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测试方法研究_杨永良

合集下载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年会口头报告清单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年会口头报告清单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华北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清华大学热能系 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宁波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年会口头报告清单共229投稿编号作者标题工作单位123001推进剂组分对电弧加热推力器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23012于伟周晓锋谢华清陈立飞高导热含石墨烯纳米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123019液滴撞击固体斜面的三维vof模拟大连理工大学123022液化气体储罐受热的应力分析及失效预测大连理工大学123076高明章立新郑平全晓军沸腾汽泡微液层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23200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热质两步模型及普适导热定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123214王小见张立志裴丽霞填料分布状态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123217池俊辉张立志裴丽霞分形理论在ainpfa导热材料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123222适用于寻源导热反问题的改进蚁群系统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23277脉冲激励下红外无损检测的数值模拟及其可视化湖北武汉市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405教研室123336炉子内壁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模糊反演重庆大学123350利用二维导热反问题预测钢坯温度分布重庆大学含有热界面材料的界面热阻模型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23414王建立张春伟赵伟伟周欣欣高雪松杨决宽陈云飞倪中华溅射参数对aisi界面热导的影响东南大学123522测热试验中瞬态热流的反演研究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23564半金属尼龙1010复合材料摩擦热效应试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123570粒子群算法用于预测喷雾冷却热流密度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3668复合环氧树脂的碳纳米管阵列柔性热界面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投稿编号作者标题工作单位123005李元阳刘振华二维滞止区高速喷流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23061刘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散热特性研究湖南理工学院物理系123082基于火积耗散原理的表面传热系数定义辨析及恒壁温平行通道内的检验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23085基于火积耗散极值原理的管外流场优化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23123波纹翅片开设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数值模拟河北工业大学123130沥青路面加热过程均温性的数值模拟哈尔滨工业大学123141沈向阳陆建峰丁静杨建平熔盐在螺旋槽管和横纹

燃煤水泥窑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

燃煤水泥窑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

B1,
D1, Y’1,
%:A"& %!A$’ :%A’9
Y1, ;:A&’
元素分析
Q1,
?! 1,
!A!! !’A&!
61, &A9B
7 1, &A"9
##注%!氧含量通过减差计算得出&
表 JA燃煤飞灰成分分析
,84C;J A .>GH>5D6D>E>I9>8C85FDE6F;9;G;E6WDCEf
本研究针对新标准 下 技 术 改 造 后 某 :&&& 0CX 水 泥生产线展 开" 对 窑 尾 烟 气 沿 程 颗 粒 物 进 行 采 样 测 试 "分 析 后 续 烟 气 控 制 装 置 对 烟 气 颗 粒 物 的 影 响 及 颗 粒物排放 特性 "旨 在 揭 示 其 生 成 及 转 化 规 律" 以 期 为 后续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提供参考& BA研究方法 BMB A 测 试 对 象 与 测 点 布 置
!! 61% ?$
!! [% ?$
!! M2% ?! $
!! 7+?% $
!! H3?$
&A;9
’A;$
!&A%%
B’A;%
’A"!
!! Y1?$
!! Z+?% $
!! 7?! $
!! =/% ?! $
:A&"
’A!%
%AB:
;A’!
##作为烟气预处理装置"增湿塔主要有两种作用%
降温调质)预收尘& 生料磨开启! 联合操作$ 与关闭
@A引A言 近年来"国内 雾 霾 现 象 频 发"颗 粒 物 排 放 问 题 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总目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总目次

