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田大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之维

合集下载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池田大作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从 宗教 着 手 , 别是 佛教 的立 场和视 野 。 关 于道 特 在
德教育的思想 中, 他依然是从佛教理论 中汲取养分 ,
从 而形成独具特 色的和谐道德 教育观 。 对这种 思想 具有 重要 影 响的哲 学观念 主要 是 以下几个 方 面 : 1缘起 论 。缘起 论 是佛教 思 想 的最基 本 的原 . 理 。 的基 本含 义是 “ 它 依缘 而起 ” 即世 间万事 万物 ,
此灭故彼灭Leabharlann ”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 有因必有
果 , 果 必有 因 , 有无 因的果 , 不存 在 无果 的 有 没 也
因。诸 法 因缘 和合 而有 , 因缘 离散 而无 。“ 形式 从
的道 德 观 ? 出什么样 的道德判 断 和道 德选 择 ? 做 等 等 。 么这些 道 德观 、 那 道德 判 断和 道德选 择 根基 又 在 于何 处 ?“ 为道德 教 育提供 一 个合 理 的基础 , 要
关键 词 :池 田大作 ; 谐道 德 教 育思 想 ; 学基 础 和 哲 中 图分 类 号 :B 2 0 8-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I 036 /.s. 7 — 172 1 . . 6 O : . 9js 1 4 8 0 . 2 40 1 9 in 6 0 0 0
探究 一个 人 的思想 ,既要从 这个 人 的生 活轨 迹、 成长 经历 及其 所处 社会 背景 出发 , 也要 从 理性 的角 度追 问这 种思 想 的哲 学基础 ,以便从 感 性和 理性 两个 视 角来 审视 和解读 其 思想 的合 理性 。勿
其 思想 的哲 学 基础人 手 。从散 落 于不 同著 作 中的 和谐道 德教 育 思想分 析 不难 看 出 ,池 田大 作 的和
谐 道德 教 育思 想 的哲 学 基础 主要 来 自于佛 教 的和

池田大作的和谐读书教育观

池田大作的和谐读书教育观
的适度竞争 与和平协调 。 人与 自然的和谐是 指人 与世 间万 物的 和谐 。 具体说 来 , 是地球 生物圈 内部的 和 就 谐 , 现为地球 生态 系统 的动 态平衡 , 生态 系统 内 体 及 部不 同物种之 间的受生 态学规 律约束 的生存竞 争和
观念差异 而起 ,只有 和平思想 与和谐教 育才 能提高


阅读培养人们遵循生命至上法则 的和平思想
高速融 合 与发 展促成 高 度文 明 的人类 社会 新 世纪 , 甚 至 因网络 带来 世界 迅 速一 体化 的今 天 ,政 治 、 文
化、 价值 观甚 至 战争 冲突 和热 点不 断 , 政局 动 荡 、 经 济失衡 、 战又起 。 一切全 因人 的和平思想 与价值 冷 这
消除 人生命 中的“ 恶性 ” 彰显人 生命 中的善性 , 人 , 在
3 6
自己本身 的生命 变革 能改 变家庭 、 改变地 球 、 改变 社 会、 改变 时代 、 变历史 、 改 改变 世界 。 ” ]因此 , _ 3 2 只有
学不 可 。 一边 劳 动一边 认真读 书 , 扩大见 识面 同样能
够得 到较 深 的教养 。 [ ” ] 正如 英 国哲 学 家培根所 说 : 5 5 “ 书可 以铲 除一切 心理 上的 障碍 , 如适 当 的运 动 读 正
人 们 的“ 教养 ” 平 , 醒人们捍 卫世界 和平 的意识 , 水 唤
加 强 国际 、 民族 间交流 与理解 , 世界各 国人 民宽容 让 多元 、 重差 异 。 实现 “ 与人 之间 心 怀宽 大地 共 尊 是 人 处” 和平景象 的关键 。
而读书是 培养人们 和平 思想 与价 值观念 的和谐 教育形式 之一 。 田先 生认 为“ 池 书本是人 类历史 上最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池田大作摄影艺术特点鉴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池田大作摄影艺术特点鉴析
独 特而 注重 写实 , 颇具 祥 和生命 之爱 的鲜 明特点 。 特点 一 ,池 田先 生 的摄 影作 品用 心捕 捉 自然 和
的光辉 ,使人 的心灵 与作 品一道 沉静 在 自然的生命
之中. 得到来 自 自然精神 的净化 和抚慰 , 勒 出一个 勾
纯 净 、 醇 、 实 、 在 的世 界 清 真 存
诗 情》 给观众 美 的享 受 。动机 与 目的 , 带 往往 决定结 果, 摄影 家取舍 被摄体 的形 态 , 目的在 于表达 对外界 事 物的深 入认识 和理解 。如果 说英 国著 名摄 影家麦 卡林 , 以他 的勇气 、 是 坦诚 、 中立立 场和 审美 眼光 , 从 反 面取材 ,感 同身受 地拍摄 出士兵 和平 民在 战争 中 的痛苦 、 恐惧 ; 以他 那些 近似 西 班牙 画 家哥 雅 Fa . rn
素人性 获 得 的感动作 为摄 影 主题 的结 晶。池 田先 生 认 为 , 与 自然对 话 中我们 应 视 自然 为“ 持一 定规 在 保
律的 ‘ 生命 的存 在 ” ,人类 的 目的不 是狂 妄地 支 配 ’“ 自己以外 的 自然 ,而是有 一种 必须 和 自然 保持 协 调
而 生存 的 信念 ” 3 [。因此 , 田先生 的摄影 作 品 视 角 2 池
朴实 生 活场 景 , 现人 与 自然 的美 。 田大作 先 生摄 展 池
特 点二 ,池 田先 生通过 摄影 艺术 呼唤 和平 与和
收稿 日期 :0 9 1 —1 20— 1 9 作者简介 :  ̄ (9 2 ) 女 , 南 衡 阳 人 , 关学 院 图 _馆馆 员 , 要 从 事 图 书 馆 管理 与 池 田大 作 摄 影 艺术 研 究 。 17 一, 湖 韶 L j 主
影作 品采 取正 面取 材 的手法 ,以发 自内心的热 爱和

