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治水理念 加强河道管理
“五水共治”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Hydraulic Technology342“五水共治”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上官宗盼1,杨龙剑1,杨汉锡2(1.温州市水乡建设促进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2.永嘉县水利局,浙江 温州 325100)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也逐渐加重。
多种外界因素的变化导致水问题越发严重。
基于此,温州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这一举措,对全市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在合理利用了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水害、水污染等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污染;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综合治理水资源不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温州水资源丰富、河网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尤其平原河网水质遭到了严重破坏。
近年来,温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全市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提升,河网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试图对温州市当前“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水问题日益复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但是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居民未能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视,缺乏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滥用水资源水资源等,导致水问题日益严峻,并且复杂。
2 温州当前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温州市在2013年启动系统治水工作,开展了“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一系列的治水行动,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据资料显示,2019年温州全市平原河网氨氮、高锰酸盐和总磷平均浓度较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75.2%、30.9%和59.6%。
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当前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进度偏慢、功能不够完善,与全省先进地市相比仍有差距;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治水成果仍然较为脆弱,治水成效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
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治理是为了改善水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
的一系列措施。
在河道治理中,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
就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第一,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定期对河道的水
质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监测结果可以为河道治
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保护水体环境。
第二,推行生态工程,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减
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第三,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
河道治理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垃圾和
污染物的困扰。
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保护水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之一。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
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共同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措施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才能实现河道
治理的目标,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完善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措施,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用生态治水理念进行河道整治的探讨
用生态治水理念进行河道整治的探讨作者:顾永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生态治水是一个迟到的词汇,它所渗透的内涵以及这种内涵会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体会得都不是很深刻。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环境却越来越坏,生态治水理念也应运而生,现如今,在河道的综合治理问题上,生态治水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
在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应用生态治水理念,可以营造出生态指数更高的生态景观滨水岸线,这为打造城市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生态治水理念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河道、河道整治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也已经从以前的以功能为主向如今的以生态性为主发生转变,从而实现了城市水资源的人文化、景观化,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
现阶段,生态治水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
将生态治水理念贯彻到河道整治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型河道整治应遵循的原则生态河道整治要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生态理念和生态要素要贯穿于河道整治的始终。
河道整治要遵循如下原则:1、统一性原则在河道整治之初的规划中,要明确河道生态状况,还要考虑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体生存情况。
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突出生态因素。
2、改善性原则河道整治的目标就是要改善河道现状。
改善是河道整治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涉及到改善的要素有很多,除却行洪灌溉等实用因素之外,还有生态技术指标等。
改善最重要的目标是水质改善,其次是生物群体生存状况改善,再就是河岸景观面貌改善。
3、融合性原则河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河道整治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让河道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通过延伸河道水面,增加绿化通廊,建立岸边绿化带等工程项目,提升水中岸边生物居住环境,优化生态系统。
转变治水理念 打造水系生态 全力加快山水名城建设步伐
方 米 。 其 中 龙 门 口水 库 除 险 加 固
工 程 完 成 了 主 坝 灌 浆 、 溢 洪 道 加 固 、 防 汛 路 改 造 、 大 坝 观 测 设 施
建 设 , 防 洪 标 准 由 原 来 的 五 十 年
一
批 、规 范 一 批 、发 展 一 批 ” 的 思 路 ,深 入 开 展 生 态 文 明 村 和 生 态
苗 养 树 2 0多 万 株 ,相 当 于 人 工 0 造 林 近 万 亩 . 目前 全 市 林 地 面 积
●
瓣 谚被动 治理 向
~
批 国 家 和 省 级 重 点 小 流 域 治 理
絮彝 涵 蒋 箍 薯
警 镣扣_ 0
赫 撼 化水
项 目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达 24 6
白 洋 河 、 清 阳 河 等 五 大 水 系 年 均
涧 沟 道 节 节 拦 蓄 ” 丘 陵 山 区 流 域 治 理 模 式 , 被 命 名 为 “ 国 水 土 全
保 持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示 范 小 流 域 ”;
百 分点 。通 过 健 全 完 善水 土 保 持
综 合 防 护 体 系 。 每 年 可 减 少 表 土 流 失 I88万 立 方 米 , 贮 存 降 水 4. 1 5亿 立 方 米 , 产 生 水 土 保 持 效 . 4 益 1 . 元 。二 是 强 化清 洁 生产 。 3亿
