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第6.4章 数据库的恢复

合集下载

数据库恢复采用的方法

数据库恢复采用的方法

数据库恢复采用的方法
1. 基于复制的恢复:在恢复之前,可以准备好一个与原始数据库相同的备份,这样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库。

备份可以是一个物理备份或逻辑备份。

然后可以将备份传送到目标服务器上,并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将其还原。

2. 基于快照的恢复:如果您使用的是虚拟化技术,您可能会使用快照功能来创建数据库的备份。

这里通过快照技术创建的备份通常可以快速还原。

3. 基于自动化恢复:如果您创建了基于自动化恢复的备份,您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将数据库还原到上一次备份时的状态。

这种方法比较可靠,可以减少手动操作的错误。

4. 基于复制的增量恢复: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正在运行的生产环境下,对数据库进行快速恢复。

在备份之后,您可以将更改应用到备份中,使其保持最新状态。

然后,在需要恢复数据时,可以将副本还原到副本库中。

5. 数据库镜像:这种方法通过将数据实时复制到镜像数据库中来实现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在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将镜像数据库提升为主数据库,实现快速恢复。

数据库恢复 原理

数据库恢复 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Database Recovery)是指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数据库恢复到一个可用状态的过程。

数据库恢复的原理主要包括日志记录和数据备份。

1.日志记录:数据库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日志信息,记录了各种更新操作的详细情况,如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等。

这些日志信息可以被用来还原数据库的状态,并防止意外的数据丢失。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重放数据库日志的方式,将故障发生前的所有操作重新执行一遍,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数据库。

2.数据备份: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日志信息定期地复制到另一个存储位置,以防止数据库故障时数据的丢失。

数据库备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方法。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恢复备份数据的方式来重新构建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库的恢复。

总之,数据库恢复的原理是通过日志记录和数据备份的方式来还原数据库的状态,让数据库在故障后能够尽快恢复到可用的状态,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恢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数据库可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无法访问。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数据库恢复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恢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常见故障类型和恢复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帮助。

一、基本概念1.1 数据库恢复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者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技术手段,将数据库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或者尽可能地恢复数据。

数据库恢复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数据库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1.2 数据库故障数据库故障是指数据库的硬件或者软件出现了问题,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数据丢失。

常见的数据库故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错误等。

1.3 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复制到另一个存储介质中,以便在数据库损坏或者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恢复。

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恢复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手段。

二、常见故障类型2.1 硬件故障硬件故障是指数据库服务器的硬件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硬件故障包括硬盘故障、电源故障、内存故障等。

硬件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无法访问,需要通过数据库恢复技术进行修复。

2.2 软件故障软件故障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软件故障包括操作系统崩溃、数据库软件崩溃、网络故障等。

软件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无法访问,需要通过数据库恢复技术进行修复。

2.3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是指数据库管理人员或者用户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无法访问。

常见的人为错误包括误删除数据、误修改数据等。

人为错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无法访问,需要通过数据库恢复技术进行修复。

三、恢复方法3.1 数据库备份恢复数据库备份恢复是指通过已经备份的数据库数据和日志文件,将数据库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一、数据库恢复的概述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数据资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库可能会遭受到破坏或数据丢失,这时就需要进行数据库恢复操作。

数据库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从损坏或不可用状态恢复到正常可用状态的过程。

而数据库恢复的方法则是实现数据库恢复的具体手段。

二、备份恢复方法备份恢复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数据库恢复方法之一。

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进行备份,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

常见的备份恢复方法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1. 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结构都备份到一个独立的媒介中。

完全备份通常是在数据库初始化后进行,或者在数据库版本升级前进行。

在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完全备份将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状态。

2. 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结构。

增量备份可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的消耗。

在数据库恢复时,需要先进行最近一次完全备份的恢复,然后再逐个应用增量备份,以还原数据库到最新状态。

3.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指只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和结构。

与增量备份不同的是,差异备份是以最近一次完全备份为基础,而不是以上次备份为基础。

在数据库恢复时,需要先进行最近一次完全备份的恢复,然后再应用最近一次差异备份,以还原数据库到最新状态。

三、事务日志恢复方法事务日志恢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一种高级恢复方法。

事务日志记录了数据库中所有事务的操作,包括开始、提交或回滚。

通过事务日志,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或者特定的事务状态。

事务日志恢复的过程如下:1. 将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次完全备份的状态;2. 应用事务日志中的操作,将数据库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或者特定的事务状态。

事务日志恢复方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细的数据库恢复,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四、镜像恢复方法镜像恢复是指通过数据库的镜像副本进行恢复的方法。

第6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第6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6.6 故障类型及恢复方法
2.