论池田大作的和谐哲学思想

论池田大作的和谐哲学思想
收稿 日期 : 00—1 21 2—1 6 网络出版 时间: 0 1— 9—1 21 0 4
关键词 : 池田大作 ; 和谐哲 学思想 ; 时代诉 求; 爱生命 ; 尊严 珍 维护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 t / w w ck.e kmsdti 5 .7 9 C 2 10 1 .3 107 hm ht / w .n int c / e l 1 1 1 . .0 19 4 1 1.0 .t l p:论 池 田大 作 的和 谐 哲 学 思 想
施保 国 , 娟 俞
( 嘉应 学院 :. a 社会科学部 ,. b 设备处 , 广东 梅州 5 4 1 ) 10 5

要 :池田大作和谐哲 学思想产生 的时代诉 求主要从 社会诉 求、 自然诉 求 、 心灵诉求 、 创造诉 求等 角度 阐述 。其和
类 社会 各方 面在文 明曙 光 的引 领下 取得 长 足 进 步 , 人 类正 翘首 以盼在 和谐 、 明 、 序 、 定 的社 会 结 文 有 稳
本, 被反 击炸 弹 和利 剑 彻 底 击 溃 … …我 们 对 那场 战 争, 一直 抱否 定态 度 ; 我们 对 那 场 战 争 , 来 也 不 予 从 承认 。 [6I 正是 日军 的不 义 战 争 , 先 生 从 内 心 ”146 1 使 萌 生 出了对 于世 界 和平 的 热望 , 和平 主义 成 为 池 田
D I 0 3 6 / . s . 6 4— 0 4 2 1 . 5 0 0 O :1 . 8 3 j i n 1 7 5 9 . 0 0 . 2 s 1
V0 . 3 No. 11 5 Se p. 2 1 01
9月
文 章 编 号 : 64— 0 4 2 1 )5— 15— 6 17 5 9 (0 10 0 0 0 中 图分 类号 : 3 3 5 B 1 .

略论池田大作的和谐教育思想

略论池田大作的和谐教育思想

立极至的时代 。正视危机才能反思、 总结和解决危 机 。池 田大作 先 生对 2 纪 人 的存 在 与 发展 的危 O世 机问题高度关注 , 并进行 了全面的剖析 , 由此呼唤人 性 的革命与人类 的复兴 , 积极探索 2 世纪生命重建 l
之路 。
坏自 然这一步 , 其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如下两条 : 一 是认为 自然是与人类不 同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忘记 了自然也是保持 一定规律 的 ‘ 生命 的存在 ’ 。尽管 与人类生命的形式不 同, 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 但
谐, 而且要追求 学生生命的和谐。
关 键 词 : 田 大作 ; 会 危机 ; 谐 ; 育 思想 池 社 和 教 中 图分 类 号 :4 - 22 ‘ G 00 .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38 2 0 ) 1 0 5— 5 10 5 4 (0 8 0 —04 0
教育研究 。
45
维普资讯

