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特点和教学方法。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1. 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涵盖了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创作等多个方面。

2. 体验性:小学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验能力,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意识。

3. 实践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美术创作能力。

4. 生活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通过描绘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等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5. 合作性: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同步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绘画活动,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3. 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一定的绘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个性发展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5.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通过互动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6. 作品展览法:组织学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艺术展示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合作性等特点,采用示范法、同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个性发展法、互动讨论法和作品展览法等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评价法、评价标准法、自评互评法、作品展评法和全面发展评价法等。

通过这些特点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林大康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林大康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林大康发布时间:2021-07-05T14:15:40.24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林大康[导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必然的。

温州市籀园小学林大康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必然的。

在小学阶段,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学会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素养;情操;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其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美术是真切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的,学习美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和创造美好事物的双手。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课堂教学尤其是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模式与策略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创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通过对真实生活的折射,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效果,进而对人产生影响。

情境是一种心理学的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情境,能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尽管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对生活同样有着独特的理解。

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还原生活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独特认知。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用多媒体、故事或其他手段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意识。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重要的美育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创作出具有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因此,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生活情感和现实意义,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下人们文化情感和审美认知的体现。

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是美术的素材来源。

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风格等,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

无论是人物、风景、物品、动植物,都是美术创作的素材。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运用生活经验和素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的能力。

2、生活是美术的表现形式。

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生活情感得以通过视觉媒介表达出来。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表现手法,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3、美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美术作品可以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体验美感,感受美术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策略1、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身边的一些元素作为美术作品的题材,例如家里的摆设、自己的房间、熟悉的街道等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内涵或历史背景的素材,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画等等。

这些素材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运用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场景,例如学生在校园中、家庭中、公共场合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场景对于美术表现的影响,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

52知识文库2023.2(下)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为此,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教学的对象为小学中高段学生,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期,对绘画往往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绘画表现方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

他们的绘画选材不典型,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大多概念化、模式化。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解决学生不会画、不知道如何画、选材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美的能力。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如“选取生活中美术教学素材”“建立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引入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展课外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化”进行实践探究。

实现课堂回归生活,这种回归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摒弃说教、教条式的问答,提倡积极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交化教育的理念是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和教育实践,都是以实际生活来辅助教学的,如使用废旧材料来营造一个教室氛围,教师带领学生以郊游、采集标本、户外写生等方式了解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取美术素材等。

总之,将各类物质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际情境中了解书本上的知识。

1.2 教学价值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低,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课堂师生评价互动不足,等等。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引言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理论篇1.1 课程标准概述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程标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审美实践能力为基本任务。

1.2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欣赏。

课程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4 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倡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 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践篇2.1 教学案例分析本部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案例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欣赏等多个领域。

2.2 教学策略探讨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实践教学:加大课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3 教学资源整合1. 校内资源:充分运用学校美术教学设施,发挥美术教师专业优势。

2. 校外资源:拓宽校外教育资源渠道,加强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合作。

品读生活 欣赏多彩——谈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品读生活 欣赏多彩——谈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2016·10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Little Learner MagazineTeaching Practice October 2016品读生活欣赏多彩美术教师在教授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品读生活,欣赏多彩。

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同时能够在绘画作品当中体现生活的美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一、生活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与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好的体验。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心智情况,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会到生活实际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比如在学习《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家庭关系有关的影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讲述在家中会有哪些温暖的故事。

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并且回忆自己家中温馨的故事。

在画板上用细节还原家庭的温馨。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然灾害之后家庭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认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将情感流露在画板上,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构造课堂内容与生活当中某种事物的联系,从而创设一种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体验式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体验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自然而然流露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鼓励创作,创作中品读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学生们的感受也是源自生活的体验。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及时创作,在创作中品读生活。

