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卫。第七版生理学。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人卫五年制七版)课件

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人卫五年制七版)课件
心房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入心房, 为心室泵血做准备。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持续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各部位,维持血液 循环。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心钠肽
由心房分泌,具有调节血压和水 盐平衡的作用。
脑钠肽
由心室分泌,具有利尿和排钠的 作用。
心肌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心肌生长和肥厚的作用, 对心脏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功
代谢废物排泄
血液循环将代谢废物输送到肾脏,通 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通过过滤血液 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的 稳定。
循环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岛素等,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这些激素 通过调节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生理过程,影响血液循环。
心电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 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形成 心电。
心电传导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 系统快速传递,引发心脏 的机械活动。
心电异常
常见的心电异常包括心律 失常和心肌梗死等,可能 引发严重的心脏疾病。
心脏的机械活动
心室的收缩与射血
在心电信号的刺激下,心室肌肉 收缩,将血液泵入大动脉。
心房的舒张与充盈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 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以收缩压和舒张压
来表示。
动脉血压的调节
动脉血压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血管容量等。
动脉脉搏的产生
动脉脉搏是由心脏收缩 和舒张引起的血液对动 脉管壁的冲击所产生的
波动。
动脉脉搏的传导
动脉脉搏会沿着动脉管 壁向外周传播,传导速 度与动脉管壁的弹性有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血液部分

问题: 1、血液、血浆蛋白的作用 2、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作用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4、EPO如何调节红细胞的生成 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6、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7、血液凝固的过程 8、凝血因子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血 液
( blood )
体液与内环境:
血液、组织液 脑脊液、淋巴液 内环境 眼内液
生化反应场所
细胞外液 20%
体液
细胞内液: 40%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homeostasis ): O2营养物
( Blood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外界物质
代谢产物
血液
沟通内外环境
组织液
2)EPO---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形成:肾脏 促进因素:组织缺氧
大气氧分压 组织血流 血红蛋白亲和力 组织耗氧
作用
促进红细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增殖 抑制CFU-E的凋亡而促进RBC生成 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Hb的合成,促进 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3)性激素—促进EPO的产生;直接刺激骨髓 男性红细胞数量多于女性
血型 A B O AB
红细胞 供 血 者 血清 血清
抗A血清 + - - +
红细胞
抗B血清 + + -
受 血 者
(二)Rh血型系统
(Rh -Rhesus monkey的缩写) Rh阳性:RBC上有Rh(D)抗原
1.类型
Rh阴性:RBC上无Rh(D)抗原 我国汉族人中99%属Rh阳性
2.特点 (1)没有天然抗体 人血清中无天然Rh抗体,只有Rh阴性接
(二)白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
2、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酸粒细胞与嗜碱粒细胞的功能

生理学循环人卫第七版本

生理学循环人卫第七版本
静息电位形成中参与的离子流: 钾离子外流 钠内向背景电流 生电性钠-钾泵
2、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
AP:(快反应动作电位)
去极化 0期:Na+通过快钠通道大量(再生性)内流
1期: K+快速外流
复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和少量Na+内流


与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 K+再生性迅速外流
关闭 房>室<动脉压 血液被“抽吸”入心
关闭 房>室<动脉压 心房收缩期 室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1、a波:心房收缩的标志 2、c波: 3、v波:
(四)心音的产生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的开始标志 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 半月瓣关闭…… 第三心音:快速充盈音
Human physiolog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师 石丽娟
循 环 系 统 生 理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 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率
(二)心脏泵血过程
分期
瓣膜状态
房室瓣 半月瓣
心室功能曲线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一)前负荷——异长调节 Starling 机制
(二)后负荷
(三)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四)心率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1、搏出量贮备
收缩期贮备 舒张期贮备
2、心率贮备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征

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医学课件生理学-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通过心脏的泵送作用,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流经全身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的过程。

通过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保证身体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维持人体健康。

血管构造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主要管道,其一般运输氧合血。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管道,还可以将CO2和代谢产物从组织细胞带离。

毛细血管是动、静脉间的血管网,具有很高的表面积,细胞可以在这里进行氧气和养分交换。

心脏构造心脏是由四个心腔,包括左右房室组成的分节有机体,其在体内维持着血液的循环作用。

左右心房主管血液进入,左右心室则推动血液流向体内和肺部。

心脏还具备独立的起博系统和传导系统,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律使心脏收缩和舒张。

血液成分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组成。

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白细胞则主管免疫防御机制,血小板则负责止血和凝固,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许多营养物质。

循环机制血液的循环建立在血管和心脏之间的协同作用下,心脏持续的推动可以产生血压,顺利地将血液运输至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液流速的快慢受到血管壁渗漏和外部刺激的影响,血流速度过快为心脏负担过重,而慢则会造成循环不畅、氧气不足等问题。

