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最新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精品完整篇

合集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整数的定义和性质;2.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整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整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整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整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1.2 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2.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分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分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1.3 小数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小数的定义和性质;2.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小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数的概念;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小数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 培育归纳能力;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 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 -2, -5, +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 只要能说出道理, 都要难予鼓舞, 但老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逐渐得出5和-5, +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 以学生进行讨论, 并培育分类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 渗透数形思想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沟通, 老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 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 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给出规律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沟通。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1, 相反数的定义2, 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本课作业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2, 选做题老师自行安排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 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 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 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 它们的和为零, 在数轴上表示时, 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 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 培育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 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 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3,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观察归纳,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北师大初一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 掌握数轴的概念, 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 会正确地画出数轴,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 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 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全集,8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案(全集,88页)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二、新课讲解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教学过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3. 运用整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运用整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 教学投影仪;3. 教学课件;4. 教具:整数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整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整数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讲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三、加法运算规则的引入与讲解(20分钟)1. 利用教具整数计数器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例题,讲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3.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四、减法运算规则的引入与讲解(20分钟)1. 利用教具整数计数器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2. 通过教材上的相关例题,讲解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3.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加深对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五、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解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解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整数的概念、性质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和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并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标题: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基于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针对初一学生的数学教学需求,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课程重点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基础,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整数、有理数、代数式等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图形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3、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整数与有理数: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互动环节。

2、代数式与方程:通过简单的代数式和方程例子,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基本运算规则,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步骤包括讲解、运算、讨论和总结。

3、几何学: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图形性质,掌握简单的几何证明方法。

教学步骤包括观察、操作、证明和练习。

4、概率与统计: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计算,让学生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技能。

教学步骤包括案例分析、计算、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和几何证明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复杂的运算方法和证明技巧,能够进行有逻辑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和练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和练习: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的成绩,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套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a、按底面b、按侧面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北师大版】2015年七年级数学上全册课时教案(Word版全集,88页)

【北师大版】2015年七年级数学上全册课时教案(Word版全集,88页)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教学过程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解:图(1)可形成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几何体.图(2)可形成一个圆柱. 图(3)可形成一个球. 图(4)可形成一个圆锥.图(5)可形成两个底面重合的圆锥.四、课堂练习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解:1.点线面曲平 2.线面体 3.6 3 2 平曲五、课时小结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认识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棱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线?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棱柱,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1、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2、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长方形;3、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n条,它的棱应有(n的3倍)条。

三、随堂练习1、如图(1)长方体有_____个顶点,_____条棱,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3)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解:(1)8 12 6 长方形(2)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教学过程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内容:练习1教师: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代数式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代数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鼓励学生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关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我发现学生在代数式化简和分解因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讲解这两个部分,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化简和分解因式的技巧。
其次,关于代数式的书写规则,我觉得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的效果还不错,但仍有部分学生容易在书写时犯错。为了加强学生对书写规则的记忆,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则。
此外,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案例分析部分表现得比较积极,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代数式的应用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课上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举例解释:
(1)重点强调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区别,如2x^2与3x^2 + 2xy。
(2)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如3x(y+2)应写作3xy+6x,而非3xy+2。
(3)讲解化简过程,如2x + 3x = 5x,以及分解因式如4x^2 = 2 * 2x。
(4)举例计算代数式的值,如当x=2时,代数式2x+3的值为7。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代数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字母和数字组合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情况?”比如,假设我们有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x元,我们买了3个苹果,那么我们总共花费了3x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代数式的奥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问:熟悉简洁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把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力量: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洁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同学设疑让同学自己先思索再提问3.老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同学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分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熟悉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老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怀疑或问题(由同学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同学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学问举例说明生活简洁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老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教学过程: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同学说出熟识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同学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学计划分课时教学计划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点明课题,并让学生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2在学生完成上面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点、线、面、体实例;3动画演示“流星划过天空”、“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要求学生思考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丰富对点线面体的直观认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1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阅读书上7-8页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分课时教学计划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及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及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及方法。