21 " 0 1 5山寐 蜀;敲 蠢_亵 I I
县
域
经
济
XA Y J G I lN U I J N
村 村 通 自 来 水 率达 到 8 %。 5 资 向 大 水
与 城 建 项 目 开 发 捆 绑 推 进 。 开 工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河道也日益变得复杂和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等问题愈发严重。
为此,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是重要的,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水灾等灾害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设定完善的规范、制度及程序设定完善的规范、制度及程序是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包括项目申报、设计、审批、批准、招投标、施工、验收及移交等各个环节所需的规范、制度及程序,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项目审批、环境保护、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等制度和规定。
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二、保证施工工艺的安全性及环保性在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管理。
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标准及规范,建立安全、实物保护等管理机制,定期检查,严格尽职管理。
同时,保护施工场地内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切忌污染河流水体和固体土地。
三、加强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管理河道整治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对整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较为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及质量标准,建立材料采购、检验、验收、储存等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技术和管理系统,落实施工节点质量监控标准。
同时,严格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稳定。
四、科学的施工进度控制和工期管理河道整治工程一般较为复杂,涉及的工程量较大。
因此,科学的施工进度控制和工期管理是必要的,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管理计划,对加强的要点进行具体的施工时间安排和实际天气作出合理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彻底摒弃“九龙治水”模式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体制
•16 •河长制建立进行时%2017 年第 3 期彻底摒弃“九龙治水”模式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体制王丽(湖南省桑植县水利局,桑植427100)摘要:湖南省桑植县水利局通过全面推进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 污染治理,从而彻底摒弃“九龙治水”模式,让河流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河长制;一河一策;全面推进1基本情况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全县总面积3475. 12km2,是 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禮水的发源地,也是湖南省四大暴 雨区之一。
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有大小溪河410多 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〇km2以上,长度5k m以上的河流 有74条,河流长度达1168km。
现有各类中小型水利设 施4258处。
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 (二)型水库13座,山塘1139 口,小型河坝1599座,小型 泵站31处,开通灌溉渠道182条/500km,雨水集蓄工程 826处。
这些工程,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水资源和江河湖库管理仍然困扰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必须进行水利体制机制改革。
2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月26日,湖南省委、省政 府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就如何贯彻落 实《意见》做了安排部署。
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贯彻新的治水理念,建设美丽中 国的重大战略,也是加强河、湖、水库管理保护,保障国 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完善水治理 体系的有效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 变化影响加剧,河湖管理和保护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水 体污染、河道断流、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 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 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是至关重要的。
为确保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高效性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具体介绍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要加强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协调工程的实施和进度,并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工地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所有施工配合无缝,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2.明确分工在河道整治的工作中,需要明确各个职责分工,做好每个岗位的职责,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工作协作机制。
因此应该建立一套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的规范,明确质量标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以提升工程质量和时间效率。
3.加强对劳动人员的培训施工环境很危险,需要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劳动人员进行不断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劳动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方案、施工标准、安全操作规范等,从而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4.强化现场监督现场监督是河道整治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必须要做到严密的检查和反馈。
对于工程的现场监督应该约定相应的检查程序和标准,通过实地考察、技术检查、质量验收等方式,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业主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好地了解业主的需求等各方面的要求。
沟通应该及时、全面地反馈问题和解决建议等,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应该强化业主参与,通过业主反馈的信息,更好地监督河道整治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6.合理制定工期计划要保证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必须要符合合理的工期计划。
工期计划应根据工程复杂程度、资金投入等相关因素来制定,既要考虑工程质量,又要考虑工期进度,使得施工进度和质量协调。
总之,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从机制、分工、培训、监督、沟通、工期计划等方面做出改进,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关于治理河道的建议
关于治理河道的建议
治理河道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我对治理河道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健全的河长制度,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和权责;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对河道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建立河道水质数据库,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河道治理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河道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和河道治理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加强河道保洁工作:建立河道保洁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保洁工作,清理河道垃圾、污泥等污染物,保持河道清洁、整洁。
