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门诊绩效指标定义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定义: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
麻醉科绩效考核指标
2)比目标值每增加 1 %,加 2分,累计最高至120分
3)比目标值每降低 1 %,减 2 分,累计最低至50分
4)介于其中按线性关系计算
满意度调查表
7.
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
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医疗仪器设备数量÷医疗仪器设备数量总数×100%
1)90=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降低1%,减1分,累计最低至50分
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成功,每项加5分。
本科室
2.
患者抢救
麻醉意外抢救成功,每次加3分。
本科室
3.
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级成果,每项加5分。
本科室
4.
学科建设
获得省重点学科,加10分,市重点学科加5分。
本科室
5.
甲级愈合率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加5分。
本科室
序号
否决性指标
指标解释
信息来源
1.
麻醉文书不规范
序号
关键绩效指标
指标定义
评分计算标准
信息来源
1.
术前术后麻醉访视率
(术前术后麻醉访视人次数÷术前术后当期应该麻醉访视总人次数)×100%
1)100=目标值,得100分
2)比目标值每降低 1 %,减 1分,累计最低至50分
3)介于其中按线性关系计算
医务科
病案室
2.
术前患者告知率
(术前患者告知次数÷麻醉患者总次数)×100%
3)介于其中Hale Waihona Puke 线性关系计算设备科相关记录
8.
麻醉总例数
(客观行事)
麻醉总例÷每月目标数×100%
1)30=目标值,得100分
麻醉质控指标准
麻醉质控指标准一、麻醉效果评估1.麻醉效果应符合手术要求,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无明显不适反应。
2.麻醉深度适宜,无痛觉过敏或痛觉缺失现象。
3.肌松效果良好,无肌肉紧张或松弛不全现象。
4.麻醉过程中无呼吸困难、喉痉挛等呼吸道梗阻情况。
二、麻醉并发症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应低于5%。
2.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抑制、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3.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4.做好围麻醉期的镇痛、镇静工作,减轻患者痛苦。
三、麻醉药品使用1.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对麻醉药品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对药品使用进行严格监督,防止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4.严格执行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管理制度。
四、麻醉记录1.对麻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用药、手术操作等内容。
2.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能反映整个麻醉过程和麻醉效果。
3.对麻醉记录进行定期保存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五、麻醉设备及环境1.麻醉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2.麻醉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3.手术室环境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保持清洁、消毒和通风。
4.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六、人员资质及培训1.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熟悉麻醉知识和技能。
2.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3.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4.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麻醉过程的安全性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对患者进行全面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3.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八、患者满意度1.应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力求使患者满意。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1000‰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门诊绩效考核指标
门诊绩效考核指标
背景
门诊绩效考核是对医疗机构门诊部门工作绩效的评估,是医疗
机构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相统一的
需要。
门诊绩效的高低不仅关乎医疗卫生单位的生死存亡,而且涉
及到民众健康。
指标
门诊绩效考核指标应当综合反映门诊工作情况,通常包括以下
方面:
1. 医疗质量:门诊医疗质量是考核的核心,可以从门诊医疗的
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人性化等方面考虑。
2. 服务态度:门诊服务态度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应包括接诊、问诊、解答疑惑等环节。
3. 工作量和效率:考核指标还应当包括门诊医生的工作量和效
率等方面,以反映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4. 其他因素:此外,门诊绩效考核还可以包括门诊医生的病历书写、开药准确等方面,以全面评估门诊医生的工作绩效。
结论
门诊绩效考核是医疗卫生单位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相统一的需要,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当综合反映门诊绩效的各个方面,全面考虑门诊工作的情况和实际需求。
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
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是对麻醉医师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为了确保麻醉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麻醉服务水平,本文件规定了麻醉医师绩效评定的具体方法。
一、评定指标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指标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技术操作能力、临床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和患者满意度。
1. 技术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麻醉前期评估、麻醉操作技能、麻醉监护技能和急救能力四个方面。
- 麻醉前期评估:包括对患者病史的了解、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评估,以及制定麻醉计划。
- 麻醉操作技能: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期的管理,以及困难气道的处理。
- 麻醉监护技能: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物代谢的监测。
- 急救能力:包括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麻醉药品管理、麻醉设备管理、麻醉质量控制和科室协作四个方面。
- 麻醉药品管理:包括麻醉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规范。
- 麻醉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检查和更新。
- 麻醉质量控制:包括麻醉质量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持续改进。
- 科室协作:包括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
3.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遵守、继续教育和团队协作四个方面。
- 职业道德:包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 法律法规遵守:包括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 继续教育:包括参加专业培训、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交流。