循环调节人体自身可以通过充分的内调节和外界刺激来影响血液循环。

人体在运动和运动后,会加快心跳和血液流速,提高血压和体能。

在情绪激昂时,神经系统的活跃也会加快血液循环。

而外界刺激则受环境、饮食、气候等影响,而不同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影响。

结语血液循环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人们应当注意生活方式,保持饮食健康、适度运动、日常舒适。

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生理学知识,能够有助于我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了解,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生活和工作。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 静水压(hydrostatic pressure) a 定义: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受地球重力场的 影响,可产生一定的静水压。 b 结果:血管中血压=心脏做功产生血压+血 管位置到右心房之间垂直高度产生的静水压 c 结论:人处于不同体位时,静水压不同, 而且对静脉(管壁薄,可扩张性大,静脉血压较 低)的影响远比对动脉影响大。 跨壁压(transmural pressure) a 定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和血管外 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 b 作用:保持血管充盈,低则血管塌陷,高 则血管充盈,容积增大
组织液的生成
•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a 定义:填充于组织、细胞之间空间的组织 腔隙,是组织、细胞直接所处的环境 b 作用:是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 换中介 c 状态: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 极小部分为液态可自由流动 d 组成成分:组织液凝胶基质为胶原纤维和 透明质酸细丝,还有各种血浆蛋白质,但较血浆 中少许多。
骨骼肌组织 使一部分血 液能迅速通 过微循环而 进入静脉
手指,足趾,体温调节 耳郭
微循环迂回通路
直捷通路
部 位 : 骨 骼 肌 组 织
通作 过用 微: 循使 环一 而部 进分 入血 静液 脉能 迅 速
动—静脉吻和支
耳部 郭位 : 常 见 于 手 指 , 足 趾 ,
作 用 : 调 节 体 温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
微循环障碍后会引发什么疾病
• 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 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 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 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 痛退行性病变。 • 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 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 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 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等,如果注意面部皮肤 保健,使用中脉帽子、眼罩均可改善上述情况 【2】生理学,第七版,第八章,尿的生成和 排出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等。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许多重要器官如脑、心脏和肺等的正常运作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来详细阐述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之间不断运动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两个部分。

动脉是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而静脉则是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从身体器官和组织中带回心脏和肺部。

血液循环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因为它确保身体的所有部分都能获得它们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二、血液的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个组分组成的。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而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可以抵抗感染和病毒。

血小板帮助止血和愈合伤口。

血浆是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液体部分,如水、电解质、蛋白质和激素等。

这些成分构成了血液循环的基础,并确保身体能够正常运作。

三、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脏和血管系统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关键。

心脏是将血液泵入体内动脉的中心器官,而血管则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的管道。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大的腔室,它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负责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右心室则将血液带回到肺部,以从新纳氧。

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

动脉与心脏相连,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则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回到心脏和肺部。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分支,它们是每个组织中的关键部分,因为它们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到达每个细胞。

四、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的科学,它是血液循环的一个关键方面。

血液流量和血流速度是血流动力学的两个主要参数。

高血流量和流速通常意味着身体某些部位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如在运动中或发烧时。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 精品)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 精品)
(1)循环系统内(2) 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
小动脉和微动脉口 径小,受神经系统 调节可产生收缩, 起外周阻力作用。
(3)主动脉和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健康青年人):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心室收缩期的中期主动脉压的最高值, 为100~120mmHg(13.3 ~ 16.0kPa)。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欧姆定律: Q=△P/R 泊肃叶定律 Q=π△Pr4/8η L
R=8 η L/r4
血流阻力与血管口径4次方成反比, 与血液粘滞度(η)成正比。
决定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1)红细胞比容:成正比,最重要因素。 (2)血 流切率(shear rate):
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和液层厚度的比值。
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肺淤血水肿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静脉泵): 肌肉运动→挤压静脉 →静脉回心血量↑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心舒期大A血液向外周流出↓, 心舒末期动脉余血量↑→舒张压↑, 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
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 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若考虑外周阻力,则舒张压↑。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比例↓,血压↓。 比例适应才能维持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牛顿液:η不随切率改变的 匀质液体,如血浆。
非牛顿液:η随切率减小而 增大的液体,如血液。
轴流(axial flow):血液在血管内以层流方式流动时, 红cell向中轴部分移动的趋势。 切率↑→轴流明显↑→η ↓
(3)血管口径:d<0.2~0.3mm的微A内,血液η下降。 (Fahraeus-Lindqvist效应)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_【

生理学第七版血液循环_【

h
14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心室肌 房室压力变 瓣膜的
血液的单方向流动
的收缩 → 化并产生压 → 开启或
和舒张 力梯度
关闭h

