张( )天 轻骑( ) 番( )阳 奄( )有 邂逅( ) 芟( )夷 会( )稽 王胄( ) 蹈藉( ) 斫( )案 鲁缟( )
•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谢玄8万对前秦苻 坚80万,结果前秦衰亡。 •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 2万对袁绍10万, 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5万对曹操 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 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 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 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 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 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助画方略。
1、初一:刚一开始 2、引:后退 次:驻扎 3、方:正 4、走:使……逃走 5、建:竖起 6、遗:送 7、举:举起 次:次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以其无礼于晋,——————。 2、——————,非利足也,————。 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5、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1、徒:只 2、料:估计 3、校:核对 4、过:超过 5、御:驾驭 6、制:抵御
7、妻子:妻子和女儿 8、赞:辅助
9、卒:猝
10、诚:请 决:决战 11、邂逅:一旦
就:靠近
1、权以(之)示群下(省略句),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人不象听 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的。 2、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定语后置 判断句 再说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 。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欲所归于安---宾语前置 将军您迎顺曹操,想得到的归宿在哪里?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 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 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 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 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 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 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1、卒:死 2、资:凭借 3、恶:嫉妒 4、济:完成 5、吊:慰问 6、治:对付 7、克:能够 8、先:占先
9、 比:等到 10、径:径直 11、宣:传达 12、殷勤:恳切慰问 13、旧:交情 14、贤:贤才 礼:礼貌地对待 15、江表:长江以外 16、住:驻扎
•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 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 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 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 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 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 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 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 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 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1、遗:送 2、罪:有罪的人 3、束手:投降 4、治:率领 5、方:正 会猎:会战 6、动:动不动 辞:借口、托辞
7、奄:完全
8、数:计算
9、浮:使……浮 10、迎:投降
11、更衣:上厕所
12、品:评价 13:、从:使……跟从
14、故:仍然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 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 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 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 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 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 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 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 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 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 破之!‛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 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 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 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 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 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 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 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 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 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
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 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 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 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乃罢会。
1、托名:在名义上 其实:他事实上 2、江东:长江以南 地方:土地方圆 3、残、秽: 残暴、丑恶的人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2、能够正确翻译课文中重点句子
3、学会对课文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课前预习检查
司马光 北宋 (朝代)人,杰出的 政治 家和 文学 家、史学家。 字 君实 ,夏县(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 涑水 先生。 主编的《资治通鉴》是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 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全 书供294卷。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 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肥水之 战》。 编书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 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 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 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 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 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 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 计,正与孤同。‛
1、东:向东 2、诣:拜见 3、处:对付 4、中国:中原 5、北面:面向北面 6、外、内:对外对内 7、辱:被辱
8、 济:成功 9、 举:拿 10、故:所以 蹶:使受挫 11、破:被打败 北:向北 12、形:形势 成:形成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判断) 如果能占据并占有荆州,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资本(名词)。 2、刘备天下枭雄。(判断)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 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被曹 操占先。 4、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 至?”(宾语前置)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和势态,表示恳切 慰问的心意,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 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 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 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 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 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 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 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 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 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