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日本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日本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田晓林等1一、行业背景明治维新后,在政府扶植下日本形成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大企业联合体——“财阀”。

当时出现了十几家财阀,其中最有实力的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家,通称日本的“四大财阀”。

财阀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把持了国家经济命脉。

二战后,日本颁布了《禁止垄断法》,“财阀经济”逐渐转变成“财团经济”。

主要有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劝银六大财团,它们以资本为纽带,各成员企业之间成为松散的横向联合体,银行与企业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主要目的是相互提携业务。

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是集团的核心,集团最高权力机构是“社长会”,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企业之间属于松散状态,集团本身也不是独立的法人。

“财团”打破了原来“财阀”的绝对垄断,成员企业间就重大问题通过社长会协商解决,民主性、开放性、竞争性都有所增强。

随着日本金融管制放松,2000年后财团进行了重新的组合,逐渐发展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

2000年9月,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组建成瑞穗银行,成为当年世界第一大银行集团。

2001年4月,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京信托银行合并,组成日本联合银行。

1本文作者:李颖,天津商业大学;常凯文,英国雷丁大学;田晓林,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

作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关权教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2001年4月,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组建成三井住友银行。

2005年10月,三菱东京金融控股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合并,组建三菱东京UFJ金融集团,成为日本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

至此,六大财团的核心银行,通过合并和混业经营重组为三大金融控股集团,即三菱东京UFJ金融集团、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有着很强的“财阀”、“财团”的影子,其行业环境、战略特点和经营特征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研究日本的金融控股集团行业发展状况,有利于掌握全球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吸收、借鉴和完善我国相关金融监管政策,促进我国金融集团行业和企业不断规范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规模较小 , 中小企业 际市场萎缩 影响比较大 。 加之行业 内竞争加剧 , 石油和天然气 开 方面存在 固有 的缺 陷。由于 自身实力不足 、 采业 、 金属 、 非金属等行业 工业 品的出厂价大 幅下 跌 , 有 1 0 %以 上的企业 产品出厂价 降幅在 3 0 %~ 5 0 %之间。 度很强 , 而金融危 机之后 , 发达 国家认识到 了T业化 的重要性 ,
危机席卷 了整个金融市场 ,对实体经济来说这也 是一场突如其 的偏低转 变为偏高 ,近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 向周边 国家
来 的灾难 。在各 国的共 同努力下 , 金融危机 日渐缓 和, 世界经济 转移势头加大 。原材料 和人力成本 同时上升 , 使得企业毛利率下 逐渐复苏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
薪、 减少企业福利等措施 。这些措施虽然在 短期 内能收到一些成
效, 但是其消极影响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这些
1 . 国外需求 萎缩与市场竞争加 剧 , 企业 总体订 单量 、 出厂价 措施对员工造成 了一定程度上 的恐慌 , 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 造 格 双下滑 。金融危机 引发 的全球性经济效应导致出口订单锐减 。 成 了人才的流失 。由于员丁的培训也需要时间 , 因而人员频繁流 金融危机前后 , 超过 1 / 3的公 司订单 出现 明显下 降 , 其中 1 0 . 8 5 % 动给企业的运营效 率带来 了严重的影响。 公司降幅超过 3 0 %,同外订单下 降幅度略大于国内订单 下降幅 中小企业本身 的实力就决定 了中小企业 比大企业更 难吸引 度。机电商品 、 轻1 二 产品、 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 品受 国 到优秀 的人才 , 因此在技术创新 、 财务管理 、 公司治理 、 内部控 制
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的界定 学 术界并没有给 出统一 、 准确 的概念 , 但是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 后 金融 危机时代 是一个危机得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日本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日本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日本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日本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领导者。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环境的变化,日本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日本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

一、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日本的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首先,电子商务是日本数字经济的核心。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日本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购物和在线支付,电子商务市场得以快速增长。

同时,日本的一些传统行业也开始转型,将线下销售模式与线上业务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其次,数字金融是日本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比如,移动支付、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等新兴金融技术正在改变传统金融模式,推动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再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是日本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

日本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商机和市场需求。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日本一直以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有许多发展空间。

首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

日本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机器学习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算法的创新和数据的应用方面还有待提升。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之一。

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正在积极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希望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和物流领域,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人工智能也在改变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日本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三、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解析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解析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一)中小企业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很多国家都会从质和量两个层面界定中小企业。

