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束细胞(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循环

有效不应期 ERP 相对不应期 RRP 超常期 SNP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
心室肌AP、机械收缩曲线与兴奋性的关系
AP 机械收缩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 期长,延续到心肌 舒张早期。决定了 心室肌不会发生强 直收缩。
第一节 心脏生理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 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代偿间歇:1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 反映心室收缩力的强弱。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舒张压的高低 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弹性: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
5.循环血量的变化
第二节 血管生理
4、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起搏细胞的分布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 外的自律细胞受窦房结 控制,自律性表现不出 来。 异位心律:病理情况下, 潜在起搏点发出兴奋控 制全心所表现出的节律 性活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生理特性
2.兴奋性(excitability)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概念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 心脏与相通的血管构成了密闭的 循环系统,心脏推动血液在心血 管系统内周周而复始的定向流动 称为血液循环 血管
心脏
血液循环 系统
血液
心脏的重要性
80岁的一生中:
心脏跳动30亿次之多!
输送的血液达3亿多升,可装满1600架四引擎 波音747客机的全部油箱! 所作的功,相当于将3万公斤物体举到喜马拉 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人体生理学电子复习文档第4章: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电子复习文档第4章:血液循环.

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4.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的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

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2.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3.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4.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22.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称为血-脑屏障。

五、简述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反射3、阈刺激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_。

A.生物学B.生理学C.动物学D.体育科学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

A.细胞内液B.血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3、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负反馈调节4、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_。

A.排尿反射B.分娩C.排便反射D.减压反射5、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_。

A.细胞的生存环境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C.物质交换的场所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6、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_。

A.自身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7、体液是_。

A.细胞内的液体B.细胞外的液体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D.血液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9、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_。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

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三、填空1、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_。

2、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3、—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4、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_、—和—的特点。

5、反射弧由感受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四、判断题1、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2、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3、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4、刺激的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5、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循环系统--生理学

