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的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膀胱疾病的风险,要合理控制体重 ,避免过度肥胖。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01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
。
清洁私处
02
女性在经期要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或护垫,
避免感染细菌。
不憋尿
03
憋尿容易导致膀胱炎、尿道炎等膀胱疾病,要尽量避免憋尿。
定期进行体检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膀胱的解剖 • 膀胱的生理 • 膀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膀胱疾病的预防 • 膀胱在整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01
膀胱的解剖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膀胱位于盆腔内,属于下尿路系统,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 为直肠,下方与尿道相连。
形态
膀胱为锥形囊状器官,其内部呈“V”字形,分为底、体、颈 三部分,其中底部朝向前上方,与尿道相通;体部位于中央 ,呈椭圆形;颈部向下与膀胱三角区相接。
02
手术治疗
对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03
其他治疗
如膀胱训练、物理治疗等,可以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
04
膀胱疾病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2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多喝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尿液的 稀释,降低尿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对膀 胱的刺激。
饮食均衡
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 辣、油腻等。
膀胱的排尿功能
膀胱排尿受神经系统调控
当膀胱达到一定充盈程度后,神经系统会传递信号至大脑皮层,使个体产生尿意并寻找合 适场所排尿。
排尿过程中的协调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泌尿系统(ppt)
分泌: 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 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 运到肾小管腔中的过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① H+的分泌:
意义: 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 (2)NH3 的分泌 (3)K+ 的分泌
原尿(滤液)与终尿有何质与量区别
原尿 数量 125mlx60x24=180L/天
质量 去蛋白的血浆 其他成分和血浆相同
99%被重吸收
终尿 1-2L/天
有效滤过压
GFR
4. 肾血浆流量 虑过平衡点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加快 GFR
很快达到
二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1.概念
重吸收: 指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 到血液中的过程
2. 重吸收方式 1)被动重吸收: 2)主动重吸收:
3. 重吸收的特点 ◇选择性 ◇差异性 ◇有限性
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促进肾小管对
NaCL和水的重吸收
增加肾素的分泌 增加RAAS的活动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1.来源
第四节 排尿及调节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构造
二、排尿反射: S:膀胱内压力
感受器:膀胱牵张感受器
传入N:盆N(+)
中 枢:脊髓骶段
大脑皮质(高级)
传出N:盆N(+)
滤过平衡: 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 滤过停止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cap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示意图
(三)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
1. 大失血、休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有效滤过压
GFR
2. 囊内压 肾结石、肿瘤等
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GFR
3.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 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 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 呼气下降吸气升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解剖学基础 第05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Urogenital system
二、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1.肾 Kidney
2.输尿管 Ureter
3.膀胱 Urinary Bladder 4.尿道 Urethra
功能:
排出机体新成代谢中产生的废 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机体内
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肾 Kidney ( renes or nephros, renal)
肾的被膜
纤维囊
包裹于肾实质表面,与肌织 膜连结疏松,易于剥离,剥 离困难即为病理现象
肾的被膜
脂肪囊 肾筋膜
肾的结构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小盏 (7-8)
肾 柱
肾锥体(15~20)
肾乳头
肾盂
肾大盏 (2~3)
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肾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成熟的、数量较多、 成功率较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70%的一种器官移植手 术。 对于供体肾的要求是:肾的生理良好,有丰富的血 液循环管道。必须使保留的输尿管有良好的血液供应, 通常输尿管动脉来源于肾动脉。供体肾取出后必须保存 在含有高渗透压;高浓度的钾过、钙、镁的低温营养保 存液中。 肾移植的受体位臵:通常将移植的肾脏放在受体的 盆腔内,髂窝部是移植肾放臵的较理想部位。 Murray(1956年)首次报道了从腹膜外将肾脏移植到髂窝 的手术方法。
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
前→后:肾V、肾A、肾盂 上→下:肾A、肾V、肾盂 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 血管、肾大、小盏、肾盂和脂肪等占据。 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门是肾窦的开口
