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材,主要介绍了1945年至1949年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本课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自由、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自由、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战术特点及战略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战争年代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涵盖历史事件、战役示意图等。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引出本课主题。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的时间线和重要战役。

3.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理解。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询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具体起止时间和重要战役。

3.活动讨论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

4.知识拓展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5.问题回答对学生在讨论和拓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澄清相关疑惑。

6.小结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小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短文,总结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并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和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可以将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理解。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教学要点】要点: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入新课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新课探究一、战略决战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

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P112),注意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参战部队、战果及形势,填写下表。

野战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

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②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千里战线上,百万雄狮横渡长江。

③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1927.4.21——1949.4.23)3、渡江后胜利进军5.15解放武汉,5.27解放上海,接着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台湾。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程标准】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和平曙光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____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____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3.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 ”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____(省、市、区、县)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5.转战陕北:____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____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____(省、市、区、县)的沂蒙山区,等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八年级历史教案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____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 ”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得优势。

10. ____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 ”,中间指的是北平。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2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情况,知道三大战役是敌我双方大决战,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并能列举。

(2)知道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并能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动手制作“三大战役情况简表”。

(2)结合课文,简要分析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3)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支持是大决战以及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代表人民的正义要求,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3)通过学习。

使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经过。

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是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1948年9月初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学生回答: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温故而知新2、出示问题引导自学教师出示问题:(1)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2)简述三大战役的战果及意义。

(3)简述渡江战役的经过及意义。

(4)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4、师生交流请3-5名学生回答三大战役的内容及其战果、意义。

板书相关内容。

学生听取同学回答。

优化组合,组成最佳答案师生讨论(1)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在东北进行?A、(看图)东北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敌人力量相对薄弱。

B、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C、抗日战争后期苏联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持。

等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辽沈战役的关键是什么?(看图)锦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国共两党的矛盾冲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战役和胜利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2.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包括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通过课件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战役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发展态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的发展。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教学难点:1、辽沈战役: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分析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

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

3、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提问复习:(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是以什么为标志的?(2)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4)解放军通过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5)总体说来,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略上,敌人进攻,我军防守。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2、出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1947年8月后全国的战略形势。

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放战争的胜利》。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从转战到反攻(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三大战役的胜利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2)发展过程: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产生的结果: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生: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师: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一年以后,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战略大决战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讲授新课:师: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翻身解放给与支持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依据教材P114-115自主学习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措施(1)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土地,废除()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2)制定了()总路线。

其内容是:依靠(),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

4、实行地区:所有解放区5、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6、意义(1)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个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全国的解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对国共两党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重大战役和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掌握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史料教学:运用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解放战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4.史料:与解放战争相关的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解放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过程,包括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和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解放战争的细节内容,如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战术策略等,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结果及意义,掌握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结果及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解放战争胜利》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分析解放战争的爆发原因。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 题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点评,强调上节课的知识重点 强调让学生记忆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 参 战教 学 目 标1.知识识记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1)分析比较: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 胜利的原因。

(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 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 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

(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推翻了国民党政 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 胜利的保证。

教 学 重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

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 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 学 方 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过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 学 手 段 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 定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课 时 安 排 1课时教 学【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过程(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是何时发动全面内战的?其标志事件是什么?(2)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4)解放军通进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2.1948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解放战争的胜利初中历史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初中历史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初中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和胜利原因;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2. 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2.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解放战争胜利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与思考。

(二)学习与讨论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解放战争的章节,并在小组中讨论所得到的信息和团队合作的经验;3. 分组进行信息分享,各小组代表进行介绍。

(三)概念解析4. 教师对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战争中各个重要节点与事件的意义;5. 教师讲解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包括人民军队的英勇抗击、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四)案例分析6. 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解放战争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如渡江战役、平津战役等;7.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思考,组织小组内部讨论,并形成报告。

(五)思考与总结8.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的小结,包括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和胜利原因;9. 学生交流小结,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小组分享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2.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等;3. 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包括对解放战争的整体把握和逻辑性的表达能力。