循环系统--生理学

2021/10/10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2021/10/10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2下021/,10/10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A、长期超速驱动→潜在起搏点自身活动被压抑。 B、窦房结驱动中断→潜在起搏点恢复本身节律。 提示:人工起搏时,如因故暂时中断起搏器,在中断 之前其驱动频率应逐步减慢,以免发生心搏暂停。
心脏生理
(一)兴奋性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① 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兴奋性=0 ② 有效不应期:3期的-55→-60 mV。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 不能爆发AP(局部反应期)。即刺激不产生AP。 (2)相对不应期 复极-60→-80 mV。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AP 复极时程短,不应期亦短,易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血管作用 运输血液 分配血液 物质交换 维持血压 调节血容
血管生理
血管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 弹力纤维。
2. 分配血管:动脉(如肾动脉),将血液送到各器官组织。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内径只有20-30μ m,对血 流阻力很大。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口径很细,但因数量多,故总的截 面积非常大,因此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十分缓慢。 5. 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数量较多、口径 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中。
血液循环
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
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及防卫功能。 血液循环是高等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认识心脏
目录
1、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
2、血管生理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三、选择题
1.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发生在( )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
A.心房收缩期
B.减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E.减慢充盈期
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
A.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B.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C.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A.心房压
B.大动脉血压
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E.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5.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C.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年平均搏出储备。
3.窦性节律是指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4.期前收缩(早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面产生了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或千帕为单位。
6.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三、选择题
1.B2.C.3.B.4.B.5.D.6.C.7.B.8.E.
9.B.10.E.11.D.12.C.13.C.14.A.15.B.
四、问答题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和判断题,带答案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和判断题,带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选择题A1型题1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期末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 心房收缩期B 等容收缩期C 快速射血期D 减慢射血期E 等容舒张期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A 等容收缩期末B 等容舒张期末C 减慢射血期末D 快速充盈期末E 减慢充盈期末4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 A 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 B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C 心室开始收缩时的速度减慢D 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E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5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A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6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7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舒张期缩短 B 减慢充盈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快速射血期缩短 E减慢射血期缩短8左心室的搏功比右心室的大,其主要原因是:A 每搏输出量不同 B 左、右心室血流容积速度不同C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速度不同D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脉血压不同E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途径长短不同9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 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E舒张末期动脉压10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 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1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 C 房室瓣开放D 房室瓣关闭E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 Na+内流,Cl-外流B Na+内流,K+外流C Na+内流,Cl-内流D Ca2+内流,K+外流E K+内流,Ca2+外流1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 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14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C0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1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持续时间短 B 去极幅度小C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相等D升支与降支对称 E复极有平台期17下列关于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B0期去极化由Ca2+内流形成C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D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由K+外流进行性减少所致18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A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B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C 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D 窦房结→心房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E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肌19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 窦房结 B 房室束 C 左右束支 D 普肯耶纤维 E 房室交界20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B牵张反射C心、血管反射 D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E脑血管反射21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 等容收缩期延长B 射血期延长C 等容舒张期延长D 心室充盈期延长E 每搏输出量增加22心肌的异长调节是指心脏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 平均动脉压高低B 心率贮备大小C 心力贮备大小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23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 B.管壁厚 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 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24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A.脑 B.心脏 C.肾脏 D.皮肤 E.骨骼肌25心室肌细胞与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B1期复极化的速度C平台期受极化的机制 D3期复极化的机制 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2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A 静息电位的大小 B 0期去极化的速率C平台期的长短 D3期复极化的快慢 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27正常的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明显降支,这是由于:A心肌细胞抵抗过度延伸能力强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 心力贮备能力强D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E 心肌初长度与最适初长度距离大28正常心电图描述,错误的是: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S-T段表明心室各部位间没有电位差存在C.P-R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D.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E.心电图是心肌兴奋与收缩过程的反应29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A K+递减性外流 B Na+递增性内流C K+递减性外流与Na+和Ca2+递增性内流D Ca2+递增性内流E K+递减性外流与Ca2+递增性内流30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0期主要是Na+内流 B 1期主要是Cl-内流 C 2期主要是Ca2+内流与K+外流D3期主要是K+外流 E 1期主要是K+外流31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A动作电位的幅值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C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阈电位水平 E0期去极化速度32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间C 舒张期早期后D 舒张中后期E 舒张期结束33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C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D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E 钠-钾泵功能34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 窦房结少发放一次兴奋C 窦房结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 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窦房结一次节律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35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心肌细胞直径细小,传导速度慢B 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C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慢,传导速度慢D 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E 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36当血钾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A逐步升高 B逐步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E不变37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 C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D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大 E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38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 C窦房结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 E窦房结细胞对Cl-通透性增加39当血流通过下列哪一部位时,血压的降落最大?A 主A和大AB 小A和微AC 毛细血管D 微V和小VE 大V和腔V40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41 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A 大动脉 B 小动脉及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大静脉42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 A 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B 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D 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E 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43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 B 静脉管壁平滑肌少 C 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D静脉系统的容积大 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44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 心率减慢,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 B 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延长C 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D 心率快,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E 心率快,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45肺循环和体循环有相同的: A 收缩压 B 脉压 C 每搏输出量 D 外周阻力 E 舒张压46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A毛细血管血压 B有效滤过压C血浆液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47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C.从卧位改为站立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E.长时间座着48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C 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D 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指标E 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49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B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C 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 E 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50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A 局部代谢产物B 缓激肽C 血管活性肠肽D 乙酰胆碱酯酶E 前列腺素I251、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A.强列兴奋降压反射B.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C.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D.无缩血管效应E.不影响血管收缩52.在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室功能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A 正上方B 左上方C 左下方D 右上方E 右下方53.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减少? A 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 B 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C 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D 心舒张末期容积增加E 由平卧转为站立54 当每博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A 动脉收缩压B 动脉舒张压C 动脉平均压D 动脉脉博压E 心输出量55.成人每天的淋巴流量大约: A 20-40L B 2-4L C 200-400ml D 20-40ml E 2-4ml56.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的变化,除什么以外A. 阻力血管收缩B. 容量血管收缩C. 心率加快D. 心输出量增加 E.BP不会增加57.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 A.瞳孔缩小 B.骨骼肌血管舒张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逼尿肌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1型题]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普肯野纤维 E房室束1、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2、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3、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E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4、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5、右心衰引起水肿的原因是6、过敏性反应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C.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E.即有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五、微循环 (一)、概念: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 。 (二)、组成:7个部分、3条通路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特点:a、 管壁薄(真毛细血 管),穿插于细胞间隙。 迂回曲折,交错成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腺、胃肠道腺体 ③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
响血管的舒缩。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
(1)分区: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 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特点: ①具有紧张性活动 ②交互抑制
2、延髓以上 脑干、大脑、小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3、体位改变 卧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 压↑→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可多容纳 500ml血→回心血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或静脉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5、呼吸运动(呼吸泵) 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静脉跨壁压↑→胸 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 有利于外周静脉回心血。 呼气时,胸内负压变小→跨壁压↓→胸腔内 大静脉扩张↓→压力↑→静脉回心血量↓ 可见,对体循环而言,呼吸运动对静脉回 流起着泵的作用。
烧伤过敏等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调节植物性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一部分走行其中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 缩 能 力 ↓ : ACh→M 受 体 →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的2、3期缩短→Ca2+ 内流↓→心缩力↓。
3).后负荷:= ABp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
射血期↓+射血速↓
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
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K+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 K+外流处于平衡状
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K+ K+ N Ca2+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期期
○泵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因膜内[Na+]和[Ca2+] 升
0期
零电位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阈电位
Ca2+
Ca2+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4.传导特点:
⑴心房传导速度快,利于左右心房同步收缩。 ⑵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⑶兴奋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快→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利 射血

