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重点、考点(总复习、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所以,1时=60分;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就是60秒,也就是1分,所以1分=60秒。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60,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60.8.选择恰当的时间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数字的末尾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数的认识1. 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千、百、十、个位上的数位的表示方法。
2. 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计算。
3. 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4. 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5. 学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计算。
6. 学习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能够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二、计量单位1.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换算和计算。
2. 认识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能够进行面积的换算和计算。
3. 认识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够进行体积的换算和计算。
4. 认识质量单位,如克、千克、吨,能够进行质量的换算和计算。
5. 认识时间单位,如时、分、秒,能够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6. 认识货币单位,如元、角、分,能够进行货币的换算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1. 认识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认识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4. 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统计与概率1. 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等常见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3.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五、解决问题1. 学习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能够正确计算并解答问题。
2. 学习解决含有未知数的简单方程问题,能够列出并解简单的方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能够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4. 学习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能够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内容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内容重点知识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计量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为: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间,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等于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减去经过时间等于开始时间。
日常应用中,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2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时。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
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相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加法验算方法为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和减去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验算方法为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
在测量中,长度单位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单位换算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当量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用毫米作单位。
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质量单位为吨、千克、克,单位换算为: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2斤。
对于倍数的认识,小数乘以倍数等于大数,大数除以小数等于倍数,大数除以倍数等于小数。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从个位开始,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周长是指围绕图形一周(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X2,长方形的长为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为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X4,正方形的边长为周长÷4.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是指把一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三年级上册重点考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重点考点归纳一、数与代数。
(一)时、分、秒。
1. 单位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 =(180)分,因为1时是60分,3时就是3×60 = 180分;4分 =(240)秒,4×60 = 240秒。
2. 计算经过时间。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如:小明早上8:00到校,中午12:00放学,经过的时间是12时 - 8时 = 4小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方法: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减,再把结果相加。
- 例如:35+24 = (30 + 5)+(20+4)=(30+20)+(5 + 4)=50+9 = 59;48 -23=(40+8)-(20+3)=(40 - 20)+(8 - 3)=20 + 5=25。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 如:340+180,个位0+0 = 0,十位4+8 = 12,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20;520 - 370,个位0 - 0 = 0,十位2不够减7,从百位退1当10,12 - 7 = 5,百位4 - 3 = 1,结果是150。
(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 例如:234+156,个位4+6 = 10,向十位进1,十位3+5+1 = 9,百位2+1 = 3,结果是390。
2. 减法。
-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 如:435 - 218,个位5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5 - 8 = 7,十位3退1后是2,2 - 1 = 1,百位4 - 2 = 2,结果是217。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1. 数的认识
- 认识数字0-1000以内的整数。
- 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加减法运算
-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量单位
- 认识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
- 掌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4. 分数
-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
- 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5. 几何图形
-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分辨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 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6. 数据统计
- 能够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 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 读取和分析统计图表。
7. 算式的列竖式
- 掌握加法、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 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8. 乘法运算
- 认识乘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乘法口诀表。
- 进行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9. 除法运算
- 认识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
- 进行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要点,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和复习这些内容,以便提高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整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比较大小。
- 学习并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多位数的乘法- 学习乘法表,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 学习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3.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
-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 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
4. 四则运算的初步-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 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 学习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
- 理解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
三、量与计量1. 长度、质量、容量-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认识容量单位,学习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容量。
2. 时间与日历- 学习读时钟和手表,了解时间的概念。
- 学习日期和日历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日期。
四、应用题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逻辑推理与解题技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五、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应以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使用的教材为准。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总结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三年级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重点知识,下面将对三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整数运算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的规则。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含零的乘法、除法运算,零的性质。
