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合集下载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

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有一个漂亮的玩具,他非常想玩,但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给他。

他趁那个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玩具拿走了,结果那个小朋友伤心地哭了。

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2. 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图片可以包括一些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物品,如图书馆的书、他人的钱包、家里的玩具等。

实例可以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行为选择,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要拿走、在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想要拿走等。

通过这些讲解,让幼儿理解尊重别人的物品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幼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不对?为什么?”或者“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如一个小朋友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一个小朋友未经允许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零食等。

通过这些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5. 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鼓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学,提高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

2. 讲解示范: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是归别人所有的,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主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拿别人东西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

3. 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和经验。

4. 情景演练: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并解释原因。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任务,让幼儿画出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2. 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认识水平。

3. 检查幼儿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法制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体现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3. 探索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家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画作,主题是“我喜欢的物品”,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自己物品的珍惜。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与反思小班幼儿刚入园,自我意识较强,随意性也很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容易拿别人的东西,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

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想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并且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借东西。

活动目标1、知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2、学习如何向别人借东西。

教学重点: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看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

活动准备1、玩具“机器猫”一个。

2、故事图片《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幼儿自带一件喜欢的玩具。

活动过程一、以玩具“机器猫“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出示玩具“机器猫”)师:“它是谁呀?听!它怎么了?”“呜------,机器猫哭了?为什么会哭呢?谁来猜一猜?”幼儿回答:“生病了,迟到了------”师:“也许小朋友们的猜都有可能,那到底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小朋友们知道吗?”“原来呀,机器猫被丁丁偷偷的带回了他的家,到了晚上,机器猫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要找妈妈了,想回自己的家,所以它就哭了。

唉!有小朋友也许要问老师,机器猫为什么会被丁丁偷偷的带回家了呢?原来呀------”二、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一边出示教学图片,一边和小朋友讲述故事内容)2、提问:(1)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没有,机器猫为什么会哭呢?(2)丁丁把机器猫还给毛毛了吗?丁丁是怎么对毛毛说的?(3)如果你是毛毛,你会对丁丁怎么说?3、讨论:小朋友,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丁丁是因为太喜欢机器猫了,才会把它带回家,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那如果是你的话,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你会怎么办?幼儿回答:“不能抢,要借------”师:“借的时候怎么说?”“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借玩具。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三、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学习向别人借玩具。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加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向幼儿出示一些图画、物品,问幼儿它们属于谁的。

引导幼儿思考,形成对“个人物品”的理解,同时提示幼儿注意自己物品的保护。

第二步:课堂讲解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告诉幼儿“人人有名物,别人的东西不拿”。

引导幼儿认识到,偷窃不仅伤害别人,也会让自己产生内疚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三步:实际操作在教室内放置几个小桌子,每个桌子上放置一些物品。

要求幼儿轮流到每个桌子前,用心观察和思考,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同时,老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尊重自己的物品,不拿别人的东西。

第四步:总结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拿别人的东西”,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价值观,并加深幼儿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问答法、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和自我反思,真正理解、感受和学习道德规范。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幼儿的日常行为,评估幼儿是否养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日常听取、观察孩子的互动情况,询问家长的反馈等来动态评估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的执行效果。

六、教学心得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以集体活动为主,旨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个人物品,养成自觉保护自己物品和尊重别人物品的观念。

此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探索法、情境模拟法、游戏与互动更是贴近幼儿的学习方式。

通过比较直接的操作和互动,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达到了生动感人的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会感受到更多道德引领的价值,对健康的人际关系也会更有帮助。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法制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别人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自制力,不贪图小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实践中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加深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情景道具:模拟商店、玩具等3. 奖励物品:小贴纸、积分卡等教案内容:一、教学导入(5分钟)1. 讲解故事《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遭遇困境,引导幼儿思考拿别人东西的后果。

2. 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应该怎么做?二、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模拟商店,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遇到诱惑时,学会自我控制,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讨论交流(5分钟)1. 提问:在情景模拟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四、总结与奖励(5分钟)1.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给予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小贴纸或积分卡作为奖励,激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法制小游戏”,如“找不同”、“法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班会目的:能够分辨自己和别人的东西。

别人的东西在没经过别人的同意时不能拿走活借用,能够抵得住各种物品的诱惑,正确的看待金钱和物品,懂得信任与尊重比任何财务都重要。

班会形式:为了使学生深刻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借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允许,用完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钱和物,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班会过程:一、导入:最近我们班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情,虽然老师让这三位同学惊醒了反思,做了检讨。

但是从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还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也出现了偷盗的行为。

针对本次事件我们开展一次主题队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二、讲小故事:1)范仲淹“封金不纳”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人陷害数度被贬。

范仲淹历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

他有一个好友临终时托咐给他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了印章的口袋,对他说:“我一生的积蓄都在这里面了,现在,我把它与年幼的儿子一并交付给您了,由您处置一切吧!”好友去世后,范仲淹一面精心养育朋友的儿子,一面珍藏着这个口袋。