生理学血液循环(二)2024

生理学血液循环(二)2024

生理学血液循环(二)引言概述:血液循环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其功能在于将氧气、养分和其他必需物质传递给身体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运送出去。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循环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人体内的机制。

正文内容:一、心脏的工作机制1. 心脏的结构和位置2. 心脏的主要功能3. 心脏的工作周期4. 心脏的自律性和调节方式5. 心脏的血液输送功能二、动脉和静脉的区别1. 动脉和静脉的基本结构2. 动脉和静脉的血液运输方向3. 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厚度和弹性4. 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压力差异5. 动脉和静脉在循环中的作用三、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1. 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分布2. 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速和通透性3. 毛细血管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4. 毛细血管的废物排出功能5. 毛细血管在维持血液循环平衡中的作用四、淋巴系统的作用1.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2. 淋巴系统的淋巴液循环机制3. 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4. 淋巴系统的废物清除功能5. 淋巴系统在维持体液平衡中的作用五、血压的调节机制1. 血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血压调节的主要机制3. 血压调节的神经调节方式4. 血压调节的激素作用5. 血压调节中的疾病和常见问题总结:总论述本文通过对血液循环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极为重要。

我们了解到心脏的工作机制、动脉和静脉的区别、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淋巴系统的作用以及血压的调节机制。

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2)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2)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机体细胞生存得液体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 如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淋巴等。

(2.稳态指内环境得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得调节下保持相对得恒定状态。

(3.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就是神经活动得基本方式。

(4.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得作用(方向)相反, 即负反馈,就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得重要调节方式5、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一致,以加强控制部分得活动, 即正反馈;典型得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排便等.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1. 液态镶嵌模型就是关于细胞膜结构得学说,认为膜得结构就是以液态得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得蛋白质。

(2、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上得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得帮助而进行得顺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有载体介导与通道介导两种3、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得跨膜转运。

4. 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同类型细胞得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极化指细胞保持稳定得内负外正得状态。