从质的层面上界定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性质、地位以及作用进行说明,一般衡量的标准就是企业所有权结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例如,美国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规定,只要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且在某一行业领域不占有支配地位的企业都可以视作为中小企业。

1971年,英国公布的波尔顿委员会报告也有所指出:只要是所有者通过个人的判断开展独立经营,并且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企业都可以视作为中小企业。

从量的层面上界定就是在就业人数和企业规模基础上进行确定。

企业的规模可以在企业的一些客观指标基础上进行反映的,例如,生产要素和经营成果。

二、政策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一)市场准入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准入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站在产业进入角度上分析,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中小企业进入的深度也显得十分不足。

在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竞争中,政府部门或者行业监管机构通常都是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上进行的,这样的话,在中小企业的多个产业领域中也就呈现出一系列“限进”的状况,其中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行业、新兴服务业以及大型制造业。

针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从理论上讲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在国家政策上也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相关部门在对具体政策的制定以及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一切都趋于表面形式,很难将具体的政策落到实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这种歧视性的安排下,中小企业资本的投资机会实际也是很少的,这也就是说明当前政策环境在产业进入上体现出来的不宽松。

(二)融资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针对一些成立不长时间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经营时间较短,参与的交易活动也较少,这样的话,财务历史也就必定不会很长,并且在刚刚成立的时候,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能够作为信用记录的资料也显得十分有限,这些资料得不到投资方的过多信任,外部融资也就难以获得,通常情况下,筹措资金就是内部融资的方式之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分析
刘瑞
2008年 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全 球性的全面金融危机。全球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急速收缩,资本市场功能弱化, 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局面,实体经济急速下滑。受此影响,日本金融市场波动剧烈, 短期市场利率上行压力增大,长期债券市场震荡,股票市场暴跌,日元汇率攀升。 与欧美各国相比,虽然日本金融机构因证券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日本金融 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金融机构收益恶化,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倾斜,企业融资 环境严重受损。在世界经济减速背景下,日本出口及内需均受到重大打击,经济 陷入衰退困境。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银行与政府携力应对,实施了多种金融举 措,主要包括形成超低利率环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融资和确保金融 体系稳健等内容。在继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日本银行还应解决金融中介功能受 阻、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等问题。
济陷入衰退。伴随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日本第四季度 GDP比前期增长-3.2%,换
算成年率为-12.1%,降幅仅次于 35年前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的-13.1%(1974年第
一季度)。
从外需来看,在世界经济急速恶化的背景下,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主
干产业出口急剧下滑,第四季度比前期减少 13.8%,创历史最大降幅。外需对实际
2008年末,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股票时价总额为282.93万亿日元,比 2007年末的483.12减少了41.4%(参见图5),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TOPIX) 下跌41.8%,其中10月27日为746.46点,创泡沫经济崩溃后最低值。根据日本银行 公布的资金循环统计数据,受股票价格暴跌影响,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余额 为1433.52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5.7%,为1998年末以来最大降幅,其中第四季度

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示

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示

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示历史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二战后的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为切入点,发现历次经济危机并没有影响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整体收益的增长趋势,经济危机更像是借以调整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契机。

在分析其应对历次经济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中小企业“渐进而成熟的企业模式”、“制造、改造、创造”的发展路线、“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优势”等应对经济危机的规律,从而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标签:经济危机;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1 引言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府重视能增加社会财富的制造业。

而日本制造业的基础,就是占据企业总数的99%的中小企业。

历经日元升值、石油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等冲击,日本经济稳定发展得益于制造业中小企业。

二战后制造业中小企业展现出顽强生命力(见表1)。

在日本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时期,其总数目、从业人员数、生产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8%、8.9%、118.9%。

在两次石油危机时期、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时期,虽然中小企业数目和从业人员均呈现急剧的负增长,但整体产值始终稳步上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6.2%和0.8%。

自1960年起,在日本中小企业对该国经济附加值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五成以上。

可见,对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经济危机更像是借以调整发展方向的契机。

这就不禁令人产生疑问,经济危机一般被认为是对企业发展的重创,为什么日本中小企业整体却能够呈现繁荣的态势?国内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日本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但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

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如夏大慰(1985)探讨了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的分布特点,锁箭,毛剑梅(2003)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聚集性特征,苏杭(2006)从时间角度分析了国际化历程。