神 教认 为人类 是 最 接 近神 的存 在 的 , 以理 所 当 所
的, 光把 实利作 为动 机和 目的 , 这不 是教 育应 有 的状
然 地 要 征 服 其 他 生 物 和 自然 , 其 为 人 类 服 使
况 。现代技术文明的社会 中, 不能不令人想 到教育 已成 为 实 利 的 下 贱 侍 女 , 为 追 逐 欲 望 的 工 成 具 。 _6 ”30 ]同时, 田先 生还一针见 血地指 出: 现代 池 “ 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 , 这是 可悲 的事情。这种风气 带来 了两个弊病 , 一是学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 ,
出 :大 自然对 于人 类 的生存是 惟一无二 的母体 和 “ 基 础 。它不 仅对 维 持母 体 是 必 要 的 , 且 也是 人 类 而

墨子主张什么

墨子主张什么

墨子主张什么墨子思想主张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

墨子特别着重“利”和“功”,尤其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

其主张类似于功利主义。

对人民没有直接用途或有害的东西应该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应提倡节日葬和短丧,反对音乐。

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国家人民之间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因就在于人民之间缺乏互爱。

墨子因而提出兼爱之说,兼爱能利人利己,为了阻止斗争,墨子提出“非攻”,反对战争,更付诸行动,研究防御战术,曾与鲁班于攻防战中较量。

人没有相爱的本能,为了促使人民兼爱,墨子提出种种的制裁,主张有上帝在上,赏赐兼爱者与惩罚不兼爱的人,鬼神同样赏善罚恶,人亦须自求多福,不应垂手而祈求神灵保祐。

赏罚都是个人自招的,并非命定。

墨子也着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不但需要有一上帝在天上,亦需要有一上帝于人间。

应以天子的号令为是非的绝对标准,除此之外不应再有其他标准,在下者一律服从,而天子又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令,那么天下人都会“兼相爱交相利”。

天子代天发号施令,人民只可服从天子,天子可说兼君主与教皇于一身。

《墨子.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尚同:明智的人被选举来统治,明智的统治者将统一法律标准(法规)。

尚贤:尊重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是国家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

丧葬:长时间的土葬会使国家贫穷,人民稀少,政治混乱,所以必须废除。

节选:提倡极其艰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僧派,强调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对人民有益。

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

大学图书馆生命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从池田大作的生命教育思想谈起

大学图书馆生命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从池田大作的生命教育思想谈起
大学 生 的生 命逐 渐呈 现 出一些 不 良状况 .主要 表现
为 : 命 意 义 的追 寻空 虚 化 ; 命 情感 的淡 漠 化 ; 生 生 生 命 价 值 的多元 化 ; 生命 责任 的 实用 化…。 面对 大 学 生 表现 出来 的诸 多 “ 生命 问题 ” 大 学 . 图书 馆作 为高 等 教育 机 构 中 的一 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的 关 系 , 造 人 生 价 值 来 实现 幸 福 人 生 。 国 内 高 校 生 命 教 育 严 重 缺 位 的 情 况 下 . 学 图 书 馆 应 该 将 池 田 大 作 的 “ 命 尊 创 在 大 生
严 ” 想 纳 入 生 命 教 育 的 内 容 , 展 多种 形 式 的教 育 活 动 , 建 生 命 教 育 网 络 平 台 , 过 “ 思 开 构 通 家庭 、 校 、 会” 结 合 来 实 践 生 学 社 三
从 池 田大作 的 生命 教 育 思 想谈 起
胡 敏
( 韶关 学 院 图书 馆 ,广东 韶 关 5 2 0 ) 10 5
摘 要 : 田 大 作 的 生命 思 想是 以珍 爱 生命 , 重 生 命 为核 心 内容 的 一 种 积 极 的 生 命 思 想 . 提 倡 与 大 自然 建 立 和 谐 统 池 尊 它

命 的教 育 乃教 育之 本 。 纵观 我 国的高 等教 育 , 学 生 在
的“ 知识 增 长 ” 面抓得 很有 成效 , 方 但在 关 注学 生 “ 生
命 成 长 ” 面却 存 在着 缺 陷 , 命 教 育严 重 缺 位 . 方 生 这 就 导致 了众 多有 关 “ 生命 问题 ” 的存 在 。 近年 来 , 国 我
教 育实 践 的 国家 。其 中 , 国 于 2 英 0世 纪 8 0年 代 开