5.加强河道规划建设:在治理河道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和建设工作,建立河道绿化带,增加河道生态效益,提高河道景观品质。
6.加强河道监管工作:加强对河道周边企业和居民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河道环境质量。
7.加强河道防汛工作:加强河道防汛工作,完善防汛设施,加强防汛宣传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持续稳定。
8.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对已经污染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工作,采用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河道环境质量。
9.加强河道治理的经费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河道治理专项资金,保障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0.加强河道治理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河道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为了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的责任和权力。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职责,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能。
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工程方案,明确施工的时间节点和施工方法。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调查,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
4.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控,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建立质量监督和检验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6.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确保施工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小化和控制。
7. 建立健全施工档案管理制度。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工程记录进行准确和完整地保存。
确保施工档案的完善和完整,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8. 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进行合同履约的监督和检查。
确保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
9. 定期组织施工安全和质量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和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10.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调。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施工进展情况和施工风险,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定。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高水平完成。
河道治理政策要求
河道治理政策要求
河道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河道治理政策的一些要求:
1. 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河道治理规划,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河道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生态保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3.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河道沿岸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河道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河道水质、环境噪声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道治理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加强技术支持:加强河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技术水平,推动河道治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以上是河道治理政策的一些要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治水的建议
关于治水的建议治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和水污染等问题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就治水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管理。
推动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公共管理体系,加大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利用效率。
在水资源分配上,要注重公平和合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要加强水灾防治工作。
水灾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我们要加强水灾的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此外,要加强河道治理工作,保持河道畅通,提高排水能力,减少水灾的发生。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应该加强水环境的治理。
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强对工业废水的监管,防止工业污水对水源的污染;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第四,要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灾问题上,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积极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水库、引水渠等,以提高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调控能力。
第五,要加强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水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法治建设。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解决全球水资源问题。
可以就水资源的管理、技术交流、水灾救援等方面进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共同应对水资源问题。
综上所述,治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灾防治工作,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和水污染等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做好河道管理?经验总结与思考
怎样做好河道管理?经验总结与思考。
一、加强河道环保意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河道的生态环境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文传输、提升景观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河道管理中,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对于保护河道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具体实践上,可通过下列方式促进相关环保措施的落实。
1.河岸线管理:加强河岸线管理,建设河流防护带,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河岸线监测,发现自然灾害等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防止其进一步影响河道生态环境。
2.水生态修复:加快水生态修复,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例如,可通过生物培育、植被恢复等方式进行水生态修复。