( 第二期目次 )
一个改进的混沌系统及其 LabV I E W 实现 …………………………………………………………………………………………………… 吴琴琴 一种连续混沌的分析及量化实现方法 ……………………………………………………………………………………………………… 张坦通 TSK 模糊逻辑系统混合学习算法的进一步研究 …………………………………………………………………………………………… 赵 星 平面变压器在汽车氙气灯镇流器中的应用…………………………………………………………………………………………………… 姚建斌 基于 DSP 控制斩波内反馈串级调速系统研究 ……………………………………………………………………………………………… 张海峰 GS M 和 GPS 频段的单极子可重构天线的设计 …………………………………………………………………………………… 梁婵君 项铁铭 一种动态 CTCSS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苏 杰 李金新 基于信道识别的 W PM 解调性能改善研究 ………………………………………………………………………………………… 申传朋 唐向宏 基于消减 PAPR 的小波包调制结构的研究 …………………………………………………………………………… 余志卫 唐向宏 申传朋 基于 EPF 滤波的三维单站无源定位算法 …………………………………………………………………………………………………… 许天园 裁剪优化的 Any ti m e算法 ……………………………………………………………………………………………………………… 孙俊 戴国骏 基于多相似度的条件密度手势识别跟踪算法……………………………………………………………………………………… 王丰年 戴国骏 视觉导航机器人三维场景重建研究……………………………………………………………………………………… 李海峰 傅 侃 周文晖 一种自动确定类个数的谱聚类算法……………………………………………………………………………………………… 孙昌思核 孔万增 发布订阅系统中 C arzan iga匹配算法优化 ………………………………………………………………………………………… 张 颖 高申勇 基于 N- G ram 的文本去重方法研究 ………………………………………………………………………………………………………… 王小华 利用多线程及改进 SSDA 算法加快拼接速度 ………………………………………………………………………………………………… 谢永胜 具有区间时变时滞线性系统新的稳定性准则…………………………………………………………………………………………………………… P t /T i O 2 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殷好勇 汪 玲 聂秋林 3- cac tus上的连通 p- m edian 问题 ……………………………………………………………………………………………… 陈光亭 辛 双 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继器放置问题…………………………………………………………………………………………… 崔素辉 陈光亭 交替步长的全变分图像恢复算法……………………………………………………………………………………………………………… 张智丰 推广的 Kanto rovich 算子的逼近 ……………………………………………………………………………………………………………… 李其龙 关于加权的 B ernste i n - M arkov 型不等式 …………………………………………………………………………………………………… 逯文鸣 含右删失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的统计分析……………………………………………………………………………………………………………… 王光义 王光义 郭裕顺 高明煜 范 毅 官伯然 胡建萍 余志卫 李双霞 刘顺兰 张怀相 周文晖 曾 虹 戴国骏 曾 虹 卢小康 余正生 张忻欣 徐铸德 崔素辉 李茹雪 宋畑静 胡晓敏 赵 易 金晶亮 ( 1) ( 5) ( 9) ( 13) ( 16) ( 20) ( 24) ( 28) ( 32) ( 37) ( 41) ( 45) ( 49) ( 53) ( 57) ( 61) ( 65) ( 69) ( 73) ( 77) ( 81) ( 85) ( 89) ( 92) ( 95)

松散煤体低温比热容测试及分析

松散煤体低温比热容测试及分析
容 的影 响 ; 于 差式 扫描 量热 法 , 对 由于 实验 条 件不
图 1 氮 气 环 境 下 煤 体 圆柱 坐 标 系下 微 元 体 热 流 导 入 、 出 示意 图 导
同, 测试结果也不 同[, 4 测试结果与实际煤升温过 ] 程的值量热容变化存在差异。利用实际松散煤体 作为实验煤样 , 通过测试其比热容变化规律 , 测试 结果才能与实际煤 自 燃过程相吻合。
0 引 言
单位 质 量 的煤 温度 升 高 ( 降低 )K所 需 的 或 l 热量称为煤的比热容 ,松散煤体的比热容体现了 煤 的蓄 热能 力 ,是研 究煤 自燃 过 程 的一个 重 要参
以下 ) 松散煤体的பைடு நூலகம்热容 , 并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温
度、 煤化程度等因素对松散煤体 比热容的影响。
1 实 验 原 理
在准确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热系数的前提 下 ,通过测试降温过程中不同位置煤体的温度变 化数据 ,便可推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松散煤体 的
数。因此 , 准确测定松散煤体 的比热容 , 尤其是低
温 氧化 蓄热 过 程 的 比热 容 ,对研 究煤 自燃 过 程 蓄
热机理及矿井内因火灾防治 , 有着重要的意义 。
由于实验炉内部 由加热棒加热 ,且实验炉体
封闭, 内部缺 少对 流作 用 。 因此 , 于距 离 加热 棒 对
距离相同位置的煤体 ,可以认为任意时刻温度相 同, g g 、 g 均为 0 即 q 诎 。因此 , 以建立一 可
维 导热 方程 如下 :