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得系统要重新 启动。例如,特定类型的硬件错误(CPU故障)、操作系统故障、 DBMS代码错误、突然停电等等。 这类故障影响正在运行的所有事务,但不破坏数据库。这时主 存内容,尤其是数据库缓冲区(在内存)中的内容都被丢失,所 有运行事务都非正常终止。 发生系统故障时,一些尚未完成的事务的结果可能已送入物理 数据库,有些已完成的事务可能有一部分甚至全部留在缓冲区, 尚未写回到磁盘上的物理数据库中,从而造成数据库可能处于 不正确的状态。 为保证数据一致性,恢复子系统必须在系统重新启动时让所有 非正常终止的事务回滚,强行撤消(UNDO)所有未完成事务。 重做(Redo)所有已提交的事务,以将数据库真正恢复到一致状 态。
6.6 故障类型及恢复方法
• 系统出现故障时恢复子系统将根据事务的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 恢复策略。如下图所示:
• • • • • • • •
T1 : 在检查点之前提交。 T2:在检查点之前开始执行,在检查点之后故障点之前提交。 T3:在检查点之前开始执行,在故障点时还未完成。 T4:在检查点之后开始执行,在故障点之前提交。 T5:在检查点之后开始执行,在故障点时还未完成。 T3和T5在故障发生时还未完成,所以予以撤消; T2和T4在检查点之后才提交,它们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在故障发生时可能还在 缓冲区中,尚未写入数据库,所以要REDO; T1在检查点之前已提交,所以不必执行REDO操作。

• •
6.6 故障类型及恢复方法
1. •

事务内部的故障 事务内部的故障有的是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的(见下面转帐事 务的例子),有的是非预期的,不能由事务程序处理的。 例如:银行转帐事务,这个事务把一笔金额从一个帐户甲转给另一个 帐户乙。 BEGIN TRANSACTION 读帐户甲的余额BALANCE; BALANCE = BALANCE-AMOUNT;(AMOUNT 为转帐金额) IF(BALANCE〈0 ) THEN { 打印′金额不足,不能转帐′; ROLLBACK;(撤消该事务)} ELSE{ 写回 BALANCE; 读帐户乙的余额BALANCE1; BALANCE1 = BALANCE1+AMOUNT; 写回BALANCE1; COMMIT;}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发生异常、损坏或丢失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法将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数据库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赖数据库管理系统(DMS)的支持和一些恢复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库恢复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数据库恢复的原理1.原子性:数据库中的每个事务都应当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回滚。

当数据库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可以通过回滚未完成事务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一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当满足一些预定义的规则和约束,如关系模型中的主键、外键约束等。

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保证这些约束条件的完整性,以保证恢复后的数据库数据与故障前的数据一致。

3.隔离性:数据库中的事务应当相互隔离,即一个事务的执行不应当被其他事务所影响。

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需要保证已提交的事务不会受到未提交事务的影响。

4.持久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旦提交,应当永久保存。

即使在数据库发生异常或故障时,也需要通过恢复技术将已提交的数据从日志或备份中恢复出来。

基于以上事务处理机制的原则,数据库恢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检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错误检测机制,检测数据库的异常或故障,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恢复操作。

2.事务回滚:将未完成的事务进行回滚,撤销未完成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日志重做:通过数据库的日志记录,将已提交的事务进行重做,将日志中的操作应用于数据库,以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

4.数据恢复:从备份或者其他灾难恢复方案中,将已提交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二、数据库恢复的技术1.冷备份和热备份:冷备份是在数据库关闭状态下备份数据,热备份是在数据库运行状态下备份数据。