3.鼓励绿色开发:鼓励沿岸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在开发建设中采用绿色环保型技术和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二、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河道管理效率现代治理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河道治理方式的改进,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具体措施如下:1.实施“三治”联动:以河道治理、水源规划和景观配套为主线,推动“三治”联动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协同治理,建立高效和协同的河道管理机制。
2.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河道水源治理、水资源计划与保护,建立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3.推进数字河道建设: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实现河道监测、管理和协调,提高河道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河道管理法律制度适当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调整农业、工业排放有着重要的作用。
完善法律制度可以规范河道的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
具体地,1.建立完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审计与监管制度,以规范和保障河道环境安全,保护公民权益。
2.将不合规的企业、行业以及个人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力的制裁,使其意识到环境保护对生产和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影响,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科学规划,注重河道功能的综合利用河道既是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交通运输通道,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微环境。
浅谈加强河道管理与建设的新理念
各种 防洪 隐患 。
4 、 宣传 力度 不够 , 群 众的法 律意 识淡 漠
例如 群 众 在堤 坡 上 放牧 , 对 防 洪 工程 没 有 影 响 , 还可 以节 省打
草经费. 完全 没 有 意识 到 堤坡 放 牧 损 坏堤 防 工 程 的完 整 , 影 响 防洪
安全 和工 程面 貌 。群 众 对水 法规理 解 不够 , 增 加 了解释 的难 度 。
有效 监管 。
挖掘 、 清运 淤 泥 时 , 要 将道 路 上撒 落 的土方 清 扫 干净 , 给 周边 市 民 一 个 十分好 的居住 环境 。河 道堤段 的淤 泥清 理 只能采取 人 工采挖 的方
式, 然 后用人 工转运 到绿 化带斜 坡顶 上 , 最后 由运输机 械外 运出 去。
5 、 要 树立 科学 治河 的新思 路
2 、 管理 制度 不完 善 , 可 操作性 较 差 目前河 道建 设管 理 的条 文有 待于 完 善 , 对 于办 理 中 的一 些细 节
没有 明确 规定 。在操 作 中 , 没有 量化标 准 , 双 方 只能 以协议 的方 式确 定; 同时 , 对 申报材 料 的要求 不是 很 明确等 ; 在维修 养护 保证 金 、 抵 押 金, 交纳 比例 等 问题方 面 , 细 则不 清 。设计 、 防洪 审查 , 施 工 监管 等只
何保 护 和修 复 河道 生态 。在 河道 治理 过 程 中要 坚持 管 建并 重 、 管 理 先 行 的原 则 , 以 自然 恢 复为 主 的原 则 , 以人 为干 预 为辅 , 充 分 利用 自 然 自我 修 复 的功能 , 不 急功近 利 。还 要尽 量 保持 河 道 的 自然特 性 及
了很 好的依 据 . 也为 我们 水务 工作者 重新 树 立治水理 念 。
关于池州主城区水系连通的建议
关于池州主城区水系连通的建议
池州主城区水系连通建议
池州市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主城区内有多个水系,但目前这些水系之间的连通性不够强,影响了城市的防洪排涝和水生态环境。
为了提高池州市主城区的水系连通性,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河道整治:对主城区内的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清除淤积物,拓宽河道,提高河道的通水能力。
同时,对河道岸线进行加固和绿化,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景观效果。
2. 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在主城区内建设多个水系连通工程,将各个水系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网络。
可以建设涵洞、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实现水系之间的水资源调配和防洪排涝。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主城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水系的正常运行。
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4. 推广生态治水理念:在水系连通工程中,推广生态治水理念,采用生态护坡、湿地修复等措施,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功能,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水系连通工程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促进市民积极参与水系保护和治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池州市主城区的水系连通性,保障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改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治水十条目标
成都治水十条目标成都作为中国著名的"川渝治理、成渝双城都市圈建设与重点工程示范区"之一,一直积极推进治水工程。
以下是成都治水的十条目标。
1. 强化水资源管理。
加强对成都市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2. 提高水环境治理水平。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作。
对成都市内的主要河流进行整治和清淤,提高其排水能力,确保城市排水体系的畅通。
4. 加快建设水生态系统。
加强湿地保护和河流生态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提高水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5. 完善山区水土流失治理。
加强对山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山区水源地的保护能力。
6.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和灌溉水利效益,促进农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8. 健全城市水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水务管理体系,加强对水务行业的监管和服务,提高水务管理效能和水务服务水平。
9. 加强水灾防治能力。
加强水灾防治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对水灾的应对能力,有效减少水灾对城市和农田的影响。
10.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水利技术和设备,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成都对于治水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以上十条目标的推进,相信成都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为成都市民提供更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往年河道整治政策
往年河道整治政策往年河道整治政策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改善和修复,以提高其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河道整治工作,以改善水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
以下是往年河道整治政策的概述。
一、政策背景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同时,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河道整治政策,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政策目标河道整治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水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政策的目标包括: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改善水环境。
河道整治可以减少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质。
3. 保护生态系统。
河道整治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 加强河道管理。
政府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制度,加强对河道的监测和评估。
2.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加大对河道整治的投入力度,提高河道整治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3. 推进生态修复。