因此 , 基于多孑 介质的传热理论 , L 通过 自制的 松散煤体 自 然发火实验装置 ,在准确测试松散煤
体导热系数 的基础上 , 以测试低温阶段 (0 可 10o C

贺东强 杨永良 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的研究(1)

贺东强     杨永良   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的研究(1)

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贺东强杨永良(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宜兴214221)摘要日用陶器渗透性是在一定水压下,以一定厚度的试样开始透水的时间来表示的。

本文通过粗陶、紫砂、精陶、炻器等探讨了日用陶器渗透性与材质组织结构、渗透压力、样品厚度的关系。

关键词日用陶器;渗透性;测试方法0前言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和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陶标字{2017}24号)的文件通知,GB4737-1984《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被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71169-T-607。

由于GB4737-1984《日用陶器渗透性测定方法》标准已使用三十多年,随着技术进步和检测要求的增加,需重新修订,对检测设备、样品制备、检测步骤有必要做一些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该标准由江苏天裕陶瓷与耐火材料检测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宜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修订,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前期工作通过检索、分析比较GB/T1968-1996、GB/T328.10-2007、GB4737-84等相关方法标准,确定方法标准修订思路,GB4737-1984版渗透性测定方法标准所用的渗透仪,因年限较长已报废,需重新定制试验仪。

检索、咨询相关渗透仪制造企业,根据试验仪的功能、技术参数、试样的夹具结构定制了SS-15型数显砂浆渗透仪。

准备钻孔取样机、平面磨床等制样设备,配备Ø50mm、Ø25mm钻头等耗材。

调研咨询日用陶器的品种规格,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日用陶器品种,抽取了板缸、瓦罐、陶瓷酒坛、精陶盘、紫砂杯、砂锅等样品。

2实验部分(1)原理日用陶器渗透性是在一定水压下,以一定厚度的试样开始透水的时间来表示的。

(2)设备渗透仪:测定原理示意图见图1。

最高试验水压1.0MPa,控制精度为±1%。

1-蓄水罐 2-水泵 3-工作水箱 4-压力传感器 5-压力控制器6-测试阀 7-测试头 8-试样 9-减压阀 10-存水罐图1 渗透性测定装置示意图(3)样品制备取六件代表性样品,在每件样品的底部制取直径为50mm的试样。

石墨烯棉织物制备及其电热性能研究

石墨烯棉织物制备及其电热性能研究

助剂与整理石墨烯/棉织物制备及其电热性能研究谭永松杨坤程浩南王潮霞(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纺织化学品研究室,无锡214丨22)摘要: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将氧化石墨烯浆料印制在棉织物表面,再经还原方法得到了电热性能优良的石墨烯棉织 物综合分析织物表面形貌、表面电阻及发热性能,探究了印制次数、还原浓度、还原时间及还原削种类对石墨 晞棉织物发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印制次数为10次,还原浓度为5 n ig /m L ,时间6丨1,施加在两端电压为24 V 时,织物的表面电阻为4.0 kfl /cm ,表面温度为46. 8 T :,电热性能达到最佳,,关键词:棉织物;氧化石墨烯(GO );还原氧化石墨烯(r G O );表面电阻;电热性能 中图分类号:TQ 610. 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丨179 (2021) 01-48-04第58卷第1期 染料与染色Vol. 58 No. 12021 年 2 月 DYESTUFFS AND COLORATIONFebruary 2021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在 逐渐增高,寻求功能性的纺织品对于只能可穿戴的 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 I 其中,电热纺织品在保暖领 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电热手套、电热坐垫、电 热护膝等可穿戴式产品。

目前制备具有电热效 应的柔性可穿戴产品主要通过将导电纤维如碳纤 维、镀银纱线6‘7等作为发热元件制备成具有发热效应的纺织品,或者通过功能涂层、浸渍等方法 在材料表面制备一层具有电热效应的涂层[8]。

相比 之下,通过制备导电材料在基材上得到具有一定功 能效应的电热产品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电热丝价格 昂贵,过程复杂且刚性较大的问题,能够可控调节 温度并且具有优良的重复性能。

目前电发热纺织品主要是体现在导电导热材料 的选择与制备,其中通过制备具有电热涂层的纺织 品成为了主要的焦点。

如将聚吡咯(Ppy )涂覆在 织物的表面9、通过喷涂方法将PKDOT : PSS 涂復 在织物表面")]、通过在碳纤维上气相聚合法得到聚 吡咯涂层1(1等得到了具有导电发热的纺织品。