备份可以保证数据在发生异常或故障时的可用性,通过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数据库中,可以恢复数据库的完整性。

2.日志备份和重做:数据库管理系统会将事务的操作日志持久化保存,当数据库发生异常时,可以使用日志进行数据的恢复。

数据库恢复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恢复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恢复的名词解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人为疏忽、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等多种原因,数据库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损坏或丢失,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因此,数据库恢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各个层面的用户提供了一种保障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技术手段。

一、数据库恢复的概念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遭受损坏或丢失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技术手段将数据回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它包括了数据备份、日志记录和恢复操作等多个方面,并且需要借助专门的数据库恢复软件和工具进行实施。

它的目标是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之能够继续正常工作。

二、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恢复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步骤之一。

它指的是将数据库的各种数据、结构和配置信息复制到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上,以防止原始数据库的损坏或丢失。

备份可以分为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两种类型。

完全备份是指将整个数据库的所有内容进行复制,并保存在备份设备上;增量备份则是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只备份发生了变化的部分数据。

数据库备份的频率和存储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通常建议定期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物理位置,以防止因某一地点的灾难导致数据的彻底损坏。

三、日志记录日志记录是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追踪和记录数据库各种操作的技术手段。

它记录了数据库的每个修改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和删除等,同时还会记录事务的开始和结束等重要信息。

通过日志记录,可以确保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损坏后,可以通过分析日志来还原到数据库故障前的状态,从而实现数据的恢复。

四、恢复操作恢复操作是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备份数据和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数据库从损坏或丢失的状态中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恢复操作主要包括检查点恢复和崩溃恢复两种类型。

检查点恢复是指根据数据库中的检查点信息和日志记录,将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次正常关闭的状态。

数据库的数据恢复与修复

数据库的数据恢复与修复

数据库的数据恢复与修复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数据丢失或损坏是一种常见情况。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库管理员需要熟悉数据恢复和修复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数据恢复与修复过程,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技术和策略。

一、数据恢复类型1. 逻辑恢复:逻辑恢复是指通过逻辑手段从备份中恢复数据。

这种恢复方法适用于数据被删除、更新或者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

逻辑恢复通常需要从备份中还原数据,并应用日志文件进行重播操作来恢复到最新的状态。

2. 物理恢复:物理恢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从损坏的数据库中恢复数据。

这种恢复方法适用于磁盘损坏、文件系统故障或者硬件故障导致数据不可用的情况。

物理恢复通常需要利用数据库的冗余机制,如镜像、日志和归档文件,来恢复数据。

二、数据恢复与修复的步骤1. 检查数据库状态:在进行数据恢复与修复之前,首先需要检查数据库的状态。

可以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或查询语句来检查数据库是否可用,是否存在丢失的数据或故障。

2. 确定恢复策略:根据数据库的状态和损坏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恢复策略应考虑到数据的重要性、恢复时间、资源可用性等因素。

可以选择逻辑恢复或物理恢复,或者将两者结合使用。

3. 执行恢复操作:根据选择的恢复策略,执行相应的恢复操作。

对于逻辑恢复,可以先从备份中还原数据,并应用日志文件来恢复到最新状态。

对于物理恢复,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冗余机制进行数据恢复。

4. 数据库修复:在恢复数据后,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修复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修复操作包括检查和修复数据库中的错误、恢复索引、检查数据完整性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命令来执行修复操作。

三、数据恢复与修复的最佳实践1.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

建议通过制定备份计划,定期备份数据库,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不同的位置。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来确定。

2. 监控和预警:通过监控数据库的状态和变化,及时发现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

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

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1. 简介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是为了应对数据库故障和数据丢失而设计的一种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介绍数据库恢复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恢复方法。

2. 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恢复的基础。

在实施数据库恢复前,首先需要有完备的数据库备份。

可以使用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的方式进行,全量备份将所有数据和日志文件一同备份,而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的变化。

