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本文是《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的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电容器的常见类型、特性和使用方法;3. 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与电容器的关系;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1. 电容器示意图、图片或实物;2. 相关电路图示;3. 实验仪器和元件。

教学内容:一、电容器的概念和作用(理论授课,约20分钟)1. 引入电容器的概念,简要介绍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分类介绍电容器的常见类型,如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并讲解各种类型的特点与应用领域。

3.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电容器的特性和参数(理论授课,约20分钟)1. 解释电容量的概念和单位,介绍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其尺寸、介质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电容器的极间电压(额定电压)和耐压特性,以及其在电路中的保护作用。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极性特性,区分极性电容器和非极性电容器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三、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和功能实现(理论授课,约15分钟)1. 介绍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并讲解不同连接方式下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2. 利用示意图或实物演示不同电容器连接方式对电路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功能实现。

四、电容器的实验验证与应用(实验操作,约60分钟)1. 设计并组织实验,验证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荷存储能力。

2. 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电容器,测量其电容量和极间电压,并比较它们的特性差异。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现特定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电容器的作用。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五、电容的概念和计算(理论授课,约15分钟)1. 引入电容的概念,与电容器的区别进行说明。

2. 探讨电容与电荷量、电压和介质的关系,并介绍电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3. 引导学生运用电容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4. 能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的分析。

2. 利用电容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入实例:老师带一块电解电容器和一个带电体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电解电容器的特点和表现出的电容性质。

3.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电容器的结构和原理。

2.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图示,并解释其中的主要部分。

3. 提问:根据你们的观察和理解,电容器是如何存储电荷的?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讨论:电容器的电容量是什么?它跟什么有关?5. 解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6. 提问:现有一个电容器,它的电容量是100μF,那么它可以存储多少电荷?学生进行计算。

【展示】(2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3.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充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4. 解释电容器充电过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6.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7.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放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应用】(3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10分钟)1. 总结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容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五、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电容的定义,能够计算电容器的电容。

2.掌握电容器和电容的基本性质,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3.能够解决电容器的串并联问题,掌握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验操作的技能。

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概念和定义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电容器的串并联4.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5.实验操作: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示波器、多用电表、电容计、电容器、导线等。

2.实验准备:准备若干个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

教学过程:第一节电容器的概念和定义(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电路中电容器的作用,并引入电容概念。

2.介绍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荷的元件,其电容表示了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3.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C=Q/V(电容等于电荷与电压的比值),解释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第二节电容器的串并联(20分钟)1.讲解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

2.演示串并联电容器的连接方式和等效电路图。

3.讲解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1/C=1/C1+1/C2+1/C3+...,并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4.讲解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方法:C=C1+C2+C3+...,并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第三节实验操作: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35分钟)1.将实验所需的电容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准备好。

2.演示如何使用示波器和多用电表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3.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测量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器的实际电容。

4.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和串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计算。

3.回顾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巩固学生对电容器的理解。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容器的电容》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理解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电容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尊重实验数据,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了解电容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

•电容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而非储存电荷的多少。

•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场能的变化,理解电容与电压、电荷量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容器构造展示、充放电过程模拟、电容定义及公式推导等)。

•实验器材(电容器、电源、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视条件可增减)。

•教科书、教辅资料及学生预习材料。

•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容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电容的概念。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容器充放电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压、电荷量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手机电池、相机闪光灯电容器等生活中的电容器应用实例,提问“这些设备中的电容器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作用。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引入电容器做铺垫。

新课教学1.电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展示电容器实物或图片,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包括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极板)和中间的绝缘介质。

•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展示,说明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当电容器两极板间存在电势差时,极板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形成电场,储存电能。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精心整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总课时第15课时2017年9月18日↓↓确定的电容器C 确定确定的水容器S 确定即:C 由电容器自身决定即:S 由水容器自身决定[问题]那C 由电容器自身的哪些因素决定?3、平行板电容器[介绍]静电计:测量电势差。

它的金属球接一导体,金属外壳接另一导体,从指针的偏角可测出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演示]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一板A 固定于铁架台上且与一外壳接地的静电计的金属球连接,手持有绝缘柄的板B ,将B 板接地,用电池组给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将B 靠近A ,静电计指针偏角反映A 、B 两板间电势差。