纳米级微乳酸的微观结构及其酸化性能的研究

纳米级微乳酸的微观结构及其酸化性能的研究

80~lOOnm之间,是纳米级的微观结构;④拥有极大的界面面积,具有极好的界面功能,包括吸附功能、传热功能和传质功能等;⑤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很好的流动性、提高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一、具有纳米级液滴均匀透明的微乳酸制备微乳液的形成受温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影响,尤其是溶液的盐度会直接影响微乳液的形成。

将酸加入到微乳液中形成稳定的微乳酸体系具有较大难度,至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在微乳液中加入盐酸会使微乳化范围缩小,必须筛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合,保证在较宽的油水比范围内能够形成微乳液,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surfact8rn0.00.20.40.60.81.0图1微乳酸的拟三元相图..-——280...——通过对微乳酸个中添加剂的大量研究,综合油酸比和成本,绘制了见图1所示的微乳酸拟三元相图,最终形成了较为优化的微乳酸配方。

该配方的优点是在给定的油酸比例和乳化剂的含量下,这三种试剂按任意顺序混合,稍加搅拌,均可以形成纳米级均匀透明的微乳酸体系,见图2所示。

并且,体系透明后增加乳化剂含量不影响透明度的变化。

这说明该体系微乳范围很宽,“”配制非常方便简单,易于操作。

只要比例合适,可自动形成微乳体系。

图2不同乳化剂浓度的微乳酸图4从不同配置方式引起微乳酸的微观结构相异三、微乳酸性能实验1.静态腐蚀试验给出了在90。

C下微乳酸体系的静态腐蚀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90℃下微乳酸静态腐蚀试验序号配制方式缓蚀速率,g/h·m2114%HCl69.95214%HCl+0.5%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0.46320%HCl4-柴油+乳化剂3.89420%HCl+柴油+乳化剂+0.5%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2.58可以看出,加样顺序对缓蚀效果有一定影响的。

将乳化剂和缓蚀剂加在酸中,缓蚀效果好于把两者加在油中。

2.微乳酸和普通酸与大理石反应速度比较缓速性能在常温下,将大理石放人100mL的酸中,大理石在普通酸中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放出,而在微乳酸中反应比较缓慢。

对氨基水杨酸钠合成、稳定性和检测

对氨基水杨酸钠合成、稳定性和检测

科技创新导报2013 NO.11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化学工业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27对氨基水杨酸钠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名为4-氨基-2-羟基苯甲酸钠盐二水合物,又名对氨柳酸钠、PAS-Na,为抗结核药,用于治疗各种结核病,尤适用于肠结核、骨结核及渗出性肺结核的治疗。

“对氨基水杨酸钠合成、稳定性和检测”作为高职有机化学综合实训项目,涵盖了搅拌回流、减压过滤、分光光度法、熔点测定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等多项技术,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培养综合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经实践效果显著,其系列实训的组合内容介绍如下。

1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合成以对氨基水杨酸为原料,与碳酸氢钠反应,羧基成钠盐得到产物,而酚羟基不变。

1.1 合成方法在附有搅拌装置、冷凝管的250 mL三颈瓶[1]中加入碳酸氢钠6.5 g,水11 m L,亚硫酸氢钠0.04 g,慢慢搅拌,水浴恒温控制在40±2 ℃,用药匙逐匙向反应瓶中加入对氨基水杨酸11 g,加料速度以不溢出为宜。

加完后,装上温度计逐渐升温使二氧化碳放出,内温升至55 ℃,如对氨基水杨酸未全部溶解,可提高温度至60 ℃。

加入适量活性炭脱色。

测定溶液p H 值,若pH值不是9,则以对氨基水杨酸或碳酸氢钠调节反应液pH 9,搅拌15 m i n,趁热过滤,滤液冷至0℃,析出钠盐结晶,放置片刻使析晶完全,抽滤,以10 mL乙醇分两次洗涤,得白色或类白色结晶,40~50 ℃干燥得对氨基水杨酸钠,供稳定性和熔点测定及鉴定使用,计算收率。

1.2 讨论酚是弱酸性化合物,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弱,故酚羟基不能与碳酸氢钠成盐,而羧基酸性较强,可与碳酸氢钠成盐。