3. 恢复点与恢复时间恢复点是指需要将数据库恢复到的特定时间点,常用的恢复点包括系统发生故障前的最新备份时间和特定的历史时间点。

在选择恢复点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需求。

4. 常用的数据库恢复方法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库恢复方法:- 逻辑恢复:将数据库从备份中恢复到指定的时间点,然后应用日志将数据更新到目标时间点。

- 物理恢复:将数据库备份文件直接还原到目标时间点,然后应用日志进行数据重播以达到一致性状态。

- 点播恢复:在物理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将特定的日志进行重播或跳过来达到指定的恢复时间点。

- 数据库复制:利用数据库复制机制,在备份服务器上新建一个数据库实例,并将备份文件还原到该实例上,以避免对主数据库的读写影响。

5. 恢复测试为了确保数据库恢复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应定期进行恢复测试。

恢复测试可以通过模拟故障场景或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6. 恢复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架构,制定适合的恢复策略。

例如,对于关键业务系统,可以选择实时备份和冷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用性。

7. 总结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是保障数据库运行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备份和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可以及时有效地响应数据库故障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以上是关于数据库恢复技术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晓燕. 数据库系统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

数据库恢复的几种方法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方法来恢复数据库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过程。

数据库恢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故障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数据库的备份策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恢复方法。

1. 增量备份恢复: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数据库中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部分。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先恢复最近的完整备份,然后再应用增量备份中的日志,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备份时间短,恢复速度快,但需要保证日志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2. 事务日志恢复:事务日志是记录数据库中每个事务的操作和状态变化的日志文件。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事务日志来进行恢复。

具体步骤包括将数据库恢复到最近的完整备份状态,然后将事务日志中未提交的事务重新执行,从而达到恢复数据库的目的。

3. 热备份恢复:热备份是指在数据库运行期间进行备份操作,而不需要停止数据库服务。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直接使用热备份来恢复数据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备份对用户透明,不影响数据库的正常使用,但需要保证备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镜像恢复:数据库镜像是指将数据库的一个副本实时同步到另一个服务器上。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切换到镜像数据库来实现快速恢复。

镜像恢复的优点是恢复时间短,对用户透明,但需要保证镜像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5. 数据库导出导入恢复:如果数据库无法直接恢复,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到其他文件格式,然后再导入到新的数据库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数据库之间进行迁移和恢复,但需要保证数据导出导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数据库重建恢复:如果数据库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恢复,或者数据损坏严重,可以考虑进行数据库重建。

具体步骤包括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并重新定义表结构和导入数据。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重新建立索引和关联关系,恢复时间较长。

总结起来,数据库恢复的方法有增量备份恢复、事务日志恢复、热备份恢复、数据库镜像恢复、数据库导出导入恢复和数据库重建恢复等。

数据库的恢复

数据库的恢复

数据库的恢复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存储和管理重要信息的核心所在。

无论是商业交易记录、客户数据,还是科研成果、医疗档案,大量关键的数据都被精心地保存在数据库中。

然而,就像我们的电脑可能会死机、手机可能会丢失数据一样,数据库也并非万无一失,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的情况。

这时候,数据库的恢复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数据库恢复,简单来说,就是把出现问题的数据库恢复到正常可用的状态,使其能够继续为用户提供准确和完整的数据服务。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策略来实现。

导致数据库需要恢复的原因多种多样。

硬件故障是常见的一种,比如硬盘损坏、服务器崩溃等。

软件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像是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漏洞、错误的操作或者恶意软件的攻击。

人为因素同样不容忽视,误删除数据、错误的配置更改等都可能引发数据库的灾难。

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等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对数据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当数据库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快确定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这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要先进行诊断,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是部分数据丢失,还是整个数据库都无法访问?是最近的数据出了问题,还是历史数据也受到了影响?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恢复策略。

在数据库恢复的过程中,备份是至关重要的。

就好比我们出门时带上一把备用钥匙,备份就是数据库的“备用钥匙”。

定期进行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可以在数据库出现问题时提供不同的恢复选择。

完整备份是对整个数据库的复制,就像给数据库拍了一张“全身照”;增量备份只包含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类似于每次只记录“新变化”;差异备份则是记录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的更改,就像是记录了“上次全身照之后的变化”。

