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3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统一与建设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各个地方的行政管理。
2.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大权集中于秦始皇和其官僚集团。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员以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秦朝还设置了丞相和宰相等职位,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3. 秦朝的经济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秦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秦朝推行了标准的徭役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朝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货币制度,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落1. 西汉王朝的兴盛•在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建立并取代了秦朝。
•西汉王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推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曾多次入侵,西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并保卫边疆。
2. 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西汉王朝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西汉王朝还积极开展冶铁、制盐和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西汉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商业,如设立市舶司、修建商路等。
3. 西汉王朝的衰落•西汉末年,各地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西汉王朝内部贵族豪强割据,造成统治的混乱。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灭亡和新的王朝的建立。
三、东汉的兴起与崩溃1. 东汉政权的建立•东汉王朝由刘秀刘备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政权的建立。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2. 东汉时期的疆域变化•东汉时期,辽东被辽东侯董卓兼并。
•后来,东汉王朝的疆域逐渐扩大,收复了失地,并与北方的鲜卑联合抗击强大的匈奴。
3. 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崩溃•东汉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打印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开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省;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那么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消费: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牢牢掌握。
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
第一部分:中华文明古迹考古发现1. 汉代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丝绸之路上最繁荣的贸易城市之一。
2. 鲁迅故居:位于湖南醴陵市,是著名作家鲁迅的故居,也是现在的鲁迅博物馆。
3. 蓝田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配套墓葬,数量众多,不同姿态,展示了秦代军事力量之雄伟。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1. 三公九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设立三公和九卿,主要用来管理各地的政治事务。
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由秦始皇和汉武帝建立并完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3.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推行了千年之久。
第三部分:中外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丝绸、茶叶等物品的贸易。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3. 英法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侵略事件,导致了中国的国土沦陷和文化的受损,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紧迫性。
第四部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促进古代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技术。
2.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航海和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战争和生产都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的汇总,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笔记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笔记第 14 课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就是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
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5、思想上: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 2第 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抗倭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时期)(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
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 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较为严重的阶段,分为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朝时期和北朝时期。
2. 六朝时期(222年-589年):六朝时期是南朝时期的一部分,包括东晋、刘宋、南齐、梁、陈和南朝梁。
3. 北魏(386年-557年):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个政权,被认为是北方汉族人民的政权,标志着北方民族的崛起。
4. 佛教的传入: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主要通过翻译经典、建立寺庙、宣传和布教等方式实现。
6.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政权强盛。
7. 隋朝(581年-618年):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文帝杨坚建立。
8.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国力最强盛的王朝,被视为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
9.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采取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一制度使得社会动态流动、人才得以选拔。
10. 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有频繁的文化交流。
11.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有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的杰出成就。
12. 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北宋在北方建立,南宋在南方建立。
13. 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实行了科举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强调士人的文化功底和才能。
14. 南宋的政治制度:南宋采取了选人出官制度,这一制度注重贤才培养和选拔。
15. 宋朝的科技发展:宋朝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6. 宋朝的农业发展:宋朝推行了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发水稻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兴衰和轮替,以及帝国的形成和统治方式的变化。
以下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一、夏、商、西周与东周1. 夏朝:相传由禹治理洪水,建立了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部落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2. 商朝: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建立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王朝统治制度。
商朝时期,商王通过分封来控制贵族,中央集权得以发展。
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通过封爵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了诸侯分封的制度。
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统治衰落的时期,也是诸侯割据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战争更加激烈,地方势力更加强大。
七雄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战国崛起。
3.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兴起: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学派,如孔子创立的儒家、老子创立的道家、商鞅创立的法家以及墨子创立的墨家。
三、秦朝与汉朝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制度。
2. 秦朝的改革:秦朝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铸币等,使国家更加统一和强大。
3.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王朝制度稳定,东汉时期王朝日渐衰落。
四、三国时期与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的动乱时期,分成魏、蜀、吴三个政权,互相争夺天下。
2. 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南北朝政权相继兴衰,北方由北魏、东魏等政权统治,南方则由刘宋、南齐等政权统治。
五、总结与思考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兴衰和统治方式的转变,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不同朝代之间的制度、思想和社会风貌都有所不同。
七下历史第三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课堂笔记一、知识点详解与举例1古代文明的发展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生命线的古埃及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以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世界闻名的建筑和艺术品。
例如,金字塔作为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不仅体现了古埃及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其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源地。
例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为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现代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著称于世。
例如,佛教作为古印度的一种主要宗教,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逐渐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多个地区。
2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统一了战国时期的六个主要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这一事件不仅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将希腊文化、哲学和艺术传播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这一过程被称为“希腊化”,对后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历史意义与影响古代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古埃及的建筑技艺、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以及古印度的宗教文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往往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轨迹。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战争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也对后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方法技巧框架记忆法:将本课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框架,通过把握整体结构来记忆细节。
透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深度整理