二、面积与周长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基本公式。
3. 单位换算:长、面积、质量、容量的相互换算。
三、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 小数的概念:小数点的作用和读法,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小数的加减法:按位对齐,进位借位的运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规则。
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时、分与时间的换算1. 时、分、秒的概念: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时、分的基本运算:时、分的加减法运算,换算成分的计算。
3. 时间的顺序和持续时间:计算时间的顺序和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
五、平面图形1.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认识各个图形的特点。
2. 特殊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六、数据和图表1. 图表的认识: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概念及基本读图。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展示。
3. 数据的分析: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七、问题解决1. 运算顺序和算式的变形:计算中注意运算顺序及灵活运用算式的变形。
2. 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数学思维的培养1. 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和发现意识。
2. 抽象与推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创新与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三年级数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部分重难点(一)数与代数1.乘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是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数、一位数乘整百数、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其中,一位数乘整十数与0乘任何数的乘法运算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内容,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运算,通过迁移原理也就能掌握一位数乘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理解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的基础和关键。
其算理就是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转化为求两个部分“积”(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和”。
算法是多样的,但算理不会改变。
这个算理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在没有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之前,它已经作为思维对象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
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运算,目的有二:一要突破“进位”这个难点,过好“进位”这个关;二要把这种形式运算的方法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由于后续学习乘法与除法的需要,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会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所以,一位数乘两位数要淡化笔算,加强口算。
2.除法重点与难点的说明:教学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就是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
学习除法也必须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重点与难点的说明:体验1毫米、1分米和1千米有多远,1千克有多重是重点。
能例举日常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1分米、1千米长的物体,举例1吨、1千克和1克重的物体,就能使这些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思维中变得具体、有意义。
其次是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认识时、分、秒重点与难点的说明:重点是了解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1时=60分的相互转换。
难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化解这个难点的办法是借助钟面的直观,进行计算;其次控制难度(二)空间与图形认识周长重点与难点的说明:周长是个重要概念,也是个难点。
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与运算
1.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书写、数的大小比较。
2.数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等位数概念。
3.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与计算。
二、数的比较与排序
1.数的比较:大小比较、数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数的排序:升序、降序排序,根据大小排列数的顺序。
三、简易的数学推理
1.数的奇偶性:了解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
偶数。
2.数的相邻关系:学会判断一个数在一个区间内的关系,如数的前后、前后一个数的关系。
3.数的重组与拆分:对数字进行重新组合的概念,如3+2=5,5-2=3
四、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
2.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3.三角形的性质:了解三角形的特点与性质,如三角形三角之和为
180度等。
以上是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知识点,还可能包括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如简单的时间、长度、面积等计算。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 上册期末 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数的认识
- 自然数的概念
- 数的读写和分类
-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1~100之间的数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
- 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
3. 乘法和除法
-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
- 乘法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 乘法的应用(乘法计算、面积计算)
- 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5. 位数和数位
- 两位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 数的最高位和最低位
- 数位的概念和数位间的关系
6. 数据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柱状图、折线图、饼图)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7. 长度单位
- 厘米、米和千米的换算
- 长度的测量、估算和比较
8. 时钟和时间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读写
- 时钟的读和写
- 时间的计算和比较
9. 位置和方向
- 上下左右和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 方位词和方向的概念和描述
- 空间的概念和判断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的必考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定义:千以内的数:学生应能熟练地数出千以内的数,并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数的组成:了解每个三位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257由2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
性质:数的顺序:例如,567比500大,但比600小。
数的比较:能够直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例子:说出下一个数和前一个数:如果现在是325,那么下一个数是326,前一个数是324。
2. 加法和减法定义: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性质: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b)。
例子:计算:237 + 459 = 696,696 - 459 = 237。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300元钱,又买了218元的玩具,你现在还有多少钱?3. 乘法和除法定义:乘法:表示重复加法的运算。
除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的交换律:a × b = b ×a。
乘法的结合律:(a ×b) × c = a ×(b ×c)。
乘法的分配律:a ×(b + c) = a × b + a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表示a被b除,商为c。
例子:计算:3 × 4 = 12,12 ÷ 3 = 4。
实际应用:如果你有6组小朋友,每组4人,总共有多少人?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的认识定义: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圆形:所有点到中心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总结数学1. 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100以内的三位数,了解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
- 比较大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比较三位数的大小。
- 数的读写: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三位数。
2. 加减法运算- 三位数的加法:能用适当的加法算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 三位数的减法:能用适当的减法算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 小数的认识: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 乘法- 乘法口诀表:掌握2、5、10的乘法口诀表,并能灵活使用。
- 乘法的认识:了解乘法的概念,能用适当的算式计算乘法。
- 乘法的应用:能应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4. 除法- 除法的认识:了解除法的概念,能用适当的算式计算除法。
- 除法的应用:能应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5. 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解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语文1. 字词句段- 字的认识:认识一些生字,能正确书写认识的生字。
- 词的认识:认识一些基本词语,了解词语的构成。
- 句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句子,了解句子的构成。
- 段的认识:了解段落的构成。
2. 语言文字表达- 书写规范: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顺,书写工整。
- 语言表达: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意义。
- 短文书写:能按照规范要求书写一些简短的短文。
3. 纯熟习作- 作文:初步能书写简单的作文,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 作文批改:初步能够对一些简短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