[现象]指针偏角减小。

[引导学生分析]给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电源不再继续对电容器充电,同时也没有导线将两板相连,电容器也不会放电.即此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

[学生分析现象]根据UQ C =,∴Q 不变而U 减小,∴C 增大.即d 越小,C 越大。

[告知学生]精确实验告诉我们,C 和d 成反比。

[演示]减小两板正对面积。

[现象]指针偏角偏大。

[学生分析]由U Q C =,S 越小,U 越大,C 越小。

[告知学生]精密实验表明:C 与S 成正比。

[演示]B 板不动,在两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板。

[现象]指针偏角减小。

[学生分析]板间插入电介质,U 减小,由UQ C =,则C 增大。

[告知学生]板间充满某种介质时,C 会变为板间为真空时的若干倍,这一倍数叫这种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表示。

精确实验表明C 与ε成正比。

课本中给出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3[指出]电容器的电容是由两个导体的大小和形状,两个导体的相对位置及极板间的电介质决定的。

[引言]精确实验可得电容器的决定式。

[出示板书]决定式:kdS C πε4=(平行板电容器),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

说明:真空中介电常数1=ε,充满某种介质时,电容变大为真空时的r ε倍,r ε是一个常数,与介质的性质有关,称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所以上式又写为:kdS C r πε4= 4、常用电容器[出示电容器示教板]说明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分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

【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0.4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本节教学过程中,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科学认识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关系,并理解C=Q/U所遵循的规律及表征的物理意义,平行板电容器与哪些因素有关都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基于课标,可将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如基础性(或保底性)目标、拓展性(或提高性)目标、挑战性(或创新性)目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电场”中的《电容器的电容》作了如下阐述:“观察常见的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从认知发展角度看这是学习电容器初始阶段内容标准的要求.对电容器元器件的认识需要经历如下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是认识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 通过行为操作来体验和感受电容器的作用,体验电容器是通过充电和放电达到电能储存和释放的元器件,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始阶段学习目标表述为:(1)通过对具体电容器实物的观察,认识各种类型电容器的用途和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和中间绝缘的电介质组成;(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深化理解电容器的功能;(3)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学会用定义式进行简单地计算;(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基于标准的教学是指如何把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目标的表述才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与可评估性。

4.目标实现路径分析核心问题呈现路径、问题串连方式、情境设置(情境包裹核心问题)、培育学生思维品质路径(怎样搭建起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引领学生思维走向)、人格养成如何渗透(人文情怀包裹学科思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八节《电容器与电容》是介绍电子元器件的一节内容,通过电容器的介绍,进而通过直观观察和比较了解生活中电容器的用途和结构.同时他又是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进一步学习交流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然后介绍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接着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得出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2、重点与难点电容的内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电容又是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引出这一比值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反映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又一难点,做好分组实验是突破该难点的最佳途径.二、学情分析通过静电场关于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电容器需要涉及的电势差、电场强度、电荷量等物理量,所以学生应用静电场的有关知识研究电容器变得水到渠成.电容器在各种电子仪器和电器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学生对电容器并不熟悉,因为他们很少打开用电器观察其中的元件.所以教学中可以先通过“盛电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容器的外形和主要结构,接着拆开电容器,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两块极板和极板之间的介质,介绍时要突出主要构件——极板和介质.这些感性材料对学生了解电容器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是电容器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了解电容器的一个载体.电容概念的得出非常抽象,所以最好做成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电容器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应该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体验、总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整体应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电容器实物和图片,并拆开电容器,观察、认识它的内部结构.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体会充电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一种装置.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电容器的电压与电荷量成正比,并进一步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到电容的概念.3.通过分组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公式,知道改变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知道电容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生观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即时评价、矫正.五、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电容器,并拆开电容器,观察、认识它的内部结构.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体会充电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一种装置.【“盛电杯”小实验】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实验装置,内、外两层金属锡箔是导体,中间是绝缘的塑料.学生观察并触摸杯子,初步观察杯子结构.然后请一个同学摇动感应起电机,用感应起电机给“盛电杯”充电,另外几个同学和老师一块手拉手,让末端一个学生用手触摸杯子内侧,让他们亲自体验、感受;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受?教师介绍:学完这节课大家就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了,其实这个装置最初叫莱顿瓶,是荷兰物理学家马森布洛克在莱顿大学发明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利用这个装置收集空中的闪电.这个装置现在被称为电容器.【实物解剖展示】将一个已经解剖好的薄膜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并对比“盛电杯”的内部构造.学生观察总结:该元件有两片锡箔,中间是一层绝缘体薄膜.教师补充,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构成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中间的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此处电介质是绝缘体,不同于化学上的电解质.电容器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卜来表示.教师展示一对平行金属板并提问学生是否是电容器,介绍那是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称为平行板电容器.教师补充,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称为一个电容器.2.验证实验一——电容器的充电、放电【理论分析】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并通过PPT动画介绍实验过程(1)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就称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正极板,从负极板流入负极;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以静电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2)如果把充电后的两极板通过导线接通,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极板上的电荷就中和,电容器就不再带电,这个过程就称为电容器的放电过程.能量的转化: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演示实验验证】把一个“35V 1000〃”的电容器,连接到如图的电路,当接a时,注意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最初在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偏转,是否一直偏转?然后把电容器直接与b相连,观察表针向哪个方向偏转,是否一直偏转?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当接。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电容器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2. 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及教师方法: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电容器的作用,例如电容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电容代表了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然后,教师通过具体实例演示电容的计算方法,例如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例如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分析电容器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电容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及作业布置: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2. 学生课堂讨论得分;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写出一篇100字的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没有涉及到电容器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和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展开。