孙世春(2007)归纳出日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但界限并不明显。

张捷(2007)发现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有了新动向。

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发展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作者:杨爽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4期摘要:日本政策性金融曾在支持日本经济战后重建,推动日本经济实现赶超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日本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等均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日本政府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改革。

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措施,对深化我国正在进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改革启示日本政策性金融曾在支持战后重建、实施“赶超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型以及国内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体系已显不适,弊病逐步暴露。

为此,日本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启动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改革,总体思路是回归政策性定位、坚持“官退民进”。

但是,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导致后续改革成本很高,本轮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延缓了改革进程。

本文对日本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日本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特点(一)种类繁多“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促进经济崛起而实施“赶超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

为配合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几乎在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设立了对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进出口、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及住宅、医疗、环境卫生、农林渔业、区域振兴开发,等等。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了覆盖全面的“三行十库”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规模较大政策性金融在日本金融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

20世纪90年代初,政策性金融体系发放的信贷量约占日本国内信贷总量的1/3,仅次于城市银行。

1964年,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足10%,2004年上升到18%,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5.4%,德国6.8%,法国8.7%)。

二、日本政策性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不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日本几乎每一个需要扶持的领域都对应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最终导致机构庞杂。

日本经济转型期财政政策经验教训及启示

日本经济转型期财政政策经验教训及启示

日本经济转型期财政政策经验教训及启示陈俊【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9(000)024【总页数】5页(P74-77,105)【关键词】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支出结构【作者】陈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1.2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泡沫破灭对经济带来的冲击。

这一时期,虽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有些年度处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状态,但是日本财政支出总规模持续增长。

1990年的日本财政总支出为69.27万亿日元,2018年增长到了97.71万亿日元,财政支出占GDP的规模也从15.64%上升到17.65%。

日本政府内阁经历了从海部俊树到安倍晋三的22任首相,财政政策也经历了几番调整,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下图)。

1990年以来日本财政支出及占GDP比重情况资料来源:Wind。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经济泡沫破灭,日本基本上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破解经济下行的难题。

这一时期,日本财政支出规模保持着较高水平增长,财政总支出规模从69万亿日元增长到了89万亿日元。

在这一阶段,日本政府推出了5次的紧急经济对策,4次综合经济对策等,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20万亿日元;以扭转经济快速下滑的局面。

日本政府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有增加公共工程投资,促进电力、通讯、交通等民间设备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住房投资等。

其间,由于政府债务增长过快,1996—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短暂实施紧缩政策,把消费税的税率从3%提高到5%;但是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日本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20世纪90年代最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高达18万亿日元。

第二阶段,2001—2006年,紧缩性财政政策。

随着日本财政赤字问题日渐突出,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大幅增加;如果政府发债额度持续增加,日本财政将走向崩溃;而且财政赤字问题逐渐被公众所关注。

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

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

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吕铁产能过剩是世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之一,在当前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工业部门的实际产出较大幅度地小于生产能力,并且通常伴随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以至持续亏损等现象。

从国际上看,一些处于赶超阶段的后起工业化国家,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高速增长之后,都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日本在产能过剩治理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民间消费,化解产能过剩危机1946-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时期,通过战后恢复需求的拉动和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日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对国际贸易的依存程度也迅速提高,顺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调整和振兴起步。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起飞时期,此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战后恢复需求的逐渐消失致使内需不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需求;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日本经济于1957年下半年发生了经济危机,主要行业产能过剩明显;社会各界对于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普遍缺乏信心。

在这种背景下,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出和实施为标志,日本经济开始了向内需主导特别是民间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历程。

此前各国出台的国民经济增长计划,均将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相对单一的政策目标。

而1960年池田内阁推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却同时追求极大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充分就业三个目标。

计划规定,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番,国民收入接近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法国,同时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充分就业;在上述三个目标中,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最终目标,其实施过程中的政策着力点又在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具体措施包括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扩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经济增长方面,1961-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大大超过7.8%的计划目标。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近年来,日本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以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的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增加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企业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 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追求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

开放的商业环境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技术的共享和创新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支持1. 创新券计划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创新券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其进行创新研发。

这个计划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和资源,帮助它们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创投基金支持政府设立创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帮助它们在初创阶段获得资金支持。