有了备份,接下来就是恢复的操作。

恢复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备份集,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恢复。

如果只是部分数据丢失,可能只需要恢复最近的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如果是整个数据库损坏,那就需要从完整备份开始逐步恢复。

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恢复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资产。

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系统,其可靠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误操作、自然灾害等,数据库可能会遭受损坏或丢失数据,这时候数据库恢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库恢复技术的目标是将数据库从故障或损坏的状态恢复到一个一致、可用的状态,尽可能减少数据的丢失和业务的中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机制和策略,包括备份与恢复、日志记录、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备份是数据库恢复的基础。

常见的备份方式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完全备份会将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完整地复制一份,这种备份方式简单直接,但备份时间长,占用存储空间大。

增量备份则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差异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

通过合理地组合使用这些备份方式,可以在备份效率和恢复效果之间取得平衡。

日志记录是数据库恢复的关键。

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会将所有的操作记录在日志中,包括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等。

这些日志不仅可以用于恢复数据库,还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审计。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通过分析日志,可以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点和操作,从而进行相应的恢复处理。

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错误检测与纠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会不断地检测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如果发现错误,会尝试自动纠正。

例如,当发现某个数据块损坏时,会尝试从备份中恢复该数据块或者使用纠错码进行修复。

除了上述基本的恢复技术,还有一些高级的恢复技术,如基于快照的恢复、远程备份与恢复等。

快照是数据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一致性映像,可以快速地将数据库恢复到快照创建时的状态。

远程备份与恢复则可以在本地数据库遭受严重损坏时,从远程的备份中心恢复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然而,数据库恢复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备份和恢复的时间窗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
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受到各种损坏、故障和误操作等情况导致数据丢失或数据无法访问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备份数据和恢复日志来实现。

备份数据可以分为完整备份和增量备份两种。

完整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的内容存储到备份集中的过程。

增量备份是在某个时间点进行的备份,它只备份了那些在上一次备份后发生过改变的数据。

增量备份可以节省备份时间和磁盘空间。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完整备份可以恢复整个数据库到某个时间点的状态。

增量备份需要先使用最近的完整备份来还原到之前某个时间点,然后再应用增量备份中的内容进行恢复。

与备份数据不同,恢复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所做的每个修改操作,并记录每个操作的顺序,以便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进行恢复。

恢复日志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系统追踪所有进行的修改,并在恢复时回滚未提交的事务、重做已提交的事务来保证数据完整性。

因此,恢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备份数据和恢复日志来追踪并恢复所有的数据库修改操作,以保证在故障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简述数据库恢复的原理

简述数据库恢复的原理

简述数据库恢复的原理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崩溃后,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数据库从故障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数据库恢复的原理涉及到事务、日志和检查点等关键概念。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单位,一次完整的事务包括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如数据的插入、删除和更新等。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原子性指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一致性指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要满足;隔离性指多个事务能够并发执行而互不干扰;持久性指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就是永久性的。

在数据库工作时,每次事务执行的详细操作都会被记录在日志文件中。

日志文件包含了事务的开始、提交或回滚操作以及对数据库操作的详细记录。

日志文件的记录可以用于恢复数据库的一致性状态。

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崩溃后,可以通过分析和应用日志文件来恢复数据库。

数据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检查点。

检查点是指数据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状态。

为了减少数据库恢复的时间,数据库会定期创建检查点,将数据库的状态保存到磁盘上。

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或崩溃时,可以通过回滚到最近的检查点来进行快速恢复。

数据库恢复的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方法:重做恢复和撤销恢复。

重做恢复是指通过分析日志文件,将已提交的事务所做的修改重新执行一遍,从而恢复数据库到故障前的状态。

重做恢复的过程包括了分析日志和重新执行操作两个步骤。

日志分析是指通过读取日志文件,找出未写入数据库的操作,确定哪些事务已提交。

操作的重新执行可以通过读取日志中的操作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操作。

撤销恢复是指通过分析日志文件,找出未提交事务的操作,将这些操作的影响撤销,从而恢复数据库到故障前的状态。

撤销恢复的过程包括了分析日志和撤销操作两个步骤。

日志分析是指通过读取日志文件,找出未提交的事务,确定哪些操作需要撤销。

操作的撤销可以通过读取日志中的操作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信息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撤销操作。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
数据库恢复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操作来将数据库从损坏、崩溃或意外删除的状态恢复到可用状态的过程。