同时,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2.掌握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3.能够解释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2.多个电容器;3.连线和电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电容器模型和示意图,引入电容器的概念;2.提问学生对电容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电容的定义和计量单位;2.解释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引入电容的计算方法;3.解释电容与电荷量和电压的关系,推导电容的公式。

三、电容值的计算(20分钟)1.指导学生使用电容的公式计算电容值;2.给出多个电容器,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电容。

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15分钟)1.介绍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电场储存和释放电能;2.解释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3.提问学生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回顾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让学生研究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聚合物电容器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2.给学生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电容器电路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道关于电容器的计算题;2.鼓励学生外出观察使用电容器的场景,并做相关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容的定义,掌握了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和公式,同时也了解了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实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2. 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的电容。

3.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C = Q/V,其中Q是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量,V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3. 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电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常见的有平行板电容器、圆柱电容器等。

4.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旁路等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容器,引起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兴趣。

2.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3. 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讲解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

6. 讲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容器应用的理解。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容器和电容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给示例,计算不同电容器的电容。

2. 请学生思考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电容器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概念的理解。

2. 示例练习:收集学生对电容器电容计算的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电容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观察电容器,了解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电容器的主要构造.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3.了解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现象及能量转换.4.通过探究得出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会应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分析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电容概念和应用,电容器充放电学习过程【阅读类比】1、引入:水可以用容器储存起来,电荷也可以用一个“容器”储存起来。

图中的元件就是这样的“容器”——电容器2、请结合下图简述电容器构造: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都能构成电容器【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理解电容概念1、如图安装电路:(1)充电:开关接1、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2)放电:开关接2,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总结:(1)把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2)若保持与电源连接,则板间电压U 不变(3)若断开电源,则极板所带电量Q 不变。

2、探究电容器容电能力?、1、思考: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也在增加,那么,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2、结合图示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电容器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不发生变化,3、类比水桶:总结:(1)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2)单位:法拉(F)1F=1C/ V 1F=106μF=1012pF(3)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电容越大,表明在相同电势差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例1】: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 V,现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降为原来的13,则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电容器原来带的电荷量是多少?若将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全部放掉,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例2】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反应比较灵敏,且可以和计算机相连,能画出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图甲是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电压为6 V.先使开关S与1接通,待充电完成后,再把开关S与2接通,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________ C,该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 μF.(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任务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影响因素实验1:保持Q和d不变,减小S,观察U的变化情况,说明C随S怎样变化?实验2:保持Q 和S 不变,增大d,观察U 的变化情况,说明C 随d 怎样变化?实验3:保持Q 、S 、d 不变,插入电介质,2、总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kdS C r πε4=【例3】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现使B 板带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 .将A 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 .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D .若将A 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例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B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静电力不变任务三、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结合教材回答:1、从结构上看,电容器可分为 和两类。

