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 计划

合集下载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教案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教案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管理学基础》是本科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

本课程是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并为未来成为管理人才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管理职能等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成为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授课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授课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还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展交流和讨论,积极学习和分享。

三、教学计划第一周主题: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的基本原则、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研究重点和方法论。

第二周主题: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组织管理的定义、组织管理的职能、组织架构设计、组织行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组织的设计和运作,强化学生的组织管理实践能力。

第三周主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的招募和选拔、员工绩效管理。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员工招聘、绩效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周主题:营销管理•教学内容:营销管理的定义、营销管理的职能、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五周主题: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的职能、成本控制、财务分析。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 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和分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3. 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4. 管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结合案例分析;2. 学生个体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3. 学生展示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管理学的定义和分类以P. Drucker的定义为切入点,分析管理学的本质和重要性,介绍管理学的分类方法。

2.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管理哲学到现代管理学的演进过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

2.3 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简要介绍管理学中的传统流派和现代理论,如古典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等。

2.4 管理学的应用和实践分析管理学在实际组织中的应用和实践,包括组织结构设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

3. 案例分析(40分钟)根据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 学生互动(20分钟)4.1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管理学对实际问题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2 学生展示与评价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总结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及表现(20%):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质量和展示表现等;2. 案例分析能力(30%):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深度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3. 学习总结(20%):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理解程度;4. 小组合作(30%):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合作程度和质量。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管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管理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3. 应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a.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b.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c. 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2.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a. 经典管理理论i. 管理学派的兴起与代表人物;ii.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iii. 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b. 行为管理理论i. 人际关系学派的兴起与代表人物;ii.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iii.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 现代管理思想a. 现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内涵;b. 全面质量管理 (TQM) 理论;c.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应用管理学理论的案例分析a. 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b. 员工激励和绩效管理;c. 决策-making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案例分析中,讨论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管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随堂提问来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让每个小组总结并报告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3.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管理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2. PPT演示:辅助教学的PPT演示材料;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管理案例供学生分析。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为第一次教学,预计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基本内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作用。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能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4.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5分钟)a.计划的概念和定义;b.计划的重要性;c.计划的基本原则。

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0分钟)a.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b.战略计划与运营计划;c.功能性计划与项目计划。

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35分钟)a.确定目标;b.制定计划;c.实施计划;d.监控与控制;e.评估与修订。

方法:案例分析+课堂讲解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关于公司计划失败的案例,激发学生对计划的兴趣和重视。

2.知识点讲解(40分钟)a.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c.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3.案例分析(40分钟)根据不同类型的计划,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评估1.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材料、PPT课件;2.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评估环节,我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案(四)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案(四)

【授课题目】实训四模拟招聘【教学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加了解招聘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组织招聘的能力,训练应聘学生的能力与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招聘计划和招聘广告的制作2.招聘计划具体实施过程3.应聘者面试方法与技巧的运用4.履历表的撰写【教学难点】1.招聘计划的制作及具体实施2.应聘者面试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授课类型】实践课【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实训内容和要求、指导基本操作、组织交流和讨论;具体实施由学生在课余完成。

【教学分组】每组6~8人。

【教学内容】一、布置实训内容和要求(一)招聘准备工作1.以各组建立的模拟公司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以WORD格式制定招聘计划,包括招聘目的、招聘岗位、任用条件、招聘程序及方法,聘用决定办法等。

2.根据招聘计划,制作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要求包括公司简介和至少2个招聘岗位,以PPT格式或海报进行制作。

3.各个模拟公司的招聘活动由总经理主持,公司成员进行分工,3~5人作为考官,1~2人维持秩序,辅助招聘。

(二)应聘准备工作每人利用课余时间,以WORD格式准备履历表,特别要体现出自身的应聘竞争优势。

(三)招聘现场实施过程1.各模拟公司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公开招聘,由总经理介绍公司与招聘岗位情况(要求每个公司均要制作各自的招聘广告)、招聘流程。

2.学生自愿选择合适的公司与岗位参加应聘,递交履历表,参加面试。

每位同学可以交叉报名应聘,但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应聘,作为个人应聘成绩。

3.各组完成招聘后,在总经理领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宣布最终聘用人员,并阐述原因。

二、指导实训基本操作(一)招聘准备工作招聘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招聘计划,制作招聘广告,准备面试问题以及招聘实施前的行政准备工作。

需要注意的事项:1.招聘计划内容真实,要素齐全,聘用决定办法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