肾动脉 肾静脉 肾 盂
位置 position
位于腹腔内,脊柱两侧,腹 后壁腹膜的后方,为腹膜外位 器官 左肾:第11胸椎体下缘和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 右肾:第12胸椎体上缘到第3 腰椎体上缘之间
二、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1.肾 Kidney
2.输尿管 Ureter
3.膀胱 Urinary Bladder 4.尿道 Urethra
功能:
排出机体新成代谢中产生的废 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机体内
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肾 Kidney ( renes or nephros, renal)
肾的被膜
纤维囊
包裹于肾实质表面,与肌织 膜连结疏松,易于剥离,剥 离困难即为病理现象
肾的被膜
脂肪囊 肾筋膜
肾的结构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小盏 (7-8)
肾 柱
肾锥体(15~20)
肾乳头
肾盂
肾大盏 (2~3)
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肾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中较为成熟的、数量较多、 成功率较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70%的一种器官移植手 术。 对于供体肾的要求是:肾的生理良好,有丰富的血 液循环管道。必须使保留的输尿管有良好的血液供应, 通常输尿管动脉来源于肾动脉。供体肾取出后必须保存 在含有高渗透压;高浓度的钾过、钙、镁的低温营养保 存液中。 肾移植的受体位臵:通常将移植的肾脏放在受体的 盆腔内,髂窝部是移植肾放臵的较理想部位。 Murray(1956年)首次报道了从腹膜外将肾脏移植到髂窝 的手术方法。
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
前→后:肾V、肾A、肾盂 上→下:肾A、肾V、肾盂 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 血管、肾大、小盏、肾盂和脂肪等占据。 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门是肾窦的开口
肾动脉 肾静脉 肾 盂
位置 position
位于腹腔内,脊柱两侧,腹 后壁腹膜的后方,为腹膜外位 器官 左肾:第11胸椎体下缘和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 右肾:第12胸椎体上缘到第3 腰椎体上缘之间
神经原性膀胱ppt课件
路超声检查、核磁水成像检查等。 测定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排尿后膀胱内
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测定残余尿量常 用的方法有导管法和B超法。
19
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尿动力学检查
是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 如尿流率、膀胱测压(+肌电图)、影像尿动
力学、压力-流率测定。
20
Volume EMG
EMG
Pura
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如老年性痴 呆、脑血管意外等),膀胱过度活动,不能随意 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
14
病理生理机制——脊髓损伤
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 伤水平相对应,表现出多样性。
24
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定义: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液体量,其 单位为毫升/秒(ml/s)。
25
尿流率测定影响因素
年龄:随年龄降低 尿量:不少于125~150ml 体位:站立位 心理 环境 重复性:可能不完全一致
26
尿流率测定意义
男性正常参考值 年龄(岁) < 40 40~60 >60
响的客观证据。 证实排尿功能障碍为神经系统受损所
致,需要结合典型的尿动力学图形和 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来综合考虑。 评估所存在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23
复杂神经源性膀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应 了解的参数
膀胱感觉:主要了解本体感觉,以首次排尿感最为敏感,小于 350毫升为感觉减弱。 最初有感觉排尿的膀胱容量 ≧150ml。 有正常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250ml。 有强烈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350ml。
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测定残余尿量常 用的方法有导管法和B超法。
19
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尿动力学检查
是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 如尿流率、膀胱测压(+肌电图)、影像尿动
力学、压力-流率测定。
20
Volume EMG
EMG
Pura
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如老年性痴 呆、脑血管意外等),膀胱过度活动,不能随意 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
14
病理生理机制——脊髓损伤
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 伤水平相对应,表现出多样性。
24
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定义: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液体量,其 单位为毫升/秒(ml/s)。
25
尿流率测定影响因素
年龄:随年龄降低 尿量:不少于125~150ml 体位:站立位 心理 环境 重复性:可能不完全一致
26
尿流率测定意义
男性正常参考值 年龄(岁) < 40 40~60 >60
响的客观证据。 证实排尿功能障碍为神经系统受损所
致,需要结合典型的尿动力学图形和 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来综合考虑。 评估所存在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23
复杂神经源性膀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应 了解的参数
膀胱感觉:主要了解本体感觉,以首次排尿感最为敏感,小于 350毫升为感觉减弱。 最初有感觉排尿的膀胱容量 ≧150ml。 有正常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250ml。 有强烈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350ml。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共45张PPT)
淋 巴:与血管伴行,分内、外生殖器淋巴。
神 经: 外阴部为阴部N(运动和感觉N)
内生殖器由交感和副交感支配。
五、★骨盆
作用:
骨骼:骶骨、尾骨、两块髋骨 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标记:骶岬、坐骨棘、坐骨结节、耻骨弓 分界:耻骨联合上缘、骶岬上缘、髂耻缘连线 类型:女性、男性、类人猿、扁平型 女性骨骼特点:宽、浅、结构薄而平滑、利于胎儿娩出
素的敏感性;宫口松弛,粘液增加 输卵管:增加上皮C活动,利于受精卵运行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乳 房: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水钠潴留
促进骨钙沉积
★孕激素生理作用
子宫: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利于受精卵生长发育;使内膜转为分泌期
输卵管:抑制其收缩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C脱落 乳房:使乳腺腺泡发育 促进水钠排泄
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骨盆轴
六、 骨盆底
由耻骨联合下缘、尾骨尖、耻骨降支、坐骨升支
及坐骨结节围成 坐骨结节连线分前后三角:尿生殖和肛门三角区
盆底组织 外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 肌、 肛门外括约肌,肌腱会合成中心腱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上、下筋膜、 会阴深横肌、
下丘脑
GnRH ↓
垂体
↙ ↘↘
FSH LH
↘↙ 卵巢↘
↙ ↓↘
卵泡 排卵 黄体
↓ 雌激素
↓ 雌、孕激素
三、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 FSH:排卵前24h左右低峰,24h左右直降
❖ LH:排卵前24h陡峰, 24h左右骤降
❖ 雌激素:排卵前高峰,排后7-8天第二峰
神 经: 外阴部为阴部N(运动和感觉N)
内生殖器由交感和副交感支配。
五、★骨盆
作用:
骨骼:骶骨、尾骨、两块髋骨 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标记:骶岬、坐骨棘、坐骨结节、耻骨弓 分界:耻骨联合上缘、骶岬上缘、髂耻缘连线 类型:女性、男性、类人猿、扁平型 女性骨骼特点:宽、浅、结构薄而平滑、利于胎儿娩出
素的敏感性;宫口松弛,粘液增加 输卵管:增加上皮C活动,利于受精卵运行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乳 房: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水钠潴留
促进骨钙沉积
★孕激素生理作用
子宫: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利于受精卵生长发育;使内膜转为分泌期
输卵管:抑制其收缩 阴道上皮 :促进阴道上皮C脱落 乳房:使乳腺腺泡发育 促进水钠排泄
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骨盆轴
六、 骨盆底
由耻骨联合下缘、尾骨尖、耻骨降支、坐骨升支
及坐骨结节围成 坐骨结节连线分前后三角:尿生殖和肛门三角区
盆底组织 外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 肌、 肛门外括约肌,肌腱会合成中心腱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上、下筋膜、 会阴深横肌、
下丘脑
GnRH ↓
垂体
↙ ↘↘
FSH LH
↘↙ 卵巢↘
↙ ↓↘
卵泡 排卵 黄体
↓ 雌激素
↓ 雌、孕激素
三、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 FSH:排卵前24h左右低峰,24h左右直降
❖ LH:排卵前24h陡峰, 24h左右骤降
❖ 雌激素:排卵前高峰,排后7-8天第二峰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课件-PPT
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泌尿系统_人体解剖生理学PPT精选课件
6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7
•
8
9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平 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3下 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 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 夹角。
10
左T11-L2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
的浓缩有关。
45
46
47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48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 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后下 →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的输尿 管口。
37
38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形 →柱状→高柱状。
39
40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上 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胞质 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血压↑和 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2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 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3
4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 水的代谢产物。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7
•
8
9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平 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3下 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 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 夹角。
10
左T11-L2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
的浓缩有关。
45
46
47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48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 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后下 →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的输尿 管口。
37
38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形 →柱状→高柱状。
39
40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上 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胞质 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血压↑和 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2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 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3