对氨基水杨酸水溶液不稳定,易脱羧,在还原剂保护下,于温和条件中制成钠盐,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 对氨基水杨酸钠稳定性2.1 实验方法取5支试管编号1~5号,分别加入合成的对氨基水杨酸钠配制的0.025%溶液10 m L 。

Ca(OH)2碱激发剂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Ca(OH)2碱激发剂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Ca(OH)2碱激发剂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杨彬;郭晓洁;张恒;朱睿
【期刊名称】《粉煤灰综合利用》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选用Ca(OH)2作碱激发剂,采取物理激发的方式,研究了碱激发剂对水泥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龄期下水泥胶砂强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a(OH)2溶液作为碱激发剂后,对水泥的早期、中后期强度均有提升,抗折强度明显提升,抗压强度提升不明显,0.1 mol/L溶液较其他浓度溶液,在提升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方面作用显著.
【总页数】3页(P39-40,44)
【作者】杨彬;郭晓洁;张恒;朱睿
【作者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12;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12;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12;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8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28.042
【相关文献】
1.激发剂种类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J], 何廷树;卫国强
2.掺碱激发剂粉煤灰-水泥胶砂强度性能试验研究 [J], 刘飞鹏;龚爱民;彭玉林;龙立焱;王莘
3.碱激发剂掺量对充填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J], 张丹;薛杉杉
4.碱激发剂掺量对充填复合胶凝材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J], 薛杉杉;郭利杰
5.碱激发剂对矿渣粉煤灰活性激发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J], 白二雷;许金余;李浩;张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散煤体低温氧化放热强度的测定和计算

松散煤体低温氧化放热强度的测定和计算

煤自燃主要是煤氧复合作用放出热量所致. 自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动态变化的物理化 学过程 , 是一个缓慢地自动放热 、聚热 、升温 , 最终引起燃烧的过程. 任何一种煤都具有氧化放热性能是 其自燃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煤表面分子结构不同 , 活性结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 使得煤氧复合过程中的 氧化放热性有差异 , 只有搞清煤的氧化放热性能 , 才能有效地预测预报和防治煤层自燃. 放热强度是描述 煤氧化放热性能的主要指标 , 因而如何测算煤低温氧化放热强度成为研究煤自燃性的关键.
qmax
/μJ ·s - 1·cm - 3
10518 11719 12310 13217 13612 14410 16410 18710 19513 20918 22518 24618
时间
/d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煤温
/℃
54193 58174 62189 67176 72163 78132 85106 94161 107125 124187 150114 195187
2 东滩矿 3 号煤氧化放热强度
采集东滩矿 3 号煤破碎后装入自然发火实验台 , 实验条件见表 1.
表 1 东滩矿 3 号煤自然发火实验条件 Table 1 Experimental condition of Dongtan No13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第 25 卷第 4 期 2000 年 8 月
煤 炭 学 报 J OU 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 Y
Vol. 25 No. 4 Aug. 2000
文章编号 :0253 - 9993 (2000) 04 - 0387 - 04

杨氏模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杨氏模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杨氏模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汪雨寒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16)1
【摘要】以杨氏模量测定实验和线膨胀系数测定实验为基础,通过改进实现方法,即采用现有线膨胀系数测定实验的温度控制系统来精确控制待测材料的温度,测定待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作杨氏模量与温度的关系图,结果表明杨氏模量的大小与温度变化成线性关系.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汪雨寒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计划财务处,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3
【相关文献】
1.松散煤体表面温度与热源温度对应关系的热红外实验研究 [J], 王长安;王勃;李夏青;赵阳;崔秀伟
2.金属管杨氏模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J], 杨敏君;谢玉娟;尹教建;韩立立;周小岩
3.高温下常用合金材料线胀系数、杨氏模量与温度的关系 [J], 潘留仙;焦善庆;杜小勇
4.某压裂火药燃烧速度特征与温度关系的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 [J], 黄凯;刘东尧
5.疏散通道温度变化与人员流动关系的实验研究
——以高校教学楼为例 [J], 戎传亮;雷文君;齐新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镁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镁

