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篇一:2022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某某省(自治区)某某县(自治县、市)某某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某某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教学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的地理环境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掌握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一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二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一一、目标导学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1、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河北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C、长春、沈阳、石家庄3、“冰城”是指()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辽阔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线条与符号的使用
- 第二课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第三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 第四课人口与城市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与发展
- 第二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第三单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 第二课城市与人的居住
- 第三课城市与交通
- 第四课城市与商业
第四单元科技与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科技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三课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五单元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世界地理概述
- 第二课中国地理概述
- 第三课中国的自然风光
- 第四课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第六单元土地资源与风景名胜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土地利用与保护
- 第二课风景名胜与旅游
第七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地球与地球运动
- 第二课地图与地图制作
第八单元综合复与测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综合复
- 第二课综合测试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的课时安排。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相关的主题和课时内容,以便学生全面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地理教案的必要性体现在组织教学过程、指导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支持差异化教学和评价学习成果等方面。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图、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觥⒒哪。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是根据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材编写的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地理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3. 第三单元:人口与城市4. 第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2.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地理知识。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本教学设计建议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周: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的教学2. 第二周: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的教学3. 第三周:第三单元人口与城市的教学4. 第四周:第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5. 第五周:复和总结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设计建议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参与度。

2. 作业与考试:通过布置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
反思)
1. 教案概述教案概述
- 教材版本: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 教案目标:全面讲解和讨论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重点概念、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练题
2. 教案结构教案结构
-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 课时内容: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列出具体的课时计划
- 教学重点:列举该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提供备课参考
- 教学方法:推荐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总结等环节
- 课堂活动:提供一些互动活动和实践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 教学反思:对每个课时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 教案特点教案特点
- 简明扼要:教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呈现,易于教师理解和运用
- 紧密结合教材:教案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确保学生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
- 强调实践与练: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活动和练题提升研究效果
4. 教案使用教案使用
- 教师使用教案时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 学生可以参考教案进行预和复,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的详细内容请阅读附件,希望本教案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八班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人教版八班级地理下册教案1第一节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看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同学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育同学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力气。

2、在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育同学的操作力气,3、使同学能在疆域图上辨别及在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敞的疆域,激发同学的民族傲慢感,并进行宠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唱歌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支配: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的疆域一、宏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宽敞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唱歌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同学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秀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生疏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的疆域一、宏大的祖国〔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美国的工业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 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主要工业区的特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国主要工业区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俄罗斯与东欧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掌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状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南非教学目标:1. 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掌握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南非的地理特点。

2. 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1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说教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2《中国人口》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

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情境荟萃
图释导学
梳理归纳
评价园地
情境荟萃 江南水乡 北方雪景 青藏雪山
图释导学
地理差异显著 四大地理区域
一、地理差异显著









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联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知识分析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原因。
梳理归纳
地理差异显著 中 国 的 地 理 差 异
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 地理差异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秦岭—淮河界线的地理意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与地形区的联系 四大地理区域与气候类型的分布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D C
A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②是
。 秦岭
淮河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C
A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气候
C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
D
评注圈点
总结: 反思:
谢谢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B D
评价园地
A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标签:标题]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C1201班。

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四、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全面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国民经济与区域发展课时一:国民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述-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国民经济的概念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区域差异。

-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理解。

- 教学重点: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概念。

- 教学辅助:教材P1-P5。

课时二:中国的区域发展-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包括东、中、西、南四大区域的特点和发展差异。

- 教学方法:讲解与图表分析相结合,通过地图和数据比较,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区域发展的特点。

- 教学重点:中国的东、中、西、南四大区域的特点。

- 教学辅助:教材P6-P10。

第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时三: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常见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起因和影响。

- 教学方法: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 教学辅助:教材P11-P15。

课时四:地震与火山活动- 教学内容:讲解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特点。

- 教学方法: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图表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实际情况。

- 教学重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特点。

- 教学辅助:教材P16-P20。

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

(填字母代号)
(2)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的趋势。

(3)划分B、D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

(填数字代号)
①气候②地形③行政区域④植被类型
(4)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对比项目B区域D区域
土地利用类
水田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
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
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
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
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
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
农作物。

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
〖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
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____、B____ C_____、D___。

口答。

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____,②是_____。

〖讲解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的概况:①范围,②地形,③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

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

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

〖活动〗 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

思考发言。

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阅读P11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阅读并发言。

完成P12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思考并回答。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导入新课〗
根据北方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耕作类型、农业作物。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那面的环境与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讨论交流,口答。

口答。

讨论交流。

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P16活动题。

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
〖讲解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
怎样的呢?下面我们
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
“北大荒”到“北大
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2.主要农作物:小麦、
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阅读书本P17文
字,归纳东北三
省的环境以及发
展农业的条件。

阅读、讨论并发
表意见。

回答。

阅读书本P18,
并归纳生态问
题。

结合农业的发展
与环境的保护,
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并发表个人
想法。

阅读:图6.20,
分析图中主要城
市的产业结构特
东北
三省
是新
中国
成立
后建
成的
第一
个重
工业
基地。

新中
国工
业摇
篮。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解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阅读书本P23—25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窑洞与黄土,白羊肚头巾、信天游与高原环境。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归纳〗:探究与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书上杠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各抒己见。

阅读P26“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

完成P27活动题第1题。

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

阅读图6.29,
多彩的文化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