透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深度整理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古埃及文明- 地理位置与尼罗河流域- 非洲东北部的古埃及国家- 金字塔与法老- 象形文字1.2 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汉摩拉比法典- 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1.3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 佛教的诞生1.4 古中国文明- 夏商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1 丝绸之路的开通-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2.2 亚历山大的东征-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2.3 罗马帝国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屋大维与罗马的法律制度2.4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宗教的传播与变革第三章:中古时期的历史变迁3.1 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2 欧洲的封建制度-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封建等级制度与庄园生活3.3 东亚的封建王朝- 隋唐时期的繁荣-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3.4 蒙古帝国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 蒙古帝国与四大汗国第四章:近代历史的转折4.1 文艺复兴运动- 但丁、达·芬奇与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4.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4.3 探索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4 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与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全球扩张第五章:现代历史的演变5.1 美国的独立战争-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美国的诞生与宪法制定5.2 法国大革命- 罗伯斯庇尔与雅各宾派-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5.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与《资本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5.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德国的崛起- 珍珠港事件与战争的全球影响5.5 冷战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北约与华约的对抗第六章: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6.1 联合国的作用与挑战- 联合国的成立与宗旨-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6.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6.3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 两次海湾战争-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6.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 《世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深度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科技方面类别朝代设计者成就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二)文学方面(诗歌)代表人生活时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物期李白盛唐时期《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诗仙”杜甫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诗圣”白居易唐朝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类别代表人物著作特点成就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浑敦厚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方折峻丽,笔力险劲楷书四大家之一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笔力刚健,形神兼备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风格奔放,立体感强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石窟艺术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4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4课)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黄生活年代: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活动区域在黄河流域。
2.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3.阪泉之战:黄帝大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
4.涿鹿之战:炎黄联盟大战蚩尤,最后蚩尤被打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炎黄联盟影响: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还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③制作乐器,并且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轩辕)的贡献:①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三、尧舜禹的禅让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1.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统治中心地区: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影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位置影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的措施: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4.二里头遗址:夏王朝后期一座都城遗址(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5.夏亡于桀,前后存在了四百多年。
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朝,都城在亳。
2.巩固统治的措施:(1)商王汤任用贤才(2)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商朝多次迁都。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4)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拓展疆域;(5)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平民的控制。
历史下册七知识点总结
历史下册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世界的兴起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世界的兴起。
我们了解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古代世界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早期人类的活动和生活方式早期人类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主要方式来获取食物和生存。
他们生活在野外,不固定居住。
这一时期的人类还没有掌握农业技术,属于迁徙生活的阶段。
2.农业的产生以及农业革命农业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从一个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人们开始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和放养畜牧,逐渐形成了农耕和畜牧业。
3.古文明的兴起古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各个国家先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古文明,比如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国黄河文明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文明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古代世界的文明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文明的发展。
1.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方式古代世界的文明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比如商业贸易、战争征服、道路建设、宗教传播等。
2.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在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文明之间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如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等。
3.古代世界交流的作用古代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大文明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第三章:古代东方文明国家兴起及其文化特点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东方文明国家的兴起以及其文化特点。
古代东方文明国家主要指的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中东地区的文明。
1.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文化特点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特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国古代科技及艺术等。
2.印度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文化特点印度古代文明是印度次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代文明,在佛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印度文明的特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上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元朝的建立(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交通运输: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4)商业: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5)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3、行省制度(1)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元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4、民族融合的发展(1)表现:①汉族外迁边疆,为开发边疆做贡献;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与汉族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无差别;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2.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3. 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3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大兴(陕西西安)。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2.隋文帝的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②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选官制度;③废除郡一级机构,裁判冗员;④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继续推行均田制,减困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⑥设置义仓,屯粮以备荒年之用。
(2)隋文帝的影响:使隋朝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3. 科举制的创制:(1)两汉时,推荐制是选官的重要方式。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
(3)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4)隋炀帝正式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
科举制度前后延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4.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时)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
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5.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源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1)继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唐太宗、年号贞观)。
(2)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唐太宗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深刻教训,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广开言路。