第30卷第2期硅 酸 盐 通 报 Vo.l 30 N o .2 2011年4月 B U LLET I N OF THE CH I N ESE CERAM IC SOC I ETY A pr i,l 2011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镁陈福松1,2,徐玲玲1(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09;2江苏名和建设有限公司,镇江 212000)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镁(M g (OH )2)的方法-D SC 增量法,在D SC 增量法基础上提出采用一次增量测定水泥浆体中M g(OH )2,并用回收率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DSC 增量法测定水泥浆体中M g(OH )2的回收率大于98.5%,此法准确度较高,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M g (OH )2是可行的;一次增量法测定M g (OH )2的回收率为97.5%以上,准确度较DSC 增量法略低,但此法操作简单,也可对水泥浆体中M g(OH )2进行定量测定。

关键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增量法;M g(OH )2;水泥中图分类号:TU 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25(2011)02-0256-05D eter m i nati on ofM agnesi u m H ydroxi de in C e m ent Paste Addedw ith M agnesi a by D ifferential Scanni ng Calori m etryC HE N Fu-song 1,2,X U L ing-ling 1(1.S choo l ofM aterial s Sci ence and E ngi neeri ng ,Nan ji ng Un i versit y ofT echnol ogy ,Nan ji ng 210009,Ch i n a ;2.Ji angsu M inghe C ons tructi on Co .,LTD,Zhen ji ang 212000,C hina)Abst ract :This paper i n troduces t h e differential scann i n g ca lori m etr y(DSC)i n cre m entalm ethod w hich is used to deter m i n e m agnesi u m hydrox ide i n ce m ent paste added w ith m agnesi a and on th is basis ,proposes the once -i n ce m en tm ethod used to deter m i n e m agnesi u m hydrox ide also .Besides the paper eva l u ates the accuracy o f these t w o m ethods by recovery rate .The resu lt sho w s that the recovery rate o f m agnesiumhydrox ide i n ce m ent paste added w ith m agnesia is m ore than 98.5%by DSC incre m ental m ethod andm ore than 97.5%by once -i n ce m ent m ethod .Though the DSC incre m en talm et h od has high accuracy i n deter m i n ation of m agnesium hydrox i d e i n ce m ent paste added w ith m agnesi a and t h e once -i n ce m en t m ethod is sli g htly l o w er i n accuracy ,the once -i n ce m en t m ethod is superi o r to t h e DSC i n cre m enta l m ethod in si m plified oper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 m i n e m agnesium hydrox i d e a lso .K ey w ord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 l o r i m etry ;i n cre m entalm et h od ;m agnesiu m hydr ox i d e ;ce m en t作者简介:陈福松(1984-),男,硕士.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方面的研究.E-m ai:l f unychan@163.co m1 引 言大体积混凝土常因水泥水化过程的放热而使体内温度升高,在之后的降温阶段混凝土收缩而导致开裂。

催化光度法测定试剂硝酸盐中的痕量NO2—

催化光度法测定试剂硝酸盐中的痕量NO2—

催化光度法测定试剂硝酸盐中的痕量NO2—
曹永林
【期刊名称】《江苏化工》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本文提出在稀H_2SO_4介质中,用NO_2^-离子催化溴酸钾氧化溴邻苯三酚红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NO_2^-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曹永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3.61
【相关文献】
1.催化光度法测定乳粉中痕量亚硝酸盐 [J], 蔺岩;岳海燕
2.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痕量亚硝酸盐 [J], 邢建华;信建豪;张守仁;袁文静
3.催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NO2- [J], 庄会荣;徐传胜;金学勇
4.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NO2—的研究:溴酸钾—酸性络蓝K体系 [J], 高杰;郑怀礼
5.催化光度法测定乳粉中痕量亚硝酸盐 [J], 蔺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化法与微波消解法处理地电化学泡塑样品的分析效果对比研究