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初探

池田大作人生教育思想初探
显 然 ,池 田大作 所信 奉 的教育 宗 旨,就 是 对人 生意 义 的追求 和对 功利 主 义的批 判 。他所 重视
的教育 ,与其说是传播知识 ,不如说是塑造 、培育健全的人格。 教育 的目的是通过教学的内容实现的 ,教学的内容体现着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 ,池田
大作 认 为 ,现 阶段 学 校教 育 中 ,过 于重 视纯 粹 知识 的教 育 ,而忽 视 了学生 思想 、道 德 、人格 方 面
[ 关键 词 ]池田大作 人生教育 世界和平
[ 中图分类号]G7 [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l X ( 1)0 — 0 —6 0 一1 2 1 4 0 4 0 0 4 0 4
池 田大作是世界著名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对生命的重视 、对人的重视 、对人创造价值 谋求幸福人生 的重视 ,体系清晰 ,内容丰富 ,具有鲜明的人生教育特征。
求人生意义”这六个字来概括。池 田大作认为 ,教育始终以人为对象 ,目的在于 “ 人格的形成 、 人格的建设” ,是 “ 人格形成的根基”④。其 “ 根本课题在 于说 明和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 ,人 生应该怎样度过等这些人类最重要 的问题 。 因此 ,池 田大作对功利主义的教育风气予 以严厉 ”⑧ 批评 ,指出 :“ 这种风气带来 了两个弊病 ,一个是学 问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工具 ,失掉 了本来应有 的主动性 ,因而也失去 了尊严性 。另一个是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 ,所 以做这种学 问的人都成 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 他认为 ,“ ” 教育者应该致力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 ‘ 讲授某个 学科的知识 ’ ,而是 ‘ 教育人 ’本身 ,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向上 ,德才都得到开发。 ∞ ”
慧’ ,能把 自己的存在与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 的高逸俊才 。 因此 ,他 高度重视贯穿着 “ ” 人性 主 义” 的教育 ,将其视为 “ 最重要的事业” ,对于国家发展 、对于民族进步 ,对于社会中个体的成

池田大作和谐思想探析

池田大作和谐思想探析
和 谐思 想认 识 论 的根 源 , 者关 乎 人 与 自然 的关 前 系 , 者关 乎 人 的身心 之 间 的关 系 。人 与 自然 的 后 关 系是 从 大处 着 眼 , 的身 心之 间 的关 系则 是从 人
而 言 , 不 具 备 优 越 性 和优 先性 , 没 有 权 力 榨 并 也 取自 。 然 其三 , 人依靠环境的同时 , 人也创造环境 。 其 四 , 和环 境相 互依 存 , 互 支撑 , 于和谐 的关 人 相 处 系之 中 , 成 了一种 “ 形 依正不 二 ” 的一体 化关 系 。
第3 2卷 第 3期
2 1年 5月 01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学版 ) 社 J un l f ig a g h nU i ri S c l c n e ) o ra o n g n s a n esy(o i i c s J v t aS e
VO1 .32 N0.3
的立 场 出 发 , 出 了人 是 “ 心不 二 ” “ 命 存 提 色 的 生 在” 色” 。“ 是指人 的 肉体等 具有形 态 的物质现 象 ,
“ ” 代 表 心 灵 上 的 、 着 形 迹 的现 象 , 中包 心 则 不 其
括 判 断 力 、 情 和 意 志 力 。 “ 法 认 为 人 是 ‘ 心 感 佛 色
关 系 而言 , 报是 生命 依 存 的环 境 , 自然 ; 报 依 即 正
收 稿 日期 :0 1 3 0 2 1 —0 —1
体, 实则 统 一 为 一 体 , 此基 础 上 , 与 自然 、 在 又 社
会 , 至 整 个 宇 宙 相 通 相 融 , 个 宇 宙 都 是 一 个 甚 整
作 者 简 介 : 富峰 ( 9 8 , , 东冠 县人 , 授 , 理 学博 士 , 南师 范大 学 池 田 大作 研 究 所研 究 员, 要 从 事 哲 学 、 黄 1 6 -) 男 山 教 伦 湖 主

池田大作的和谐儿童观——读《孩子!我们爱你》

池田大作的和谐儿童观——读《孩子!我们爱你》

孩 子 身 心 都 得 到 整 体 的 成 长 , 望 透 过 “ 本 教 期 人


池 田 大 作 的 和 谐 儿 童 观
育 ” 断 培 育 出 活 跃 于世 界 舞 台 的人 才 。 不
儿 童 观 是 人 们 对 儿 童 的 总 的 看 法 和 基 本 观 点 ,或 者 说 是 人 们 在 哲 学 层 面 上 对 儿 童 的认 识 。 儿 童 观 直 接 影 响 着 人 们 的 教 育 观 以 至 教 育 的 形 式 和 方 法 。 池 田 先 生 认 为 : 儿 童 清 纯 无 垢 的 心 “ 灵 , 育 着 无 限 的 生 命 力 和 创 造 力 !要 令 这 棵 幼 孕
( 庆学 院 教 育 学 院 ,广 东 肇 庆 肇
5 66 ) 2 0 1

要: 以人 为本 , 重视 儿 童 个性 的发展 ; 养儿 童健康 的 身心 和 坚强的 意志 ; 育 儿童 高洁 的情操 。 他们 培 培 使
成 为 社 会 的 出 色 人 才 。 池 田 大作 的 和 谐 儿 童 观 无 论 是 对 和 谐 社 会 的 建 构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促 进 , 是 对 幼 儿 因教 还
第3 O卷 第 4 期
2 0 年 7月 09
肇 庆 学 院 学 报
J OURNA HA L OF Z OQI NG UNI E I Y V RST
Vo. 1 30. N o. 4
Jl 20 u 09 y
池 田大作 的和谐 儿童观
— —
读 《 子 !我 们 爱 你 》 孩 蒋 菊
师素质 的养成 以及 个体人 生幸福 的 实现 , 等 , 具 有非 常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等 都