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美术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美术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随着学校不断建设发展,美术学科团队逐渐壮大,同学科教师能够团结协作。
(余下3页自行添加)
(一)学校搭建了良好的课题研究平台,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校长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还拥有多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的意见并给予全程的指导。
(二)课题负责人是教第一学段的美术课,能收集到美术实践活动的素材。作为美术备课组组长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充分的理解。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准备充分,已悉心钻研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具备了研究本课题的基础和知识储备。
将学校节日与美术完美结合,设计与节日相关的一系列美术实践活动方案。比如在文化节中,文化节是主要以学校一大特色——英语为主,在活动中可以设计与英语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方案。在一年级上册中学过《字母设计》,在文化节上可以让学生设计英语字母的头饰。字母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单词或者是自己的名字,不仅能够制造出英语氛围,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3. 撰写课题行动方案。
4. 课题论证和准备工作。
5. 研读教材。
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7年2月)
1.深入课堂,按计划操作研究,做好观察记录。
2.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探索美术教学中的生活情境与生活中运用的美术技能两方面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该课题的“生活情境”有两类指向,一是指在美术课堂中创设生活的场景。带领学生创造生活情境,走进最真实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生活情境”为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和学习美术,提升美术鉴赏能;二是指发挥美术技能,再结合生活中各种活动、各种传统节日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美术实践活动,从而巩固生活与美术的联系。

教学实践案例小学美术(3篇)

教学实践案例小学美术(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美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小学美术课程《可爱的动物》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形态、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特点。

2.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动物。

3. 创作一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 提问:你们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3. 引出课题:《可爱的动物》。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动物的基本形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差异。

2. 介绍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等,讲解如何用这些语言表现动物。

3. 展示优秀动物主题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分析。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所选动物的形态、特点。

3. 学生创作一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教师注重评价,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

4.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与生活教案——小学美术课中的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美术与生活教案——小学美术课中的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美术也是如此。

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它。

一、美术的意义与价值美术是人类表达情感、观察世界、审美体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的形式。

在现代社会,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欣赏的方式,更成为了评判文化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美术作品不仅能够生动地记录历史和文化,也可以促进人类的思想和灵感的创造性发展。

而正是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科学和艺术的进步。

同时,美术也可以成为一种治疗方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缓解压力和疏导情绪,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健康方式。

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无处不是艺术的痕迹。

从日常的日用品到公共建筑装饰,从服务行业到广告市场,都需要艺术家和设计者的构思和创作,这些设计和创作离不开美术技巧和审美意识。

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实践,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通过在居家生活中观察和认识常见物品和装饰,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色彩、形态、比例和透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在校园中观察校园景观和装饰,让孩子们学习和体验建筑、装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美术馆和美术展览,体验和感受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的魅力和价值。

三、美术课中的教学内容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知识,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以下是美术课中的教学内容:1.色彩学习:了解和使用基本颜色,学习和掌握色彩的组合和调和。

2.素描绘画:学习和掌握线条、面积、形态和比例等基本素描技巧。

3.物品造型:学习和体验立体造型、透视和光影等技巧,从而提高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4.图案设计:了解图案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学习和掌握文字和图形设计的技巧。

通过以上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美的感受力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

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是构建小学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很有必要。

例如,在《难忘夏天》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夏天美的感受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夏天姹紫嫣红的花园风景,让学生通过对夏天颜色的探讨,将自身对夏天的独特感受通过绘画形式呈现出来,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活泼使学生走进生活,激发了对美术的热爱。

(二)穿插生活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美术教学完全依附美术教材,教师一味地讲授重难点、习惯性地安排课堂作业的方式难免枯燥,提不起学生兴趣。

如果能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生活化元素,对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激发美术学习动机等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将生活化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二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学生发现美。

三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促使课堂教学高效。

(三)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兴趣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教学与生活巧妙链接的绝佳途径之一。

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做到:一是借助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增强课堂活力。

二是注意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展现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是通过实地写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例如,在《自然现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日出”“水流”“假山”等自然现象组织学生来一次野外写生,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触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并用彩笔描绘出不同自然现象衬托下的美妙自然,让学生增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注重引导学生联想,不注重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促使学生思维生活化。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发现身边的美,捕捉生活细节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发现身边的美,捕捉生活细节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发现身边的美,捕捉生活细节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欣赏身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中,发现身边的美,捕捉生活的细节,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构图能力。

同时,还能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审美水平,将他们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更好的转化为描绘图画和色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美术教学的基本知识:(1)主题:百变的色彩。

(2)分类:有机色彩和无机色彩。

(3)意义:活跃画面,表现情感。

2.美术教学的重点:(1)观察并感受身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将所看到的事物和美感转化为自己的作品。

