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④ 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 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右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 以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心房肌和心室肌为主, 其效应以改变收缩力为主。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 CO2、O2、Na+、Cl-、葡萄糖等。 2.滤过和重吸收:H2O。 3.吞饮:血浆蛋白。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 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的EFP为12mmHg→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的EFP为-8mmHg→组织液重吸收(回 流):90%→毛细血管,10%→毛细淋巴管。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体位改变: 人从平卧位变为直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 张,多容纳400~600ml血液→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直立性低血压)。 在高温环境或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明显。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
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 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 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 位性低血压。 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 脉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缩血管神经
③ 当支配某一器官血管床的交感缩血管纤维 兴奋时,该器官的: 1)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 2)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前 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压
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
加;
3)容量血管收缩→促Leabharlann Baidu静脉回流。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4)弹性贮器血管的缓冲作用: 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降低→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脉搏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关系:
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加→搏出量减少→动 脉血压降低。 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搏出量增加 →动脉血压升高。
(二)动脉脉搏
度减慢。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右侧心迷走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 以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房室结为主,其效应 以改变房室传导速度为主。 心交感紧张 心迷走紧张 迷走优势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α受体→收缩(强) 节后纤维→NE→ ① 分布密度不同 皮肤血管>骨骼肌和内脏血管>冠脉和脑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大动脉和大静脉甚少,毛细血管无分布。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NE)→
心肌β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cAMP浓
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心肌细胞内的
功能蛋白磷酸化: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①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②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③ 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
②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复极化加快→ 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Ca2+内流减少。
心房肌Ca2+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
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钙电流被抑制,表现为动 作电位0期Ca2+内流速度减慢、Ca2+内流量减少 →0期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幅度降低→房室传导速
五、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动-静吻合支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后微静脉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1.直捷通路: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快。 功能:使部分血液尽快回心。 2.动-静脉短路:环境温度升高时开放增加。 功能:调节体温。 3.迂回通路:交替开放,5~10次/分,安静状 态时,约25%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 功能:物质交换。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加上静脉瓣,对 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 (5)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内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 回心血量增加;呼气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呼吸泵。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灌流最匹配。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毛细血管床的开放与关闭受局部代谢产物的 调节,呈交替开放状态,5~10次/分。在安静状 态下,骨骼肌组织中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 开放状态。 意义:使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局部的代谢水平 相适应。当局部组织的代谢加强时,真毛细血管 网的开放频率加快,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
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
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 动脉血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 龄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张兆强
第三节
一、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 管 生 理
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大动脉 2.分配血管:各器官的供血动脉 3.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容量血管:静脉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 循环系统内有血液充盈是前提条件。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人约7mmHg。 ② 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因素。 ③ 主动脉、大动脉有弹性。 使血流连续,缓冲血压的波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①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1)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窦房结细胞4期 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
2)Ik通道关闭速度加快→K+外流衰减加快→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加快→自律性增 加→心率加快。 ②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细胞L型钙电流增强→0期去极化的速
(三)静脉血流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占体循环总阻力的15%。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静脉回流速度
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心肌收缩力 心脏收缩力量强→心舒期室内压低→对心房及 腔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大→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 左心衰时,肺淤血和肺水肿。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最大,血压降落也最大。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为30~40mmHg,中 段为20mmHg,静脉端为10~15mmHg。 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 与后阻力的比值。此比值为5 : 1时,毛细血管的 平均血压为20mmHg。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乙酰胆碱(ACh)→心 肌细胞膜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细胞 内cAMP浓度降低→PKA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内 的功能蛋白脱磷酸化: ①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②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③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 收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 收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β2受体→舒张(弱)
→收缩
(1)缩血管神经
②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广泛,多数血管 只接受其单一支配,平时有紧张性活动,称为交感 缩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紧张性加强,则收缩加强; 紧张性减弱,则收缩减弱(即舒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 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 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 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
的差值。
(2)心率: 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舒 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心率减慢→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舒 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 舒张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外周阻力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 舒张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舒张压的高低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
度加快、幅度增加→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③ 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 平台期Ca2+内流增加;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池释放Ca2+增加; 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 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
①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钙电流和If电流被抑 制→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 ACh作用于M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窦房 结P细胞膜上的IkACh通道→K+外流增加→最大复 极电位超极化→到阈电位的距离延长→自律性降 低。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①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 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 (灌不好)→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小静脉和微静脉)收 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血流淤积在毛细血管
内(流不顺)→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③ 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为5 : 1时,
(2)舒血管神经
① 交感舒血管神经: 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兴奋时释放ACh→骨 骼肌血管平滑肌的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骨 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平时无紧张性活动,激动或准备作剧烈运动 时才兴奋,使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1.外周静脉压:10~18mmHg 2.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入口处的血压。 正常值:2~6cmH2O。 决定和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 ① 心脏射血能力;② 静脉回流速度。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1. 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 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 4. 淋巴回流: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节
一、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