此时,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去极化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得方向变化,去极化后得膜电位得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得绝对值.7、超极化指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得方向变化, 超极化后得膜电位得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得绝对值.8、阈电位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得临界水平;也可以说就是能引起动作电位得临界膜电位.9、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得短暂而可逆得,可扩布得膜电位倒转.动作电位就是兴奋得标志.10、复极化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得方向变化.11.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得一个较短时间内, 无论接受多强得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二
动脉端的EFP为12mmHg→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的EFP为-8mmHg→组织液重吸收(回流) :90%→毛细血管,10%→毛细淋巴管。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1. 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 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 4. 淋巴回流: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1)缩血管神经
②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广泛,多数血管只 接受其单一支配,平时有紧张性活动,称为交感缩 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紧张性加强,则收缩加强; 紧张性减弱,则收缩减弱(即舒张)。
(1)缩血管神经
③ 当支配某一器官血管床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兴 奋时,该器官的:
2.延髓心血管中枢
(2)解剖上,神经元分布于四个部位: ① 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脊髓中间外侧柱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
② 舒血管区:在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 管区→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
③ 心抑制区:迷走背核、疑核→心迷走神经→ 心脏活动抑制。
④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心脏感受器→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孤束核→其他心血管神经元→调节 心血管的活动。 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高级中枢 (三)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③ 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 台期Ca2+内流增加;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池释放Ca2+增加; 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 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④ 心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平台期延长 →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舒血管神经
① 交感舒血管神经: 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兴奋时释放ACh→骨 骼肌血管平滑肌的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骨 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平时无紧张性活动,激动或准备作剧烈运动 时才兴奋,使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
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 动脉血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 龄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4)弹性贮器血管的缓冲作用: 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降低→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脉搏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关系:
血量减少或血管容量增加→搏出量减少→动 脉血压降低。 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搏出量增加 →动脉血压升高。
(二)动脉脉搏
(1)缩血管神经
③ 当支配某一器官血管床的交感缩血管纤维 兴奋时,该器官的: 1)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 2)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前 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压
降低→组织液生成减少,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
加;
3)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1. 毛细血管血压:炎症,右心衰,左心衰。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 3.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过敏反应。 4. 淋巴回流:丝虫病。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节
一、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灌流最匹配。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毛细血管床的开放与关闭受局部代谢产物的 调节,呈交替开放状态,5~10次/分。在安静状 态下,骨骼肌组织中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 开放状态。 意义:使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局部的代谢水平 相适应。当局部组织的代谢加强时,真毛细血管 网的开放频率加快,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四)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最主要的方式。 CO2、O2、Na+、Cl-、葡萄糖等。 2.滤过和重吸收:H2O。 3.吞饮:血浆蛋白。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 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的EFP为12mmHg→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的EFP为-8mmHg→组织液重吸收(回 流):90%→毛细血管,10%→毛细淋巴管。
①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钙电流和If电流被抑 制→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 ACh作用于M受体后,通过G蛋白激活窦房 结P细胞膜上的IkACh通道→K+外流增加→最大复 极电位超极化→到阈电位的距离延长→自律性降 低。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最大,血压降落也最大。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为30~40mmHg,中 段为20mmHg,静脉端为10~15mmHg。 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 与后阻力的比值。此比值为5 : 1时,毛细血管的 平均血压为20mmHg。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NE)→
心肌β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cAMP浓
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心肌细胞内的
功能蛋白磷酸化: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①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②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③ 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力作用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① 心率加快:正性变时作用 1)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窦房结细胞4期 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
2)Ik通道关闭速度加快→K+外流衰减加快→
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加快→自律性增 加→心率加快。 ② 房室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细胞L型钙电流增强→0期去极化的速
②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复极化加快→ 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Ca2+内流减少。
心房肌Ca2+通道被抑制→Ca2+内流减少。
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钙电流被抑制,表现为动 作电位0期Ca2+内流速度减慢、Ca2+内流量减少 →0期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幅度降低→房室传导速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 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 血压降低所达到的最低值。 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
的差值。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体位改变: 人从平卧位变为直立时,心脏以下的静脉扩 张,多容纳400~600ml血液→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直立性低血压)。 在高温环境或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明显。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张兆强
第三节
一、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 管 生 理
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大动脉 2.分配血管:各器官的供血动脉 3.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容量血管:静脉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 循环系统内有血液充盈是前提条件。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人约7mmHg。 ② 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因素。 ③ 主动脉、大动脉有弹性。 使血流连续,缓冲血压的波动。
五、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动-静吻合支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后微静脉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1.直捷通路: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快。 功能:使部分血液尽快回心。 2.动-静脉短路:环境温度升高时开放增加。 功能:调节体温。 3.迂回通路:交替开放,5~10次/分,安静状 态时,约25%的真毛细血管网处于开放状态。 功能:物质交换。
度减慢。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右侧心迷走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其效应 以改变心率为主。 左侧心交感神经以支配房室结为主,其效应 以改变房室传导速度为主。 心交感紧张 心迷走紧张 迷走优势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α受体→收缩(强) 节后纤维→NE→ ① 分布密度不同 皮肤血管>骨骼肌和内脏血管>冠脉和脑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大动脉和大静脉甚少,毛细血管无分布。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微循环对血流的阻力
①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 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 (灌不好)→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小静脉和微静脉)收 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血流淤积在毛细血管
内(流不顺)→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③ 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为5 : 1时,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
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 下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 血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 位性低血压。 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 脉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度加快、幅度增加→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③ 心肌收缩力增强:正性变力作用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L型Ca2+内流增强→ 平台期Ca2+内流增加;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终池释放Ca2+增加; 肌钙蛋白与Ca2+的解离加快; 肌质网的钙泵对Ca2+的摄取加快;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β2受体→舒张(弱)
→收缩
(1)缩血管神经
②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广泛,多数血管 只接受其单一支配,平时有紧张性活动,称为交感 缩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紧张性加强,则收缩加强; 紧张性减弱,则收缩减弱(即舒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