灰化法与微波消解法处理地电化学泡塑样品的分析效果对比研究

灰化法与微波消解法处理地电化学泡塑样品的分析效果对比研究严洪泽;孙彬彬;徐进力;周国华;贺灵;刘银飞;王腾云【摘要】Currently,the ash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to pretreat geo-electrochemical polyurethane foam samples. However,there may be volatilization loss of some elements such as Hg and As under high temperature.A geo-electrochemical exploration line in Luokedun hydrothermal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A comparison of the exploration effects between the ashing method and microwave digestion in pretreating foam samples was made,and the contents of some related elements by High 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HR-ICP-MS)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were measured.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For more than ten elements including Zn,Cu,Fe,andLa,abnormal pattern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identical within uncertainty measurements and thus both methods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work requirement.② For Au and Pb,microwave digestion has se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homogeneity, representative and detection limit due to the small sample volume,making ashing the more suitable method.③There is a significant loss in ashing for Hg,so microwave digestion is more suitable.④For As,both analytical methods suffer a lotproblems,therefore,dissolving the samples directly by nitric and perchloric acid using the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plant samples would be thepreferable method.%当前普遍使用灰化法对地电化学泡塑样品进行预处理,但可能存在高温下某些元素(如 Hg、As)挥发损失的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 2 r0 -
r ) T in + ( 2r 0 + rr 0 ( r 0 +
T 0 - T0 t . r ) T out - 4r 0 r T up + T dow n - 2T 0 + r) ( z)2 c
( 4)
在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后, 继续加热煤体到设定 温度 , 关闭电源 , 记录不同测温点在降温过程中的 温度数据 , 便可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温度时刻煤体的 比热容, 计算公式为 c= [ ( 2r 0 2 r 0( r ) 2( T 0 - T0 ) ( 2r 0 + r ) T out - 4r 0 T 0 ] . r) T in + ( 5)
0 a3 = - ( 1 - ) ( 2r - r) , r 0 r ( r 0 + r)
513
a4 = -
( 1 - ) ( 2r 0 + r) , r 0 r ( r 0 + r)
g
cg v g ( 1 - ) a5 = 2 , 2 z ( z) g cg v g a6 = - (1- ) 2 . 2 z ( z)
512
中国矿 业大学 学报
第 40 卷
述较为困难, 难以保证其准确性. 文献[ 7] 采用改进 的 H R 方法和微型量 热法研究煤的自 热特性, 文 献[ 8] 用微量量热计连续测定了细菌代谢过程中的 热量变化 , 但目前还没有人用微量量热计直接测试 煤低温氧化热; 目前许多学者利用差示扫描法测定 煤体氧化热, 但该方法仅针对 10 m g 左右的小试 样进行测试, 不能反映煤体氧化的实际情况. 因此 , 对于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的测定还需寻求更为 有效易行的方法 . 为此 , 笔者依据煤炭自燃的煤氧复合机理及传 热学理论 , 在分析各影响规律的前提下, 提出了完 善的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的测试方法 , 研制了相 关测试实验装置 , 采用外热源加热煤体后自然降温 的方法, 实现了不同条件下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 快速、 准确测试的目标. 该方法克服了小试样测试 结果不能代表实际煤体的缺点 ; 利用外热源加热煤 体, 缩短了实验周期 , 适合大批量煤样测试; 且降温 法测试可以避免加热功率不稳定造成的实验误差 , 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1 年 7 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China U niversit y of M ining & T echnolog y
V ol. 40 N o. 4 Jul. 2011
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测试方法研究
杨永良, 李增华, 高思源, 刘
(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
3
t , z2 K) ;
e
2
( 2) 为松 K) ;
1
实验原理