2.制作招聘广告,应遵循“注意—兴趣—愿望—行动”的设计原则,广告内容要求真实、合法、简洁。

广告内容具体包括职位情况、任职资格、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联系方式等。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引言: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以研究和探讨组织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为主题的学科。

作为管理学的基石,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优秀教案范例,通过详细介绍教案的编写要点和内容安排,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管理学基础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熟悉管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的关系;3. 掌握管理决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基础概述a.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管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c.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2. 组织结构与管理过程a. 组织的定义和功能b.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c. 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环节3. 管理决策a. 管理决策的概念和意义b. 管理决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c. 管理决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团队管理与领导力a. 团队的定义和特点b. 团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c. 领导力的概念和培养5.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a.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b.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策略c.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管理学基础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管理学基础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包括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的积极度;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针对选定的管理案例进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项目: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评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基础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等内容3. 互联网资源:管理学相关期刊、论文和案例分析网站六、教学安排本教学活动共分为8个学时,每个学时为45分钟。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引言本文是关于《管理学基础》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教案以“探索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管理学的基础概念,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彼此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管理学的初步认识。

2.概念讲解依次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等。

3.案例分析选择与管理学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4.理论总结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5.巩固与扩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价1.个人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等方面,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2.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导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本文将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管理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的了解和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了以下内容:-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 领导与决策;- 战略管理;- 绩效管理;- 团队管理;- 变革管理。

2.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深入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相关管理实践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观察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组织中进行观察实习,了解管理实践;- 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管理决策模拟,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三、课程评估方法与学习资源3.1 课程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将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课堂讨论与小组报告:考察学生对管理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项目报告:考察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全面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3.2 学习资源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学习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选择相关的管理学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 电子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电子教材、案例和学习资源;- 实践合作机构:与实践合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 管理学学术期刊:引导学生阅读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拓宽视野。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管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解释管理学对组织和个人的意义,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15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讨论。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团队,进行管理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并对团队的管理进行评估和改进。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

5.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选择的团队,以及对团队管理的评估和改进方案。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评论。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反思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 预习教材;2. 讲解教材;3. 分析实际案例;4. 小组讨论;5. 小组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3. 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在小组合作和展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对于管理学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核心内容,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决策:分析决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决策效果。

3.计划:讲解计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实施策略。

4.组织:阐述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5.领导:探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领导力培养等方面。

6.激励:分析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和激励方法。

7.控制:介绍控制的概念、类型、过程和方法。

8.创新与发展:讲解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实践能力。

5.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

2.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2学时,案例分析16学时,小组讨论8学时,情景模拟4学时,课外实践4学时。

3.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共16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管理学基础》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授课计划

《管理学基础》课程计划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时长:48学时(每学时45分钟)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第一章:管理基本概念(6学时)目标:了解管理的定义和内涵,掌握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

内容:介绍管理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讲解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环境(6学时)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介绍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分析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讲解如何应对环境变化。

第三章:决策与计划制定(6学时)目标:了解决策的过程和原则,掌握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巧。

内容:讲解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收集信息、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实施方案),介绍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巧(PDCA循环、SMART原则等)。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6学时)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基本技能。

内容: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讲解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五章:领导与沟通(6学时)目标:了解领导的作用和特点,掌握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内容:讲解领导的作用和特点,介绍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分析如何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考试: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管理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总结与建议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考试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案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案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管理学基础是商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 组织管理2.1 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2 组织结构与设计2.3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3. 领导与决策3.1 领导理论与领导风格3.2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3.3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培养4. 战略管理4.1 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作用4.2 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4.3 战略实施与绩效评估五、教学方法1. 经典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

例如,通过分析苹果公司的成功战略,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贡献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视频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与管理学相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视听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实际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观点独到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作业和小组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小组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一份综合性的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等2. 经典案例: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丰田公司等3. 视频资源:相关管理学案例视频八、教学总结通过管理学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历程,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课:管理学简介1.管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管理学基本原理1.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概述;2.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思想。

第三课: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组织设计与管理方法;2.员工激励与激励方法;3.决策与决策方法;4.领导与领导方法。

第四课:管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小组管理与团队协作;2.项目管理与项目进度控制;3.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4.变革管理与变革实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管理学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概念和发展历程的部分,辅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深入讨论:学生分组,对管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4.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相关问题和任务作为课后作业。

第二课:1.复习: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基本原理的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明白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思想。