4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 水的代谢产物。
人体解剖学完整-全(课件)ppt课件
2
二、常用解剖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 掌足尖向前。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 身体直立两眼平
掌心足尖都向前 上肢下垂下肢并 (二)方位术语 上、下;颅侧、尾侧;前(腹侧)、 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 浅、深;近侧、远侧;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左、右;垂直、水平、中央等 。 (三)轴和面 均为假想。
抓住要点能分辨 横突有孔最明显 棘突叠瓦下斜尖 棘突后伸宽又扁
精选ppt
13
2.椎骨的连结 椎骨间的连结主要有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图2-1)。 (1)椎间盘
1)位置: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2)构成: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环形的纤维软骨, 连于上下椎体之间,髓核为胶 冻状,位于中央。
3)临床意义:纤维环后 外侧较薄弱,用力过猛时可 致髓核脱出而压迫脊神经。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 胶状髓核在中间
后外薄弱易脱出 压迫神经致痛精瘫选ppt
14
(2)韧带 主要有五条,即三长两短。 1)三条长韧带: ①前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前。 ②后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后。 ③棘上韧带,连接于棘突之后。 2)两条短韧带: ①棘间韧带,连接于棘突之间。 ②黄韧带,连接于椎弓之间。 3)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时由外向内依次经过的 韧带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 韧带。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精选p,pt 进入椎管
15
3.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依次增大,骶尾部又逐渐缩小,与 承受体重压力密切相关。 (2)后面观:棘突上下排列成一条直线。各部棘突方向有所不 同,颈部棘突较短,胸部棘突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腰部棘突 近水平后伸。 (3)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主要起减缓震荡作用。其中,颈腰二曲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 后。
肾输尿管膀胱等解剖结构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0
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的代谢产物肾是产 生尿的器官。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贮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积存到一定量时,在神经系统的 支配下,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的功能:
1. 排泄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 2.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 3. 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ຫໍສະໝຸດ 可编辑课件PPT13
憋尿
• 1. 尿液累积到500-600cc时,膀胱会过度膨 胀,并且使控制排尿的肌肉膨胀而松弛。 对于不常憋尿的人来说,这些肌肉会很快 恢复弹性,若常常强迫性憋尿,这些肌肉 会变得松弛,日后很容易频尿、尿失禁。
可编辑课件PPT
14
• 2.膀胱过度涨满压迫到膀胱内控制排尿的神 经,当憋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首次排尿 会出现下腹部疼痛、频尿、尿不干净的感 觉。如果是经常性的憋尿,或是持续性的 憋尿,就很有可能造成神经元永久的受损 ,也会造成日后出现尿失禁的问题。
分发达,当膀胱排空后,出现许多黏膜皱
襞。在膀胱底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的三角区,由于缺少黏膜下层,黏膜光滑
而无皱襞,此三角区称为膀胱三角,是肿
瘤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查时寻找输
尿管口的标志。 可编辑课件PPT
9
• 女性尿道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5cm, 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向下前以尿道外口 开口于阴道前庭。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 易引起逆行感染。
可编辑课件PPT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15
• 3. 尿液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而膀胱内部 的黏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正常的情况 下这些细菌会因排尿而被冲刷出体外,但 是在长期憋尿的情况下会使膀胱黏膜的抵 抗力降低,使细菌有机可乘造成尿路感染 ,严重的话还会上达膀胱及肾脏,出现急 性膀胱炎、血尿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交感神经(起自下胸11-12脊髓节段和腰1-2脊髓节段,经上腹下丛和 下腹下丛到达膀胱):
兴奋膀胱括约肌 使膀胱颈收缩而储尿
抑制逼尿肌 使膀胱松弛
• 副交感神经(起自骶2-4脊髓节,经盆内神经至膀胱):
兴奋膀胱逼尿肌
使膀胱颈松弛、膀胱排空
抑制膀胱括约肌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3
膀胱的神经
尿道膜部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骨骼肌
髂总和骶淋巴结。 • 膀胱三角区注入髂外和髂内 • 膀胱颈注入,有些注入主动脉旁淋巴结(腰淋巴
结)、主动脉前或主动脉后淋巴结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7
膀胱的静脉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8
膀胱的韧带
• 1.(男性)耻骨前列腺韧带和(女性)耻骨膀胱韧 带:在耻骨后面和盆筋膜腱弓前部与膀胱颈。
• 成对,期间一孔隙分隔,中有阴茎(蒂)背深静 脉
• 男性:前列腺前外侧部之间 • 固定作用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9
膀胱的韧带
• 2.膀胱外侧韧带:膀胱或前列腺外侧的腹膜下的结 缔组织中,含有至膀胱的血管和神经,一部分输 尿管和输精管。
• 起于膀胱与前列腺外侧,向外上方连至肛提肌表 面的筋膜。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0
膀胱的韧带