曾经有一段时间,范仲淹家里穷得只能靠喝粥度日。

有个巨富听说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袋,想出巨资买下,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说:“这是朋友的钱,我怎能私自动用?”后来,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李太监也想要把这口袋“借去看看”,并以高官、厚利加以诱使,范仲淹依然坚决地说:“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能昧心私用,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我做人的信条。

”过了十多年,朋友的儿子己经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了。

这时,范仲淹就把那宝袋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朋友的儿子。

2)《乐羊子妻》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为了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决定到洛阳城里学点本事多挣点钱。

当乐羊子告别妻子背着行囊往洛阳城去的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心想:我有了金子,就不愁吃喝了,还去城里做什么工呀?还是拿着金子回家和妻子一起享受一下好的生活吧!于是他就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3篇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遵守班级社会规则;2. 能够理解并遵守物品的归属权,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3. 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分享物品的问题;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班级社会规则,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2. 学习与他人分享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班级社会规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理解。

2. 提问引导:你觉得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第二步:学习(15分钟)1. 引入故事:以《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为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一个小孩在学校拿了别人的文具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2. 学生讨论:请学生就这个故事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3. 解释故事中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具袋是他人的,拿着别人的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即使是临时借用也要经过对方同意。

第三步:活动(15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需要分享的人,一个是提供帮助的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分享物品的乐趣。

2.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并由全班进行总结,总结出正确分享和处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巩固(10分钟)1. 提问:通过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如果有人来向你借文具,你该怎么做?你的朋友生日你会送他什么礼物?2.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是教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物品和分享的问题。

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享物品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班级规则和与他人分享的规则有了更好的理解。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取。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本次活动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并学习如何处理别人的东西。

4. 讨论交流: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活动效果。

2. 区域活动:教师可根据本次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并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面对别人的东西时的处理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

七、活动资源:1. 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具。

2. 活动室环境布置所需材料。

3. 家庭作业相关材料。

八、活动步骤:1. 主题引入:教师讲解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正确。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角色,体验并学习处理别人的东西。

6.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完成。

7. 区域活动:教师设计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

九、活动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尊重和爱护他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垃圾不乱扔,不随意拿取他人物品。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地图、玩具、义工卡片、幼儿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利用相关地图教具,引出话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对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样吗?”2.与幼儿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

第二步:呈现情境1.通过玩具和教具,创设一个场景:故事中的小猴子拿走了小兔子的胡萝卜,小兔子感到很生气。

2.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步:讲故事1.讲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相关的故事。

2.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的对错。

第四步:引导讨论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小兔子的胡萝卜被小猴子拿走了,你们觉得小猴子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集体讨论。

第五步:指导活动1.结合幼儿关心的事实和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制作义工卡片并玩偶连环画,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故事中道德行为的理解。

第六步:小结1.教师对幼儿的发言和行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2.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讲故事、讨论、活动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全面接触和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道德意识和合作意识。

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故事的讲述中,可以加入一些细节和情感描写,提高幼儿的听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在小结部分,可以更加明确地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记住重点。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并运用道德行为,但仍需改进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一社会行为规范,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尊重他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玩具、图书等物品若干,小筐若干个。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玩具、图书等物品摆放整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里的物品,引发幼儿对“别人的东西”的兴趣。

2. 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因,让幼儿理解这一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模拟中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并在家庭中予以配合。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摆放物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相关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遵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物品。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规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小班社会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物,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愿。

2. 技能点: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教师准备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名幼儿正在拿取另一名幼儿的玩具。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王是在做什么?他拿取了谁的东西?”(3)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拿取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吗?”2. 课堂讨论:(1)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类似情况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3. 游戏活动:(1)游戏一:“找东西”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物品,并放在教室各处。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幼儿们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指定物品,但不能拿取别人组的物品。

(2)游戏二:“猜物品”教师将一些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每次从袋子中取出一件物品,展示给幼儿们看,并让幼儿们猜这个物品是谁的。

鼓励幼儿们通过观察推测,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教学小结: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出几点行动准则,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与财物,学会拒绝拿取他人的物品等。

五、拓展延伸: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道德守则,写明不拿取别人东西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不拿取的方法。

并让孩子将守则贴在自己的床头柜上,每天读一遍,提醒自己要遵守守则。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游戏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和表达不拿取别人东西的道德观念。

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2. 培养幼儿物权意识,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4.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玩具、图片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经验,明确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

2. 区域活动:设置“分享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践分享、助人等品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家园共育效果。

六、活动内容1.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尾巴》通过讲述小兔子丢失尾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2. 讨论话题: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理解物权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3.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4. 分享与助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3.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互动体验。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主题的认识。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放松参与活动。

2. 教师应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1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机敏性。

5.喜爱援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预备◎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倾听1.讲解并描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老师:老师给小伙伴讲一个故事,小伙伴仔细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2.通过提问,援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老实,是个好孩子。

☆争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争论沟通:家里的东西可以随意拿吗?老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小结:假如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能拿。

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争论什么状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老师:假如你喜爱小伙伴的玩具,怎么办?假如你想把小伙伴的玩具带回家,应当怎么办?小结:假如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争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老师:假如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怎么办?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实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老师:小伙伴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本活动是有关性格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开展一系列的争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老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争论时,也应鼓舞、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肯定要实时援助其转变观念。