依据多孔介 质传热学、 传质学及渗 流力学理 [9 - 11] 论 , 建立了松散煤体氧化放热强度及导热系统 的理论计算模型 . 首先进行氮气环境下煤体升温实验 , 向煤体内 充满氮气后封闭煤体 , 这时煤柱内气体处于静止状 态, 对流换热量即可忽略 , 煤体只传热而不氧化放 热. 从煤体中任意取出一个微元体, 微元体在任一 时间间隔内有以下热平衡关系 导入微元体总热流流量+ 微元体内热源的生 成热= 导出微元体的总热流流量+ 微元体热力学能 ( 即内能 ) 的增量. ( 1) 在圆柱坐标系下 , 氮气环境下煤体不产生氧化 热, 内热源的生成热为零 . 图 1 为氮气环境下煤体 圆柱坐标系下微元体热流导入、 导出示意图.
e e
散煤体密度, kg / m ; ce 为煤体比热容, J/ ( kg r 0 为中心元体与圆柱轴心的距离, m . 将式 ( 2) 离散化 , 有
e e
c
T0 - T 0 = t
T in - T 0 2 r 0 r r 0( r 0 + T out - T 0 2r 0 + r r 0 ( r0 +
Abstract: A m odel of ox idat ive heat r elease f rom lo ose coal w as pr opo sed based on porous media heat t ransf er t heo ry. An exper im ent al w ay to m easure ox idative heat r elease fro m loose coal w as designed. T he t herm al conduct ivit y and specific heat w ere used to find t he heat release fro m coals of diff erent met am orphic grade and size. H eat r elease w as fo und t o increase expo nent ially w it h t he rise in temperat ure. Belo w 60 to 70 the increase w as small but abov e this temperature t he heat release rapidly increased. Ox idat iv e heat release is larger of coal w it h a low er m et amorphic grade, coal w it h a larg er self - heat ing t endency , and coal w ith higher dy namic ox yg en absor pt ion. An increase in t he size of the co al decreased t he heat release at a giv en t emperat ur e. T he ex perimental and predict ed result s ag ree. T his helps implem ent t he goal of rapid coal t est ing . Key words: o xidat ive heat release intensit y; coal spont aneous combust ion; t heor et ical m odel; ex periment al furnace; metamo rphic grade 煤自燃火灾严重威胁着煤炭生产和储运的安 全, 煤氧反应放热 是煤体能够自热 升温的主要热 源, 而煤体氧化放热强度是描述其放热性能的主要 指标[ 1- 4] , 只有准确测定煤体氧化放热强度 , 才能搞 清煤的氧化放热性能 , 进而准确预 测预报煤体自 燃, 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 国内外关于煤体氧化热的测试方法有热平衡 法、 键能估算法、 绝热量热计或微量量热计直接测 试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参比氧化法等 . 文献[ 5] 提 出了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大型实验台测试法 , 结果较 准确 , 但具有实验周期长 ( 几个月) , 不适合大批量 煤样测试的需求; 文献 [ 6] 提出的键能估算法是在 推导煤自燃反应过程基础上进行的, 但煤自燃过程 受较多因素影响, 煤氧复合的吸附及反应过程的描
空气环境下煤体圆柱坐标系下 微元体热流导入 、 导出示意 Fig . 2 Schemat ic diagr am of micr o unit import and ex po rt heat in cylindr ical coo rdinates of coal in air
ql f , q rf , q uf , q df , q if , q of 分别为 左、 右、 上、 下、 内、 外元体与中心元体之间的对流热流流量
q up , q do w nn , qi n , q out , q l eft , q right 分别为 上、 下、 内、 外、 左、 右元体与中心元体之间的导热热流流量
图1
假定松散煤体为均匀、 常物性多孔介质, 由于 测试煤柱采用中心加热棒加热煤体模拟煤体高温 区, 因此完全可以认为 q left = q right , 即对象微元体与 左右两侧元体不传热. 此时, 在圆柱坐标系下, 实验 台内部二维导热平衡方程为 2 t t t e ce = + + r2 r 0 r 式中 : 为松散煤体导热系数, W/ ( m
( 9)
图2
在某一温度下 , 煤的氧化放热强度与氧气含量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O2 ) ) 成正比关系 [ 12] . 由于实 验过程中煤体发热需要耗氧 , 煤体耗氧发热时导致 其环境的 ( O 2 ) 比空气中的低, 且煤升温过程中氧 化放热强度占主导地位 , 也可认为氧化放热强度与 ( O2 ) 成正比. 因此可用式( 10) 换算标准 件下的煤体氧化放热强度 q 0 = q c 0 ( O 2 ) / ( O2 ) , ( 10) 式中: q 0 为标准氧气含量( 即 0 ( O 2 ) = 21% ) 时的 氧化放热强度 .
煤体在空气环境下热平衡关系与氮气环境下 有所不同 , 同样从松散煤体中 任意取出一个 微元 体, 微元体在任一时间间隔内 的热平衡关系 见式 ( 1) . 取靠近 加热棒 径向 步长为 z、 弧度为 流导入、 导出情况见图 2. r、 纵向 步长 为 的微元体作为研究对象 , 其周围热
第4期
杨永良等 : 松散煤体氧化放 热强度测试方法研究
r + r) r + r) ( 3)
T up + T down - 2 T 0 , 2 ( z) 中心元体煤体 温度, K; T
式中 : T up , T down , T in , T out , T 0 分别为上、 下、 内、 外、
0
为中心元 体下一刻 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