• 3.膀胱后韧带:位于膀胱两侧,由前向后的膀胱静 脉丛及其汇成的膀胱静脉、膀胱下动脉、膀胱神 经丛等被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束包裹而成。
• 膀胱前间隙:膀胱前方与耻骨联合及闭孔内肌之间。 下界:男性为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为耻骨膀胱韧带。内 有丰富的静脉丛及蜂窝组织。
• 膀胱两侧:肛提肌、闭孔内肌、盆壁筋膜。男性:输精管; 女性:子宫圆韧带。
• 膀胱后下壁(底):直肠 男性:精囊腺、输精管、输精管壶腹和腹膜会阴筋膜 女性:后面:膀胱子宫陷窝及子宫体。 后下壁:阴道和子宫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6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7
• 一、储存小便 • 二、排空小便
•
• 这两种功能的任何一种出现障碍均会出现排尿 异常。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8
排尿异常的症状分类
• 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 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潴留等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9
• 储尿期症状多与膀胱疾病有关,如膀胱炎症、膀 胱过度活动、膀胱挛缩等;
由阴部神经支配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会阴各肌收缩
控制排尿
辅助控制排尿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4
膀胱的生理功能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5
• 排尿反射:当膀胱在内压升高15cmH2O(贮尿 250-450毫升)膀胱被动扩张→受刺激→膀胱内牵 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引起脊椎骶段的 排尿中枢兴奋(冲动控制脑干大脑皮层引起排尿 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条件允许时大脑皮 质抑制解除→排尿反射发生→冲动沿盆神经运动 下传→膀胱逼尿肌收缩→尿液→尿道。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3
膀胱憩室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4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5
膀胱结核引起膀胱挛缩,对侧肾积水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6
前列腺增生后膀胱继发改变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7
谢
谢!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8
• 承托膀胱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1
膀胱的韧带
• 4.脐正中韧带:胚胎期遗留的脐尿管索。 • 由膀胱顶连至脐部,贴附于腹前壁下部内面正中
线,被腹膜遮盖形成脐中壁。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2
膀胱的神经
• 下腹下丛:交感神经 • 盆神经:副交感神经
膀胱丛
膀胱旁丛(膀胱两侧) 固有膀胱丛(膀胱壁内)
• 膀胱丛含有内脏运动(交感和副交感)和感觉两种纤维
14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5
膀胱的静脉
• 膀胱壁上构成静脉网,主要位于膀胱底部,汇入 膀胱下静脉,入髂内静脉。
• 男性:与前列腺和精囊腺静脉相连,构成膀胱前 列腺丛。
• 静脉网:向后与直肠丛或子宫阴道丛吻合 向前与膀胱前间隙内的阴道丛吻合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6
膀胱的淋巴
• 膀胱前壁淋巴沿脐动脉到髂内淋巴结 • 膀胱后壁淋巴流入髂外淋巴结,有些流入髂内、
• 排尿期症状多因下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0
膀胱常见疾病
1、膀胱解剖学的变化引起的疾病: 膀胱外翻、膀胱肿瘤、膀胱憩室等;
2、膀胱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的疾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各种 膀胱的 炎症、下尿路梗阻等等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1
膀胱外翻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2
根据侵犯膀胱壁的程度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
• 膀胱上面:被以腹膜。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2
膀胱的动脉
膀胱上动脉:脐动脉未闭合部分,膀胱上外侧壁 膀胱下动脉:髂内动脉,膀胱下部和底部 男性: 直肠下动脉的膀胱支:膀胱后面和精囊腺的一部分 女性: 子宫动脉分支:膀胱底 膀胱中动脉:髂内动脉或膀胱上动脉,膀胱后面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3
膀胱的动脉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
膀胱的解剖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
膀胱的位置
小骨盆腔的前部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 男性:精囊、输精管 壶腹和直肠 女性:子宫颈和阴道
下方 男性:邻接前列腺 女性:邻接尿生殖膈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
膀胱后面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4
膀胱前面观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5
膀胱的形态
• 肌性的囊状器官 • (空虚时)三棱锥体形,(充盈时)呈卵圆形 • 顶、底、体、颈(分界不明显) • 顶:朝向耻骨联合,借脐尿管闭合后形成的纤维
索(脐中韧带)与脐相连。 • 底:两个外角有输尿管穿入,下角接尿道 • 体:顶底之间 • 颈:尿道内口,膀胱体与尿道相接处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6
膀胱的容量
• 成人:300-500ml,最大可达800ml • 新生儿:50ml • 女性较男性小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7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8
膀胱空虚及充盈时的位置变化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9
膀胱壁的结构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0
• 由内向外:粘膜、粘膜下层、逼尿肌和外膜。
• 膀胱三角区:膀胱底内面的左、右输尿管口和尿 道内口之间呈三角形区域,此区缺乏粘膜下组织, 直接与肌层紧密相结合,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 粘膜均保持平滑状态,该部位易患结核、肿瘤。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1
膀胱的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