数据库恢复的目标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

数据库恢复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日志重做、日志撤销和内存恢复。

首先是日志重做阶段,也称为前滚操作。

在此阶段,数据库系统会通过读取事务日志来找到那些未完成的事务,然后重新执行这些事务来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

在执行事务时,会将所有的修改操作都重新应用到数据库中,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接下来是日志撤销阶段,也称为回滚操作。

在此阶段,数据库系统会通过日志的反向操作来撤销那些已经提交但在崩溃前还未持久化到磁盘上的事务。

这样可以避免未完成的事务对数据库的影响。

最后是内存恢复阶段,也称为重启恢复。

在此阶段,数据库系统会重新初始化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和缓存,以便重新接收和处理用户请求。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将数据库恢复到一个可用的状态,使得用户可以正常地访问和操作数据库。

总的来说,数据库恢复原理是通过对事务日志的分析和应用,以及对数据库的重建和内存的恢复,来将数据库从损坏或崩溃的状态恢复到可用状态。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

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恢复技术

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恢复技术
• 事务内部的故障 • 系统故障 • 介质故障 • 计算机病毒
第9页/共38页
事务内部的故障
• 概述
• 事务内部故障,有的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有的是非预期的,不能有事务程序处理。
• 示例:银行转账
• begin transaction
• 读取帐户甲的余额balance;
• balance=balance-amount;
第26页/共38页
系统故障的恢复 • 任务
• 撤销故障发生时未完成的事务 • 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 步骤
• 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既有begin transaction,又 有commit),将其事务标识记入重做(redo)队列;同时找出故障发生时尚未完 成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撤消(undo)队列。
第7页/共38页
恢复概念
• 概念 • 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也称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
• 恢复技术的地位 • 恢复技术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系统的可靠性起决定作用; • 对系统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 是衡量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第8页/共38页
3 故障的种类
• if(balance<0) then{打印‘金额不足,不能转帐’;rollback;}
• else{写回balance;读取帐户乙的余额balance;

balance=balance+amount;

写回帐户乙的余额balance;commit;

}
第10页/共38页
示例中事务内部故障
• 可预料故障 • 如:资金不足。
检查点Ci的 重新开始记录

《数据库的恢复》课件

《数据库的恢复》课件
优化备份策略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量,选择合 适的备份策略,如全量备份、增 量备份或差异备份,以减少恢复 时间。
数据库恢复案例研究
#O1
企业数据丢失恢复案例
总结词
企业数据丢失恢复案例通常涉及重要业务数据的恢复,需 要快速、准确地进行操作。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因硬盘故障导致数据库崩溃,数据无法访问。 经过技术团队紧急恢复,成功找回所有数据,确保业务正 常运行。
5
添加标题
数据库管理工具
6
添加标题
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的日常
管理和维护。
恢复服务
1 2
数据备份服务 提供定期的数据备份服务,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数据恢复服务 提供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帮助客户快速恢复数 据库。
3
数据库维护服务 提供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监控服务,确保数据库 的稳定运行。
05
数据库恢复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企业数据丢失恢复案例中,数据恢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 关重要。
详细描述
某金融机构在数据库故障后,由于数据恢复操作失误, 导致部分数据损坏。经过多次尝试和修复,最终才成功 恢复所有数据。
总结词
对于企业数据丢失恢复案例,预防措施和备份策略的制 定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某大型电商企业为防止数据丢失,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 测试。在一次数据库故障中,由于备份可用,数据恢复 迅速完成,业务影响最小化。
完整备份
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文件进行备份,包括数据表、索引、存储过程等。
差异备份
只备份自上次完整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库部分,以减少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
增量备份
只备份自上次备份(无论是完整备份还是差异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库部分。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使数据库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下面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
1. 数据备份:备份是完成数据恢复的前提条件。