政府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4.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政策效果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政府的河道整治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而言,政策的效果包括:1. 水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河道整治,水环境得到了改善,水质得到了提高。
2. 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河道整治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通过河道整治,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河道整治是中国政府为了改善水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多年的努力,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继续加强。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河道整治工作,以实现更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水理念及治水思路施工工法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水理念及治水思路研究与应用1 前言天津南运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是第一个以华建股份有限公司名义承接的水务环保工程,主要承担开展南运河干流防洪解决、水质保障及提升、景观绿化、生态修复等关键问题解决工作和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等建设工作。
本工法通过应用全新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治水理念和“治污、防洪、生态修复”+“城市建设”的“3+1”治水思路对南运河进行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施工,形成华建特色的全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成套施工技术,填补华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技术的空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对华建开拓河道综合整治施工新业务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工法施工,2018年底,南运河流域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水质考核已达标。
2 工法特点构建全新的生态河道,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水利工程河道综合治理施工。
4 工艺原理通过新建截污系统,收集沿线入河污水及初雨水汇入新建调蓄池及净化站,所收集的污水及初雨水经净化站、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成后经新建补水系统流入沿线新建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回用河道,通过新建生态堤防结构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及自净能力构建河道生态圈提升沿线景观效果。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河道综合整治防洪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本课题依托的天津南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全长13.5km,干、支流防洪标准分别为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
河道沿线房屋建筑较多且距离河道较近,同时河内阻洪物较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现状河道堤防结构稳定性差,处于高危状态。
天津市年均降雨量较大,汛期河道水位上涨幅度大,水流湍急,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根据地质、地形、水流、施工条件、运用要求等因素,堤身结构型式一般可分为坡式、坝式、墙式及其他型式,根据以上因素,本工程的堤身结构型式结合河道景观改造及截流箱涵的铺设采用了坡式、坡式+墙式的结合体,坡度为1:2~1:6。
2023年治水方针
2023年治水方针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灾频发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2023年,我国将制定一系列治水方针,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灾害防控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2023年,我国将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调控,建立全国性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资源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此外,加大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2023年,我国将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
首先,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水质达标率。
其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水环境。
同时,加大对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严格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水灾防控水灾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水灾防控能力,2023年,我国将加强水灾防控工作。
首先,加强水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对雨情、水情、旱情等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水灾的发生。
其次,加强河道整治和水库管理,加大对河道和水库的维护力度,提高其抗洪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四、推动跨区域合作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往往具有跨区域性,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合作来解决。
为了推动跨区域合作,2023年,我国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共同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参与全球水资源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挑战。
2023年的治水方针将以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灾防控和推动跨区域合作为主要内容。
治水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治水典型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一】加强河道清淤工作在治理水患过程中,我们发现河道的淤积情况严重影响了水流畅通,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治水工作:1.定期开展河道清淤行动,利用机械设备对堆积在河道中的泥沙进行清理。
我们制定了清淤计划,确保按时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
2.引进了高效的清淤设备和工艺,提高了清淤效率。
我们采用可破碎装置的清淤机械,在清淤过程中充分破碎泥沙,增加了运输能力。
3.加强对河道周边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开展了河道保护宣传活动,向周边居民普及河道保护知识,呼吁大家共同参与河道清淤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地加大了对河道的治理力度,提高了水流通畅度,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经验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我们注重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以下是我们的经验做法:1.建立起生态修复规划,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对破坏严重的水域进行了评估,明确了生态修复的目标和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修复方案。
2.实施河湖水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我们设置了生物保护区,严禁采集、捕杀和销售禁捕的水生物资源,同时加强监测力度。
3.进行湿地恢复和植被重建工作。
我们选取适宜的湿地区域进行恢复,同时引进了一些具有生态修复能力的特色植物,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得以改善了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经验三】加强河道巡查与排查工作为了有效防范水灾风险,我们加强了河道巡查与排查工作,以下是我们的经验总结:1.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明确巡查频次和责任人。
我们制定了巡查任务表,明确了巡查人员的职责和巡查区域,确保巡查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对河道隐患的排查。