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展开及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难点:经历展开及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几何体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2.展开及折叠(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步骤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展开及拆叠》并在黑板上板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以下四个平面图形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四、课堂小结,布种不同的展开图:问题1、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5有理数的减法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5有理数的减法
举例: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符号,如3 - (-2) = 3 + 2。
(3)混合运算中的顺序。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学生容易混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举例:讲解并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如-3 - 2 × (-2) = -3 + 4。
(4)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学生可能在实际问题中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从而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减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减,得到它们差的方法。它是数学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小明的温度计显示从5℃下降到3℃,我们如何计算这个温度变化?通过这个案例,展示有理数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将温度下降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电子版本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电子版本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计算机或手算器学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化简与计算,掌握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化简等基本知识。

2.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加、减、乘、除有理数的基本操作法则及应用。

3.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1. 有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查阅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了解有理数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子,讲解有理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2. 有理数的加减•逐步地展开数学计算,让学生从具体运算中掌握加、减的规则及应用,为后续的乘、除的运算打下基础。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运算规则。

3. 有理数的乘、除•逐步地展开数学计算,让学生从具体运算中掌握乘、除的规则及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正数乘负数等运算规则。

4. 总结和应用•总结有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有理数的掌握程度。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好每一个重难点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全册 共9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全册 共9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全册共92页)目录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2展开与折叠1.3截一个几何体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2.1有理数2.2数轴2.3绝对值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5有理数的减法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运算律在其中的应用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2.7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8有理数的除法2.9有理数的乘方2.10科学记数法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3.1字母表示数3.2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第2课时代数式的求值3.3整式3.4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去括号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3.5探索与表达规律4.1线段、射线、直线4.2比较线段的长短4.3角4.4角的比较4.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5.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5.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5.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6.1数据的收集6.2普查和抽样调查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第2课时频数直方图6.4统计图的选择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p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类似于棱锥;物体f,k类似于球.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三、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1.2 展开与折叠1.通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棱柱、圆锥和圆柱,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一、情境导入喜羊羊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喜羊羊把这四个正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并让美羊羊判断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你能帮助美羊羊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展开与折叠【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长春中考)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解析:选项A是“田”字型,选项B是“凹”字型,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型和“凹”字型,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解析: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的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故选B.方法总结: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探究点二: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如图是一张铁皮.(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该铁皮的面积为(1×3)×2+(2×3)×2+(1×2)×2=22(平方米); (2)能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3×1×2=6(立方米).方法总结: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就看相对的面的形状是否相同,大小是否相等. 三、板书设计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抽象、感受、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3 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一、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接触到被加工过的物体,这种加工一般要对物体进行切割,通过切割得到不同的截面,从而使得几何体在面与体之间转换.为了探究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小颖从豆腐店买了一块正方体形状的豆腐(如图①),回家后她用刀去切这块豆腐,试问切面形状不可能为图②中的哪种形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截正方体问题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是()A.①与③,④与②B.③与④C.①与③④D.①与②,③与④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图①②的截面都与正方体的面平行,图③④的截面形状都是长为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对角线的长,宽为正方体的棱长的长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探究点二:截圆柱问题如图所示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其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解析:当截面与轴截面平行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椭圆;当截面与轴截面垂直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圆,所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柱时,常见的截面有圆、椭圆、长方形、类似于梯形、类似于拱形等.探究点三:截圆锥问题一竖直平面经过圆锥的顶点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形状与下图中相同的是()解析:经过圆锥顶点的平面与圆锥的侧面和底面截得的都是一条线.如图,由图可知得到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选B.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锥,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圆、椭圆等.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操作、抽象、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3.能识别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一、情境导入观察图中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美景.你能从苏东坡《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验出其中的意境吗?你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新知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解析: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行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从不同方向看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时,关键要看清每个方向有几列,每列有几层,然后画出符合实际的图形.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解析:从上面看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特定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探究点二: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画出如图中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解析:(1)从正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2.(2)从左面看有两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2、1.(3)从上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1.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画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技巧:(1)从正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前向后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2)从左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左向右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3)从上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上向下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水平的平面内.探究点三: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判断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A.圆锥B.圆柱C.圆台D.长方体解析:由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该几何体是锥体,又由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是带圆心的圆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故选A.方法总结: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描述几何体的一般步骤:(1)确定形状:根据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大致形状,初步确定该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2)确定大小:确定轮廓线的位置及各个方向的具体尺寸;(3)综合成型:综合上述两步得到的形状与大小,最后得出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名称.下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写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解析:从正面看以及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为正方形,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圆形,故可以得出该立体图形为圆柱.由三个视图可知圆柱的半径和高,易求体积.解:该立体图形为圆柱.∵圆柱的底面半径r =5,高h =10,∴圆柱的体积V =πr 2h =π×52×10=250π. 答:立体图形的体积为250π.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求圆柱体的体积,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探究点四:探究创新题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解析:由于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的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到的该列中的最大数字,所以对于从上面看到的第一列三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第二列两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而第三列两个方格中必须全是1,所以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最多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如图所示,3×5+2=17(个),最少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为3×2+1×5=11(个).解: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它最多需要17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11个小正方体.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即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该列中的最大数字.三、板书设计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本课时先通过创设情景,跨越学科界限,由苏东坡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2.1 有理数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那么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记作( ) A .0m B .0.5mC .-0.8mD .-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 ,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类型二】 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解析:+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 ,-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类型一】 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1,6,-3.14,0,-23,8%,2016. 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非负数集:{…};整数集:{…};分数集:{…}.解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可知6,8%,2016都是正有理数;-1,-3.14,-23是负有理数;非负数即0和正数,所以6,0,8%,2016是非负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故-1,6,0,2016是整数;分数有-3.14,-23,8%. 解:正有理数集:{6,8%,2016…};负有理数集:{-1,-3.14,-23…}; 非负数集:{6,0,8%,2016…};整数集:{-1,6,0,2016…};分数集:{-3.14,-23,8%…}. 方法总结: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就是正数,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负数,再看它们是整数还是分数.【类型二】 对“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个B .4个C .5个D .0个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类型三】 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5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 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 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 方法总结:像这样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年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二、新课讲解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教学过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交流,总结,归纳形成直觉感受后,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抗赛(甲方出示实物,乙方作出类似于该实物的几何体的答案,数个轮回后交换角色),以此加深对简单几何体的感受和认识。