在操作的环节,老师要带领幼儿认真的观测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解并描述,幼儿在讲解并描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援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觉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实时予以订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援助幼儿养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目的:1.2 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幼儿1.3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第二章:活动目标2.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导入部分:讲述一个关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4.2 主体部分:1) 讨论故事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3) 引导幼儿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4.3 巩固部分:1) 开展“我来表演,你来猜”的游戏,巩固幼儿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延伸: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5.2 环境延伸: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相关的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识。

5.3 教学延伸:开展“道德小故事”系列活动,让幼儿在聆听、讲述、讨论中,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2 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6.4 针对不同性格和需求的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第七章:活动评估7.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7.2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实践情况。

7.3 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7.4 针对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活动提供依据。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别人的东西不可随意拿取,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1.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3 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学会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1.4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卡片、道具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活动场景。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5分钟)a. 教师以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主体部分(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卡片和道具,展示不同的社交场景,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行为方式。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参与,体验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c. 教师总结正确的行为准则,强调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3 实践部分(5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如互相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别人的东西。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复述所学知识。

4.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

4.3 教师总结活动重点,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监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如借还物品、分享玩具等。

5.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布置相关主题展板或海报,时刻提醒幼儿关注并实践正确行为。

5.3 后续活动:开展类似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6.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知识的情况。

6.3 评价幼儿在后续活动中的表现,检验活动效果的持续性。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环境布置:模拟情景、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玩具是谁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玩这个玩具?”(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明为什么不能拿小华的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及解决办法。

(四)实践活动1.教师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提出希望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讨论,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所有权,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3.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自律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原则。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深刻理解并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主动遵守规则,友好解决冲突。

教学过程补充:(二)故事讲解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适时插入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理,自觉抵制诱惑。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问题,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主体部分:a) 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主人公不拿别人东西的良好品质。

b)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c) 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情境,讨论如何应对。

3. 巩固环节:a)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判断对错,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道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观念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能否自觉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该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小猴子的教训》,让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 教学步骤:a. 讲述故事《小猴子的教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猴子因为拿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惩罚。

b. 讨论: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我们应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c. 联系实际: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以及今后应该如何做。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心。

3.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玩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谁的。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3.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4.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一下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区角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操作,巩固活动内容。

3. 日常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环节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暖身活动(5分钟):通过唱儿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场景,一个小动物离开了它的玩具,幼儿们需要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3.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场景,并讨论在这个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情景扮演(10分钟):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幼儿园或家里遇到想要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并讨论正确的做法。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尊重他人的财产的重要性。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绘本故事读后感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绘本故事读后感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绘本故事读后感English VersionIn the storybook "I Don't 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a little girl named Lily learns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respecting other people's belongings. One day, Lily sees a beautiful pencil case that belongs to her friend Sarah. Tempted by its shiny exterior, Lily considers taking it without asking Sarah first. However, Lily's conscience reminds her that taking something that doesn't belong to her is wrong.As Lily struggles with her desire to have the pencil case, she remembers a time when she lost her favorite toy and how upset she was. She realizes that taking something from someone else would make them feel the same way she did when she lost her toy. With this newfound understanding, Lily decides to ask Sarah if she can borrow the pencil case instead.Sarah is happy to lend Lily the pencil case, and Lily feels grateful for her friend's generosity. As Lily uses the pencil case, she takes extra care of it, making sure to return it to Sarah in the same condition she received it.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Lily learns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other people's belongings and the value of honesty and integrity.After reading this story, I was reminded of the importance of treating others with respect and kindness. It's easy to be tempted by something that doesn't belong to us, but true character is shown when we choose to do the right thing, even when it's difficult. I hope to always remember the lesson of this story and strive to be a person of integrity and honesty in all aspects of my life.中文版在绘本《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中,一个名叫莉莉的小女孩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尊重他人的财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一、想一想: 美术课上你正要给树叶图上颜色, 发现绿色的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 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 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 会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 麻烦。
二、听故事,谈 感受
1、松鼠欢欢在猜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 了,他看见熊大哥门口有个水桶பைடு நூலகம்就拿 走用了。
小结: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 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 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 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 貌行为,是不应该的。
3、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哥的喊声 后,赶紧告诉熊大哥,水桶是他 拿的,并向熊大哥道了歉。
3、欢欢应不应该跟熊大哥道歉?为 什么? 小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 的,知道错后,应该自己道歉, 求得别人的原谅。
三、小组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 该怎么做?
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 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 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大家来帮忙:
1、小亮的妈妈给他新买了一个篮球,小江看见很 是喜欢,就想拿回家玩,他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喜欢, 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 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 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我来谈一谈:
1、松鼠欢欢没有告诉熊大哥就拿走 了她家的水桶,这样做对吗? 小结:不对,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 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 不礼貌的表现。
2、欢欢拿走了熊 大哥家的水桶以后, 熊大婶要用水桶挑 水,发现水桶不见 了,心里很着急, 就四处寻找。
2、不见了水桶,熊大哥非常着急,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呢?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