(3)学会放大观察,捕捉生活的细节。

(4)了解有机色彩和无机色彩的基本概念。

(5)设计自己的画作,表达自己的想象。

三、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包括教室里的物品、窗外的景象。

请他们对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描述,引导他们全面理解所看到的物品,为后续的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讲解法通过幻灯片等媒介,让学生们了解有机色彩和无机色彩的基本概念,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将所看到的事物转化成画作的方法。

3.综合运用法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主题,对其进行深度观察和描述,画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放大观察、捕捉细节,增强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和学习目标的明确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片等资料介绍孩子们生活中的颜色环境,引导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小环境之美,并且教育他们想象出美的构思,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美术知识的讲解有机和无机色彩的介绍:黄、红、绿和蓝等组成的色彩为有机色彩,而黑、灰、白等未直接从自然界中提取的色彩为无机色彩,分别让孩子们尝试使用组合和各种色彩调节技巧进行创作,锻炼孩子们的色彩感觉能力。

3.实践探究请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全面的观察其中的颜色组合,确定画作的主题,逐步画出自己的作品,并将所学的色彩概念转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一种逼真、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文化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如设计海报、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三、艺术创造教学法艺术创造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解释其中的创作思路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元素的引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色彩配对游戏、线条追踪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美术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表达美术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教案

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教案

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教案。

但是,如何让美术与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呢?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培训。

为了更好的实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教案,以达到优良的教育目的。

这份教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
要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知道,在美术与生活的融合中,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并不是一种远离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是紧密与生活相关的。

2.教学内容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

我们要讲解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美术与生活巧妙的融合起来,从而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3.教学方法
在教授内容时,我们需要挑选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比如让学
生参观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看一些好的艺术作品,实地感受美术与生活的融合。

4.教学评价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教学评价体系,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所教授的内容。

这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美术与生活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们需要在教育培训中,制定合适的教案,才能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将美术与生活完美的结合起来。

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的创新实践。

首先分析了美术教学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

随后引入“教学做合一”理念,并探讨了其意义。

接着介绍了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最后讨论了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结论部分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美术教学现状","教学做合一理念","实施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教师关注问题","实践意义","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探讨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的创新实践。

将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将介绍“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及其引入的意义,阐述如何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后,将详细讨论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安排等方面。

接着,将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教学做合一”的实际效果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将讨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式、学生需求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教学做合一”创新实践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许多小学美术教学只注重技法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2. 学生参与意愿不高: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美术课程的意愿较低,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汪姝俊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汪姝俊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汪姝俊发布时间:2022-03-15T06:47:46.7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3期作者:汪姝俊[导读] 教育是为了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联系学习和生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也有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术的魅力,感悟生活的美好。

因此,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多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美术中融入生活气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将生活与美术教材相结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活。

这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但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教师要敢于创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舒适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汪姝俊合肥市蜀新苑小学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教育是为了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联系学习和生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也有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术的魅力,感悟生活的美好。

因此,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多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美术中融入生活气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将生活与美术教材相结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活。

这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但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教师要敢于创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舒适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3-180-01美术是一门关注美的学科,而美又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美术情景教学实践(3篇)

美术情景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美术情景教学实践。

二、美术情景教学的概念美术情景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美术情景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教学内容为《美丽的家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园”这一概念,教师决定采用美术情景教学。

2. 教学目标(1)了解“家园”的概念,感受家乡的美好。

(2)运用绘画、手工等手段,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家乡的美景。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2)讲解绘画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

(3)实践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如家乡的山川、河流、建筑等。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绘画、手工等手段,创作出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的作品。

(4)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鼓励。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美术情景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以下是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本次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美景等方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园”这一概念。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环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肯定和鼓励。

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其中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喜爱,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引言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而美术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而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则改变了这一状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熟悉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将生活经验应用于美术知识理解上,有效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在小学进行美术学教学时,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教学形式普遍过于形式化,缺乏实用性。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改善当前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从具体的内容入手,创造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丰富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学习经验的认识。

同时还应注意以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应用美术学科知识的能力。

从而在美术学课堂和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提高整体学习质量。

一般而言,在小学进行美术教学时,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熟悉度,增强他们学习经验,而且可以充分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策略1.创造生活化情境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化情境教学环境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首要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知识内容的实现而产生的情感氛围,合理的创造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例,分析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五年级美术课程《多彩的世界》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世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1. 优点(1)教学内容丰富: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不足(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本案例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师讲解和示范时间较多,学生实践时间较少。

