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文环境导学案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下册《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学习目标: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学习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学具准备:坐标纸,三角板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疑难:。
二、探索与思考(一)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1、观察 P49图6.2-1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如图6.2-1,这是北京市地图的一部分,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2、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 m,再向北走200 m.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 m,再向北走350 m,最后再向东走50 m.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 m,再向东走300 m,最后向南走75 m.问题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解:以为坐标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轴、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比例尺为1:10000,则小刚家(150,200),小强家(,),小敏家(,)。
问题2: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答:因小刚、小强、小敏都是从学校出发的,所以选取为原点,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他们的坐标.问题3:图中学校右边的数字“50”表示什么?为什么?如果我们预先规定图中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00m,那么学校右边的数字“50”应该改为多少?(二)归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____________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___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______________,在坐标轴上标出__________;(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_和各个地点的名称.一、应用:(一)如图,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坐标原点,以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请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二)思考:1、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100,300)”.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实际上,他们所说的位置都是正确的.你知道张明和王丽同学是如何在景区示意图上建立的坐标系吗?你理解李华同学所说的“东北方向约420米处”吗?2、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自我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从车站向东走400米,再向北走500米到小红家;从车站向北走500米,再向西走200米到小强家,则 ( )A.小强家在小红家的正东B.小强家在小红家的正西C.小强家在小红家的正南D.小强家在小红家的正北2.芳芳放学从校门向东走400米,再往北走200米到家;丽丽出校门向东走200 米到家,则丽-2x y 2341-1-3-40-4-3-2-12143E D C B A 丽家在芳芳家的 (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3.由坐标平面内的三点A(1,1),B(3,-1),C(1,-3)构成的△ABC 是 (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已知点A(3,4),B(3,1),C(4,1),则AB 与AC 的大小关系是( )A.AB>ACB.A B=AC;C.AB<ACD.无法判断5.已知点A(2,2),B(2,4),O(0,0),C(2,0),那么∠BOA 与∠COA 的大小关系是()A.∠BOA>∠COAB.∠BOA=∠COA ;C.∠BOA<∠COA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从小丽家出发,向南走400米,再向西走200米到公园; 从小刚家出发, 向南走200米,再向西走100米也到公园,那么小丽家在小刚家的_______方向.2.由坐标平面内的三点A(-2,-1),B(-1,-4),C(5,-2)构成的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3.明明家在电视塔西北300米处,亮亮家在电视塔西南300米处,则明明家在亮亮家的________方向.4.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相距3cm 的A,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5.一只鸽子向东飞3千米,再向北飞4千米,此时这只鸽子离原地_______千米.三、基础训练:(共10分)李明放学后向北走200米,再向西走100米,又向北走100米,然后再向西走200 米到家;张彬放学后向西走300米,再向北走300米到家. 则李明和张彬两家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四、提高训练:(共15分)如图所示,写出A,B,C,D,E 这五个点的坐标,这些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五、探索发现:(共15分)在1:n(n 为正整数)的地图上,如果测得两地间的距离为m, 则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mn,如果测得该地图上某地区的面积为a,那么该地区的实际面积是an 吗?如果不是,那么正确结果应该是多少?请举例说明.六、能力提高:(共15分)你能想像出从你家到学校路旁的情景吗? 请按一定的比例尺画一张反映从你家到学校路边情况的地图.七、中考题与竞赛题:(共15分)有一种动物,向北走500米,再向东走500米,又向南走500米, 这时它回到了出发点,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班级姓名主备人_____审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出示目标:与学生共同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地形和河流)(一)地形:一般方法是首先找出主要地形区,明确位置和海拔,然后分析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最后归纳总结。
读上图和P7图6.8“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高原(3)高原(4)高原(7)____山脉(11)___平原★亚洲地形特点:亚洲地形比较复杂;地势___、___;___、___面积广大。
(二)河流1.在地形图上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说出流向。
2.河流特点:发源于,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其原因是(三)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________;最高的山峰:________;最高的高原:________;最大的咸水湖:____;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陆地表面最低点:________;最大的半岛:________;最大的群岛:________;亚洲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矫正四、合作探究1.读图6.8,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3)总结(1)和(2),说说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2.读图6.8,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出大河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从而引出人文环境的主题。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人口分布: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的概况,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等。结合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人文环境知识的理解。
3.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文环境的特点,提高实践能力。
2. 撰写一篇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小论文,不少于600字。
3. 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人,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民居建筑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此外,我还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分区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 亚洲的自然环境3.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二章:世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自然环境3. 中国的行政区划4. 中国的民族文化第三章:地形复杂的国度——日本1. 日本的地理位置2. 日本的自然环境3. 日本的经济发展第四章:富饶的陆地——欧洲西部1.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2.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3. 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第五章:风情万种的地区——南亚1. 南亚的地理位置2. 南亚的自然环境3. 南亚的人文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分区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时事新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经济发展多样的国家——美国1. 美国的地理位置2. 美国的自然环境3. 美国的经济发展4. 美国的民族文化七、美丽的岛国——澳大利亚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2.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3.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4. 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八、神秘的大陆——非洲1. 非洲的地理位置2. 非洲的自然环境3. 非洲的人文环境4. 非洲的经济发展九、世界屋脊——青藏地区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2.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3. 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1.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2. 各级行政区的划分及特点3. 各级行政区的职责和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特点。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十章 极地地区班级 姓名 主备人_____ 审核_____ _____ 备课组长_____第 _ 周_月_日 ●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能够说出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3、记住南北两极特有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北极熊。