- 团队协作:包括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管理。
4.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患者对麻醉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 患者对麻醉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对麻醉前解释、麻醉过程中关怀和麻醉后恢复的满意度。
- 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包括对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的满意度。
- 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包括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和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麻醉科绩效考核方案
麻醉科绩效考核方案在医疗体系中,麻醉科作为重要的临床科室,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与成功,以及患者的就医体验。
为了提高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麻醉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考核目的1、提高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激励麻醉科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3、促进麻醉科内部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考核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考核标准和程序应明确、透明,对所有麻醉科医务人员一视同仁,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在考核指标中,既要包括可量化的工作指标,如手术麻醉例数、麻醉时间等,也要涵盖定性的工作表现,如服务态度、团队协作等。
3、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考核方案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麻醉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4、激励性原则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麻醉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不达标的人员进行相应的督促和改进。
三、考核对象麻醉科全体医务人员,包括麻醉医师、麻醉护士等。
四、考核内容1、工作质量(1)麻醉操作规范:包括麻醉前评估的准确性、麻醉方案的合理性、麻醉操作的熟练程度、麻醉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2)麻醉效果:评估麻醉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疼痛控制是否良好,有无麻醉并发症等。
(3)术后随访:对术后患者进行及时的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麻醉相关的问题。
2、工作效率(1)手术麻醉例数:统计每位医务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参与的手术麻醉例数。
(2)麻醉准备时间:从接到手术通知到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麻醉的准备时间。
(3)平均麻醉时间:计算每位医务人员完成每例手术麻醉所需的平均时间。
3、服务质量(1)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对麻醉科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2024版.pptx
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峻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 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醒悟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醒悟,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缘由可包括患者 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赐予冷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 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意义:非安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驾驭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 须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十、麻醉起先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定义:麻醉起先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缘由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峻、手 术
意义,反映围手术期体温爱护状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八、非安排转入ICU率
定义:非安排转入ICU是指在起先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安排,而术中或术后确定转入ICUo非安排转 入ICU率,是指非安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非安排转入ICU率二(非安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X100%
计算公式: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二(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二(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舐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 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a其他。
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
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目标本文档旨在确定一种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以便评估麻醉医师的工作表现,并为其提供激励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方法概述麻醉医师的绩效评定应基于以下关键指标:1. 手术效果:评估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效果。
2. 安全性:评估麻醉医师在麻醉操作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3. 团队合作:评估麻醉医师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沟通能力。
4. 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估麻醉医师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患者满意度:评估患者对麻醉医师服务的满意程度。
评定流程以下是麻醉医师绩效评定的流程:1. 设定评定指标:明确以上提到的关键指标,并为每个指标设定评分标准。
2. 数据收集:通过医疗记录、手术报告和患者反馈等渠道,收集评定指标所需的数据。
3. 绩效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麻醉医师的绩效进行评估,按照评分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
4. 绩效反馈:向麻醉医师提供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指出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5. 激励和发展:根据绩效评定结果,为表现优秀的麻醉医师提供激励措施,如奖励、晋升和培训机会。
评定标准以下是麻醉医师绩效评定的一般标准:- 手术效果:根据手术结果和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如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 安全性:评估麻醉操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如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药物过敏反应等。