《主题八 第二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主题八 第二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化工农医类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容器和电容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容知识解释简单电路中的电容器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和电容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容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电容器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材料:电容器实物、万用表、电路板、实验电路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制作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容器和电容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初探引趣)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开始。

教师将展示一个常见的电容器,并演示其储存电荷和放电的过程。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容器的基本功能,并产生对电容器和电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知识铺垫(概念梳理)1. 电容器定义及种类教师将详细解释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工作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同时,介绍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如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2. 电容概念及单位接下来,教师将介绍电容的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例和图表,让学生理解电容与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的关系,并掌握电容的单位——法拉。

(三)深入探究(理论结合实践)1.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将详细讲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极板间的电场、电荷分布等物理过程。

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容器的工作机制。

2. 实验操作与观察为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教师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背景和目的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容的因素,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了解影响电容的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

难点在于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容器电容的概念;2.电容的计算方法;3.影响电容的因素。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方式。

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2.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电容器、万用表、电源等实验器材;2.实验报告要求。

2.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引入与电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授课:讲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测数据来计算电容;4.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实验内容1.串联电容测量电容;2.并联电容测量电容。

操作步骤串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1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1 串联电容电路图并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2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2 并联电容电路图4.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步骤:说明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2.实验数据:列出实验数据,包括所测电压、电容和电流;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测电容,并说明计算方法;4.结论:根据所得结果,结合所学理论,得出结论。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第8节电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的作用及其构造感知电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的电容与哪此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合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研究能力。

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通过相识超等电、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遭到科学技术是第终身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

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研究,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惯等。

电是背面研究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相识电的结构和事情方式,了解电容的概念及界说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把电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讲授重点是让学生参与讲授活动,通过学生尝试激发学生研究乐趣,相识电充、放电进程。

通过学生尝试理性分析电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尝试的方法来界说电容C及平行板电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让学生在研究进程感遭到物理量的探究进程,猜想---尝试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尝试结果。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东省莒南县高中教研室电容器的电容山东省莒南县高中教研室 XXX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电容的定义和单位。

3. 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容的定义。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电容器的实物模型和电路实验设备。

3. 准备一些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的实际物品,如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源等。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容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5. 准备好教室互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电容器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最后引出电容器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讲授新课(1)电容的定义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电容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制。

(2)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如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的面积、介质材料等。

(3)平行板电容器及其应用介绍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如电子器件、显示器等。

3. 教室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电容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电容的相关知识。

4.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5.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与电容器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容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电容器的电容》 说课稿

《电容器的电容》 说课稿

《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容器的电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电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面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容器的结构、作用、电容的定义、单位以及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场中的电学元件有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库仑定律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电容器这一较为抽象的电学元件,学生可能在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电容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二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常见类型。

(2)理解电容的定义,掌握电容的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经历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容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容的概念和定义式。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对电容概念的理解。

(2)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我们用相机照相时,光线不足的时候会打开闪光灯,可大家知道闪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下图是一种带有内置闪光灯的照相机,相机内装有容量很大的电容器。

不但相机中含有电容器,生活中的许多电器中也都含有电容器。

电视、电脑、VCD等线路板。

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有哪些呢?(一)电容器[教师活动] 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大家观察它的构造。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课件展现[教师板书]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相距10cm的两金属板,平行相对放置,并提出思考问题:这套装置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学生思考后回答:能,两金属板是导体,中间的空气是绝缘物体。

教师总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为电介质。

[教师演示] 按图连接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当S接a和接b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总结] 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教师用课件模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S接a)(S接b)[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总结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

[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结论并板书]1.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2.当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接通,导线中也有电流通过,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一过程叫放电。

注意: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所带电荷量Q。

[问题讨论] 独立思考后回答下题,可以看书寻找答案。

有电流就有电流做功,会消耗能量,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充电:电源能量电场能放电:电场能其他形式能[类比探究] 水杯可以盛水,可称为水容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在知识小结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力求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但学生概括、梳理和总结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我采取了先让学生总结,再在他们总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体现结构关系的全面总结。

这样,也就形成了本节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点题对应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方面,除了中间进行的电容单位换算的练习,一起认识常用的电容器,并对常用电容器进行分类外,我最后还安排了两个需要运用三个公式才能解决的综合题目,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思路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终实现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领悟方法,完成知识建构。