4、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5、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 学习重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 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出示目标:与学生共同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 独特的自然环境大洋A ,B ,C 。
大洲D ,E ,F_____科学考察站① ②1 地理位置:1)北极地区:位于 以北的广大区域,中心位置是 洋,周围被 洲、洲、 洲环绕。
2)南极地区:位于 以南的广大区域,中心位置是 大陆,周围被 洋、 洋、 洋环绕。
3)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方向,B ____洋、A ____洋和C ____洋。
南极洲与E ____洲、F ____洲、D ____洲隔海相望,南极大陆距____洲最近。
2、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①南极地区气候特征:____ 、____ 、____ 。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 纬度地区,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最 ;海拔高,地表被 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②南极地区特殊称谓:“ ”、 “ ”、 “ ”。
南极地区冰层平均厚度可达 千米, 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自然景观。
★ 每年的____月至次年____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的两处科考站的建站时间均为2月。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大部分终年冰封,但气温比南极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 ,风DE F速比南极地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主备人_____审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两种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学习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出示目标:与学生共同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____带;海陆位置:西临____洋,东临____洋。
2、范围:东南亚包括A______和B______两部分。
共包括11国,______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相邻。
______是最大的群岛国家。
3、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洲、_____洋与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4、马六甲海峡:位于D______与E_____ 之间。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是从______、______向东航行到____、____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与______的海上通道。
学习主题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东南亚把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有:2、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的最大产地。
3、粮食作物的分布:_____、_____、_____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_____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__________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4、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中南半岛主要是___________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___________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课题:第一章认识地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球体、椭球体、赤道、极点等。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
(3)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地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地球的认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二、课题:第二章气候与天气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天气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候与天气现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气候: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
(2)天气: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
(3)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影响因素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气候与天气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天气现象的应用。
(4)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与天气的认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三、课题:第三章水资源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水资源的概念: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
(2)水资源的分布: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等。
(3)水资源的利用:开源、节流、保护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课目的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天气特色2、能运用天气种类散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剖析亚洲的天气特色及主要影响要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天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地点、河流、天气等方面概括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色。
感情态度目标:1、经过学习亚洲天气与地点、地形、农业的关系,剖析天气特色的影响要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究意识。
2、指引学生踊跃参加读图剖析、议论比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想、培育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课要点:天气特色及其主要影响要素教课难点:对照不一样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剖析造成天气差异的主要原由。
教课准备:地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从今天的天气等话题导入,亲密联系生活实质。
(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异。
)复杂的天气: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我们连云港的天气有什么特色?大海性天气,平和润湿,寒暑适宜,四时分明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天气差异很大。
(展现 P7“亚洲天气种类图”)1、亚洲主要有哪些天气种类?全球的主要天气种类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 种,说了然什么?亚洲天气种类复杂多样。
2、察看此中散布范围最广的天气种类是什么?主要散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天气,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散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大海的远近怎样?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现“亚洲天气种类图”,并在上边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地点)5、指引学生剖析温带大陆性天气的特色温带大陆性天气的特色是整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天。
过渡:降水关于人类的重要性不问可知,陆地上的淡水根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许多的天气种类除了位于赤道邻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天气外,还有集中季民风候整年降水量相对照许多,是哪几种?主要散布在哪儿?热带季风天气、亚热带季民风候、温带季民风候主要散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分区。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歌谣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
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提问:同学们,在听了这首歌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种骄傲或自豪的感情?找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我们既是中国人,同时也是亚洲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6.1和图6.2,思考: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答案: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北部纬度约达北纬81°,南部纬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答案: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人文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特色人文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和兴趣。
-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文现象入手,深入探讨人文环境的内涵。
2.实践探究,深入理解: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地的人文环境,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人文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事物认知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文环境的概念和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人文环境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列举出人文环境的部分要素,但对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梳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文环境的概念,掌握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城市与乡村等方面。