- 团队合作:评估麻醉医师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如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 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估麻醉医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如对麻醉药物的了解和使用技巧。
-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反馈和满意度调查评估患者对麻醉医师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论以上所述的麻醉医师绩效评定方法,基于关键指标的评估流程,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麻醉医师的工作表现。
通过激励和职业发展机会,我们可以提高麻醉医师的工作动力和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麻醉科医师的绩效评审方案
麻醉科医师的绩效评审方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绩效评审方案,以评估麻醉科医师的工作表现及贡献。
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客观、公正和透明的评估体系,以促进医生的专业发展和团队的整体提升。
评估指标为了确保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我们将使用以下指标来评估麻醉科医师的绩效:1. 临床表现:评估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治疗效果。
指标包括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麻醉效果的评估等。
2. 学术贡献:评估医生在学术研究、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贡献。
指标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参与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
3. 团队合作:评估医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与其他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合作情况以及对团队目标的贡献。
指标包括与团队成员的沟通效果、团队工作中的角色扮演和团队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4. 患者满意度:评估医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关心和体贴程度,以及患者对医生的整体满意度。
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反馈和投诉情况等。
评估流程为了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流程来进行麻醉科医师的绩效评审:1. 设定目标:在评估周期开始前,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性和一致性。
2. 数据收集:收集医生的工作表现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学术成果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以支持评估过程。
3. 评估指标权重:根据评估目标和标准,设定不同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在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4. 绩效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设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绩效评估。
评估可以由一个评估委员会或者由多个评估人员共同完成。
5. 反馈和改进: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医生,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评估指标和流程,以不断改进绩效评估体系。
结论通过建立麻醉科医师的绩效评审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医生的工作表现,促进医生的专业发展,并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麻醉科质量控制考核方法
麻醉科质量控制考核方法一、背景介绍麻醉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为了确保麻醉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考核方法,以评估麻醉科的绩效和改进工作。
二、考核指标1. 麻醉效果评估: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评估麻醉效果的良好程度。
2.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麻醉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评估麻醉过程的安全性。
3. 麻醉操作规范性:评估麻醉医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麻醉设备的操作等。
4. 麻醉后恢复情况:观察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情况,如麻醉恢复时间、神经功能恢复等,评估麻醉后的护理质量。
三、考核方法1. 定期抽样调查:每月从麻醉科的手术记录中随机选取一定比例的麻醉案例,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2. 麻醉科内部评估:由麻醉科内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定期对麻醉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3. 多中心对照评估:与其他医院的麻醉科进行对照评估,比较不同医院的麻醉科质量水平,以促进经验交流和改进工作。
四、考核结果分析与改进1. 对于每一个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麻醉操作培训、优化麻醉药物使用方案等。
3. 定期组织会议,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总结,确保改进效果的可持续性。
4. 将改进措施纳入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提升麻醉科的质量水平。
五、总结麻醉科质量控制考核方法是评估麻醉科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全面评估麻醉科的绩效和改进工作。
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麻醉科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表达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 意义:表达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第三章一、麻醉门诊评估占比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分母
同期总麻醉例次
同一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多次麻醉,按多次麻醉统计
文件支持 指标导向
医院等级评审细则(2022版)
逐步提高 麻醉科
指标来源
填报年份
2023年全年
填报人员签字 审核人员签字
麻醉门诊评估占比
年度麻醉门诊接诊患者
同期总麻醉例次 时间 时间
三级医院评审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
第三章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一、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P209-P223)
麻醉门诊评估占比
指标属性 计量单位
定量 百分比%
定义 麻醉门诊评估占比
计算方法 麻醉门诊评估占比=年度麻醉门诊接诊患者/同期总麻醉例次*100%
指标说明
分子
年度麻醉门诊接诊患者
不包括疼痛治疗患者
麻醉科手术室2019年月度绩效考核及考核办法
医疗质 量35分
医疗 安全
医疗纠纷投诉次数 医疗事故发生次数(一票否决) 严格执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100%
医疗纠纷发生一次,经落实一次扣2 分;医疗事故发生一次,一票否 决,扣除当月绩效。
上报一例奖励0.2分(封顶2分), 隐瞒、不报、漏报、迟报一例扣1分 。
0 医疗质量管理部 0 医疗质量管理部 0 医疗质量管理部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计划、病房及 资料管理、分层培训一处不符合要 求扣0.2分;质量与安全管理一处不 符合要求扣0.5分。
3 护理部
考试考 核
①技能操作考核②理论及应知 应会考核③培训考核
基础操作考核≥90分合格,专科操 作考核≥85分合格;②、③≥60分 合格;每人次不合格扣0.2分,无故 不参加者每人次扣0.5分。考试成绩 前5名各奖励0.2分。
医疗质量管理部