数据库的备份方式有很多种,如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等。

备份的频率应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来决定,以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日志文件:数据库中的日志文件能够记录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包括对数据表的增删改操作、对索引的修改和对事务的操作等。

通过对日志文件的管理,可以确保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

3. 恢复流程:在进行数据库恢复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操作,以确保恢复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一般的恢复流程包括备份文件的准备、数据库的关闭、日志文件的分析、数据恢复等步骤。

4. 数据库恢复的分类:数据库恢复可以分为物理恢复和逻辑恢复两种。

物理恢复指的是在数据库文件损坏或丢失时进行的恢复操作,例如通过备份文件或日志文件恢复丢失的数据表或索引等。

逻辑恢复则是在由于某些操作错误导致数据出现错误或丢失时进行的恢复操作。

5. 数据库恢复的常见方法:常见的数据库恢复方法包括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数据恢复、使用日志文件进行数据恢复、使用数据恢复工具进行物理恢复、使用逻辑恢复工具进行逻辑恢复等。

在选择恢复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以上就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由于数据库恢复的复杂性,建议在进行数据库恢复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4.1 数据转储
一、什么是转储

转储是指DBA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 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 这些备用的数据文本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

转储
故障发生点 转储 运行事务

正常运行
─┼───────┼───────────── Ta Tb
Tf
重装后备副本
恢复
重新运行事务
─┼───────┴------------→
动态转储

利用动态转储得到的副本进行故障恢复

需要把动态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 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建立日志文件 后备副本加上日志文件才能把数据库 恢复到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利用动态转储副本进行恢复
运行事务 动态转储 运行事务 故障发生点

正常运行
─┼───────┼─────────────
Ta Tb
━━━━━━┥
2.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

海量转储: 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增量转储: 只转储上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比较 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 本进行恢复往往更方便 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 则增量转储方式更实用更有效


3.转储方法小结

转储方法分类
Tf
重装后备副本 恢复
利用日志文件恢复
━━━━━━╋ ━ ━ ━ ┥
利用动态转储副本进行恢复
Ta Tb
Tf
运行事务 故障发生点
动态转储 正常运行
─┼───────┼─────────────
登记日志文件
登记新日志文件
─────────┼─────────────
转储日志文件 重装后备副本,然后利用转储的日志文件恢复 恢复到一 致性状态
日志文件的用途(续)
3.介质故障恢复:LOG FILE + 动态转储后备副本

动态转储数据库:同时转储同一时点的日志文件 后备副本与该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将数据库恢复 到一致性状态。

利用这些日志文件副本进一步恢复事务,避免重新
运行事务程序。
三、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

为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登记日志文件时必

计算机硬件故障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错误 操作员的失误 恶意的破坏

故障的影响

运行事务非正常中断
破坏数据库
数据库恢复概述(续)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故障的对策 DBMS提供恢复子系统 保证故障发生后,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从错 误状态恢复到某种逻辑一致的状态 保证事务ACID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是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 制的,为了适应数据共享的环境,DBMS必须 提供数据保护能力,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 全可靠和正确有效。
数据保护 安全性 完整性 并发控制 数据库恢复

6.4 数据库的恢复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事务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恢复概述 故障的种类 恢复的实现技术 恢复策略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数据库镜像
须遵循两条原则

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行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 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写日志文件操作: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 写到日志文件 写数据库操作: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

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续)

为什么要先写日志文件

写数据库和写日志文件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在这两个操作之间可能发生故障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日志文件中没有登记 下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 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按日志文件恢 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不必要的UNDO操作,并 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Isolation)

持续性(Durability )
1. 原子性

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2. 一致性
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 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一致性状态:
数据库中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
三、介质故障

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部分丢 失或全部丢失
介质故障比前两类故障的可能性小得多, 但破坏性大得多