这促进了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商业孵化器政府积极扶持和支持商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场地、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支持。

商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源和培训,帮助他们加速发展并降低了创业风险。

4. 减税政策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日本政府通过减税政策来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为企业提供财务上的支持。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人才短缺高科技领域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目前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日本城市中小企业东京

日本城市中小企业东京

日本城市中小企业东京日本城市中小企业——东京日本作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以其发达的城市经济而闻名世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便是东京,这座城市汇聚了许多中小型企业,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许多机会。

本文将重点介绍东京的中小企业,探讨其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贡献。

一、东京中小企业的概述中小企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东京,中小企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企业通常由较少的员工和资金组成,但其创新性和专长使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根据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数据,目前东京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100万家,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二、中小企业对东京经济的贡献1. 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兴起为东京的就业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传统上,大公司被认为是就业的主要来源,但是中小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这种情况。

这些企业雇佣了大量的本地员工,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和生计。

此外,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投身创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市场。

2. 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往往具有灵活的管理和决策机制。

由于规模较小,决策过程相对迅速,这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及时地调整业务战略和市场定位。

这种灵活性使得中小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上具有优势。

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创新。

3. 地方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在东京的发展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他们往往是本地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其他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关系不仅对中小企业自身有益,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

另外,中小企业也经常参与到当地的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中,为社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 维持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存在能够有效维持市场竞争的活力。

作为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使市场更加多元化。

他们带来的新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选择,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中小企业也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对大型企业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在人才、融资和营销三个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对策研究一、金融危机与后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又引发流动性危机,次级债引发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随之银行连锁反应产生烂账,即使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最终形成一场无法阻止的金融危机。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积极复苏政策,刺激经济发展,部分行业开展复苏,全球经济有所好转,2009 年下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逐渐缓和,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金融危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

当前,世界经济虽处于恢复时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固有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再次经济衰退。

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分别达60%和40%。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改善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提升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必须根据后金融危机所固有的特点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突破经济危机困境,以免在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与思考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与思考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与思考摘要: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世界各地以来,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了相对平稳期。

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但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有可能再次出现经济衰退。

这对于资金本来就不十分充裕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困难仍然存在,因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体系,处理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内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现状问题发展机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风险控制力度加大,目前虽然国家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好转,中小企业贷款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需求愈趋紧张。

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应有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的问题,建立“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力为支撑,以专业担保机构”为运作主体,能够有效地控制、分散和分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1992年起开始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缓解其融资困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1 完善法规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形成随着担保法的出台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意见的颁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逐步得到规范,中小企业促进法又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今年国家又明确各镇级以上都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应该说从政策层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

1.2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模逐渐扩大、能力得到提升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断优化、整合,担保企业的资本金总额、平均每户资本额及担保贷款数量明显增大。

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已达4591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为2196家,已达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总量的50%,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担保、再担保机构达34家,一批服务水平高、信用记录好、抗风险能力强、资本规模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在形成,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功能创新、银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担保行业整体结构得到了优化。

日本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及启示

日本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简介:李思多,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

兰天媛,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

李万超,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日本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及启示李思多1 兰天媛2 李万超3(1.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辽宁阜新 123000; 2.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辽宁抚顺 113000;3.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辽宁丹东 118000)摘 要:20世纪70年代,在内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出现境外投资热潮,此后,为了保持日本企业海外竞争力,日本政府实施海外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对外经济援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以公私合营、多边双边投资基金、政策性金融解决资金难题,以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缓释境外投资风险,以海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与人才培训提供智力保障,为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完善全面的政策支持。

日本的相关经验对当前我国支持企业“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境外投资;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9)02-0027-04一、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走出去”热潮出现的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企业“走出去”规模较小,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于支持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海外投资商。

20世纪60年代,日本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提升趋势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日本钢铁和石油加工产业迅速失去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欧等国对自日本进口制造业产品施加限制,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伴随着日元步入升值轨道,日本企业出口受挫。

在国内市场逐渐萎缩、本国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大幅受挫的不利背景下,大量日本企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启了“走出去”步伐。

为了优化国内产业布局,保持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了海外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日本企业“走出去”,由此前单纯支持资源获取为目的转变为促进国内产业调整、保持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资源的多重战略目标。