天人关系:和谐社会的基石——池田大作人类和谐观管窥

天人关系:和谐社会的基石——池田大作人类和谐观管窥

池 田大作认 为 , 类 思 想 、 人 言行 的核 心是 和谐 。 追求 一个人 人 幸福 、 会 平 等 、 社 天人 和谐 、 类 和平 人 的世 界是人类 不懈 的努 力 。而 和谐社 会 的基 石 是天 人关 系 的统 一 , 即人 与 自然 的调 和 。

想家 、 宗教家和社会活动家 , 田大作很早就密切关 池 注人与 自 的关系问题 , 然 并在各种场合 , 尤其在与英 国历史 学家 阿 ・汤 因 比 、 马俱 乐 部 创 立 者奥 锐 里 罗 欧・ 贝恰、 法国美术史学家路奈 - 尤伊古、 德国教育 哲学家约瑟夫 ・ 狄尔鲍拉夫 、 国行动未来学者海 美 瑟 ・ 亨德森 等人 的对话 中 比较 集 中地论 述 了生 态环 境 问题 和天 人 和谐 的 至关 重 要 性 。概括 而 言 , 田 池 先生的思想核心是 “ 和谐 ” ——人之身心和谐 、 人与 人 的 和谐 、 与社 会 的和谐 、 与 自然 的和谐—— 他 人 人 的各种 主 张 和 论 述 , 论 是 妙语 横 生 的“ 话 ” 抑 无 对 , 或 睿智 警醒 的 “ 说 ” 还 是 催 人 奋 进 的 “ 言 ” 或 演 , 箴 , 者柔声轻气 的“ 规劝 ” 都 以佛道为根 , , 以和谐为 目 的 。而其 中 , 在他 看来 , 自然 的 问题是 人类 生存 和 大 繁 荣 的本源 , 关 系 到 人 类 和 谐 的基 石 。他说 : 大 是 “ 自然对于人类 的生存是唯一无二的母体和基盘。它 不仅对维持 肉体是必要 的, 而且是人类的精神 的基 盘, 也是 繁荣 文 化 、 明 的源 泉 。因 而 可 以说 , 自 文 对 然 的破 坏和损 害包 含直 接 导致人 类 的衰 退 和灭亡 的
危险性 。反过来说 , 维持和增进丰富的 自然的规律

天人之和:池田大作的文学主题及其东方审美价值

天人之和:池田大作的文学主题及其东方审美价值

天人之和:池田大作的文学主题及其东方审美价值收稿日期:2015-03-08作者简介:万伟成(1964-),男,江西进贤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池田大作以巨大的政治、哲学、佛学、教育、文学等成就而受到举世瞩目,在中国学界更成了一门“显学”,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队伍、研究机构,几欲形成“池学”。

本人涉猎较晚,在时贤的优秀成果面前已是瞠乎其后,但学界对池田的文学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与他所获得的“奥地利共和国学术·艺术最高勋位荣誉奖”、“法国共和国艺术文学勋章”、“桂冠诗人”等世界性文学荣誉极不相称。

本文不揣浅陋,从天和、人和角度研究池田先生文学作品的主题与东方审美价值,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池田大作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涉及题材非常广泛,给人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那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解释纷纭,季羡林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1]当然也包括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池田先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这一伟大的主题。

首先看看池田以自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他在《如日之升》中说:“宇宙的一切都是诗材,空海山川、甚至一粒沙,一片叶,……森罗万象的一切一切,都见得有诗意诗心。

”就像“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华严经》),自然流露出作家那颗“诗心”中蕴藏的参佛智慧。

1.山水题材。

他在诗歌中对自然万物大力赞美:春夏诗意厚田村,鲱鱼掀浪日本海。

松前藩主开拓地,渔村断崖似屏风(《厚田村———缅怀恩师故乡》)[2]229。

春光日日增艳,木兰白花映辉。

东都徐徐清风,奏出樱花季节序曲(《友好的大树,和平的基础》)。

[2]26前一首描写日本渔村风光,诗句清淡优雅、意境优美,饶有日本俳句所具有的韵律和婉的特色。

后一首描写东京春日风光,流露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陶醉与愉悦。

池田描写中国风景的诗歌也同样体万伟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池田大作以自然、人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贯穿了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主题,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契合的生态和谐美。