二、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1、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8节的内容。

主要包括: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各因素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还有电容器的应用和分类等等。

本节内容体现的是电场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应用,也是后面学习LC 振荡电路、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必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电容器对于学生来讲应该说非常陌生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概念,也非常抽象,还有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增设实验,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协作交流、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等方式和过程,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概括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容器及其结构。

知道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与能量的变化特点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U QC ,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应用。

学会用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比值定义法研究和处理问题。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4.理解公式kd s C r πε4=及其含义,关能用它来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研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经历探究电容器的电容定义的过程以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过程,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巩固知识。

2.掌握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外因,不由外因决定观点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进一步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物理思维。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容器工作原理、2.电容的概念的理解和电容定义式的得出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探究4.电容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应用难点:1.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理解2.电容容电容概念的理解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探究五、教学方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等六、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闪光灯、电容器、静电计、起电机、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铁架台、电路示教板、电源、电容器若干、导线若干、电脑、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通过演示让闪光灯闪光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和产生电火花的原因,从而开始第一知识环节的探究。

一、电容器1.结构展示电容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直接感知电容器的构造。

两层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薄片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了一个电容器。

物理上,把这两层金属薄片叫做电容器的_______,中间的绝缘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为了使用方便在两极板上连接两根导线任意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用符号__________来表示。

2.充电和放电在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结构的基础上,探究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

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概念充电过程:我们把电容器接入电源,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称之为充电电程,并且把电容器充电后,任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

放电过程: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连,使两极板上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电容器储存电荷和放电的原理。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势差和电流的变化。

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

根椐观察和分析,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

(师生一起总结)②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充电过程的特点1、充电的时间很短。

2、充电电流电流由大变小,瞬间变为0,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后和电源电压相等,充电过程结束。

3、从电源中获得能量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极板间形成电场。

放电过程的特点:(学生总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量转化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容C1.物理意义的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容器1、2为相同的电容器。

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a点时,电源给电容器1充电,打开开关S1,电容器1充电结束,保持开关S2断开,将开关S1打到b点时,电容器1会给电容器2充电,充电结束后,因为两电容相同,电量会平分,则此时电容器1所带的电荷量为最开始的一半,再将开关S1断开,将S2闭合,此时电容2被短接放电。

放电结束,断开S 2,再将开关S 1打到b 点,电容器1会再次给电容器2充电,充电结束后,电容器1的电量会变为原来的1/4。

实验操作将电容器两端接电压表,按照上面的分析进行操作,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内。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中电压表示数随两极板间电荷量的改变情况,总结得出:一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减少而减小,成_________,比值U Q是一个_______,我们用常数C 来表示。

探究常数C 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容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1)根据C=Q/U ,对不同的电容器,Q 相同,U 大,C 小,或者U 相同时,Q 大,C 也大.但不能认为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

(2) 电容是电容器的一种属性,由自身的因素决定(3)适用于任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3.电容的单位基本单位:法拉(F) 1F=1C/V常用单位:微法(uF) 、皮法(pF )换算关系: 1F = 106 = 1012pF请完成下面的一道练习两个不同的电容器C1、C2,所带的电荷量均为6×10-6C,两极板电势差分别为2V、3V,则这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单位用μF 表示)猜想: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属性。

不同的电容器电容为什么不同?它到底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三、平行板电容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极板间距、正对面积、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平行板电容器与板间距间、正对面积、板间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r ε(rε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依次只改变两板间的距离,再只改变正对面积,最后再控制板间距离和正对面积都不变,插入和拔出电介质。

然后根据 U QC =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公式,电量Q 一定时,电势差U 的变化可反应出电容器电容C 的变化U 越大,C 越小, U 越小,C 越大3.实验器材两块金属板(组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使用时金属球与金属外壳分别与电容器两极板连接,指针张角可反映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张角越大,则两极板间电势差越大)起电机(用来感应起电,接触极板可使极板带电)电介质(刀形云母,相对介电常数大于空气)4.进行实验根据指针张角的大小变化,将电势差的变化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并分析出电容C 的变化(注意先记录张角变化,再进行电势差与电容的变化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电容器的电容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增大而______, 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减小而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