(著名谏臣魏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采取的治国政策有: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七年级下册历史3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3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第三课主要围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以商代为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形成展开。
本文将针对该课程深入探讨其重点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形成在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三课中,中华文明的形成是一大重点。
其中,黄河流域是该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包括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市,其地理条件决定了黄河文明的形成。
在这里,人类的祖先们为了生产生活,开始了狩猎、采集、渔猎等活动。
后来,他们发现了农业生产的价值,逐渐实现了从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型。
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诞生了。
二、商代文明的发展商代是中国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品味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三课中,商代文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知识点。
商代时期,是中华文化向现代文明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经济上,商代逐渐形成了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在政治上,商王的权力逐渐得到加强,成为实际上的国家元首。
在文化上,商代的金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以及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思想等,也在商代文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古代文明遗产的保护在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三课中,古代文明遗产的保护也是一大重点内容。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让世界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从政府、社会组织、民间爱好者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总之,在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三课中,中华文明的形成、商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文明遗产的保护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从而领会到历史和文化的真正内涵。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皆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
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
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
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对外关系: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唐印文化交流。
2.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七年级历史下册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3课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三课中,主要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及这些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下面将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农业生产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以耕种、畜牧、渔猎为主。
其中以耕种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靠种植粮食、蔬菜等进行生产。
古代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业生产工具,如耒、犁、锄等。
这些工具虽然简单粗糙,但是足以满足古代社会的生产需求。
二、手工业生产手工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部分,其产物往往直接用于居民的生活。
手工业生产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纺织、陶瓷、制作器皿、书法、绘画等方面。
在古代社会中,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形成了以手工业工坊为主体的生产方式。
三、商业贸易商业贸易是古代社会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贸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
古代中国商业贸易主要通过陆路、水路来开展。
陆路贸易主要集中在京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而水陆贸易则主要依靠长江、黄河等大江河进行。
古代商业活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推动商品流通和财富积累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进步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新的政治体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三课是比较基础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更好的认识到了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我国历史上的三次大一统:秦汉大一统、隋唐大一统、元明清大一统。
其中,秦朝结束
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也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一个朝代。
2、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
斡难河源召开会议,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起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
此后,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们进行了对外扩张战争,相继降服了畏兀儿,攻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占领大理,形成对南宋的包围之势。
3、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
是元世祖。
他采用汉制汉法,国力日益强盛(这也是元朝维持近百年统治的根本原因)。
4、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军民在抗元斗争中涌现出文天祥(“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崇高的民族气节)等著名将领。
1279年,元军消灭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5、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
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今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
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被沿袭下来,直至今天仍然在使用。
除此之外,元朝还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元朝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归入中国版图。
6、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
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7、元朝时,棉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8、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
都市,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赞泉州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并列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9、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
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10、八思巴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制了蒙古新文字,元世祖下令在全国使用,称为“元国字”,
八思巴本人也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发明时间改进时间改进者
造纸术西汉东汉蔡伦
印刷术隋文帝时期北宋毕昇
火药唐朝
指南针北宋
2、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宋朝时,人们发明
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已有了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
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
北宋末年,李纲曾用霹雳炮抵抗金军。
南宋发明了突火枪,元代生产了大型的金属管型火器,如火炮、火铳等,这些武器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
同时,人们也使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
4、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黏土制成陶活字,一个活字可以使
用多次。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灵活、经济、省时,很快便得到推广。
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
元人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活字按音韵排放在轮盘上,排版时只需坐着转动轮盘,就可拣出要用的字,更方便,更快捷。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造
纸术在8世纪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最后传遍世界。
15世纪中期,德国人用活字排印了第一部《圣经》,这比中国人使用活字印刷晚了400多年。
13世纪末欧洲人在同阿拉伯人作战时学会了制造火药武器。
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指南针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6、北宋科学家沈括写了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沈括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一部历法。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史学
1、代表作:《资治通鉴》
2、主编:司马光
3、体例:编年体
4、内容: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5、评价: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6、与《史记》VS《资治通鉴》
①作者不同:《史记》是司马迁一人完成的,《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多人通力合
作完成的;
②体例不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③内容不同:《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的
是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④目的不同:《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而编撰的,《史记》没有。
二、文学
1、宋词
由于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称之为长短句。
词在唐代已经出现,到了宋代成为文学主流。
两宋的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①苏轼及苏轼词: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把山川景物、田园风光、
感旧怀古等内容写进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
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
怀古》。
②辛弃疾及其词作: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辛弃疾也是两宋词人中流传下来作品最多的一位。
③李清照及其词作:李清照是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
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
淡雅,明白如话,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2、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①元杂剧是我国历代歌舞艺术、讲唱技艺长期发展形成的产物,是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②散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由诗词演变而来。
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有马致远等,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3、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三、艺术
1、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描述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
2、元朝的赵孟頫是当时的画坛领袖,他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生动传神,意趣盎然。
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