池田大作先生对中国“持中贵和”文化的借鉴和发扬

池田大作先生对中国“持中贵和”文化的借鉴和发扬

池田大作先生对中国“持中贵和”文化的借鉴和发扬作者:伍雪容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24期【摘要】中国文化曾经对日本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就连今天已经完全日本化了的各种风俗习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大多也是起源于中国。

当今池田先生的和平思想与中国的“以和为贵”的“中和”观念也是一致的,都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

【关键词】中和;和谐;和平岛国日本,被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所环绕,狭小的生存空间,造就了日本大和民族这个海洋民族好动敢闯的冒险精神。

大和民族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只要对他们有利或他们自认为有用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拿回来稍加改造变为自己的东西。

众所周知,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向外学习和改革。

“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的唐文化,创造了它的封建文化。

“明治维新”,通过学习欧美文明,摆脱了被挨打的落后局面,一跃成亚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拿来”的民族。

关于这一点,日本的土居说:“面对西方文化,中国与日本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自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民族对外界动态极为敏感,每当发现他人之长,会承认并把它全面吸收融汇过来。

”日本人面对外来的文化方面,只看是否比自己先进,是否对自己有利,而根本不考虑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日本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曾经有一个日本人自豪地说过:“日本人虽然没有中国的历史文明,但是他们保留下来了中国的文化。

”所以,日本文化是独特的文化,它不是东方的儒学、佛学,但有儒学、佛学因素,它不是西方文化,但有西方的存在主义和权力意志论的影子。

“武士道”才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

“武士道”对日本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

日本文化是以“武士道”为精神原动力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质上是要向外超越。

“武士道”必须超越,敢为天下先。

所以日本武士的“忠孝之道”,与我们儒学的“忠孝”又完全是貌合神离的。

恪守诚信的名言

恪守诚信的名言

恪守诚信的名言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阐述:孔子的这句名言强调了诚信在为人处世中的根本性地位。

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重要元素。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依据他人的诚信来进行合作、交流等活动,一旦缺失诚信,很多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都难以进行。

2.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阐述:孔子认为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成效。

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

它倡导人们不仅要有诚信的意识,而且要将这种诚信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成果,不能只空口承诺而无实际的践行。

3.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阐述:墨子将诚信视为集结天下人心的关键因素。

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天下的和谐、团结需要诚信的维系。

只有大家都秉持诚信的原则,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才能够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整体。

4.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阐述:韩非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小的诚信与大的诚信之间的关系。

从小事上养成诚信的习惯,才能建立起更大的信用。

这提醒人们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诚信行为,因为这些小的诚信积累起来,会有助于塑造一个人在更大事务、更广泛层面上的诚信形象。

5.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司马光。

阐述:司马光强调男子汉大丈夫一旦答应别人,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承诺。

这体现了一种对承诺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守诺精神。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一诺千金的品质能让人赢得他人的敬重与信任。

6.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阐述:朱熹把诚信比作五行中的土,虽然土本身没有固定的方位,也没有独特的成名之处,但水、金、木等元素都依赖土而存在。

这形象地说明了诚信虽看似平凡,却是其他品德和社会关系赖以生存的基础。

7.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阐述:孟子认为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

池田大作人生箴言

池田大作人生箴言

池田大作人生箴言池田在作名言信用难得易失。

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没有比没有信念的人生更为空虚的了。

而抱着错误的人生观,前途更有如风前的蜡烛。

读了好书之后,应当从中得到希望、勇气和喜悦,开阔视野。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与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塑造人生。

一位哲学家说过:“没有书籍的人家,如同没有主人。

”精读一本书如同一本万利,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有必要唠叨个不停。

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孩子像一块洁白的布,不知不觉就染上了色彩,母亲的教诲,礼仪家教自不必说,甚至连大人下意识的动作也被他模仿,这种吸取是无微不至的。

自古人们就说:“孩子是母亲的镜子”,但这种映像一旦照入,就不易消失,将终生留在孩子身上,考虑到这一点,镜子的比喻恐怕就不够贴切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母亲常遭到孩子们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连珠炮式提问围攻。

但是因为怕麻烦,母亲常常不好好回答,有时会说出“烦死了,这孩子!”之类的话。

没有什么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

我希望你们明白,这样做等于亲手掰掉茁壮成长的嫩芽,这可不行呀。

你们要把这些问题当作不可或缺的阶梯,引导孩子走上宽广的教育之路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

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我认为:能够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有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朋友是未被徒有形式的装饰和受欲望支配的野心所玷污的、纯洁无瑕的、最有人性的人与人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池田大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之维作者:刘景兰来源:《江汉论坛》2011年第03期摘要:池田大作主张用“解构”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即解构现存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

池田大作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慈爱”和“博爱”,其和谐思想的理论支点分别是佛教和基督教。