日本中小企业“组合”制度的现状与作用

日本中小企业“组合”制度的现状与作用

日本中小企业“组合”制度的现状与作用2001-09-20日本“组合”制度现状“组合”是指各当事人通过出资并以契约的形式,成立的以经营为目的各种团体组织。

我国往往翻译成“公会、行会、工会、合作社”等。

“组合”主要有六大类型:第一,事业协同组合。

是为了实现组合成员经营的合理化和改善组合成员之间的交易条件。

是针对地区内的小规模经营者而设立的。

其内容包括共同生产、共同加工、共同参与购销活动、共同运输。

共同保管等。

此外,对于成员之间所需要的资本金共同想办法来解决,约束每个成员的经营行为以及改善成员的经济地位。

第二,企业组合。

是针对个人而设立的,与合伙制度企业比较类似。

所不同的是,成员即是企业组合的股东,也是企业的员工。

他们的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按照组合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工与协作。

第三,火灾共济协同组合。

是针对小规模企业而设立的,主要是解决小规模企业发生火灾后的补偿问题。

第四,信用协同组合。

是为了使小企业能够顺利地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而成立而的。

组合内成员即是出资者,又是借贷者。

第五,协业组合。

其目的是使组合成员之间在生产、销售和其它方面相互合作,在适当的企业规模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寻求共同利益。

与前四种组合成员不同的是,成员不受地区限制,可以跨地区。

跨行业根据共同的目标进行分工与合作。

第六,商工组合。

在所有组合中,商工组合的组织机能最为完善。

除了具有协业组合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指导与培训功能。

即对组合成员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对成员企业的员工开展培训等业务。

日本“组合”制度的运行机制“组合”是一种竞争对手并从事同一行业工作的集合体。

它的成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同业之间团结;二是政府政策实施的媒体。

第一,无论何种“组合”,都要依据相关法律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设立。

第二,对于不同组合,具有最低成员数量的限制。

事业协同组合、企业组合和协业组合的最低成员要求在4家企业以上;火灾共济协同组合的成员数量要求在1000家企业以上;信用协同组合成员人数要求在300家企业以上;对商工组合成员的要求是,本地区内事业单位在50%以上。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读后感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读后感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读后感《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是一本由日本经济学家、哲学家中曾根康弘著的专著。

这本书通过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史的回顾和分析,揭示了日本经济在繁荣与停滞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繁荣之谜”、“日本的问题与优势”、“高速增长时期”、“增长停滞之谜”以及“从技术革新到社会革新”。

在这五个部分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地调查,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了日本经济的起伏与变化。

在“繁荣之谜”这一部分中,作者首先回顾了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快速崛起,并解释了日本经济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原因。

作者认为,日本国家政治的稳定以及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日本企业家的勤奋努力和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正是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停滞。

在“日本的问题与优势”这一部分中,作者探讨了日本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失业率上升、少子化、高龄化等等。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日本经济的优势,如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世界知名的企业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优势,作者认为要解决日本经济停滞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接下来的两个部分中,作者详细探讨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增长停滞时期的各种因素。

作者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府在工业和科技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长模式逐渐失去了动能,日本经济也进入了停滞期。

最后一部分“从技术革新到社会革新”则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来实现日本经济的复苏。

作者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革新的背景下,日本经济需要转型升级,采用更加灵活的创新、实践和管理方式。

同时,也需要从社会结构、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资料的整理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总述:日本经济正处于二战后最严峻时期:体现在经济下滑方面:日本内阁府于2009年2月16日发表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速报,数据显示,该季度GDP比上季度实际下降3.3%,按年率折算下降12.7%。

(1)首先,作为日本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日本国内销售新车(不含微型车、卡车等)289万辆,同比减少15.6%,连续6年出现下滑。

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预计2008财政年度将出现195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不得不为此调低2009年度的生产计划。

(2)其次,金融危机还使得地价大幅缩水:截至2009年1月1日,日本全国150处主要商业和住宅用地有148处的地价较3个月前出现下跌,仅有两处持平。

不仅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主要经济圈的地价下跌,其势头已经蔓延到地方城市。

(3)严重影响了日本的进出口:2008年11月日本的出口额降至5.3万亿日元,同比降幅达到创纪录的26.7%。

12月份同比下降35%,仅为4.8万亿日元。

2008年11月,日本进口额降至5.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3.7%。

预计2008全年进出口总额将会出现大幅减少。

(4)此外,企业家信心普遍不足:“地方企业500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二)详述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需求减弱,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困境。