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医疗质量管理部
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95%
医疗质量管理部
硬膜外阻滞麻醉成功率≥95%
医疗质量管理部
医疗 指标
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0.02%
医疗质量管理部
抢 救 成 功 率 月 初 上 报 不 及 时 扣 0.5
分,各项统计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每 10
0%
手术前后麻醉访视率100%
抢 救 成 功 率 月 初 上 报 不 及 时 扣 0.5 分,各项统计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每 10 医疗质量管理部 项扣1分。
医疗质量管理部
麻醉同意书签字率100%
医疗质量管理部
麻醉记录单填写合格率≥90%
医疗质量管理部
输血同意书写签字率100%
医疗质量管理部
术前讨论、死亡讨论疑难病例 讨论率100%
麻醉科绩效考核标准
麻醉科绩效考核标准麻醉科绩效考核标准麻醉科医院绩效考核应以要素考核系统支撑方法在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常常遇到两方面难题:一是要处理好庞大的考核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考核指标树,二是面临繁琐持久的考核程序和周期。
我院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以“要素考核、系统支撑”等方法,不断创新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了效率和水平,调动起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医疗质量全面提升。
建立要素考核指标体系目前,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很多,如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等。
我们认为,要较好地体现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要素考核指标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第一,医院绩效要素评价体系的设计,应符合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精神,符合新医改政策中关于绩效考核的要求,立足医院常用的统计指标,选择操作性强、确定性好、人为影响因素小的指标,作为要素考核指标,覆盖医院绩效的各方面。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院从医疗质量、效率效益、医疗服务三大方面,选择了最能反映医院绩效的15个要素指标,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第二,科室考核指标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据此,我院将医院所有科室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儿保、中医、针伤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麻醉科等6大块,分门别类地设计、制定绩效考核要素评估指标体系。
同时,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向医疗质量、效率效益和综合满意度倾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目的性和引导性。
以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两类要素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这两类科室的普遍性考核指标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部分效率效益指标。
两类科室考核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特殊性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如手术科室考核甲类手术率、手术占比、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规范等。
非手术科室则考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危重病人占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标。
麻醉专业医师绩效考察方案
麻醉专业医师绩效考察方案一、背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麻醉专业医师的工作绩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绩效考察方案。
二、绩效考察目标1. 提高麻醉专业医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保证麻醉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3. 促进麻醉专业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三、绩效考察指标1. 业务能力指标:包括麻醉理论知识、麻醉技术操作、急救能力、麻醉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2. 工作质量指标:包括麻醉病例质量、手术麻醉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3. 工作效率指标:包括工作时长、麻醉工作量、麻醉准备时间等方面。
4. 团队合作指标:包括团队协作意识、技术交流、培训带教等方面。
5. 职业道德指标: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廉洁从业、关爱患者等方面。
四、绩效考察方法1. 量化考核:根据各项指标设定分值,对麻醉专业医师进行打分。
2. 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同事、领导等多渠道收集满意度评价。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医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4. 定期评估:设立定期评估机制,对麻醉专业医师的绩效进行持续关注和反馈。
五、绩效考察流程1. 自我评估:麻醉专业医师根据绩效考察指标进行自我评估。
2. 同事评估:同事间进行相互评估,了解彼此在工作中表现。
3. 领导评估:科室领导对医师的绩效进行评估,综合各方面意见。
4. 反馈与改进: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麻醉专业医师,鼓励其改进和提升。
5. 奖惩措施: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实施奖励、晋升、培训等激励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医师,采取警告、考核不合格等处理方式。
六、绩效考察周期1. 季度考察:每季度对麻醉专业医师的绩效进行一次全面考察。
2. 年度总结:每年对麻醉专业医师的绩效进行一次总结,发布年度绩效报告。
七、绩效考察的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绩效考察制度,确保考察过程的公正、公平、透明。
2. 加强绩效考察队伍建设,提高考察人员业务水平。
3. 强化绩效考察结果的应用,将其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麻醉科绩效分配方案
麻醉科、功能科绩效分配方案(试行)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麻醉科管理,率先在麻醉科、功能科试行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拟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一、科内人员奖金分配,原则以工作量为主;二、在分配上还与工作质量、术前访视、服务态度、指令性任务完成等因素挂钩;三、在奖金分配方面,须向新项目开展、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倾斜。
具体的分配方针是:一、多劳多得;二、优劳优得;三、兼顾职称,工作年限,有利于科室管理,有利于调动科室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具体的分配细则:一、医院分配到科室的应得奖金,其中85%为效益奖金,与工作量挂钩;另外按院部精神,将15%作为科室管理奖金.二、根据相应考核指标得出每位医生应发奖金数,加上或扣除医院、科室奖惩部分后,最终为本人实发奖金数。
三、个人季度绩效奖金总额=效益奖金(权重占85%)+ 科室管理奖金(权重占15%)四、效益奖金(85%)考核方法:以麻醉方法及麻醉时间作为量化麻醉难度、强度及工作量考核分配的重要指标.具体分值计算方法如下:㈠麻醉科1、麻醉、节假日加班等因素:采取不同麻醉方法不同分值进行计算,加班手术麻醉记分加倍等。
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为0。
8分②椎管内麻醉:为1。
0分③全身麻醉(静脉复合):为1。
1分④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为1.2分⑤急症抢救气管插管:每次为0。
5分⑥中晚班、双休日、节假日手术麻醉记分加倍⑦值班期间兼台手术及备班人员手术麻醉记分加倍2、职称及行政职务因素住院医士系数:0。