2.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人文环境的差异,比较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描述我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提高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人生观、价值观,讲究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理论,结合本册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教会学生互助、互学、互爱,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新编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它可分为六个单元:世界与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世界的工业区与工业地带;人类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中国“三农”问题。
本册内容它在七年级上册的基础上,人文化、趣味化、自主探究和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变成主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它具有以下的特征:1、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课文中配有大量的插图;2、强调以活动为主,同时也注重学习的探究性和自主学习,全方位提高学生得综合素质;3、课文的篇幅适量,但内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引人入胜;4、课文遵循由整体到区域再到整体的原则编制,系统性和条理性强。
三、学期目标1、认识世界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2、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3、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4、了解我国的人口和民族状况;5、学习运用地图等地理图像资料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6、了解世界人口问题;7、了解世界上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国情。
四、具体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调整好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即时收集资料,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2、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pdf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主备人_____审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及对农业的影响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出示目标:与学生共同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三:复杂的气候分析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一般是首先找出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分布广的是哪些气候,然后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最后是分析主要气候的特点。
1、气候类型的分布:读P10“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气候分布在亚洲的地区。
;北冰洋沿岸:气候。
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气候。
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气候。
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气候。
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气候。
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
、气候和气候。
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气候、气候和气候★2、亚洲的气候特点:、显著和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亚洲地处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3.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三、展示交流:小组间相互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矫正四、合作探究1、读P10图6.13,说出亚洲的几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和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2.北回归线自东向西所经过的亚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D.中部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二、读图题1.读下面的“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人文环境》教案、教学设计
1.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地理环境。
3.保护人文环境,传承优秀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地区的人文环境展开研究,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课堂互动,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内化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章节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思考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对人文环境兴趣浓厚,愿意主动探究;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环境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文环境现象,并说明它对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主备人_____审核__________备课组长_____第_周_月_日●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指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并说明分布的原因。
●学习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出示目标:与学生共同认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自主学习:学习主题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一)印度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主要位于_________带和_____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南邻______洋,西临G_______,东临D________2、地形:北部是_________,中部是_________,南部是_________。
3、河流:A______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D________湾。
(二)印度人口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居世界第位。
2.读P32图7.36,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是越来越。
众多的人口会对印度的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水旱灾害频繁与粮食生产1.气候:以______气候为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6—9月,盛行_____季风,降水多,为雨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____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由_____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形成____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水灾。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有利方面:带来充沛的;(2)不利方面:易发生灾害。
4.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和。
读课本P34页图7.42 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1)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地形、气候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导学案
一、自学内容:“人口最多的大洲”(10—12页)
二、学习目标:
1、比较各大洲的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分析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了解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亚洲的人口问题。
三、重点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亚洲的人口问题
四、自学过程
(一)自学10页“人口最多的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2、读图6.14,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亚洲有个,分别是。
3、读图6.15完成活动1。
(1)按人口数排序
> > > > >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
> > > > >
(3)计算:2008年世界净增的人口数是亿;亚洲净增的人口数是
亿;,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人在亚洲。
(4)通过以上活动,你得出的结论是。
4、读11页资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把教材12页的框图填完整。
5、能力提升:你能根据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的恶性循环框图,绘制出一幅解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的良性循环框图
五、建构知网
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问题:
六、学效检测
(一)、填空题
1、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 ________,他们都在________洲。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大洲是_____。
3、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__ 和_____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4、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
(二)、选择题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A 北亚、西亚、南亚
B 东亚、东南亚、南亚
C 南亚、中亚、北亚
D 东南亚、西亚、中亚
2、下列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是()
A 蒙古 B朝鲜 C 印度尼西亚 D 新加坡
3、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开垦坡地和草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B 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减少
C 土地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D 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下降
4、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最多的洲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 非洲亚洲
B 亚洲非洲 C拉丁美洲非洲 D拉丁美洲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