这必然会导致国民内心恐慌。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

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

仅为48.8万辆。

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新发展及启示苏 杭 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帮助陷入严重经营危机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日本政府以确保资金供给、消除雇佣不稳定为出发点推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扩大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扭转了中小企业持续破产的局面;从长期看,这些政策为日本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由于我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 中小企业政策 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日本中小企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

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避免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施行,阻止了中小企业破产局面的持续恶化,并为危机后中小企业的经营革新指明了方向。

由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与日本存在某些相似性并且危机同样给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分析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新发展及走向对推行适应我国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一、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经营环境趋于恶化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经济经历了严重衰退,形势十分严峻。

总体说来,出口受阻,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国民生活不断受到“压迫”,股票跌至19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低点,日元快速升值,等等,这些都导致日本国内对于经济前景感到悲哀。

(二)融资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日本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恶化的局面也已经超过以往的最低水平。

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工中金于2009年3月公布的中小企业景气状况调查报告说,显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融资指数”2月份又下滑了216,降至负2010,连续7个月下滑,并创下自1985年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叶佳,2009)。

在另一项由日本政策金融公库进行的调查中,有2617%的企业认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正变得“严格”,该比例已连续3个月超过20%,说明中小企业对融资环境恶化的不安感正趋作者简介:苏杭,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08JD16)“中日中小企业合作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于加深(日本中小企业厅,2009)。

大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缩小生产规模,消费持续低迷导致下游的中小企业的销售额锐减是金融机构加速收缩信贷的主要原因。

此外,受国际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动荡的影响,日本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企业股票的股价大幅下跌,坏账增加,资本充足率降低,都导致金融机构贷款能力的降低,这是导致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的又一大原因。

(三)破产数量持续上升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大企业经营恶化的波及,日本中小企业的破产数量持续增加。

日本银行2008年12月15日公布的企业经济形势判断指数显示,占日本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中小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的经济形势判断指数均降至了-29,分别比9月调查时下降了12和5。

实际上,2008年1月至11月,日本破产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2007年全年水平,创下2003年同期以来破产数量最多的历史纪录,其间中小企业累计负债总额达1116592万亿日元,创下200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二、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新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提出,当前主要的经济课题是稳定金融,确保企业资金供给,消除雇佣不稳定的状态,以防止陷入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

为此,日本政府以金融缓和、促进雇佣为核心,针对中小企业的现实处境对现有的中小企业政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一)扩大资金供给11引入“紧急担保制度”、扩充安全网贷款从2008年10月末开始,日本实施总额达6万亿日元的紧急担保制度,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100%的担保。

紧急担保制度是专门面向满足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紧急资金的制度,条件包括营业额同比减少3%以上等。

截至2009年3月底,紧急担保制度实现贷款大约44万件,共9万亿日元(日本中小企业厅,2009)。

与此同时,从2008年10月31日开始,扩充原有的安全保障网,将金额增加到20万亿日元,对象行业扩大到760个。

按计划,这一制度将一直执行到2010年3月底。

对于那些无法适用信用保证协会的100%保证的企业,可以利用一般保证8000万日元,此外还可附加8000万日元(如果有担保,除一般保证的2亿日元外,还可附加2亿日元)。

截至2009年2月底,安全保障网贷款共实施了41万件,贷出818万亿日元。

21成立日本政策金融公库2008年10月,4家政府性金融机构合并组成“日本政策金融公库”。

这4家政府性金融机构分别为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和国际协力银行的国际金融部门。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成立后,将在日本国内的152家分支机构和国外19个据点开展业务。

另外,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也将于2012年度后并入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届时,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将成为日本惟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是日本政府全额出资的金融机构。

日本成立政策金融公库的目的是集中政府性金融资源,扩充信用保证制度,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具体做法是由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促进民间金融机构放贷。

当中小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信用保证协会将代其偿还欠款,而政策金融公库则会负责对这种代替偿还行为等进行支援。

31修改金融机能强化法为给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提供法律保障,日本众议院于2008年12月12日以2/3以上多数赞成通过了《金融机能强化法》修正案。

《金融机能强化法》原法案于2004年8月开始实施,2009年3月到期失效。

根据该法案,日本政府可向陷入经营困境的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以促进银行重组整合以改善财务状况。