池田大作的理想是把“人间世界”建构成一个充满诗意的栖居之地。

关键词:池田大作;和谐社会;思想之维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3-0083-05池田大作先生(以下简称池田)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宗教家、国际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作为一个和平大使、文化大使,他积极开展人间外交、民间外交,将人间主义、人道主义的潮流推广到全世界。

他说:“我们要超越国家和体制的壁垒,播种和平和友谊的种子。

希望通过对话,通过信义之心,将这个割裂的世界连接起来。

”就这样,在推行废核、反战、裁军、和谐、博爱、人本等主张的过程中,池田的思想之维被建构起来了,它具有这样三个基本的向度,即:解构现存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力图以超越世俗之爱的价值理念和用佛教中的慈爱、基督教中的博爱、文化艺术的熏陶以及教育的方式,来打破阶级、民族视域的局限,消除东西方文化的壁垒;谋求全人类的平等、自由和幸福,进而建构一个大同、和谐的社会。

一、解构不和谐文化以建构和谐社会池田的和谐文化观是对世界范围内因科学主义盛行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失衡的反拨。

为此,池田主张“人间革命”,意图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然,这种和谐关系的恢复是不能靠弱者的忍让和强者的施舍来完成的,而是要靠爱和平的人们一起努力,以“人性革命”的方式来消解和解构导致人间不和谐的文化、思想乃至制度。

我们知道,解构并不是一种独立自存的东西,解构就意味着有某种结构的存在,且它已进行了建构。

同时,没有解构就没有建构,但脱离了建构。

解构本身也会失去其目的。

每一种文化本身在获得释义时,既是建构,也是解构。

事实上,文化的解构与建构是一对孪生姐妹,甚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须臾不可分离。

解构只有与建构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其辩证的力量。

可见,解构往往表现为一种伴随着建构过程的自我消解。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那里演化而来的。

它的另一个名称是“后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理论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即万物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万物没有定势。

因此,人们的思维也不应有定势,不应教条化、僵化。

解构主义就是要打破束缚人们思想、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思维定势。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信息的输入,在大脑中将新旧经验进行重组、改造并相互作用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整个社会和文化就是在解构和结构中形成的,社会的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就像中国的太极,阴阳动态和谐形成了圆一样,也形成了解构—结构一解构一再结构一再解构的螺旋性循环运动。

这是一种思维的运动,万物和人都不可能越出它的影响范围。

平衡一不平衡—平衡一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的。

无论是“打碎”也好,“建构”也好,两种思维方式的目的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理解”、“新的认识”,以便建造更合理的循环。

由是观之,池田并非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解构主义者,但他的思维运作方式与解构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池田看到,在当代社会中,和平、进步与文明尽管是人类的发展主题,但世界的局部地区依然弥漫着血雨腥风,连绵不断的战火烧毁了许多美丽的家园,导致诸多孩子无家可归,更不用说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了。

是故有学者激愤地说:“肆意妄为地屠杀了多少无辜生灵。

当我们庆幸地球上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而沉迷于‘多媒体’的时候,又发觉人间的真情美德却越来越淡化,而哀叹孤独人们固执于不同的部族、人种、信仰的樊篱,党同伐异,践踏人道,背离人伦。

人们肆无忌惮残害其他生物,疯狂地掠夺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恶化了生存环境。

科技的发达,却带来了精神的衰败。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生命质量’却越加低劣。

”针对人类这种“内外交困”的窘境,池田力图去化解它,打破现在这种状态,打破这种所谓的平衡,建立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新的世界社会秩序,即和谐的大同世界。

可以说,池田就是用这种思维方式在考察世界和试图去改变世界的。

他用来战斗的武器就是社会文化解构和建构。

他认为最能改变世界的莫过于思想,思想文化决定了人的视野和高度,并认定佛教和基督教是影响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

二、以佛教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支点池田是一位佛教徒,但他积极汲取基督教的精神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和谐思想正是源自于这两大宗教教义的契合相通之处——佛教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

1.池田和谐思想的理论支点之一:佛教的慈悲日本创价学会是一个受佛教思想影响极深的宗教学会。

池田在加入创价学会后,在日本正学馆师从户田城圣研究佛教,并继承了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和第二任会长户田的思想。

池田的佛法思想是以释迦牟尼的《法华经》为基础的,其人学思想是以其佛法思想为依托产生的。

可以说,慈悲思想是池田和谐社会思想的一个理论支点。

依据佛教的教义可知,佛教社会价值观的基础是“慈悲为怀”、“众生平等”思想。

这种思想是基于反对当时的婆罗门种姓等级制度而产生的。

它要求人们视一切众生如己身,以慈悲为怀。

佛教不仅要求僧侣们自我解脱,而且要求教徒为全体人类谋利益,“普渡众生”,让一切众生幸福安全,谁也不应该欺负别人,或轻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池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不但在理论上主张众生平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如此而为。