3.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课后作业。

第三课:1.复习:教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读取教材中关于管理学基本方法的部分,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3.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辩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活动,讨论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相关问题和任务作为课后作业。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精华版)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精华版)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精华版)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过程与方法•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创新管理与组织变革•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PART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课程内容课程涵盖管理思想、管理职能、管理环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0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01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0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管理学基础》(第X版),作者:XXX,出版社:XXX出版社,出版时间:XXXX年。

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现代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相关教材和专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管理类期刊、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报告等文献资料,以拓宽视野和深化对管理学的理解。

PART02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管理定义及功能管理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功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框架。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领导者、决策者、协调者、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对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技能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等多方面的技能。

其中,技术技能是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管理学基础》教案

2024年《管理学基础》教案

均衡原则
目标应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财务和非财务等多个方面。
2024/2/29
19
目标设定与评估标准
效率标准
评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 率,关注资源利用的有效 性。
2024/2/29
效果标准
评估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质 量,关注结果符合预期的 程度。
适应性标准
评估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应 对能力和灵活性。
20
以组织使命为核心,激发员工内在动力 ,追求共同目标。
12
员工激励理论与实践
内容型激励理论
关注员工内在需求,通过满足需求 来激发工作动力,如马斯洛需求层 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关注员工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 心理过程,如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等。
2024/2/29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控制类型及实施步骤
前馈控制
在行动之前预测和纠正潜在问题。
过程控制
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调整。
2024/2/29
30
控制类型及实施步骤
• 反馈控制:在行动后评估结果并采取纠正措施。
2024/2/29
31
控制类型及实施步骤
1. 设定控制标准
明确目标、制定规范和标准。
2. 衡量实际绩效
收集数据、评估绩效。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问题识别
识别并定义问题,明确决策的目标和范围。
信息收集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定性和定量等方面的数据。
2024/2/29
21
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方案制定
方案选择
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多个可行的解 决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 施。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课件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课件

Ogden Av.
B
B
Ogden Av.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
14
计划的层次体系
具体
抽象 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方案 预算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
哈罗德·孔 茨和海 因·韦里克 从抽象到 具体,把 计划分为 一种层次 体系
计划的分类
• 宗旨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 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 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What to do it ? Why to do it ? When to do it ? Where to do it ? Who to do it ? How to do it ?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
计划的性质
• 首要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目的性:总目标明确,分目标具体 • 普遍性:任何人,任何事 • 效率性:既快又好 • 创造性:新问题-新变化-新机会-创新计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
公司使命和战略展望实例
麦当劳公司 麦当劳公司的战略展望是占领全球 的食品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统治 地位以及在建立客户满意度标准的同时, 通过执行我们的“服务便利,增加价值, 履行承诺”战略,提高我们的市场占有 率和盈利率。
管理学基础4-计划的基础
星巴克公司
使命宣言: 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并在
国家计划
• 863计划: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 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领域等8个高技术领域。
• 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983年,指令性、综合性
计划。 • 星火计划:1986年,农村经济发展。 • 火炬计划:1988年,科技部,新型材料,生物

管理学基础04计划

管理学基础04计划

2. 工序的最早结束时间: TEF(i,j) 或TEF(A), 用 表示 TEF(i,j)=TEF(A)=TES(i,j) +T(A)
3. 工序的最迟结束时间:TLF(i,j) 或TLF(A), 用
TLF(i,j)=TLF(A)=LF j
表示
30
六、网络时间的计算
7 7 10
A 5 12 15
i
j
21
二、网络图的构成
为了了解网络图是什么样的图形,现举例说明。 例1.某单位拆换蒸汽配管工程任务清单如表1所示,试绘出网络图。
表1
代 号 A B C D E F G H
拆换蒸汽配管工程任务单
紧 前 工 序 A A A B E D F E G C
作业(工序名称 )内容




搭 架 拆 借 旧 管 制 新 管 及 零 件 制 新 阀 安 装 新 管 焊 新 管 装 新 阀 保 温
滚动计划法

根据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 计划,把近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 具体做法:在计划制定时,同时制定未来若干期的计划,但计划 内容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即近期计划尽可能详尽,远期计划内 容则较粗。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根据该阶段计划执行情 况和内外环境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将整个计划向前 滚动一个阶段,以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