(心房→心室→动脉15)
(三) 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v
h
16
(四)心音的产生 1. 第一心音 : S1,心尖最清,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标志着心脏收缩期的开 始。由于等容收缩期房 室瓣关闭,心室收缩时 血流冲击房室瓣和室壁, 心室射血撞击动脉壁和 血液涡流所致。
心室肌 房室压力变 瓣膜的
血液的单方向流动
的收缩 和舒张
→ 化并产生压
力梯度
→ 开启或
关闭

(心房→心室→动脉)
h
7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 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0.05s.
心室肌收缩 室内压大幅度快速 室内压>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等容收缩,第一心音。
h
8
(2)射血期 ① 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 0.1s.
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达峰 值,大于主动脉压,半月 瓣开放。射出血量占2/3。
h
9
② 减慢射血期( Period of slow ejection ) :0.15s. 室内压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半月瓣未关。 射出血量占1/3。
心指数(Cardiac index):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5/(1.6 ~ 1.7m2) = 3.0 ~ 3.5L/min·m2。
静息心指数:安静、空腹状态下心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P=(Pc+πi)-(Pi+πc)
动脉端Pc平均约为30mmHg,在静脉端 Pc平均约10mmHg。不同器官的Pi不同。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 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故血液量和组织 液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受破坏,发生组织液 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组织间隙中就有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 肪的吸收起重要的作用。由肠道吸收的脂 肪,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输送入血液 的,因此小肠的淋巴呈乳糜状。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一)解剖特点 1.冠脉循环是营养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 2.心脏的毛细血管网分布非常丰富,毛细血
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 3.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
毛细血管的血液和神经元之间的物质交换 可能都要通过胶质细胞作为中介。
(二)脑循环的调节
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 的血流阻力。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 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 素是颈动脉压。
1.脑血流的自身调节。
2.CO2和低氧对脑血流的影响。
3.神经调节。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脑脊液主要是由脉络丛分泌的,但其成分和 血浆不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葡萄 糖含量也较血浆为少,但Na+ 和Mg2+的 浓度较血浆中的高,K+HCO3-和Ca2+的 浓度则较血浆中的低。
过多的液体潴留,形成组织水肿。
• 主要因素 生成量 • 毛细血管压↑ ↑
• 血浆胶体

渗透压↓
• 淋巴

回流受阻
• 毛细血管

通透性↑
回流量
例症
↓ 炎症、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
↓ 营养不良、肾炎等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 丝虫病、癌症等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 烫伤、细菌感染 所致的局部水肿
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一)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来自某
一组织的淋巴,其成分和该组织的组织液 非常接近。
在毛细血管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 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 活瓣。
另外,当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内时,组 织中的胶原纤维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胶原 细丝可以讲互相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拉开, 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
组织液包括其中的血浆蛋白质分子可自由 进入毛细淋巴管。每天生成的淋巴总量为 2-4L,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内淋巴的压力差是组织 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组织液压力升高时, 能加快淋巴的生成速度。
毛细淋巴管汇合形成集合淋巴管,后者的 管壁中有平滑肌,可以收缩。
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不能倒流。
人卫。第七版生理 学。血液循环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
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决定
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Pc)、组
织液静水压(Pi)、血浆胶体渗透压(πc )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
Pc和πi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
滤过的力量,而Pi和πc是将液体从血管外 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促进液体滤 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 滤过压(EFP),即
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和瓣膜共同构 成“淋巴管泵”,能推动淋巴管流动。
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 淋巴流动,如肌肉收缩,相邻动脉的搏动 ,以及外部物体对身体组织的压迫和按摩 等。
(二)淋巴的生理功能
淋巴的主要功能是将组织功能是将组织液
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到血液中,且能清除 组织液中不能被脑脊液之间物质的转运并不 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转运过程。另外, 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 仿佛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
的屏障,故称之为血-脑脊液屏障。
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 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
换,称为血-脑屏障。
脂溶性物质如O2、CO2、某些麻醉药以及 乙醇等,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于不同 的水溶性物质来说,其通透性并不一定和 分子的大小相关。
(二)生理特点 1.血压较高,血流量大。 2.摄氧量高,耗氧量大。 3.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显著。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对冠脉血流量进行调节的各种因素中,最 重要的是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也支配冠脉血管平滑肌,但它们 的调节作用是次要的。
主要受心肌代谢水平、神经调节以及激素 调节三个方面的影响。
二、肺循环 (一)生理特点 1.血流阻力小、血压低。 2.血容量变化大。 3.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为负值。
(二)肺循环血量的调节
受局部组织化学因素、血管活性物质、激 素调节 三个方面的影响。
三、脑循环 (一)脑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耗氧量大。 2.血流量变化小。 3.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