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资产大幅缩水,财务状况恶化,制约了其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能力。

为缓解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金融机能强化法》修正案,借以加强对银行业的援助,以保证中小企业能获得必要的贷款。

《金融机能强化法》修正案①完善了预防性注资机制,放宽了过去对经营责任的追究,对于协同组织金融机构可以经由中央机构注资。

对于因持有的有价证券贬值而使自有资本受损而难以贷到款的情况,通过充实资本防止惜贷现象的出现。

与原法案相比,修正案还放松了注资条件,并大幅提高了注资限额,以改善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

41放宽金融机构自有资本限制2008年11月7日,日本金融厅修改了金融监督方针和检查守则,就放宽融资条件和债权的处理做出新规定,如果有“较高可行性的根本性经营重整计划”,则可不适用放宽贷出条件债权。

过去,贷出条件放宽债权在债务者分类中属于经管债权(不良债权)之下,作为不良债权予以公开,需要抵押。

然而根据此次修改规定,如果有可行性较高的根本性经营重整计划,,也不属于条件放宽债权(不良债权),不需要公开。

而且,计划期间也改为3年至5年(实际上,基本按照计划取得进展的话需要10年)。

除此之外,金融厅还对自有资本比率限制实施了部分弹性化处理,对适用国内基准的银行不再从自有资本中扣除有价证券的账面损失,对适用国际基准的银行也做了相应处理②。

针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金融厅于2008年10月28日批准了企业会计基准委员会提出的实务对策报告第25号“关于计算金融资产时价的实际业务处理办法”(在市场出现混乱时,以“根据经营决策层合理报价而合理计算出的价格”作为时价),以此进行结算。

(二)稳定中小企业的经营11改善中小企业的交易条件系列化生产和交易是日本式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成,也是日本企业间关系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汽车、电子等制造业部门,从事承包生产的中小企业的比率高达80%以上。

从2005年至2007年,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景况判断指数比非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好,但是自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后,情况出现了逆转。

受系列内大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影响,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交易量大幅度减少,而且越来越多的业务承包企业预测今后的交易价格会继续下跌,景气恶化对业务承包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

鉴于这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纠正承包交易,强化承包费用法。

2008年4月—12月,累计从系列内大企业手中获取承包费约29亿日元。

为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日本政府还在全国设立48个专门处理承包费用纠纷的商谈所,①②《金融机能强化法》修正案把政府向民间企业参与资本的规模由原定的2万亿日元增加到12万亿日元,一旦紧急需要,立即对主要金融机构追加10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投入。

这些弹性化处理措施的有效期至2012年3月。

发放《承包公平交易指导手册》,推广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ADR)。

21扩大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中小企业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国内外市场的萎缩导致订单的减少,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为此,2008年6月17日,日本推出“2008年度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国家契约方针”,把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比例提高到51%。

31防止中小企业的连锁破产早在1977年12月5日,日本政府就公布了《中小企业防止破产共济法》,旨在建立防止中小企业破产的共济制度,以期保证中小企业的稳定经营。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为防止因交易对象破产而引发的连锁破产,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增加了破产防止共济金的给付额度,截至2008年12月底,新增给付共济金365亿日元(中小企业白皮书,2009),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

此外,日本政府还积极推广中小企业业务持续计划(BCP),确保企业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恢复关键业务,从而保证企业整体业务的持续性经营,防止中小企业破产范围的持续扩大。

(三)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中小企业生存能力相对较弱,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不强。

为此,日本政府在《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的基础上,在全国指定中小企业团体内设立47家“中小企业再生支援协议会”,由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国家认定的中小企业诊断士、注册会计师等共同参与,为中小企业解困提供专家咨询;为中小企业重建提供资金支持。

独立行政法人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联合出资组建“地方中小企业再生基金”,向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并协助有意重建的企业压缩债务;日本政府还采取措施,协助中小企业从分包体制转型,针对特定不景气行业实施特别支持。

针对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日本政府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创新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中小企业的创新不仅包括通过研究开发实现的技术创新,而且包括在生产现场追求创意、发现灵感等经营上的创新。

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日本政府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农商工协作、开拓海外市场、推进信息化、加强支持产权保护、培养技能人才等领域提出了鼓励性政策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