9 住院医师系数:1.0主治医师系数:1.1 副主任医师系数:1.15主任医师系数:1.2 科室副主任行政系数:1.4科室主任行政系数:1.5㈡功能科1、延时工作、节假日加班等因素:采取不同操作、不同分值进行计算,加班操作记分加倍等。
①门诊B超0.5分/人次,心电图0。
5分/人次②常规彩超1分/人次,体外碎石4分/人次③腔内彩超1。
5分/人次④彩超系统产检2分/人次⑤心脏彩超2分/人次;⑥床旁彩超5分/人次;⑦中晚班、双休日、节假日操作记分加倍⑧行政班延时操作记分加倍2、职称及行政职务因素住院医士系数:0。
麻醉科医师业绩评估计划
麻醉科医师业绩评估计划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麻醉科医师的业绩评估计划,以确保医师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评估指标以下是用于评估麻醉科医师业绩的指标:1. 手术效果:评估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把控能力。
2.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医师在术后护理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3. 团队合作:评估医师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包括与其他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4. 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估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对麻醉药物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5. 继续教育:评估医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研究活动等。
评估方法为了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采用以下方法对麻醉科医师的业绩进行评估:1. 手术记录和报告的审核:定期审核医师的手术记录和报告,评估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2.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师的评价和意见。
3. 同事评估:邀请医师的同事对其合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4. 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以评估医师的学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5. 继续教育记录:记录医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包括培训课程证书、学术会议报告和研究成果等。
评估周期和结果麻醉科医师的业绩评估将按照以下周期进行:1. 每季度进行手术记录和报告的审核和评估。
2. 每半年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同事评估。
3. 每年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和继续教育记录的审查。
评估结果将根据各项评估指标的得分综合计算,得出医师的综合评级。
评估结果将作为医师晋升、奖励和薪资调整的依据。
反馈和改进为了不断提高评估计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将定期收集医师和患者的反馈意见,并进行评估计划的改进。
医师可以随时向评估小组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评估计划的优化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6
绩效指标定义
一、管理指标
(一)麻醉门诊评估占比。
在麻醉门诊接受术前评估患者数,占同期接受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麻醉中接受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三)全身麻醉后麻醉恢复室转入率。
全身麻醉术后转入麻醉后恢复室的患者数占同期接受全身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四)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床位使用率。
本年度麻醉后监护病房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的比例。
(五)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患者占比。
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的患者数占同期所有接受麻醉患者总数之比例。
(六)椎管内分娩镇痛率。
椎管内分娩镇痛指采用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椎管内麻醉技术,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实施的镇痛方法。
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指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占同期经阴道分娩产妇总数的比例。
(七)单个手术间日平均开放时间。
医疗机构年度内所有手术间工作日平均总开放时间/(医疗机构所有手术间数×年度工作日数)。
二、质量指标
(一)门诊病历质量合格率。
符合门诊病历质量要求的门诊病历数占同期门诊病历总数的比例。
(二)患者入室后麻醉取消率。
患者入室是指患者进入手术间或手术室内的术前等待区。
患者入室后麻醉取消率是指患者入室后麻醉取消的数占同期入室患者总数的比例。
(三)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药物或开始区域麻醉操作。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之比例。
(四)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占比。
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是指在实施麻醉的过程中,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
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占比,是指非计划改变麻醉方式患者数占同期接受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
(六)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七)非计划二次插管率。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八)全麻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全身麻醉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除人工通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喉罩等)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
全身麻醉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身麻醉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使用人工气道全身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九)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他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十)麻醉死亡率。
麻醉死亡指由麻醉直接导致的患者
死亡,且发生于麻醉开始后72小时内。
麻醉死亡率是指麻醉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十一)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十二)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心搏骤停率。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患者心搏骤停的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十三)非计划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率。
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十四)麻醉后恢复室入室低体温率。
麻醉后恢复室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恢复室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
麻醉后恢复室入室低体温率,是指入恢复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恢复室患者总数的比例。
体温测量的方式推荐为红外耳温枪。
(十五)麻醉后恢复室转出延迟率。
入麻醉后恢复室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麻醉后恢复室患者总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