问:哪种办法省时间?
18
洗大壶
1
烧开水 1 洗茶杯
15
洗茶壶
1
泡茶
拿茶叶
1
2
洗大壶
烧开水
15 泡茶 1/3 喝
19
洗壶杯 拿茶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懊悔值法则
4.机会均等法则
机会均等法则以各种状态出现概率均等的假设为前提,并据均等概率算出各种方案的期望值(EV),期望值最大者为优,计算公式如下:
均等概率 = 1 ÷ 状态数目
5.折中法则
折中法则是乐观法则和悲观法的折中,先定一个乐观系数X,则悲观系数为1−X
(四)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法
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法指未来事件的机遇条件不能肯定,但知其概率情况下的决策。由于概率只是对未来出现某种事件的机会的预计,因此,决策时往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2)管理决策是有关实现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为提高业务活动效率而进行的决策。
2.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可控性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或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不能肯定,但可大致估计出其出现的概率,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可以计算出来。
确定型决策的择优法则是收益极大值或投入极小值法则,可分为单纯选优法和模型选优法两类。
1.单纯选优法
单纯选优法(直观法)对数据不进行加工,借助直观地对比,便能找出最优方案。
2.模型选优法
线性盈亏平衡点分析法是模型选优决策的一种。
盈亏平衡点法基本原理: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然后和总收益进行对比,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或某一盈利水平时的产量,其公式为如下。在盈亏平衡时:
软方法是指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的一类决策方法,表现形式以会议为主。
硬方法指运用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一类方法—主要为定量分析法。
(一)决策的软方法
1.德尔斐法
2.协力创新法
3.头脑风暴法
4.缺点列举法
5.对演法
6.哥顿法
7.电子会议法
(二)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法
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发生的条件为已知情况下的决策,其主要特征是,每一种选择的方案其结果只有一种数值,即发生的概率为100%。
一、计划的内容与作用
(一)计划的概念与内容
1.计划的概念
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目标而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即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等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简称计划工作。狭义的计划是指制订计划,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资源做出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是对未来工作的安排,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
Q = (F+L) / (P-V)(4.2)
(三)非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法
1.悲观法则
悲观法则(小中取大法则)是决策者从最坏的打算出发做决策,在每个方案中选出最差条件时的损益值,与其他方案对比,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方案。
2.乐观法则
乐观法则(大中取大法)是决策者从最好的打算出发做决策,在每个方案中选出最好条件时的损益值,与其他方案对比,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方案。
第四章 计划
教学内容
一、决策
二、计划工作概述
三、计划的编制、执行与调整
教学要求
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程序;理解计划三过程。
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决策的程序与方法,计划的编制、执行与调整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计算
课时数
10课时
第一节 决 策
一、决策的概念
总收入=总成本
产量×单位产品价格=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可变成本
用符号公式表示为
Q•P = F+Q•V
则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量:
产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可变成本)
Q = F/(P-V)(4.1)
如果企业想盈利,则
总收入=总成本+利润
Q•P = F+Q•V+L
则盈利时的产量:
产量 = (固定成本+利润)/(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可变成本)
When—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任务何时开始,何时完成、进度安排)?
Where—何地做(规定计划工作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状况和制约因本要求
1.把握住问题的要害
2.明确决策的目标
3.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4.对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5.敢冒风险
6.把决策过程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
三、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
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是有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的决策。
1.矩阵决策分析法
2.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把与决策有关的方案绘成树枝状的图形,使决策者能形象地分析要决策的问题,然后计算出各决策方案的期望值,最后比较期望值大小,大者为优。
决策树是由决策结点、方案枝、状态结点与概率枝四部分组成。
第二节 计划工作概述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3)非确定型决策。外部条件不可预测,信息不确定,未来出现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是随机的,连可能的概率也不知道。
3.按决策的方法
按决策的方法,可以把决策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定性决策是要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做出的决策;定量决策是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果的决策。
即决策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分析判断过程。对于决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决策的基础:要有明确的目的
2.决策的条件:有两个以上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3.决策的前提:必须对各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预测
4.决策的重点:方案的比较分析
5.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4.按决策的重复程度
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经常发生的能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处理例行问题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例外决策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没有常规可寻的决策,是处理例外问题的决策。
四、决策的方法
通常将决策的方法大体分为软方法与硬方法两类。
2.计划的内容
对于计划的内容,传统的观点认为是5W1H,包括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谁去做(who)、怎么做(How)。而现代计划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包括了5W3H1I:
Why—为什么做(明确计划目的、意义、原因)?
What—做什么(明确组织在一定时期工作中心和关键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