(2)评价方式单一:本案例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3)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纪律松散,影响教学效果。

四、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绘画创作。

2. 丰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小学美术《与生活》教案

小学美术《与生活》教案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创作出个性化作品。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和用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美术元素和技巧的讲解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有些同学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对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感到困惑。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同学的作品和观点较为模板化,缺乏新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与生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与生活》教案,本章节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之美》。课程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
2.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和用品,如家具、瓷器、布艺等,体会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尝试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创作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如描绘身边的景物、制作手工艺品等。
-文化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和用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可能了解不足,难以表达出深层的文化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美术作品和用品的文化背景,如中国传统陶瓷的纹饰意义,或是不同地区家具设计风格的差异,帮助学生将文化理解融入作品创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以线描教学为例

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以线描教学为例

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以线描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11-16T10:31:26.42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7月第14期作者:李华[导读]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大舞台,小学美术中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生活化教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思路之一。

李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新湖镇中心小学山东泰安 271500摘要:生活是美术创作的大舞台,小学美术中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生活化教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思路之一。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相较于城市小学美术教学有诸多特殊性,本文将依据农村小学美术的独特优势对其美术教学方式展开讨论,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线描法这一美术教学方式,同时,文章将会讲述三个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线描引言: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小学美术的实际课程内容要求为基础,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大大提升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农村美术教学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不足、教学观念滞后等问题,此外,当前小学美术教师套路化教学现象普遍,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较低。

基于此,文章将探讨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美术课中的实践意义以及实践策略,并且以线描法教学为主要例子来展开。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农村小学美术课的应用意义 1.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导致农村美术教学基础设施匮乏且落后,加之农村的教育观念淡薄、教学理念落后,农村小学的美术老师大多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愿意前往农村教学的美术老师很少,所以农村美术老师缺口很大。

线描法是简单、经济、基础、传统的美术画法,农村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语花香还有小桥流水人家、袅袅炊烟等,都是绘画素材。

线描法主要依靠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来呈现美术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作者:马勇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7期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美术作品的一个魅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美术教学的情景生活化,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要学生用美术作品来展现生活。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可以很好地将让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去,并且能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美术教学与生活;教学实践
1.前言
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经过生活的考验,也就是说美术作品的产生要以生活为基础,通过了生活的考验之后,才能够实现美术的创作。

美术老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将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并且培养用美术作品展现生活的意识。

脱离生活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脱离艺术创作的生活也是不完美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2.教学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创造一个能被学生所感知的一种教学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

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创设一个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的基本手段,美术老师在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美术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心理接受能力相一致;其次,美术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要牢牢紧扣美术教学的内容;再次,美术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美术教学中设计的情境要体现实用性和趣味性;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够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时不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的。

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
教育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美术老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发现与生活相关的美术素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让学生临摹,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相
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比较少,对于周围的事物还保持着一分热情和好奇。

小学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更强。

因此,美术老师更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些美的事物,并且将这些美的事物积累起来,把这些美的事物作为创作的素材。

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比赛,让学生参与进去。

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跟主题相关的内容。

比如,以季节为主题、以活动为主题等。

冬天就要到了,老师以冬天为主体,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去创造雪花、圣诞老人和麋鹿等美术作品。

这是学生生活和观察的一个体现,也是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的一个创作和积累。

4.用美术作品展现生活
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美术作品是自己生活的一个重现。

因此,要鼓励小学生用美术作品把自己的生活表现出来。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野外写生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美术作品来展现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生活经历。

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绘画环境,可以让学生的天分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提高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美术老师还可以与语文老师多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美术作品来写日记。

相对于文字表达,美术作品可以将情感更加生动和具体的表现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在培养学生创作和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结语
教学离不开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教学任务是不能被学生所理解的。

小学生比较好奇爱动,如果在美术教学中一味儿的强调美术的理论知识,按照课本内容来让学生学习,就会遏制学生的天性,使得小学生失去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需要创设一个特点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引导学生在提倡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还需要美术老师引导学生用美术作品来展现生活,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找中存在的美好,用美术作品将生活中的美好表现出来,可以让美术作品回归生活。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又创造着生活,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很好的發挥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翁褚芬.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8):0210-0210.
[2]傅艺军.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研究[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2016.
[2]金晓爽.美术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