5、自学棱柱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三、课堂练习当学生对简单几何体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可借助P4习题1—1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类,并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分类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比如可以(1)按柱,锥,球,(2)按组成的面曲或平面。

布置作业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1.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材分析重点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难点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在我们所见到的图形中,如果没有点、线、面就构不成图形.而点、线、面又有它们之间的关系。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三、例题讲解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解: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教学过程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解:图(1)可形成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几何体.图(2)可形成一个圆柱. 图(3)可形成一个球. 图(4)可形成一个圆锥.图(5)可形成两个底面重合的圆锥.四、课堂练习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解:1.点线面曲平 2.线面体 3.6 3 2 平曲五、课时小结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2.1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2、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揭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认识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棱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线?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棱柱,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1、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2、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长方形;3、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n条,它的棱应有(n的3倍)条。

三、随堂练习1、如图(1)长方体有_____个顶点,_____条棱,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3)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解:(1)8 12 6 长方形(2)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3)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教学过程2、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3、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课本第2页图1—1)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析:图1—4下问题中的面是指围成六棱柱的侧面和底面.解:(1)8个面;其中6个侧面是长方形;两个底面是六边形;2个六边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所有侧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18条棱,6条侧棱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围成底面的所有棱长相等,均为5厘米.四、课时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棱柱的几个特性:(1)上下底面完全相同;(2)侧棱长都相等;(3)侧面都是长方形等。

2.我们还通过想一想,折一折发现空间观念,积累了关于棱柱的展开与折叠的数学活动经验。

布置作业练习册展开与折叠(1)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2.2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材分析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内容教师拿出圆柱形圆锥形实物展示沿虚线展开,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会是什么图形?教师拿出一个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

教师:人们是如何将平面纸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二)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

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教师: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学生: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

教学过程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内容:练习1教师: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

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1)(2)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

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

练习2教师: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AF学生思考,猜想答案。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练习册展开与折叠(2)教学后记由于本班学生整体认知状况较好,因此,教学中作了一些拓展要求,如要求学生对所有11种展开方法进行了归类。

B C DE课时教案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