比如他在《民主主义是“民众的斗争”》一文中,对吉布提共和国总统古雷德先生争取平等所进行的生死斗争进行了高度赞扬,对侵犯、掠夺非洲财富,贩卖非洲人口的殖民者进行了抨击和批判。

他认为:支援非洲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只要非洲人不脱离贫困,人类的良心就应该流血不止:非洲人应作为人类的一员和我们“共生”。

如果说“众生平等”是佛教价值观的基础,那么“慈悲”就是佛教伦理观的核心或日本体,尤其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在佛教看来,慈悲又是驱动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巨大动力之源,是成就佛果之母”。

它要求“普渡众生”、“自利利他”,这和儒家伦理的核心“仁”旨趣相同。

儒家提倡在成己成人、达己达人的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即成贤成圣。

大乘佛教主张在普渡众生、觉己觉他中实现自己,在利他中实现自利,甚至为了利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如佛教中的菩萨信仰就宣扬这种伟大的舍身精神。

池田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他反对利己主义的利他思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追求实现“大我”,即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和谐发展。

在他的笔下,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总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忧国忧民情怀的政治家。

李光耀总理说:“我死了也无关紧要,但国民怎么办?”“扔掉王冠!教人!”这种利他、爱人的思想和池田的思想不谋而合。

李总理说过,即使在我即将死去、棺材快要葬进墓地的时刻,如果新加坡的政治出现了差错,我也会立即爬起来,加以纠正。

他的这种慈爱之心,广泛惠及新加坡国民。

他还大力培养优秀的继承人,并自觉地把接力棒交给了年轻的吴作栋总理。

池田还描写了为子孙后代工作的英国查尔斯王储和英国女王,描写了用文化拯救人类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文化部长霍斯尼先生,描写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权活动家埃斯基维尔博士,描写了毕生战斗的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先生,描写了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的夫人索尼亚·甘地女士,描写了深入到国民中去的泰国普密蓬国王,描写了争取建立“慈爱同盟”的尼泊尔民主斗争英雄加德满都市辛格市长,描写了坚持信念的菲律宾共和国拉莫斯总统,描写了倡导亚洲文艺复兴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

在池田看来,这些优秀的政治家都秉承着“达及达人。

成己成人”的思想,为人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池田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

超越了民族主义情感,积极为世界谋求和平。

他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隔离,对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进行叱责,对日本当局隐瞒日本在二战中的罪恶加以揭露。

当他访问列宁格勒看到死亡人数统计时说:“这样的事为什么在日本什么也不知道。

”他希望日本能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他说:“以前美国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引擎,给日本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日本因此才发展起来。

现在我们希望日本能同样成为亚洲发展引擎。

”他认为,日本一部分人虽然作了真诚的努力,但在根本上日本并没有把亚洲的邻人当做“共生伙伴”对待,而是为了日本的利益加以利用,未能从“经济殖民地主义中摆脱出来”。

他对日本的这种状态感到失望——日本为什么总是在掠夺他人?同样是人,为什么不能向邻人伸出援助之手?他希望日中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为亚太地区和平做出贡献。

池田呼吁道,对日本人来说,菲律宾的繁荣绝非“他人的事”,因为日军在占领菲律宾期间干了很多残暴的罪行。

池田爱及全人类,悲及全人类,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他以慈悲心去怜悯众生、体知民众的痛苦并与全世界人民共悲欢。

几十年来,池田以大乘佛教徒的身份,奔走于世界各地,与世界各国的国家领导人、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他以超越自身立场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人道主义精神,谋求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他反对暴力,憎恨战争,关心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

在《我的世界交友录》里,他探讨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如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领导素质、军备竞赛、和平战争等人类急待解决的问题,他希图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之火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

他殚精竭虑,希望用他那颗慈悲心感悟、启迪全人类的觉醒。

2.池田和谐思想的理论支点之二:基督教的博爱基督教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池田虽然是个佛教徒,严守着大乘佛教的慈悲、普爱的教义做事,但是他在与世界伟人的对话交流中,在进行世界反暴维和的宣传活动中,在对儿童的呵护中都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一位思想家、宗教家,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佛教徒本身的教义范围。

可以说,博爱思想是他和谐社会思想的另一个理论支点。

基督教教义的核心可归结为博爱。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说: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中最大的是爱。

博爱,即广泛地爱一切人和生命,可以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的爱:第一方面是上帝对人的爱。

它不仅表现为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赐予人类生命,而且表现为上帝不忍看到人类遭受苦难,而拯救人类。

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爱。

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就是说,爱上帝意味着人对上帝的爱的回应,是对上帝的虔诚。

这是因为上帝先爱人,上帝给人以爱。

也要求人以爱作为回应。

正如上帝的戒令所说:“你要以全部的心志、情感和毅力爱上主上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