我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定期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河道变形、堤坝破损等问题。
3.提高河道水位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我们安装了水位监测设备,并建立了预警系统,可以及时预测出现水位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治水理念加强河道管理
作者:花宏伟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4期
【摘要】建国以来,我县河道治理采取以建设水利设施来实现防洪减灾的单一目标治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应坚持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河道管理,改变治水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构建河道防洪综合治理体系。
【关键字】河道;防洪减灾;治理
一、引言
灵璧县位于淮北平原皖东北部,总面积2071.8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但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据建国以来水文资料分析,全县平均年降雨量为881.4mm,年降雨量最大值为1280.5mm,最小值为579.8mm,二者比为2.21,每年6~9月份雨量占全年65%左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91mm,最大径流深为552.5mm,最小径流深为34.1mm。
灵璧县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洪旱交替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灵璧县农业和经济发展。
我县每年因旱涝交替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量惊人,洪水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损失中占据了首要位置,治理河道、防止水患始终是我县防洪减灾的重要途径。
但建国以来,我县采取以河流防洪为主要目标的河道治理工程,通过建设堤防等工程设施,以降低洪水灾害,取得了短期的治河效果,但长期来看,单纯通过工程措施防洪改变了河道原有的属性,对沿河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影响了河流自身防洪蓄洪生态系统。
加之,随着人口的增长,山区毁林垦荒,加剧了河流生态环境危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抵御洪水能力下降,洪水和旱灾更加泛滥。
现阶段,河道治理必须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工程手段和非工程措施、防洪与蓄洪相结合等综合措施以达到防涝抗灾减的目的。
二、当前河道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是泥沙沉积造成河道萎缩。
我县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湿季节相对分明,河流大多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上游河流水土流失严重,裹挟着泥沙的河水在流经下游河道时,流速变缓,造成泥沙沉积。
如此循环往复,沉积河道的泥沙越来越多,淤积更加严重。
二是河道监督管理缺位。
河道管理涉及水利、环保、交通等多个行政主管单位,部门间职能交叉、各自为政,形成“多头治水”弊端,监督管理较为混乱,致使非法取土、向河道弃置垃圾、建设违章建筑侵占河道、滩地屡禁不止;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河道清淤工程不能有效组织,清淤工作得不到实施,进一步加剧了河道萎缩,降低了河道泄洪能力。
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失管。
当前,我县大多数河流水利设施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设施老化且存在年久失修失管问题,致使其抵御洪水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河道的行洪压力。
四是河流生态破坏严重。
一段时期以来,我县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生活污
水、工业污水、废水、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等肆意排放或弃置在河道中,这一方面导致河道淤积,抬高河床,留下洪灾隐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流域生态系统,降低了河流抵御洪水的能力。
三、河道治理的经验与对策
(一)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治理相结合
积极转变河道治理观念和思路,从“环境水利”的角度,改变过去单一目标的治理,即单一依靠建设水利设施以到达防洪减灾的目标,转变为以保护水环境为目标,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治理深沟引水与蓄水相结合、防洪与蓄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所谓工程治理,是指通过工程手段控制调节河道洪水,如整治河道、修建防洪蓄洪设施等,以实现防洪减灾之目的。
所谓非工程治理,是指通过改善河道生态自然环境,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调解,提高河道自身行洪能力,从而抵御洪水洪灾。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河道治理中,在一些河流上舍直取弯,移除堤防,恢复泛区自然蓄水状态,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减缓水流汇集时间,对减轻洪灾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强化河道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切实提高河道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构建河道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负总责,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了灵璧县水利局依法成立了灵璧县濉河管理所和灵璧县水政监察大队。
灵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县直单位签订了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以各乡镇水利管理站为纽带,以河道管理所为主体,以水政监察大队为后盾形成了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河道管理工作机制,克服“多头治水”、管理混乱的弊端,杜绝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消极怠慢、配合不力等不良行为作风。
加大河道环境执法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河道非法取土非法排污和侵占河道建筑物及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等违法现象得到强有力的遏制。
如定期通报河道信息、定期巡查、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等,使河道管理各项制度真正得以落实,以高效严格的管理,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增强其防洪行洪能力。
(三)依托先进科技,提高河道防洪水平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河道治理和防洪减灾提供了新技术、新材料,依靠强大的科研力量和雄厚的机械制造能力使科技防洪成为当前各国主要的治理手段。
一方面,针对当前河道水利设施老旧、年久失修等问题,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修缮或更新,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以巩固防洪水利设施,提高防洪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减轻洪水对河道的直接冲击,减轻河道防洪压力。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在防洪抢险中的作用,利用卫星遥感测量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雷达测雨技术、信息通讯技术、雨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等,为河道防洪工作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
(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由于河道流域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导致河流防洪蓄水能力下降,自我涵养与修复能力不足,进而引发洪涝灾害,是当前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城镇周边的河道,表现尤为明显。
因此,必须加强河道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引导民众切实重视环境保护,规范沿河企业守法经营,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河道生态环境监督,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的浓烈氛围,提高生态防洪抗旱减灾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灵璧县农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