介质故障的常见原因

硬件故障


磁盘损坏
磁头碰撞
操作系统的某种潜在错误

瞬时强磁场干扰
介质故障的恢复

装入数据库发生介质故障前某个时刻的 数据副本
重做自此时始的所有成功事务,将这些 事务已提交的结果重新记入数据库
二、转储的用途
三、转储方法
1.静态转储与动态转储
2.海量转储与增量转储
3.转储方法小结
1.静态转储

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转储


转储开始时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 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的任何存取、 修改活动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降低了数据库的可用性


转储必须等用户事务结束 新的事务必须等转储结束
2.与静态转储后备副本配合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静态转储的数据已是一致性的数据 如果静态转储完成后,仍能定期转储日志文件, 则在出现介质故障重装数据副本后,可以利用 这些日志文件副本对已完成的事务进行重做处 理 这样不必重新运行那些已完成的事务程序就可 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
二、如何定义事务

显式定义方式
BEGIN TRANSACTION SQL 语句1 SQL 语句2 。。。。。 COMMIT BEGIN TRANSACTION SQL 语句1 SQL 语句2 。。。。。 ROLLBACK

隐式方式 当用户没有显式地定义事务时, DBMS按缺省规定自动划分事务
事务结束
COMMIT 事务正常结束 提交事务的所有操作(读+更新) 事务中所有对数据库的更新永久生效
ROLLBACK
事务异常终止

事务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执行 事务滚回到开始时的状态
回滚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

三、事务的特性(ACID特性)
事务的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
日志文件的用途(续)
故障发生点 静态转储 正常运行 运行事务 ↓
─┼──────┼──────────┼──
Ta Tb
登记日志文件 └───────────┴──
Tf
重装后备副本
利用日志文件恢复事务
继续运行
介质故障恢复 ─────────┴-----─-------┴────── 登记日志文件
└──────
不一致状态:
数据库中包含失败事务元,存入帐号B。 定义一个事务,该事务包括两个操作
A A=A-1 B
B=B+1

这两个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全做或者全不做,数据库都处于一致性状态。
如果只做一个操作,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性状态。
3. 隔离性
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

操作系统或DBMS代码错误
操作员操作失误 特定类型的硬件错误(如CPU故障) 突然停电
系统故障的恢复


清除尚未完成的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 系统重新启动时,恢复程序要强行撤消 (UNDO)所有未完成事务 将缓冲区中已完成事务提交的结果写入数据库 系统重新启动时,恢复程序需要重做 (REDO)所有已提交的事务
6.4.4.2 登记日志文件
一、日志文件的内容
二、日志文件的用途 三、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
一、日志文件的内容
1. 什么是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log)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 更新操作的文件
2. 日志文件的格式
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的内容(续)
3. 日志文件内容

各个事务的开始标记(BEGIN TRANSACTION) 各个事务的结束标记(COMMIT或ROLLBACK) 各个事务的所有更新操作 与事务有关的内部更新操作
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2. 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 “更新前的值”(Befor Image, BI)写入数据库。
事务故障的恢复:撤消事务(UNDO) 强行回滚(ROLLBACK)该事务 清除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使得 这个事务象根本没有启动过一样

二、系统故障

什么是系统故障

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突然被破坏 所有正在运行的事务都非正常终止 内存中数据库缓冲区的信息全部丢失 外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未受影响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

恢复操作的基本原理:冗余

利用存储在系统其它地方的冗余数据来重建 数据库中已被破坏或不正确的那部分数据 一个大型数据库产品,恢复子系统的代码要 占全部代码的10%以上

恢复的实现技术:复杂

6.4.4 恢复的实现技术
恢复机制涉及的关键问题
1. 如何建立冗余数据 数据转储(backup) 登录日志文件(logging) 2. 如何利用这些冗余数据实施数据库恢复
转储状态 动态转储 转储 方式 海量转储 增量转储 动态海量转储 动态增量转储 静态转储 静态海量转储 静态增量转储
转储策略

应定期进行数据转储,制作后备副本。 但转储又是十分耗费时间和资源的,不能频繁进行。 DBA应该根据数据库使用情况确定适当的转储周期和 转储方法。 例: 每天晚上进行动态增量转储 每周进行一次动态海量转储 每月进行一次静态海量转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