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_1地形和地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形教学内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序号 6 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自主学习,采用知识迁移、读图分析、比较法学习,小组合作研讨疑难问题后,展示研讨结果。
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重难点结合地图学习我国的地形分布状况。
读图分析的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复习(5分钟)导言(2分钟)预习(15分钟)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
你知道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吗?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问题1、读图中国地形的分布,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结合25页活动1、2题找出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问题2、我国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
问题3、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每种地形类型是不是复检设问,激发探究兴趣,引入情境自主学习:读课文第一框题概述完成预习问题依据本节目标、圈画重点,加强记忆。
预习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平均的呢?读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你能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呢?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大致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读书观察图学习,让学生明确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展示(13分钟)活动(5分钟)检测反馈(5分钟)问题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如此广阔的山区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展示:1.我国的地形:山地—主要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2.网格内的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群3.地形类型比例:4.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形特点: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1.我国的地形:山地—主要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2.网格内的地形:结合图和书中文字进行学习。
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主要的河流:长江(最长的大江)、黄河、珠江、淮河、塔里木河(最长内流河)、京杭运河
长江概况和利用: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注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清理情况。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影响降水分布的原因。
干湿地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
搜集我国不同地点同一季节的图片,分析原因
长江上、中游的划分:宜昌;长江中、下游的划分:湖口;上游段:水流湍急,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上,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段:位于第三级阶梯上,河道变宽,水流变慢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黄河概况: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9省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2.自然资源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
措施。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资源意识。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我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精选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1)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地势与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关系
分析我国地势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7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对p26-27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阅读教材p27页并完成教材p28-29页活动题。
学生对于地势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精习
知识梳理:(见课件)
知识运用: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研习
1、地势的概念: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我国地势的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三阶梯界线名称
4、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东。
5、我国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交通)
带领学生学习地市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形和地势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2、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导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分析出地势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
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阶梯分界线
难点
地势特征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形对民俗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了很大作用。
教师归纳: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影响,人类巧妙利用和改造着自然。这些例子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表。
走向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活动4: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交织成网,高原、盆地、平原就镶嵌在网格中。阅读教材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中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在表格中。
山 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
横断山
山 脉两侧的地形区
南侧北侧
天山
昆仑山
教师:(补充介绍)以上的山脉构成了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界线,有时山脉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某某与某某的界山。
活动5:阅读教材关于“地形与民俗”的文字资料,讨论: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教学反思
地形和地势(2)
教学内容
地形和地势(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势和地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地图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设疑导读(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
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属于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分类、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地势分布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感兴趣,可以结合户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势的特点和分布,能运用地形和地势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特点和分布。
2.地势特点和分布。
3.地形和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和地势特点。
2.实践教学法:结合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和地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素材。
2.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和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以及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通过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地势和地形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十、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路。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通过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地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地理其他章节奠定了基础。
(5)地形地势与建筑风格:介绍地形地势如何影响建筑风格,如山区多采用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沿海地区多采用防水、抗风的建筑材料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家乡的地形地势如何影响农业、交通等。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区的农业种植、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等。
2.点评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正确理解地形地势概念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解答错误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通过点评和反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参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内容包括:
1. 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地势的概念: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3.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今后,我会继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和地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理解不深。
2.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我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会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帮助,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学生反馈:我会更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网络资源:提前查询并准备相关网络资源,如地形地势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6. 教学软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软件,如PP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用于展示地形地势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进行地形地势模拟实验。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观看动画,思考问题)
观看完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3)实例分析
请大家观看多媒体演示文稿,了解我国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并结合课本第30页的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①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对当地气候有何影响?
②长江流域的地形和地势对河流流向、流速、水位等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学生观看演示文稿,分析问题)
观看完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册第2.1节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6.课堂延伸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地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发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地理观念、地理技能和地理态度。通过学习地形和地势,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空间认知,提升地理观察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如气候、水文等在地势影响下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观,体现新教材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
示例答案:
设计要点:
-利用平原地区建设居住区,避免地质灾害风险。
-在山地地区规划公园和休闲区,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地势高差设计排水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利用河流和湖泊等水域资源,规划城市景观和休闲娱乐设施。
5.综合分析题:
请结合地形和地势知识,分析以下情况: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并且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何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形与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外部形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气候、水文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掌握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形和地势的实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形和地势的模型或道具,以便进行实物演示。
3.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表面形态。
提问:你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认识?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地形和地势?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
利用模型或道具进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针对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课堂提问。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同时,学生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如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一定的发展。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活动的结果,教师应该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深,可以考虑增加相关的教学资源,或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可以考虑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或者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四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此外,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研究法和实践教学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践教学法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级阶梯
界线:
第三级阶梯
3、师出示空白地形图,生抢答主要山脉以及地形区。
课中作业
学生展示
环
节
二
互动(二)
1、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2、完成活动题第3小题。
生交流并展示, 对手组补充、质疑。
课中作业:小组比拼识记山脉,填充地图
环
节
三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1)知识梳理(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2)达标测评——练习册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一江 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等诗句及谚语“水往低处流”可以比较好的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利用橡皮泥制作立体地势阶梯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P14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并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能够找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三级阶梯中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课前作业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三级阶梯中分别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互动(一)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归纳我国地势的特点。
2、完成表格:
海拔
不足之处:在制作立体图时,比较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