4. 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初步能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
- 阅读理解:初步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课文的意义。
- 课文品味:初步能领会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科学1. 科学常识-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小常识。
2. 自然界- 天空:初步了解天空的现象,初步感受天空的美丽。
- 地球: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变化。
- 植物和动物:初步了解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以下是数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
1. 测量单位: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有克、千克,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乘法口诀:学习1-9的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4. 角的认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5.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6. 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7. 位置与方向: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能根据方向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8. 时钟: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 可能性: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0. 数学思考: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3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篇:数的认识及简单加减法
一、数的认识
1. 数的表示:数字0~9
2.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3.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4. 数的分解:十位数、个位数、百位数
二、简单加法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数、和
2. 加数的位置不影响和的结果
3. 加法的交换律:a+b=b+a
4.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三、简单减法
1. 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数、被减数、差
2. 减法的位置不影响差的结果
3. 减法的相反数:a-b=-(b-a)
4. 减法的借位: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借位
四、算术小技巧
1. 表格法:可以用表格帮助计算
2. 补数法:用相反数加法求减法
3. 进位法:加法进位、减法借位
4. 组合数法:将加、减法结合起来计算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
这些知识是学生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
识,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当孩子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加法1. 知识点: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 知识点:进位加法。
当加数的个位相加得到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例如:28 + 36 = 64。
3. 知识点:连加。
连加是指连续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2 + 3 + 4 = 9。
二、减法1. 知识点:减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即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
2. 知识点:退位减法。
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需要从十位借一位。
例如:51 - 9 = 42。
3. 知识点:连减。
连减是指连续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10 - 3 - 2 = 5。
三、乘法1. 知识点:乘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乘法是将一个数加到自己一次或多次的运算。
乘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 知识点:乘法的进位。
当乘数的个位相乘得到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例如:4 × 6 = 24。
3. 知识点:连乘。
连乘是指连续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2 × 3 × 4 = 24。
四、除法1. 知识点: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相同数的运算。
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即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 知识点:除法的商和余数。
除法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例如:10 ÷ 3 = 3 余 1。
3. 知识点:连除。
连除是指连续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10 ÷ 2 ÷ 5 = 1。
五、位置值1. 知识点:十进制计数法。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一位数字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值,即个位、十位、百位等。
2. 知识点:数的读法和写法。
根据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值,可以将其转化为文字形式的数。
例如:2345可以读作二千三百四十五或二三四五。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们掌握。
下面是关于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1.十以内的数:认识数字0-9,学会用符号表示数目。
学习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大小。
2.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物品的添加和减少来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算术题。
3.十内算式的列竖式:引入竖式加法和减法,学习将问题转化为算式,进行竖式的计算。
4.田字格作简便记数:认识田字格数词,掌握它们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在田字格中表示个位和十位的数,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
5.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带进位和退位:进一步学习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遇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时,学会处理。
6.小数的认识:引入小数的概念,学习小数的读法和书写方式。
7.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习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8.用100以内的数计算:学习用100以内的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9.100以内数的取整数:学习100以内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掌握取整数的方法。
10.解体实际问题:学习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1.正确使用计量器:学习正确使用尺子、容器、秤等计量器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计量单位换算。
12.认识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征。
13.认识平面镜和几何镜:学习平面镜和几何镜的特点和用途,认识镜面的反射性质。
14.位置:学习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的方位判断。
15.时钟时间:学习读懂时钟,并能够判断和写出具体的时间。
16.1元和1角:认识1元和1角的硬币,并学习计算一定数量的1元和1角。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们应该经过课堂的学习和实际的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
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
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
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
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
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
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
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
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已排好,相邻单位进率10,隔一是百隔二是千。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不同单位的计算要先进行单位换算。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
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相邻进率是1000,相邻进率有3个0.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千克”与“克”的换算中,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进率里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进率里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5单元倍的认识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就说大数
是小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一个数×几倍。
(如5的6倍是多少?5×6=30)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12÷3=4)
4、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数:小数×几倍=大数求小数:大数÷几倍=小数
求几倍:大数÷小数=几倍
5、倍是数量关系,不是单位。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先把497看成500,再进行计算,注意要写“≈”号)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求的问题中也有“大约”,不用估算。
→(写“=”)
②条件中没有出现“大约”,而求的问题中出现“大约”。
一定要估算。
→(记得写“≈”)
6、归一应用题:已知总数,份数,先求每份数。
先用总数÷份数=每份数,再用每份数×份数=总数
7、归总应用题:已知每份数,份数,先求总数。
先用每份数×份数=总数,再用总数÷每份数=份数或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七单元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6、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菱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只有四条边都相等,并且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
2、43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
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一份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
第9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解决重叠问题:可借助画集合图思考,直观图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为不重复计数,先把两项的数量相加,再减去重复部分。
分子(表示取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