六、课后拓展1. 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查阅更多与解放战争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的发展与影响;2. 学生可组织参观纪念解放战争的相关场所,增强对历史的实地感受。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达到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碎国民党全面——→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进攻和重点进攻
平津战役
训练设计:
以下是陈毅同志于 1947 年 12 月写的一首诗: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彭贺长攻略,东北林罗巧安排。
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了解三大战 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总决战;掌握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 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2.知道历史地图是历史信息的一种载体,能运用教科书的相关文字对地图做出简单的历 史解释;能对地图进行分析处理,并能揭示相关的历史信息。
谭许胶河收一战,苏鲁前线逼两淮。
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问题:
4/5
1.这里的“江汉飞传刘邓捷”中的刘邓指的是

,“刘邓捷”是
指哪件事?
2.从上述诗句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战争发生了怎样的转折?
答案:1.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2.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5/5
3.通过学习,懂得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 独立。
【教学重难点】
辽沈战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947 年夏,人民解
导 入
放军开始进行战略进攻。
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
了著名的三大战役。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又发
动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
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
的统治。那么,这些战役
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在本课的学习
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5



土 地 法 大
《中国土地法大纲》 学生自读课
是在什么背景下颁布的? 本。
纲 有什么意义?




评价、总结。
材料:


1.解放战争一年后

役 敌我力量对比发生的变
导:
战线上;
势,而南京
1.渡江方式;
《攻克总统府》。
3.南京、上
的解放宣告
2.渡江范围;
海的解放及其重
了国民党政
3.渡江战役解
要意义;
权在大陆统
放的重要城市及意
4.向三个方
治的垮台。
义;
向乘胜追击,取
4.渡江战役后
得全国胜利。
如何夺取全国胜利。
【板书设计】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
熟,中共中央抓住时 首先在东北
机,发动了三大战 发动的原
役。
因,锻炼学
提出问题:三大 生的观察地
战役为什么首先在东 图读取信息
北发动?引导学生观 和口头表达
察地图并阅读教材, 能力;通过
对辽沈战役的作战方 观看电影剪
针进行归纳。
辑,使学生
播放《辽沈战 加深对三大
役》攻打锦州片段。 战役战略部
提出问题:辽沈 署的正确认
战役的胜利有何重要 识。
意义?
2/5
1.《三大战役示意
淮 海
图》。


观察地图, 指出徐州的地理 位置。
回答问题。
材料:
2.淮海战役的经过
和战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三大战役示意
平 津
图》。


了解平津战 役的战略战术。
观察地图和 对照教科书得出 2.平津战役的经过 结论。 和北平和平解放的经过。
通过观
从以下几方面指 导:
如何解放?其意义如 己见解的能
何?三大战役的意义 力。
如何?
3/5
——
指出三大战役

观察地图,
京 解
提取历史信息: 展示图片:《渡江战
放 役》。
1.兵分三
后,人民解放军乘胜 追击,发动了渡江战 役。
通过观
路;
察地图,了

引导学生观察地

2.东起江阴
解渡江战役

图,从以下几方面指

西部至湖口千里
的前后形
之 辽 化。
沈 战
2.《三大战役示意
役 图》。
对照教科 书,了解敌我力 量对比发生的变 化。
观察地图, 从战略上分析原 因。
观看电影剪
辑,体会锦州战
3.辽沈战役的经过 和战果。
4.《辽沈战役》攻打 锦州片段。
役的重要性、艰 苦性。
归纳辽沈战 役的意义。
指出敌我双方的
基本态势,说明战略
通过分
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析三大战役
1.淮海战役的 战略战术;
2.淮海战役的 特点。
察地图,了 解淮海战役 是在以徐州 为中心的战 线展开的, 其战术是 “中间突
破”。
扼要讲清平津战
役的态势和中共中央
通过问
围而不打、隔而不 题,培养学
围、先打两头、再取 生根据所学
中间的“翁中捉鳖” 知识史论结
的作战方针。
合地对历史
提出问题:北平 事件发表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